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8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
2020届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8.2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8.2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作业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4720c0f705cc17552709d0.png)
核心素养提升练二十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黄冈质检)1843—1852年,英商不得不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以低于成本20%—30%的价格销售棉纺织品。
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近代机器棉纺业的发展B.供过于求,超过国人购买力C.自然经济对英货的顽强抵抗D.英国棉纺织品的质量低劣【解析】选C。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排除A。
材料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英货有很强的抵抗作用,故C正确,B错误。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以判断,英国棉纺织业在当时主要采用机器生产,质量不一定低劣,同时这也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D。
2.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
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的商贸中心C.中国进口货物贸易额呈增长趋势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解析】选A。
材料数据反映了1867年到1894年,上海进出口贸易总值上升,当时上海是通商口岸之一,这说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程度日益加深,故A正确。
3.(2019·皖南八校联考)近代上海农村地区的妇女善于纺织土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土布滞销,许多妇女转而进城中洋纱厂、洋布局做工。
这说明( )A.工业发展促进人口流动B.民族工业受到外资刺激而兴起C.手工业出现规模化生产D.上海农村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解析】选A。
由材料中“许多妇女转而进城中洋纱厂、洋布局做工”,可以看出近代企业的创办,使劳动力出现了转移,故选A。
【加固训练】马克思曾经说过:“依靠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在促进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方面,没有发生丝毫影响。
”影响这种出口贸易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工业生产产量不足B.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C.中国通商口岸数量过少D.英国的产品有质量问题【解析】选B。
【高中教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综合提升
![【高中教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综合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2670e709b90d6c85ec3ac69f.png)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综合提升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阶段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演变的历程[精要阐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自然经济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春”——甲午中日战争后,在实业救国思想和政府鼓励实业措施推动下的初步发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中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典题借鉴】1.比较项1895—1911年 1912—1918年年投资额(万元) 800 2200年均办厂数(家) 19 80上述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点是( )A.都与政府的政策和“实业救国”思潮有关B.轻工业、重工业均得到较大发展C.企业规模呈现不断扩大趋势D.都为以后革命转型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图表解读和比较分析能力。
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华民国奖励实业的政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A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社会习俗的变化历程[精要阐释] 随着列强的侵略,特别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呈现出新旧冲突、中西碰撞与交融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发展落后,物质缺乏,节俭奉献、婚姻自由成为新风尚。
【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八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综合检测
![【人教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八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综合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46d7056aa8114431b80dd849.png)
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综合检测(八)(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这种状况的出现缘于( )A.中国外贸格局改变B.政府放弃闭关政策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解析:选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广州失去了以往在对外贸易中的独尊地位,外贸格局的变化促使该地区的贸易总额出现了暂时下降的局面,故A项正确;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这只能使通商口岸的贸易总额上升而非下降,故B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且无法通过广州一地的贸易总额来体现,故C项错误;在这一时期世界市场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并不能从材料中得到体现,故D项错误。
2.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任的杭州知府林启曾说:“东方蚕业,日本进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国养蚕成法。
……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夺我中国蚕利。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在中日竞争中处于下风B.在向日本学习先进技术C.蚕业受到工业文明冲击D.改变了盲目自大的认知解析:选C。
中国在中日竞争中处于下风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日本向西方学习养蚕之法,材料没有涉及到当时中国向日本学习先进技术,故B项错误;“日本进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国养蚕成法。
……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夺我中国蚕利”表明日本学习西方的养蚕技术对中国的蚕业形成了冲击,故C项正确;杭州知府林启只是对日本的蚕业进步有清醒的认识,但没有完全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故D项错误。
3.下面是1867-1879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币单位:千海关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B.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场影响C.近代化努力的成效显著D.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解析:选B。
该时间段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刚刚产生,其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而且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故A项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中国丝茶出口担数逐渐增加,货值出现反复,这是中国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场影响的结果,故B项正确;近代化经济即工业化,材料与近代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故D项错误。
历史第一轮复习8近代中国经济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历史第一轮复习8近代中国经济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c8cf0bceb9f3f90f76c61bef.png)
单元概览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考点3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2.表现⎩⎪⎨⎪⎧(1)洋纱输入,取代土纱,造成“纺”与“织”分离。
(2)洋布输入,取代土布,造成“织”与“耕”分离。
(3)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3.评价⎩⎪⎨⎪⎧(1)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的发展。
(3)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易错提醒]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
一是从地域上看,中国内地自然经济受外国资本主义冲击有限;二是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二、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陷入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1)中央:奕 。
(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等。
4.活动⎩⎪⎪⎪⎪⎨⎪⎪⎪⎪⎧创办军事工业⎩⎪⎨⎪⎧ ①目的:以“自强”为旗号。
②企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 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 机器制造局。
创办民用工业⎩⎪⎨⎪⎧①目的:以“求富”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 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②企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 布局。
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教育: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 留学生出国深造。
