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在作文中的修辞功能
文学作品中动词的作用

品味动词一、认识动词导入:xx作家xx曾经说过:不论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
”这句话生动体现了祖国语言凝练而又形象生动的特点。
那么什么是动词呢?1.说说什么是动词?(1)语法意义:①表示动作或行为(包括心理活动和感觉活动)eg:借、喂、洗、学习、批判、游行(具体的动作行为)同意、喜欢、看见、听见(心理活动或感觉活动)②事件的存现、变化eg:是、有、出现、消失(2)语法功能:①多数动词(及物动词)能带宾语eg:喂马、看书、洗衣服、学习文化、批判封建主义当也有少数动词不能带宾语(不及物动词)eg:游行、咳嗽、休息、示威、醒②动词主要作谓语eg:小王去(了)、他买(了)、你说(吧)、我看、你洗、大家同意、我们学习、我们合作(动词作谓语)当然形容词也能作谓语:北京冷、飞机快、衣服干净、态度正确(形容词作谓语)区别:动词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除了表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词外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
绝大多数动词能带着”、了”、过”等形容词都能受表示程度的副词很”的修饰eg:很小、很圆、很红此外,形容词能直接作定语,而动词不行eg:xx、XX、正确思想二、品味动词动词在汉语句子里多用于谓语,是主要成分,几乎每个句子都离不开它。
在词汇的海洋里,动词是最富于表现力的。
动词在任何文章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能刻画人物、表现中心,还能使文章增加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从生活的真实感、形象感,做到写人如见其人,写物如见其物,写景使人如临其境,动词用得巧,能以一当十,增强表达效果。
1、听〈〈好汉歌》,找出歌词中写了哪些动词,你能根据这些动词大致判别这首歌的感情基调以及表现的人物形象的特点么?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依儿呀,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xx哇。
如何妙用动词:让作文文采飞扬

如何妙用动词:让作文文采飞扬阿·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是很明白的。
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
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作,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
”动词在所有词汇中最具有主动性与活泼性,能最为直接地将人物、事物、情境的本质特征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焕发出文采斐然、意趣横生、感染力强的独到魅力。
作文中使用动词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我们知道,动词给人的印象是实际、生动、形象,能增强语言的立体感。
标题中多用动词则拟人能使形象栩栩如生,状物能使场景活灵活现,以至出神入化,这是使标题新颖生动的重要手段。
如讲服务行业制定的服务公约不要只是挂在墙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的文章,用《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的题目,这个“走”字就能妙笔生辉,让整个题目都“活”了起来。
又如《苏州名菜,飘香沈阳》,一个传神的“飘”字,把沈阳人民喜爱南国名菜的情景,描绘得活灵活现。
这里的“走”“飘”都是平常的动词,经过巧妙的搭配之后,就能起到平中见奇、常中见新的效果,增强了题目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动词最突出的修辞功能是富于动态感与表现力。
动态感使所描绘的事物富有活力,而表现力则能深深地感染读者。
写景状物之中,准确、巧妙地使用动词,采用动静互化的办法能够壮景生情,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所谓动静互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显动”。
例如: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
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
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妖娆了。
枝敧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
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
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
这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中的片段,是对一幅画面的描绘,给读者的审美感受却是极富动态之美,因为作家采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画面本是静止的,但“掐”“开”“流”等动词的使用大大丰富了画面的意境,让静态的画面呈现出活的生机。
巧用动词让高考作文有文采

巧用动词让高考作文有文采要做到“有文采”,就需要有“一字传神”的效果,而要收到这样的效果,就需选择、锤炼动词。
如:(1)“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接他的东西。
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药》)表述手的动作一共用了13个动词,其准确程度、生动程度几乎达到了无可更改的地步。
一个“摊”字把刽子手索款的架势活现了出来;而“抢”“扯”“裹”“塞”,既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手所触到的四个不同对象,又贴切地反映出动作的急迫利索。
对于洋钱,只一个“抓”,就可看出讹诈式的攫取。
为了使所用动词准确贴切传神,在选用同义词时,需要根据表达对象的要求,严格区分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又如:(2)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得跑前跑后地伺候着,我们得忽左忽右地奉承着,我们得上窜下跳地迎合着,我们得内揣外度地恭维着。
(《位置》)作者用“跑前跑后”“忽左忽右”“上窜下跳”“内揣外度”四个表示方向的`词和“伺候”“迎合”“奉承”“恭维”四个表示态度的词,使语言错落有致,避免了重复,给人以美感。
再如:(3)他们没有豪言,没有壮语,只是平静地将浓于血的情感缝进儿子冬日的棉袄,女儿夏日的裙衫。
儿行千里母担忧,如果你是一只远离了母亲的风筝,那么你身后的蓝天写满了母亲的叮咛。
(《背景》)其中的“缝”“写”令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
2020年语文阅读理解里运用动词有什么作用

