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 巩固练习

合集下载

机械运动之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机械运动之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机械运动之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1.运动会上,400m决赛,中间过程小明落后于小亮,冲刺阶段小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大 B.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小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2.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m/s C.启动后2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 D.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m/s3.电动小车上装有滴墨水的装置,它在每隔相等的时间内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在纸带上向右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墨迹,如图所示.小车这段时间在做()A.加速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减速运动 D.先加速后减速的运动4.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 C.6.75m/s D.7.5m/s5.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走20m的路程,那么它在前2s内的速度一定是A.8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6.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7.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前3个10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200m、250m、300m,那么该辆车第二个十秒和前二十秒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20m/s、25m/s B.25m/s、22.5m/sC.25m/s、20m/s D.22.5m/s、20m/s8.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在0-6s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2-4s内运动的路程为5mC.物体在0-4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D.物体在0-2s的平均速度小于4-6s的平均速度9.(双选)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A.0~5s,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B.0~15s,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C.0~15s,甲、乙两车路程不相等D.10~20s,乙车处于静止状态10.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明早晨骑自行车去学校上学,他前一半路程骑车的速度是6m/s,后一半路程骑车的速度是4m/s,则小明从家到学校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5m/s B.2.4m/s C.4.8m/s D.3.8m/s2.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前3小时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km/hC.BC段汽车处于变速直线运动状态D.CD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22.5km/h3.某户外运动爱好者去城郊骑行,他前24m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后24m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5m/s B.4.8m/s C.6 m/s D.4m/s4.同方向运动的两辆小车,它们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甲车比乙车的运动速度慢B.乙车的速度为0.4m/sC.经过2s,乙在甲前1.12m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5.一辆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花了相同的时间,这辆汽车的运动()A.肯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肯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上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整段路程上的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6.如图为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装置.A是斜面上可移动的小车,B为固定在斜面上一段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A与它的距离,这样就可以计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小车由静止自由滑下时,速度与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7.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分析,错误的是()A .甲、乙、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丙运动速度相同B .开始运动15s 后,甲在乙正西30米处C .图B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丙在4s 内通过的路程D .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28.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中途睡起了大觉,醒来以后,飞速跑到终点,却发现乌龟早已到达终点.在整个赛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运动快B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运动快C .兔子比乌龟运动的路程长D .乌龟比兔子运动的路程长2.用高速频闪照相机拍摄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小球,得到一张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若照相机每次曝光的时间间隔相等,比较甲、乙两小球通过AB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A .v v >甲乙B .v v <甲乙C .v v =甲乙D .无法判断3.某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时,起跑的速度为7m/s ,中途的速度为9m/s ,最后冲刺的速度为10m/s ,若他的成绩为12.5s 。

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9m/sB .8.67m/sC .8m/sD .12m/s4.一运动员在一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7s 内的平均速度为7m /s ,10s 到达终点,则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15m /sB .11m/sC .10m /sD .9.7m /s5.“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相同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刻物体的位置。

如图是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a 到b ,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相同B .从a 到b ,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小C .甲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6.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 、B 、C 三点的时刻,B 点是全程AC 的中点.小车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 .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C .小车AB 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 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 .小车AC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 段的平均速度7.小枫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 处所用时间为t ,小车长为s 1,斜面长s 2,下列对这个实验的分析和说法错误的是( )A .小车由静止下滑,下滑的过程中在做变速运动B .小车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21s s v t-= C .为了延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可减小倾斜程度D .图象乙能准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2s 内,小明跑得较快B.小刚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一半路程大C.两人的速度一直相同D.小刚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9.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A.4.8m/s B.5m/s C.2.45m/s D.4.8km/h10.甲、乙两人相距18m,同时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运动,其中甲的s-t图象如图所示。

