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张居正改革同步练习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学习目标] 1.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掌握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张居正改革结局的有关知识。
一、背景1.内外交困(必要性)(1)内部政治腐败,皇帝昏庸,官吏侵盗;财政亏空;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______________南下劫掠。
(2)外部倭寇猖獗;葡萄牙侵占澳门。
2.张居正任内阁________(可能性)。
3.明神宗支持(政权因素)。
二、内容1.整顿吏治(1)措施①倡导“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②提出治理天下须“______________”,以法理政。
③1573年,创设颁行________。
(2)作用:使内阁成为变法中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2.加强边防(1)内容①“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名将,并加强北方边防。
②“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________友好往来。
(2)作用①大大提高了防御能力,并节省了军费。
②汉蒙融合:a.商品贸易活跃。
b.蒙古地区农业发展。
c.思想文化互相融合。
d.生活习惯互相融合。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清丈田地(1)原因:明中期土地兼并导致财源枯竭,经济衰败。
(2)实施: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________________”。
(3)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
4.一条鞭法(1)推行:1581年,正式在全国颁行。
(2)内容①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
②简化征收手续。
③__________代役。
(3)作用①打击了豪强地主,减轻了农民、工商业者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限制了地主和官吏舞弊。
③稳定了农业生产,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三、结果(失败)1.表现:____________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
2.原因(1)明神宗贪欲膨胀,对________的劝教约束早怀不满。
(2)变法触动了怙恶违法的豪强权贵及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强烈反对。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 张居正改革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学习目标] 1.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掌握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张居正改革结局的有关知识。
一、背景1.内外交困(必要性)(1)内部政治腐败,皇帝昏庸,官吏侵盗;财政亏空;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______________南下劫掠。
(2)外部倭寇猖獗;葡萄牙侵占澳门。
2.张居正任内阁________(可能性)。
3.明神宗支持(政权因素)。
二、内容1.整顿吏治(1)措施①倡导“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②提出治理天下须“______________”,以法理政。
③1573年,创设颁行________。
(2)作用:使内阁成为变法中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2.加强边防(1)内容①“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名将,并加强北方边防。
②“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________友好往来。
(2)作用①大大提高了防御能力,并节省了军费。
②汉蒙融合:a.商品贸易活跃。
b.蒙古地区农业发展。
c.思想文化互相融合。
d.生活习惯互相融合。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清丈田地(1)原因:明中期土地兼并导致财源枯竭,经济衰败。
(2)实施: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________________”。
(3)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
4.一条鞭法(1)推行:1581年,正式在全国颁行。
(2)内容①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
②简化征收手续。
③__________代役。
(3)作用①打击了豪强地主,减轻了农民、工商业者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限制了地主和官吏舞弊。
③稳定了农业生产,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三、结果(失败)1.表现:____________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
2.原因(1)明神宗贪欲膨胀,对________的劝教约束早怀不满。
(2)变法触动了怙恶违法的豪强权贵及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强烈反对。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张居正改革同步练习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第8课X居正改革[学习目标] 1.了解X居正改革的背景。
2.掌握X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X居正改革结局的有关知识。
一、背景1.内外交困(必要性)(1)内部政治腐败,皇帝昏庸,官吏侵盗;财政亏空;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______________南下劫掠。
(2)外部倭寇猖獗;葡萄牙侵占澳门。
2.X居正任内阁________(可能性)。
3.明神宗支持(政权因素)。
二、内容1.整顿吏治(1)措施①倡导“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②提出治理天下须“______________”,以法理政。
③1573年,创设颁行________。
(2)作用:使内阁成为变法中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2.加强边防(1)内容①“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名将,并加强北方边防。
②“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________友好往来。
(2)作用①大大提高了防御能力,并节省了军费。
②汉蒙融合:a.商品贸易活跃。
b.蒙古地区农业发展。
c.思想文化互相融合。
d.生活习惯互相融合。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清丈田地(1)原因:明中期土地兼并导致财源枯竭,经济衰败。
(2)实施:1578年,X居正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________________”。
(3)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
4.一条鞭法(1)推行:1581年,正式在全国颁行。