语文阅读理解里运用动词有什么作用一、动词在作品中运用得当,能体现事物的立体感,增加诗歌的三维效应。
动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文章生动与否,全凭动词的运用,可以说动词是文章语言艺术的灵魂。
如“数峰无语立斜阳”中的“立”字,便把本来处于静止状态中的山峰写活了。
山峰本不能言,偏以“无语”称之,已有一层意味在里边了,而一个“立”字则把晚山由“无生体”描摹成“有生体”,从而使之神态毕现。
从以上的举例分析可以看出,仅一个简洁的动词就使其所塑造的物或人呈现出立体感,从而具有了一种浮雕美。
诗的艺术生命在于形象。
诗词的语言不是思辨的语言,而是可感的语言;不是抽象的论理,而是形象的陶冶。
而动词正是塑造生动形象的重要手段。
动词能使某些形象由“无生体”变为“有生体”,由“无情物”变为“有情物”,甚至赋予形象以人的特征。
如“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一句,动词“徘徊”不仅使月光有了生命,还给月光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感情色彩,把月光由“无情物”描摹成“有情物”,那种孤独、寂寞、惆怅的情态具体可感。
这里若换用形容词的话,或许也能够使语意通顺,但却绝对不会象现在这么生动。
因为这里动词把“自然的和感性的东西用精神现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高尚化了”( ___《美学》),所以它能渲染诗的情绪和气氛,加深诗的意境,能更具体可感、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形象中某种潜在的情感。
而这种情感,其实是作者感情的外化,是作者借助外部形象寄托内心情绪的结果。
动词在诗句更突出地表现在物的人格化中。
如陆游《村居书喜》“花气袭人知骤暖”句中的“袭”字,因为使用了人格化动词,从而使“花气”有了鲜明的形象性和可感性。
又如王安石的诗句“月移花影上栏干”(《夜直》)和“日催红影上帘钩”(《午枕》),两句用了同样的构思和句式,而其中的动词“移”和“催”,都在物的人格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杜甫《宿江边阁》中“薄云岩际宿”一句,是根据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中“薄云岩际出”句“点化”而成的,杜甫把动词“出”改为“宿”,立刻使诗句变得形象生动、立意新奇,足见“描摹效应”的作用。
巧用动词,让笔下的人物燃起来

感受到他在生活条件上的艰苦。
作者在动词的运用上堪称绝妙,如“喉结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一句中的“缩”“绷”,“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食指抹进嘴里”一句中的“抹”,“马上一按,拈进嘴里”一句中的“按”“拈”,等等,将主人公在各种情态下的“吃”写得逼真而丰富,令人惊羡叫绝。
由此可见,巧妙地运用动词,可以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如何巧妙运用动词呢?同学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一、善用同义词同义词就是词语形式不同但是意义相同的词语,比如与“吃”有关的便有“咽、吞、喝、嚼、咬、吸”等动词。
在作文中用好同义词可以避免文章死板,从而使文章生动活泼,表情达意更加贴切入微。
我们以《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为例:贾芸往外瞧时,看是一个十六七岁的丫头,生的倒也细巧干净。
那丫头见了贾芸,便抽身躲了过去,恰值焙茗走来……那丫头听说,方知是本家的爷们,便不似先前那等回避,下死眼把贾芸钉了两眼……这里用了“瞧、见、钉”三个表示“看”这一动作的同义词。
“瞧”和“见”只是一般看的动作,“钉”(同“盯”)是集中目光,注意地“看”。
作者用“钉”恰当地传达出小红初见贾芸时爱慕的心意。
二、写出慢动作2023年,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詹姆斯成为NBA历史得分王。
如果让你来写詹姆斯在一场比赛的最后上演了绝杀,投篮再次命中的高光时刻,你会怎样写呢?如果这样写:“詹姆斯接到球,然后跳起来转身投篮,中了。
”是不是很枯燥?如果能写出詹姆斯是怎么接到球的,怎么跳起来的,对方防守的队员的表现,效果就会大有不同。
比如:“詹姆斯咬紧了牙,一只手把球抓得紧紧的,只在一瞬间便突破三个人的防守。
对方还在愣神的时候,詹姆斯利用巧妙的转身,顺势左手投篮,突然之间‘嘭’的一声,篮球空心入网了!对方的球员嘴巴都张开了,头发都竖起来了,一脸崇拜地望着詹姆斯。
”你看,运用了“咬”“抓”“突破”“转”“入”“张”“竖”“望”等动词来细致描绘,这段话就像一幅动态画面一样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写作方法|善用动词,让作文意趣横生

