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制2020年(春秋版)二年级上册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课时练(II)卷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社会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社会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4.家乡物产养育我单元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物产,感受别人家乡物产的丰富。

2.认识家乡的物产养育了我们,惹人喜爱,从中感受到对家乡的爱。

重点 1.理解什么是物产,感受别人家乡物产的丰富。

2.认识家乡的物产养育了我们,惹人喜爱,从中感受到对家乡的爱。

难点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增强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理解物产的含义(1)师:孩子们,看老师给你们带什么好吃的来了。

(展示“重庆怪味胡豆”)吃过吗?品尝一下吧(2)师:你尝出了什么味道?【课件:麻辣甜咸鲜酥脆】师:这就是蕴含麻辣独特味道的重庆特产,老师小时候最常见的小食品。

现在很多外地来旅游的人也会把这个作为礼物带回自己的家乡呢。

重庆也是物产丰富地好地方哟。

(3)什么是“物产”?【PPT出示】就是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

比如:水果蔬菜、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品、日常用品、矿产资源……2.揭示课题师:有一句古话这样说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物产养育了生活在它土地上的每个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学生回答生回答这个单元的内容看似简单,实际教学中有很大的难度。

首先是对“物产”的理解就很难。

所以,我在布置课前调查作业之前,利用学生熟悉的课文引入,使学生对“物产”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水果或者小吃等,而是更丰富的内涵。

学习新课 3.生活探究(1)师【出示PPT课文中第54页的图】:师:在这个集市上,你看到了什么呢?师:家乡的物产真非常丰富呀! 学生回答:本地特产;围巾、土鸡蛋、糖人等。

借用课本上的图引导学生具体了解物产的含义。

学习新课(2)【出示PPT“葡萄沟”课文选】师:非常熟悉的课文吧,来,一起朗诵一遍师:新疆不仅盛产水果,其它物产也非常丰富。

看:【PPT出示新疆丰富物产图片,引导孩子们通过别人家乡的“物产”进一步理解物产的含义。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以生动的语言和趣味的故事,向学生传授爱家乡、爱生活的道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物产和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爱家乡的情感,感恩生活,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与角度看待事物,认识家乡的物产和文化知识。

•了解家乡的物产和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了解和认识生命的价值,并珍惜生活。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感悟寓意。

•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和思考。

•学生能够分组合作,交流互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情感态度•珍惜身边的一切,尤其是生命。

•珍惜家乡的文化资源和物产,爱家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感悟寓意。

•培养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知物产的珍贵性和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

•问答互动法。

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导入新课《家乡物产养育我》1.让学生回忆并讲述自己生活的家乡和“家乡”这个概念。

2.播放与本课相关的地理或文化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物产和文化知识。

活动二:讲授课文内容1.课前阅读课文《家乡物产养育我》。

2.讲解课文,并重点讲解“粗茶淡饭”、“苦中作乐”等生活常识和文化知识。

3.与学生互动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学生口头解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活动三:情景模拟教学1.情景模拟教学:请学生分组,对于所描述的物品或食物,随机口诉它们的品种、产地及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2.高互动的小组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让学生增长知识的机会。

活动四:合作学习1.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选和比较。

2.小组进行讨论,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组员,由它们进行代表发言和交流。

3.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策略,如演讲、谈话和写作。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14.家乡物产养育我》优质课教案_2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14.家乡物产养育我》优质课教案_2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二课时《家乡物产惹人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乡物产养育我》包含两个主题,分别是“我的家乡产什么”和“家乡物产惹人爱”,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即“家乡物产惹人爱”。

教材56页主要以图画的形式呈现了家乡物产与“我”的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物产的养育之恩。

57页的图画描绘的是家乡特产“千人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物产凝结着哪些人的智慧与汗水,进而产生对家乡物产的热爱与自豪。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作为山区孩子,平时更多地游戏于山水之间、村湾周围,与家乡物产有一定的接触和联系,但是低年级学生,很难对物产产生相应的感情。

一是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视野不够开阔,不能体会家乡物产的独特性。

二是因为在学生的眼里,家乡物产往往是一个具体的物体,很难产生精神的共鸣。

学生在生活中因为缺少主动的情感体验,对于家乡物产的热爱之情需要课堂教学的引导。

从哪些角度、用怎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家乡物产的可爱之处,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教学目标】1、感受家乡物产别样的美,体会家乡物产的养育之恩。

2、了解家乡物产背后凝聚着家乡人的劳动,感受家乡人的勤劳。

3、激发对家乡物产的喜爱与珍惜之情,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家乡物产对自己的养育之情,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难点】知道家乡山水与物产的关系,产生对家乡物产的喜爱与自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了解家乡的物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长汀人,我们的家乡素有“汀州首府,大美汀州”的美誉。

