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并用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观察_史雅风

合集下载

针灸推拿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观察

针灸推拿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观察

照组各 4 0例 ,观 察组 采用 针灸 推拿 、功 能训 练结 合 治 疗 ,对 照组 采 用传 统 的 康 复 治 疗 。结 果 :治疗 6个 月 后 采 用 WEE I 评 定 , 察 组 由 3 FM 观 8分 提 高 到 15分 , 照 组 由 4 0 对 1分 提 高 到 7 6分 。 观 察 组 有 效 3 8例 (50 )对 照组 有效 9. % , 3 3例 (25 , 察 组 优 于 对 照 组 。结 论 : 灸 推 拿结 合 功 能训 练 可 明显 改 善 脑 瘫 患 儿 的临 床 症 状 。 8 .%)观 针 【 键 词】 脑 性 瘫 痪 ; 童 ; 灸 ; 拿 ; 能 训 练 关 儿 针 推 功
例 , 济失 调 6例 , 共 混合 1 0例 。 ( ) 照 组 4 2对 0例 , 男 2 6例 , 1 女 4例 , 龄< 岁 1 年 1 0例 ,4岁 2 ~ 1例 , 6岁 ~ 9例 。脑瘫 程 度 : 度 1 轻 0例 , 中度 1 9例 , 重度 1 例 ; 1 分型 : 挛 1 痉 7例 , 足 徐 动 6例 , 济 失 调 5例 , 手 共 混 合1 2例 。 组脑 瘫 程度 、 两 性别 、 主要证 型等 临床 资料
生 长发 育 和 1 的生 活 质 量 构 成潜 在 的不 利 影 响 , 3后 也给患 儿家庭 带来 沉重 的精神压 力 和经济 负担 。 我院 20 0 7年 7月一 2 1 0 O年 6月 采 用 针 灸 推 拿 结 合 功 能 训 练 治疗 脑瘫 患儿 4 0例取 得 较好 疗效 , 告 如下 。 报 1 资料 与方 法
天再 行 下 1个疗 程 ,2个疗 程后 评定 疗效 。( ) 1 2 推拿
治疗 : ①按揉疗法 : 康复医师用两手拇指指腹在患侧

针灸、推拿配合Vojta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观察

针灸、推拿配合Vojta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观察

小儿脑 瘫功 能评 定 是借鉴 中 国中 医研 究 院马若 飞 拟定 的小 儿脑瘫 疗效评 估 试行 方案 稍作 修改 而成 。
小儿 脑瘫功 能评 定主 要根 据常用 生 活功 能指 数 的四级
打分 原则 ,将主 要和 次要 评估 依据 按完全 不 能 、大部
分不 能、部分 不能 及正 常 ,分 别给 0 、6 、3 、9 和 0 、 1 、3分 ,然 后通 过计 算进 行评 估 。 、2
为主 ,配合 V j ot a训练 ,治疗 小 儿脑 瘫 3 0例 ,收到 显
著疗 效 ,现 报 告如 _ 卜:
2 ,采 用单纯 V j 0例 ot a训练 治疗 。两 组患 者性 别 、年
龄 分布均 无显 著性 差异 ( > . ) 两组 治疗 前脑 瘫程 P O0 , 5
度和 肢体 功 能积分 比较 ( > . ) P O0 ,见 表 1 5 。
09 .~5年 ,平 均 25年 。5 . 0例 患儿按 时 间的先后 顺序 进 行编 号 ,查 随机 数字 表分 为两 组 ,治疗 组 3 ,采 0例
用针 灸 、推拿 为主 ,配 合合 V j ot a训练 治疗 ;对照 组
软 ” 五硬 ”范畴 。笔者 l ,“ 0余年 来 ,采 用针 灸 、推拿
wi eerl as yau u cue sa ew t ot a ig t crba p l b c p n tr, sg i V j t i n h y ma h ar n
王 刚
( 江 民政康 复 中心,浙 江 浙
杭 州 ,3 0 1 10 6)
中 图分 类号 :R29 5 【 摘
C ii l ora o hn s dc e2 1 l c un l f ieeMe i n 0 0年 VO . ) NO5 n aJ C i L( 2 .

