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理论基础初探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小儿脑性瘫痪(CP)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及感知觉障碍,是儿童主要的致残疾病之一。
其康复一直是医学界在努力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自1990年以来,笔者开展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CP的临床研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全国小儿CP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及分型[1]。
诊断条件:(1)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痪;(2)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姿势异常;(3)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1.2排除标准(1)病情在发病3个月后继续加重,病理显示进行性;(2)脊髓灰质炎、周围神经麻痹、遗传性疾病等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疾病。
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及排除标准者。
1.4病例选择及分组CP患儿180例,住院144例,门诊36例。
其中男111例,女69例;年龄和病程≤3岁(年)57例,4~14岁(年)123例。
运动功能和智力障碍轻度21例,中度54例,重度60例,极重度45例。
头颅CT示小脑萎缩84例,脑软化18例,脑积水及脑发育畸形54例。
脑超声血流异常165例,脑电地形图异常155例。
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治疗组)120例,传统针刺组(对照组)60例。
2组一般资料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每日2次。
取穴:上午取内关、水沟、三阴交、四神聪、曲池、合谷、阳陵泉、太冲。
下午取风池、完骨、天柱、华佗夹脊。
操作:先刺内关,直刺0.5~1寸,施捻转提插泻法1分钟;继刺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1寸,用提插补法,使患肢抽动3次为度,四神聪针刺时针体与皮肤呈30度角,快速进针帽状腱膜下层,施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曲池、合谷、阳陵泉、太冲直刺0.5~1寸,令局部有酸胀感为宜;风池、完骨、天柱向喉结方向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华佗夹脊从颈至腰沿脊柱旁0.5寸处进针0.5~1寸,施平补平泻法。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作用。
方法:将100例进行脑瘫康复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给予对照组西药治疗,对照组进行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与治疗前后的运动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运动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运动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进行脑瘫康复治疗的患儿实行针灸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患儿病情恢复。
标签: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床效果小儿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因各种因素而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姿势表现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癫痫与听觉、视觉、语言障碍等症状,是致残率较高的一种疾病[1-2]。
若在并发早期没有进行及时的康复治疗,会使患儿脑瘫症状加重,甚至导致患儿脑部损伤不可逆转,对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我院对进行脑瘫康复治疗的患儿实行了针灸治疗,并对其效果做了深入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进行脑瘫康复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各50例。
其中观察组31例男童,19例女童;年龄6个月~6岁,平均(3.121.45)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1.100.12)年。
对照组32例男童,18例女童;年龄5个月~6岁,平均(3.011.75)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1.110.11)年。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该组患儿西药治疗,使用20mg的神经节甘脂配100ml的葡萄糖或者生理盐水,每日静脉滴注1次,连续治疗18周。
觀察组:对该组患儿实施针灸治疗,针刺深度和针法应根据患儿病情而定,对流涎与智力低下的患儿实行前神聪针尖向前刺;对上肢瘫痪的患儿实行曲池、合谷向外刺;对下肢瘫痪的患儿进行四穴均向后刺。
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进展

4结束语
脑瘫在中医上归属于“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 中医认为脑瘫多由父母精血亏虚等先天之因,或后天产伤、 病后失养等后天之因而致经络不通,气滞血瘀,痰瘀阻窍, 脏腑经脉失于濡养,髓海失充而发a〕。脑瘫发病主要涉及肾、 肝、脾三脏,肾者主蛰,封藏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肝 者,疲极之本,藏血、主筋;脾者,仓廩之本,藏营、主肌 肉四肢。若肝脾肾三脏失于所养,则脑瘫患儿肌肉瘦削,筋 骨失养,关节屈伸不利,髓海失充,最终而表现为生长发育 缓慢,智力及运动发育落后。