写作方法|善用动词,让作文意趣横生阿·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是很明白的。
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
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作,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
”动词在所有词汇中最具有主动性与活泼性,能最为直接地将人物、事物、情境的本质特征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焕发出文采斐然、意趣横生、感染力强的独到魅力。
最准确精当的词语一是靠积累巧借,如果平时有意识地准备些词语,则会在作文时词语生动。
如:推崇毅力用磨穿铁砚,写时间之快用白驹过隙,述悲痛之极用泣血捶膺。
若有意识地准备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成语、俗语,在行文中哪怕贴切地用上三两个就可能达到词语生动的目的。
二是靠推敲锤炼。
推敲锤炼,就是对意义相近的若干“词汇”进行大小、分寸间的细致比较和挑选。
在语言表达中,使用一般的词语,可以凭借语言的基本功迅速解决,而关键的词语,则常常需要仔细斟酌,有时甚至必须反复推敲锤炼。
1、精心锤炼动词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①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以后,空缺已经不多。
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大胖补满了。
②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想乘机挤进来。
③……一个小学生奔上来,一手按住自己头上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去。
④他(指工人似的粗人)于是仿佛自己就像犯了罪似的局促起来,终于慢慢退后,溜出去了。
上面几句都用了表示进出动作的动词,但是各人形体不同,心情不同所选用的动词就不同。
“胖子”用“补”、“老妈子”用“挤”、“学生”用“钻”、“仿佛自己像犯了罪似的人用“退”和“溜”,这样不仅用词准确而且生动形象。
2、精心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如何在文章标题中运用动词和形容词

如何在文章标题中运用动词和形容词在文章标题中巧妙运用动词和形容词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巧妙运用动词和形容词在标题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富有力量和吸引力的标题可以让读者对文章产生兴趣,进而激发他们阅读下去的欲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文章标题中运用动词和形容词,以提高标题的效果。
一、动词的应用动词是文章标题中体现行动和力量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标题中使用动词,可以带给读者一种积极主动的感觉,让他们迫切想要了解更多。
以下是几种运用动词的方式:1. 使用动词使标题具有行动性行动性的标题往往能够迅速引发读者的兴趣。
例如,“探索未知领域的奇妙之旅”、“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等,这些标题都通过使用动词来表达行动动作,让读者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2. 运用动词表达启发和指导动词可以用来启发和指导读者。
通过在标题中使用动词,可以传达给读者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并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建议。
例如,“如何提高自信心和领导能力”、“走出舒适区,开创人生新篇章”等,这些标题都使用了动词来告诉读者如何去做,激发他们产生行动的欲望。
二、形容词的运用形容词是描述性词语,可以用来增加标题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在标题中使用形容词,可以突出文章的特点和亮点,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兴趣。
以下是几种使用形容词的方式:1. 使用形容词形容某种特征形容词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特征,突出文章的独特之处。
例如,“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令人震撼的表演”等,这些标题都使用了形容词来描述所涉及的主题或主要内容,让读者对文章产生好奇和兴趣。
2. 运用形容词表达情感和观点形容词还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和观点,让读者对文章内容产生共鸣或感受到作者的观点。
例如,“令人心碎的真相”、“令人愉悦的感受”等,这些标题都使用了形容词来传达某种情感或观点,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三、动词和形容词的组合运用除了单独使用动词或形容词外,动词和形容词的组合运用也可以提高标题的效果。
通过动词和形容词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标题更加生动有力,引人入胜。
巧妙运用动词的写法

巧妙运用动词的写法
“跃动的生命,如何活出精彩的人生”。
人生就像一场舞蹈,需要巧妙地运用动词来展现生命的活力和
魅力。
无论是跃动、飞扬、奔跑还是绽放,每一个动作都能让生活
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跃动”。
生命就像一场不断跳跃的舞蹈,我们需要跃动起来,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无论是在事业上还
是在生活中,都需要有勇气跃出舒适区,去迎接挑战和改变。
接着,我们来说说“飞扬”。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需要展翅
飞翔,去探索世界的辽阔和无限可能。
不要让自己被束缚,勇敢地
飞扬起来,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然后,让我们谈谈“奔跑”。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快节奏和竞争,我们需要奔跑起来,去迎接挑战,争取更好的未来。
不要停下脚步,勇敢地向前奔跑,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最后,让我们来说说“绽放”。
生命就像一朵绚丽的花朵,我
们需要绽放自己的光芒,去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都要让自己绽放出最美丽的一面。
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可能性的世界里,让我们用跃动、飞扬、奔跑和绽放的动作,活出精彩的人生吧!让生命在跃动中充满活力,在飞扬中展现勇气,在奔跑中追求成功,在绽放中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愿每个人都能用巧妙的动词,为自己的人生谱写出一曲精彩绝伦的乐章。
写作文动词的运用