(2)内容①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
②简化征收手续。
③__________代役。
(3)作用①打击了豪强地主,减轻了农民、工商业者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限制了地主和官吏舞弊。
③稳定了农业生产,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三、结果(失败)1.表现:____________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
2.原因(1)明神宗贪欲膨胀,对________的劝教约束早怀不满。
(2)变法触动了怙恶某某的豪强权贵及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强烈反对。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8课 张居正改革练习 岳麓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8课张居正改革练习岳麓版选修1面对明朝中后期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阁首辅张居正变法革新,力挽狂澜,奇迹般地在北疆化干戈为玉帛,一举扭转“神运鬼输,亦难为谋”的财政危机。
1.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是什么?2.张居正改革的措施有哪些?1.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2.归纳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3.正确认识张居正改革的作用。
一、背景1.时代的呼唤。
明朝中期以来,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主要表现为政治腐败,边防废弛和社会矛盾尖锐。
其中,外患主要表现在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东南沿海的倭寇猖獗,葡萄牙侵占澳门。
2.张居正登上历史舞台: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大权在握,推行新法。
二、内容1.整顿吏治。
(1)措施。
①倡导“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②提出治理天下须“悬法于众”,以法理政。
③1573年,创设颁行考成法。
(2)作用:使内阁成为变法中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改革铺平了道路。
2.加强边防。
(1)内容。
①“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名将,并加固长城边防。
②“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
(2)作用。
①大大提高整体抗御能力,并节省了军费。
②古丰州兴起归化新城。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清丈田地。
(1)原因:明中期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短缩。
(2)实施: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均田税足民”。
(3)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
4.“一条鞭法”。
(1)推行:1581年,正式在全国颁行。
(2)内容:经济政策和赋役制度方面深化改革。
(3)作用。
①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打击了豪强地主,减轻了农民、工商业者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简化手续,限制地主和官吏舞弊。
③以银代役、计亩征银,稳定了生产,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三、结果:失败1.表现:考成法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
第8课张居正改革每课一练(岳麓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中国侨网》在“话说改革家张居正”中写到:“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强人,因为事实上只有他孤家寡人一个,以君临天下的态势,没有同志,没有智囊,没有襄助,没有可依赖的班子,没有可使用的人马,甚至没有一个得心应手的秘书。
”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面临状况的叙述,最准确的是()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D.社会矛盾尖锐解析:内外交困是最完整最准确的概括。
答案:A2.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整顿吏治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D.一条鞭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居正改革内容的理解。
张居正发动变法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吏治改革。
答案:A3.《明史·张居正》载“又为……以责吏治。
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
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
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达到这效果是因为张居正采取了()A.严肃纲纪B.设立驿站制度C.创设颁行考成法D.控制内阁解析:据材料可知,通过这一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保证新法通畅,是创立的考成法。
答案:C4.“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
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
答案:C5.下列符合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情况的有()①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②在试行后向全国推行③在推行过程中克服了重重阻力④一条鞭法成效显著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的考查点是一条鞭法,目的在于考查其显性与隐性知识,如①就是隐性知识,而②③④就是教材明显体现出的知识,答案为B。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8课 张居正改革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8课张居正改革C.丈量土地D.一条鞭法【答案】 A4.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行无阻,张居正采取了下列哪一措施()A.严肃纲纪B.设立驿站制度C.创设颁行考成法D.控制内阁【答案】 C5.学习张居正改革后,研究小组发现他下令清丈田地的目的有一项不符合()A.掌握国家实际田亩数B.解决地主隐瞒土地,转嫁徭役负担问题C.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D.限制土地兼并【答案】 D6.张居正的下列措施遭到官僚地主反对的有()①考成法②内修守备③清查田亩④一条鞭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C7.张居正改革针对的社会主要问题包括()①边防废弛、边患严重②政治腐败、吏治混乱③赋役紊乱,财政危机④矛盾尖锐,内外交困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 C8.张居正身后毁誉留给我们的思考有()①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公论②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充满阻力和斗争③顺应历史趋势的改革必然收到显著成果④改革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留给后人深刻启迪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 A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史·张居正传》中尚书李日室等如是评价张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
