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个体化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心房颤动的高效消融治疗进展(全文)

心房颤动的高效消融治疗进展(全文)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经皮导管消融术已成为房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以肺静脉前庭隔离为基石的导管消融术也取得了确切的成就。
成功的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取决于肺静脉开口或前庭周围能够产生连续的、跨壁的组织损伤,且对邻近器官不造成损伤[1-2]。
射频导管消融为逐点消融,即使是单一的消融损伤间隙也可能导致房颤的复发。
此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射频消融持久损伤的产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三个关键变量是消融功率、持续时间和接触力。
传统的PVI策略应用的能量输送范围为25-35W,即低功率长时程(low power and long duration, LPLD)的消融方式逐点消融[3-4],这导致手术时间较长和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最近,由于射频消融导管和相应系统的改进,消融接触力可以控制,人们对高功率消融策略(45-70W),又称之为高功率短时程(high power short duration,HPSD)的消融方式,越来越感兴趣。
多项研究证明HPSD 可能获得相似的病变深度和较少的并发症,且消融时间明显缩短,效率明显提高[5-6]。
此外,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的消融能量及技术,如多电极射频球囊消融导管、热球囊消融、可视激光球囊消融和脉冲电场消融等。
一、射频消融原理射频消融的过程存在两个主要的加热阶段:阻抗式加热和传导式加热。
阻抗热会直接导致局部心肌不可逆的损伤和死亡,形成透壁损伤。
传导热则被动传导至更深的心肌组织层,造成深层组织的潜在可逆损伤(水肿)[7]。
传导热是由于阻抗热传导而来,具有时间依赖性[8]。
我们的目的是选择合适的能量及时间的分配,使消融产生的阻抗热既能够达到左房透壁性损伤,又能尽量减少长时程消融产生过多的传导热导致邻近组织的损伤。
因此人们提出了HPSD消融。
高功率短时间消融中阻抗热发挥主要作用,大大减少了传导热带来的对周边组织损伤的不确定性。
射频消融术经导管治疗心房颤动的观察及护理_1

射频消融术经导管治疗心房颤动的观察及护理发布时间:2022-09-29T03:11:58.64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3期作者:史文娟[导读]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经导管治疗心房颤动的观察及护理。
史文娟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经导管治疗心房颤动的观察及护理。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3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V AS)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针对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临床护理心房颤动属于临床常见心脏疾病之一,发病情况与患者年龄存在相关性,并且随着现阶段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通常房颤在临床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情况严重还会导致患者心力衰竭,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射频消融术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由于操作方便,效果显著,是治疗房颤的首选方法[1-2]。
在患者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以我院86例心房颤动为例,分析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
对照组有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51~72岁,平均(61.5±3.5)岁,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52~71岁,平均(61.5±3.2)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观察和护理

[ 1 1 4  ̄贞梅 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U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 0 0 5 ( 5 ) : 7 1
【 2 】 徐丽杰。 崔虹荚, 高淑 兰, 等 浅谈 手术患者的・ 理护理Ⅱ ] . 当代I t . 学, 2 0 1 0 ( 2 5 )
出现 的疼痛 、 面瘫 、 听力恢复不理想等问题 , 做好充分 的心理 准备 , 争取患者理
2 . 2 . 1 保 持病 室安静 。 局麻者术后取半 卧位 , 利于吐出口内分泌物和呼吸 。 全麻 者则采用平卧侧头位 。术后 可根据手术 情况 、 麻醉方法及 患者的病情给予半 流质或普通饮食。 咽后脓肿切开排脓术 或做 了全喉或半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 。 不能经 口 进食. 应鼻饲流食。 2 . 2 . 2由于手术影响患者的呼吸 、 发音和睡眠 , 常出现焦虑不安 。应理解 、 关心
1 3 l
大, 同时搏 动消失 , 当患 者出现上 述症状 时 , 应当考虑 为心压 包塞 。术后 4 h 是发生 心压包塞 的高危时期 , 患者应 当人住 C C U , 医务人员严 密监视 患者生
命体征 以及心电情况 。患者一旦 确诊为心压包 塞 ,应立 即进行 心包穿刺 引
本研究对我院 2 0 1 1 年6 月~ 2 0 1 2 年6 月收治的 4 5 例房颤患者采用射频消 融术进 行治疗 , 并分析其护理措施 , 现报道如下 。
。
流 。患 者在进行导管 射频消融术进 行治疗时 , 极易 发生血栓栓 塞 , 其发 生原 因可能是 由于血栓脱 落 、 气 体栓塞 以及 消融所导致 的焦痂脱 落所引起 , 因此 医务工 作者应 当在术 中 、 术 后严密 观察患者 神志 、 呼吸、 脉搏 以及 术侧肢 皮
3耳 部 手 术 前 、 后 的 常规 护 理
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的止痛治疗

c tee ba o . H N L—a ,I how n ,Q N F n- n , I i x n N E Z egnn WA G H o. e ahtra lt n C E i LU S a-e I egmi LN J —i g , I hn —i , N a 1D — i n a o g
对5 0例房颤患者在 C R 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 电隔离和/ AT 或左房线性消融。消融前静 脉给予 1t/ g gk 芬 L
太尼和 04m / g咪唑安定 , 中以小剂量( g・ g ・ ) . sk 术 1 k ~ h 芬太尼静脉维持 , 消融剂量 1 3 — g・ g・ ・ 。, k ~ h 。消
维普资讯
・
2 0・ 3
中 国心脏起搏与心 电生理杂志 20 0 7年第 2 第 3期 1卷
心 房 颤 动 经 导 管射 频 消 融 的止 痛 治 疗
陈丽娜 刘 少稳 秦 丰 明 林佳 雄 聂振 宁 王灏
[ 摘要 ] 目的 性 。方 法 研究小剂量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在心房颤 动( 简称房颤 ) 经导管射频 消融术 中的止痛疗效及 安全
p r e t f ado g , h o i eo d H si l Z e a g 1 0 0 C i ; h n sa opt f u a nv r t , at n o ril y S a x g S cn o p a , hj n ,3 2 0 hn 2 Z o gh n H s i lo d n U i s y m C o n t i a a F ei
pn yt C R O)5 aet rf rdfr i u f et l Fal i f um n r vi ot n i a s n b — i ss m( A T ,0pt ns ee e r me ni ba o o p lo a e saa dl erl i sal g e i r occ r aR tn y n i n eo a
经导管射频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讨

经导管射频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讨发布时间:2023-04-15T00:50:40.76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1期作者:屈辉[导读]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屈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 730000【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62例心房颤动患者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功能情况,利用心脏彩超确定术后早期患者各项心脏指标。
