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期末最新版
宪法学期末考试资料

一、宪法的基本理论1.宪法的概念和特征(一)宪法的概念: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二)宪法的特征(形式特征VS实质特征)A 形式特征(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
制宪机关专门机关;绝对多数。
(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具有两层含义:一,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普通法律的规定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二,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以及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B 实质特征(1)对基本人权的保障——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综观世界各国宪法,对公民权利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例举式。
(我国采取此种方式)。
另一种是限制式。
(2)对国家权力的限制:一方面,由于宪法规定了主要国家机关的组织、职权、活动原则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宪法实际上成为授予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据。
另一方面,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范围、程序与方式,因此宪法同时也是对国家机关权力的限制。
Eg:分权理论:洛克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麦迪逊的分权制衡理论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得到最充分的论述。
2.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宪法在调整基本社会关系、确认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时所依据的并反映其根本价值和作用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于立宪和行宪之中的基本精神。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就是指国家主权这一最高权力来源于人民,同时永远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我国现行《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这一规定充分表明,我国现行宪法不仅确认了人民主权原则,同时也规定了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方式,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议会至上、议会主权、人民代表大会)(二)基本人权原则。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宪法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宪法学》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宪法学》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
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下列国家,制宪权和立法权不作区分的是( )。
A.英国 B.美国C.意大利 D.德国2.关于宪法规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宪法规范是最高的法律规范B.宪法规范具有概括性C.宪法规范具有包容性D.宪法规范的制裁性与普通法律规范相同3.关于宪法监督实施的方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 )。
A.事后审查制 B.事先审查制C.附带性审查制 D.宪法控诉制度4.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 )。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C.1975年宪法 D.1982年宪法5.各项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 )oA.平等权 B.政治权利C.人身自由权 D.经济权利6.宪法在本质上是( )。
A. 法律的监督 B.民主制度的法律化C.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D.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A. 少数服从多数 B.集体行使职权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平等原则8.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
A. 委员会制 B.复合制。
宪法学 期末考试

绪论一、宪法的研究对象1、研究宪法的有关理论;2、研究宪法的历史;3、研究宪法的内容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4、研究本国宪法的同时研究外国的宪法与宪政制度;二、宪法定义宪法学是以宪法理论、宪法历史以及由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和原则以及宪法的实际运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三、学习宪法学的意义1、有利于形成宏观思维习惯;2、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3、有利于推进体制改革;4、有利于学好其他的法学课程;四、宪法学研究的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2、本质分析;3、历史分析;4、比较分析;5、系统分析;6、价值分析;7、实证分析;8、规范分析;五、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1、宪法确认现有社会关系中的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的合法存在,并为其力量的此消彼长提供合法制度框架;2、宪法是现代国家的“出生证明”;3、宪法是划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第一章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和本质(理解宪法的概念、法律地位;掌握宪法的本质特征)一、宪法最基本特征(宪法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根本法)1、限制国家权力;2、保证公民权利;二、古代,近代,现代宪法的区别古代意义的宪法仅是法的一种表现形式,与保障人权毫无关系;近代意义上的宪法不仅是法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是国家根本法。
同时,它也是人权保障法,具有宪法制定的正当性和宪法功能的合理性;现代宪法与近代宪法唯一的不同就是它具有反映福利化国家的倾向;三、原始意义上的宪法:国家组织法基本功能:作为一种调整国家组织的法而存在;由其规定国家机关的构成、职权及相互关系,包括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分配及相互关系;四、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人权保障法、实质意义上的宪法实质:通过制定法律来限制国家权力而保障人权;定义:指一个国家存在的通过限制国家权力来保障人权的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属于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
