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在沙漠中心》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在沙漠中心》(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在沙漠中心》(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第二十二课《在沙漠中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在默读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了解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难点培养在默读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了解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

】先出示一幅沙漠图片。

在沙漠中心,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什么景象?(学生回答)师:是啊,在沙漠中心,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但今天,让我们将时光回转到上个世纪30年代,跟随一位坠机于利比亚沙漠的法国飞行员,一同置身于茫茫的沙漠中心,感受那非比寻常的沙漠之行。

课堂实录一、检查预习效果。

【设计意图:用测试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感知。

】1.字音、字义。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虫豸()硌()犁铧()()真谛()(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短语或成语。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2.作者和背景介绍。

圣埃克絮佩里:法国飞行员,1935年12月29日,他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飞机因故障坠毁在沙漠中心,他面临的危险:寒冷、严重的缺水、饱受寒风的鞭打无处藏身,濒临死亡。

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

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驼队来营救。

二、研读文章,分析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研读作者在沙漠中心的险恶处境和心理变化过程,领悟冒险的真正意义。

】1.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2《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2《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2《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重点研读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领悟冒险的真正意义。

2.过程方法: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找出关键语句、通过细节刻画把握人物心理的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先出示一幅沙漠图片,并出示课题在沙漠中心)师:在沙漠中心,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什么景象?提及沙漠,我们马上会想到荒凉之境、死亡之地。

抬眼望去,漫漫黄沙,广袤无垠,只有寸草不生的沙碛一片。

盛夏时节,正午时气温高达50-60℃,炎炎烈日灼烤着一切,那条条龟裂似张张饥渴的嘴。

而夜幕降临后,气温骤降到5-6℃,寒冷难耐。

倘若狂风大作,霎时间飞沙走石,其可谓:风头如刃面如割。

假如你身陷如此绝境,你会做何感想?今天让我们将时光回转到上个世纪30年代,跟随一位坠机于利比亚沙漠的法国飞行员,一同置身于茫茫的沙漠中心,感受那非比寻常的沙漠之行。

二、整体感知1.师:让我们来看这位飞行员的一份简历:(逐条出示,请一学生大声朗读)①1900年生在法国里昂;②1921年在法国空军服役;③1926年加入法国一家航空公司,开始邮航事业;④1939年二战前夕返回法国参加抗德战争;⑤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⑥1944年执行第十次飞行侦察任务时消失于地中海上空,从此一去不返。

师:他是谁呢?他就是被称为蓝天白云的耕耘者的法国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

(出示照片)2.字词请同学看大屏幕,那个同学可以大声准确地把它读出来呢?哆嗦(duō)篱笆(lí ba) 筛糠(shāi kāng) 脐带(qí)乙醚(mí) 濒临(bīn) 虫豸(zhì) 犁铧(lí huá)真谛(dì) 打嗝(gé) 睫(jié) 噎(yē)三、合作探究1. 1935年,作者在飞越撒哈拉沙漠时,不幸坠机。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2 在沙漠中心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2 在沙漠中心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22 在沙漠中心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3.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圣埃克絮佩里,法国作家,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写作背景:课文描述的是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坠落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

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

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驼队来营救。

第一课时要点:掌握字词,了解作者,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一、识记文中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据词填空。

虫豸.()硌.()犁铧.()真谛.()抽噎.()筛.糠()脐.()带辐.()射躯壳.()遮蔽.()()()众生 ( )土重来死得其()二、了解文章作者:本文节选自,作者是(国家)作家(人名),其代表作有、、等。

三、反复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作者的飞机因故障坠毁在沙漠中心时面临着哪些困境?从文中圈画相关语句说明。

3、阅读课文,找出其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从中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4、作者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课时要点:品读关键语句,了解作者及其探险的意义,品读精彩段落。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4.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与价值1、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2、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过程和方法:1赏析法和探究法结合。

2、多媒体:PPT课件3、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程序:多媒体图片导入:教师问:同学们请看这迷人的景象,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什么景象?抽一名学生讲述。

师结:师:是啊,在沙漠中心,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但今天,我们无暇顾及这令人神往的沙漠风景,试想当我们孤身一人在沙漠之中,陷入困境时,我们会遭遇什么,我们会想到什么又该怎么办,现在让我们随同圣埃克絮佩里一起走进沙漠之中……..第二程序:走进作者作者介绍:圣埃克絮佩里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

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

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

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

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

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的大地》问世。

1935年1-5月,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

(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 驾机'周游地中海',替'法航'进行业务宣传到处演讲。

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在沙漠中心》(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在沙漠中心》(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2《在沙漠中心》(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培养在默读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了解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难点培养在默读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了解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