Abstract: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contemporary children's disability, which causes great pain to the children themselves and brings heavy burden to the family and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in recent years, and reviews the aspects of scalp acupuncture, body acupuncture, water acupuncture, electroacupuncture, tongue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massage, etc. It is found tha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in recent years is mainly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as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 in the recovery process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which is green and affordable, and is worthy of wide clinical application,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针灸疗法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

动物挣扎激动不安 , 上述三种物质明显升高 , 镇痛效
应不 能被 小剂 量 的纳 洛酮 翻转 。
3 3 不 同 于 经皮 神 经 电刺 激镇 痛 ( N . T S镇 痛 )
・
[] 4 李忠仁. 实验针灸学[ .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0 2 3 0 ( 收稿 日期 : 0 . 1 5 2 81 - ) 0 0
后 效应 为几 十分 钟 , T S镇 痛 无 效 的病 例 , 刺 对 N 针
痛作用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 停针后其痛 阈呈指
数 曲线 形 式 回复 , 半衰期 为 1 n 6mi。 3 针 刺镇 痛效 应 与其他 镇 痛效 应 的 区别 3 1 非 心理镇 痛 针刺 镇 痛 机 制 包 含 严 格 的神 经 . 生理 学成 份 , 而且 主要依 靠 这 种 成 份 。如 : 1 给 受 () 试者 注射 阿 片受体 阻断 剂 纳 络 酮 , 以取 消 针 刺 提 可 高痛 阈 的效 果 , 理 盐水 则 无 此 作 用 。 ( 口服 索 生 2) 密痛 或肌 内注 射 哌替 啶 以后 , 相 同测 痛 点 上 测 得 在 的痛 阈增 高 的最大 值可 达 6 % 左 右 , 0 针刺 的镇 痛 作
镇 痛有 效 。而 T S镇 痛 时 T S刺 激 局 限 于 痛 源 部 N N 位 N干 , 率为 6 频 0~10H , 导 时 间仅几 分 钟 , 0 z诱 后 效 应仅 几分 钟 。
了解 上 述 针刺 镇 痛 的效 应 特 点 及替啶 5 g 0m 的效应 。 3 2 非 应激镇 痛 针刺 镇 痛时 动物 安静 , 浆皮 质 . 血 素 、 甲 肾 上 腺 素 、AM 去 c P都 有 降 低 趋 势 或 明 显 降
针刺少阳经为主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初探

应用 于临 床 , 取 得满 意疗 效 , 现总结 如下 。 1 中 医对 痉挛 型J J  ̄ J L 脑 瘫 的认 识 C P主要 属于 “ 五迟 、 五硬 、 五软 、 痿 症” 等 范畴 。 祖 国 医学 认 为小 儿脑 瘫 的病 因为 先天 之 气未 充 , 父 母 精血 虚 衰 , 影 响 胎 气不 足 。后 天失 宜 , 气血 亏 虚 , 损 伤 脑髓 , 促 使本 症 的发 生 与发展 。如在 《 古 今 医统 ・ 五迟 、 五硬》 中记 载 : “ 日月 不 足 而生 者 , 或 服 坠 胎之 剂 不 去 , 而成 胎者 , 耗伤 真气 ” , 其病 机主要 为肝 肾不 足 , 脾 胃亏虚 , 气 血亏虚 。 《 医林改错 》 : “ 手足 痉挛 , 周身 如泥塑 , 皆是 经不达 于 四肢 ” , 认 识到正 气不 足是本 病的主要 病机 。 《 灵 枢》 日: “ 人始 生先成精 , 精充而 脑髓生 ” “ 脑 为 髓海 ” 先 天之 精不 足 , 不 能生髓 于 脑 。脑 髓形 成 之后 又 离不 开后 天 水谷 之精 的充养 , 故 先天 不足 、 后 天失养 导致 瘫痪 。 2 脑瘫 t J  ̄ J L 特殊 体质 2 . 1 中医 f l , J L 体质 学 说 : 最早《 黄帝 内经》 就 有 五行 体 质 学说 , 在《 灵 枢・ 逆顺 肥 瘦 》 中记 载 : “ 婴儿者 , 其 肉脆 、 血少 、 气弱” , 最 早 的 中 医 儿科专著《 颅囟经》 提出“ 凡三岁以下, 呼为纯阳” , 温病学家吴塘在 《 温病辨・ 解儿 难 》 中提 出“ 稚 阴稚 阳 ” , 明 代 医家 万 全 提 出 “ 肝 常有 余、 脾常不足 、 心 常有 余 、 肺 常不 足 、 肾 常虚 ” , 即“ 五脏有余不足” 说 。近代 医学 大家 张锡 纯 明确提 出 “ 小 儿 实为少 阳之 体 ” 。 2 . 2现代 学 者 儿 童体 质 研 究 : / h J L 在 先 天 完 全取 决 于 父母 , 由于 父 母年龄、 体质、 孕期胎养等有别, 表现为偏寒偏热偏虚偏实之不同日 , 现代学者苏树蓉等日 总结 1 0 6 1 例3 ~ 7岁幼儿体质 , 分 为均衡体 质 和非 均衡 体 质 , 非 均衡 体质包 括 脾肺 质 、 脾 肾质 。 脑瘫 f l  ̄ J L 为 异 常 小儿 , 在体 质 上 更具 有 偏 性 , 更 不 均衡 , 脏 腑 气血 失调 更 为严 重 。 3 痉挛 型小 儿脑 瘫应 用 少阳经 经 穴治疗 机 理探讨 小 儿脑 瘫 , 多 因先 天 不 足 、 后 天失 养 或 者外 伤 等 因 素 , 五脏 精 气 不能 上荣 元 神之 府 所致 , 其 病位 在脑 , 应 在 四肢 , 累及 神 志 , 症 状 变化 多端 , 五 脏气 血功 能失 调是 主要 病理 改变 。 是故, 调 节脏 腑 阴 阳气 血 , 在小 儿脑 瘫 的治疗 中尤 其重 要 。 少 阳一 年 为春 生之 气 , 一E l 主 寅卯 辰三 时 , 而 寅卯 辰三 时 正 是 东 方 日出 之时 , 所 以少 阳之气 就是 E l 出生 生不 息之 气 , 符合 / HL 生 长发 育特 点 , 可 以取 张锡纯 / J ' , J L 体质 “ 少 阳学说 ” 。《 素问・ 六节 脏象 论》 说: “ 脏 象何 如 …・ 凡十一 脏 , 取决 于胆 也 。 ” 《 素 问・ 阴 阳离合论 篇》 日: “ 太 阳为开 、 阳 明为 阖 、 少 阳为枢 。” 少 阳之胆 依 附于肝 , 其位 在胁下, 表里 相 连 , 其 气也 疏 泄 。《 素问・ 天 元 纪大 论 》 说: “ 少 阳之 上, 相火 主之 。” 而相 火属 三焦 , 少 阳以三 焦为 通道 , 内合 脏腑 , 外 达 腠 理 。脑瘫 患 儿 , 脏 腑 失衡 、 生 长 发育 迟滞 , 故 可 以通过 调 理 少 阳 , 使 生 发活 动 流通 畅 达 , 不 郁 不结 , 则脏 腑 气 机 运行 顺 畅 , 脏 腑 功 能 失 调 得 以改善 , 进 而促 进 患儿 生长 发育 。同时 三焦 通行 肾 中元气 , 敷 布 于脏 腑 经络 之 中 , 针 刺 三焦 经 穴 , 不 仅 能 纠脏 腑 之 偏 , 还 可 激
