张艺谋早期电影美学风格探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艺谋突破传统的视觉冲击始于《黄土地》(1984)
张艺谋对自己的色彩艺术也不吝赞誉之词: 两年以后,你会把(《英雄》)故事都忘 了,但一些画面你会记住,你会记住那些 颜色:在漫天的黄叶中,有两个红衣女子 在翻卷打斗;水平如镜、美丽的湖面上, 有两个男人在水面上像鸟和蜻蜓一样飘忽, 交流武功……”
红色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色调,在他的电影作 品中,对红色有着刻意的追求,红象征着生 命的动力和不可抗拒的情欲。人们称他为 “偏爱红色的导演”。在所有色彩中,刺激 幅度最强的是红色,它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 在视觉上给人以感染力。
4、“新民俗”或“伪民俗”
民俗的运用是张艺谋的影片中所表现的象征手法,是引 导他走向成功、创造电影神话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张艺 谋的电影中所出现的众多民俗往往集中地表现了中国的 民间文化及地域特色。在这些“民俗”中有的是在中国 存在、并且流传至今的真实民俗,有的是张艺谋为了造 型与传达情感的需要而虚构出来的。可是不得不说在民 俗这件华丽外衣的支撑下,张艺谋的电影给与我们新的 东西,无论是在视觉奇观上,还是在主旨的表达上,民 俗在影视中获得了新的审美意义。每个国家的电影都要 凸显其国家的文化内涵,中国也不例外。中国需要那些 反映现实都市生活的本土电影,同样也需要那些反映民 族文化的电影。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只有在民族 性中,电影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和支点。
作品一览
主要成就:
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三次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 三次入围奥斯卡和五次入围金球奖 三次金鸡奖和六次百花奖最佳影片 金鸡奖和百花奖最佳男演员 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2008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新中国60年文艺界十大影响力人物
唯闻其声 不见其人 男权欲望与夫权威严 强化 批判封建主义
6、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
没有一部其他的张艺谋的电影具有《活着》这样深刻 的内涵。影片的主旨却是在演绎人在世上和命运抗争却无 能为力的境况,去再现张艺谋欲表现的宿命论人生观。 一部以“活着”命题的电影,在片中却用死亡来诠释。 片中给观众带来伤感的应该就是福贵看着春生、女儿和儿 子的死亡。死亡在片中带着浓浓的黑色幽默色彩。
张艺谋早期电影风格
1、电影题材不重复 2、悲剧的重复 3、色彩的运用美学 4、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 5、符号化人物女性、男性、专制者 6、“新民俗”或“伪民俗”
源自文库 1、电影题材不重复
《红高粱》表现的是人性的解放与张扬; 《菊豆》表现的则是人性的压抑; 《活着》用朴实的手法拍平常人的故事; 《有话好好说》一部非常轻松的城市荒诞轻喜剧 ;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20世纪初大上海黑社会题材;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以一今一 古,一实一虚 两个故事完成了“张艺谋进城”的转移。 《一个都不能少》选择了乡村教育题材; 《我的父亲母亲》渲染普通人的爱情。
5、符号化人物女性、男性、专制者
张艺谋电影所塑造的女性形象
《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
描写陈老爷与四位太太,以及四位太太之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
大红灯笼——贯穿始终的标志性审美意象
陈老爷到哪位太太那里过夜,哪里便屋里屋外点燃大红灯笼 无论哪位太太被老爷冷落,大红灯笼便会封掉。如四太太颂莲 为了争宠,谎称自己怀孕,结果被老爷发现,就受到封灯惩罚
2、悲剧的重复
悲剧的力量就是如此强烈和通透,因为人 物的设置命运的安排而有着叠加和累计的 效果,让人震撼至深。
