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露茜民国新闻史
成舍我”世界主义”与新闻托拉斯之梦
![成舍我”世界主义”与新闻托拉斯之梦](https://img.taocdn.com/s3/m/86cea878a26925c52cc5bf72.png)
《世界晚报》因“祸”得福19世纪20年代正是军阀混乱之际,各路人马你方唱罢我登场,乱纷纷。
作者/译者:左笑鸿发佈日期:2008-12-1119世纪20年代正是军阀混乱之际,各路人马你方唱罢我登场,乱纷纷。
有一回,直系与奉系开战。
直系以吴佩孚为首领,吴调一个叫张福来的人任前敌总指挥,因为吴十分迷信,觉得张福来的名字取的好,福来福来,一定能打胜战。
《世界晚报》得到张福来受命的消息后,立即发头条新闻,标题就是《前敌总指挥张福来今早出发》。
成舍我因为要赶去参加当天中午外交部举行的记者会,来不及看大样,便嘱咐主编仔细校阅。
开完会,从外交部回报馆的路上,已听见小摊贩在叫卖《世界晚报》了。
成舍我兴冲冲买了一份自家报纸,打开一看,“糟了!”头条标题居然把“福”误排成了“祸”,“张福来”变成了“张祸来”。
他急急忙忙跑回报馆,主编一见他就得意洋洋地说:「报已出版了,你看不错吧?」成指著报纸说:「我在路上看过了,你可闯下大祸了!」那位先生惊诧莫名,打开报纸一看,不禁楞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成舍我赶紧说:「快别发楞了,咱们赶紧逃离这个地方吧。
」两人赶紧到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避难。
果然,晚七时许,宪警包围了报馆,没抓到人,就把报馆查封了。
巧的是,就在报馆被封的第三天,冯玉祥临阵倒戈,切断了吴佩孚的后路,包围了北京城,软禁了直系首领曹錕,吴佩孚逃往洛阳,冯玉祥当上了北京的主人。
冯玉祥对《世界晚报》不反感,很快就同意该报復刊。
復刊后,销路大增,原来销数只有两三千份,后来增到了万份以上。
一些同仁和读者竟夸起《世界晚报》的胆识,敢把“福”字改成“祸”字。
也有人说:「《世界晚报》是因祸得福啊!」(录自《中华新闻报》第一期)《世界日报》的《蔷薇》《世界日报》是北京歷史上最有影响的大报之ㄧ,创办於1925年2月10号,是由著名报人成舍我独资经营的民办报纸,成氏自任社长,前后编辑兼为报界名流,如吴范寰、盛世强、罗敦伟、蒋朴庵诸氏。
社址初在石駙马大街,1935年7月迁至西长安街。
民国时期女性杂志新闻评论解析——以《女子月刊》为例
![民国时期女性杂志新闻评论解析——以《女子月刊》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38d994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0.png)
民国时期女性杂志新闻评论解析——以《女子月刊》为例夏琛斐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8(0)29
【摘要】民国时期是我国女性杂志发展最快、类目最多的一个时期,由于五四运动、大革命和抗日战争等事件的深刻影响,女性杂志发展过程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女性从思想和行动层面争取自身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女性社会性别和主体意识产生变化。
【总页数】2页(P112-113)
【关键词】女性杂志;民国时期;新闻评论;月刊;女子;解析;五四运动;抗日战争
【作者】夏琛斐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7.5
【相关文献】
1.解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说服力——以《新闻1+1》为例 [J], 周俊;毛湛文
2.名利场中的女性书画艺术*--以民国时期上海的中国女子书画会为例 [J], 邓兰
3.浅析新闻评论中的女性形象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以《南方周末》2013年10月至11月评论为例 [J], 苏锐;
4.论民国时期上海地区择偶观的变化及其对于女性的影响——以《妇女杂志》为例
[J], 李佳莹;倪畅;章夏喆;顾亚婷;熊颖蕾
5.从一本杂志的态度看民国时期的编辑思想——以《现代评论》为例 [J], 范玉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幼殊 “文坛新秀”耄耋获“鲁奖”
![成幼殊 “文坛新秀”耄耋获“鲁奖”](https://img.taocdn.com/s3/m/1463282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7.png)
不久前,王树增新著《抗日战 争》初稿写完。这是他“革命史系 列”最后、也是在他看来难度最大 的 一 部 。“ 撰 写《抗日战 争》首先 史 料浩 瀚,非 虚 构 类 作 品 需 要史 料支撑,抗日战争涉及国内国际, 对史料依 赖强,收集和积累是很 漫长的过程。为此我去过台湾、日 本等地,已经准备十几年,写作历 时三年。而且,对于这场百年以来 中华民 族 第一 次取得 胜 利的反侵 略战争,我们有责任全面认知,这 场战争留下的精神遗产是全民族 的财 富。但认 知的缺陷带来写作 上的难 度,虽然已经 最大可能占 有、解读 资料,但 我 归 根 结底 还 是作家,写的是文学,文学与战史 军史最大的区别是,作家要 提 供 给 读者独特的认知。这 对我是巨 大 的 考 验,常 常要动 笔,又轻 轻 放下。”对于一个严肃的写作者来 说,这 又是一次漫长而艰苦的精 神之 旅,王树 增 却乐在其中,不知 疲倦行在路上。
2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专 题 通往“鲁奖”之路
年轻人都是诗人,但年纪 大的人不一定都不是诗人, 有一 颗年轻的心、爱 诗的 心,就会永远年轻。我会继 续写诗,爱诗,也继续年轻。 我很荣幸,81岁还能站在这 样的领奖台上成为21世纪的 文坛新秀。
成幼殊回忆,在她 大一 时候 参加的“文汇团契”中,悄悄流传 着美 国记 者 埃 得加·斯 诺 的《西 行 漫 记》以及其他 进 步书刊,这 让正在探索前途的成幼殊深受震 撼。和 革命书籍、思潮 伴 随而来 的,是危险。进步的同学被特务跟 踪,躲藏在她家里;而她一把火烧 了在日伪 统 治下 可能 获 罪 的 纸 纸 片片——“呵,火,烟,灰烬,/不, 那不是真正的摧毁,湮灭!/烧吧, 且猖狂地烧,/仇恨的种子啊,/在 忍回的泪影下怒茁!”这首《火之 祭》描绘的就是惊险往事。老电影 里那些命悬一线的危急场景她经 历过。
民国四大女记者研究