写作文动词的运用写作文的时候,动词就像是一个个小精灵,能让我们笔下的文字瞬间活灵活现起来。
就拿我上次去菜市场的经历来说吧,那可真是让我对动词的魅力有了深切的感受。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决定去菜市场逛逛,体验一下最朴实的生活气息。
一走进菜市场,那热闹的场景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卖鱼的摊位。
摊主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大叔,只见他熟练地从水缸里捞出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啪”的一声将鱼甩在了案板上。
那鱼拼命地扭动着身躯,企图挣脱束缚。
大叔的手就像一把钳子,紧紧地按住鱼身,另一只手拿起一把锋利的菜刀,“唰”的一下,刮去了鱼鳞。
鱼鳞四处飞溅,就像下了一场银色的小雨。
接着,他手起刀落,“咔嚓”一声,把鱼肚剖开,内脏一股脑儿地流了出来。
那一系列动作,快、准、狠,一气呵成,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再往前走,是一个卖蔬菜的摊位。
一位阿姨正忙着整理蔬菜。
她先把青菜从筐子里一把一把地拿出来,然后轻轻地抖落上面的泥土,那动作轻柔得就像在抚摸着婴儿的脸蛋。
接着,她拿起一把剪刀,“咔嚓咔嚓”地修剪着青菜的根部,把那些不整齐的地方剪得整整齐齐。
她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在完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在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卖水果的小摊。
摊主是一位年轻的姐姐,她正热情地招呼着顾客。
只见她从筐子里拿出一个红彤彤的苹果,用毛巾仔细地擦拭着,苹果在她的手中不停地转动,每一个角落都被擦得干干净净。
然后,她把苹果递给顾客,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说:“您尝尝,这苹果可甜啦!”我继续在菜市场里穿梭,看到了一个卖肉的摊位。
摊主是一位满脸胡茬的大哥,他正拿着一把大砍刀,用力地剁着一块排骨。
“砰砰砰”,每一刀下去,都像是在敲响一面战鼓,那声音震耳欲聋。
排骨在他的刀下,很快就被剁成了均匀的小块。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卖小吃的摊位前。
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她正熟练地包着饺子。
只见她拿起一张饺子皮,放在手心,用勺子舀了一勺馅料,然后手指灵活地一捏一合,一个饺子就包好了。
动作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技巧

动作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技巧
动作描写是一种描写技巧,通过对人物、物品、环境等的动作进行描写,以展现情境和情感变化,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和形象化程度。
在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文学作品中普遍使用。
动作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表现情感: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可以表现出其内心的喜怒哀乐、愤怒或激烈反应等情感状态,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
2. 展现情境:通过对环境或物品的动作描写,可以更加形象地描绘出人物所处的具体情境,让读者沉浸在文字中。
3. 烘托气氛:动作描写可以对整篇文章的气氛和语气起到烘托作用,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文章所要传递的情绪和感受。
动作描写的答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境解读:在进行动作描写分析时,要紧紧围绕句子或段落的语境进行解读,揣摩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2. 对比分析:在进行动作描写分析时,可以对比同一动作的不同描写方式,比
较其不同之处,进一步分析出作者的意图与表达方式。
3. 注意修辞手法:动作描写往往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象征等,分析时要注意把握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4. 分析情感与气氛:动作描写的作用之一是表现情感和烘托气氛,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深入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状态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同时也要关注描写对文章整体气氛的影响。
动作描写作用套话

动作描写作用套话
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描写手法,通过对人物、动物或其他事物的动作进行刻画,以展现其形象、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等方面的特点。
动作描写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 塑造生动形象:动作描写能够使作品中的人物、动物或其他事物更加栩栩如生,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它们的动作和姿态,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
2. 展示人物性格:人物的动作往往能够反映其性格特点。
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习惯、喜好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决策。
3. 推动故事情节:动作描写可以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作者可以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情境,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4. 表达情感和内心世界:人物的动作可以传递出其情感状态和内心想法。
通过对人物细微动作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挣扎。
5. 增强读者的代入感:生动的动作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境和氛围,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作品中,与人物产生共鸣。
6. 提升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巧妙运用动作描写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动作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描写手法,它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感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从而提升作品的整体质量。
小学语文动词在作文中的修辞功能-最新年文档