它可以是统一的成文法典,也可以是分散的一系列法典;地位上,它可以居于一切法律之上,也可以与其他法律的地位相同;只要是在本质上是对国家权力限制的法,且核心价值是保障人权则为立宪主义意义上的宪法;五、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所有调整国家与公民关系的规律规范的总和特点:以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为标准,将法律划分为不同的部门;范围:既包括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又包括具有一般效力的法律(宪法性法典);宪法主要以国家与公民这一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采用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合理分配和保障国家权力的运行;六、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成文宪法典,体现立宪主义精神,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定义: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国家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基本法;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宪法都属于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通常所说的宪法就是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七、宪法的法律地位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规定了国家最根本性的内容,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具有最高法律效力);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一个国家各种政治力量对比的全面集中表现(本质特征);注:1、宪法规定的是一个国家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一些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其他部门法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问题;2、宪法必须从宏观上平衡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
《宪法》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宪法》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40分)1.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法院 D.国务院2.资产阶级学者以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将宪法分为( )。
A. 成文与不成文宪法 B.规范与不规范宪法 C.刚性与柔性宪法 D.钦定与民定宪法3.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
A.英国宪法 B.法国宪法 C.美国宪法 D.荷兰宪法4.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
A.国体 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 D.政党制度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
A.一党制 B.多党制 C.多党合作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6.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
A.《独立宣言》 B.《世界人权宣言》 C.《人权宣言》 D.《权利请愿书》7.旧中国唯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8.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民主集中制10.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11.我国现阶段的统一战线称为( )。
A.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 B.广泛的统一战线C.爱国的统一战线 D.民族民主统一战线1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多党合作制13.在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 )。
A.二分之一至一倍 B.一倍 C.三分之一至一倍 D.两倍14.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 )。
A.全体人民 B.18周岁以上的公民C.全体公民 D.18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公民15.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 )。
宪法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宪法期末考试试题答案(3)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束缚了法院的创造性。
(4)没有严格的违宪审查制度。
(5)公民运用宪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淡薄,相当一部分公民认为宪法远离自己。
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的法律、法规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任何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法规均无效。
归纳一下制约我国宪法司法化的因素有如下:(1)宪法的频繁变更削弱了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2)“法治”与“人大至上性”的矛盾,使宪法司法化在现行体制上不能完全行使。
(3)宪法的不直接适用性削弱了宪法的权威性。
(4)违宪事件经常发生削弱了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影响了社会稳定。
(5)宪法文本自身存在着缺陷。
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增强,法治体系逐渐完善,宪法作为我国根本大法,将其运用到诉讼程序中,作为具体案件的直接依据是法治发展的必然。
我国实行宪法司法化的必要性有如下:(1)宪法司法化是宪法法律性的要求。
(2)宪法司法化是保障人权的体现。
(3)宪法司法化是司法实践的需要。
(4)宪法司法化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在现代的民主法治化社会中,司法仍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
而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和“最高法”,其目的是从根本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所以我国宪法能否司法化决定着我国司法是否具有一道最后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权利救济渠道。
1.论我国宪法对人权保护的完善;我国现行宪法对人权内容的规定比较充实和广泛。
我国现行宪法对公民宪法权利的规定主要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和自由;有关婚姻、家庭、老人、妇女和儿童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利。
这些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现行宪法的颁布和实施使得权利本位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展现。
《宪法学》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宪法学》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制宪权范围的是( )
A.修宪权 B.立法权
C.质询权 D.违宪审查权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是无产阶级专政。
A.原则上 B.实质上
C.基本上 D.形式上
3.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民主集中制
5.在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 )。
A.二分之一至一倍‘ B.一倍
C.三分之一至一倍 D.两倍
6.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
A.单一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联邦制 D.“四实三虚”制
7.我国国旗上的五星象征( )。
A.我国各民族的团结 B.我国各阶级的联合
C.我国全国人民大团结 D.工人阶级的领导
8.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 )。
A.自治区、自治县 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C.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 D.自治州、自治县