针刺推拿配合药浴治疗小儿脑瘫

针刺推拿配合药浴治疗小儿脑瘫

居 顺 应 四时 、 饮食 有节 , 则新 陈 代 谢正 常 , 所 偏 盛 而 安康 。 以食 品 为 补 无 给 , 内经 》 在《 中早就 指 出“ 毒药 攻邪 , 谷为养 , 果为 助 , 五 五 五畜 为益 , 菜 五 为 充 , 味合 而服 之 , 气 以补 益 精 气 。 故 我们 应根 据 人 体 机 能 的差 异 , 理 ” 合 选 用食 品 , 行合适 的 搭 配 , 活 运用 食 物谷 、 、 、 等 。在 日常 膳 食 进 灵 果 畜 菜 中应注 意 : 一 . 第 要能顺 应 四时 , 护脾 胃元气 ; 二 , 谷气 上 升 , 夏 令 顾 第 要 春 行 , 时选 择 食物 ; 三 , 适 第 要合 理 运用五 味 , 味能 藏 于肠 胃 , 气 和神 生 。 五 则 饮 食合 理 了 , 胃升 降 功能 自能顺 畅 。饮食有 节 , 脾 起居 有 常 , 胃平 和 , 脾 如 此 方能 得健康 之 躯 , 彻底 驱 除“ 健康 ” 态 。 亚 状 2 2 补益 先天 之本顾 护 后天之 气 : 景岳 认为 “ . 张 水谷 之 海 , 赖 先 天 本 为 之主 , 精血 之海 , 必 赖后 天 为 之 资 。 因此 , 过补 益 先 天 肾 精 可顾 而 有 ” 通 护后 脾 胃之气 。临床用 药 时 , 应在健 脾 时加补 肾 药 , 肾 的同 时也 即 加强 补 了脾 胃的功 能 。例如“ 亚健 康 ” 态泄 泻 中的五 更泻 就 是一 个命 火 不 能生 状 脾土 的典 型病 例 , 治疗 五更 泻 常用 方荆 四神 丸就 是一 个 “ 而 补火 ( 火) 命 生 土” 的典 型方 剂 。由此 我们 可 以看 出 , 通过补 益 肾精 来调 理 脾 胃 , “ 健 为 亚 康” 状态 的 改善 又开辟 了一 条新 路 。 综上 所述 , 调理 脾 胃人 手可 以改善 人体“ 健 康” 态 , 之 向健 康 从 亚 状 使 转化 若 能长 期坚 持 , 彻底 消除 “ 可 亚健 康 ” 自古 至今 可 通 过 中药 增 强 。 脾 胃功 能 , 通过药 膳食 疗 补益 脾 胃之本 , 过针 灸 推 拿调 理 脾 胃 , 过 药 通 通 浴熏蒸 改 善脾 胃运 化等 等 。

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改善小儿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功能临床观察

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改善小儿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功能临床观察

患儿采 用针刺 配合 上 肢功 能训 练治 疗 , 并以P e a b o d y精 细 运动 发 育量表 评 估 疗效 。结 果
6 0例 患儿经 过 3
个 小疗程 治疗后 , 8 4 . 2 % 患儿抓握 能 力上升 , 8 9 . 4 % 患儿视 觉运 动整合 能 力分值 上升 , 均值 经统计 学 处理 , 差
第 9卷 第 5期
2 0 1 3年 9月
中 医 儿 科 杂 志
J . P E DI AT RI C S O F T CM
Vo 1 . , 引起 呛咳等 。 2 ) 1 —3岁 的幼儿 , 这 一 阶段 的s b J L 味觉 较 为敏
寒、 热、 温、 凉“ 四气 ” 和辛 、 甘、 酸、 苦、 咸“ 五味” 的共 性 。同 时某 些食 物本 身既可 食用 , 又可 当药用 , 如 大
下, 可在 汤药 中加 入 适量 白糖 、 冰糖等调味品, 以减 轻其苦 味 。其 喂 服方 法 一 般 采用 被 动 给药 法 , 即将 患儿抱 起或 成半 卧 位 , 头部 抬 高 , 颈 部 垫 上小 毛 巾 ,
量让4 , J L 休息 , 避免剧烈运动 , 这不但有利于药物的 吸收, 而且 可避免 因剧 烈活 动而 引起 的呕吐 。
6 服 药食 忌 服药 食 忌是 指 服 药期 间对 某 些食 物 的禁 忌 , 又 简称食 忌 , 也就 是 我 们通 常 所 说 的忌 口。古 今 中医 皆重视药 、 食之 间 的服用避 忌 , 其 目的是避免 发生 不
固定手足 , 用小药杯紧贴 口角喂服 , 因体位的作用 ,
药液则 会慢 慢进 入 口内而 咽下 。待患儿吞 咽后 方可 将药杯 从 口边取 走 , 以 防药 液从 口中 回流 。如果 小 儿将药 液 含在 口中不肯 咽 下 , 家 长 可用 拇 指 和食 指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李新;李圣卡【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研究》【年(卷),期】2018(010)004【总页数】2页(P211-212)【作者】李新;李圣卡【作者单位】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儿科 ,河南漯河 462099;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儿科 ,河南漯河 462099【正文语种】中文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小儿在妊娠期及婴幼儿期脑发育未成熟阶段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

患儿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可表现出各种活动受限、姿势异常、行为异常、感知异常、智力低下等症状,是引发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

现阶段临床上,西医多采取bobath等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而中医则采取针灸、推拿等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均具有良好疗效[2]。

本研究采取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旨在探讨其对患儿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