(出示风景图)我们的家乡美不美?你想用什么词来赞美它?2、我们这儿不仅有美景,更有美食,这些家乡物产你能叫出名称吗?(出示物产图)3、看来,咱们家乡不仅景色优美,更是物产丰富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

(学生齐读课题)二、活动探究:物产与环境、生活的关系1、感知环境与物产的关系。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1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1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 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家乡物产入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家乡物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对家乡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究,乐于分享。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物产了解不深,对家乡的情感认同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爱家乡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知道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物产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知道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物产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

2.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学会珍惜和感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特产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道具、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物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讨论如何珍惜和感恩家乡物产。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家乡物产的了解程度。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说课稿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说课稿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4.家乡物产养育我》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围绕家乡的物产展开,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和多样性,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富有童趣的语言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物产的美味和营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家乡的物产可能还没有全面的认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此外,学生对于食物的营养价值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如何均衡饮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和了解家乡的物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家乡的特产,知道家乡物产的丰富和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和探究,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物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物产的美味和营养,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家乡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家乡的特产,知道家乡物产的丰富和多样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物产,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交流法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引出本课主题。

2.教学新课:(1)展示家乡的物产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特产。

(2)引导学生交流家乡特产的名称、特点和营养价值,让学生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和多样性。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优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优质教案
增长知识
懂得分享,热爱家乡
课堂小结
家乡不仅留给我们美好的回忆,还带给我们许多美味的食物和精巧的手工艺品等。家乡物产丰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要了解家乡的物产,珍惜使用,并学会和他人分享这份大自然的馈赠。物产不论是出名的,还是平时家里常用常吃的,都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保护的。
板书
家乡物产
珍惜
传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鱼满筐,虾满箩。
莲藕甜了心窝窝!
原创歌谣大赛:模仿上面的歌谣,大家写一写自己的家乡吧。
我们发现不同地方的物产不太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不同环境,
物产不同。
与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的不同有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水养育了我们几代人呀!
你知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意思吗?
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
视频:舌尖上的中国
家乡物产博览会上你是不是知道一些手工艺品是怎么做成的?是不是了解它们的用途?
博览会上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最后,我们有个最重要的活动,那就是分享美味的家乡特产!
开吃吧!
观察家乡物产
介绍自己带来的家乡物产
了解各地的物产
分享美食
通过观察,更全面地认识家乡物产
在介绍中油然而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题
家乡物产养育我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制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家乡物产因地制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了解各地不同的物产,知道祖国物产丰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手工艺人,传承手艺。
重点
知道祖国物产丰富
难点

【核心素养目标】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图片:文本学习:什么是物产(1)天然矿石(2)景德镇瓷器物产,就是那些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以及物产背后的文化和民俗。

家乡的物产凝结着自然的恩赐与家乡人的智慧。

3.图片+文本学习:物产(1)玉米(2)手工艺品(3)矿产品(4)畜产品这些都属于物产哦!4.素材:家乡物产我知道教学环节二:家乡丰富的物产1.文本学习:家乡的物产多又多,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吧!2.图片+文本学习:在这个集市上你看到了什么?手工艺品、衣服、畜产品3.表格学习:家乡物产调查表4.图片+文本学习:家乡的菌类长白山黑木耳、松茸、牛肝菌......5.素材:长白山的野山菌6.图片+文本学习:家乡的中药材长白山野生天麻、长白山灵芝、长白山五味子......7.图片+文本学习:家乡的山野菜广东菜、婆婆丁(蒲公英)、刺能芽......8.图片+文本学习:家乡的动物中华秋沙鸭、袍子、野猪......9.图片+文本学习:家乡的野果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知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知文本学习文本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表格填写交流汇报指名汇报补充汇报观看图片学习文本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观看图片富的物产。

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知道物产,就是那些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以及物产背后的文化和民俗。

家乡的物产凝结着自然的恩赐与家乡人的智慧。

呈现了一个乡村土特产集市的场景,旨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家门,开展“寻访本地特产”的活动。

通过寻访活动,让学生亲近家乡,充分了解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与家乡的富饶。

开展课前调查前,教让学生充分了解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课前调查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学生自主进......它的特点是我最喜欢它的原因是补充汇报集体订正学习文本了解文本独立完成检查反馈指名汇报补充汇报集体订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收获、感受,升华情感,即因家乡物产的丰富而自豪,因家乡美丽的乡土文化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4.家乡物产养育我》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教材中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家乡物产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乡的物产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家乡物产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实践活动充满兴趣,通过亲身体验,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对家乡物产的热爱和珍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物产,感受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物产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物产的魅力。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物产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3.实践活动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家乡物产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珍惜资源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物产图片、故事等相关教学材料。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食材、工具等。