9.全国人大任届期满的( )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大的选举。
A.2个月 B.3个月。
宪法期末考试试题A卷

宪法期末考试试题A卷# 宪法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A. 社会主义制度B. 资本主义制度C. 共产主义制度D. 封建制度2. 根据宪法,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中央政治局D. 最高人民法院3. 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不得:A. 随意发表意见B. 诽谤他人C. 表达个人看法D. 参与政治讨论4.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不得:A. 信仰宗教B. 参加宗教活动C. 强迫他人信仰宗教D. 建立宗教组织5. 根据宪法,以下哪项不是公民的基本义务?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C. 参加国防建设D. 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阐述宪法对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的基本原则。
3. 描述宪法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 某市居民李某因不满政府拆迁补偿方案,组织群众上访,最终被公安机关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拘留。
请分析李某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规定,并说明理由。
2. 某校学生张某在校园内张贴大字报,批评学校管理层的不当行为。
学校以扰乱校园秩序为由,对其进行了处分。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规定,并说明理由。
## 四、论述题(共30分)请结合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论述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应遵循的原则和限制。
注意:本试卷为模拟试题,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宪法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以学校或教育机构发布的正式通知为准。
请考生认真审题,仔细作答,遵守考试纪律,展现良好的学术诚信。
祝您考试顺利!(本试题结束)。
《宪法》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2

《宪法》期末考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填入答题卡中)。
1、马克思主义称为“法律的法律”的是( )。
A.民法B.刑法C.行政法D.宪法2、我国宪法日是()。
A.12月2日B.12月3 日C.12月4日D.12月5日3、中国宪法史上仅有的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宪法重大信条19条》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4、世界上最早提出主权观念的是()A.卢梭B.洛克C.波丹D.孟德斯鸠5、关于我国1982年宪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这部宪法只有正文B.这部宪法由序言和正文构成C.这部宪法由序言、正文和附则构成D.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都规定在这部宪法的附则中6、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美国宪法B.法国宪法C.苏俄宪法D.魏玛宪法7、现行宪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
A.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B.统一的双层经营体制C.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D.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工人阶级领导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国家各族一律平等D.少数服从多数9、现行选举法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
A.1/2至1倍B.1/3至1倍C.1倍以上D.1倍10、根据《宪法》和《选举法》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每次选举前选民资格都要进行重新登记B.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15日以前公布C.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选举委员会申诉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D.法院对于选民名单意见的起诉应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11、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
A.民主制B.共和制C.单一制D.联邦制12、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必须年满()岁。
法学《宪法》期末考试面试试题参考答案

法学《宪法》期末考试面试试题参考答案1、宪法关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2)国家与社会团体、组织之间的关系(3)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2、简述我国宪法监督和保障制度的内容。
(1)宪法规定了自身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2)宪法规定了其严格的修改程序(3)宪法规定了宪法保障和违宪审查制度(宪法监督权属: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解释权和违宪审查权属全国人大常委会)(4)宪法规定了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3、简述我国宪法对我国所有制的规定。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简介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宪法就是指专门调整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以规定国家最重要机关的设置及其权力的配置和确认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为内容,以规范、控制国家权力的行使和保障、促进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为目的的国家根本大法。
形式上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实质上的特征:1、宪法是有关国家重要机关的构成、职权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规范。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3、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表现。
4、宪法是民主事实的法律化5、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何不同?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有以下不同:第一、宪法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第二、第二、宪法的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第三、宪法制定与修改的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6、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之所以说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与普通法律相比较而言的,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有以下不同:第一、宪法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最新《宪法学》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资料