![民国四大女记者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ef653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e.png)
内容摘要
然而,女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瓶颈。首先,性别歧视仍然存在。 许多女在求职过程中都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这使得她们的就业机会和 职业晋升受到限制。其次,社会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新闻 行业中,女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同样的成绩,这使得她们在事业发 展中更加艰辛。
一、萧红:勇敢追求自我价值的 文学才女
一、萧红:勇敢追求自我价值的文学才女
萧红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和女,代表作品包括《生死场》、《呼兰河传》 等。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然而却选择了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她曾在多 所大学就读,最终投身文学创作。萧红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探 索,同时也反映了她对女性地位和权益的。在爱情经历上,她曾与多个男性有过 情感纠葛,但最终选择了与萧军共同度过了一段动人的时光。
三、女西医在社会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挑战
其次,女西医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方面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例如,面对 瘟疫和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女西医需要挺身而出,承担起防治和救助患者 的重任。然而,由于她们在卫生防疫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相对有限,往往面临着巨 大的压力和困难。
四、女西医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四、女西医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内容摘要
通过对历史资料和现有研究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女的职业身份认同和个人 身份认同是紧密相连的。一方面,她们通过从事新闻工作实现了经济独立和社会 地位的提高,进而获得了更为广泛的社交网络和职业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她们 往往强调自己在新闻业中的性别优势,如更具同理心、更善于发现细节等,从而 在职场中树立独特的专业形象。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民国时期,女的出现为新闻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性别 与职业身份认同的独特视角。本次演示将通过对这一群体的深入研究,探讨性别 与职业对其身份认同的影响。
民国时期民意调查组织者与调查对象论析
![民国时期民意调查组织者与调查对象论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56c91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3.png)
1927 年北伐成功后,国民党对民意进行“指导”,先 后 举 办 4 次 民 调。其 中,
1929 年“元 旦 民 意 测 验”系 国 民
党上海党务指导委员会宣传部举办,调查结果刊登在 国 民 党 机 关 报《民 国 日 报 副 刊 · 党 务》上,纯 属“官 办”③ ;
6
月,借“‘天津光复’一周年纪念”之机,国民党天津市党部制作“民意 测 验 表”,除 散 发 给 与 会 民 众 外,还 在 各 报 登
1942 年《大刚报》所作“抗战形势 及 国 内 外 政 治 走 向”民 调,
1945 年《沪
江新闻》所作“国共两党和战问题”民调,
1946 年《大国民》所作“建都最理想的地点”民意 测 验,
1947 年 《中 国 新 闻》所 作 “谁 当 大 总 统?”的 “草
选举”(
s
t
r
awvo
t
e),
1948 年《北平日报》“有关副总统选举”的民意测验,
根据“士民关系”的传统理论,基于管窥方法,民国时期民调反映的特定社会群体诉求,对于 认 知 近 代 中 国 的 整 体 民
意及其变化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国时期;民意调查;组织者;调查对象;“意见领袖”
DOI 10 13734jcnk
i1000
5315 2022 05 018
收稿日期:
2022
身份地位是否对民调发生影响? 主要由报刊、学校和社会团体主 持 的 民 调,其 调 查 范 围 究 竟 有 多 大? 源 于 特 定
调查范围的调查数据,能够视作“普遍民意”并用作历史研究的依 据 吗? 如 果 不 能,这 些 民 调 资 讯 的 价 值 究 竟 何
在? 对此,迄今未见可资参考的研究成果面世。而对这些问题的思 考,将 有 助 于 对 民 国 时 期 的 民 调 品 质 作 出 判
为了民众,服务于民众——成舍我和《立报》对萨空了新闻出版理念的影响
![为了民众,服务于民众——成舍我和《立报》对萨空了新闻出版理念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996393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3.png)
成舍我是中国现当代著名报人、新闻学者、新闻教育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报人”之一。
他所创办的北平“世界报系”(《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民生报》《立报》在当时业界享有盛誉。
其中《立报》以先进的办报理念,骄人的销售业绩,成为中国新闻史上小型报纸的典范。