5.失败:清军在__________________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6.影响⎩⎪⎨⎪⎧(1)引进了近代西方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f2e1eed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7b.png)
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髦的转身——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原因(1)外因:西方文化渗透和西方某某思潮的影响。
(2)内因:政治运动影响与国民政府的推动。
2.表现(1)衣: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逐渐流行;辛亥革命后,某某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食:鸦片战争后,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一些中国官员和商人开始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4)社会习俗时期变化特点戊戌变法“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简约文明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庸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
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中国近代史》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
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2)表现: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人们衣着朴素,食物简单,住房拥挤,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较低。
2.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1)原因: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2)表现领域变化服饰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饮食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居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习俗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方式多样化;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教材补遗]__现代婚姻习俗的进步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某某国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女子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某某主义婚姻制度”。
2020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文档专题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文档专题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3b6c81ba0d4a7303763a4f.png)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网络构建※※主线解读※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背后,是资本主义的入侵和西方文明的传入,结果不仅打破了中国经济的封闭性,而且引发了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同时也使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交汇的特点。
具体可归纳出三条线索:1.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2.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
全国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第一关真题自测·找差距1.(2017·全国卷Ⅰ·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阿凡题1086019()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解析:据材料“土煤……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到“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可知,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税负减少,这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信心,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只是开平煤矿税负问题,没有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开平煤矿的管理无关,故B项错误;开平煤矿属于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材料未涉及列强控制煤矿业,故C项错误;税负减轻只是煤矿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其稳健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内部的经营管理、技术、资金等条件,因而“保证”一词言过其实,故D项错误。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八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业24近代中国经济
![河北省衡水市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八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业24近代中国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70f94288fd0a79563c1e726b.png)
作业(二十四)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如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
这时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是因为( ) 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D.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解析:鸦片战争后的近十年是1850年,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后,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不能说明“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和“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排除;C不符合史实,排除;“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表明产品满足国际市场对原料的需求,获得较快发展,故D正确。
答案:D2.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专著,排除B项;“当时中国造船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赞扬俄国十月革命,开始学习俄国道路,故D项正确。
答案:D3.据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江浙和广东是中国两大产丝区,但是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广东,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
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B.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设厂的特权C.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解析:由材料中“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广东,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说明在市场中中国没有自主权,决定权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手中,这就说明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受到了西方世界的主导,所以本题选择D项。
A项错在本题涉及的是商品价格,而不是关税问题;B项与题意无关;C项材料没有反映。
答案:D4.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部分统计资料A.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B.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C.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民族工业D.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解析:从表格中的内容来看,1895-1913年间中国近代商办的企业比外商企业要多,但资本略少于外商,所以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说全章8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说全章8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https://img.taocdn.com/s3/m/e87af91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9.png)
3.分布地区极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沿海城市。反映了中国社 会的半殖民地性。
4.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存在矛盾 又有依赖性。
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 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 曲折。 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 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 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 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 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 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 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4.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1954~1955 农民土地股份制
初级社,集体经营
1955~1957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高级社,集体经营