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56±0.76)岁。

观察组,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46±0.68)岁。

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3]中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相关诊断标准。

②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肾等器质性病变;②继发性癫痫;③自发性出血倾向;④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⑤皮肤损伤或感染。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bobath疗法(又称神经发育疗法),即根据小儿神经系统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特定体位,抑制异常姿势,降低肌张力,减轻痉挛,从而形成直立反射、平衡反射等正常反射,促进动作肌与拮抗肌保持协调,帮助患儿不断获得正常运动感觉,逐步实现翻身、爬行、独坐、站立等基本运动功能;45min/次,1次/d。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组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ꎮ 研究组总有效率( 92.50 %) 高于参照组( 75.00 %) 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ꎮ
结论:对脑瘫患儿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起到促进作用ꎬ有利于患儿的康复ꎬ促进患儿的生
长发育ꎮ
关键词:脑瘫ꎻ运动功能障碍ꎻ中医针灸ꎻ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742.3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978X(2020)01-0042-02
脑瘫是脑内未发育成熟患儿出现脑损伤且表现为运动障
6 例ꎮ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ꎬ具有可
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因素有关ꎬ患儿早期症状表现为厌乳、易惊、
殊的进食方式ꎬ对患儿的口腔周围器官进行锻炼ꎬ以促进口腔器
官肌群协调能力ꎻ④坐立训练:护理人员可指导家属如何引导患
儿体位转换、坐立平衡等ꎮ 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以及
运动能力而定ꎬ给予针对性的训练方案ꎬ并需要持续 3 个月ꎮ
2.2 研究组
患儿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ꎬ具体操作:选
择头部穴位、体部穴位进针ꎬ以悬钟、足三里、合谷、曲池作为体
瘫患儿的运动神经功能ꎬ缓解运动障来自以及行为异常等症状ꎬ增( P<0.05) ꎮ 见表 1ꎮ
参考文献:
3.4 治疗结果
综上所述ꎬ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脑
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显效
40
有效
不显著 [2] ꎮ 因此越来越多患儿家属选择中医疗法ꎬ在康复治疗
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不仅具有较高安全性ꎬ同时还可显著改善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意义。 1 资料 与 方法
1 - 3 疗效 判定 : ①基 本治 愈 : 各 方 面发育 指标 接近 正常 , 没 有异 常姿 势 , 肢体运动 功能恢 复 , 语言、 反应 、 智力等 水平正 常。②显 著改善 : 发育 指 标有 明显 好 转 , 肌 肉恢 复 较 好 , 语言、 运动、 智力 等 水 平有 明显 提高 。 ③好 转 : 发 育指 标 有一 定 提 高 , 肌 肉恢 复 和 运动 能 力 有所 改 善 , 智 力 进步 不算 明显 。④无 效 : 治疗 前后 相 比 , 没有 明显变 化或 者没 有进 步 。 1 . 4 统计 学方 法 : 本次 研究 的 数据 资料 采用 S P S S 1 4 . 0软件进 行 统计 分 析 。计数 资料 使用 n ( %) 表示 , 采用 x 检验 , P < 0 . 0 5表 示差 异有 统 计
l 3 8 0-l 38 5 .
( 1 ) : 5 2 — 5 4 .
7 ] 林天华. 针 灸推 拿 结 合 中 药 治疗 脊髓 型 颈椎 病 的 临床 疗 效研 究『 J 1 . [ 2 l g二届 颈 椎 病 专题 座谈 会 纪要 【 J 】 . 中华 外科 杂志 , 1 9 9 3 , 1 5 ( 8 ) : 4 7 2 — 【 中 国继续 医学教 育 , 2 0 1 5 , 2 8 ( 4 ) : 2 4 2 . 8 】 陈长勋 . 中 药药理 学( 第 2版 ) 【 M ] . 上海: 上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2 0 1 5 : 【 3 1 N家 中 医药 管理局 . 中 医病 症诊 断 疗效 标准【 s 】 . 南京 : 南京 大学 出版 【
4 7 6.
社 . 1 9 9 4: 1 8 6 .
4】 - 2 2 6.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疾病,其特点是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智
力发育缺陷。

目前,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脑瘫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
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方法: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

治疗后比较
患儿运动功能、排便和睡眠等情况。

结果:治疗前,患儿运动功能障碍较为明显,包括肌张力不正常、运动协调能力差等,排便和睡眠也不规律。

治疗后,患儿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肌张力正常,运动协调能力增强,排便和睡眠也得到了改善。

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具有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副作用小等特点。

因此,可以作为小儿脑瘫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刺治疗需要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

