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体味文化ppt70张

合集下载

1.1体味文化 课件(共39张PPT)

1.1体味文化 课件(共39张PPT)

舞 蹈
杂 技 与 戏 剧
徐志摩说: 走着走着,就散了, 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 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 开始埋怨 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 突然我乱了。
( 思 想 、 理 论 、 信 念 、 科 学 、 文 学 、 艺 术 等 )
文 化 形 式 : 丰 富 多 彩
社 区 文 化 校园文化 企 业 文 化 网 络 文 化
6、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茶文化” 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 陶冶情操等方面。这说明 ( ) ①人们的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D 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青年学生都要接受“茶文化”的熏陶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先进文化 落后、腐朽文化
塑造人,促进人的发展 阻碍人的发展,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文化
我们怎么办?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防止腐朽文化的侵蚀
文化“万花筒”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不同的区域文化, 各有特色
体 味 文 化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34567
探究二:狼孩有文化吗?为什么?
20世纪20年代,一对牧师夫妇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乡 间山洞里,发现了两个野外生长的小女孩,她们的外表 是人形,却具有狼的习性,不能直立行走,昼伏夜出, 用舌头舔食食物,且咧嘴示警。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 ,特别是通 过 、 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1.1.1《体味文化》(共25张PPT)

1.1.1《体味文化》(共25张PPT)

A、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B、 张家界的自然风光 C、 敦煌莫高窟的飞天画 D、大汶口文化遗址 E、宗教活动和宗教建筑 F、克隆技术 G、道德观念 H、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I 、 乡镇企业 J、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K、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 L、 千年古树 M、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N、十届人大四次会议
•在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 勤于休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他们是 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 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 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
•在中国正南的广东,我们看到另一种中国人。他们充 满了种族的活力,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 费,好斗,好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 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
第一课 体味文化
本课的逻辑线索
文化 现象
文化的 内涵 文化 的力量
数数身边的文化现象?
家庭文化
社区文化
班级文化
校园文化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北京的符号》
不同地区的文化环境、不同人 群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吾国与吾民》)
•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 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吃大葱,爱开玩笑。 他们是自然之子。他们是河南拳匪、山东大盗。他们 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小结:文化是什么
二:文化的外延
即文化的形式 (丰富多彩)
艺术、科学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情景一:近年来,全国出现许多学习《论语》的 私塾。一位带着5岁的孩子来学习的母亲说:“我最想教 孩子的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便在竞争激烈的社 会,也希望我的孩子在成长中懂得做人的道理。” 情景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倡议的 《巴黎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 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无独 有偶,2007年12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山东曲阜孔 庙后感慨道:“孔子儒家的思想如果成为常识性的东西在 大家心里扎根的话,世界一定会变得很和平。”

体味文化PPT(精编课件).ppt

体味文化PPT(精编课件).ppt
4.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 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 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精品课件
【课后探究】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 A 、在岳麓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投票 B 、高二年级参加岳麓区中小学校园舞比赛 C 、到国储电脑城买电脑 D 、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精品课件
3、“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注意: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
精品课件
【课堂练习】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 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
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情景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倡议的《巴黎宣言》中有这样 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 的智慧。” 无独有偶,2007年12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山东曲阜孔 庙后感慨道:“孔子儒家的思想如果成为常识性的东西在大家心里扎根的话, 世界一定会变得很和平。”
归纳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
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精品神课件活动及其产

1.1《体味文化》优秀课课件

1.1《体味文化》优秀课课件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 、在东塔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投票 B 、高明参加中小学校园舞比赛 C 、到桂阳电脑城买电脑 D 、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3、“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 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味 文
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特征
精神现象 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文化活动以物质为载体
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本质)
转化性
文化对社会发 展产生深刻的 影响
个人 国家
【课堂练习】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据此回答:
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 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千年古树、千年古刹属于文化现象吗? “千年古树”不是文化。“千年古刹”是文化。因为文化是人类
社会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自然”的东西不 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的文化修养是与生俱来的吗? 不是。因为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
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人类的产社会特有的现象

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探索规律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确立道德规范
《师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语义】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 题呢? 【注释】孰:谁。 惑:疑难问题。 【出处】(唐)韩愈《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高中政治必修3优质课件:1.1 体味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3优质课件:1.1 体味文化

[名师点拨] 1.文化是什么
(1)对文化是什么有不同的理解。广义的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 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则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者人们受 教育的活动。“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既非广义文化,也非狭义文化。 (2)“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产品。从内容看,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也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从形式看,文化包括 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静态现象,也包括 进行上述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文化活动过程;从表现看,文化无 处不在,无时不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3)判断一种现象是否是文化,一是要看它是否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否是由人所 创造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二是看它是否是人们的精神活动或精神 产品,纯粹的物质产品不是文化。 (4)区分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与非意识形态的文化,主要是看它是否带有阶级性质。 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带有阶级性,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没有阶级性。
(1)从时间上看,文化现象 无时不在 。 (2)从空间上看,文化现象 无处不在 。 2.文化特色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 文化环境。人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各自 特有 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 1.含义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 (2)内容 ①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等。 ②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自然科学和 技术 、语言和 文字 等。
小提示:(1)文化的力量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与文明是不同的。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 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简单来说,文化是文明的一部分。