结果:术后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得到一定改善,LVEDD、LVESD、LVEF、A峰、E/A、左心房容积指数、三尖瓣反流压较手术前没有明显差异,LAD、RAD、E峰明显优于手术前,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确切,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经导管射频消融;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近几年,临床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所增加,而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的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1]。
器质性与非器质性心脏病变患者均可发生心房颤动,且心房颤动无年龄与性别差异,但老年群体发病率高于其他人群[2]。
心房颤动未得到及时且科学的治疗会提高患者死亡风险,经导管射频消融是临床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方法,通过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后,患者预后情况良好,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功能可得到切实改善。
基于此,本文将主要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62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58岁,平均年龄(47.65±5.44)岁。
1.2方法为心房颤动患者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在术前为患者开展心脏彩超检查,确定患者基础情况,为手术提供具体数据,在手术过程中,采用Seldiner穿刺法,分别在左股骨静脉与右股静脉植入6F鞘与2根SW-ARTZ鞘管,在确定穿刺成功后,可开展下一步操作,顺着已推入的鞘管推入房间隔穿刺针,确定成功穿刺房间隔后为患者注射肝素,一般剂量需要控制在100U/kg。
浅谈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

浅谈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
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 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 可达10%。发达国家1%,我国0.61%(被低估 了),即约800万AF患者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 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 25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 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外科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 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 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
浅谈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
房颤导管消融现状— 成功
循证医学证据:多项随机对照试验
APAF(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试验:随访9月,导 管消融组87%,药物治疗组29%(2006年ACC) PABA-CHF试验(2008年):前瞻、多中心、随机。 比较合并心衰房颤者行导管消融与房室结消融+双 室起搏器的疗效,结果显示导管消融组在各项指标
17
目录
什么是导管消融术 导管消融术的适应症 导管消融术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 导管消融术的并发症及预防
什么是导管消融术?
➢ 导管消融术是在心内电生理检查 的基础上,对引起心律失常的关键部 位(即靶点)进行精细标测,然后通过 导管输入一定能量的射频电流,使靶 点及邻近的心肌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从而消除心律失常。
浅谈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
1997年 Dr. Haissaguerre提出了房颤局灶性起源的概 念 A focal sour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reated by discret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irculation, 1997, 95(3): 572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张藜(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内科,重庆400038) 摘 要 目的介绍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及护理要点。
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2007年12月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21例患者的疗效和护理进行观察。
结果21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未见明显并发症。
结论通过导管射频消融诱发心房颤动的异位灶,可以有效地防止心房颤动的复发。
其治愈率高,并发症较少,可作为治疗心房颤动的新手段。
并且良好的护理工作是临床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并发症 护理 Key w or ds Atrium f ibrillation Radiof reque ncy ablation Complication Nur sing 中图分类号:R471,R541.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6975(2008)1821658203 作者简介张藜(),女,重庆,本科,护师,从事心内科护理工作 心房颤动(at rial fibril latafion ,A F)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使老年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
AF 的药物治疗包括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等,但治疗效果有限。
近年来的心脏电生理研究证实,心房颤动多是由局灶性房性早搏触发或发动的,这些早搏大多起源于肺静脉,通过导管射频消融诱发心房颤动的异位灶,可以有效地防止心房颤动复发,达到根治心房颤动的目的[124]。
目前,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已经从最初定位为最后治疗选择改为二线治疗,即药物治疗无效后可进行导管消融治疗[5]。
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患者共2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21例,年龄36~55岁,平均48.5岁。
房颤机制的研究与射频消融治疗新进展概要

房颤机制的研究与射频消融治疗新进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050000韩建民刘海涛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增加。
是心脏瓣膜疾病最常合并的心律失常,其危害主要为心悸不适,降低心排出量,促进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危险性。
治疗方法有心脏电复律、药物治疗、植入心脏起搏器、导管消融、外科迷宫手术和胸腔镜下射频消融。
对于药物难治性AF和慢性AF的治疗,迷宫手术的疗效最好也最为肯定。
近年来房颤的消融治疗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引起了广大心脏外科、麻醉同仁的重视。
一房颤的临床分类二、房颤机制的研究1914 ~ 1924年Garry发现:电刺激动物心耳部可诱发房颤,将心耳尖端从心房分离,离去心耳组织则不颤动,未被离去的心房组织颤动。
提出了房颤是由一系列飘忽不定、高度复杂的环形运动组成。
1947 年Scher 提出了房颤局灶机制假说:心房的局灶发放高频电激动可导致房颤。
当兔心房局部注射乌头碱后可诱发房颤,切除注射乌头碱的部位心房后房颤终止。
1955 年Nahum 和Hoff通过刺激犬的胆碱能神经能够诱发房颤或房性早搏。
为房颤的去迷走神经治疗的提供理论基础。
1959 年Moe 和Abildskov通过犬迷走神经介导的房颤模型研究,提出了“ 多发子波折返” 假说:房颤的维持有赖于心房内一定数量(至少3~5 个)折返子波的同时存在,折返环路与心房解剖无关,由心房局部的有效不应期和可兴奋性决定。
这些折返子波之间可以发生碰撞、湮灭、分裂、融合等多种作用方式,导致折返子波的数量、折返环的大小、速度等改变。
较好解释房颤的多种电生理特性。
1982 年Allessie 等在犬心通过灌注乙酰胆碱和快速心房起搏诱发出持续性房颤,并在心内膜密集标测;结果证实了M oe 和Abildskov的多发性子波折返学说。
1992年,Schuessler研究结果显示,心房内存在着的周长很短的“8”字形密闭的功能性折返环,这种周长很短的折返环可使折返环周围心房肌组织产生颤动样传导从而导致房颤。
50例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并发症

Ca d o u mo a y Re u c tto n r ip l n r s s i in a d Eme g n y Ca d o a c l r Cae a r e c r iv s u a r
・1 5・ 0