应该说,《立报》是成舍我办报生涯的得意之作。
《立报》所倡导的“大众化”的办报理念时至今日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在上海《立报》存在的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立报》发行量超过上海滩的老牌大报,成为当时上海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
在这一辉煌历程中,不能不提的是时任《立报》总编辑的萨空了。
从某种程度上讲,成舍我提出了“大众化”的办报理念,萨空了则是这一办报理念的实践者,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化拓展——为普通民众服务,尤其为下层民众服务。
萨空了先生在自己一生的新闻报刊实践活动当中,一直在实践着这一为了民众,服务于民众的新闻出版理念。
一、“大众化”的办报理念与萨空了的《立报》实践成舍我“大众化”的办报理念源于他对当时中国报业的深刻认知。
1933年4月8日,成舍我在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如何使报纸向民间去》中提出:“现在国内的报纸,大半可以说,只是特殊阶级的读物,而不是社会大众的读物。
”“报纸的内容,不是大众所需要的,报纸的定价,又不是一般劳苦大众所读得起的。
中国报纸不发达,这两点实在是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报纸“内容应由政治转到广义的社会,读者应由少数特殊阶级,转到全国劳动大众。
就是要将向来被视为特殊阶级的读物,变成大众的读物。
使全国士农工商,都能看报,用报纸来唤起全国民众,共赴国难,抵御外侮。
”1935年,成舍我更是撰文疾呼“报纸救国”。
成先生认为“中国真正的根本毛病,只是最大多数的国民,知识太低,不认识国家,过分缺乏了国家意识。
”而西方发达国家以国家为己任的国民为了民众,服务于民众——成舍我和《立报》对萨空了新闻出版理念的影响○王福美【摘要】成舍我创办的《立报》是他办报生涯的得意之作,《立报》的办报理念成就了《立报》,也对萨空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旧上海女记者的花边新闻
![旧上海女记者的花边新闻](https://img.taocdn.com/s3/m/bf1e7bcd58f5f61fb73666fa.png)
文 史 精 华 !""# !$% 总 &’( 期
!故 实钩 沉! *’
,-./01 21.3045
是 各小报 " 社会 新闻类 杂志在 报道这 些女记者 时 # 很喜 欢根据这些 女记者的特征来写 一些略带调侃的速 写 #或 者 给这些女 记者取 些绰号 # 以 吸引人 的眼球 $ 一 些花边 新闻较多的女记者 #差不多都有一个绰号$ 上海老牌 报纸 %申 报 &在抗 战胜利后也赶起了 时髦 # 聘 用起了女 记者 # 一出 手就不 同凡响 #其 麾下的 女记者 谢宝珠备受一 些小报 " 杂志的关注 # 花边新闻不断 #绰号 也最多 # 如其中之一便 是 ’高贵 的娇小姐 () 据说她 ’出进 必 要摩托 车 (# 这 在普遍盛 行 ’$ $ 路车 (两 条腿走 路的当 时 #是够 娇贵的 了 # 不过 谁让人家 有个当 大老板 的父亲 呢 # 本来就是小姐嘛 # 说者也只有 眼红的份儿 ) %新 闻报 & 记 者严洵 # 抗战 胜利后 较早投 入了上 海新闻界 # 因待人 接物开诚布公 # 被称为 ’ 天真姑娘 ( ) %正言 报 &的李 青来 # 因笔锋颇健 # 而且喜欢写些小 文章发在文艺刊物 上 #因 此被誉为 ’ 小文学 家 () 而由话剧演员改 行当记者的女白 云 #自然 就得了个 ’ 话剧名旦 ( 的称号 #并 且许多 人对她 当记 者后取的 名字 ’ 陈霞 飞 ( 的来历 颇感兴 趣 ) % 大英夜 报 & 的池廷熹因喜欢时 常拉着新闻人物问 个不休 # 有 ’打 破沙锅璺 * 问 + 到底 (的 作风 #而 被誉为 ’ 女学士 () 毕业于 上海圣约翰 大学的麦少楣 # 出 自广东的一个书香 世家 # 父亲在当时 上海滩也算是个小 有名气的文人 # 小报对她 自 然也颇关注 #据 说其 ’ 能驾 自由车 而脱双 手 # 穿短裙 # 有 南国佳人风 () 此外 #像 %前 线日报 & 的夏丁 杉 # 因好与 人 辩论被认称 为 ’ 辩论能 手 (, % 新民 报 & 的高 汾 # 因丈夫 高 集是 % 大 公报 & 记者 # 被戏 称为 ’ 夫唱 妇随 (, % 无 锡人 报 & 的孙方中 # 因长得讨人喜欢 # 被称作 ’ 洋囡囡 ( , %世界 晨报 & 的女记者邵琼 # 因为喜欢 写些左派文章 # 就得了个 ’ 真左笔 (的 雅号 )而 % 中央社 & 的陈香梅 # 却不知何 故 #被 笑称为 ’ 少奶奶 ( ) 曾在一 段时间内受到小报 -社会新 闻类杂志广泛关 注的女记者 趣事 # 要属女歌手 姚玲转行当记者一 事 )据 这 些花边新 闻报道 #姚 玲原是 上海的 一个女歌 手 # 最早 在 南华酒店 唱歌 # 不久 为当时 某编辑 先生赏识 # 就为她 在自己所编 辑的报纸上开设了 一个信箱 # 连图带 文 #每 日连载 # 于是外界罕闻 的姚玲 # 由此名气大增 ) 后来她又 转到他处唱 歌 # 时常有一班文 友因为某编辑的缘 故 #前 去 捧场 # 并撰文捧 她 ) 不久 # 不 仅歌唱 界知有 其人 # 就连 文艺界也知 道有姚玲这么一个 人了 #后 来她干脆脱去歌 衫 # 改行当起了记者 # 一时引得小报 " 杂志竞相报道 ) 海上女记 者中 #最 徒有其名的恐怕要 属 ’美人 鱼 (杨 秀 琼的记 者经历 ) 年 轻美貌 的杨秀 琼 # 在 $’ )) 年 $ % 月举 行 的第五 届全国运 动会上 囊括了 全运会 女子游 泳全部
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的勃兴及其主要特征
![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的勃兴及其主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3c4bb2a192e45361066f5e9.png)
线 , 积一 面 。 L 它 的 主题 就 是 倡 导 女权 和 多 ”1
爱 国主 义 , 响亮 地 喊 出 了“ 下 兴 亡 , 并 天 女子 亦 有责 焉 ” 的 口号 , 明确 表 示 愿 与 男 子 共 担 救
国义务 。
维 新 时期 《 女学 报》 的诞 生 , 志 着 女性 最 标 初 的觉 醒 , 也是 我 国知 识 女 性 为 争 取 自身 解 它 放 而发 出 的第 一 声 呐 喊。 到辛 亥 革 命 时期 , 争 取 女性 解放 的 呐喊越 来越 多 。随着 一个 觉 醒的