3、色彩的运用美学
色彩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往往 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 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感受某种超出故 事情节之外的内容。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1991历史的叛逆、个
性的宣扬
第二阶段:1992-2000现实的历史、历
史的现实
第三阶段:2002至今 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 宏大影像叙事
张艺谋电影类型
一类是形式主义风格:《红高粱》、《大红灯笼 高高挂》、《菊豆》、《有话好好说》等; 一类是唯美式风格:《满城尽带黄金甲》、《十 面埋伏》等; 一类是写实主义风格,《秋菊打官司》、《一个 也不能少》等。
影视美学系列讲座(二)
——张艺谋早期电影风格探究
张艺谋——中国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
“第五代导演”,指20世纪80年代从电影学院 毕业的一批导演,他们经受过10年浩劫的磨难, 在改革开放年代,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 特别敏锐,力图寻找新的角度,给中国影坛造 成了巨大冲击。 主要代表人物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吴子牛、 田壮壮、黄建新、李少红、胡玫等
在张艺谋的一系列影片中,到处可见对民俗文化的运用, 可见他对中国民俗有着特殊的情结。譬如由张艺谋摄影 陈凯歌导演的影片《黄土地》中迎亲仪式、婚礼场面、 黄土地、黄河、锣鼓、祈雨等民俗,这些浓彩笔的描写 占据了影片的三分之一;由莫言小说改编的《红高粱》, 导演没有把重点描写在“我爷爷”“我奶奶”的抗日壮 举上,而是较多描绘了送亲仪式、颠轿、红高粱、祭酒 神等仪式;《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鲜红的大灯笼,以 及那些点灯、吹灯、封灯以及搓脚的民俗;另外还有 《活着》中的皮影的描述;《我的父亲母亲》中的“包 梁布、挡棺布”; 《菊豆》中杨金山死后全套的葬礼 仪式:摔盆、抱灵牌、挡关;《秋菊打官司》中为婴儿 办满月酒的热闹场面上,影片展现了虎头鞋、长面、钻 馍圈等等。似乎每部影片,张艺谋都给与一定的空间展 示民俗文化,使得张艺谋的影片“中国味”特别的浓厚, 我想这或许是其影片在国外被众多知名人士行赏的理由 吧。
巧妙的运行中与观众形成对流,即观众与影片内容本 身的对流,让人体验到一种似幻似真的视觉享受。
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认为:“一般来说,色彩直接 影响到心灵;色彩宛如键盘,眼睛好比音锤,心灵好象绷 着许多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有意识地接触各 个琴键,在心灵中引起震动。”色彩是情感的象征,它渗 透了电影人的主观意念,会对观众产生某种激情 ,电影 作品的色彩是客观基础上的主观应用。
创作评价
这是张艺谋炮制得最好的一部片子,一部活生生的中国现、当代野史, 因为正史的缺如,更显出了它的超常价值。 张艺谋对小说中不少情节作出了“留有一线”的改变,例如对原著中 一些直接攻击社会主义时代的场景的删减,如三年自然灾害。对几个 主要配角命运的修改,如把有庆的死因由替县长夫人输血过多而死改 为交通意外。但张艺谋之所以对这些尖锐的部分作出弱化的改变,更 可能的原因是他个人出于谨慎而对政治风险作出的考虑,而不是因为 他认为小说原著反映的情节过于血腥、尖锐,所以有所不认同。从情 景的血腥程度来说,有庆死于交通意外的镜头远比因输血过多而死要 血腥。 张艺谋把这些情节改变后,同时却插入了不少有所指的情节,例如凤 霞的死中本没有王教授这一角色,又如镇长,提到的“砸锅造钢”制 子弹解放台湾的情节,张艺谋悄然地把镇长的原话改成张狂的笑语, 故意制造出讽刺的效果。 电影还有一个情节,就是当年通过赌博赢取福贵祖屋的龙二在建国初 因抗法和破坏国家财产而被判处死刑,福贵感慨着自己的“幸运”。 虽然龙二的死是因为其违法抗法,他被枪毙也是死有余辜的,而福贵 如果当年继续保留着祖屋 ,那他难免也会成为一个冷酷自私的刻薄 地主。 而且这样的剧情描写更显示出了这种乱世年代,世事无常。 年轻时的人生选择造就了今天相反的命运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