t v s h 0 i e i e o h na e n fPai n s W i o Re i t e2 01 Gu d ln sf r t e Ma g me t o t t e e t h
( 晓清 编辑 ) 李
5 O例心 房 颤 动经 导 管射 频 消融 治疗 的并 发 症
木胡 牙提
中图分类号
摘要
何 鹏义
马依 彤 汤 宝鹏
c 文章编 号
候 月梅
张 燕一
R 4 . 5 R 5 . 5 17 4 4 1
文献标 识码
10 2 5 (0 9 0 0 7— 69 20 )2—00 0 15— 1
对4 6例 阵发性 和 4例持续 性心房颤动 ( 简称房颤 ) 患者 的肺
查。血气胸 1例 , 以胸腔闭式引流 ( 予 引流液约 150 I ) 0 l 后 I 1
逐渐 闭合 。 颈 部血 肿 3例 ( % ) 压 迫 止 血 后 血 肿 未 发 展 , 6 , 1 周 后 逐 渐 消退 。
房 颤 4例 。1例合 并冠心病 ( 冠状 动脉 内支架植 入术后 ) 5 , 例合并 高血压 。余 4 为特发性房颤 。心 功能 ( Y 4例 N HA) 分
[ ] 中 国心 脏 起 搏 与 心 电 生 理 杂 志 ,0 7 2 ( :8 J. 2 0 ,1 6)4 5 (0 9—0 20 2—0 5收 稿 )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韩建妙;王建军;齐书英;张倩;师志芳【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9(0)16【摘要】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心功能减低(EF<50%)、左心房和(或)左心室扩大的房颤性心肌病患者25例,经RFCA治疗后随访6个月。
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率和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6 min步行距离(6-MWT)。
结果 25例患者经RFCA治疗后有3例持续性房颤和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复发,RFCA成功率为84.0%(21/25)。
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心包填塞、冠状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RFCA术后6个月LVEF、6-MWT提高,LAD及LVEDD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RFCA治疗房颤性心肌病安全有效。
【总页数】3页(P19-20)【作者】韩建妙;王建军;齐书英;张倩;师志芳【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干部保健科;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干部心内科;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R542.2【相关文献】1.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80例临床观察2.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临床观察3.观察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临床效果4.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5.生脉注射液联用美乐欣治疗射频消融术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新进展

结构如界塔等部位 的干预应当加强 。 其 方 法 是 C P 扩 展 术 式 , 在 AV 即 CP A V的基 础 上加 做 心 房 消 融径 线 。 目
前 常 用 的径 线 有左 心 房 顶 部 径 线 , 二尖 瓣
5~ 7天达高峰 。在 开始 治疗应 隔天监测 I R, N 直到 I R连续 2次在 目标 范 围 内, N
酮 仅 为 Ⅱ类 推 荐 。
次 。华 法 林 剂 量 每 次 增 减 幅 度 一 般 在
15 g . m /日以 内 , 量 调 整 后 需 重 新 监 测 剂 I R I R<50, 床 上 无 明 显 出 血 , N 。 N . 临 可
峡部径线 、 右心 房峡 部径 线等 , 国心 律 美 学会 、 欧洲心律学会 、 欧洲心律失常学会 、 ( SE R V C S 20 HR / H A E A )0 7经导 管 和手术 消融治疗房颤 的专家共识认 为 , 对于持续
加 出血并 发症 风险 。研 究显 示抗凝 出血 的独立危 险 因素 为年 龄 > 5岁 、 7 收缩 压
≥ 1 0 H 、 肝 酐 升 高 、 N > 30 6 mm g 血 IR .。
房颤并不是一种 良性 心律失常 , 存在
多种 重 大 的 危 害 , 当 给 予 积 极 的治 疗 , 应
关键词
03. oo1
心房颤动
治 疗
经导管射频 消融治疗房颤 发展迅速 ,
术 式 不 断推 陈 出新 , 基 本 以 两 种 术 式 为 现
di1 . 9 9j i n 10 —64 . 09 o:0 36 /.s . 0 7 s 1x 2 0
主, 即节段性肺静脉 电隔离 ( P I 和环 肺 SV ) 静脉消融( A V) C P 。这 两种方法都 以静 脉 为靶点 , 后者 的成 功率 相对 较 高, 以更 所 受青 睐。从现有的研究 看 , 到肺 静脉 一 达
高功率短时程射频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进展

高功率短时程射频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进展摘要:目前,导管消融术已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线方法。
高功率短时程消融策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消融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多项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初步证实了其应用于心房颤动环肺静脉隔离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高功率;短时程;射频消融;房颤;经皮导管环肺静脉射频消融已经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方法之一[1]由于消融造成连续、永久性的左房透壁损伤有可引起致命的心房食管瘘并发症的风险,许多中心采用相对较低的功率(10~35 w)和较短的时间(10~30s)的消融策略[2-3]然而,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证实低功率长时程( low power long duration, LPLD) 射频消融容易导致导管贴靠不稳定、组织水肿和可逆的非跨壁损伤,且增加因耗时较长及过度消融所致并发症风险。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采用高功率短时程( high power short duration,HPSD) 射频消融,可缩短消融的时间,提高环肺静脉隔离的效率,安全性高,复发率低[4]。
1.HPSD相对LPLD在房颤治疗中的优势所在射频消融损伤来源于热损伤,其中包括阻抗热和传导热,其中传导热是由于阻抗热传导而来,具有时间依赖性[5]。
研究表明,HPSD通过提高射频功率使射频能量以阻抗热为主,相对于LPLD来言,HPSD病灶的宽度较大,但深度较小,可以增加心内膜损伤灶表面积,更容易形成透壁损伤,同时缩短放电的时间使射频能量传导热的占比降低,损伤灶深度浅,减少对周围组织( 如食管和膈神经)造成不必要的损伤[6]在黄颖,解杨婧[7]的回顾性研究中,高功率短时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前壁消融功率为50 W,其他部位消融功率为40 W)的42例房颤患者作为高功率组,行常规功率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前壁消融功率为 35 W,其他部位消融功率为 30 W)的 42 例房颤患者作为常规功率组。
老年心房颤动不同方式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p r it n t ilf rl t n wh n e we ta l t n o t iv n r u a AV) c n u t n a d i ln a i n o e ma e ss e ta r i i a i o u d r n b a i fa ro e ti l r( a b l o o c o d c i n mp a t t f p r — o o
Ra i f e e c a h t r a l to f a r a i r la i n i l te s d o r qu n y c t e e b a i n o t i l f il to n o d pa int b
H AN Yal n , A N G u u, I N G n hu , tal ig W Z l L A Ya c n e
De a t n f Ca d o o y,Ge e a s tlo S e y n iia y C mma d, p rme t r i lg o n r lHopia f h n a g M lt r o n
P LA , She an 1 0 16, ny g 1 0 Chi a n
韩 雅玲 王祖禄 梁延春 王冬梅
【 要】 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
孙 呜 宇 梁明 马 薇
研 究 不 同 方 式 经 导 管 射 频 消 融 治 疗 对 老 年 房 颤 的 治 疗 效 果 。 方 法 5 3例 房 颤 患 者 , 性 3 男 8