其时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
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材料二数年以来,所结怨天下者不少矣,俭夫恶党,显排阴嗾,何尝一日忘于孤哉!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张居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居正的改革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2)张居正生前预料自己的身后毁誉,对此,他报以怎样的态度?(3)张居正对自己有可能身后毁誉的态度,表明一个优秀的改革家必须具备哪些素质?【答案】(1)整顿吏治,颁行考成法,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实施边防新政,“外示羁縻,内修守备”,使边境相对安定,汉蒙互市活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方面,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国家基本掌握了田亩数,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练习岳麓版选修1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面临状况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D.社会矛盾尖锐解析:当时明朝政治腐败、边防废弛,社会矛盾尖锐,因而内外交困是最完整最准确的概括。
答案:A2.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 )A.整顿吏治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D.一条鞭法解析:张居正发动变法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吏治改革。
答案:A3.“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
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果的是( )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
答案:C4.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的实行,具有的现实意义是(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④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有促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赋役征银”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大进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现实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出①②③④均是正确的。
答案:D5.张居正死后官秩被削,名誉被毁,祸及家人同僚,十年改革毁于一旦。
主要原因是( )A.明神宗的反对B.改革收效甚微C.损害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利益D.张居正为官暴戾解析:张居正改革损害了当时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势必遭到他们的反对。
答案:C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鞭法规定: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因此叫一条鞭,或称“条编”。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的变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随堂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单元第8课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背景的叙述最准确的是()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 D.社会矛盾尖锐【答案】A【解析】明朝中期以来,由于政治腐败、边防废弛、社会矛盾尖锐,明朝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
故B、C、D三项均为A项的具体表现,答案为A项。
2.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 )A.整顿吏治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D.实行一条鞭法【答案】A【解析】张居正进行的吏治改革为其他改革铺平了道路,这是张居正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故选A项。
3.张居正在经济政策和赋税制度方面深化改革,推行一条鞭法。
有利于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历史趋势B.无地少地的贫民希望“悬法于众”、以法理政,建立公平公正的平等社会C.实施一条鞭法,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有利于小农经济的进一步巩固D.有利于保护豪强地主利益【答案】A【解析】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故选A项。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代中期,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隐匿赋税,这就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而统治阶级贪污腐化以及巨额的宗藩禄米和军饷开支,使政府支出急剧增加,入不敷出,财政危机逐渐加深。
为了维持巨额的开支,明政府不得不加重赋税剥削,大肆对农民进行掠夺。
农民无法忍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尽管这些反抗最终都被镇压下去,但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缓和。
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不久,他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改革。
“一条鞭法”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在一起,以田为主征收银两,从而取消了官宦豪强利用特权偷漏税粮,达到“贫民之困以纾,而豪民之兼并不得逞”的目的,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一条鞭法”的执行随即开始松弛并逐渐遭到破坏,明朝的社会危机也随之愈来愈严重。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归纳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第8课张居正改革每课一练(岳麓版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每课一练(岳麓版选修1)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封建制度渐趋衰落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专制皇权逐渐削弱D.殖民势力入侵中国解析:明清时期是封建皇权的进一步强化时期,丞相的废除及军机处的设立是最好的例证;封建专制皇权的强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说明了封建制度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葡萄牙殖民势力侵占澳门,说明当时中国面临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