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
-59 -
4结束语
脑瘫在中医上归属于“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 中医认为脑瘫多由父母精血亏虚等先天之因,或后天产伤、 病后失养等后天之因而致经络不通,气滞血瘀,痰瘀阻窍, 脏腑经脉失于濡养,髓海失充而发a〕。脑瘫发病主要涉及肾、 肝、脾三脏,肾者主蛰,封藏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肝 者,疲极之本,藏血、主筋;脾者,仓廩之本,藏营、主肌 肉四肢。若肝脾肾三脏失于所养,则脑瘫患儿肌肉瘦削,筋 骨失养,关节屈伸不利,髓海失充,最终而表现为生长发育 缓慢,智力及运动发育落后。
Abstract: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contemporary children's disability, which causes great pain to the children themselves and brings heavy burden to the family and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in recent years, and reviews the aspects of scalp acupuncture, body acupuncture, water acupuncture, electroacupuncture, tongue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massage, etc. It is found tha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in recent years is mainly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s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 in the recovery process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which is green and affordable, and is worthy of wide clinical application,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推拿与偱经点穴用于小儿脑瘫康复的临床研究

推拿与偱经点穴用于小儿脑瘫康复的临床研究

推拿与偱经点穴用于小儿脑瘫康复的临床研究小儿脑瘫是指在出生前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疾病。

表现为非进行性的中枢神经运动系统运动障碍,并伴有智力低下、语言功能障碍,为临床疑难杂症,目前在国内外仍属难治之症。

该病是当今社会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

小儿脑瘫(简称CP脑瘫),与胎儿发育不良、难产、抽风、脑缺氧、颅内出血、核黄疸等多种因素有关。

据统计儿童的发病率在2左右,该病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直接威胁着儿童的成长发育甚至生命。

为此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小儿脑瘫的治疗,促其康复是减少残疾儿童,为人类造福的重要关键。

经过临床观察、实践,促进小儿脑瘫康复必须采取针刺、按摩、药物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方法方可奏效。

在我院进行小儿脑瘫针刺治疗的研究中,经过临床实践,采用推拿与偱经点穴以及功能训练,对促进小儿脑瘫康复有着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其中男30例,女6例;平均年龄1-9岁,其临床姿态多种多样:36例患儿中不能独自站立的10例,不会坐的10例,不会翻身的4例,其他12例;同样有的伴有爪型手、勾子手、拇指极度内屈、紧随拳不能分开、剪刀步、双臂不能摆动等多种症状,36例患儿生活均不能自理。

2 按摩的途径穴位与操作方法采用督脉阳经重用(因络脉贯脊入脑,为阳脉之海,能通调十二经脉及全身阳气)体穴头穴并用(头为精明之腑,五脏六腑之气皆上注于头)的原则,选用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经穴和其它经外其穴。

如:肩髃、曲池、内关、合谷、风池、哑门、大椎、至阳、命门、肾俞、环跳、血海、风市、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太冲、颊车、廉泉、太阳、百会、四神聪及运动区、语言区。

同时注意灵活辩证取穴,烦躁不安者加神门,足外翻者加商丘,脊柱侧弯者加华佗夹脊穴,拇指内屈者加鱼际穴等。

采用指压按摩法,用拇指、中指、食指和无名指之罗纹面紧贴于腧穴局部,以顺时针方向作有规律的按压摩动,以补泻兼施的手法,指压按摩力度由轻到重柔和地进行,其快慢应适宜,指压力要适度,一般每穴按压摩动100次(2分钟),四肢穴手法稍重些,头颈穴手法宜轻。

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对照组给予康复手法治疗,研究组经康复手法联合针灸治疗,记录两组脑瘫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将所得数据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两组脑瘫患儿均顺利完成上述相应治疗,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脑瘫患儿给予康复手法联合针灸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关键词】小儿脑瘫;针灸;康复手法;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290-01脑瘫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的儿科疾病,也是导致患儿残疾的主要原因。

本文为提高小儿脑瘫临床疗效,特选取90例此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区间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临床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90例脑瘫患儿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3.15±0.24)岁。

随机(抽签、就诊序号等方法)将90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n=45),其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1.2.1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康复手法治疗,常用穴位包括曲池、命门、百会、肝俞、环跳、风池等,沿经络走向对脑瘫患儿局部机体实施按、推、捏、拿等手法,根据脑瘫患儿实际疾病类型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手法,如肌张力低下者应对机体给予强烈刺激(如弹拨肌腱)、痉挛者采用轻柔手法放松全身,实施康复手法治疗过程中应以先后有序、循序渐进、力度适当为主要原则,根据患儿实际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应注意操作时确保指与穴位不分离、手与皮肉不分离,每日治疗1次、每次持续时间为30min。

研究组经康复手法联合针灸治疗,其中康复手法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取1.5寸头针,进针角度与头皮夹角为15°,进针深度应到达帽状腱膜下并留针60min(无滞涩针感),留针期间需给予进针3次(300次/min),体针则采用快速进针方式(平补平泻),得气后给予30min留针,取穴内关、足三里、合谷、百会、风池等穴,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给予穴位加减,其中下肢瘫痪加解溪、阳陵泉,语言障碍加廉泉、哑门,上肢瘫痪加曲池、肩髃等,每间隔1d针灸1次。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将对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的68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展开分析,按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展开比较。