例, 女性 1 例 , 龄 6 4 8 5 年 0 3岁 。按 接 受 不 同 的经 导 管 消融 方 法将 上述 患 者 分 为 3组 : 消融 隔 离肺 静脉 治疗 阵 发性 房 颤组 2 O例 、 融 典 型 房 扑 治 疗 房 颤 合 并 房 扑 组 2 消 6例 、 消融 房 室 传 导 加 植 入 永 久 性 起 搏 器 治 疗 持 续 性 房 颤 伴 药 物 难 以控 制 的快 速 心 室 率 和 ( ) 力 衰 竭 组 7 。结 果 消 融 隔 离 肺 静 脉 组 中 1 或 心 例 采 用 环 状 标 测 电 极 导 管 引 导 电 隔 离 5例 3 4根 肺 静 脉 成功 , 后 无 房 颤 发作 8例 (3 , 颤 发 作 明 显 减 少 4例 ( 7 )采 用 电 解 削 系统 引 导 下 环 双 侧 肺 4 术 5 %) 房 2 ;
射频导管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射频导管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赵柄烨1,张 虹2摘要 目的:比较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病人应用射频导管消融与药物控制心室率的疗效差异㊂方法:序贯入选89例在2015年7月 2020年10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治疗意愿分为射频组与药物组㊂药物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㊁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射频组采用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术恢复窦性心律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前后径(LAD )㊁右心房左右径(RAD )㊁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㊁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 )㊁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 )㊁左室射血分数(LVEF )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心功能分级变化㊂结果:射频组LAD ㊁RAD ㊁LVESV 较治疗前缩小,LVEF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后12个月,射频组LAD ㊁RAD ㊁LVEF 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与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相比,射频导管消融术应用于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病人预后更好㊂关键词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性心肌病;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射频导管消融术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12.031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致残率㊁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预后㊂心脏结构因心房颤动长期反复或持续发作而发生改变,甚至引起心脏功能下降㊁心力衰竭,称为心房颤动性心肌病,但恢复正常节律或控制心室率后,可逆转心脏结构及功能[1]㊂通过导管消融术,病人可恢复窦性心律或减轻心房颤动负荷,改善预后,并减少长期口服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对无意愿进行或不能耐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病人,控制心室率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㊂本研究比较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病人应用射频导管消融与药物控制心室率的疗效差异㊂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序贯入选2015年7月 2020年10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病人8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确诊为心房颤动,同时合并心脏扩大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年龄55~75岁㊂纳入标准:心电图或Holter 提示存在心房颤动,无论是否有临床症状;无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心脏损害;心脏扩大;NYHA 分级心功能Ⅰ~Ⅳ级;入组病人血压<140/90mmHg(1mmHg =0.133kPa ),血糖控制良好㊂排除标准:各种类型的原发性心肌病;其他因素引起的心肌病(如缺血㊁严重瓣膜病㊁围生期心肌病㊁先天性心脏病㊁风湿系统㊁血液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引起的心肌病等);合并心包疾病;其他心律失常;孕妇㊁出血性或有慢性消耗性基金项目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No.201803D31154)作者单位 1.山西医科大学(太原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太原030012)通讯作者 张虹,E -mail :*****************引用信息 赵柄烨,张虹.射频导管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12):2278-2281.疾病;合并重要器官功能衰竭;预期寿命<12个月㊂1.2 相关疾病定义 心房颤动复发指行射频消融术3个月后再次发作心房颤动㊁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且发作时间ȡ30s ㊂药物控制心室率目标:静息心率初始ɤ110次/min ,若仍有持续症状,控制静息心率ɤ80次/min ,中等程度运动心率(6min 步行试验)ɤ110次/min ㊂1.3 研究方法 根据病人治疗意愿分为射频组(46例)及药物组(43例)㊂心房颤动复发病人采用电复律或药物复律转为窦性心律,且稳定维持继续观察;若复发后接受二次射频导管消融能维持窦性心律病人继续观察㊂复发后存在以下情况终止研究:放弃复律;复律后不能稳定维持窦性心律或二次射频导管消融失败㊂这部分病人继续进行日常治疗与随访㊂1.4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出院后第1个月㊁第3个月㊁第6个月㊁第12个月采用Holter 及心脏彩超检查,明确病人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及射频组是否复发㊂为减少系统误差,每次心脏彩超均由同一位专业超声科医师进行操作㊂记录治疗前后左心房前后径(LAD )㊁右心房左右径(RAD )㊁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㊁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 )㊁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 )㊁左室射血分数(LVEF )变化,评估NYHA 心功能分级变化㊂1.5 治疗方法 对初次消融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采取环肺静脉电隔离(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CPVI )术式;对二次射频导管消融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除积极寻找肺静脉漏点外,还应积极寻找非肺静脉触发灶㊂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病人采取CPVI +后壁Box 为主的消融术式,在CPVI 基础上设计消融线,分别连接肺静脉上方的顶部线及肺静脉下方的底部线,左心房后壁Box 区域内需达到电学传入和传出阻滞㊂若消融过程中转为心房扑动,进行激动标测明确心房扑动折返路径,继续消融至窦性心律;若术中转为窦性心律,进一步进行基质标测,对残存低电压区进一步行基质均质化改良;若CPVI+后壁Box后仍为心房颤动,给予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后再进行基质标测及改良㊂射频消融术中情况见图1㊂术前NYHA分级为Ⅳ级的病人,先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待改善至Ⅱ级或Ⅲ级时再进行手术治疗㊂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的空白期内根据病人情况给予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㊂对CHA2DS2-VAScȡ2分的病人,给予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抗凝治疗, 3个月后根据CHA2DS2-VASc评分决定是否继续应用抗凝药物治疗㊂药物组根据病人情况给予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必要时联合地高辛㊂观察静息心率ɤ110次/min和ɤ80次/min对心房颤动病人的影响,两种治疗方案应用于心房颤动病人的预后基本一致[2],因此,若病人不存在持续症状,静息心室率的控制目标ɤ110次/min,若达到静息心室率ɤ110次/min后,仍有持续症状,选择严格的心率控制目标ɤ80次/min㊂对于CHA2DS2-VAScȡ2分的病人,给予抗凝治疗(NOAC或华法林)㊂对所有服用华法林病人,保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3,尽可能使目标治疗范围(target therapeutic