【培优练习】《测量平均速度》1

【培优练习】《测量平均速度》1

《测量平均速度》培优练习一、单选题1.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 ab段B. bc段C. cd段D. de段2.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在0~5s的过程中,vA >vB, 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 只有①④正确B. 只有②④正确C. 只有②③正确D. 只有②正确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先到达终点,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4. 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A. 跟实际值相同B. 比实际值偏大C. 比实际值偏小 D. 不能确定二、综合题5.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O.由图片可知:(1)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________,(选填“正方向”或“负方向”),其平均速度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2)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与解析1.A【解析】解:读图可知,ab与bc段、cd段相比,通过相同的路程,ab段所用时间最短,因此,ab段速度更大;cd段与de段相比,相同时间内,de段通过的距离最短,所以速度更慢.综上所述,在图中的四段运动过程中,ab段的平均速度最大.故选A.2.D【解析】解: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由图可知,0﹣3sA没有开始运动,而此时B已经运动,vA <vB;从第3s开始,vA >vB, 5s末A、B相遇;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 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只有②正确.故选D.3.C【解析】AB、两图显示的是甲、乙两人所通过的路程是不相等的,AB不符合题意C、中显示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的平均速度较大,C符合题意;D、中显示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较大,乙的平均速度较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C【解析】解:由题知,测出的总路程s准确,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t比实际值偏大,∵v=,∴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比实际偏小.故选C.5.1)负方向;等于(2)4.5【解析】(1)三个水波的圆心是蜻蜓点水的点,三个水波的圆心都在y轴上,并且先点的水波的半径大,后点的水波的半径小,沿y轴负方向水波半径越来越小,所以蜻蜓应沿y轴负方向飞行;根据三个水波内切于坐标原点O,即蜻蜓点水时先点水的水波恰好传到后点水的位置,所以蜻蜓的飞行平均速度等于水波的传播速度;(2)由图象可知蜻蜓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的坐标依次为:(0,10m)、(0,3m)、(0,1m),所以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飞行的路程s=10m-1m=9m,时间t=2s,飞行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1)负方向;等于;(2)4.5.。

测量平均速度(精选练习)【解析版】

测量平均速度(精选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

【答案】变速,13.5。

【解析】该小汽车在每1min 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v =s t = 3240m 240s =13.5m/s 。

2.小聪坐在一辆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上,车运动的快慢是变化的,小聪用手表计时t 是3min ,还知道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s 为2.7km ,则s t=_____km/h=_____m/s ,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_____。

【答案】54,15,平均速度是15m/s 。

【解析】 s t = 2.7km 3h/60 =54km/h=5400m 3600s =15m/s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 。

3.我国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

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km 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 ,其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 的规定,该车驾驶员______(是/否)受到了相应处罚。

【答案】汽车,126,是。

【解析】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测速提示牌相对于汽车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是运动的。

平均速度为v = s t = 9.45k m 270h/3600 =126km/h因为该路段限速100km/h ,小汽车的速度大于限速,所以该车驾驶员是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4.关于平均速度,以下几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 .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每时每刻的速度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答案】C【解析】选项A 、C 、D :平均速度是指一个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不是多个物体,平均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故A 、D 错误,C 正确;选项B :平均速度不是物体经过某瞬间的速度,故B 也错误。

初二物理测量速度练习题

初二物理测量速度练习题

初二物理测量速度练习题测量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运动的快慢。

下面是一些初二物理测量速度的练习题,帮助你加深对速度的理解。

练习题一: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公里,骑车用时20分钟。

请计算小明的平均速度。

答案:平均速度 = 距离 ÷时间 = 3公里 ÷ 20分钟 = 0.15公里/分钟练习题二:小红和小明参加了一场马拉松比赛,他们分别用时2小时15分钟和2小时30分钟,比赛全程42.195公里。

请计算两人的平均速度,并比较谁的速度更快。

答案:小红的平均速度 = 42.195公里 ÷ (2小时 + 15分钟) = 42.195公里 ÷ 135分钟≈ 0.313公里/分钟小明的平均速度 = 42.195公里 ÷ (2小时 + 30分钟) = 42.195公里÷ 150分钟≈ 0.281公里/分钟比较两者速度,小红的速度更快。

练习题三:小玲和小华参加了一场自行车比赛,比赛全程10公里。

小玲骑车用时30分钟,小华骑车用时半小时。

请计算两人的平均速度,并判断谁的速度更快。

答案:小玲的平均速度 = 10公里 ÷ 30分钟≈ 0.333公里/分钟小华的平均速度 = 10公里 ÷ 30分钟 = 0.333公里/分钟两人的速度相同。

练习题四: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步。

小明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小红的速度是每分钟150米。

如果他们相隔1.5公里时停下来,那么他们跑了多长时间?答案:小明和小红每分钟一共离开出发地点的距离 = 200米 + 150米 = 350米跑了1.5公里所需的时间 = 1.5公里 ÷ 350米/分钟 = 4.29分钟练习题五:小明和小红分别以8m/s和4m/s的速度跑步,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