电大法学专科《宪法学》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题库电大法学专科《宪法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简答题题库32.简述宪法实施的监督及其内容。
参考答案:宪法实施的监督是为了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而对一切违宪活动所进行的审查和纠正。
(2分)内容包括:(1)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2分)(2)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2分)(3)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
(2分)33.简述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
参考答案: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的主要依据有:(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1分)(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分)(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
(2分) (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分)(5)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国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单一制国家。
(1分)31.简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含义。
参考答案:宪法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 (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3分) (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
(3分)(3)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
(2分)32.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表现是:(1)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人大代表都是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的。
(3分)(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
(3分)(3)从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
宪法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

宪法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答案: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人民民主原则、民族平等原则和党的领导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求国家机构在组织上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要求国家机构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人民民主原则要求国家机构必须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民族平等原则要求国家机构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党的领导原则要求国家机构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试述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答案: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包括: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公民有保卫祖国、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的义务。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和职权。
答案: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行使立法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决定国家重大问题、选举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等职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行使制定地方性法规、监督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决定地方重大问题、选举和罢免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等职权。
2. 论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
宪法期末考试题

宪法期末考试题考试时间:2小时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1. 宪法被称为国家的 ____。
a. 最高法律文件b. 最高行政文件c. 最高军事文件d. 最高经济文件2. 中国宪法的立法机关是 ____。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政治协商会议c. 最高人民法院d. 国务院3.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以下不属于基本权利的是 ____。
a. 言论自由b. 人身自由c. 教育权利d. 收入分配权利4. 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 ____。
a. 选举权、被选举权b. 言论自由、信仰自由c. 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d. 生活权、就业权5. 依照中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 ____。
a. 4年b. 5年c. 6年d. 7年二、判断题(共30分,每题2分)判断以下题目,正确的在题目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 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文件。
(√)2. 宪法的修改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 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没有具体的规定。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5. 宪法赋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三、论述题(共30分)请简要回答以下论述题。
1. 宪法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10分)2. 请简要说明中国宪法的修订程序。
(10分)3. 简述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
(10分)四、应用题(共40分)请结合宪法的相关条款,回答以下问题。
1. 非法集会和游行示威是否受到中国宪法的保护?为什么?(10分)2. 公民在中国宪法中享有的教育权利具体是指什么?(10分)3. 宪法的修订程序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进?请给出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
(20分)五、附加题(共10分)请简要说明你对宪法的理解和认识。
(10分)注意事项:1. 答案请在答题纸上书写,不得在试题上作答。
2. 答案必须清晰、准确、简洁。
《宪法学》期末试卷

《宪法学》期末考试题
一、概念比较(每题8分,共40分)
1.违宪与违法
2.公民与人民
3.宪法制定权与宪法修改权
4.人权与基本权利
5.自由权与社会权
二、文本分析(30分)
根据宪法第62条和第67条,回答下列问题:
1.全国人大的立法权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要规定第62条第(十五)项?
