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1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1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135d55fe4733687e21aa22.png)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2)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失误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1)调动全体学生进行研讨,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2)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建设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2)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邓稼先、王进喜等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3)通过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明确1956年完成的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讲授新课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多媒体演示:中共八大会址。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生:1956年底生: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为了强化重点,使学生对中共八大有更全面的认识。
引导他们进行讨论。
(达到学生熟记重点内容的目的)。
多媒体演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片多媒体演示:严重失误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师:看到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寓教于乐,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难点不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c720fd9b89680203d8257d.png)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抵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培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文化大革命”,认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知道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 总结归纳这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学会归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是艰苦探索的过程,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2.感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的社会风貌。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 1.中共八大•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文化大革命及建设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及其原因。
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 中共八大于何时在哪里召开的?确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的时间、会议、内容及评价分别是什么?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后果和评价?4). 国民经济调整的措施、成效?5).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哪些模范人物?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一.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二.你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中得到什么启示?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艰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艰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37e617312b3169a551a42f.png)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第6课。
本课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和建设成就。
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情况下,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中国实际,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中国共产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走了弯路。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许多建设成就,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
二.学生分析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初步具备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对历史作出一定的思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培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文化大革命”,认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体会英雄模范人物的艰苦创业精神与建设成就之间的关系,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文字资料、列表整理等方式,学会从不同类型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总结归纳这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学会归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是艰苦探索的过程;尝试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感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社会风貌。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13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13](https://img.taocdn.com/s3/m/b6b0745bfc4ffe473268ab25.png)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认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和教训,培养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贡献,体会英雄模范人物的艰苦创业精神,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
(1)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通过观察图片、观看音像资料、列表整理知识等方式,学会从不同类型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3)用表格总结归纳这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学会归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通过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取得新成就,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感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的社会风貌,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难点:正确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和主要教训。
三.教学方法(1)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观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
(2)课堂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新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大跃进”时期的宣传壁画导入新课,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我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追溯这段历史。
二.解读题目抓住“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尤其分析“艰辛”,让学生说出历史事件,梳理课文,初步理解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8c8e29ed5bbfd0a7956736e.png)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三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是中国历史探索迈出的关键一步,所以在中国历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 展示“大跃进”的壁画并播放(大跃进)视频。
教师:这段视频播放的是什么时期的事?这节课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那个曾经令当 代人热血沸腾而又无限伤感的年代,一同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良好的开端一中共八大教师:三大改造之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召开了一次会议,是什么会议?展示:图片并播放中共八大开幕的视频教师:为了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基于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中国共产党 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教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教师: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
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 些,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第二篇章 探索中的失误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展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教师: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 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1958年作 1958牟案维*卜作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夬K进对期的妥伶»&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过渡:在五十年代后期,总路线提出后,党又轻率地发动了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
展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片并播放视频全民大炼钢铁。
问题:哪年提出?哪年基本完成?过渡:在社会主义十年的探索中,我们的国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 “左”的错误不断发展,加之毛泽东对当吋的国际、国内形势做出了错误 的判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46ab9be53a580216fcfe73.png)
这次给国家造成严重灾难的浩劫结束的标
“四五运动”的爆发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一书中对新中国成立后某一历史事件的危害做了以下总结。
26.“文化大革命”是指()
A、发生在中国文化领域的一场革命
参考答案:
进行土地改革;实施一五计划;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进行三大改造
2.结合材料二请你评价一下“总路线”。
伴随着“总路线”党中央发动了什么运动?
评价:正确性: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问题:片面强调“快”,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左”倾错误。
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从材料三你得到什么信息?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信息:1957—1960年,粮食、棉布、肉类的人均消费量急剧下降。
结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4.针对材料三中出现的现象,党和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措施:从1961到1965年实施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的调整。
结果: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5.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我党出现失误的原因有哪些? 在现阶段发展经济建设的过程
中,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原因:①对国情认识不够;②缺少建设经验;③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经验和教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241f6daf45b307e871979c.png)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材分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
其主要涉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2)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同时,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在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文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社会主义新壁画,新农村里把根扎。
农民热爱新壁画,村村都把壁画画。
跃进车,跃进马,处处都是跃进画。
新壁画,会说话,教育人心向灯塔。
农民思想得鼓舞,生产劲头比天大。
实现建设总路线,人人心里笑开花。
教师提问:这首歌谣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我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追溯这段历史。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7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7](https://img.taocdn.com/s3/m/fdcef70bfe4733687f21aa10.png)
5、这一时期建设成就有哪些?