请计算当他们相隔400米时所需的时间。

答案:小明和小红每秒钟离开出发地点的距离 = 8m + 4m = 12m 跑了400米所需的时间 = 400米 ÷ 12m/秒≈ 33.33秒这些练习题帮助你巩固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和计算,希望对你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AC的长度为8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

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在小车下滑过程中()A.以金属片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cm/sC.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斜面底端移动D.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2.如图,小明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发现纸维下落较快,时间测量的精确程度不高,下列四种提高测量精确程度的方法,你认为可行的是()A.减小锥角B.降低下落高度C.用同一纸锥进行多次实验,用秒表测量每次的下落时间,最后取平均值D.用多块秒表同时测量某一纸锥的一次下落时间,取平均值3.P、Q是长直路面上的两地,P、Q两地相距1500m。

现有甲、乙二人骑自行车分别从P、Q两地同时、同向出发,沿直线运动,如图是甲、乙二人骑自行车运动的s—t图像,则运动2min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二人可能相距1740m,甲距Q点600mB.甲、乙二人可能相距1260m,甲距P点360mC.甲、乙二人可能相距1260m,甲距P点900mD.甲、乙二人可能相距1740m,甲距Q点2100m4.关于测“平均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B.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C.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用到了等效替代法D.用svt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5.某同学百米赛跑成绩为10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他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B.他在冲线时的瞬时速度可能大于10m/sC.他赛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D.他在百米内的任何一个瞬时速度为10m/s6.某同学放学后慢跑回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2m/s,后半程加快步伐,平均速度为3m/s,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2.2m/s B.2.3m/s C.2.4m/s D.2.5m/s7.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若路程1s段的平均速度为1v,路程2s段的平均速度为2v,路程3s段的平均速度为3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车沿斜面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 .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S 3的时间t 3,可以使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到达C 点时停止计时 C .可以用1122v v v +=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D .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2s 的时间2t ,可以将小车从A 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车头到达B 点时停止计时8.如图是甲、乙两物体的s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图中可看出甲比乙运动得快B .第5s 时甲乙相遇C .乙一直以5m/s 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 .甲的速度为15m/s9.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6s 内通过30m 路程,则它在第2s 的速度是A .18km/hB .5km/hC .18m/sD .15m/s10.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 、B 、C 三点的时刻, B 点是全程AC 的中点。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在科学和物理学中,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总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测量平均速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实验和数学运算,对于理解运动和速度的概念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测量平均速度的练习题,帮助读者巩固和应用这一概念。

练习题1:一辆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了80公里,求其平均速度。

解答: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总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了80公里,因此其平均速度为80公里/小时。

练习题2:某人骑自行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从A地向B地行驶,经过2小时到达。

然后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从B地返回A地,经过3小时到达。

求整个行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在此题中,我们需要考虑整个行程的总时间和总距离。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自行车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A地到B地行驶,用时2小时,所以总距离为20公里/小时 * 2小时 = 40公里。

然后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从B地返回A地,用时3小时,所以返回的总距离为15公里/小时 * 3小时 = 45公里。

整个行程的总距离为40公里 + 45公里 = 85公里。

总时间为2小时 + 3小时 = 5小时。

因此,整个行程的平均速度为85公里/5小时 = 17公里/小时。

练习题3:一辆汽车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后,由于故障减速在1小时内行驶了20公里,求这段行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在此题中,我们需要根据行驶的距离和耗时来计算平均速度。