三、案例分析(30分)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特作如下决定:……五、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
有人认为,这一规定会对基本权利构成限制。
请运用基本权利限制的分析框架,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规定涉及哪些主体的何种基本权利?
2.《决定》属于何种性质的规范性文件?
3.这种限制是否合宪?。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宪法学》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宪法学》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6)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每题2分,共20分)
1.在宪法监督实施方式上,实行事先审查制度的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2.根据宪法的制定主体不同,可以将宪法分为( )。
A.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B.钦定宪法与民定宪法
C.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D.社会主义宪法与资本主义宪法
3.宪法的主要功能是( )。
A.保障公民权利
B.规范国家权力
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经济发展
4.关于直接选举,根据我国现行选举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选民10人以上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
B.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C.候选人名额过多可以进行预选
D.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选举选民过半数选票,使得当选
5.亚洲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宪法是( )。
A.魏玛宪法
B.日本国宪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苏俄宪法
6.我国现行《宪法》是制定的时间是( )。
A.1954年
B.1978年
C.1982年。
期末宪法学试题及答案

期末宪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属于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的是:A. 选举制度B. 宗教信仰自由C. 革命委员会D. 国家元首制度答案:D2. 宪法的修改程序规定在:A. 人大会议期间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期内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答案:B3. 下列哪项权利是宪法明确规定的?A. 结婚自由B. 集会游行示威自由C. 私人财产权D. 科学研究自由答案:C4. 宪法中规定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包括: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军事委员会制度C. 公有制经济D. 劳动法制度答案:C5. 宪法的最高效力来源于:A. 最高人民法院的认证B. 国务院的批准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通过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公布答案:D二、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宪法的主体内容?宪法的主体内容是指一部宪法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国家根本制度、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职能等。
国家根本制度体现了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政治制度,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公民的权益和责任,国家机构和职能则界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
2. 宪法修改的程序和条件有哪些?宪法修改的程序和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修改程序,按照宪法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期内进行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
二是修改条件,必须符合宪法修改的专门程序,即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表决通过,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公布。
三、论述题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约束力,它对于国家和公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宪法规定了国家根本制度、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职能等,为国家的法律体系提供了基础和框架。
首先,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根本制度。
国家的根本制度决定了国家的基本性质和政治制度。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这些根本制度的规定为国家的法律体系提供了指导和约束。
宪法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一、试题:每题20分1.论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宪法所确认和包含的根本方针,是指导宪法制定、修改和宪法实施的基本准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贯彻于宪法始终,并体现在宪法规定的具体制度中。
任何一部宪法都不可能凭空产生,都必须反映一国当时的政治指导思想、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宪法基本原则是对这些方面的集中反映。
结合世界各国宪法和宪政的理论与实践,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即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归人民所有。
我国宪法第2条也确认了人民主权原则,并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2)基本人权原则。
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也确认了基本人权原则。
(3)法治原则。
法治即严格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的主张和学说。
我国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成为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4)权力制约原则或民主集中制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在理论上一般不把“三权分立”看作是宪法的原则,而是普遍确认权力的统一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它在理论上确认国家权力的不可分割性,在实践中以人民的代表机关为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不过,民主集中制不排斥行使国家权力的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也不排斥监督制约机制。
2.论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宪法监督制度,指的是特定的宪法监督机关依一定权限和程序,取缔或撤销违反宪法的事件或行为,追究违宪责任,保障宪法实施的一项法律制度。
宪法监督制度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宪法监督的主体,即宪法文件或宪法惯例授权的特定国家机关;二是宪法监督的对象,即违反宪法,危害宪法秩序的事件或行为以及对事件或行为的发生负有责任的主体;三是宪法监督的方式,即特定国家机关依监督权限进行监督应遵循的条件和程序等;四是违宪救济的手段,主要指通过纠正或制裁违宪行为来维护宪法尊严,表现为撤销违宪的法令文件,弹劾罢免违宪人员等。