结果:采取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的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采取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肌张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小儿脑性瘫痪又被称为脑瘫,这也是导致患儿肢体残疾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资产,同时患儿还伴随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疾病[1],针对小儿脑性瘫痪,临床医学通常会采取针灸、中医推拿等方法来进行,以此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将对2016年9月~2018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68例进行分析,所有患儿经诊断均为脑瘫疾病,年龄0.5~7岁。

根据治疗方法岁我院患儿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取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脑积水、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者、先天性心脏疾病。

两组患儿资料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康复训练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应从三个阶段来实施,首先医务人员应对患儿异常紧张性姿势进行抑制,包括非对称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加快患儿肌张力的恢复速度[2];其次,还应在患儿无意识状态下向前、后、左、右来推移,确保其平衡功能得到康复;最后,应通过预设动作引导患儿出现正常姿势,使其痉挛症状逐渐减轻。

对患儿治疗3个疗程[3]。

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对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针刺部位选择合谷、曲池、肩井、外关、手三里;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则取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穴位[4]。

针灸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针灸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针灸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至我院就诊的6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采用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及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患儿关节活动度,评定患儿运动功能(GFMF)及肌张力,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5.2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肌张力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针灸推拿结合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中医症候,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针灸;康复;脑瘫[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2-ZM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

根据患儿脑部受损部位及临床表现,目前主要分为以下类型:痉挛型脑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

痉挛型脑瘫是本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约占60%~70%[2],患儿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皮质运动区等锥体系受到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牵张反射亢进,表现出以四肢肌张力增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根据临床症状出现的部位分为四肢瘫、双瘫、偏瘫三种类型。

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日渐加重,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临床康复问题。

本研究探究了针灸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为脑瘫患者康复治疗提供临床数据及治疗思路。

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效果观察

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效果观察

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效果观察谢芳;李颖【摘要】目的:评价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针灸推拿对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

方法: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入选对象44例,据家属意愿,随机对照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选择性应用Bobath法、Vohta等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训练、电刺激肌电训练+高压氧特殊治疗,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至少治疗3个月,随访12个月,评价指标变化。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GM FM 、FMFM 、综合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肢痉挛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针灸推拿对小儿脑瘫疗效肯定,可改善运动功能。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2页(P114-115)【关键词】脑性瘫痪/针刺疗法;儿童;穴 ,百会;穴 ,印堂【作者】谢芳;李颖【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黄石435000;湖北省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黄石4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3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可分为原发、继发,是致小儿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 [1]。

脑瘫具体发病机制未被完全阐明,可能与脑损伤、先天性脑发育障碍等有关,按照病期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直型等,现代康复医学治疗脑瘫的策略基本成熟,主要包括病因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等,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移植技术也开始用于脑瘫的治疗,但手术治疗普及率低,技术不成熟,康复治疗仍为主要治疗方法[2-3]。

本次研究试评价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针灸推拿对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

针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观察汤欢【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9(025)021【总页数】3页(P117-119)【关键词】针刺; 推拿; 小儿脑瘫【作者】汤欢【作者单位】蓬莱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山东烟台 265600【正文语种】中文脑瘫是大脑性瘫痪,多发生在出生后脑尚未发育成熟,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各种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常见的小儿时期神经障碍病症,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主要以保守的康复治疗为主[1]。

常见治疗方法主要为康复训练或运动疗法、药物治疗、中医疗法等。

而中医治疗方法中,推拿和针刺能够对患儿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有改善作用,对治疗脑瘫有显著的效果。

本文就在本中心进行脑瘫治疗的59例患儿的疗效进行观察,现将治疗效果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入选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至2017年4月间本中心收治的59例脑瘫患儿,其中男患儿32例,女患儿27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7.5±4.8)岁;脑瘫重度患儿4例,中度29例,轻度26例。

将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共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重度脑瘫患儿2例,中度脑瘫患儿15例,轻度脑瘫患儿13例,采用针刺结合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共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重度脑瘫患儿2例,中度脑瘫患儿14例,轻度脑瘫患儿13例,采用推拿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针刺与推拿结合的治疗方法。