1978 年至今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准确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 ①原因: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新解放区还没有土改,封 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②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③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 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3)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 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4)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 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 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讲 近代中国经济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 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讲 近代中国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b75002b4561252d381eb6e92.png)
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1)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同美国签订 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困
陷入绝境(抗战胜利后) 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官僚资本进 苦不堪,工厂、矿山、店铺
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3)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 纷纷倒闭
专题八 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动与近现代 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查要求
考情分析
2015
新课标卷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Ⅰ,T28
洋务运动
新课标卷 Ⅱ,T28
知
近代经济的发展
识
内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 新课标卷
容
展
Ⅱ,T30
1950—2008 年我国部分节 新课标卷
假日
Ⅱ,T41
服饰变革
2014 新课标卷 Ⅰ,T28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 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 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 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 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 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史料研读
角度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一 1846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 闻已无纱可纺。”……1865年由英商佛南于创办耶松船厂于上海虹口……其第一年度纯 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二年即升至21%。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 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 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材料二 下图为1913、1919年轻工业、重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2019-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周测8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9-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周测8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26c2722159eef8c75fbfb3da.png)
【2019-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周测8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
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
”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抵制使英国商品滞销B.的劳动力价格比英国低C.机器生产优于传统的手工生产D.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解析:“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
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表明的土布与洋布相比,商品价格低廉,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8·兰州诊断)1843年至1855年,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这一现象表明( )A.小农经济解体B.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D.成为亚洲贸易中心解析:小农经济解体是指生产打破小农规模,这在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府对对外贸易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1843~1855年茶、丝等原料的出口量增加,及一些地区农民转而种桑植茶,说明农产品与市场联系紧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8·吉林调研)1864年,清政府某官员上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
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
日久消耗愈甚,不惟亏折资本,浸至歇其旧业”。
据此判断( ) A.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衰落B.航运业完全为洋商垄断C.洋务企业难以同外国企业竞争D.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轮船公司参与竞争,导致江浙一带从事贩运贸易的传统航运业亏本乃至破产,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eb6b6a2b160b4e767fcfd9.png)
单元综合训练(共100分,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收商业税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
厘金的推行( )A.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B.便利了洋货的倾销C.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D.抵制了西方的侵略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厘金制度的推行会削弱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和弱势的窘迫境地,B项正确。
答案:B2.(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高三26省9月联考)陈启源于1873年创办一家机器缫丝厂,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厂房占地约为1.44公顷,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有1 500多工人,95%都是女工。
由此可知( )A.中国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诞生B.当地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C.当地自然经济受到一定的冲击D.西方民主思想在华广泛传播解析:题干中“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有1 500多工人,95%都是女工”,再结合当时中国工业以家庭纺织业为主可知,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冲击家庭手工业,C项正确。
答案:C3.(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1875年,外商洋行至江南制造总局考察,发现办公室秩序井然,“埋头读书者,亦多也”,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工作人员所读之书中业务书籍很少,经书占了多数。
这说明洋务企业( )A.行政效率非常低下B.技术人员格外匮乏C.传统观念根深蒂固D.管理机制较为完善解析:材料主要说的是洋务企业的员工读的书籍大多是经书,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符合题意,C项正确;A、B两项材料未体现;管理机制较为完善不合题意,D项错误。
答案:C4.(2019·百校联盟高三8月摸底考试)下表为中国主要进口货占进口总值的百分比(1870—1910年)表。
2020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8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
![2020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8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b75d2e866fb84ae45c8df9.png)
周测8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B.说明提倡国货运动效果显著.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年初,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将每个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同业工会内,又将每一同.挫败了日本的经济掠夺.积累了抗战的经济力量.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
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阅读下面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统计表(不包括东北和中国台湾地区,按年的中国( )1936年(%)(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工业资61.4年的投资比重分布图,当时这种投资比重分布.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有助于优化原有的产业结构年,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中央提出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是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国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
当时实.利用市场实现经济运行.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下面是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它反映了当时( ).急躁冒进与克难纠“左”.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
这一改革措施.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化进程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