国开宪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开宪法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宪法是国家实施管理的总章程B.宪法是国家机构的工作规范C.宪法是国家决策的依据D.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最高法律2.中国在1895年至1949年期间的宪法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宪法。
下列关于这一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中国的第一部宪法B. 1932年的《中华民国宪法》规定的是联邦政府体制C. 194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部临时宪法D. 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第一部宪法3.下列对于宪法解释权的描述,错误的是:A. 宪法解释权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B. 宪法解释权属于法院行使C. 宪法解释权属于全体公民共同拥有D. 宪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4.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应由下列机关决定: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宪法委员会C. 国务院D. 中央军事委员会5.宪法保障公民的休息权、休假权、健康权、居住权等,是属于下列哪项权利?A. 文化权利B. 社会保障权利C. 人身权利D. 财产权利6.一国的宪法往往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福利保障等方面的规范。
下列关于宪法的目的和基本内容的描述,错误的是:A. 宪法的确立和实施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益B. 宪法是国家进行管理的基本法律C. 宪法是党派和政治组织的行为准则D. 宪法是国家政权机构及其工作方式的规范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宪法是一部规定国家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国家管理方面的基本法律书。
判断:对2.宪法的修改工作,应该依照法律程序进行,确保修改合法有效。
判断:对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部宪法。
判断:错4.宪法保障了公民的休息权、休假权、居住权等社会保障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宪法概念:确认一国民主制度,通过规范国家权力来保障公民权利,具有最高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2.宪法学:是一门以宪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反映了宪法发展的内在原理与规律。
宪法现象包括:宪法规范,宪法制度,宪法意识,宪法秩序。
3.阅读宪法判例的步骤:①认真阅读判例,基本要求是:正确理解宪法判例的内涵;合理地认定事实关系;在各种复杂的事实关系中把握宪法关系的性质与特点。
②准确把握论据,宪法判例中存在的宪法原理是由具体的论据构成的,应在分析中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上认识宪法论据的意义与特点。
③寻求宪法和相关条文。
寻求文本中的相关条文是进行宪法判断的基础和出发点。
④合理确定焦点。
宪法判例是在各种事实与价值关系中存在的,有时一个宪法判例存在两个以上的宪法原理,造成事实关系的多元化⑤综合判断。
对宪法判例中需要做出判断的对象得出结论。
三种形式:合宪判断,违宪判断,变通判断。
4.宪法的特性①宪法与法的共性:宪法是法,具有法的属性,宪法规范是法规范的一种。
②宪法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在:⑴宪法的内容具有根本性,宪法通常规定了一个国家的国家性质、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及国家标志等。
⑵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具有特殊性。
有专门的机关制定和修改宪法,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代表常委会提议或1/5以上的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宪法是立法的基础和依据。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法律、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违宪的法律、法规是无效的。
⑷宪法是民主价值的基本形式。
主要表现在: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公民的宪法地位;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通过规定选举制度,基层政权组织形式等,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
⑸宪法的本质:集中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和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以根本形式协调各种主体的利益关系,确立利益协调的共同原则。
5.宪法发挥功能的基本条件—法的实现⑴宪法在内容、程序与形式上具有正当性⑵社会成员具有宪法意识⑶建立有效的宪法保障制度,保障宪法的良性制度能够实现,例如违宪审查制度。
6.宪法的具体功能⑴确认功能:确立统治阶级地位和一系列制度⑵保障功能:对民主制度和人权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⑶限制功能:限制国家权力的行使⑷协调功能:实现对利益的分配,寻求多数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规则。
7.宪政的要素(制宪、法治、人权、民主)⑴以制宪为前提⑵以法治为基础⑶以保障人权为核心⑷与民主相紧密结合8.宪法与宪政的关系⑴宪政实践以宪法为基础,宪法为宪政实践提供根本法保障及正确规范依据⑵宪政实践又可以反作用于宪法规范,使宪法规范更适合宪政实践的要求。
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10.宪法的基本原则⑴人民主权原则⑵基本人权原则⑶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⑷单一制原则⑸法治原则11.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在我国宪法中如何体现的⑴人民对国家权力的监督,选民和原选举单位具有罢免代表权⑵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公民具有批评检举控告权,建议权,言论自由等权利⑶国家机关内部自上而下的内部监督,主要体现在立法监督,人大具有罢免权,司法机关互相监督。
12.行政区域的划分与变更⑴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特别行政区的设立,由全国人大决定。
⑵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界线的变更,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设立、撤销、更名或者隶属关系的变更,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市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由国务院审批。
⑶县、市、市辖区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由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⑷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或者变更行政区域的界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审批。
⑸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区域界线的划定,由上级地方国家机关和有关民族代表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报请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界线需要变动时,由上级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报国务院批准。
