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经济区“一中心、四基金、四专项”政策说明
临空经济区规划发展方案

临空经济区规划发展方向一、总论以航空运输(人流、物流)为指向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将形成具有自我增强机制的聚集效应,不断引致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这些产业在机场周边形成的经济发展走廊、临空型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的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这种以航空货流和商务人流为支撑的经济就称之为临空经济。
临空经济区是指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应,促使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
从国内外实践看,临空经济区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围6-20公里范围内,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线15分钟车程范围内,以空港为核心,大力发展临空产业,与空港形成相互关联、相关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二、临空经济区内产业设置临空经济区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由于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出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聚集,从而产生了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新经济现象。
临空经济区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包括先导产业和相关产业。
先导产业如:运输业(客运、货运)、民航综合服务业;相关产业如:配套服务、传统的制造业、物流配送、商务餐饮、住宅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等。
临空经济区以机场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发散式扩张,它具体存在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通常在以机场为中心,以10-15km为半径的范围内)。
临空经济产业具有特定的航空枢纽指向性,其发展需要利用航空枢纽丰富的航线资源和方便达到多个目的地的优势。
临空经济产业的从业人员和货物运输对于时间的要求高,需要利用航空运输的快速性优势。
由于航空运输的高成本,临空经济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单位体积或者单位重量必须具有高价值。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产业的产品或服务要求送达或提供的时间越短,价格越高,所占的运输仓位数量越少,那么该产业的临空经济指向性就越强,对航空枢纽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按照与航空运输业务联系的紧密程度看,临空经济产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类是服务于航空枢纽的产业,包括直接为机场设施、航空公司及其他驻机场机构提供服务的配套和后勤产业等,例如飞机6S店等。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建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
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二)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加快推进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二、区位布局(一)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8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济南片区37.99平方公里,青岛片区52平方公里(含青岛前湾保税港区9.12平方公里、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2.01平方公里),烟台片区29.99平方公里(含烟台保税港区区块二2.26平方公里)。
自贸试验区土地开发利用须遵守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要求;涉及海洋的,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
(二)功能划分。
济南片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金融、医疗康养、文化产业、信息技术等产业,开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青岛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助力青岛打造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烟台片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中韩贸易和投资合作先行区、海洋智能制造基地、国家科技成果和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区。
民航局财务司关于2025年民航发展基金相关补贴资金预算方案的公示

民航局财务司关于2025年民航发展基金相关补贴资金
预算方案的公示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民用航空局
•【公布日期】2024.10.14
•【文号】
•【施行日期】2024.10.1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民航
正文
关于2025年民航发展基金相关补贴资金预算方案的公示
根据《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民航发〔2012〕111号)、《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修订民航中小机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20〕93号)、《民航安全能力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民航发〔2013〕20号)和《民航专业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民航发〔2024〕31号)等有关规定,审核编制2025年民航通用航空、中小机场、安全专业项目和教育培训资金预算方案,现予公示。
公示期自2024年10月14日至2024年10月23日。
凡对公示方案有异议的,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加盖单位公章)向民航局财务司提出。
财务司联系方式:
电话:010-******** 64092784 64091724
传真:************
电子邮箱:***********************.cn
民航局财务司
2024年10月14日附件:
附件1:2025年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预算方案
附件2:2025年中小机场补贴资金预算方案
附件3:2025年民航安全能力建设资金预算方案
附件4:2025年民航教育培训专项资金预算方案。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8号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正文:---------------------------------------------------------------------------------------------------------------------------------------------------- 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8号《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0年11月28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11月28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和保障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开发建设和开放发展,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批准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经国务院批准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和经法定程序确定由实验区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实验区应当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国家确定的发展定位,遵循区域统筹、整体规划、协调推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高质量发展。