汽车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为40公里/小时 * 2小时 = 80公里。

然后由于故障减速,在1小时内行驶了20公里。

所以整段行程的总距离为80公里 + 20公里 = 100公里。

总时间为2小时 + 1小时 = 3小时。

因此,这段行程的平均速度为100公里/3小时≈ 33.33公里/小时。

练习题4:一架飞机以每小时600公里的速度从A地向B地飞行,用时4小时到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汽车从静止开始不断加速到正常行驶的过程称为启动阶段.某汽车的启动阶段经历时间是半分钟,且已知它在启动阶段的最后2s内通过的路程是12m,那么,该汽车在整个启动阶段的平均速度是()A.等于6m/s B.大于6m/s C.小于6m/s D.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m/s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3.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用手电筒对着棋子照C.在估测大气压值时,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选用较大容积的注射器D.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将玻璃泡涂黑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5.AB两汽车同时从甲地驶往乙地.A车在全程1/3路程内以高速V1行驶,在全程1/3路程内以中速V2行驶,在其余1/3路程内以低速V3行驶;B车在全程1/3时间内以高速V1行驶,在全程1/3时间内以中速V2行驶,在其余1/3时间内以低速V3行驶,则A.甲车先到达乙地B.B车先到达乙地C.两车同时到达乙地D.无法判断6.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 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 t-图像,由图像可知()A.甲车速度变大,乙车速度不变B.第4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C.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大D.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7.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危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带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带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一个物体沿平直的高速公路运动,在10s 内通过60m的路程,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那么该物体在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A.6m/s、7.5m/s B.5m/s、7.5m/s C.5m/s、6m/s D.7.5m/s、5m/s2.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s-2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2m/sB.2s-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2m/sC.3s-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1m/sD.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4.李军家距学校600 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 m/s的速度走完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 m/s 的速度走完一半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A.1.2 m/s B.1.25 m/s C.2 m/s D.2.5 m/s5.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0~5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3s时乙在甲的前方6.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B段的路程s AB=40.0mB.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C.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7.小明跑百米时,前50米用时6秒,后50米用时7秒,则正确的说法是()A.小明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比后50米的平均速度大B.小明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明在前50米比后50米跑的慢D.小明在百米跑中速度没变8.初三同学刚刚去二中参加了今年郑州市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你认为下列成绩记录符合实际的是A.立定跳远成绩为3.2 m B.男子1000m跑成绩为3'40″C.女子800m成绩为40s D.女子仰卧起坐每秒30个9.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5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8.75m/s B.10m/s C.32.4km/h D.45km/h10.如图所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距离天和核心舱19m,正以相对核心舱0.2m/s的速度向核心舱匀速直线运行。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含答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含答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含答案)篇一:运动的快慢与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测量平均速度_练习题及答案运动的快慢的研究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速度是40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A 行人B 卡车C 飞机D 人造卫星2、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3、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A 2:9B 2:1C 9:2D 1:2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A一定都不相等B 不一定都相等 C 一定都相等 D 三种情况都不正确5、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比乙大,而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短,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快慢是A 甲较快B 乙较快C 一样快D 无法比较6、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道(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7、火车速度为72km/h,汽车速度为18m/s,则()A 火车速度大B 汽车速度大C 两者速度一样大D 无法确定8、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都匀速直线运动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9、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运动了10km ,乙车运动了15km ,则运动快的是() 第8小题图 A.甲车 B.乙车 C.一样快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0、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A. 甲车快B. 乙车快C. 甲走的路程比乙车大D. 甲走的路程比乙车小11、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甲物体运动的速度大于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两物体通过的路程是()A.甲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短C.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一样长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12、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练习(解析版)《测量平均速度》练习(解析版)一、选择题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2 s内,小华跑得较快D.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2、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 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9、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0、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摩擦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11、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12、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__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__.(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1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斜面应保持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2)如图所示,若秒表每格为1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3)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哪个大?14、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滑下,计时的秒表每格为1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15、如图11所示实验装置,测得斜面长0.9m ,用来计时的秒表每格表示5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综合练(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综合练(有答案)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 、BC 和A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AB v 、BC v 和AC v ,由图可知( )A.AB v 最大B.BC v 最大C.AC v 最大D.AB v 、BC v 和AC v 一样大 二、非选择题2.小明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B t 、C t 。

(1)实验前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 。

(2)经测量,AB 、BC 段长度均为40.0cm ,B t =________3.0s ,C t =5.0s ,则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 。

(3)由以上可知:小车从斜面上A 点滑下的过程是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4.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

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_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5.如图甲所示,冰壶运动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