贯穿以下几幅图片的主题是.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 B.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城镇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变化月中旬,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外宣布:大陆地区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统筹城乡发展正成为各地发展新的主题……城市化的继续推进涉及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社会体制的这一进程意味着流入城镇的农民工数量未来将趋向下滑,经济发展成本越来越高。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八章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练19 含答案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八章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练19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183fc3524de518964b7de6.png)
A.列强商品输出激化市场竞争B.传统自然经济抵制西方侵略C.丝织行业仍然拥有竞争优势D.民族企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5.“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天津条约》,外轮得行驶长江。
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
”下列有利于改变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C.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D.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6.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7.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机械进口值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机械进口值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值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值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
这实际上反映出()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上有所恢复D.传统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工业取代8.右图是发行于1881年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经一些学者考证,认为它是中国存世最早的老股票。
此股份票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民族工业在西方列强的挤压下发展艰难B.清政府财政陷入困境无力继续支持洋务事业C.民间资本已成为洋务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D.洋务派民用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因素9.1929年国民党通过某决议案,主要内容如下:确定国家、省、县行政经费及地方行政经费之分配;整理税制,杜绝收税机关之一切积弊;整理币制,巩固金融;分别整理外债,筹备偿还外债之方法等。
据此可知该决议案()A.促成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B.力图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为全面抗战提前做经济准备D.增强国家实力以镇压工农运动10.阅读下面的中国民族商业注册商标和外国洋商在中国注册商标统计图,出现图中变化的原因是()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C.中国政府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11.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89d9ca51e79b8969022657.png)
第28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选择题1.(2019·湖北黄冈质检)1843~1852年,英商不得不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以低于成本20%~30%的价格销售棉纺织品。
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C )A.中国近代机器棉纺业的发展B.供过于求,超过国人购买力C.自然经济对英货的顽强抵抗D.英国棉纺织品的质量低劣[解析]材料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英货有很强的抵抗作用,故C项正确。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A项错误。
B属于材料中的现象,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以判断,英国棉纺织业在当时主要采用机器生产,质量不一定低劣,同时这也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2.(2019·安徽A10联盟)下表为1840~1894年中国棉纺织业统计表。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C )(A.传统手工业不断衰落 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C.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D.西方列强在华大量设厂[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洋纱在纺织业中的使用比例上升,这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故C项正确;土布的产量与用棉纱量在1860年都有所上升,而且仅凭棉纺织业,不能得出传统手工业不断衰落,可排除A项;土布不是机器生产,因而土布生产情况不能反映近代工业发展,可排除B项;1895年《马关条约》后,西方列强在华大量设厂,不符合题干时间,可排除D项。
3.(2018·四川广安、眉山、内江、遂宁三诊)据1879年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江浙的农妇纺布一周可挣28美分,纺织女工一周可挣60美分;农民种地一月挣1.5美元,码头搬运工一月挣4~5美元。
这一状况( D )A.说明近代工业发展迅速B.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C.导致殖民侵略日渐加剧D.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解析]根据“中国江浙的农妇纺布一周可挣28美分,纺织女工一周可挣60美分;农民种地一月挣1.5美元,码头搬运工一月挣4~5美元”可知,传统的纺织业和农业收入少,受到近代生产方式的冲击,加速了男耕女织自然经济的解体,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近代工业发展迅速“,排除A项;材料现象是经济结构变动的结果,B项中“产业结构调整”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反映从事近代生产方式的生产活动的收入超过从事传统的纺织业和农业的收入,不能得出“导致殖民侵略日渐加剧”的结论,排除C项。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八章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练22 中国近现代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八章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练22 中国近现代](https://img.taocdn.com/s3/m/e81971caf61fb7360a4c6518.png)
课练2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对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礼仪风俗简洁化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根据材料二回答,《申报》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并简要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7.(2017·黄冈调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史研究伴随着电影理论与批评的转型,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
从电影史“重写”可以看出( )A.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 B.带“左”倾思想的电影不允许观看C.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参差不齐 D.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练纠错—提知能]易错点1 对西方文化、习俗传入中国及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不当18.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称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被称为“猪尾巴”“满奴”。
这种变化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人们审美观的变化③断发具有一定政治色彩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易错点2 对社会生活变迁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清19.1912年9月8日某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易错点3 不能准确理解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发展20.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八章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练21 从计划经济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八章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练21 从计划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279ad22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a.png)
课练21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双基达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某某六市二模)1979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草案》中的“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
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
材料表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B.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C.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 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2.(2017·某某一模)1978年底,某某凤阳小岗村18户不想饿死的农民在一起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起点。