第四条实验区应当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全面推进开放合作,吸引人才和高端要素集聚,建设投资贸易便利、金融创新突出、服务体系健全、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法治环境规范的开放创新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和法治建设引领区。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决策、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实验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事项。
省人民政府设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作为实验区的行政管理机关。
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摘要:从后发追赶型经济体现代化的演变规律来看,依靠低廉要素成本和广阔市场需求,后发经济体可实现压缩式高增长。
开发区作为一定区域空间内通过要素集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载体,在过去三十年中,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然而,随着潜在增长率逐渐收敛至前沿国家水平,后发优势对维系高增长的作用愈加有限,很多开发区因此遇到发展瓶颈。
本文通过对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经验的总结,为我国开发区转型提出三条参考建议:一是要转变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二是要坚持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三是要适应国际产业分工和新技术革命发展趋势,深化对外开放,为企业深层融入全球价值链提供良好制度环境。
关键词:高新区,转型,高质量发展开发区作为一定区域空间内通过要素集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载体,在过去三十年中,对地区经济增长发挥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然而,随着潜在增长率逐渐收敛至前沿国家水平,后发优势对维系高增长的作用愈加有限,这也是近些年开发区遇到发展瓶颈的深层原因。
为突破瓶颈,实现新一轮以高质量为核心特征的发展,成都高新区就贯彻新发展理念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实践,取得积极成效。
本文通过总结成都高新区推进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做法和经验,为我国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一、成都高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成都高新区以构建产业生态圈为统领,转变招商工作重点,着眼产业链全景图,以优化产业结构生态为目标,以强链补链精准招商为抓手,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2018年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123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产值3000.5亿元,同比增长20.41%;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销售上亿元的品种达26个,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升至第6位;新登记新经济企业11139户,增速达25%①。
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6.15•【字号】津政规〔2024〕4号•【施行日期】2024.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津政规〔2024〕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关于推动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2024年6月15日关于推动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扎实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以下简称金创区)建设,打造有主题、有特色的金融集聚标志区(以下简称标志区),推动金融与全产业链深度协同,着力发展科技金融、产业金融、航运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重点金融领域,营造良好金融生态,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金融机构集聚发展1.支持法人金融机构集聚。
对在标志区新设立或者从市外迁入标志区的法人金融机构,根据实收资本给予落户奖励,其中实收资本2亿元(含)以下的部分,按照4%给予奖励;2亿元至10亿元(含)的部分,按照2%给予奖励;超过10亿元的部分,按照1%给予奖励。
每家机构获得落户奖励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上述机构在标志区新购或者新建自用办公用房的,按照20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助,每家机构获得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在标志区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按照每天1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助,共补助5年,每家机构累计获得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2.支持金融机构一级分支机构和专业机构集聚。
对在标志区新设立或者从市外迁入标志区的金融机构一级分支机构和专业机构(包含一级专营机构、专业子公司,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支付机构、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货币兑换公司),给予200万元一次性落户奖励。
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区简介0514

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简介一、区域基本情况天津保税区包括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两个区域,面积86平方公里。
其中,天津港保税区5平方公里,天津空港经济区81平方公里。
区域共有3类、4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8.46平方公里,即保税区(海港保税区、空港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
海港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位于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
空港保税区、综合保税区位于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
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总面积43.1平方公里,全部含在天津空港经济区范围内,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航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2014年9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又批准在空港经济区内设立天津航空物流区,面积7.5平方公里。
目前,保税区已成为承载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五大战略叠加机遇,拥有海空两港双重优势,具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外多重政策功能,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开放区域之一。
二、经济发展情况多年来,保税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区域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坚持以大项目好项目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注册企业1.3万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超过160个,形成了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集群,高端产业产值超过全区40%。