听讲
思考
回答
齐读教学目标
读课文
寻找知识点
思考问题并回答
完成自学
激发学生
上课兴趣
明确本节课
学习目标。
把握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
自主思考能力
教学流程
活动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检 合
测 作自 解 学 疑
梳 拓
理 展
总 延
结 伸
达 检标 测训 自练 学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教训启示年级 Nhomakorabea八
科目
历史
授课人
课题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审核领导
授课时间
学情分析
对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学生了解较少,比较陌生。
教材处理
主要运用图片加深理解,重点处理教材第一目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失误;了解文革危害、教训;掌握这一时期建设成就。
教 学 反 思
教学得失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的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没有照顾到全部学生,板书少
改进措施
教师应结合新课标,摸清学生的情况,合理制定教学任务。
能力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评价和文革危害,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漫长的过程,感受模范人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建设成就。
难点
出现失误的原因和文革的危害教训。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30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30](https://img.taocdn.com/s3/m/7f9a105c10a6f524ccbf85b1.png)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课标内容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经济规律,学生对此不易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的资料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化大革命”离我们并不遥远,许多长辈亲身经历过动荡的十年,并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学生容易获得第一手学习资料。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左”的错误。
三、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
本课讲述了从1956 年至1966 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探索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
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但是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出现过挫折和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
这些错误,也给我们以深刻的提醒,为我们以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教训和借鉴。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33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33](https://img.taocdn.com/s3/m/d6b147ac76eeaeaad1f330ce.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课题《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程标准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教学设计理念教育部在历时3年汇集无数专家学者的研究后,于2016年9月提出了: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要有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即核心素养这一概念。
它指导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关键能力——学习能力。
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基于对这一理念的认识,我对这节老“内容”,做了新的整合。
教学设计思路《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
其主要涉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要让学生对这段跨度20年的历史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形成有效时空观,我用了一个小人物来反映大社会的变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归纳分析“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及其所造成的危害;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7e7bb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f.png)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如土地改革、工业化建设、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卫生事业进步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突破和进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在具体细节方面,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国家的成就往往具有较强的自豪感,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在土地改革、工业化建设、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等方面取得的突破和进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难点:理解并阐述新中国成立后,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和各项成就。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和各项成就。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在各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历史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6fac4c3c1ec5da50e27085.png)
课题
第6课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
教学重点
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5后来全国为什么再度陷入混乱 ?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根据《地图册》第9页《1958——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图,完成《填图册》第6页的(2)、(3)两小题。
(其中“建设成就”可归纳为 “二钢二铁 弹油素”:
A.二钢——武汉钢铁厂、包头钢铁厂B.二铁——包兰铁路、兰新铁路C.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 D.油——大庆油田建 成投产E.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上海]
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根据插图《“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
根据26页“动脑筋”: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讨论原因,小组归纳
(对国情分析不够细致,缺乏建设经验,存在急于求成情绪,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时出现的先进人物及其事迹,根据下表“对号入座”、“接龙回答”
板书设计: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二、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教学反思:
6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和“共产”风。画中诗句里,“肥猪赛大象”属于浮夸,“全社杀一口”的“社”指人民公社,“足够吃半年”是社员共同吃“大锅饭”,属于“共产”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ab7e3c6bd97f192279e9cf.png)
八下历史期末复习提纲1、为什么说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也结束于南京?(因为1842年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4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败退,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2、请写出开国大典开始的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
3、第一届政协会议上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共同纲领》)。
4、什么事件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实现了统一?(西藏的和平解放)5、《共同纲领》规定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6、请写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起止时间。
(1950年10月--1953年7月)7、请写出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的名字。
(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8、请写出抗美援朝战争中,中美双方的司令总指挥名字。
(中方:彭德怀;美方:麦克阿瑟/克拉克)9、哪一个运动彻底摧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10、请写出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1950年《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1、哪一个运动使中国消除了私有制,步入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三大改造)12、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建成了哪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3、文革时期中国建成了哪一座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14、长春一汽、鞍钢、沈阳机床厂,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是什么时期的建设成就?(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15、武钢、宝钢、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结晶牛胰岛素什么时期的建设成就?(十年探索时期,1957--1966年)16、两弹一星、杂交水稻、青蒿素是什么时候取得的科研成果?(文革时期,1966-1976年)17、哪一部法律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五四宪法,1954年)18、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被合称为什么?(三大改造)1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是什么政策?(和平赎买)20、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指的是什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2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三面红旗是什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3、1958年我国以钢为纲,大炼钢铁的运动是?(大跃进)24、1958年开展的工农兵学商相结合,按需分配,大锅饭、平均主义的运动是?(人民公社化运动)25、1961年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哪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26、请列举十年探索时期的主要先进模范人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8c8e29ed5bbfd0a7956736e.png)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三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是中国历史探索迈出的关键一步,所以在中国历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 展示“大跃进”的壁画并播放(大跃进)视频。
教师:这段视频播放的是什么时期的事?这节课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那个曾经令当 代人热血沸腾而又无限伤感的年代,一同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良好的开端一中共八大教师:三大改造之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召开了一次会议,是什么会议?展示:图片并播放中共八大开幕的视频教师:为了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基于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中国共产党 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教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教师: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
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 些,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第二篇章 探索中的失误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展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教师: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 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1958年作 1958牟案维*卜作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夬K进对期的妥伶»&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过渡:在五十年代后期,总路线提出后,党又轻率地发动了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
展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片并播放视频全民大炼钢铁。
问题:哪年提出?哪年基本完成?过渡:在社会主义十年的探索中,我们的国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 “左”的错误不断发展,加之毛泽东对当吋的国际、国内形势做出了错误 的判断。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2b48264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13.png)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这是1957年由霍希扬作词、李焕之作曲,反映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人民心声的歌,那么我们党和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什么失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探究新知(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了解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提示: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