报 》 印一 天 , 销 一 张 , 是 平 权 的话 , 引 多 多 便 多
一
于 接受 了西方 “ 天赋人 权 ” “ 女平 等 ” 思想 、男 等
的洗礼 , 她们 中 的先 进 分 子 已经觉 醒 。 觉 醒 了 的女 界精 英 充 分认 识 到 封 建 伦理 道 德 的腐 朽 , 意识 到 女性处 境 的悲惨 , 耳 闻 目睹 了 国家 、 也 民 族所 多女 性 的觉醒 , 于是 以报刊 为武 器 , 发
入发展。
一
、
辛 亥革 命 时期女 性报 刊的 勃兴
《 女学 报》 女 学 报》的宗 旨非 常 明确 : 我 道 。《 “
这 报是 救我 们 二万 万 人 得 平 权 的 起 点 。《 女学
l 纪末 2 9世 O世 纪 初 , 子 教 育 和 女 子 留 女
学 的发 展造 就 了一个 新兴 的知识 女性 群体 。由
借助报刊 以启蒙 民众 , 唤起 民众支 持且 投身于革命大潮 。随着新兴 知识女 性群体 的出现 , 女性报 刊的创 办高潮也终于到来 , 国各地 涌现 出女性报 刊共 5 全 0余种 , 其中大多数为知识女性所创办 或主持。这些女
成舍我的报刊活动思想探析(1)
![成舍我的报刊活动思想探析(1)](https://img.taocdn.com/s3/m/d6a9dbe719e8b8f67c1cb939.png)
成舍我的报刊活动思想探析杨 琦(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摘 要】 成舍我的新闻思想要求新闻自由,要求报纸反映社会舆论,要求报纸超然于党派之外,要求大众化。
成舍我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注重运用照片、标题吸引读者,开辟各种特色专栏使报纸体系化,对各通讯社的电稿重新编辑,力求通俗简洁。
虽然他的有些思想值得商榷,但是客观来看,他的思想对如今都市报的发展是有所启发的。
【关键词】 成舍我;新闻思想;编辑思想 成舍我(1898-1991),湖南湘乡人,原名成希箕,又名成汉勋、成平。
笔名有舍我、一丁、丁一、百忧、大哀、戊戌生等,以“舍我”最为著名。
早年曾任奉天(今沈阳)《健报》编辑、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主编等。
后任《益世报》(北京版)主笔,采访主任、总编辑。
1924年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次年增出《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并在北京创办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1927年在南京创办《民生报》,1934年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1935年赴上海创办《立报》。
抗日战争时期,在香港和重庆相继主持《香港立报》和《世界日报》。
抗战胜利后恢复出版上海《立报》和北平《世界日报》。
1952年由香港去台湾,在大学任教。
1956年在台北创办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后任世界书局董事长。
1988年,台湾报业解禁后,他又在台北创办《台湾立报》。
由于成舍我后期政治立场方面的失误,使得大陆学者对他的研究并不多,并且也多停留在对其报业活动的介绍之上,虽然在其大众化的办报理念上有所涉及,但是对于其报刊活动思想并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但是,作为新闻史上的杰出报人、记者、报刊管理者、新闻教育家以及报业集团的建立者,他的思想光芒依然可以对现在这个都市报欣欣向荣的时代有所启发。
本文依据成舍我70多年的坎坷办报经历,通过对其所办报刊的分析,从而总结其新闻思想、编辑思想。
一、成舍我的新闻思想成舍我在创办《世界日报》之时就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要说自己和大众想说的话。
花枝招展的民国女记者
![花枝招展的民国女记者](https://img.taocdn.com/s3/m/3b510121a8956bec0875e30e.png)
花 枝 招 展 的 民 国 女 记 者
◎ 刊、金 岭
辛亥革命 之后 ,女性记 者逐 渐多了起来 , 尤 其到 了 20世 纪 三 四十 年代 ,女 记 者更 是 以一个群 体的方式 登上新 闻舞 台 ,成 为中国 传媒 界一支不可或缺 的重要力量 。
石评梅在 高君宇墓畔
2018.03.下/文史精华 l 51
文 苑 镌 影 W ENYUANJUANYlNG
了。她 曾与 吕碧城 、张爱玲 、萧红一起 被誉 为 “民国四大 才女” ,而其 办报办 刊经历也 最为丰 富 ,几 乎可算 得上是 职业报人 。1924 年 11月 ,石 评梅 就 与好 友 陆 晶清等 编辑 出 刊 了 《京报 》副刊 《妇 女周刊 》。她 以犀利 的笔触 ,揭露 抨击社会 黑暗势力 ,激 励人 民 的革命斗志 。1926年上半年 ,石评梅又 与陆 晶清等 编辑北京 《世 界 日报 》副刊 《蔷薇周 刊 》,编辑工作之余 在京则从 事文学事业 , 最初 以写诗歌 与散 文为主 ,当时即被称为北 京著 名女诗人 ,到后 期还创作 了不少优 秀的 短篇小说 。在石评梅存 留世间的有限照片中 , 就 以学生装居多 。
起初 由女性来 跑外 勤 ,也就是 我们 今天 所 说 的外出采访 ,主要是 考虑到女性 采访 妇 女 新 闻 比较方便 ,因此她们 一 天到晚 只在 东 家太太衙 门里窜进 ,西 家夫人公馆 里窜 出 , 打听一些 开会 、慰 劳 、保 育之类 的消息 。但 由于女记 者们本 身的努 力和修 养 ,采访 圈子 逐 渐扩 大 ,采访能 力也逐渐 被社会 所认 可 , 记 者随之成 为女性 自身解放 和争取 文化领地 的一个重 要职业 。这 些女记 者走 出家 门 ,走 向街 头 ,勇敢地 和男 人们竞 争 ,同时亦不忘 19己 的女 儿身 ,爱 好红装 ,穿着 时髦 ,体 现 了新 女 性 追 求 时 尚 、大胆 前 卫 的特 色 ,因 此 更 加惹 人 注 意 。在 女 记 者 的服 饰 中有 两 种款式最为显 著。
办另类媒体为百姓发声
![办另类媒体为百姓发声](https://img.taocdn.com/s3/m/afcd4127a5e9856a561260f7.png)
中山日报/2009年/2月/22日/第002版
要闻
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成思危之妹成露茜到访我市时谈办报心得
办另类媒体为百姓发声
记者禹媚缪晓剑