儿童脑性瘫痪的针灸治疗

• 舞蹈震颤控制区 • 部位:自运动区向前移1.5CM处的平行线。 •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综合征。 • 晕听区 • 部位:从耳尖直上1.5CM处,向前及向后
各引2CM的水平线,共4CM。 • 主治: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 • 言语二区 • 部位:以顶骨结节后下方2CM处为起点,
向后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3CM长的直线
儿童脑性瘫痪的针灸治疗
经络总论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
二经筋、十二皮部 络脉: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经络系统内属脏腑,外联体表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
• 生理功能:沟通内外,联系肢体;运行气 血,营养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 病理反应:反应病候,传注病邪
腧穴的定位方法
操作方法
• 四肢穴位提插捻转即可出针,不留针。 • 头部穴位可适当留针,间歇行针,留
针30分钟。 • 每日1次或隔日一次,三个月为一个疗
程
其他疗法
• 穴位注射疗法 • 耳针疗法 • 穴位埋线 • 皮肤针疗法
个案分析
• 袁某,男,现年7岁。患儿早产,有窒息 史,颅内出血史。癫痫发作史。3月6日初 诊时见:神情淡漠,语言障碍,只能说单 词,可扶站,足内翻全身肌张力高,关节 主、被动均受限,双膝关节屈曲70度,跟 腱挛缩 ,上肢肌张力为二级,下肢为三级,
腱之间的凹陷处。 • 照海:在足内侧 ,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
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 1/3交点处。
脑瘫治疗中的常用腧穴(五)
腰阳关: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哑门: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廉泉: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
针灸治疗法浅谈

针灸治疗法浅谈
关于脑性瘫痪的针灸疗法,首要一点针灸专家要技术娴熟,所以要选择正确的针灸医院,正确的针灸专家,针灸治疗脑性瘫痪一般只是作为辅助治疗,对于脑性损伤导致的脑性瘫痪针灸疗法效果治疗不明显,头针治疗脑性瘫痪患儿,减轻患儿的运动障碍,纠正患儿的异常运动模式,缓解肌肉痉挛,提高患儿的智力水平,那么针灸疗法到底有什么效果呢?下面我简单地介绍一下。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脑性瘫痪者的并发症,缓解运动障碍、感觉失常、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功能。
针灸治疗辅助治疗脑性瘫痪有独特的作用,通过针刺头部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平衡区等区域的穴位,可以影响全身主要的经络,帮助脑性瘫痪患者改善运动、感觉、智力、语言等功能。
针灸治疗可以缓解脑性瘫痪的发育障碍,并可预防由运动机能发育障碍所致继发的感觉障碍和促进全身心的发育,再配合上按摩效果更好。
因为脑性瘫痪者针灸治疗可以缓解孩子因为手术治疗的痛苦,康复训练引起的心理问题,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治疗脑性瘫痪的康复训练时间长,疗效差,对孩子的心理、身体都是一个挑战。
相对于康复训练可以减少训练的次数,缓解孩子的压力。
八脉交会穴在小儿脑性瘫痪针灸治疗中的应用原理初探

62生物技术世界 BIOTECHWORLD1 奇经八脉与八脉交会穴的的关系1.1 任脉与列缺《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生理功能:(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
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而“列缺”既是手太阴肺的络穴,又直接与任脉相通。
所以通过针刺列缺穴来调节任脉,从而调节手、足三阴经的气血。
1.2 督脉与后溪《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廷孔孔,溺孔之端也。
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
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
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
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 其生理功能为:(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
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
肾生髓,脑为髓海。
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与督脉交接于大椎,所以通过针刺后溪穴不仅可以调节小肠经的经气,还可以调节督脉以及其他阳经的气血平衡。
1.3 冲脉与公孙《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
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腘入中,骭伏行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
关于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进展研究