小明用刻度尺测量冰壶的高度AB如图乙所示,其高度为________cm,运动员将冰壶掷出后,1min内在冰面上滑行了36m,则它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若以运动的冰壶为参照物,则座位上观看冰壶比赛的观众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6.观察苹果下落时时的频闪照片,可知苹果作________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12米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路程越大,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运动时间长短无关D.物体运动的路程和速度成正比3.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他在5s末的速度为10.4m/s,10s末到终点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这100米中的平均速度为()A.5.1m/s B.10.2m/s C.10m/s D.10.4m/s4.关于速度=sv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B.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C.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小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小5.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前两名被美国短跑名将盖伊和罗杰斯包揽.凭借这一成绩,苏炳添成为当今跑的最快的黄种飞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苏炳添全程的速度约为8m/sB.观众是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比较竞赛过程中的速度C.若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运动员的成绩会降低D.冲刺时,以前面的盖伊为参照物,苏炳添感觉自己是前进的6.小明为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电子设备记录了每隔相同时间小车在斜面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与CD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2B.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与AC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偏小D.为了测出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能让小车从C点静止下滑7.考驾照时有个必考项目是科目三中的“直线行驶”,要求在一条公路上单向直线行驶,某次考试时有一位刘女士以10m/s的速度行驶全程的23,接着以20m/s的速度行驶完其余的1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的示意图,小汽车从A点出发的同时开始计时,每隔10s记录--次它的位置和已行驶的距离。

关于小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汽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汽车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汽车在C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D.小汽车从A点到D点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2.汽车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交通信号灯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为1.5sC.从开始踩刹车之后ls,车速变为5m/sD.从开始踩刹车到停止,平均速度小于10m/s3.汽车在平直的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10s通过了150m的路程,在第150s时汽车的速度是()A.10m/s B.1500m/s C.50m/s D.15m/s4.某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时,起跑的速度为7m/s,中途的速度为9m/s,最后冲刺的速度为10m/s,若他的成绩为12.5s。

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9m/s B.8.67m/s C.8m/s D.12m/s5.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乙和丁D.甲和丁6.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7.如图所示,向右做直线运动的小车,每隔0.4s拍摄一次汽车的位置,则小车做的运动类型以及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v=A.匀速直线运动21.25m/sv=B.变速直线运动21.25m/sC.匀速直线运动25m/sv=D.变速直线运动25m/sv=8.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9.一辆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平均速度为27km/h,则v1的值为()A.90km/h B.56km/h C.35km/h D.40km/h10.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过程中,前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二、填空题11.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正式投入运营,它是目前世界上投入运营铁路客运专线中最快的线路。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分)1.小明做“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1)在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时,依据的物理原理是,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到达O点后开始计时,并在玻璃管上以O点为起点每隔 10cm处做一刻度标记,用秒表测出气泡从O点运动到每一个刻线标记处所用的时间(如图),算出各区间内相应的速度。

小华设计的操作方案是在玻璃管上每隔 5cm处做一刻度标记,其余操作与小明的相同。

你赞同同学的方案,理由是。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时间__________(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_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__m/s.(5)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AC=__________ m/s.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明和小华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小华提前6m到达终点,若让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6m,小华仍在原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按原来的平均速度运动,则A.小明先到达终点B.小华先到达终点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小可参加了身体素质测试,以下四项测试成绩记录与事实明显不符的是A.身高1.70m B.坐位体前屈21.3dmC.步行速度1.3m/s D.百米成绩14.5s3.小明和小海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小涛做匀速直线运动B.4s时小明在小涛的前方C.0~2s内小明的速度更快D.0~4s内小明和小海的平均速度都是2m/s4.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距离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A.3︰1B.5︰3C.3︰4D.4︰3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B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从A到B运动了10cmB.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为3m/sC.若小车到达B点时未及时停止计时,测得全程的平均速度会偏小D.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CB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C处由静止释放6.如图所示足球在平整草坪上沿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慢,测得S AB=S BC=3m,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为0.5s,则足球从A运动到C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7m/s B.6m/s C.4m/s D.无法确定7.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景。

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上90cm刻线处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C点。

小车到达50cm刻线处的B点、0cm刻线处的C点所用时间分别为1.6s、2.4s。

1.4测量平均速度习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1.4测量平均速度习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1.4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一、填空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求出平均速度v。

2.某同学将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下半程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下半段平均速度,则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偏小、不变)二、选择题1.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 .1.5m/sB .2m/sC .1m/sD .2.5m/s2. 做“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时,必需的两种测量工具是( )A .斜面和小车B .斜面和刻度尺C .小车和秒表D .刻度尺和秒表3.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B .当启动停表后再把小车放开,观察到它撞击金属片时立即停止,读出的就是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C .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D .用刻度尺测出的斜面长就是小车通过的路程4.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A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B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m/sC .启动后2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D .启动后2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m/s5.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 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 .物体在0-6s 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在2-4s 内运动的路程为5mC .物体在0-4s 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D .物体在0-2s 的平均速度小于4-6s 的平均速度三、实验探究题。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
一、选择
1.(2015•上甘岭区校级模拟)小刚家距学校1200米,上学时,前半段用了6分钟,后半段用了10分钟。