小学语文动词在作文中的修辞功能-最新年文档小学语文动词在作文中的修辞功能一、动词在文章习作中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动词和名词、副词等作用不同,存在很大的产别,动词主要侧重于表现人、植物、动物、事物等变化特征,借助修辞的手法让文章更加具有灵性,充分的发挥出艺术的魅力,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被带入相应的情境中,更好的理解文章写作的涵义与作用,明白作者的写作用意,和读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引起共鸣。
动词是最为活跃的词语类别,能够赋予文章生命力、活力,在今后小学作文中如何带动小学生使用动词进行创作,这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一旦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动词,整体的语言写作水平、写作质量将有大幅度的提升,对于今后文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保障。
[1]二、小学作文中语文动词的修辞功能1.嵌题点睛,通篇生辉通常我们阅读一本书首先看得就是题目,只有题目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才会有继续阅读下去的可能,因此文章受欢迎的程度取决于题目的好坏,要想让题目瞬间抓住读者的内心,引起读者的共鸣,就需要借助动词加以修饰。
[2]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首先标题“起舞”二字就能引起人们浮想联翩,生动形象。
下面列举出文章的第一段内容,感受动词语言的魅力所在。
“仰望星空,看到星空中的星辰欢舞的跳动,似乎想告诉我些什么,带领我的思绪在浩瀚的空中游荡,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有着对美好天空的向往。
曾梦想到星星居住的地方走一走,感受一下不同时空的美好,但是倘若看到的景象不如想象中的美轮美奂,原本的渴望就会化为泡影。
生活总是在往前走,不可能永远在幻境中成长,但也不能不切实际的生活在现实中,折断了梦的翅膀。
”文章中动词的运用,让读者随着作者的思绪一起飘摇,会浮想联翩,同时能够了解动词的魅力所在。
[3]2.动静互化,壮景生情动词具有丰富的展现力与感染力。
使用动词描绘世间万物,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生物的灵性,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
写景过程中使用动词,可以以静衬动、动静结合,最终直观的表达各种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
动词在作文中的修辞功能

动词在作文中的修辞功能阿·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是很明白的。
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
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作,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阿氏的这番话,我们依然能够心有感戚。
这是因为,动词在所有词汇中最具有主动性与活泼性,能最为直接地将人物、事物、情境的本质特征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焕发出文采斐然、意趣横生、感染力强的独到魅力。
这表明,动词的修辞功能极为丰富,具有不看小觑的积极意义。
因此,如何巧妙合理地运用动词,是值得我们仔细琢磨的重要问题。
一﹒嵌题点睛,通篇生辉俗话说:“看书看皮,读文读题。
”意谓一本书的封皮与一篇文章的标题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要使文章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阅读兴趣,最好的办法便是在标题中嵌入合适的动词。
2006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月泻树丛中》,作者围绕“留一点空白”这一话题立意,在月光与树丛之间巧妙嵌入动词“泻”,具有点睛之妙,使整篇文章既契合话题的要求,又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泻”赋予月光以动态感,在一派静谧朦胧之中,将那一份别致的“空白”表现得异常动人。
2006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标题着一“起舞”,很醒目,也很形象。
结合文章的第一段我们便可感知到标题的妙处。
作者说:“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有灰尘也有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对幻想的渴望。
我们虽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动词的嵌入,使标题既与《星星》一诗中所阐述的道理相勾联,又清楚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二.动静互化,壮景生情动词最突出的修辞功能是富于动态感与表现力。
动态感使所描绘的事物富有活力,而表现力则能深深地感染读者。
写景状物之中,准确、巧妙地使用动词,采用动静互化的办法能够壮景生情,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文学作品中动词的作用