他们的这一举动( ) A.超越了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B.是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C.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3.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自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某某省凤阳县小岗村首创包干到户,皖东、某某、某某等地一些生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省、自治区的一些大队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表明( )A.包干到户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B.农村放弃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C.当时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宽松 D.分散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4.(2017·某某师大附中摸底)1984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B.改变分配方式C.增强企业活力 D.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5.1979年某某对50家企业实行扩权实验,普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80年在上缴利润方面比1979年同期增长百万元以上的10个企业中,扩权试点企业就占了9个。
这在当时的积极意义是( )A.推动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 B.促进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C.强化了社会改革意识 D.催生了现代企业制度6.(2017·乌鲁木齐二诊)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对有盈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按5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对有盈利的小企业则按照八级超额累进所得税税率征收所得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8.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8.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837b99d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d.png)
8.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
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D.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2.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
清末民初某某某某、某某、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称为自梳女。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B.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C.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3.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
当时某某等城市所流传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但是乡村社会的教案却远远多于某某等城市。
乡村社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 ) A.乡村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B.当时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C.城市的洋教传教士比较集中D.城市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4.民国时期,某某地区部分县志记载:更有中人窭姓,平时醵钱(凑钱、集资)为会,有丧之家轮流分用。
白衣素冠,持幡前导,号曰“丧社”。
出丧择送钱治具,送丧则白衣素冠。
知客邀坐别室,设茶馔,亦有里党、戚族代备。
这反映了当时某某( ) A.移风易俗的改革走在时代的前列B.民间有互助办丧事的风俗C.社会转型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D.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5.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 )A.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6.“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某某装及西装等。
(部编版)2020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8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8(1)
![(部编版)2020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测8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8(1)](https://img.taocdn.com/s3/m/fbd12208caaedd3383c4d3c7.png)
周测8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B.说明提倡国货运动效果显著.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年初,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将每个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同业工会内,又将每一同).挫败了日本的经济掠夺.积累了抗战的经济力量.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
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阅读下面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统计表(不包括东北和中国台湾地区,按年的中国( )1936年(%)(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工业资61.4年的投资比重分布图,当时这种投资比重分布.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有助于优化原有的产业结构年,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中央提出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是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国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
.利用市场实现经济运行.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下面是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它反映了当时( ).急躁冒进与克难纠“左”.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
这一改革措施.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化进程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
贯穿以下几幅图片的主题是.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 B.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城镇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变化月中旬,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外宣布:大陆地区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统筹城乡发展正成为各地发展新的主题……城市化的继续推进涉及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社会体制这一进程意味着流入城镇的农民工数量未来将趋向下滑,经济发展成本越来越高。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6d751f9f78a6529657d531b.png)
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20·全国Ⅰ卷高考·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考点】西学东渐思潮——“中体西用”思想;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解析】材料各类问题中西方“应用科学、各种技术”占据多数,说明西学传播适应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兴办实业的需求,故选C项;材料当时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说明西用思想的传播没有受到抑制,排除A项;材料互答问题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与维新思想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国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关注,但没有体现出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D项。
【答案】C2.(2020·全国Ⅱ卷高考·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9所示。
据图9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解析】由材料信息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中,运输业所占比例有明显的增加,结合所学,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进而攫取铁路沿线的物产资源,因此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情况,并未提及中国的对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情况,无法体现国际资本垄断的趋势,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企业而非民族企业,排除D项。
【答案】A3.(2020·全国Ⅲ卷高考·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测8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鸦片战争后,湖南平江“近岁红茶盛行,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茶市方殷”。
材料中的现象说明( )A.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B.农民的收入出现增长C.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D.商品化农业开始出现2.(2017·成都三诊)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制定奖励章程,凡发明军用船械者颁特赏,专利50年;发明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实职,专利30年;仿制西器之制法未传入中土(内陆)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10年。
据此推断,该章程( )A.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 B.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C.顺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D.反映了技术立国的趋向3.(2017·郴州质检)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
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 B.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4.(2017·昆明质检)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901年以后的十年间,民族资本的投资范围比以前更加广泛,除棉纺织业和缫丝业外,面粉、肥皂、烟草、电灯、锅炉、铅笔、工矿等行业都陆续成为民族资本投资的对象。