答案: C2.张居正在明清进行了力挽狂澜的变法革新运动,张居正被称为“救时宰相”的原因有()①他在内外交困的危局中挺身而出②他采取的措施切中时弊,成效显著③他的改革得到了后代统治者的拥护④他进行改革的目的是维护人民的利益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解析:“救时宰相”的称号与改革的时代背景、时代作用有密切的关系,③不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法令在其死后被废除;④显然不对,张居正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统治,改革虽然采取了一些维护人民利益的措施,但不能掩盖其阶级属性。
答案: B3.张居正为了使改革能顺利推行,首先进行了吏治改革,张居正整顿吏治的根本着眼点是()A.尊主权B.课吏职C.信赏罚D.一号令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在封建专制皇权的政体下,要想做到“一号令”,就必须打出皇帝的旗号,借助皇权的威力,以此来整顿吏治。
答案: A4.针对明中期以来边防残破,张居正倡行“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边防新政,下列体现“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起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张居正实施边防新政的认识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排除A、B、D三项。
答案: C5.张居正赋役改革中实行的“一条鞭法”,主要是把当时所收的几种税合为一体,其中主要包括()①田赋②力役③杂税④人头税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一条鞭法”主要是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
高中历史8张居正改革自我检测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8 张居正改革自我检测岳麓版选修1基础达标1.明朝中期以来,内外交困的危局主要表现在…( )①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②满洲贵族加强对明朝的攻势③东南沿海倭寇猖獗④政治腐败、赋役紊乱、财政困难、阶级矛盾激化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满洲贵族加强对明朝的攻势是在明末。
答案:B2.下列关于考成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考成就是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②目的是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保证新法畅通③规定“以钱谷为考成”④具体做法是由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3.张居正下令清丈田地的目的不包括……( )A.掌握国家实际田亩数B.解决地主隐瞒土地、转嫁徭役负担问题C.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D.限制土地兼并4.下列符合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情况的有……( )①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②在试行取得明显效果的基础上向全国推行③在推行过程中克服了重重阻力④一条鞭法的推行成效显著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一条鞭法的内容不包括( )A.田赋、力役、杂税合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B.计亩征银,以银代役C.取消人头税D.取消里甲征收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答案:2.A 3.D 4.B 5.C6.以银代役、计亩征银的规定( )①稳定了农业生产,促使农产品商品化②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③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以银代役、计亩征银的影响。
答案:D更上一层7.下列关于明朝中后期局势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政治腐败②边防废弛③国家财政困难④社会矛盾尖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8.下列对考成法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都由军机处控制B.提高了办事效率C.为全面推行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D.使内阁成为推行变法的中枢解析: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由内阁控制。
2021-2022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检测:第二单元第8课张居正改革 Word版含解析
其次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面临状况的叙述,最精确的是()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D.社会冲突尖锐解析:当时明朝政治腐败、边防废弛,社会冲突尖锐,因而内外交困是最完整最精确的概括。
答案:A2.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整顿吏治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D.一条鞭法解析:张居正发动变法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吏治改革。
答案:A3.“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
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果的是()A.提高了长城防备体系的抗御力量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有名边将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乐观加强友好往来。
答案:C4.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方法的实行,具有的现实意义是()①适应了商品经济进展的需要②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进展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④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有促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赋役征银”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大进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现实意义”。
结合所学学问,即可推断出①②③④均是正确的。
答案:D5.张居正死后官秩被削,名誉被毁,祸及家人同僚,十年改革毁于一旦。