关于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进展研究发布时间:2021-12-24T07:50:49.668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1期作者:韦丹玲[导读] 为了更好的使用针灸疗法对小儿脑瘫进行治疗,对近年来使用的针灸疗法进行归纳总结及探讨韦丹玲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广西南宁 530100摘要:为了更好的使用针灸疗法对小儿脑瘫进行治疗,对近年来使用的针灸疗法进行归纳总结及探讨。
虽然不同的针灸疗法治疗效果不同,治疗目的不同。
但是可以从各种疗法中寻求最适合,最符合临床使用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脑瘫;小儿脑瘫;针灸;针灸治疗脑性瘫痪通常是指婴儿出生后出现肢体、智力、语言等多方面的发育迟缓以及运动障碍,严重的甚至表现为生长发育受限等症状。
是在出生前至出生后的1个月时间内由各种因素所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害综合证[1]。
脑性瘫痪在中医看来属于“五迟”“五软”范畴,主要是由于宫内发育不足,后天调养失宜或因产伤及其他疾病、药物损害等多种因素所致,其病因包括正虚和邪实两方面。
其病位在脾肾,可累及心肝,应在四肢,症状变化多端[2]。
治疗上,除了需要积极的接受临床治疗外,还需同时配合相应的康复锻炼,以全方位改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中医治疗小儿脑瘫临床上趋于多元化,有中药、推拿、针灸等多种疗法。
目前针灸是重要康复治疗手段之一,以下就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技法进行综合论述。
1、头皮针头为诸阳之会,脏腑经络汇聚之所,内藏脑髓,统领全身。
故头皮针疗法是治疗脑瘫的一种微刺系统方法[3]。
现代医学表明头皮针可以调节脑皮质的功能,有改善和促进代偿作用。
李红霞等[4]对治疗组采用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
头针的主穴采用国际标准头穴线的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枕下旁线、颞前线。
辩证选取躯干和四肢部穴位。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在接受联合治疗后,其临床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患儿的年龄越小其预后恢复质量越好。
傅雨薇等[5]将60例脑瘫认知功能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采取岭南头皮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接受岭南头皮针患儿的大脑血流灌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其认知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针灸治疗课件妇儿科病证7.小儿脑性瘫痪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小儿脑性瘫痪的典型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如肌肉痉挛、 姿势异常、不随意运动等,同时可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 、癫痫发作等症状。
诊断
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如 头颅CT或MRI、脑电图等。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辅 助检查结果,可以对小儿脑性瘫痪进行准确的诊断。
出血倾向或血液凝固障碍者。
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皮肤感染、溃疡或肿瘤部位。 孕妇及年老体弱者慎用针灸治疗。
05
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童,因出生时窒息 导致脑性瘫痪,表现为肢体无力、
语言障碍和智力发育迟缓。
针灸治疗方案
采用头针和体针相结合的方法, 头针选取百会、四神聪等穴位, 体针选取曲池、合谷、足三里等 穴位,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3
针灸治疗课件:妇儿科病 证7.小儿脑性瘫痪
• 引言 • 小儿脑性瘫痪概述 • 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理论基础 • 针灸治疗方法与技术 • 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案例分享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主题简介
•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性损害,导致患 儿出现运动、语言、智力等方面的障碍。针灸治疗作为中医的 特色疗法,对于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智力发育进步
经过针灸治疗和康复训练,患 者的智力发育水平得到提高, 学习能力有所增强。
家长满意度
家长对针灸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认为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明显
改善,对未来充满希望。
06
结论与展望
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
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具有悠久的历史 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能够通过刺激 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功能,改善症状, 促进康复。针灸治疗具有副作用小、适 应症广、操作简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和认可。
小儿脑性瘫痪(针灸治疗学)

04
气血,滋养筋骨、脑髓。
2.其它疗法
(1)头针法
(2)穴位注射法
(3)耳针法
➢选额中线、顶颞前斜 线、顶旁1线、顶旁2 线、顶中线、颞后线、 枕下旁线。针2~4小 时,留针时可以自由活 动,隔日1次。
➢选大椎、足三里、阳 ➢选枕、皮质下、心、
陵泉、曲池、合谷。用 肾、肝、脾、神门。毫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 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非进 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可 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与 视觉障碍及学习困难等,是多 种原因引起脑损伤而致的后遗 症。 本病属中医儿科的“五软”、 “五迟”、“胎弱”、“胎怯” 等范畴。