本报讯绿色的风衣、利落的短发、和善的笑容,言谈举止中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昨日下午,孙中山故居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台湾著名老报人成舍我之女、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之妹成露茜。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建新抽空会见了成露茜。
在孙中山故居,成女士漫步在古木成荫的大道上,频频点头表示赞叹,在参观了孙中山纪念馆后,更是称许道:“纪念馆保存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故居则整合了翠亨村的资源,而不是孤零零的一个景点,这些对我都很有启发。
”成女士表示,台湾世新大学为纪念其父成舍我先生,也建立了一个“成舍我纪念馆”,孙中山故居模式非常值得借鉴。
成露茜在台湾具有多重身份,她既是美国加州大学的终身教授,也是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并在台湾办有《立报》和《破报》等报纸。
她说:“台湾称我为‘另类’,我的目标是要做一个永久的另类,因为没有另类,社会就不会进步。
”成女士表示:“我办报纸关注的是弱势群体,如原住民、劳工、女性主义者、银发族,主要是为老百姓发声,可以说,我的报纸也是另类媒体。
”
第1页共1页。
陕西师大2013-2014第一学期博士生公共外语期末考试成绩.xls
![陕西师大2013-2014第一学期博士生公共外语期末考试成绩.xls](https://img.taocdn.com/s3/m/9e508bcf0c22590102029d59.png)
S100030356 王碧梅 B13240 B13031 B13044 B13046 B13028 B13030 B13218 B13036 B13045 B13100 B13108 111265 B13027 B13097 B13228 B13041 B13105 B13038 B13230 B13231 B13040 B13095 B13098 B13051 B13039 王博韬 王华婷 王建学 王雅荔 王云 魏凤英 魏寒梅 咸富莲 谢军 徐臣攀 徐磊 徐雪强 杨翠娥 杨扶虎 杨睿娟 尹达 张建成 张王勇 赵晶晶 赵丽 赵晓声 赵彦风 赵阳阳 郑志高 朱庆玲
期末考试成绩登记表——公共外语
学号 B13109 B13029 B13103 B13033 B13104 B13050 110422 B13107 B13042 B13106 B13241 B13093 111257 B13239 B13235 B13233 B13099 B13229 B13032 B13096 B13094 B13234 B13102 B13035 B13092 B13080 B13043 B13232 B13236 B13238 姓名 白林海 卜凡帅 曾丽容 曾庆玫 茶刘英 陈金华 陈磊 樊静 高玲 高亚滨 葛茜 郭磊磊 郭世强 韩葵葵 侯广彦 金桂春 李淮东 连灵 蔺素琴 凌富亚 刘芳 罗云 马学娟 毛红芳 屈晓娟 邵旭 申承林 沈潘艳 苏中 唐雪梅 专业名称 中国少数民族史 教育学原理 中国少数民族史 教育学原理 中国少数民族史 教育技术学 教育史 中国少数民族史 学校课程与教学 中国少数民族史 神经生物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历史地理学 科学教育学 基础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 中国史(☆历史地理学) 基础心理学 教育学原理 中国史(☆历史地理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基础心理学 中国少数民族史 课程与教学论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跨语言文化研究 教育领导与管理 基础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 科学教育学 院系所名称 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教育学院 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教育学院 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 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教育学院 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心理学院 心理学院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心理学院 教育学院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心理学院 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教育学院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外国语学院 教育学院 心理学院 心理学院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考试成绩 77 64 73 72 73 78 66 81 79 81 75 67 77 73 75 75 65 83 77 65 77 76 71 70 75 84 62 70 76 78
_无冕皇后_还是_交际花_民国女记者的媒介形象与自我认同_冯剑侠
![_无冕皇后_还是_交际花_民国女记者的媒介形象与自我认同_冯剑侠](https://img.taocdn.com/s3/m/42d97588b9d528ea81c7799a.png)
妇女研究论丛Collection of Women ’s Studies晚清以来,许多知识女性挣脱传统家庭的束缚,进入新兴的报刊业,成为传播的主体。
她们从最初担任内勤编辑,发展到活跃于外勤采访一线;从专司采访妇女、儿童等软性题材的新闻,发展到在政治、外交、军事等硬新闻领域获得职业名望,如何以其“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和奋斗意志”塑造了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的特色与传统,学界已有较多论述。