range,TTR)ȡ70%㊂需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给予心力衰竭药物治疗㊂图1射频消融术中情况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中位数㊁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㊂定性资料以例数㊁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表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项目射频组(n=46)药物组(n=43)P 年龄(岁)62.2ʃ7.465.9ʃ7.30.538性别[例(%)]男26(56.5)25(58.1)>0.999女20(43.5)18(41.9)随访时间(个月)12.1ʃ1.912.4ʃ2.10.592心房颤动病程(个月)36.0(4.0,50.0)34.0(4.0,48.0)0.673心房颤动类型[例(%)]阵发性32(69.6)28(65.1)0.821持续性14(30.4)15(34.9)高血压[例(%)]24(52.2)25(58.1)0.671糖尿病[例(%)]7(15.2)6(13.9)>0.999治疗前用药[例(%)]ACEI4(8.6)5(11.6)0.734 ARB10(21.7)8(18.6)0.795CCB13(28.3)14(32.6)0.818抗凝药物7(15.2)8(18.6)0.780注:ACEI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CCB为钙通道阻滞剂㊂2.2两组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变化治疗后12个月,射频组LAD㊁RAD㊁LVESV较治疗前缩小,LVEF较治疗前提高,且射频组LAD㊁RAD㊁LVEF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2㊂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病人心脏结构明显改善,详见图2㊂表2两组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变化组别例数项目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P 射频组46LAD(mm)39.2ʃ6.735.6ʃ5.7①<0.001RAD(mm)45.8ʃ5.838.2ʃ3.1①<0.001LVEDD(mm)48.7ʃ5.448.0(40.0,64.0)0.964LVESV(mL)35.5(31.0,49.3)34.5(31.0,41.5)0.045LVEDV(mL)111.0(90.0,129.0)108.5(93.0,121.5)0.717LVEF(%)62.2ʃ10.066.2ʃ7.4①0.046药物组43LAD(mm)40.9ʃ7.539.4ʃ6.50.141RAD(mm)46.0(41.5,50.0)45.0(43.0,51.5)0.872LVEDD(mm)48.0(45.5,53.0)49.0(43.0,51.5)0.448LVESV(mL)37.0(28.0,61.0)35.0(31.5,62.0)0.829LVEDV(mL)109.0(94.0,130.0)110.0(89.5,132.0)0.125LVEF(%)60.0ʃ13.860.0ʃ11.50.324与药物组治疗后比较,①P<0.05㊂图2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前后典型心脏结构变化2.3两种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变化射频组术前后NYHA心功能改善,且射频组术后NYHA心功能优于药物组用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3㊂表3两种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变化单位:例组别例数时间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射频组46术前102286术后242020药物组43用药前1014127用药后1411117注:两组治疗后比较,P=0.037㊂2.4射频导管消融术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射频组46例病人中复发6例(第3个月复发2例,第6个月复发1例,第12个月复发3例),随访12个月内复发率为13.0%,维持窦性心律为87.0%㊂射频消融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㊁穿刺部位出血/血肿㊁气胸㊁左房食管瘘㊁心包填塞等,本研究中1例病人术后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2.1%㊂3讨论心房颤动性心肌病发病率较高,可引起血栓㊁心力衰竭加重,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故采取有效的治疗改善预后尤为关键㊂有研究显示,对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使用药物节律控制及心室率控制,两种方案治疗后,两组LVEF和心功能均得到改善[3]㊂本研究中药物组未得到相似的结果,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部分病人身体不耐受选择了相对宽松的心室率控制方案造成的,即控制静息心室率ɤ110次/min㊂今后需对严格心室率控制病人(静息心室率<80次/min)进行亚组分析,进一步明确药物心室率控制后的疗效㊂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是治疗心房颤动安全有效的手段㊂多项研究表明,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可提高心房颤动合并LVEF降低病人的LVEF,改善心肌重塑和心力衰竭症状,减少反复心力衰竭导致的住院次数,改善病人预后[4-7]㊂两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对使用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控制心室率药物)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后病人全因病死率㊁心血管相关住院率和心房颤动复发率低于药物组[8-9]㊂上述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治疗对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病人的远期预后优于药物治疗,目前国内外大型研究中的药物治疗均包含了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㊂对无条件或无愿意行射频消融术的病人,长期控制心室率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药物副作用较小㊂本研究比较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病人应用射频导管消融与药物控制心室率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无论病人是否合并LVEF降低,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病人, LAD㊁RAD㊁LVESV缩小,LVEF提高,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对无手术禁忌证的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病人推荐首选射频导管消融治疗㊂参考文献:[1]郭继鸿.心房颤动性心肌病[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32(4):319-324.[2]VAN GELDER I C,GROENVELD H F,CRIJNS H J,et al.Lenientversus strict rat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Th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0,362(15):1363-1373. [3]HENRARD V,DUCHARME A,KHAIRY P,et al.Cardiacremodeling with rhythm versus rate control strategies for atrial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insights from the AF-CHFechocardiographic sub-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Cardiology,2013,165(3):430-436.[4]CIRASA A,GRECA C L,PECORA D,et al.Catheter ablation ofatrial fibrillation in heart failure:clinical,prognostic,andechocardiographic outcome[J].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acElectrophysiology,2021,60(2):221-229.[5]PRABHU S,TAYLOR A J,COSTELLO B T,et al.Catheter ablationversus medical rate control in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systolicdysfunction:the CAMERA-MRI stud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College of Cardiology,2017,70(16):1949-1961.[6]KATO K,EJIMA K,FUKUSHIMA N,et al.