】先出示一幅沙漠图片。

在沙漠中心,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什么景象?(学生回答)师:是啊,在沙漠中心,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但今天,让我们将时光回转到上个世纪30年代,跟随一位坠机于利比亚沙漠的法国飞行员,一同置身于茫茫的沙漠中心,感受那非比寻常的沙漠之行。

课堂实录一、检查预习效果。

【设计意图:用测试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感知。

】1.字音、字义。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虫豸()硌()犁铧()()真谛()(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短语或成语。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2.作者和背景介绍。

圣埃克絮佩里:法国飞行员,1935年12月29日,他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飞机因故障坠毁在沙漠中心,他面临的危险:寒冷、严重的缺水、饱受寒风的鞭打无处藏身,濒临死亡。

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

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驼队来营救。

二、研读文章,分析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研读作者在沙漠中心的险恶处境和心理变化过程,领悟冒险的真正意义。

】1.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字词积累。

2、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3、理清人物内心变化过程。

4、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体会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内容。

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体会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理清“我”心理变化过程,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物的人生追求,引导学生去追求有信念、有理想、有奋斗的人生。

教学方法: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自读、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2008年5月12日14:28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与震中地区远隔千里的我们,也有震感。

灾难虽没有降临在我们头上,但触动了我们的心灵。

如果真的强震发生了,被埋在废墟里的我们,濒临死亡,我们会想什么?害怕、恐惧,痛苦,更多会是遗憾,遗憾我们的生活还没有真正开始,许多想做的事还没有做,有许多理想没有实现,丰富的人生还没有来得及体验等等。

太多的遗憾会让我们不甘心生命就此结束。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他驾驶的飞机坠毁于利比来沙漠濒临死亡时却有着完全不同于我们的体验和思考。

今天,我们学习《在沙漠中心》这篇文章,了解他的不同。

二、解题。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后媒体展示对作者的简介。

三、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四、审读题目和导语,进行联想,提出问题。

(预测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归类,媒体展示)1、沙漠中心是什么样子的?2、在沙漠中心发生了什么事情?3、“我”有怎样的感受?4、“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五、自学。

1、齐读生字词,正字音。

2、自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体验、思考、感情的句子,并作批注。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新课标人教版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自学积累字词。

2、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对课文作自我解读。

预习内容:1、标出段前序号,划出生字词,计时快速阅读课文,测测你的阅读速度及阅读效率:读完课文我所用的时间是:分秒我的阅读速度是:字/分钟全文共有个自然段。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乙醚(mí)虫豸(zhì)硌(gè)犁铧(lí)(huá)脐带( qí)真谛( dì)噎( yè)筛糠( shāi )(kāng )jié(睫)毛口干舌zào(燥)遮bì(蔽)遗hàn(憾)2、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并做好积累。

(相信你能行!)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家)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人名),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3、读完后,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请写出你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课内探究学案教学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学会品读重点语句,体味其精妙。

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培养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探究其源本。

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果把一个人的头像印在钞票或邮票上,你觉得怎样人的才有这样的资格?生:国家领袖,发明家……师:现在有一个人,他既不是领袖也不是发明家,他只是一个作家、飞行员。

但是他的名字却被印在了50法郎的钞票上。

他就是蓝天白云的耕耘者——圣埃克絮佩里。

(出示PPT)插入介绍: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法国人,通过驾驶飞机,他拥有了飞翔的翅膀;通过写作,他为万里高空的同伴们代言,他有飞行员的勇气,他有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 (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 (1)

《在沙漠中心》设计思想《在沙漠的中心》涉及的“航空探险”和通过人物心理活动表现文章主旨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在今天的初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因此,认知20世纪初的航空事业,了解圣埃克絮佩里,是走进文本、获得情感体验的钥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理解、感悟、体会圣埃克絮佩里心灵告白所揭示的探险“真谛”,则是激发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关键,也是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的重点,必须突破的难点。

默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教学中应提出具体要求,给予方法指导,给学生留有比较充裕的活动时间。

教学目标1.培养在默读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了解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2.品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探究作者心灵告白所揭示的“真谛”,感悟作品富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1.培养在默读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了解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2.品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课前预习:1.查字典,为生字词注音;与同学合作,联系课文,探讨生字词的含义。

2.结合“单元提示”、课文“导言”、“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为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与同学交流。

第1课时一、检查预习、设问激趣导入1.生字词认读和积累(可采用听写、齐读等多种方式,注意用好课本)。

哆嗦(duō)篱笆(lí ba) 筛糠(shāi kāng) 脐带(qí)乙醚(mí) 濒临(bīn) 虫豸(zhì) 犁铧(lí huá)真谛(dì) 打嗝(gé) 睫(jié) 噎(yē)筛糠: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幻影:幻想中的景象犁铧:翻土用的农具。