1.1体味文化ppt

1.1体味文化ppt

A、离不开社会实践
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A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重要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
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 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A
2、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 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 “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 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 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 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 俗称“捏小人嘴”。
文化现象无时无处不在 文化“万花筒” 文化现象无时无处不在 不同的区域文化, 各有特色 体 味 文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化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的力量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答案 (2)、 (3)、 (5)、 (6)、
文化活动相对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
二、文化是什么
狼 孩
20世纪20年代,一对牧师 夫妇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乡间山 洞里,发现了两个野外生长的 小女孩,她们的外表是人形, 却具有狼的习性,不能直立行 走,昼伏夜出,用舌头舔食食 物,且咧嘴示警。 合作探究:狼孩有文化吗? 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不同年龄和行业的人对月亮为什么有不同的认识?
归纳2: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在
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相对个人来说)
小故事
20世纪20年代,一对牧师夫妇在 印度加尔各答的乡间山洞里,发 现了两个野外生长的小女孩,她 们的外表是人形,却具有狼的习 性,不能直立行走,昼伏夜出, 用舌头舔食食物,且咧嘴示警, 她们虽然是人,却是没有文化的 人。
文化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影响
注意点:
思考: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正确理解文化的作用
文化影响具有两重性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文化“万花筒”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文化含义 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特点
体 味 文 化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的力量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黄山不能称之为文化。 将黄山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 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 。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2、特点
关于月亮 ① 一个小孩子看到月亮,可能会形象化地把它同日常生 活中的某些东西,如盘子和镜子等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 端。” ② 而一个远离家乡的人看到月亮时,会更有人会以“我 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或者是“ 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 ,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 ③ 月亮对于农民来说,中秋圆月代表团圆、丰收和圆满; ④ 天文学家眼中的月亮,只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已。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经济现象 ②佛山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 政治现象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A、①③⑤⑦ B、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
2、特点
龙图腾
守墓神阿努比在为法老安葬前 做法事
摩崖石刻 印
中国 2008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社 区 文 化
(空间上)
校园文化 奥 运 文 化
北京故宫 苏州拙政园 城 市 雕 塑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各具特色
西班牙的斗牛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情景一:近年来,全国出现许多学习《论语》的私 塾。一位带着5岁的孩子来学习的母亲说:“我最想教 孩子的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便在竞争激烈的 社会,也希望我的孩子在成长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她 在家里每天都放《论语》的CD,全家一块学《论语》。 情景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倡议的 《巴黎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 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无 独有偶,2007年12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山东曲 阜孔庙后感慨道:“孔子儒家的思想如果成为常识性的 东西在大家心里扎根的话,世界一定会变得很和平。” 这位母亲为什么如此重视《论语》? 国际社会也高度评价儒家,这说明什么?
( 思 想 、 理 论 、 信 念 、 科 学 、 文 学 、 艺 术 等 )
1
、 文 化 形 式 : 丰 富 多 彩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时间上)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 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 化现象无时不在。
图 腾
信息高速公路
古今文化
公元前4000多年苏 美尔人 楔形文 字
(二)、文化是什么
1、含义: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内容 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包括 (2)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 文化(culture):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 • 文明(civilization):与“野蛮”相对,主要指“明”的结果。 • 联系: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议一议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是: 1)西双版纳植物王国 2)黄山自然风光 3)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 9)军队 10)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11)参加学校运动会 12)参加演讲会 13) 某国议员竞选
3.4.5.6.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的转化性: 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的影响:
(1)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000年,1948年才立国, 2000年的亡国历程中她的民族分散在世界各地。 一般而言,一个民族如果亡国2000年,这个民 族早就被别的民族同化了,但是犹太民族为什 么在亡国2000年后还能复国,还能成立以色列 国呢?因为犹太民族虽然国家亡了,但她的什 么没有消亡?她的文化、她的信仰没有消亡, 他们民族的文化被保留了下来,于是他们就有 了凝聚力,有了复国的基础。
7.11.12.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杂 技
戏 剧
合 唱
芭 蕾 舞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音乐 影视 小品 绘画 舞蹈 杂技
读 经典 唱 红歌 讲 故事 传 箴言
徐志摩说: 走着走着,就散了, 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 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 开始埋怨 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 突然我乱了。
人的文化素养表现在日常言行中。
谁 更 有 文 化
2、特点
我们现在怎么知道古代的文化是怎样的呢?
甲骨文
简 牍
纸书
电子书
归纳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离不开物质载体。
2、特点
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1)文化是人类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个人的文化素养来源于社会实践和文化教育 2、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