主要缘由是()A.明神宗的反对B.改革收效甚微C.损害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利益D.张居正为官暴戾解析:张居正改革损害了当时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势必遭到他们的反对。
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居正等张驰驾驭,整饬边防)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仁人利溥,民到于今受其赐。
——魏源《圣武记》材料二明长城请回答:依据材料一、二,明朝张居正改革有何成效?导致消灭这一成效是由于明政府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在关系如何?这一政策的实施与材料中所提到的法律、法规有何关系?解析:本题为图文材料题,解题时要结合材料所反映的信息,联系所学学问,特殊要留意整顿吏治与其他内容的关系来组织答案。
高中历史第8课张居正改革名师精编每课一练2(岳麓版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每课一练2(岳麓版选修1)课堂针对训练教材研学1.他是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也因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
在其改革措施中整顿吏治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以法理政B.确保政令畅通C.强化君主专制D.杜绝贪污腐败【答案】B【解析】张居正认为“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结合张居正改革之前,令不行,禁不止,吏治混乱,所以其目的主要是确保政令畅通。
2.1573 年,即万历元年,张居正上《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他认为:“天下大事,困难之处不在于立法,而在于有法必行;不在于说些什么,而在于说出来就一定要有效果。
”遂制定考成法。
考成法实行产生的影响有()①加强了内阁的权力②提高了办事效率③为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D【解析】综合考成法的效果来判断。
3.“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
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糜”思想成功的是()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答案】C【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糜”,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
4.“外示羁糜”的积极意义是()①彻底解决了边关危机②提高了边军作战能力③减少了军费开支④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彻底解决了边关危机”说法过于绝对,是错误的。
5.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建成于明朝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A.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B.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C.密切了满蒙关系D.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答案】B【解析】呼和浩特城的修建是蒙汉居民共同努力在塞外古丰州建立的,蒙汉之间在长期的和平交往中彼此增进感情,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8课 张居正改革-精选教学文档
第8课张居正改革1.针对明中期以来边防残破,张居正倡行“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边防新政。
下列体现“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起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答案】 C2.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返)”。
这是因为()①维护了官僚特权②减轻了农民负担③增加了国家收入④减少了税收舞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 B3.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整顿吏治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D.一条鞭法【答案】 A4.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行无阻,张居正采取了下列哪一措施()A.严肃纲纪B.设立驿站制度C.创设颁行考成法D.控制内阁【答案】 C5.学习张居正改革后,研究小组发现他下令清丈田地的目的有一项不符合()A.掌握国家实际田亩数B.解决地主隐瞒土地,转嫁徭役负担问题C.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D.限制土地兼并【答案】 D6.张居正的下列措施遭到官僚地主反对的有()①考成法②内修守备③清查田亩④一条鞭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C7.张居正改革针对的社会主要问题包括()①边防废弛、边患严重②政治腐败、吏治混乱③赋役紊乱,财政危机④矛盾尖锐,内外交困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 C8.张居正身后毁誉留给我们的思考有()①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公论②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充满阻力和斗争③顺应历史趋势的改革必然收到显著成果④改革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留给后人深刻启迪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 A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史·张居正传》中尚书李日室等如是评价张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
其时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
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材料二数年以来,所结怨天下者不少矣,俭夫恶党,显排阴嗾,何尝一日忘于孤哉!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张居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居正的改革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2)张居正生前预料自己的身后毁誉,对此,他报以怎样的态度?(3)张居正对自己有可能身后毁誉的态度,表明一个优秀的改革家必须具备哪些素质?【答案】(1)整顿吏治,颁行考成法,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实施边防新政,“外示羁縻,内修守备”,使边境相对安定,汉蒙互市活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方面,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国家基本掌握了田亩数,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 张居正改革检测 岳麓版选修1
第8课张居正改革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面临状况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D.社会矛盾尖锐解析:当时明朝政治腐败、边防废弛,社会矛盾尖锐,因而内外交困是最完整最准确的概括。