问:小刚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A.1.25米/秒B.2米/秒C.7.5米/秒D.0.83米/秒
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
3.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 甲图和丙图
B. 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 乙图和丁图
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 5m/s
B. 10m/s
C. 15m/s
D. 20m/s
5.(2015春•苏州校级月考)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6m/s的速度匀速走了120m,然后又以4m/s 的速度匀速走了12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5m/s B.10m/s C.2.4m/s D.4.8m/s
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二、填空
7. (2014•沾益县模拟)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8.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min行驶了1200m,然后又用0.5h行驶了8km,最后用5min 行驶1000m。

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m/s,中途8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m/s。

9.一小汽车以3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0.6s后开始刹车,又经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m/s。

10.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表盘指示为千米数)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km/h。

11. 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 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运动(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小球从D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m/s。

三、实验探究:
1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所示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cm,t BC= s,v 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小”)。

13.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2)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四、解答题
14.出租车司机在某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15.某同学在爬山活动中上山、下山共用4h,如果他上山用2.4h,从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1.5km/h,求他上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
1.【答案】A
【解析】已知路程s=1200m,求时间运动时间t=6min+10min=16min=960s,然后由平均速度求出平均速度1.25m/s;故选A 。

2. 【答案】C
【解析】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加速通过一段路程,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最后2s 的平均速度是:3 1.5/2s m v m s t s
===;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m/s ,因此选项A 、B 、D 都不正确。

3.【答案】C
【解析】甲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甲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乙图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乙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丁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和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4.【答案】A
【解析】已知:72km/h=20m/s ;
汽车运动的距离:S 汽=V 汽t=20m/s×30s=600m;
自行车运动的距离:S=600m ﹣450m=150m ; 自行车的速度:1505/30s m v m s t s
===。

5.【答案】D
6.【答案】B
【解析】由图知,滑块的路程:=40+5=45s cm cm cm ,
滑块运动的时间:=5t s 滑块的平均速度:45===9/5s
cm v cm s t s
二、填空
7.【答案】337.5
8.【答案】4m/s ;4.4m/s ;4.25m/s
【解析】前5min 行驶了1200m ,则该段的平均速度为:1111200===4/300s m v m s t s
中途8分钟的平均速度为:2228000===4.4/1800s m v m s t s
全程行驶的距离:=1200+8000+1000=10200s m m m m ;
全程行驶的时间:=300+1800+300=2400t s s s s ; 全程的平均速度:10200===4.25/2400s m v m s t s。

9.【答案】14m/s
【解析】0.6s 汽车行驶的路程为:==30/0.6=18s vt m s s m ⨯;
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运动的距离:=18m+52=70s m m 总;
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运动的时间:=0.6+4.4=5t s s s ; 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70=
==14/s 5s m v m t s
总总。

10.【答案】40km/h
【解析】由图知汽车的运动时间:t=3h;汽车走的路程:s=27582km-27462km=120km;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
120
===40/h
3
s km
v km
t h。

11.【答案】变速直线;0.2
【解析】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从D到F,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DF间的距离为8cm;小球运动的时间t=0.4s;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80.08m
====0.2/
0.40.4s
s cm
v m s t s。

三、实验探究:
12.【答案与解析】(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s
v
t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由图示可得:S AB=S A-S B=10.00cm-5.00cm=5.00cm t BC=1s
S AC=S A-S C=10.00cm-0=10.00cm t AC=3s,
平均速度:
10.00
==0.033/
3
AC
AC
AC
s cm
v m s t s

(4)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s
v
t
算出的速度偏大。

13.【答案与解析】(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

四、解答题
14.【答案与解析】由标志牌知:最大行驶速度为100km/h,距机场距离为30km
据:=s
v
t
得:
30
===0.3
100/
s km
t h v km h
答:至少行驶0.3h才能到达机场。

15.【答案与解析】∵上山时间:t上=2.4h;总时间:t=4h ∴t下=4h-2.4h=1.6h;
∵v下=1.5km/h;
∴下山的路程:s=v下t下=1.5km/h×1.6h=2.4km;
∵上山的路程和下山的路程相同
∴上山的平均速度:
2.4
===1/
2.4
s km
v km h t h

答:他上山的平均速度是1km/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