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ly impaired left ventricularsystolic function[J].Heart and Vessels,2016,31(4):584-592. [7]GENTLESK P J,SAUER W H,GERSTENFELD E P,et al.Reversal of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following ablation of atrialfibrillation[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2007,18(1):9-14.[8]MARROUCHE N F,BRACHMANN J,ANDRESEN D,et al.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heart failure[J].Th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8,378(5):417-427. [9]PACKER D L,MARK D B,ROBB R A,et al.Effect of catheterablation vs an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on mortality,stroke,bleeding,and cardiac arrest among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the CABAN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2019,321(13):1261-1274.(收稿日期:2022-12-23)(本文编辑薛妮)。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

术 的基石 。三维 标 测及 C T重建 技术 均得 以广泛 应 用, 有助于左心房细致 、 准 确 的 电解 剖重 建 。近 年 来, 为 了简 化消融 的操 作过 程 , 一 些新 的环肺 静脉 消 融 技术 逐渐 得 以应用 , 应用 较多 的是冷 冻球囊 , 其他 能量 如超声 和激 光 也 有相 关 研 究 。应 用 环 状 冷
为 I类 适 应 证 ( 证 据 级 别 A) 。2 0 1 2年 HR S /
滞 。各 医疗 中心 所报道 的 阵发性 房颤 消融成 功率接
近一致 。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来 , 有多项 随机 对照 试验 均证实 , 消融
E HR A/ E C As房颤 诊 治 指 南 则 进 一 步 推 荐 消 融 对
研究 中 , 目前认 为 有 多 种 机制 参 与 。持 续 性 房颤 常
采用 分 步复合 消融 策略 , 首先 进行肺 静脉 隔离 , 然后 为 上腔静 脉 和冠状 窦 的隔离 , 随后 进行 电位消融 ( 包
括碎 裂 电位 、 连续 电位 、 消融导 管远 端和 近端存 在激 动顺 序 的 电位 等 ) , 最 后 行 三尖 瓣 环 峡部 、 左 心房 顶
大 小正常 或轻 度增 大 、 左 心室 功 能 正 常 或轻 度减 低 并 且未合 并严 重肺 部疾 病 , 其 阵 发 性 房 颤在 有 经 验
重要 消融 终 点 仍 然 是 完 全 性 肺 静 脉 的双 向传 导 阻
的医疗 中心 ( 每年>5 O例 ) 行消融 ( 指肺 静 脉 隔 离 )
原 因所 致 , 有2 0 ~3 O 的阵 发性 房 颤患 者 需要 重
复 进行 消融 治疗 。最 近 , D u y a n g等一项 为期 5年 的 随访数 据结果 显示 , 阵发 性 房 颤 患 者接 受 一 次或 多 次 消融后 , 8 0 ~9 2 9 / 6 的 患者 可 维 持 窦性 节 律 。上 述 报道再 次验 证 了消融 治疗房 颤是 安全 、 有效 的 , 优
心房颤动论文电生理学技术论文: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心房颤动论文电生理学技术论文: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68例房颤患者接受三维标测系统(carto xp或ensite 3000)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其中阵发性房颤49例,持续性房颤19例。
49例阵发性房颤行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消融终点为双侧肺静脉完全电隔离,持续性房颤在行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基础上再行碎裂电位消融,必要时加线性消融致双向阻滞。
结果 68例患者术后即刻均成功达到消融终点,手术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有8例出现了房性心律失常,其中4例为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2例3个月后再次行导管消融获得成功,另2例拒绝再次手术,予口服胺碘酮控制心率;4例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口服胺碘酮可维持窦性心律。
其余60例患者均无房颤复发。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中均未发现与导管消融有关的并发症。
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关键词】心房颤动;电生理学技术,心脏;导管消融术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fibrillation(af). methods 68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ith 49 cases of paroxysmal af and 19 cases of persistent af.radiofrequency ablation guided by three dimensional electroanatomical system(carto xp or ensite 3000).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pvi) was performed in all cases. the end-point of ablation was complete electro-isolation of pulmonary veins in paroxysmal af. 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 ablation and linear lesions ablation were performed in persistent af. the end-point of ablation were the disappearance of 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 and bidirectional block of linear lesions. results sixty-eight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achieved the end-point after the ablation instantly. no severe complication was found during the procedure. eight cases developed atrial arrhythmias after ablation. four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f was converted to paroxysmal, and 2 cases underwent re-ablation successfully in 6 months; the other with paroxysmal af decreased episode frequency and took amiodarone. other 60 cases were not recurrence. no complication was found during the follow-up. conclusion catheter ablation issafe and effective for treating af.【key words】atrial fibrillation; electrophysiologic techniques, cardiac; catheter ablation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系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基于格林模式的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健康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基于格林模式的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健康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王良;江小燕;王旋;严双【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年(卷),期】2024(21)3【摘要】目的基于格林模式构建心房颤动(AF)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的健康干预方案,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RFCA治疗的AF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格林模式健康干预方案。