推拿方法为[1-2]:首先进行开窍、推坎宫、开天门、掐总筋和推太阳穴,再进行分阴阳各进行20次。

推经络,肾经、脾经分别150次,肺经、清心经、清肝经分别进行120次。

对四肢有异常的患儿进行四肢纠正,方法为医生将患儿的肘关节和手心握住,对手和腕关节进行牵拉,再使之恢复至原来的屈曲痉挛状态,并如此进行反复牵拉;若小儿出现前臂旋后困难,则固定其肘关节,握患儿前臂向后旋转,旋转次数不少于20次;对于肩部存在异常的患儿,用屈肘举肩揉搓法进行治疗;有拇指内收、手部屈曲挛缩症状的,揉捏五指的指关节,捋并抖至指端。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孙师钢;刘春华【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与推拿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4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采用中医推拿疗法)和治疗组(n=37,采用中医推拿疗法联合中医针灸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后遗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组患儿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的后遗症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与中医推拿疗法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治疗效果,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18【总页数】2页(P172-173)【关键词】脑瘫患儿;康复疗法;中医推拿;中医针灸【作者】孙师钢;刘春华【作者单位】吉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吉林省春光康复医院)医务科,吉林长春130012;吉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吉林省春光康复医院)儿童康复部,吉林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脑瘫是临床儿童致残的常见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疾病,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其对脑瘫患儿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影响严重,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儿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单一中医推拿疗法虽然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提高临床疗效,但远期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临床实践发现[1],以针灸联合推拿疗法为代表的中医治疗对脑瘫患儿具有理想的治疗功效。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现总结汇报如下。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4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和治疗组(n=37),对照组男患儿16例,女患儿21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5±0.8)岁。

中医按摩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

中医按摩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

中医按摩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李观庆;曹洪铭;陈增【摘要】目的探析中医按摩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中医按摩,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65.0%(P<0.05);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智力发育及语言功能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智力发育、语言功能指数均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按摩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效果理想,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改善患儿的智力情况,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7(007)021【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中医按摩;针灸;小儿脑瘫;临床效果【作者】李观庆;曹洪铭;陈增【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康复科,广东中山528415;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康复科,广东中山528415;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康复科,广东中山5284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4脑瘫是一组持续性的中枢运动神经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性症候群,主要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期间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脑瘫患儿的中枢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行为功能以及智力均存在不同程度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3]。

小儿脑瘫的治疗相对困难,及早发现并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可对患儿病情的发展起到控制性作用,若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则会造成患儿病情加重,对其身体产生的损害也是不可逆的。

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评价中医按摩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本研究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或高危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0例。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12-01T02:52:50.847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8期作者:樊金辉[导读]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

樊金辉樊金辉中医诊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诊所收治的54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法,观察组采取中医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比较两组治疗3月后临床疗效以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与智力发育指数(MDI)。

结果:治疗后,两组均取得一定程度好转,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及PDI、M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的康复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中医推拿;小儿脑瘫;康复效果脑瘫是小儿常见病,是指在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因非进行性脑损伤而导致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以姿势各动动功能障碍的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视觉、听觉、语言障碍等。

脑瘫的病因和先天性脑发育障碍因素尚未有明确界定,根据病期可以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直型等。

现阶段的医学治疗脑瘫的策略已比较成熟,包括病因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等,出于技术不成熟原因,仍以常规康复治疗为只要治疗方式[1]。

本研究选取我诊所的34名脑瘫患儿作为治疗对象,具体研究情况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1年内我诊所收治的54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7例,其中男患儿13例,女患儿14例,年龄区间为1-7岁,平均年龄3.45±1.03岁)和治疗组(27例,其中男患儿14例,女患儿13例,年龄区间为1-8岁,平均年龄3.68±0.96岁),统计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针灸推拿对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观察邵凯

针灸推拿对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观察邵凯

针灸推拿对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观察邵凯摘要:小儿脑瘫是指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中枢神经障碍。

数据显示超过75%的脑瘫患儿有智力障碍,而且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和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整体发育。

目前临床治疗尚缺乏特效疗法,主要以综合性康复治疗为主,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尽人意。

传统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绿色疗法,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并且无不良反应,近年来在治疗小儿脑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针灸推拿;小儿脑瘫;康复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05—2018-01收治的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脑瘫患儿分为康复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

其中康复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5岁,平均(3.47±1.08)岁;脑瘫程度:轻中度脑瘫15例,重度脑瘫12例,极重度3例。

联合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5岁,平均(2.99±1.12)岁;脑瘫程度:轻中度脑瘫17例,重度脑瘫11例,极重度2例。

2组脑瘫患儿一般资料(脑瘫程度、病程、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中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儿科学》中五迟、五软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经临床表现及脑电图、肌电图、头颅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综合分析确诊;2)年龄1~6岁,性别不限;3)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障碍、运动障碍;4)患儿法定监护人自愿受试,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1)合并遗传性疾病、发育障碍/落后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脊髓疾病等;2)因患有神经、骨关节、肌肉等其他影响四肢运动功能疾病的患儿;3)伴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者;4)患儿治疗部位有皮肤破损或皮肤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推拿并用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观察史雅风,林忠嗣(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辽宁沈阳110034)摘 要:目的:探讨针灸推拿并用配合功能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运用针灸推拿并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45例)仅用功能训练。

结果:经6个月的治疗,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3%和771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105)。