3.布置教室,营造家乡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家乡的物产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家乡物产。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物产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物产的魅力。

如:品尝家乡的特色美食,动手制作家乡的手工艺品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1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1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这些物产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情景对话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体会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以及家乡物产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物产认识不足,容易忽视家乡物产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此外,学生之间的家乡差异较大,对于家乡物产的认知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从而达到全面了解家乡物产的目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知道这些物产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物产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认识到这些物产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以及家乡物产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谈话教学法、实践活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直观展示家乡的物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物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家乡物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1)展示家乡的物产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产的名称和特点。

(2)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物产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以及自己如何珍惜和感恩这些物产。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物产,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感受家乡物产别样的美,体悟到家乡物产对自己的滋养,对于物产,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14 家乡物产养育我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
了解更多和物产相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多媒体课件、视频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本节课课程内容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就是课堂。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教材和处理教材,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调查、讨论、游戏、合作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通过真实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思考,并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反思,切实的改变了通过讲道理传授“关于道德的知识”的状况,让活动更具实效性。

二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制-上册-[学习任务单] 第14课 家乡物产养育我 第1课时

二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制-上册-[学习任务单] 第14课 家乡物产养育我 第1课时

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1课时)
1.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

2.通过观察餐桌上和商场里等地方的家乡物产,对家乡物产有所了解。

3.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1.调查家乡的物产。

2.了解一种家乡物产的做法、用途或者历史,并带一幅该物产的照片到课堂上。

【学习任务一】
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任务二】
博览会上,有这么多的家乡物产,你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学习目标
课前学习任务
课堂学习任务
课后任务
1.阅读教材第54~55页的“马头琴的传说”,了解马头琴。

2.珍惜家乡物产,热爱家乡。

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2上《第十四课 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二课时 教案.doc

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2上《第十四课 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二课时 教案.doc
西部物产也很丰富:枣子,哈密瓜,葡萄干,核桃,和田玉等。
南部特产有哪些呢?有小麦,水稻,椰子等。
让我们一起读一首关于家乡物产的歌谣:家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鱼满筐,虾满箩。
莲藕甜了心窝窝!
原创歌谣大赛:模仿上面的歌谣,大家写一写自己的家乡吧。
我们发现不同地方的物产不太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不同环境,
还有一些正在消失的老手工艺,
曾经在那个年代辉煌一时,
现在看起来又充满乡土气息,
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却又逐步退出人们的视线,
只留下一张张照片,
成为记忆最深处的怀念……
视频:正在消失的老手艺
想想看,还有哪些家乡特色物产呢?
藏袍,藏族的传统服装;家乡美味的竹筒饭;千人糕。
为什么叫千人糕呢?
一块千人糕,
看似很平常。
谁先播下种?
谁有插下秧?
谁在勤耕耘?
谁去收割忙?
谁来碾成米?
谁来下厨房?
经过多少手?
给我一口香。
一块千人糕,原来是这么多人的劳动成果啊!
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
说一说你最喜爱的家乡物产吧
我最喜爱的家乡物产是?它也像千人糕一样需要许多人的劳动。
思考不同地方的特产是否一样
思考各地物产为什么不一样
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意思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四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家乡物产养育我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制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家乡物产因地制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了解各地不同的物产,知道祖国物产丰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手工艺人,传承手艺。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课时练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课时练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课时练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我国饮食习惯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这种说法反映了()。

A.南北气候的差异B.南北地形的差异C.南北生活方式的差异
2 . 小明说:“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那么小明的家乡在()。

A.香港B.澳门C.台湾
3 . 陕北人的()极有特色。

A.琵琶B.腰鼓C.古筝
4 . 夏天,白天最高气温可达40度以上,夜晚最低气温仅为20度左右,流传着“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俗语,这个地区是()。
A.海南岛B.武汉C.新疆D.哈尔滨
二、填空题
5 .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独特的自然(__________)。

6 . _______就是许多人共同生活的同一个地方,_____的形式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_____。

三、判断题
7 . 一块千人糕的做成凝结了许多人的劳动成果。

(______)
8 . 千人糕一个人就能做出来。

(______)
四、简答题
9 . 解释词语
方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我的家乡的出了一个享誉全国的名人——刘旺,你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填空题
1、
2、
三、判断题
1、
2、
四、简答题
1、
2、。

小学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4 家乡物产养育我作业课件(2023秋)