①但这些研究大多出自功能主义视角,往往关注的是其历史贡献,而对于她们作为第一代从家庭走入社会的职业女性,由于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结构转型而导致自我身份与角色意识的变迁,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希望与痛苦或是视而不见,或是一笔带过,缺乏足够的同情与理解。
②事实上,翻检民国时期的报纸杂志,不难发现一作者简介:冯剑侠(1981-),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新闻史。
①对女新闻工作者的研究大多是个案式的经验总结,如谢国民:《试论杨刚新闻活动的风格》,《新闻与传播研究》1987年第3期;宋素红:《近现代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的特色与传统》,《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2期。
②受后现代思潮尤其是女性主义的影响,女性在现代社会转型中的身份认同与角色困境等问题引起了史学界研究者极大的兴趣,已有不少成果面世,较有代表性的如侯杰、秦方:《近代知识女性的双重角色:以〈大公报〉著名女编辑、记者为中心的考察》,《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夏一雪:《现代知识女性的角色困境与突围策略———以陈衡哲、袁昌英、林徽因为例》,《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第4期。
然而新闻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极为少见,如在对近代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认同的研究中,女性未被涉及,见樊亚平:《发现记者: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认同(1815-1927)》,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无冕皇后”还是“交际花”:民国女记者的媒介形象与自我认同冯剑侠(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200433)关键词:交际花;无冕皇后;媒介形象;自我认同摘要:本文讨论民国时期女记者的出现及其形象的建构。
普通女性的公众化——1930年代《北洋画报》封面女郎研究
![普通女性的公众化——1930年代《北洋画报》封面女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016697af242336c1eb95e42.png)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fXuh u Noma i ( hlsp ya dS ca ce c sEdt n .o z o r l Un. P i o h n o il in e io o S i
Vo . 138. . No 4
重要转 变 , 中 2 其 9个封 面均 简单 地 以某 某 女 士或
夫人命 名 , 不再 缀 以“ 闺” “ 媛 ” 女学 生 、 名 、名 或 体 育家等 头衔 , 没有任何 介 绍 , 些甚 至连 名字都 也 有
没有 , 只有 姓 氏 , 因此 很难 确 认 她们 的身 份 , 能 只
予 。 当然 , 通过 对封 面及 内页 的整体 考察 , 以得 可 知少 数人 的真 实身 份 , 比如天 津名 媛梁君 咏 、 梁君 谟姐 妹 , 南开 女 生 董美 丽 、 惠 森 、 彰 等 等 。但 卢 康
这 些名媛 、 女学 生 “ 匿 ” “ 名 隐 于 芸芸 众 生 ” 中 , 之
学 生 相 比 , 第 十 五 卷 (9 1年 1 其 13 1月 1 日至 0
13 9 2年 3月 1 0日, 五十期 ) 共 的封 面显 示 了 一个
[ 收稿 日期] 0 20 —0 2 1 -11 [ 基金项 目] 本文 为北京市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 资助项 目“ 民国时期京津 画报研究” 项 目编号 :0 1 K 0 3 的阶段性成果 。 ( 21S L3 ) [ 作者简介] 陈艳 , , 女 湖南衡 阳人 , 中国现代文学馆 助理研究员 ,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博士 。
一
、
从“ 尚" 流行” 时 到“
平实也更接近读者 的都市现代女性 , 她们的穿着 打扮乃至生活方式都生动诠释 了由“ 时尚” 流 到“ 行 ” 通俗 的现代 性 ” 的“ 历程 。“ 尚” 时 同时具 有 分
“新闻典范的挑战与另类媒体:纪念成露茜教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台湾世新大学召开
![“新闻典范的挑战与另类媒体:纪念成露茜教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台湾世新大学召开](https://img.taocdn.com/s3/m/0d4afa1ee009581b6ad9eb07.png)
出版物刊名: 国际新闻界
页码: 11-1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5期
主题词: 新闻传播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南开大学;副教授;纪念馆;台湾地区;媒体;社会学家
摘要:为纪念今年1月不幸逝世的著名社会学家、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立报》负责人成露茜教授,"新闻典范的挑战与另类媒体:纪念成露茜教授国际学术研讨会"于5月28-29日在台湾世新大学舍我纪念馆召开。
我院陈力丹教授、南开大学新闻学院侯杰教授、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唐海江副教授出席会议并做了专题演讲;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程曼丽教授出席会议并主持了一场演讲。
民国时期《新闻记者》的新闻精神研究
![民国时期《新闻记者》的新闻精神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003f51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d.png)
民国时期《新闻记者》的新闻精神研究
王英翠
【期刊名称】《新闻前哨》
【年(卷),期】2016(0)6