结论:针灸推拿并用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灸;推拿;功能训练;小儿脑性瘫痪中图分类号:R 742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09)01-0113-02收稿日期:2008-04-02作者简介:史雅风(1976-),女,辽宁海城人,主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儿科。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胎儿在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未发育成熟的大脑受到损伤或损害而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调节紊乱以致运动发育停滞,运动发育落后及运动姿势异常的综合症,可伴有智力低下,语言、听、视障碍及癫痫发作,是世界公认的一种顽症,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是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1]。

目前康复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近年来采用针刺、手法按摩并配合运动功能训练方法综合康复治疗本病9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本院脑瘫康复专科进行长期(\6个月)康复训练的90例患儿,其中男72例,女18例,男B 女=4B 1;年龄55天~8岁,其中1岁以内45例,1~2岁33例,3~6岁9例,7岁以上3例。

脑瘫高危因素86例,原因不明4例。

CT 检查,83例异常(9212%)。

视力障碍8例,伸舌5例,听力障碍6例,先天喉喘鸣2例,流涎22例,多数伴有不同程度智力低下。

112 脑瘫的诊断与分型所有病例均按小儿脑性瘫痪会议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根据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儿童脑性瘫痪中运动障碍的性质分型标准分型[2];脑瘫分型以痉挛型为多数(86167%),其次为手足徐动型、混合型、弛缓型、强直型、震颤型。

113 治疗方法11311 针刺疗法取穴 主穴取百会、大椎、身柱、风府、哑门、腰俞;配穴:外关、合谷、康复、肩髃、曲池、瘫康、阳陵泉、委中、环跳、四强、三阴交、昆仑等。

加选穴:手不举加抬肩、举臂;手痉挛加曲泽、后溪;尖足加解溪、抬足;足外翻加纠外翻、上溪;足内翻加内翻穴、大溪;剪刀步加解剪;语言障碍加下哑门、上廉泉、强音或增音;流涎加地仓透颊车;伸舌加承浆、聚泉;视力障碍者加攒竹、球后、承泣、目明、足光明、头光明;听力障碍者加听宫、听穴、足益聪;头针取穴,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参照标准化方案头选穴线的定位和主治,结合临床症状选择相应的头穴线(2个月以内患儿不取头穴针)。

头针穴,每天2~4穴线,留针20m i n ,体针8~10穴,均强刺不留针,隔天1次,10次1疗程,每周3次。

11312 推拿按摩疗法 整体按摩法,由头皮、躯干及四肢的推拿按摩治疗,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施行柔缓手法,增强肌肉活动及力量施展强重手法。

痉挛型以柔和轻缓手法为主,配合牵伸及关节活动,对弛缓型、徐动型给予强刺激,以轻缓到重快手法按摩,大关节部位制动并稳定肢体在功能位、对症按摩,针对不同的局部表现进行按摩,采取揉、拿、搓、提等手法以疏通经络,活利气血,改善局部血循环,使筋脉、肌肉得其濡,缓解筋脉的挛缩。

将推拿按摩贯穿在功能训练中,1次/d ,每次20m i n ,10次为1疗程,每周6次。

11313 运动功能训练 推拿按摩后做被动操,操作者一手固定肢体近端关节,另一手稳固肢体远端关节。

做轻柔缓慢的屈伸、内收、外展等动作,先从肩部依次做到踝关节,每个大小关节均做到,约15m i n 左右,综合运用Bobuth 和Vo jto 各种运动治疗技术,强调按照正常儿童的运动发育规律以及患儿的实际运动能力进行抬头、翻身、坐位、爬行、跪位、站立、行走及平衡能力的被动手法训练,诱发主动运动的出现,年长儿同时帮助增强肌力训练,进行器械锻炼。

治疗组接受上述所有疗法,对照组单纯接受运动功能训练。

治疗时间坚持6个月。

2 疗效标准与结果211 疗效标准90例患儿在干预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发育、肌张力、生理反射、原始反射、病理反射、Vo jta 姿势反射、直立反射、平衡反射等检查,然后进行评定,评定的标准[3]如下:¹显著有效:运动发育达到正常同龄儿伴随症状、病理反射及异常姿势消失,原始反射残存,肌张力正常,头颅CT 和脑电图,2项轻度异常;º有效:运动发育与同龄儿相差[3月,伴随症状改善,病理反射消失,原始反射残存,肌张力轻度增高或降低,头颅CT 和脑电图,其中2项轻度异常;»无效:运动发育有所改善,异常姿势改善不明显,病理反射、原始反射存在,肌张力明显增高或降低,头颅CT 和脑电图,其中1项中度异常。

212 结果治疗6个月,两组患儿疗效见表1。

采用V 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 2=410444,P <01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45152739313w对照组451124107718注:与对照组相比,w P<0105。