品尝动词一、认识动词导入:xx作家 xx 以前说过:“无论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能够表现它,一个动词能够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能够限制它的性质。
”这句话生动表现了祖国语言凝练而又形象生动的特点。
那么什么是动词呢?1.谈谈什么是动词?( 1)语法意义:① 表示动作或行为(包含心理活动和感觉活动)eg:借、喂、洗、学习、批评、游行(详细的动作行为)赞同、喜爱、看见、听见(心理活动或感觉活动)② 事件的存现、变化eg:是、有、出现、消逝( 2)语法功能:① 多半动词(及物动词)能带宾语eg:喂马、看书、洗衣服、学习文化、批评封建主义当也有少量动词不可以带宾语(不及物动词)eg:游行、咳嗽、歇息、示威、醒② 动词主要作谓语eg:小王去(了)、他买(了)、你说(吧)、我看、你洗、大家赞同、我们学习、我们合作(动词作谓语)自然形容词也能作谓语:北京冷、飞机快、衣服洁净、态度正确(形容词作谓语)差别:动词能受否认副词“不”的修饰,除了表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词外一般不可以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
绝大部分动词能带“着”、“了”、“过”等形容词都能受表示程度的副词“很”的修饰eg:很小、很圆、很红其他,形容词能直接作定语,而动词不可以eg:xx、xx、正确思想二、品尝动词动词在汉语句子里多用于谓语,是主要成分,几乎每个句子都离不开它。
在词汇的大海里,动词是最富于表现力的。
动词在任何文章中都起侧重要作用。
它不单能刻画人物、表现中心,还可以使文章增加浓烈的生活气味,给人从生活的真切感、形象感,做到写人如见其人,写物如见其物,写景令人如临其境,动词用得巧,能以一当十,加强表达成效。
1、听《豪杰歌》,找出歌词中写了哪些动词,你能依据这些动词大概鉴别这首歌的感情基调以及表现的人物形象的特点么?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依儿呀,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 xx 哇。
动词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品味动词一、认识动词导入:法国作家莫泊桑曾经说过:“不论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
”这句话生动体现了祖国语言凝练而又形象生动的特点。
那么什么是动词呢?1.说说什么是动词?(1)语法意义:①表示动作或行为(包括心理活动和感觉活动)eg:借、喂、洗、学习、批判、游行(具体的动作行为)同意、喜欢、看见、听见(心理活动或感觉活动)②事件的存现、变化eg:是、有、出现、消失(2)语法功能:①多数动词(及物动词)能带宾语eg:喂马、看书、洗衣服、学习文化、批判封建主义当也有少数动词不能带宾语(不及物动词)eg:游行、咳嗽、休息、示威、醒②动词主要作谓语eg:小王去(了)、他买(了)、你说(吧)、我看、你洗、大家同意、我们学习、我们合作(动词作谓语)当然形容词也能作谓语:北京冷、飞机快、衣服干净、态度正确(形容词作谓语)区别:动词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除了表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词外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
绝大多数动词能带“着”、“了”、“过”等形容词都能受表示程度的副词“很”的修饰eg:很小、很圆、很红此外,形容词能直接作定语,而动词不行eg:小桌子、红太阳、正确思想二、品味动词动词在汉语句子里多用于谓语,是主要成分,几乎每个句子都离不开它。
在词汇的海洋里,动词是最富于表现力的。
动词在任何文章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能刻画人物、表现中心,还能使文章增加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从生活的真实感、形象感,做到写人如见其人,写物如见其物,写景使人如临其境,动词用得巧,能以一当十,增强表达效果。
1、听《好汉歌》,找出歌词中写了哪些动词,你能根据这些动词大致判别这首歌的感情基调以及表现的人物形象的特点么?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完整版)动词表达效果

赏析动词的表达效果注重动词运用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端午的鸭蛋》: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
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作者运用一系列动词,详细介绍了用咸鸭蛋做玩具的过程,看似平淡无奇,却满溢着生活情趣,引人联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中写出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表达了“我”对这个地方的喜爱、留恋。
《社戏》片段: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这些极其传神的动作,详细地表述了小伙伴们开船时的动作程序以及合作划船的情状。
表现了小伙伴们驾船技艺的熟练、敏捷和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常见考查方式• 1.结合语境品味文中加点动词表达效果;•2、从划线句子中找出动词并联系上下文赏析。
•入手点:•1、联系具体人物形象。
•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文章中要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去把握这些动词的作用。
《社戏》•2、联系文章主题思想。
•品析动词在文句中的作用,首先要考虑这个动词与文章中心的关系,看看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结合作者思想感情。
•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品析词语时,要考虑这个词语所浸润作者的思想感情。
《端午的鸭蛋》••答题模式• 1.运用一系列动词,展现了……过程,表现(表达、体现)了……(人、思想)。
• 2.X X 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表达、体现)了……意思,突出了……感情。
怎样让作文有文采:妙用动词

怎样让作文有文采:妙用动词听《好汉歌》,找出歌词中写了哪些动词,你能根据这些动词大致判别这首歌的感情基调以及表现的人物形象的特点么?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好汉歌》是通过系列动词共同构成整体感情基调和人物的群体英雄形象。
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什么样的长叫“冒”呢,是迫不及待地长出来。
是喜气洋洋地长出来。
是生机勃勃地长出来。
是一个劲儿地长出来。
是使劲儿,急切地长出来。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美美地读一读。
然后想一想这些白荷花这么高兴、这么急切地冒出来想干什么?(这些白荷花想早一点看到这美丽的世界。
这些白荷花想和小蜻蜓们一起快活地做游戏。
这些白荷花想早一点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
这些白荷花想比一比谁是她们之中的皇后。
这个“冒”字赋予了白荷花极强的生命力。
)一、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呢。
(王滨等《少年爱因斯坦》)这里的动词刻画了少年爱因斯坦天真和好奇,表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早慧。
2、他踽踽独行,走了一程又一程,涉过了冷水滩,又趟过了冰凌湖。
……他不顾头皮破、肩骨伤、腿脚流血,边挤边走,四个钟头之后,终于闯出了狭谷,来到了珍宝关。
(陈伯吹《骆驼寻宝记》)这些动词充分显示了骆驼历尽千难万苦、坚忍不拔的精神。
3、“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巧用动词连用提升写作表达效果