【摘要】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会刊《新闻记者》创刊于1938年,深受当时青年记者的喜爱.《新闻记者》除刊登新闻、报道时事外,还研究新闻学术,为当时的新闻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闻人才,对新闻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新闻记者》刊登的文章报道体现了当时报人对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精神的坚守,对当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总页数】3页(P84-86)
【作者】王英翠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说人话与说真话—林白水新闻精神研究 [J], 刘雅睿;
2.中国近代报人的新闻精神研究--以赵超构为中心 [J], 陈立园
3.中国近代报人新闻精神研究——以裘毓芳为中心 [J], 张平
4.西柏坡新华社新闻实践及新闻精神的传承研究 [J], 王文随; 白晓清
5.中国近代报人新闻精神研究——由《独立评论》看胡适自由思想 [J], 张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参加总统竞选之后的成之凡
![参加总统竞选之后的成之凡](https://img.taocdn.com/s3/m/46f2981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d.png)
参加总统竞选之后的成之凡
卢滨玲
【期刊名称】《华人时刊》
【年(卷),期】1998(000)011
【摘要】成之凡是著名的成氏三姐妹中的大姐,二妹成金沙是我国驻丹麦大使夫人;小妹成露西,人称她是美国“史学界中的女强人”。
多才多艺的大姐成之凡,是巴黎
欧洲音乐学院的教授,她是法国著名的音乐家、画家和诗人,是在外国参加总统竞选
的第一位女华人,轰动了整个法国社会。
成之凡女士,30年代初生于北京,祖籍湖南。
父亲成台我是文言大报《世界日报》社的社长。
母亲杨致姝,擅长音乐、书法和数学。
在小之凡5岁时,成家迁居六朝古都南京,她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弹钢琴,学作曲,画水彩画,走上了艺术道路。
后来,成之凡全家迁居上海。
小之凡在抗战初期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8岁就当了钢琴师。
以后又在香港圣乐院和台湾中国文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卢滨玲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35
【相关文献】
1.武汉时期的老朋友又少了一个——在得知密加凡去世之后 [J], 于光远
2.上海天凡携系列设备参加药机展 [J],
3.上海天凡携系列设备参加药机展 [J],
4.自愿当俘虏参加红军队伍的邓逸凡 [J], 夏明星;朱雄南
5.凡客经历了拖欠供应商货款等一系列重创之后,为什么仍能融到一亿美元?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国女报视域下的早期中国女学生——以《女声》杂志报道为例
![民国女报视域下的早期中国女学生——以《女声》杂志报道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61bf97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b.png)
民国女报视域下的早期中国女学生——以《女声》杂志报道
为例
杨玉洁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7(000)017
【摘要】20世纪初,受西方女性解放运动的启发,承继“戊戌变法”运动关于女性解放学说的余音,中国兴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女性解放运动。
在这次女性解放运动中,女性报刊的创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些女性报刊发布女性相关消息,关注女性生活状况,在打破封建束缚、宣传男女平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
【总页数】2页(P112-113)
【作者】杨玉洁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女性视角下的体育报道浅析——以《中国妇女报》伦敦奥运会报道为例 [J], 马凯;
2.融媒时代如何创新精准扶贫新闻报道——以《中国妇女报》探索为例 [J], 茹希佳
3.融媒时代如何创新精准扶贫新闻报道——以《中国妇女报》探索为例 [J], 茹希佳
4.大众媒介家庭负面事件报道议题的建构与呈现——以《中国妇女报》报道为例
[J], 杨翠玲
5.“大妈”媒介形象的嬗变(2007-2017)——以《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和《中国妇女报》相关报道为例 [J], 李林容;李茜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近代女报人解读中国民主进程
![从近代女报人解读中国民主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8603d4f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78.png)
从近代女报人解读中国民主进程
陈倩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清末民初,在民主思想的强大洪流冲击下,中国女界呈现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一批新知识分子女性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利用杂志报刊“兴女学”“倡女权”“述女政”,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为女性解放与民主思想的深入推波助澜.本文将以近代女报人为切入点来探析大众传媒及女新闻工作者对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贡献.