以空中客车、中航直升机为龙头,庞巴迪、古德里奇、联合技术航空部件、PPG、西飞机翼、罗克韦尔柯林斯等50多家国内外知名航空企业落户,航空产业迅速成长为天津的优势产业。
美国卡特彼勒、豪士卡、GE医疗、麦格纳、久益环球,法国阿尔斯通、道达尔,瑞典利乐,瑞士百超,芬兰伊宁,新疆特变电工、天汽模等30多个骨干企业落户,装备制造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含量不断提升。
美国CSC、沃尔沃IT、华旗资讯、威盛电子、科大迅飞等龙头项目聚集,使通讯信息产业能级迅速提升。
展讯通信、东软、中兴、软通动力、中科院工业生物所、华大基因、瑞普生物、和泽生物、百若克、中恩营养品等一大批国内领先,具有世界水准的科技企业入区发展。
四大自贸区

四大自贸区的政策及评价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
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出口加工区。
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中国四大自贸区:上海、天津、福建、广东。
其中广东自贸区涵盖三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
(一)上海自贸区政策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发展目标是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一、四大保税区上海自贸区获批建设,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四大保税区囊括其中。
并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逐步拓展实施范围和试点政策范围,形成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一)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于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9月正式启动。
是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启动最早的保税区,也是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
集自由贸易、出口加工、物流仓储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外高桥保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开发运作区域8.5平方公里。
2010年,外高桥保税区在英国伦敦《金融时报》全球自由贸易区按八大要素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广州市临空经济区条例

广州市临空经济区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0.15•【字号】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6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文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6号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8月5日通过的《广州市临空经济区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9月29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10月15日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州市临空经济区条例》的决定(2021年9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查了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广州市临空经济区条例》,该条例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决定予以批准,由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广州市临空经济区条例(2021年8月5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二次会议通过2021年9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促进和保障临空经济区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发展以及与临空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管理、服务等活动。
临空经济区的范围包括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由临空经济区管理机构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临空经济区应当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生态优先、临空导向、节约集约、创新驱动、集聚发展的原则,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生态智慧现代空港区、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空港体制创新试验区。
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7.31•【文号】民航发〔2024〕28号•【施行日期】2024.07.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航正文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民航发〔2024〕28号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各运输(通用)航空公司、各服务保障公司、各机场公司、民航局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国际航空枢纽是航空运输服务体系的核心节点,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民航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便捷高效航空出行具有重要作用。
为解决我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谋划不深、枢纽竞争力不强、协同运行效率不高、国际运输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高水平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提升民航国际竞争力,更好发挥民航国家重要战略产业作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牢牢把握国家对特定地区的战略定位,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定位清晰、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航空枢纽功能体系。
以推进一批夯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重要政策实施为抓手,以推动国际航空枢纽顶层设计更加完善、规划建设更加优化、运行管理更加协同、运输服务更加高效为重点任务,推动国际航空枢纽资源优化配置,打造2-3家世界级超级航空承运人,强化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航空枢纽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打造一批面向特定区域的国际航空枢纽和区域航空枢纽,为更好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满足人民美好航空出行需求,加快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江西省航空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江西省航空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为进一步提升航空产业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着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全省航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国家支持航空产业发展、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等重大机遇,紧紧依托产业基础优势,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强链延链未健,提升航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主要目标。