在这十年间,民族资本投资于轮船公司,资本在5万元以上的就有17家之多。
这说明( ) A.政府引导民间投资轻工业 B.轻工业、重工业均有所发展C.民间投资以交通业为重点 D.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合理5.下图反映的是1875—1931年主要年份手工土布(以平方码计)在国内棉布市场上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这一变化情况( )A.反映了列强对华的经济掠夺加剧 B.说明提倡国货运动效果显著C.客观上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6.1938年初,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将每个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同业工会内,又将每一同业工会纳入当地商会内。
这些法规( )A.抑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B.挫败了日本的经济掠夺C.防止了国民经济的崩溃 D.积累了抗战的经济力量7.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
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8.阅读下面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统计表(不包括东北和中国台湾地区,按1936年不变价格计算),从中可以看出1936—1946年的中国( )1936年(%) 1946年(%)全部工业资本总额(1936年:100.0,1946年:100.0) 帝国主义在华工业资本61.4 32.8中国工业资本38.6 67.2中国工业资本总额(1936年:100.0,1946年:100.0)官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15.0 67.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本85.0 32.7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一直占据主导B.官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逐渐占统治地位C.帝国主义在华工业资本始终处于主体地位D.三大工业资本共同发展而呈现出鼎立之势9.下面为新中国1950—1952年的投资比重分布图,当时这种投资比重分布( )A.加速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D.有助于优化原有的产业结构10.1953年,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中央提出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是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国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
当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了( )A.扶持资本主义的发展 B.利用市场实现经济运行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D.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11.下面是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它反映了当时( )A.多快好省超英赶美 B.急躁冒进与克难纠“左”C.以阶级斗争为纲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
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
这一改革措施( ) 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化进程13.某一时期我国出现了下列现象:国家财政预算赤字日益升高;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经济犯罪和腐败日益增多;耐用消费品发展过快;乡村工业发展迅速;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对此现象发生背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B.“二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工业C.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过速发展D.市场经济体系确立,经济得以全面发展14.(2017·成都模拟)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
贯穿以下几幅图片的主题是( )济的影响。
(12分)22.城市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城镇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变化材料二2012年1月中旬,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外宣布:大陆地区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这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统筹城乡发展正成为各地发展新的主题……城市化的继续推进涉及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
这一进程意味着流入城镇的农民工数量未来将趋向下滑,经济发展成本越来越高。
一些行业的“用工荒”越来越突出。
习惯了城市生活的“90后”农民工出现了“宁愿在城市富余,不愿在农村就业;宁愿在服务业拿低工资,不愿在制造业挣加班费;宁愿在城市奋斗,不愿在农村享受”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9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社会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据此说明下一步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10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时间历史资料1978年底安徽××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1979年安徽××县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故答案为B项。
15.D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题中万里支持的农村改革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依据所学知识,农民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D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改变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性质,A、B两项错误;C项错在“完全”二字。
16.C “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做法,扩大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调动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企业效益的增长,故C项正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早于城市企业改革,故A项错误;该做法是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提出的,D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
17.D 从材料可知,加入世贸推动了中国改革的深入。
市场经济体制在当时并未建立,A项错误;中国入世承诺不仅体现在修改法律上,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D项。
18.C 由题目中的时间“1980年”和部分报刊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批判的信息可知当时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面临重重考验和阻力,故C项正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80年”,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在全国农村推行,故B项错误;1984年,改革开始从农村向城市推进,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80年”,故D项错误。
19.C 西装被工厂匠人争购,说明人们普遍接受西装,这是人们服饰观念逐渐开放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传统服饰的革新情况,A项错误;工厂匠人争购西装不能说明崇洋成为时尚,B项不符合题意;西装被工厂匠人争购不能说明西装更适合工人阶层,D项错误。
20.A 本题考查影视艺术的作用。
从题干中“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动人的善念”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故A项正确;B项中“广泛地影响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C项中“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错误;D项中“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21.(1)原因:中国落后、分散的茶叶种植方式;种植和加工技术落后;旧的经济制度的制约;印度等地充分利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经营;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电报等通信技术为印度茶叶外销提供了有利条件。
(7分,言之有理即可)(2)演变:19世纪前半期英国向印度、中国输出工业品,印度向英国提供棉花,英国通过印度向中国输出鸦片,中国则向英国出售茶叶等,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世纪后半期,英国向印度、中国输出工业品并进行资本输出;印度成为英国茶叶的主要产地;中国鸦片基本自给,茶叶贸易萎缩。
(8分)影响:中国在世界市场的地位进一步降低;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等。
(4分)解析:第(1)问,从中国茶叶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和印度茶叶贸易的兴起等角度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对材料进行整合,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22.(1)第一阶段特征:1949—1960年城市化顺利发展。
(1分)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的展开。
(2分)第二阶段特征:1960—1979年城市化进程受挫。
(1分)原因:“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文革”时期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农村。
(2分)第三阶段特征:1979年后城市化快速推进。
(1分)原因: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中小城镇大量涌现;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务工。
(2分)(2)有利影响: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2分)加快农民的增收,缩小城乡差距;(2分)促进户籍、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
(2分)不利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越来越高;习惯城市生活而不愿到农村就业的心态。
(2分)发展方向:从对城市化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关注转向对城市化质量的关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