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6个月的知识、态度、行为维度水平变化;以及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房直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干预3个月、6个月后,知-信-行总得分及知识维度、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得分均显著增加(P<0.05);在心功能方面,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LAD、LVED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减小,LVEF水平显著增加(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基于格林模式构建的AF患者RFCA后健康干预方案,在项目内容上可行性较好,能够极大满足患者术后护理需求,有效提高了患者预防AF知、信、行水平及生活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5页(P151-155)【作者】王良;江小燕;王旋;严双【作者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4;R541.7【相关文献】1.知信行模式护理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认知情况的影响2.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的构建3.“入院-出院-家庭随访”一站式健康宣教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4.心脏加速康复方案在心房颤动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5.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早期康复护理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应用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闫卫东【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10)15【摘要】目的探究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早期患者Lasso 环形标测导管肺静脉电隔离术,给予后期患者Carto 三维标测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结果 20 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10±40)min,平均曝光时间为(45±12)min,术后未发送并发症,7d 后出院,术后导管消融即可效果成功率为100%.20 例患者术后无呼吸困难、咳血、心累、颈静脉怒张、心包摩擦音等不适.5 例患者术后48h 出现胸部不适,1 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随访6 个月,复发1 例.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普遍被部分房颤患者和临床医师所认可,这种术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总页数】2页(P533-534)【作者】闫卫东【作者单位】河南周口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项城,46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J], 冯媛媛;舒茂琴;冉擘力;宋治远2.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后凸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J], 刘鹏;贺宝荣;郝定均;杨小彬;刘仲凯;许正伟3.西医联合用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J], 高文清;乔建华;魏金华;李占林;伍婕;王文鑫4.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心房颤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J], 甘洁文;金宇;殷惠军;马民;张淼5.益气活血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J], 吴孝政;黄高;李文;陈云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篇论著·经导管个体化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钟常青张翼广洁丽郭莹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2.22.135作者单位:410005长沙,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钟常青、张翼、郭莹);云南师范大学校医院内科(广洁丽)通讯作者:钟常青,Email :zchqfly@126.com 【摘要】目的探索在非接触式标测系统引导下经导管个体化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AF )与持续性AF 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
方法64例AF 患者,其中阵发性AF 35例,持续AF 29例,所有患者经房间隔穿刺在左心房对AF 进行非接触式等电位标测,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指导消融导管行个体化射频消融,直至AF 被终止且不被诱发。
收集总手术时间、X 线曝光量、放电次数、消融结果、并发症及术后随访资料。
结果82.8%(53/64)患者AF 终止且不能诱发,其余被转为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平均手术时间、X 线曝光时间、放电次数均大大减少,阵发性AF 放电次数(35.1ʃ13.8)次,明显少于持续性(66.7ʃ21.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随访10 72个月,平均(52.1ʃ15.8)个月,其中79.6%(51/64)无复发,10.9%(7/64)发作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9.3%(6/64)术后复发AF 。
结论在非接触式等电位标测系统的引导下经导管个体化消融阵发性AF 与持续性AF 是有效的,相对于针对所有肺静脉都进行隔离的常规消融术式,平均手术时间、X 线曝光时间、放电次数更低,同时亚组分析显示消融治疗阵发性AF 的手术时间、放电次数均显著低于持续性AF ,经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AF 的效益比更佳。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个体化;非接触式标测系统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人口的老龄化,AF 的发病率逐年增加,AF 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增加血栓栓塞并发症[1],使总死亡率增加2倍,然而没有单一的机制能充分解释AF 的多样性[2],目前我们对其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对于不同个体不同机制的AF ,均一律按照某种统一的术式进行消融显然缺乏针对性[3]。
采用非接触式标测系统,通过一个心动周期重现立体三维电解剖图和动态等电势图,呈现全心腔的电活动情况或关键位置的单极虚拟波形图,可以从中了解到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电传导以及最早激动部位,直观地显示AF 发生的关键部位,并在其指导下尝试进行个体化而非单一模式的消融,以期能使AF 的导管消融治疗方案更合理、更有针对性。
一、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64例AF 患者,其中阵发性AF 35例,持续AF 29例,男47例,女17例,年龄41 73岁[(55.3ʃ6.4)]岁,左心房内径29 55mm [(42ʃ5.8)mm ],病程1 28年,其中伴发高血压12例,轻度冠心病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1例伴有Eb-stein 畸形,右心房显著扩大,其余患者均经病史、体格检查、X 线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排除明显的结构性心脏病。
所有患者均接受过一种或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能耐受。
2.术前准备:术前停用除胺碘酮以外的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长期服用华法林者于术前3d 停用,术前3d 改用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前12h 停用,所有患者术前行超声心动图、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查凝血四项及甲状腺功能,并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并证实心房内无血栓。
3.标测和导管消融:穿刺锁骨下静脉及左股静脉分别放置冠状窦电极及右心室电极。
穿刺右股静脉放置Swartz 鞘管,分别进行两次房间隔穿刺,穿刺成功后将导引钢丝伸达左上肺静脉处固定,沿钢丝放入非接触式标测系统球囊电极(multiple e-lectrode array ,MEA ),使64极多电极矩阵(MEA )置入左心房中央,采用放置球囊标测导管的方法将消融导管放入左心房,消融导管兼做标测和消融之用。
在左心房几何图形构建后,标测系统对患者自发的心律失常进行标测,若为窦性心律,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在冠状窦远端电极(distal coronary sinus ,CSd )进行短阵快速刺激(burst ,频率为350 600次/min )诱发AF ,AF 持续超过30s 为有意义的AF 发作。