到2026年,全省航空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2500亿元,形成以南昌航空城、景德镇航空小镇为重点,以吉安桐坪、九江共青城、赣州南康等地为支撑的〃双轮驱动、多点支撑“产业空间格局,构建集航空制造、民航运输、航空服务、临空经济"四位T本”协同发展的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着力将江西打造成为全国教练机、直升机、通用飞机等研制生产的核心基地,全国领先的民机生产试飞、航空配套、大部件装配乃至总装的重要基地,国家通航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制造运营综合示范基地。
二、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按照“四大基地”的发展定位,依托已有基础优势和产业布局,坚持航空制造、民航运输、航空服务、临空经济"四位T本”体系化发展,重点推动教练机、直升机、大飞机、通用航空、无人机、临空经济、新兴赛道6大领域强链延链补链,以南昌航空城、景德镇航空小镇及各地市产业布局为支撑,重点打造南昌、景德镇航空先进制造及运营服务集群,支持醯州、九江、吉安、上饶等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一)教练机、直升机产业。
把南昌、景德镇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教练机、直升机高端整机装备及航电、机载、发动机等新型配套装备研制基地。
在已有国内整机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教练机、直升机国际出口。
揭阳空港经济区概况

揭阳空港经济区概况一、空港经济区概况揭阳空港经济区位于汕潮揭地理中心,总面积234平方公里,辖地都、砲台、登岗、渔湖4个镇和京冈、凤美、溪南3个街道,人口约43万。
空港经济是推动揭阳加快发展的两大引擎之一,设立空港经济区是揭阳市贯彻落实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市区扩容提质、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的关键抓手。
2013年12月4日,广东省政府审议通过揭阳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将空港新城确定为揭阳新区核心区、起步区。
在全省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建设的大潮中,空港新城成为揭阳新区建设的主战场,成为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加快集聚的价值洼地与投资热土。
空港经济区定位:粤东国际化前沿平台汕潮揭同城化先行区揭阳转型升级集聚区奋力争当全省新区建设排头兵区位优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空港经济区地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金三角”,是汕潮揭同城化的核心地带,是连接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纽带。
在这黄金地带建设全新的空港新城,发展高端的临空产业,将辐射带动汕潮揭城市群的建设,助推粤东产业转型升级。
交通优势:交通枢纽效应凸显。
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是粤东和粤闽赣边区最大的干线机场;厦深高铁潮汕总站距潮汕机场才9公里,近在咫尺;榕江就在空港的地都镇奔流入海,这条“黄金水道”可进出万吨级货轮,直通浩瀚南海;汕梅高速和206国道以及在建的梅汕高铁、潮惠高速、汕湛高速、揭惠高速穿境而过。
这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粤东交通枢纽。
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好、定位高、前景佳。
区内已形成石材、模具、家电、塑料、服装、金属制品等六大传统产业,正在重点打造的临空型产业集群,将引进航空物流业、总部经济、金融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端临空产业,着力打造电子商务物流区、动漫玩具创意产业区、汕潮揭特色产业展示区、模具集聚区、石材转型升级产业区和航天育种产业区等六大产业集聚区。
政策优势:政策给力,服务高效。
揭阳空港经济区享受到广东省扶持粤东西北新区建设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揭阳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空港经济区起步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倾全市之力支持空港的建设。
2024年民航发展基金相关补贴资金预算方案

2024年民航发展基金相关补贴资金预算方案摘要:一、引言二、2024年民航发展基金预算概况1.基金总额2.补贴资金分配比例3.资金使用方向三、补贴资金具体分配方案1.航空公司补贴a.航班补贴b.航线补贴c.安全保障补贴2.机场补贴a.航班保障补贴b.机场设施改造补贴c.安全保障补贴3.民航局直属单位补贴a.科研补贴b.教育培训补贴c.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四、资金申请与审核流程1.申请主体2.申请时间3.审核流程五、监管与评估1.民航局职责2.审计部门职责3.定期评估六、结语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民航发展基金在推动民航业进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4年民航发展基金相关补贴资金预算方案已经出台,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一方案。
二、2024年民航发展基金预算概况1.基金总额:2024年民航发展基金总额为XX亿元,较上年有所增长。
基金主要用于民航业发展、航空安全、航班正常率等方面的补贴。
2.补贴资金分配比例:根据预算方案,补贴资金分配比例为:航空公司补贴占40%,机场补贴占30%,民航局直属单位补贴占30%。
3.资金使用方向:补贴资金将主要用于航空公司、机场和民航局直属单位的运营保障、设施改造、科研教育等方面。
三、补贴资金具体分配方案1.航空公司补贴:a.航班补贴:根据航班数量、航班类型等因素,对航空公司进行补贴,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航班正常率。
b.航线补贴:对航空公司新开辟的国际、国内航线给予一定补贴,鼓励航空公司拓展市场。
c.安全保障补贴:对航空公司在飞行安全、旅客服务等方面的优秀表现给予补贴,提高航空公司的安全保障水平。
2.机场补贴:a.航班保障补贴:根据航班数量、旅客吞吐量等因素,对机场进行补贴,以提高航班保障能力。
b.机场设施改造补贴:对机场设施改造项目给予补贴,提升机场硬件水平。
c.安全保障补贴:对机场在安全保障方面的优秀表现给予补贴,提高机场安全保障水平。
3.民航局直属单位补贴:a.科研补贴:对民航局直属单位的科研项目给予补贴,推动民航科技创新。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空港经济支持空港物流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鄂府发〔2016〕264号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空港经济支持空港物流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正文:----------------------------------------------------------------------------------------------------------------------------------------------------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空港经济支持空港物流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鄂府发〔2016〕264号各旗区人民政府,康巴什新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事业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空港经济的指导意见》(内政发〔2015〕130号),充分利用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下称空港物流园区)和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下称鄂尔多斯机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着力发挥空港经济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市转型发展,经市人民政府2016年第14次常务会议研究,现就我市加快发展空港经济、推动空港物流园区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把握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以推动全市转型发展为引领,以口岸机场获批和国家综合保税区申建为依托,主动融入国家和自治区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战略布局。
按照“轻资产、高科技、外向型、新体制”的发展思路,坚持市场带动、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改革创新。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形成要素洼地,培育主导产业,将空港物流园区打造成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自治区空港产业重要的集聚区。