陈静怡
动词连用的表达效果
按照一定的描写方式,在一句话或几 句话中精选一系列动词,加以连贯性、 演进性地表述,这就是动词的连用。 动词的连用,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 画人或事物的形象,都能收到淋漓尽 致、形神兼备等独特的表达效果。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写雪地捕鸟 的场景吗?
( 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枝短棒( 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 撒)些秕谷,棒上( 系)一 条长绳,人远远地( 牵)着,( 看)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 拉),便( 罩 )住了。
想一想?这些动词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扫 露 支 撒系 牵 看 拉 罩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
快地 流 下来了。
表达效果:写出了父亲年迈、 动作迟缓,但仍不辞劳苦地为 儿子做事,这是一种强大的爱 在支撑着。
我也来试试! 赏析下面一段视频,试着用上几个 动词,把事件叙述清楚,完整。力 求做到生动形象,入木三分。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 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再来回忆我们学过的朱自清《背影》中 的一个画面。
这段动词准确精当,深青布棉袍,蹒跚
地 走 到铁道边,慢慢 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 过铁道,要 爬 上那边月台,就 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攀 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 缩 ;他肥胖的身子 向左微 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动词在作文中的修辞功能

动词在作文中的修辞功能作者:于小恒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02期阿·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是很明白的。
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
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作,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阿氏的这番话,我们依然能够心有感戚。
这是因为,动词在所有词汇中最具有主动性与活泼性,能最直接地将人物、事物、情境的本质特征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焕发出文采斐然、意趣横生、感染力强的独到魅力。
这表明,动词的修辞功能极为丰富,具有不可小觑的积极意义。
因此,如何巧妙合理地运用动词,是值得我们仔细琢磨的重要问题。
一.嵌题点睛,通篇生辉俗话说:“看书看皮,读文读题。
”意谓一本书的封皮与一篇文章的标题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要使文章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阅读兴趣,最好的办法便是在标题中嵌入合适的动词。
2006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月泻树丛中》,作者围绕“留一点空白”这一话题立意,在月光与树丛之间巧妙嵌入动词“泻”,具有点睛之妙,使整篇文章既契合话题的要求,又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泻”赋予月光以动态感,在一派静谧朦胧之中,将那一份别致的“空白”表现得异常动人。
2006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标题着一“起舞”,很醒目,也很形象。
结合文章的第一段我们便可感知到标题的妙处。
作者说:“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有灰尘也有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对幻想的渴望。
我们虽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动词的嵌入,使标题既与《星星》一诗中所阐述的道理相勾联,又清楚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二.动静互化,壮景生情动词最突出的修辞功能是富于动态感与表现力。
动态感使所描绘的事物富有活力,而表现力则能深深地感染读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词在作文中的修辞功能
作者:于小恒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02期
阿·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是很明白的。
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
动。
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作,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阿氏的这番话,我们依然能够心有感戚。
这是因为,动词在所有词汇中最具有主动性与活泼性,能最直接地将人物、事物、情境的本质特征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文章焕发出文采斐然、意
趣横生、感染力强的独到魅力。
这表明,动词的修辞功能极为丰富,具有不可小觑的积极意义。
因此,如何巧妙合理地运用动词,是值得我们仔细琢磨的重要问题。
一.嵌题点睛,通篇生辉
俗话说:“看书看皮,读文读题。
”意谓一本书的封皮与一篇文章的标题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要使文章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阅读兴趣,最好的办法便是在标题中嵌入合适的动词。
2006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月泻树丛中》,作者围绕“留一点空白”这一话题立意,在月光与树丛之间巧妙嵌入动词“泻”,具有点睛之妙,使整篇文章既契合话题的要求,又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泻”赋予月光以动态感,在一派静谧朦胧之中,将那一份别致的“空白”表现得异常动人。
2006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标题着一“起舞”,很醒目,也很形象。
结合文章的第一段我们便可感知到标题的妙处。