【病因病机】
病
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
位
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
在
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
脑
,
脑为元神之府,脑髓不充,神失其聪,导
与
致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语言不清,咀嚼
肝
无力,时流涎水,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
肾
持,足软不能站立。
心
或感受热毒,损伤脑络,后期耗气伤阴,
脾 相
脑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养,导致本病。
关
【辨证】
10%葡萄糖注射液、 维生素B1、B12注射 液等,每次每穴注入
针刺,或用揿针埋藏或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0.5~1毫升,隔日1次。
【附注】
针灸治疗本病 的轻型有一定 效果,可以改 善症状,并应 重视早期治疗。
针刺治疗的同 时要加强功能 训练和智力培 训。
Thanks.
主症
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
推拿针灸治疗小儿脑瘫

推拿針灸治療小兒腦癱小兒腦癱是一種由腦病變引起的運動障礙,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視覺、聽覺、語言、行為、情緒等障礙的一組綜合症侯群。
以下三種情況下均可引起嬰幼兒造成腦癱。
(一)產前:母親在孕期中毒,如:煤氣中毒。
或腹部外傷引起掛紅(出血),或患病毒感染。
(二)產中:產程過長、難產,引起窒息、缺氧、昏迷或產傷。
(三)產後:早產兒、低體重者、新生兒黃疸(高膽紅素血症) 感染、外傷等。
腦癱的基本柄理變化為大腦皮層神經細胞變性壞死、纖維化,導致大腦的傳導功能失常,經CT檢查,可見到大腦皮層不同程度的萎縮,腦回變窄,腦溝增寬,腦室擴大等表現,也有部分病人CT 表現正常者,但臨床症狀嚴重,曲於腦癱患兒的病因複雜,大腦受損的部位及程度各異,所以症狀各有不同,根據患兒肌張力情況可分為硬癱、軟癱、混合癱三種。
一、硬癱:肌肉痙攣型,肌張力高亢,患兒肌肉發緊發硬,上下肢被動活動時,不能伸屈自如。
頸項強硬,角弓反張。
如扶站時足尖著地,足跟不著地,扶走時下肢交叉,呈剪刀步,患兒拇指內扣,常緊握拳,不易分開,智力、言語有些不正常,伴流涎,眼睛斜視等。
二、軟癱:肌肉鬆弛型,肌肉鬆弛無力,呈軟綿綿狀,四肢主動活動少,被動活動時沒有抵抗力,或抵抗力很弱,俯臥位時頭抬不起,頸腰軟不能直立不能坐立,無法扶站扶走,關節活動範圍相比正常兒較大。
三、混合型癱:肢體運動障礙,全身肌肉的張力不斷焚化,手足不自主抽動或徐徐動,舞蹈樣動作,手足徐動症,四肢運動不協調,平衡力差,臉部表情複雜,常做鬼臉、流涎、咀嚼、吞咽困難,語言不清。
本人從1985年起收治腦癱病人248例,其中療效較好的主要是生產過程中因窒息,缺氧而引起的痙攣型患兒。
1一10個月內治療效果最好,治療越早恢復得越好,後遺症越少,因為1一1O個月正是嬰兒大腦細胞發育生長最快的時候,在這時給予身體某些特定部位一個良性刺激,對促進大腦皮層細胞發育生長、修復最為有利,1歲----2歲也還可以,三歲以上效果會差一些,但只要治療得當,世能恢復大部分功能,但療程長,療效相對較差。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概述

液, 治疗 13例 , 5 总有效率 9 % 。 7 12 2 穴位埋 线 余 慧华 取 大椎 、 .. 陶道 、 身柱 、 神道 、 至 阳、 筋缩 、 中枢 、 悬枢、 命门 、 伏兔 、 足三里 、 阳陵泉 、 阴陵泉 、 血
海 、 阴交 、 三 解溪 、 臂膈 、 五里 、 手 手三里 、 外关 。用 9号腰 穿 羊肠线植入穴位内。每 2 3 0— 0天 1次 , 每次 选穴 2~6个 , 治疗 1 0次。治疗 10例 , 0 有效率 7 % 。 6
位。治疗组配合 中药 口服。分能力和智力两方 面评定疗效 , 能力方面治疗组有效率 9 .% , 6 8 对照组 5 .% ( 00 5 。 83 P< .2 )
2 , % 我国发病率 为 3 一 % ] % 5 2。近年来 , 针灸 治疗d . ,L I 脑瘫取得很大 的进展 , 现就 2 0年来的有关文献作一概述 。
1 治 法 及 疗 法
1 1 针 刺 法 .
1 11 体 ..
针
张遂康 以“ 醒脑健脾 、 补肝 肾益气血 ” 为
施炳培 用脑活素注射液 , 以哑门、 风池 、 大椎为主穴进行 穴位注射 , 每次治疗取 1 , 替使用 。并根 据症状选配 穴 穴 交 1~ 个 。少数肢体瘫痪严重者 可适 当加用 乙酰谷酰胺注 合杂志 2 0 年第 l 08 8卷第 1 2期
Z e ag IC hj n T WM( o 1 o 1 0 8 i J V 1 8N . 220 ) .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概述
卞月芳
关键词 小儿脑瘫 针灸 治疗 综
浙 江省临安市 昌化人 民医院
述
12 .
临安 3 2 13 1 1
12 3 点 穴 .. 徐 际 光 ¨ 手 、 阳明 经 与 足 太 阳 、 脉 3循 足 督
小儿脑性瘫痪(针灸治疗学)

主症
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
分型
肝肾不足:兼见筋骨痿弱,发育迟缓,站立、行走或长齿迟缓, 目无神采,面色不华,疲倦喜卧,智力迟钝,舌质淡嫩,脉细弱;
心脾两虚:筋肉痿软,头项无力,精神倦怠,智力不全,神情呆 滞,语言发育迟缓,流涎不禁,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痰瘀阻络:反应迟钝,失语,痴呆,手足软而不用,肢体麻木, 舌淡紫或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或涩。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主穴
➢健脑益聪,化瘀通络。以督脉 ➢百会 四神聪 夹脊 悬钟 足三 及足少阳、足阳明经穴及夹脊 里 合谷 穴为主。
方义:
百会为督脉穴,督脉入络
脑,故能健脑调神。
01
夹脊穴通阳活络、强脊。
四神聪为经外奇穴,有 健脑益智之功。
合谷调理气血,化瘀通 络。
悬钟为髓会,可益髓补 脑,强壮筋骨。
10%葡萄糖注射液、 维生素B1、B12注射 液等,每次每穴注入
针刺,或用揿针埋藏或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0.5~1毫升,隔日1次。
【附注】
针灸治疗本病 的轻型有一定 效果,可以改 善症状,并应 重视早期治疗。
针刺治疗的同 时要加强功能 训练和智力培 训。
Thanks.