(二)基本原则——科学发展。
深入研究和遵循空港经济发展规律,立足当前、长远谋划,整体统筹、重点突破。
依托空港物流园区现有的基础和优势,差异发展、梯度发展和辐射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7.25•【字号】豫政办〔2024〕40号•【施行日期】2024.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豫政办〔2024〕40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7月25日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为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以航空港区为核心动力源,以郑州国际陆港为重点,加快推动四港联动发展,一体化打造大通道、大口岸、大物流、大产业,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现提出以下工作措施。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省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巩固大通道、打造大口岸、带动大物流、服务大产业为主线,把航空港区作为全省枢纽经济的核心动力源,加快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联动发展,加快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到2025年,四港联动体系建设成效初显,郑州国际陆港一期工程全面建成,中欧班列(郑州)国际直达线路开行超过25条,郑州航空港站全国高铁物流中心建设初见成效,以“米”字形高铁为依托的高铁货运发展领跑全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120万吨以上,出海港加快融入全国“丝路海运”,基本形成紧密衔接、双向均衡、规模运行的陆海、河海联运走廊,公路港对外联通水平和交通、物流、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建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
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二)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加快推进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二、区位布局(一)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8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济南片区37.99平方公里,青岛片区52平方公里(含青岛前湾保税港区9.12平方公里、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2.01平方公里),烟台片区29.99平方公里(含烟台保税港区区块二2.26平方公里)。
自贸试验区土地开发利用须遵守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要求;涉及海洋的,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
(二)功能划分。
济南片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金融、医疗康养、文化产业、信息技术等产业,开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青岛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助力青岛打造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烟台片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中韩贸易和投资合作先行区、海洋智能制造基地、国家科技成果和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区。
空港整体发展规划方案

空港整体发展规划方案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航空运输需求的增加,空港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未来空中交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变化,保障国家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需求,我们制定了本空港整体发展规划方案。
本规划将借鉴国内外经验,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系统规划了空港的发展目标、战略思路和具体举措。
发展目标本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国际空港,成为全球航空运输领域的重要枢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同时提升空港的效益和竞争力。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运营能力和效率:通过扩建、改造现有设施以及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空港的运行效率和处理能力,减少旅客等候时间和货物物流时间。
2. 改善服务质量和体验:优化空港的航站楼布局和流程设计,提供便捷的安检、出入境和行李托运服务,推出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便利的信息查询和购票服务,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3. 创新空港商业模式:引入多元化的商业经营模式,提高租赁和经营收入,拓展空港商业版图,打造综合性的商务、休闲和购物中心。
4. 推进航空运输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优化航班安排和航空姿态,减少噪音和碳排放,推动航空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思路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战略思路:1.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航站楼、跑道、停机坪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空港的运行能力和效率。
2. 引进先进技术:引进自动化物流设备、智能安全检查设备、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3. 扩大国际航线网络:积极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加强与各国航空公司的合作,提升航空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频次。
4. 发展航空产业链:依托空港优势,吸引航空公司、维修保障企业、物流公司等相关企业入驻,形成航空产业集群。
5. 加强协同发展: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协调,实现空港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
具体举措为实现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我们将采取以下具体举措:1. 建设新航站楼:根据预测的航班量增长,建设新的航站楼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需求。
成都东部新区条例

成都东部新区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7.29•【字号】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0号•【施行日期】2024.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0号)《成都东部新区条例》已由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24年7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7月29日成都东部新区条例(2024年7月29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章规划建设第四章科技创新第五章产业发展第六章开放合作第七章生态宜居第八章公共服务第九章社会治理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保障和促进成都东部新区(以下简称东部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东部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
东部新区范围由省人民政府依法确定。