作者说:“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有灰尘也有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对幻想的渴望。
我们虽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动词的嵌入,使标题既与《星星》一诗中所阐述的道理相勾联,又清楚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二.动静互化,壮景生情
动词最突出的修辞功能是富于动态感与表现力。
动态感使所描绘的事物富有活力,而表现力则能深深地感染读者。
写景状物之中,准确、巧妙地使用动词,采用动静互化的办法能够壮景生情,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所谓动静互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显动”。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
上方的左角,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稀疏而长;当纸的直处三分之一,横处三分之一。
帘子中央,着一黄色的,茶壶嘴似的钩儿——就是所谓软金钩么?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小曳于轻风中。
纸右一圆月,淡淡的青光遍洒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
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
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
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
微微有浅深之别。
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
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妖娆了。
枝敧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
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
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
这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中的片段,是对一幅画面的描绘,给读者的审美感受却是极富动态之美,这是因为作家采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画面本是静止的,但“垂”、“曳”、“洒”、“伸”、“掐”、“开”、“流”等动词的使用大大丰富了画面的意境,让静态的画面呈现出活的生机。
蝴蝶双双入菜花,
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
知有行商来买茶。
这是范成大的《田园杂兴》。
诗人采用了以动显静的写法,通过蝴蝶的飞舞(“入”)、鸡飞狗叫等动态性的词语,生动地显现了宁静安谧的田家生活环境。
整天无客而至的田家,因一个远行茶商的突然到来而变得喧闹不已。
动词的渲染反衬之功在此可见一斑。
三.摹写人物,情态毕现
动词在摹写人物方面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巧着动词,能够以少总多,使人物情态毕现,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1.展示内心世界
随着汽车喧嚣的声音,我似乎从妈妈欲言又止的样子看出了什么。
是什么,我不敢去想。
妈妈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摸了摸我的头,用手指了指汽车前进的远方,低声告诉我:“瞧,那是你爸的故乡……”身体不自然地僵硬起来,从妈妈口中听到的是早已预测过的答案,没想到心底还是痛得抽搐难受。
那个地方,是十年前抛弃我和妈妈的男人——他的故乡。
这是2008年广东满分作文《不要轻易说“不”》的片段。
小作者巧用“呼”、“摸”、“指”、“告诉”等动词,真实再现出妈妈内心的情感波动,表达出母亲“欲言又止”的痛楚之感,很能打动人心。
读这样的文字,读者的心仿佛也像小作者那样“心底痛得抽搐难受”。
2.刻画精神品质
“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这是魏巍笔下《我的老师》中的精彩描写。
一个“落”字将蔡芸芝先生温柔、慈爱的性格描摹出来。
“他立刻明白了,就轻轻地关上灯,拉开窗门,随手拿起准备好的扫帚,小心地挂在窗台下面的钉子上。
”《挺进报》中,陈然被捕前的一个晚上,“急忙地赶印”《挺进报》直到早晨五点钟。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使他“立刻明白了”危险的到来,于是他“轻轻地关上灯”,将准备好的扫帚“小心地挂在窗台下的钉子上”。
“关”、“拉”、“拉”、“挂”等动词,让读者看到的是陈然处乱不惊,从容自如,舍己为人的个性品质。
3.反映性格特点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
这是孔乙己取钱时的两个动作,一为“排”,一为“摸”,简单的动作描写便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揭示无遗。
“排”活画出他虽然穷困潦倒,却很是自视清高,以此显摆给人看的猥琐性格。
“摸”则将其落魄之窘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同样是取钱,鲁迅先生又是如何写华大妈的呢?且看:“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地装入衣袋……”“掏”且“掏了半天”,足见华大妈对这包洋钱是何等珍视,藏得何等严实!人物谨小慎微的性格以及生活的困苦,医治儿子的急切心情,便于这看似平常的动作之中显现出来,可谓精妙之极。
四.渲染环境,营造氛围
夏的轰雷一响,我们几个玩伴提起一双凉鞋比赛跑回家,淋成了落汤鸡也是…咯咯‟地笑,眼里充满了快乐。
又是一个下午,又是…拉帮结派‟来到河边,什么也不顾一骨碌跳下河尽情地游、笑,仿佛在天堂。
这里,童年的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一篇笑声的乐章。
在河里拍打着、泼着,连泊着的水也成了活泼的珠子;在河边筑着堡垒,有国王、王后、士兵、坦克去攻打另一国王。
俗话说“一国不能有两王,一山不能容两虎”,有时我就坐山观虎斗,谁赢了我拍手,谁输了刮鼻子,大声笑。
这就是快乐的童年海洋。
这是满分作文《在自然中生活》的片段,所要表现的是作者与小伙伴们在夏日里的快乐情景,并以此诠释在自然中生活的惬意愉悦的主题。
这种情景通过一连串动词的有效渲染而具有了感人肺腑的神奇力量,带给读者一种可以感知的氛围感,一种能够调动内心情感体验,让人似乎也回到了美好童年的真切感。
综上所述,语有动词自精彩,文有动词自生辉。
当你忧心于笔下的语言干瘪苍白,文字缺乏表现力之时,不妨认真琢磨如何选准每一个动词,用好每一个动词,让动词契合于你的思想,洋溢出你的情思,鲜活你笔下的景物与形象吧!
于小恒,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海安。
本文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