足三里培补后天之本,化生
04
气血,滋养筋骨、脑髓。
2.其它疗法
(1)头针法
(2)穴位注射法
(3)耳针法
➢选额中线、顶颞前斜 线、顶旁1线、顶旁2 线、顶中线、颞后线、 枕下旁线。针2~4小 时,留针时可以自由活 动,隔日1次。
➢选大椎、足三里、阳 ➢选枕、皮质下、心、
陵泉、曲池、合谷。用 肾、肝、脾、神门。毫
位
头针治疗小儿脑瘫的理论基础初探

脑性瘫 痪是 指患儿 在 出生前 或 出生后 1 月 内大 个 脑受 到非进 行性 损伤 , 致 的 以运 动或 姿 势 障碍 为 主 导 要 临 床 表 现 的 一 种 综 合 征 。其 发 病 率 在 美 国 为 I 3 % , 国脑瘫 患 儿 高 达 1 0多万 [ 。小 儿 脑 瘫 是 . 3 o我 0 1 ] 儿童 时期 伤残率 较高 的疾 病 之一 , 目前 尚无 特 效 药 物 及特效 的 治疗方 法 。
・
1 2 ・ 2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08年 l 月 第 1 1 1卷 第 l 期 1
C iee o ra f rcia Nev u iessN v 2 0 , 11 o 1 hns un l at l ro sDsae o . 0 8 Vo. 1N . 1 J oP c
1 4 共济 失调 型脑 性瘫痪 . 较 为少 见 , 由于小 脑发 是
育 不 良所致 , 主要 表 现 为 肌 张 力低 下 、 济 运 动 障 碍 、 共
运 动发 育迟 缓 。 1 5 混合 型 兼 具 上述 各 型某些 特点 。 . 2 头 针治 疗小 儿脑 瘫 的理 论基础 2 1 头 针 的 选 穴 方 法 符 合 针 灸 “ 距 选 穴 ( 部 选 . 近 局 穴 ) 原 则 近距 选 穴是 针灸 选穴原 则 之一 。临 床实践 ” 证明, 近距选 穴 , 即在 病 灶部 位 或 病 灶 附 近选 穴 , 治 对 疗 某些 疾 病 , 如局 部 疼 痛 周 围神 经 炎 等 , 效果 良好[ 。 4 ] 脑 源性 瘫痪 , 灶在 脑 , 头皮 部 位 选 区针 刺 , 脑最 病 在 距
表 1 2组 临床 疗 效 比 较
治 疗 3 d后 , 疗 组 显 效率 为 9 , 照 组 显 效 0 治 6 对 率为 8%。 3
针灸治疗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摘要:脑性瘫痪也就是人们说的脑瘫,通常指的是患儿从受孕开始到婴儿期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导致的综合征。
脑性瘫痪发病时,患儿出现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脑性瘫痪大多归属为中医“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脑性瘫痪治疗的重要性,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方法愈发多样。
针灸在治疗脑性瘫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显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运动、语言等方面的障碍。
关键词:针灸治疗;脑性瘫痪;研究进展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问题[1]。
目前公认的病因主要有[2]遗传因素、早产、感染与炎症、先天性畸形、宫内生长缓慢、多胎妊娠、胎盘病理、新生儿脑病胆红素脑病等其他危险因素。
根据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李晓捷教授团队在我国十二省市小儿脑性瘫痪流行病学研究,脑瘫总患病率为2.46‰,按照这个比例进行估算,大概每年新增脑瘫患儿2-3万人,成为引起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
脑性瘫痪致的致残率高,治愈率较低且治疗的周期非常长,这给患儿家庭及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目前来说,临床上并没有研发出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治疗脑性瘫痪的药物,手术又对患儿有一定的损伤。
而由于中医治疗在近些年来得到很大的推广和发展,尤其是针灸治疗,由于其作用明确且无副作、成本低,医生开始使用这种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治疗。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针灸治疗脑性瘫痪,下面主要介绍一下脑性瘫痪的发病机制以及针刺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1.脑性瘫痪的发病机制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脑性瘫痪主要是由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再加上患儿后天调养失当,导致气血亏虚,最终患上脑性瘫痪。
除此之外,以下原因都可能导致患儿患上脑性瘫痪:脑性瘫痪患儿的父母的精血亏虚,进而使得胎儿不足以及胎失所养;脑性瘫痪患儿的母亲在孕期母体过度劳累、营养不良;患儿的母亲出现宫内感染、患儿窒息、早产等因素,使得胎儿在母体内没办法得到充足的气血营养;孕妇在生产时,出现颅内出血、缺血、缺氧,进而导致筋脉失养、窍道不通,脑性瘫痪患儿的气血不能输布于脑和四肢[3]。
中医针刺法在儿童脑瘫康复中的应用:经验和技巧

中医针刺法在儿童脑瘫康复中的应用:经验和技巧1什么是儿童脑瘫脑瘫即脑性瘫痪,又被称为大脑性瘫痪、大脑瘫、脑性麻痹等,简称脑瘫。
在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一月内,小儿脑组织在发育未成熟阶段受到损害,造成一种非进行性、不可逆性的病变,从而形成以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同时可伴有神经发育迟滞、癫痫、视听觉异常和摄食功能障碍等。
通俗点讲,脑瘫就是在出生前、后由于种种原因,对小儿还没有发育好的脑部造成损害。
这种损害是不可逆转的,但同时也不会再发展的。
一部分脑损伤比较严重的孩子在三四个月就能够看出脑瘫表现。
而有些轻微的脑瘫一直到走、跑的时候才能够看出来。
因此要根据孩子的症状和表现进行对比,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脑瘫疾病:①视觉追踪:在生活当中可以使用手电筒或者是红球等,在距离孩子眼前30厘米的地方进行引逗,看孩子是否有追视能力。
在此过程当中还会涉及到孩子的斜视、眼球震颤的问题,检查时也要做好详细记录。
②听觉反应:在距离孩子耳朵30厘米处摇铃铛或者是鼓掌,看看孩子是否有反应。
③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孩子在仰卧的时候头处于正中位置,在检查过程中扶着孩子的头转向另一侧,查看颜面一侧上下肢伸展情况。
后头侧上下肢弯曲情况。
如果孩子在四个月之后动作仍然表现出异常,那么还需要检查左右两侧的动作是否存在差距。
④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在检查过程中,让孩子的头被动前驱或者是背屈,在前驱时上肢弯曲而下肢伸展。
在背屈时上肢伸展而下肢弯曲。
在6-8个月之后依然有动作异常,可能会对后期孩子的步行和兔跳姿势造成影响。