【总页数】3页(P159-160,162)
【作者】陈倩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与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 [J], 孙晓春
2.“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人权理念——近代中国对人权理念的解读 [J], 孙发锋
3.中国近代第一批女报人的诞生及其影响 [J], 刘慧娟
4.中国近代第一批女报人的诞生及其影响 [J], 刘慧娟
5.中国近代第一批女报人的诞生及其影响 [J], 刘慧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露茜(教授,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2005年5月在蔣經國基金會及美國學術團體聯合會(the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的贊助之下,一場關於民初報刊研究的學術研討會於哈佛大學召開,會議之主
題為「日常媒介之研究:文本與媒介視角的民初報刊,1911-1949」。
此次學術研討會相當成功,會後亦有三篇論文刊載於《二十世紀中國》(Twentieth Century China)期刊(將於2006年4月出刊)。
此場研討會的主辦者Professors Timothy B. Westo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Eileen Cheng-yin Chow (Harvard University)以及評論者Lucie Cheng成露茜教授(世新大學,台灣/Professor Emerit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Wen-hsin Yeh 葉文心教授(Chair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為期待能深化研究之成果,目前正計劃廣邀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德國、日本、大陸、台灣以及美國),共同參與來召開第二次研討會。
第二次研討會預定於2006年10月14日於台北舉行,同時籌備為世新大學建校五十週年慶祝活動的一部分。
2006年台北會議召集人成露茜、Timothy B. Weston、Eileen Cheng-yin Chow 以及葉文心,同時計劃將以2006年台北學術研討會之成果為基礎,出版中、英文研究論文集,論文集之題目暫訂為:「民初史學的報刊角色」。
研討會召集人深切感受到,在愈來愈多學生進入民初歷史研究,同時以文化研究及社會的視角來重新審視及深化,報刊之研究無可避免地將成為民初歷史研究、乃至於整個近現代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召集人亦深信於日後出版之該論文集會對民初歷史及方法的研究提供重大貢獻。
事實上,在當今社會科學的研究中,一旦涉及公共領域、都會文化、宣傳效果以及知識分子和出版時,沒有討論到報刊這一媒介是難以想像的。
因之,即使在不同的研究領域,民初這段歷史的研究學者都將報刊視為重要的研究材料。
然而,在以英文發表的研究成果中,幾乎沒有學者將報刊視為一種專門研究之主題,而僅僅視之為研究過程的史料選擇(以報刊為主題之研究僅集中於晚清)。
以中文發表的研究則有其研究傳統上的不同視角,報刊不再僅以文本之形式或是史料價值來看待之,而是廣泛地以一種文化機構的角度來看待。
儘管如此,雖然華文學者在中文報刊之研究上擁有大量的成果,但這些成果的重覆性相當高;雖具有基礎性的研究參考價值,但缺乏想像力的創造。
因之,在2006年的研討會中,我們期待能集合來自華文及外文世界的研究學者,提供一可供大家對話的機會,共同討論報刊應如何來研究,以及在未來民初歷史的研究中,報刊可以提供何種研究視角。
此外,除了來自專精中國新聞史研究之德國美國及日本學者以外,我們也已經獲得北京中国人民大學方漢奇教授的首肯,將參與這場盛會。
方教授是享譽四海的中國新聞史研究學者,方教授以及他所推薦之年輕學者的參與,無疑的會為這場研討會帶來可期的精彩。
在1911年至1949年間,日刊新聞紙不管在數量與重要性上都呈現出驚人的變化。
報刊以及其他定期性刊物在社會的交往以及溝通方面扮演了重大的公共角色。
為何在這段時間內報刊可以扮演如此重大的角色?為何許多重要的人物都認為成為一位新聞工作者是如此的重要及必要?在科舉制度及其科舉文化結束之後,為何報刊可以取而代之並成為社會及文化精英的對話交會之場域?民國初年報刊已成為日常生活所熟悉的媒介,然而報刊除可視為是來自西方的文化現象外,對什麼屬性的讀者而言,報刊可以被視之為是「現代性」的創造者?報刊是以何種文本形式來傳遞「現代性」?報刊傾向於強調何種政治、社會、文化的共同習俗?透過廣告、影像以及圖表形式的知識與資訊,報刊散播了何種現代性的想像?換言之,報刊
是重要的場域,在此一場域中,「現代化」與「西化」的討論張力不斷的出現與重組。
2006年台北研討會將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而開展(三位宣讀者以及一至二位的討論者),以下是討論的主題:
(一) 產業視角的報刊:誰擁有報刊?他們如何經營、如何獲利?如何在這一產業上競爭?
商業報刊與政黨報刊的最大差異在那裡?
(二) 報刊與政治:報刊如何與國家以及政黨互動?抗戰期間報刊的角色如何?什麼樣的報
刊以及新聞記者會與政治當權者陷入衝突,以及為什麼?
(三) 報刊與社會:誰讀報刊,為什麼?報刊如何為讀者所影響以及報刊如何影響讀者?報
刊會對什麼樣的社會、文化議題特別注意,為什麼?
(四) 報刊與史學:什麼樣的分析架構最適合研究報刊?報刊當作反映社會現實的文本以及
報刊當作型塑社會現實文本的不同研究取徑之間,其理論關係及張力是什麼?從重要性、發
行量、互動性、文本形式以及政黨關係的角度來看,要如何來為報刊之研究做史學上的分期
?
尊敬的方教授:您好!
您能參加是我們大家的榮幸。
我們還想邀請兩三位大陸研究民國新聞史的學者,尤其是以產業角度作研究的人,不知您能否推薦人選?十分感激。
我四月十八至二十五會在西安開會,五月三至八日會去北京清華大學開會,不知您那時是否有空,允許我去拜望當面請益?
祝健康愉快
成露茜 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