第三条东部新区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发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重要枢纽优势和成渝相向发展重要支点作用,建设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东部新区建设发展的领导,统筹协调解决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东部新区建设发展的指导,在规划编制、政策措施、项目布局、体制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予支持。
成都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动东部新区高质量发展。
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赋予空港经济区相关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的实施意见-揭府〔2017〕3号

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赋予空港经济区相关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的实施意见正文:---------------------------------------------------------------------------------------------------------------------------------------------------- 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赋予空港经济区相关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的实施意见揭府〔2017〕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为进一步提高空港经济区的经济、社会管理运转效能,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现就赋予空港经济区相关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权限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以“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传统产业供给侧改革试验区”为载体,全力打造揭阳创新驱动发展示范高地,按照“能放尽放、放管结合、分类实施、权责一致”的原则,赋予空港经济区相关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权限,做到“三同步”,即权力和责任同步承接、调控和监管同步加强、接受权限和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同步推进,切实减少审批层次,提高办事效率,促进空港经济区更好更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精简原则。
在统筹协调市级部门行政许可职能的前提下,按照基本建设管理和市场准入管理等方面行政服务的要求,坚持“科学、合理、依法”的原则,梳理职能、落实权限、优化管理。
(二)效能原则。
坚持“支持开发、服务建设”的宗旨,采取委托、延伸服务两种方式赋予空港经济区相关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权限,力求优化行政服务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
(三)委托原则。
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进驻空港经济区行使审批职能的人员和职责,并在本级权限内委托到位。
按照“谁许可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在委托许可权的同时,规定相应职责,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四)创新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港经济区“一中心、四基金、四专项”政策说明
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空港经济区)围绕贯彻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出台“一中心、四基金、四专项”产业发展支持配套措施。
政策体系具体内容
“一中心”即天津空港经济区投资担保中心,其注册资金一次性增至45亿元,承担区内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职能,对全市、滨海新区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工作形成补充。
据了解,举措将更大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区内补偿机制确定风险代偿比例为担保中心承担80%,合作金融机构承担20%。
担保中心对企业贷款按照年利率1%-3%进行贴息,将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效解决企业融资贵问题。
“四基金”由区担保中心为有限合伙人发起设立四支产业母基金:高端制造业引导基金、现代服务业引导基金、科技创新产业引导基金及产业人才发展引导基金,除人才基金规模为2亿元外,其他每支基金初始规模均为10亿元。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防范风险、滚动发展”原则,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采取市场化运作、专家化管理。
“四专项”即设立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人才四个专项资金,各专项资金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在以后年度持续
补充。
高端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将通过贷款贴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业务奖补及金融服务等方式对相关产业项目给予支持。
人才专项资金通过健全奖励培养、人才安居、医疗保障、子女教育配套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高新技术专项资金通过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公共平台、科技文化建设、科技企业培育等方面的支持,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
适用范围及申报条件
政策体系主要支持在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注册的以下主导产业的企业及其所聘人员。
如,高端制造业,包括: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消费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现代服务业,包括:总部、金融、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文化传媒、健康产业及特色商业等;科技创新业,包括: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互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
资金来源及安排
“一中心、四基金、四专项”政策的配套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沉淀偿债资金和年度预算资金。
其中,“一中心”通过盘活沉淀偿债资金和部分预算结余资金,将担保中心的资本金由3亿元增至45亿元,所需资金已全部到位。
“四基金”由担保中心作为有限合伙人发起设立四只
产业引导基金,除产业人才基金初期规模为2亿元外,其他产业基金初期规模均为10亿元。
“四专项”资金来源为年度财政预算资金,除人才专项资金2015-2020年预算总规模为5亿元外,其他产业专项资金未来五年的预算总规模均为50亿元。
保障运作机制
为了保障“一中心、四基金、四专项”政策的稳健有效运作,将配套建设保税区企业评价体系,并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审机制,同时将设立以下决策及评审机构:成立保税区促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产业支持政策的落实;成立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或资金组),负责产业支持政策的评审和协调工作;成立引导基金决策委员会,负责市场化股权投资项目决策。
政策体系文件构成
“一中心、四基金、四专项”政策体系共计包括12个文件,政策体系包括一个总纲性文件《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促进产业发展管理办法》:“一中心”包括一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文件。
“四基金”包含四个基金管理办法。
“四专项”包含支持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及人才发展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科技、人才两项具体实施细则,共计六个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