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4.材料展示:材料一“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速度问题是建设总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针问题。
”——《人民日报》材料二中国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使我们至今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精神上感到还是受束缚。
——毛泽东材料三(在钢产量等方面)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
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
……在15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毛泽东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发言教师提问:总路线强调什么?毛泽东的话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总路线?提示:速度。
说明了我国经济落后及“大跃进”的发动。
一方面它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后来经济建设的困难局面。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10574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7.png)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六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探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探索以及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我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教材内容丰富,既注重历史事实的阐述,也强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以及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情况。
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主要成就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艰辛探索以及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的细节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探索以及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自豪的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志向。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探索以及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理解其中的艰辛与成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详细剖析,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教辅资料:相关历史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情境。
八年级历史下册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6de35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0.png)
⑥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快速发展
3.建设成就背后的艰辛探索
重点知识点:曲折历程、经验教训、发展道路
板书设计:
①曲折历程:探索中的挑战与困难
②经验教训:总结历史经验,汲取教训
③发展道路: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课后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成就。
2.举例说明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的建设成就对我国现实生活或学习的影响。
3.请提出至少两个关于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建设成就的创新性想法或建议。
4.分析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建设成就背后的艰辛探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5.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建设成就的短文或报告。
八年级历史下册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历史下册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教学教案。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的曲折历程,以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建设成就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建设成就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6课艰辛探索及建设成就学习教学学习设计新人教版本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6课艰辛探索及建设成就学习教学学习设计新人教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a091c5cf5727a5e9846a61cb.png)
《艰辛探究与建设成就》教材剖析《艰辛探究与建设成就》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
其主要波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获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够明示过去启示将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盛行;2)知道公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倡始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优异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总结探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由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剖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经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争过程的思虑,培养学生高度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认识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浮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是一个长久波折的过程。
同时,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在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辛努力获得新成就。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教课难点】探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由;“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由及其灾害性的结果。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达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文革的历史资料。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社会主义新壁画,新乡村里把根扎。
农民热爱新壁画,村村都把壁画画。
跃进车,跃进马,到处都是跃进画。
新壁画,会说话,教育人心向灯塔。
农民思想得激励,生产干劲比天大。
实现建设总路线,人人内心笑开花。
教师发问:这首歌谣反应了什么现象?出现于什么期间?为何会出现这类现象?对我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同走进《艰辛探究与建设成就》,追忆这段历史。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学案新人教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学案新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0e1d6c3aeff9aef8941e0663.png)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朴
D.人民公朴、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6.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出现了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
6.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1976年,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革”。
7.“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8.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9.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10.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活动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课堂反馈:
1.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是( D )
A.在本世纪末,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15年内赶超英国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某报报道:河南省××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 B )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3.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
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
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
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
……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
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
八万穗。
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
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
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
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
”“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
”“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2.教师简要介绍: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基本情况(或者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第1、2段内容)。
3.提出问题:在“文革”中出现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分别是哪两个?
提示: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4.教师讲述:“文革”中的最大冤案。
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全国陷入空前大混乱中。
刘少奇在没有通过任何合法程序的情况下,就被罢免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职位,并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
1969年含冤逝世,刘少奇案因此成了“文革”中最大的冤案。
5.引导学生思考:刘少奇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就被陷害折磨致死,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
连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都自身难保。
于是全国各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到处一片内乱景象。
6.教师过渡:两个反革命集团,在“文革”中相互利用、配合,只为篡夺中央大权,然而他们都以失败告终。
(二)“文革”的结束
1.展示:“九一三事件”坠机现场和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的图片2.教师鼓励学生讲述:粉碎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过程。
3.引导学生回答:“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和启示?
提示:不要搞阶级斗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反对个人崇拜。
要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依法治国等。
4.教师总结:“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革”是场灾难,走过沧桑,“文革”中的一代人绝不会忘记这段噩梦。
只有痛定思痛,才能真切地体会创伤的悲怆和它所蕴含的价值。
让我们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在历史中成长!
目标导学三:建设成就
1.展示:十年建设成就一览表
2.教师讲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取得了许多的辉煌成果,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党领导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建设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
3.教师提问:这些成就的取得,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提示: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图片展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照片。
5.教师鼓励学生讲述: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
6.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提示: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爱岗敬业等。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但是在1958年党的总路线的指引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出现了严重失误,通过调整,我国恢复了经济发展,然而接下来又爆发了十年“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大体上有三个部分的知识板块,每一部分前后衔接,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践证明这种贴近学生的教材整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但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知识的讲解不是很全面(关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以钢为纲等内容的介绍),学生不太理解,这就要求在上课时多运用例子、图片来讲解这段知识,加深学生印象,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