⑤孩子呈现出俯卧位置的时候,四肢弯曲,双下肢弯曲于腹下,而出现臀高头低的特殊姿势。
在三个月之后依然有动作异常情况。
⑥婴儿呈现出仰卧位置,正常的颈部弯曲状态下肌肉是放松的,颈椎和床上没有任何空隙。
一岁以内都是这种现象。
动静生肌张力逐渐提升时,孩子的仰卧位置不能正常放平,颈部和床平面之间有空隙。
⑦在侧卧位置的时候,孩子的头向后伸,严重时会出现角弓反张的情况。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发布时间:2021-05-07T14:36:29.2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作者:白羽[导读] 小儿脑瘫这种病症,在日常生活中不是特别少见,一旦患上该病症,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白羽成都市成华区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四川成都 610000小儿脑瘫这种病症,在日常生活中不是特别少见,一旦患上该病症,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当前脑瘫已经不再是难以治愈的病症。
那么使用针灸对小儿脑瘫病症治疗,都有哪些方法呢?具体的操作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造成小儿脑瘫的主要原因(一)母体感染妊娠期中母体胚儿时期患上弓形体病、风疹、单纯的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梅毒等的感染,会通过胎盘波及到胎儿,容易造成新生儿先天性的感染和畸形。
(二)物理、化学因素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因素,是造成小儿脑瘫的常见因素,常见能够导致胚胎畸形的物理因子主要有微波、射线、高温、严寒、缺氧等。
同时,化学性质的一些物质,也可能会造成婴儿患上脑瘫。
(三)宫内慢性缺氧小儿在胚胎时期出现了宫内的慢性、长期缺氧,会造成其患上脑瘫。
胚胎时期胎儿主要是通过胎盘和母体的子宫血流,进行气体上的交换,以此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因此,凡是能够对母体、胎儿之间血液循环以及气体交换的各种因素,均可能成为导致胎儿出现慢性的缺氧,在长时间的缺氧情况下,就会造成脑损伤,进而导致小儿脑瘫。
(四)遗传因素一些患儿可以追溯到家族遗传病史,在胎儿染色体出现数目上的畸变或者是结构畸变、先天性的代谢缺陷以及基因突变等,都能够出现先天性的畸形问题,造成个体发育出现异常的情况。
(五)其它因素除了以上提到的四种因素以外,后天的各种因素也可能造成小儿出现脑瘫,如新生儿出现严重的脑外伤、颅内出血、低血糖、惊厥、缺氧缺血性的脑部疾病、败血症、脑膜炎等,或者是心肺发育异常造成的呼吸异常,都可能造成小儿脑瘫。
二、针灸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方法针刺方法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主要有四种不同的方法,具体来说:1.头针取患儿的三焦区、心区、语智区等,以头针为主,从神庭的位置一直向下刺向百会穴,再从百会至前顶一线外侧2.25寸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理论基础初探
豆争光
(解放军474医院小儿科,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本文根据中医学理论,对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理论基础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在今后的临床中运用针灸对小儿脑瘫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针灸;小儿脑瘫;理论基础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受到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以运动或姿势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症。
小儿脑瘫是儿童时期伤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及特效的治疗方法。
其发病率在美国为 1.33 ‰,我国脑瘫患儿高达100 多万。
其最多见致病因素依次为早产、低体重、颅内出血窒息宫内缺氧( 包括脐带绕颈和羊水混浊) 、感染( 包括肺部和颅内感染) 等,使我国脑瘫患儿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
1. 中医学对脑瘫的认识
中医学没有“小儿脑性瘫痪”这个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属于“五软”“五迟”的范围,多缘于先天禀赋不足, 肝肾亏虚, 加之后天调护失宜, 痰浊内生, 瘀血内停, 致脏腑经络功能失常, 气血运行不畅, 筋骨失养, 髓海失充。
《素问》指出:“肾主骨生髓”,“肾不生,则髓不满”,说明肾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关系。
李东恒在《脾胃论》指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故调补脾肾在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中具有重要意义。
2.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理论基础
小儿脑瘫,其病位在脑。
《灵枢?海论》篇说: “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 自过其度,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 目无所见, 懈怠安卧。
”王清任提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唐容川说“人之才智, 均出于脑髓。
”指出脑在神志病中的重要地位,且“脑为元神之府”。
而经络中之肝经和督脉与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针灸治疗郁症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分述如下:
2.1 肝经的循行与脑的关系《灵枢?经脉》曰: “肝足厥阴之脉, 起于大指丛毛之际……挟胃, 属肝, 络胆……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巅。
”因肝经与督脉会于巅, 督脉入络于脑, 脑为元神之府, 所以针刺肝经腧穴, 也有醒脑调神的作用。
肝经因交会穴通于任脉, 督脉为阳脉之海, 任脉为阴脉之海, 达到“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的作用。
2.2 督脉与脑的联系督脉通过脑腑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从而对精神异常具有治疗作用。
从循行上看, 督脉与脑直接联系, 《难经?二十八难》曰: “督脉者, 起于下极之