标测系统记录到AF 后,以等电位显示方式连续观察左心房(LA )及各肺静脉(PV )口周围心肌激动状况,结合虚拟电位确定其关键传导部位,在非接触式标测系统的引导下行线性消融以阻断传导并终止AF ,消融后重复标测再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或)加用左上肺静脉(LSPV )、左下肺静脉(LIPV )、右上肺静脉(RSPV )、右下肺静脉(RIPV )口周围环状消融。
如仍未转为窦性的患者,根据消融后等电位标测情况加用左心房峡部消融、冠状静脉窦内消融及三尖瓣峡部消融,直至AF 被终止且不被诱发。
消融部位的选择、扩大和延伸均取决于每次标测的结果。
消融采用温控方式,温度上限60ħ,功率上限60 70W ,每次30 60s (根据局部心房电位的缩小程度确定)。
见图1,2。
4.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无心律失常复发者不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继续华法林抗凝1个月,对术后仍有房性心律失常者予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治疗,第1、3、6、12个月按时复查心电图、24h 动态心电图,以后电话随访,若有症状性心律失常发作,需随时复查动态心电图。
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所获数据以均数ʃ标准差(珋x ʃs )表示,利用t 检验分析组间数据,P <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1.标测结果:35例阵发性发AF 患者,9例为术前自发AF ,5例在构建几何模型时大头导管机械刺激诱发AF ,其余21例均通过连续递增刺激发AF 。
64例患者的RSPV 口周围的心肌均参与了AF 的折返,其中39例的AF基本发生在RSPV口-LA前上壁-LSPV口-LA后壁—二尖瓣环间隔侧,25例的折返则主要沿RSPV口周围,在LA前、后壁或二尖瓣峡部折返。
2.消融结果:其中39例在上述RSPV口-LA前上壁-LSPV 口-LA后壁-二尖瓣环间隔侧相对狭窄区行线性消融、RSPV口行环状消融,31例即终止了AF,另8例在完成线性消融后见AF转为房扑,2min后又恢复为AF,仔细观察等电位图上的消融线径有较大的消融裂隙,在标测系统的记忆导航下在原线性消融线上补点消融多次,AF又转为非典型性心房扑动并最终转为窦性心律,15例在左心房顶部消融后三维动态等电位图显示LSPV 口周围除极电位活跃,即开始隔离LSPV,在其远端放电过程中AF经心房扑动转为窦性未再复发。
10例无明显狭窄的传导区,分别对LSPV口与RSPV口周围行环形隔离,4例在一侧RSPV 口周围的消融线将完成时,AF先转为右心房典型心房扑动并在2min后转为窦性心律;另6例则在左、右PV口环形隔离线均完成时AF方转为心房扑动,分别在二尖瓣环至RSPV口消融线下部以及LA上部LSPV与RSPV之间行线性消融后,三维动态等电位图显示为右心房源性AF,故退出左心房的标测球囊经股静脉置入右心房中央,消融大头于上下腔静脉口,游离壁,界塉,冠状窦口区,希氏区,三尖瓣区多处采点,形成右心房的三维立体几何构型,然后进行心动过速的标测,发现心房异常除极活动主要在上腔静脉(superior vein cava,SVC)口及界塉(crista termina-lis,CT),在此点状、片状消融AF消逝。
平均手术时间(187.1ʃ38.5)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29.2ʃ17.6)min,平均放电次数(41.2ʃ34.7)次,阵发性AF放电次数(35.1ʃ13.8)次,明显少于持续性(66.7ʃ21.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 72个月,平均(52.1ʃ15.8)个月,其中79.6%(51/64)无复发,10.9%(7/64)发作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9.3%(6/64)例术后复发AF。
第1、3、6、12月按时复查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以后电话随访。
随访期间,术后第3天复发的1例AF患者经应用心律平转律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植入永久起搏器后多次复查24h动态心电图示房早总数<700次/24h,无房性心动过速及AF发作。
另外5例AF复发的患者,每天服胺碘酮,较术前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三、讨论AF是心律失常治疗中最后一个顽固的堡垒,目前,经导管消融治疗AF的热潮正在兴起,许多研究发现AF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多样,包括局灶性驱动[4]、以“母环”为主的折返以及子波折返等多种形式[5],常规标测及Lasso电极指导下的AF导管消融对所有患者采取固定的术式缺乏针对性(即对所有患者均行LA4根肺静脉环状消融电隔离),近年来针对碎裂电位的AF消融,其成功率低成为它不可逾越的障碍[6],我们应用非接触式标测系统进行电生理标测,其优点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多部位心内膜激动[7],根据标测结果实施个体化的消融术式并根据消融后的变化重复标测作出步进式调整,进而采用简捷的点、线和(或)环状,以较少的损伤,准确消融AF的起源点和折返部位,直至阻断传导并终止AF,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避免了目前AF导管消融的主要术式所采用的解剖隔离的盲目性。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87.1ʃ38.5)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29.2ʃ17.6)min,与普通标测指导的AF导管消融平均总操作时间(3.8ʃ1.2)h、X线曝光时间(42ʃ9)min[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82.8%(53/64)患者AF终止且不能诱发,其余被转为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术后并发症3.1%(2/64),1例患者有少量心包积液,1例气胸,与常规标测指导下的AF导管消融的成功率60%及并发症发生率6%[9]相比,显示AF个体化消融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
本研究中1例患者术中AF 转窦性心律时发现频发窦性停搏5.0s,应考虑为AF时的特殊心电现象:快-慢综合征[10],术后予以置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
研究中伴有典型心房扑动的AF,标测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加用三尖瓣峡部消融AF才消失,说明典型心房扑动可以像肺静脉触发灶那样触发AF的发作[11]。
参考文献[1]王楠,董颖雪.主频分析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3344-3346.[2]何华,马长生.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威尼斯国际共识———解读.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21:189.[3]姚焰.心房颤动的7字线消融术式及临床应用.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22:292.[4]Tada H,Naito S,Meguro K,et al.Persistent tachycardia originating from the superior vena cava as adriver for atrial fibrillation.PACE,2004,27:252-255.[5]姚焰,张澍,唐闽,等.个体化的心房消融终止心房颤动.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5,2:93-99.[6]王新华,刘旭,史海峰,等,慢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碎裂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的比较.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3:206-209.[7]Higa S,Tai CT,Lin YJ,et al.Focal atrial tachycardia New insight from noncontact mapping and catheter ablation.Circulation,2004,109:84-91.[8]马长生,刘兴鹏,刘旭,等.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评价.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4:214-217.[9]马长生,董建增,刘兴鹏,等.心房颤动的经导管治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9:870-872.[10]杨延宗.心房颤动与快慢综合征.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4:217-218.[11]黄鹏,王平,汤日波,等.三尖瓣峡部消融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6:464-466.(收稿日期:2012-07-30)(本文编辑:张岚)钟常青,张翼,广洁丽,等.经导管个体化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2):7381-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