其疗效与年龄大小、病情轻重及进行系统综合康复治疗迟早有关。

2岁以内轻中度痉挛型、偏瘫型智力接近正常和轻度低下患儿能主动配合,显效率高;2 ~3岁以上中重度痉挛型,曾经过单项治疗,效果不明显,经系统综合康复治疗后有效;重度强直痉挛型、重度徐动型,不能配合,家长心理压抑重,放弃治疗,故无效。

3讨论脑性瘫痪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导致大脑传导功能失常。

大体解剖可见大脑皮层不同程度萎缩,脑回变狭,脑沟增宽,镜下可见神经细胞数目不同程度减少。

康复治疗可促进脑细胞功能重建的理论基础是中枢神经可塑性理论。

其机制为外周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诱发潜伏通路和使突触启用。

Vo jta和Baboth的神经生理学疗法就是借助于这一特性,以正确的手法抑制异常的姿势与运动模式,协助产生正常的反应,通过反复的刺激和训练使其逐步发展正常的运动模式[4]。

小儿脑瘫是综合性病名,包括多种原因引起脑损伤所致的证候群。

属于祖国医学/五迟0、/五软0范畴。

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所成。

针灸收稿日期:2008-04-08作者简介:唐胜修(1966-),男,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针刺治疗神经精神及消化疾病。

刺激改善周围循环功能状态,激活感觉功能,还可改善颅内血循环,改善人体大脑皮层电活动[5]。

百会、哑门、身柱、大椎、腰俞为督脉经穴,针刺督脉经穴,能够助阳通络,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络、益髓补脑、醒脑益智开窍的作用。

肩髃、曲池、合谷、肾俞、康复、瘫康、阳陵泉、悬钟等为阳明经穴,因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而阳明经络通路长,由手、足至面,贯通全身,各穴能互相呼应,作用于全身,促使全身气血融汇贯通,促进脑细胞代谢增强。

推拿刺激外周组织能促进患儿脑干和脊髓等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儿脊髓前角细胞和骨骼肌的功能活动按摩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同时能松解肌紧张,改善肌力,协调动作。

运动训练抑制异常姿势,纠正异常动作,诱导正常姿势和自主运动,以共同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推拿与功能训练互相协助从而激活感觉、运动系统的反馈机构模式。

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发育有自然改善的倾向,而系统综合治疗方法可增强疗效,一般是阶段住院1~2个月后出院,出院后指导家长继续进行功能训练,休息1个月左右再入院进行系统康复治疗,有条件的可反复治疗。

参考文献[1]董娜,孙淑华,赵慧梅,等.针推并用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70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4):7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下册)[S].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29-132.[3]马若飞,齐有为.小儿脑瘫的治疗和评估标准的探讨[J].现代康复,1999,3(2):176-177.[4]赵聪敏,张雨平,廖伟,等.引导式教育辅以神经生理学疗法对脑瘫儿运动功能的改善与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54 -957.[5]王雪峰,马强.针推并用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87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2,20(2):233.针刺结合药物对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唐胜修,唐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星湖门诊部针灸科,广西南宁530022)摘要: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58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组30例和药物组28例,针药组以针剂和服用药物治疗1个月,药物组单纯药物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时间和觉醒次数,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针药组治疗前后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针药组治疗前后觉醒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1)。

结论:针刺结合药物对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药物。

关键词:不安腿综合征;针刺;左旋多巴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1719(2009)01-0114-02S leep Quality Effect of R estless Legs Syndro m e Patien ts Treated by A cupunct ure Co m b i ned w it h M ed icineTAN G Sheng-x i u,TANG P i ng(X inghu Out-patient D e p art m ent of Guangx i P eop le's H osp ital,N anning530022,Guangx i,Ch i na) Abstrac t:O bjective:T o observe the sleep qua lity eff ec t o f restl ess l egs syndro m e patients treated by acupuncure and m ed-ic i ne.M et hod s:58pati ents w ere di v ided i nto acupunc t ure-m edic i ne g roup(30pati ents)and m edic i ne g roup(28pati ents)accord-i ng to random ized d i g ita l tables,the acupunture-m edicine g roup was treated by acupunture and L-dopa fo r a m on t h,the m edic i neg roup was treated by L-dopa fo r a m onth.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 m ent course,t he sleep ti m e and awaken ti m es were observed,and t he c linical cura tive effects o f t w o groups w ere co m pa red afte r t he treat m ents course.Results:The s l eep ti m e be fore and after the treat m ent course o f the acupuncture-m edic i ne g roup w as f ound si gn ifi can t difference(P<0105),t here w as s i gnificant d iffe r-ence bet w een the a w aken ti m es o f be f o re and after the trea t m ent course of t he acupunc t ure-m edic i ne g roup(P<0105),and therew as s i g i n ifi can t diff e rence bet w een the cli n i ca l curati ve effec ts o f t he g roups.Conclusion:T he sleep qua lit y effect o f restless l eg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