2.集体朗读课文“导言”。

提问:从“导言”中,你了解了哪些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要点:20世纪初的航空事业,圣埃克絮佩里,文章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在沙漠中心》(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在沙漠中心》(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22课在沙漠中心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人类的大地》、《小王子》,以更好地理解、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体悟作者的人生选择与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1、训练仿写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2、乐于、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思辨能力。

情感目标:1、体味生命的真正意义,生命需要什么。

2、感悟探险的新内涵,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作出自己觉得值得的人生选择。

3、探讨“热爱与责任”、“生与死”等主题。

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自身体验,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交流探究的思想碰撞中,在欣赏、品读的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乐观的精神。

3、提高当场写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欣赏品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沙漠吗?用词语形容一下沙漠是怎样的?(出示沙漠幻灯片)狂风大作赤日炎炎飞沙走石,戈壁残垣,海市蜃楼,风沙漫漫连绵起伏浩瀚无垠起伏跌宕,渺无人烟不错,沙漠的环境很壮美,也很险恶,今天我们的探险之旅随作者走进沙漠,体验在沙漠中心的痛苦和煎熬,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板书题目)1、简介作者: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2、词语积累乙醚(mí)虫豸(zhì)硌(gè)犁铧(lí)(huá)脐带(qí)真谛(dì)噎(yè)筛糠(shāi)(kāng)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在沙漠中心》教学实录一、导入(上课前先和学生交流,活跃气氛,放松学生情绪)师:今天是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你能告诉我你平时最关注的是什么吗?生1:我最关注朋友,因为没有朋友,生活就少了很多趣味,没有了光彩。

生2:我关注健康,我希望我还能再长高一些。

生3:我比较关注下次考试考什么。

师:看来大家所关注的内容各不相同,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这样一个人,他的心中装满了星星、沙漠、黑夜、岩石、海洋和风(展示幻灯片)。

你想去了解他吗?(介绍作者情况,引入课题。

)(幻灯片显示:圣埃克絮佩里,法国作家。

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

其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师:大家想想,作为飞行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生1:身体素质,应该要有强壮的体魄,很好的视力。

生2:心理素质,遇到急流等突发状况能够保持镇定,不慌张。

生3:我觉得好的飞行员应该有丰富的经验。

师:的确如此,我们的圣埃克絮佩里就是一个高素质的飞行员,可是有一天,他强壮的体魄、稳定的心理、丰富的经验都失去了用场。

为什么呢?他掉进了——(学生齐说)沙漠中心。

(此时引入课题较为自然)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师:全篇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写,有什么作用?生:说明他写的是自己的事,更有真实感,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好,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身临其境,自读课文,找找看,在沙漠中心“我”遇到了哪些困难?(幻灯片显示:在沙漠中心“我”遇到了哪些困难?)生1:他觉得很冷,“天气已经很冷了。

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

我的牙床冻得咯咯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感到自己快要冻死了。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语言,冻到“咯咯作响”的程度,“筛糠”的具体表现,都看出作者当时冷到快到窒息。

朗读,进一步加深印象。

)生2:他觉得很口渴。

“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引导学生体会冷渴交加的感觉。

)生3:他再也跑不动了,他再也没有力气了,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挣扎后,他感到很疲倦。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新课标人教版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自学积累字词。

2、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对课文作自我解读。

预习内容:1、标出段前序号,划出生字词,计时快速阅读课文,测测你的阅读速度及阅读效率:读完课文我所用的时间是:分秒我的阅读速度是:字全文共有个自然段。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乙醚(mi )虫豸(zh 1 )硌(g e )犁铧(I 1 )(hu d )脐带(q 1)真谛(d 1 )噎(y e )筛糠(sh a )(k mg )ji e (睫)毛口干舌z d o (燥)遮b 1 (蔽)遗h cn (憾)2、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并做好积累。

(相信你能行!)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家)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人名)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3、读完后,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请写出你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课内探究学案教学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学会品读重点语句,体味其精妙。

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培养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探究其源本。

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 分钟,其代表作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果把一个人的头像印在钞票或邮票上,你觉得怎样人的才有这样的资格?生:国家领袖,发明家……师:现在有一个人,他既不是领袖也不是发明家,他只是一个作家、飞行员。

但是他的名字却被印在了50 法郎的钞票上。

他就是蓝天白云的耕耘者——圣埃克絮佩里。

(出示PPT插入介绍: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法国人,通过驾驶飞机,他拥有了飞翔的翅膀;通过写作,他为万里高空的同伴们代言,他有飞行员的勇气,他有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1、导入新课
由航天事业引入课文的话题,很自然。