12.制宪权的概念⑴宪政权力主体(人民)所享有的⑵并通过宪法制定机关根据特别程序行使的⑶旨在制定宪法性规范以调整国家基本社会关系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权力⑷制宪权是宪法制定的依据13.我国的宪法渊源⑴宪法典⑵宪法性法律⑶宪法惯例⑷宪法解释⑸国际条约14.宪法性法律的概念⑴不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宪法宪法国家一般规定为宪法内容的法律⑵成文宪法国家有关宪法内容的普通法律15.宪法惯例的概念宪法无明确条文规定,但政治实践中存在和通行并经国家默认,具有宪法效力的习惯和传统。
16.我国的唯一一条宪法解释:1983《关于国家安全机关行使公安机关的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的职权决定》17.我国宪法结构㈠序言⑴简述国家斗争历史⑵记载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四件大事⑶规定国家今后的根本任务⑷肯定四项基本原则⑸指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内外条件⑹确认宪法的地位和作用㈡总纲规定我国重要的基本制度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㈣国家机构㈤国旗国歌国徽首都(04年增添关于国歌的内容)18.宪法规范的概念适用宪法调整各种宪法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宪法规范由制定规范、宪法核、宪法修改规范和宪法律组成。
19.宪法规范的特点:政治性、授权性与限制性、宪法规范的最高性、宪法规范的稳定性、宪法规范的制裁性、宪法规范的历史性。
20.宪法关系概念宪法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由宪法规范调整而形成。
通过宪法规范的调整,社会关系中涉及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重要领域便成为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
如前所述,宪法关系是指由宪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宪法关系中不同主体之间形成了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它是法治国家中最基本的法律关系。
21.宪法关系的类型⑴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在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中,一方面:首先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权力产生和运行的基础,国家权力形成后,在其运行过程中还要接受公民的监督和制约。
其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构成了国家权力的边界,是国家权力不可逾越的界限。
另一方面:公民所行使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则构成权利的滥用,从而产生国家权力介入的必要,国家权力可以依照法定是由和程序,对某些公民的基本权利或自由进行限制和剥夺。
⑵国家与国内各民族的关系:国家与国内各民族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许多国家把国家与民族的关系作为重要的宪法关系纳入宪法调整的范围,例如我国在我国在宪法中规定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维护各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⑶国家与政党的关系:政党是民主政治的标志,是社会力量的组织者和民意表达者,国家对政党的态度,政党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影响一郭的民主实践。
⑶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横向的权力关系:同一层次、同一级别的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关系。
纵向的权力关系包括: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以及上级国家机关与下级国家机关的关系。
22.我国宪法解释的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3.违宪审查与司法审查⑴司法审查即普通司法机关对公权力的审查,公权力包括立法权和行政权。
司法审查包括对国家公权力的合宪性审查和合法性审查,违宪审查是司法审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⑵某些国家由于国情决定,采用由普通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审查法律、法规及行政命令等规范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的司法机关审查体制,即司法审查体制,有的国家采用由专门的机关或代表机关实施违宪审查,可见,司法审查制度仅为违宪审查制度中的一种类型。
24.违宪审查与宪法监督⑴作为制度形态和严格意义上的宪法监督,这一意义上的宪法监督与违宪审查含义相同。
⑵作为政治意义上的宪法监督,这一意义上的宪法监督并不具有严格的制度形态。
25.宪法监督的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6违宪审查体制的四种类型⑴最高代表机关审查制⑵司法审查制⑶宪法法院审查制⑷宪法委员会审查制⑴最高代表机关审查制:①1918年苏俄宪法确立,主要审查对象:法律以下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身兼立法与监督二职②有效性差,时间不足,人员素质不适应,制度不健全。
③缺乏日常的专门审查机构及具体操作程序。
④违背自然公正原则,⑤宪法制裁可采用任何措施:撤销或改变违宪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⑵司法审查制①概念:由普通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附带地就适用于该案件的合宪性进行审查的制度。
②美国司法审查制的基本特色*普通法院司法审查:任何法院都可以处理宪法争议,属分散审查模式*美国宪法第三条要求:“具体争议”联邦司法判决只能针对具体案件,不能决定抽象争议。
*诉讼主体:原告和被告必须符合诉讼资格要求,包括遭受的实际损失。
⑶宪法法院审查制①主要代表国家:德国奥地利②宪法法院分为两个庭*司法审查:涉及个人权利等具体争议*宪政审查:涉及机构和抽象争议③司法具有独立的制度保障⑷宪法委员会审查制(宪政院)①法国为代表,宪法委员会的职权(集中审查模式)②事前审查:在法律颁布后生效前由宪政院决定合宪性,普通公民不得提出宪政院:审查国会立法的合宪性。
国政院:审查内阁制定规章的合宪性。
③审查主体:共和国总统、内阁总理、两院中任意一院的议长,60名以上的议员。
27.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内容:⑴宪法序言确认了宪法的最高地位和最高效力。
⑵违宪审查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⑶违宪审查的对象: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司法解释)⑷违宪审查的主体: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⑸协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违宪审查的机构:各专门委员会。
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批准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违宪审查。
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对提交备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违宪审查。
28.人权的概念人权最初是从道德权利发展起来的,最基本含义是指作为人应该享有的自由和资格。
人权作为道德权利,具有超国家性与超实定法的性质。
29.基本权利的概念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权利,表明了公民的宪法地位,反映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一个国家制度运行的基础。
30.人权与基本权利的关系:人权实定化以后便成为基本权或基本权利。
人权与基本权利的区别主要在于:*人权是一种自然权,而基本权利是实丁法上的权利;*人权具有永久不变的价值上的效力,而基本权利是法律和制度上保障的权利,其效力与领域受到限制;*人权主要表现为价值体系,而基本权利具有具体权利性;*人权源于自然法,而基本权利源于人权。
3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类型包括(8种)平等权、政治权利与自由、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文化教育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监督权与请求权;特定主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