小学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4 家乡物产养育我作业课件(2023秋)
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14 家乡物产养育我
1 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丰富。 2 初步了解家乡物产与自然环境、经济特点、人们生活的关系,培 养爱家乡的感情。 3 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一、填空题。 1.我们家乡 物产 丰富,我爱自己的家乡。 2.家乡的 物产 养育了我。 3.人们都说,靠山吃 山 ,靠水吃 水 。 4.藏族的传统服装是 藏袍 。 5.我爱家乡的食物,这是家乡独有的 味道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小红的家乡在南方,她们家吃饭时,主食一般会以( A )为主。
A.米饭
B.面条
C.馒头
2.下列不属于家乡物产的是( A )。 A.高楼大厦 B.竹筒饭 C.藏袍
3.《马头琴的传说》中的主人公是( A )。
A.苏和
B.帕雅
C.苏雅
4.家乡的物产可真( C )啊!
A.多彩
B.多姿
C.丰富
5.竹筒饭是( A )的美食。
A.家乡
B.家园C.家庭6.藏是( B )的传统服装。A.苗族
B.藏族
C.汉族
7.千人糕需要许多人的( A )。
A.劳动
B.养育
C.缺点
8.本地特产就是( C )的家乡物产。 A.外地人 B.其他人 C.本地人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我的家乡盛产农产品,吃不尽用不完,浪费点儿没关系。 (✕ )
2.没有农田的地方就没有物产。
(✕ )
3.一块千人糕的做成凝结了许多人的劳动成果。
( √)
4.家乡物产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
(✕)
5.小鹏说:“我的家乡没有物产。” 6.马头琴是苏和照着白马的样子做的。 7.家乡的所有特产都应该被尊重。 8.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道德与法制2019年二年级上册14 家乡物产养育我课时练(I)卷

道德与法制2019年二年级上册14 家乡物产养育我课时练(I)卷

道德与法制2019年二年级上册14 家乡物产养育我课时练(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下面小朋友的说法,你觉得说得对的是()A.芳芳说:“教室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护它。

”B.云云说:“我的家乡也没什么特产,我不喜欢。

”C.聪聪说:“爱国是大人的事,和我们这些小孩子无关。

”2 . 下列物产不属于家乡的是()A.平遥牛肉B.长山药C.烤鸭二、填空题3 .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引人入胜的___________,令人自豪的_____________。

4 . 在我们的家乡还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家乡的建设贡献(_______),他们同样是我们家乡的(_______)。

5 . 我知道我现在住在(_________)区的(_______)小区。

附近有(_____________)。

《中小学生守则》提倡我们保持公共场所的(_______),离开公共场所要把(______)带走。

三、判断题6 . 不同地方的人们在生活饮食习惯等方面是有差异的。

(____)7 . 家乡物产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

(______)8 . 一块千人糕是很多人的劳动成果。

(______)9 . 松花湖地处长白山山脉的西侧,是吉林省最大的人工湖。

(____)四、简答题10 .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味菜?(举出三个例子)11 . 家乡有那些文化习俗?(至少列举三个)。

道德与法治《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教案+练习题二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家乡物产养育我》教学设计教案+练习题二年级上册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同步练习题(附答案)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二课。

教材包含了“我的家乡产什么”以及“家乡物产惹人爱”这两个活动主题。

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境,如餐桌上、商场里、市集等,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物产,并为之自豪。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家乡的物产,并为之自豪;2、能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3、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展示,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物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准备资料的情况,事先准备好一些音响、图片材料做成课件,在学生介绍时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同学理解。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家乡的资料、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沂蒙山小调》。

1、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一首歌曲,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谁来夸一夸自己家乡最美的地方呢?(可以找多个学生夸家乡)2、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为我们美丽的家乡而骄傲,其实我们的家乡不仅美丽,而且富饶,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家乡,走进家乡的物产。

二、新授(一)我的家乡产什么活动一:我是小导游(目的: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1、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在上节课中,在同学们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到了你们的家乡进行参观。

在那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听到了动人的传说故事,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今天这节课,你们还想继续进行旅行吗?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坐上时光列车,到你们的家乡去看一看、瞧一瞧,家乡都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特有名的物产?你们说好不好?可是我们先到那些同学的家乡呢?谁来做领航员呢?这样吧!既然同学们都想当领航员做小导游,我想你们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制2020年(春秋版)二年级上册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课时练(II)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中秋节的特别食物是()
A.蛋糕
B.月饼
C.包子
2 . 下列不属于社区的是()
A.家庭B.学校C.工厂D.农村
3 . 火把节不是()的节日。

A.藏族B.彝族C.白族D.纳西族
4 . 竹筒饭是()的美食。

A.傣族B.白族C.壮族
二、填空题
5 . 家乡的景美、物美,______更美。

6 . 我不仅喜欢我的家乡,还熟悉这里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判断题
7 . 千人糕一个人就能做出来。

(______)
8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______)
四、简答题
9 . 说一说,你的喜欢家乡的哪种乐趣,说出喜欢的理由。

10 . 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家乡特产,写几句赞美的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