2、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这篇课文并初步感知其中内容。

快读要求:①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学生倒回去读。

(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能力)
②调整速度。

(根据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而定)
③抓住内容要点、关键词句等指导阅读。

接着学生自由默读,教师适当巡视。

(2)为题目加前后词语
得出“我在沙漠中感受和思索”
3、接下来教师转到正式的文本细读环节
教师层层发问:(1)、作者为何会在沙漠中心呢?在沙漠中心摸索了几天?是怎样的一个沙漠中心?(2)、读一读说说他的真实感受?(心理描写)
这种心理描写中你读到了哪样的一种心理?在那样环境的沙漠中心还有那些感受?(体现在第二自然段中)
(3)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他有一段反映他心声的话语先听老师来读一遍。

你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开始齐读“永别了——可以重新找到农人的真谛”。

(4)、继续读“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那就是生命”。

他的幸福具体指得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里?作者开创了人类夜航的历史。

4、选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要求体现作者对生活、工作、生命的态度。

——生活
作者是——(作者介绍)
——生命
5、幸福是什么?注上一个排比句。

6、教师总结
列出一句话: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

二、听熊沥恢上《好嘴杨巴》
1、导入新课
从听学生回答喝过什么汤入手?
有没有喝过“茶汤”教师解释何谓“茶汤”?如果摆在你的面前会有怎样的感觉?
2、快速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要求学生简单地将“绝活”介绍给大家听。

学生开始讲制作内容,书上有两个“绝活”,你喜欢哪一个“绝活”?杨吧的“绝活”绝在何处?
3、品味以下三句话:(1)、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

(2)、小人知道中堂大人将碎芝麻看成脏土了。

(3)、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茶汤。

这样的三句话,表达的效果后果将会如何?
教师点拨、从语句当中可以看出是第一句更好,这体现了杨吧怎样的品性?
当时应该站出来的是那些随从,但他们偏偏都没有,而是杨吧,那么他们为何不说,这又体现了杨吧怎样?“中堂”是个什么官?那么怎么又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火暴的李中堂了呢?从这里可以看出杨吧怎么样呢?
4、教师得出:
杨吧无罪而揽罪
未错而说自己错
他的这些圆滑世故的表现是社会逼出来的,他把自己说成是罪人,杨吧实际上是适应了当时复杂的社
会人际关系。

5、教师得出“俗世奇人”课题
三、点评:
1、评杜敏尔上《在沙漠中心》
我觉得杜老师的这堂课是“传统中出新”的好课。

首先、我想杜老师的语言素质、对文本的梳理能力那是超出一般老师们的,这种从循循善诱层层启发式推进的节奏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艺术尤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杜老师对这堂课的中心内容的把握那是十分到位的,杜老师能启发学生快速默读、经典语段的范读,体现中心内容句段的学生反复齐读感悟、理解,还是对反映中心内容的设计表格填空和仿写排比句等的训练,都是基于一点:能突出中心,升华主题的独到能力的把握;最后、对于“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人类责任的承担”这句至理名言的反复诠释,杜老师能不断渗透在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上,是做得那么自然,而又多么地富有启示性。

2、评熊沥恢上《好嘴杨吧》
我觉得熊老师自我个性的张扬太明显了,尤其是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一个环节不是教师在层层发问、层层讲述分析的。

这样的课有其自身优势的一面,那是完全可以培养学生仔细研读文本的能力,在阅读中挖掘深意,但这种方式亦有其一个致命的弱点,我个人觉得这样自始至终层层发问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尤其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那是完全缺失的。

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亦有独到领悟的一面,可见教师的文学专业知识还是有的,但这实在是一堂不很成功的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调动,应该稍微放手让学生动起来,毕竟现在已经不是传统教学的时代。

3、瞿老师发言
阅读教学中怎样细读文本?
(1)、文本细读的内涵:要仔细地认真地阅读文本,所谓文本就是教材内容。

(2)、应该锁定在阅读教学之中。

(3)、教师要在场,教师要细读先行,教师要指导。

(4)、怎样解读文本?
①、整体感知文本是细读文本的前提,范围内容有四句话: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概括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②、感知课文起点要点,使得人人都有成就感。

③、寻找文本细读的关键点,关键的语段句子,考纲中有所体现。

④、要领会文本解读的方法:颂读、比较、点评、改写、体验。

(5)、目前细读文本存在的三大误区:①、过分强调人文性,把之上成科学或者思品课。

②、粗线条地解读文本,抛出大问题,让学生自己领悟其好。

③、肢解文本作抽筋剥骨式的分析。

没有整体把握文本,而是使之条分缕析,美文支离破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