俞, 并于脊里, 上至风府, 入属于脑。
”督脉为阳脉之海, 总督一身之阳气, 统领诸经, 进而联系五脏六腑, 对各经脉脏腑病变均有调整作用。
《针灸大成》中谈到: “以人之脉络, 周流于诸阳之分, 譬犹水也, 而督脉为之督纲, 故名曰海焉”。
督脉入属于脑, 又循行于头顶正中, 本着“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 故其对治疗与脑有关的神志病有着肯定的作用。
3. 诊断及分型:按临床表现将脑瘫分为五种类型。
①痉挛型脑性瘫痪:是最典型和常见的类型。
主要表现以双下肢为主的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痪。
患儿行走、站立困难,走路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
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可有病理皮射。
常伴有语言及智能障碍。
②迟缓型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低下。
不能站立、行走,头颈不能抬起,运动障碍明显,关节活动幅度过大,但腱反射活跃,可出现病理反射。
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
③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多由核黄疸、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基底核损害而发病。
患儿表现为手足远端出现不间断的缓慢的蚯蚓行样奇形怪状的不自主运动,面、舌、唇及躯干肢体的舞蹈样或徐动样动作。
伴有运动障碍和肌张力增高。
④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较为少见, 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障碍、运动发育迟缓。
⑤混合型:兼具上述各型某些特点。
4. 治疗原则及取穴
针灸疗法的原则在于疏通经络, 醒脑开窍, 补益肝肾, 振奋督阳。
取穴以督脉之大锥、命门、腰阳关、长强及肝经之太冲为主以醒脑开窍、活血化瘀,同时配合局部选穴。
督脉为阳脉之海, 又与脑相通, 在督脉上针刺可以清脑开窍, 宁心安志。
太冲穴为肝经原穴,“五脏有疾, 当取之十二原”, 主“胸胁支满, ……终日不得太息”。
其中因阴虚阳亢者加劳宫,阳虚阴盛加涌泉;心脾不足者加心俞、脾俞;痰湿壅盛者加丰隆。
同时主穴结合经络辨证及对症取穴配用头部、四肢、躯干部穴位。
头部采用靳三针疗法中的“头针四项”。
《内经》言: “脑为髓之海, 其输上在于其盖”“气在头者, 止之于脑”,视头部为灵机出入之要道, 故针灸治疗取头部穴位为主。
《素问 . 脉要精微论》说: “头者, 精明之俯也”,据“经脉所在, 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其对治疗与脑有关的神志病有着肯定的作用。
故选取四神针(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 1.5 寸) 、智三针( 神庭和双本神穴) 、颞三针( 耳尖直上入发际 2 寸为第 1 针, 第 1 针前后各旁开 1 寸为第 2 针、第3 针) 、脑三针( 脑户和双脑空穴) 。
上肢选穴:部分患儿在临床上表现为双上
肢运动功能较差,主要表现在上肢精细动作较差,可选上肢手三针( 曲池、外关、合谷) 。
下肢选穴:对于下肢痿软无力的脑瘫患儿可根据中医学的“治痿独去阳明”的原则取穴,主要以阳明胃经为主, 配足三针( 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
此外听力障碍配耳三针( 听宫、听会、完骨), 语言障碍配舌三针( 上廉泉及其左右各旁开 1 寸处) ,风府透哑门, 智力障碍配手智针( 内关、神门、劳宫) ,足智针[ 涌泉、泉中( 位于足趾关节与足跟连线中点) 、泉中内( 位于泉中穴向内旁开0.8 寸)], 注意力不集中配定神针( 印堂和双阳白), 颈、腰软弱无力分别配颈三针( 天柱、百劳、大杼) ,腰三针( 肾俞、大肠俞、委中), 大腿内收配股三针( 箕门、风市、伏兔), 尖足配踝三针( 解溪、太溪、昆仑), 癫痫配痫三针( 内关、申脉、照海) 。
针刺方法采用0.28mm ×25mm 毫针, 按“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的原则施以手法,头部穴位沿皮平刺, 体针多用直刺, 每针均要求有根有神, 体针留针30 分钟, 每间隔 5 分钟运针 1 次, 头针留针 1 小时, 体针出针后, 患儿可在家长或医务人员保护下活动, 可主动活动或被动运动。
每日针刺 1 次,4 个月为一疗程。
5. 典型病例
白某, 女,1 岁. 出生时曾有窒息史,1 岁时扶持不能站立, 于2006 年 4 月21 日初诊, 西医诊断为脑瘫( 迟缓型) ,中医诊断为五迟- 五软( 下肢软) ,主要以双下肢痿软无力不能站立为主。
治疗主取督脉上之大锥、命门、腰阳关、长强,并配合下肢足三针( 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为主选穴,用0.28mm ×25mm 毫针,以补法为主进行治疗,两周后症状明显缓解,证明针刺有效。
6. 讨论
针灸治疗脑瘫主要体现在针灸对神经系统机能的影响: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①针刺对大脑皮层的影响:大脑皮层根据神经原相互连接的不同、功能的不同学者们将其分为许多区,被广泛采用的是Brodmann 分区,其中皮质运动中枢对骨骼肌运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量事实证明针刺可使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兴奋灶并在皮层一定范围内扩散或与其他条件反射中枢形成新的联系,从而产生各种调整效应。
②针刺对上运动神经元的影响:上运动神经原病变可引起四肢各肌群的伸曲、外展、旋前、旋后肌的改变及肌张力的增高,从而导致机体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通过针刺可兴奋周围神经,通过周围神经将兴奋传入大脑的高级运动中枢,发挥整体调整作用使机体恢复健康。
③针刺对下运动神经元的影响: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可导致肌张力降低,肌张力是维持机体正常姿势的重要保证,通过针刺作用于机体使机体降低的肌张力恢复正常对于脑瘫患儿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于海波、皮敏、曹雪梅等. 针灸治疗185 例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 江西中医药[J]2004,8 (260 ):60
[2] 陈秀珍、李妮、吴艳明等.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20 例. 河北中医[J]2004,26 (6 ):45
[3] 朱锦渊.32 例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分析. 中原医刊[J]2005 ,32 (11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