答案:A2.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 )A.整顿吏治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D.一条鞭法解析:张居正发动变法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吏治改革。
答案:A3.明代各项措施中,有利于边疆各民族经济发展的是( )A.边境互市B.修筑长城C.迁都北京D.任命少数民族首领为官解析:在任何朝代,边境互市都有利于两个民族经济的发展。
答案:A4.明代张居正赋税制度改革的最大影响是( )A.按财产的多少征税B.把赋税分摊到田亩上C.用银两征税D.使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解析:A项叙述错误,不是按财产征税而是计亩征银;B、C两项是改革的内容;D项是改革所带来的影响。
答案:D5.张居正死后官秩被削,名誉被毁,祸及家人同僚,十年改革毁于一旦。
主要原因是( )A.明神宗的反对B.改革收效甚微C.损害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利益D.张居正为官暴戾解析:张居正改革损害了当时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势必遭到他们的反对。
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整顿赋役制度,以扭转财政危机。
他认为造成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豪民隐占土地,逃避赋税。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清丈土地。
1578年(万历六年),明政府下令清丈全国土地,凡庄田、民田、职田、荡地、牧地都要丈量,限三年完成。
1581年,清丈基本完成。
全国田亩总计7 013 976顷。
虽比洪武二十六年最高数额少,但比弘治十五年以来增多了。
这说明清丈工作是比较彻底的,对于改变“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的现象,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材料二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 张居正改革学业达标测评 岳麓版选修1-岳麓版高二选
第8课X居正改革学习目标:了解X居正改革的背景,掌握X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X居正改革的影响。
1.重点:X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
2.难点:X居正改革的影响。
教材整理1时代的呼唤1.内外交困(1)外部:嘉靖年间,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东南沿海倭寇猖獗,葡萄牙乘虚侵占澳门。
(2)内部①财政危机:嘉靖、隆庆年间,边费庞大,皇室开支膨胀,官吏侵盗,赋役紊乱,财政严重亏空。
②阶级矛盾:明政府的催征搜刮,激化了阶级矛盾,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2.开始改革明神宗继位后,X居正升任内阁首辅,开始在全国X围内推行改革。
阅读教材P50第一个方框内的内容,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提示】朱东润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
少年得志也许会使人恃才孤傲。
但因人而宜,多一些磨难和挫折也许会练就一个人坚忍不拔的性格,也许会因此错过一些机遇。
他们的看法都属于事后估计,改变不了历史。
X居正改革的背景教材整理2改革的措施改革领域核心措施内涵作用政治领域尊主权,以法理政以皇帝名义严明法纪使内阁成为推行变法的中枢,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创设颁行考成法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制度军事领域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往来促进蒙汉经济发展;节省大量军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内修守备注意选将,积极练兵,加固长城经济领域(侧重税法)清丈田地清查天下田亩增加了政府税收;减轻了农民额外的负担;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推行一条鞭法①田赋、杂税、力役统一按田亩核算②以银代役,计亩征银(1)请思考,X居正实现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和平交往的秘诀是什么?【提示】“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2)请思考生齿、守备、田野、商贾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示】简而言之,生齿即人口和牲畜,守备即边防守卫,田野即耕地,商贾即商业贸易。
它们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明政府边防守备的加固和汉蒙关系的改善,为边疆人民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促使人口和牲畜繁衍生息,农耕区域扩大及双方贸易畅通和活跃,由此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发展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张居正改革[学习目标] 1.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掌握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张居正改革结局的有关知识。
一、背景1.内外交困(必要性)(1)内部政治腐败,皇帝昏庸,官吏侵盗;财政亏空;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______________南下劫掠。
(2)外部倭寇猖獗;葡萄牙侵占澳门。
2.张居正任内阁________(可能性)。
3.明神宗支持(政权因素)。
二、内容1.整顿吏治(1)措施①倡导“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②提出治理天下须“______________”,以法理政。
③1573年,创设颁行________。
(2)作用:使内阁成为变法中枢,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2.加强边防(1)内容①“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名将,并加强北方边防。
②“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________友好往来。
(2)作用①大大提高了防御能力,并节省了军费。
②汉蒙融合:a.商品贸易活跃。
b.蒙古地区农业发展。
c.思想文化互相融合。
d.生活习惯互相融合。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清丈田地(1)原因:明中期土地兼并导致财源枯竭,经济衰败。
(2)实施: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查天下田亩以“________________”。
(3)结果: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多达300万顷。
4.一条鞭法(1)推行:1581年,正式在全国颁行。
(2)内容①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
②简化征收手续。
③__________代役。
(3)作用①打击了豪强地主,减轻了农民、工商业者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限制了地主和官吏舞弊。
③稳定了农业生产,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三、结果(失败)1.表现:____________和限制官员特权等制度、法令相继被废除。
2.原因(1)明神宗贪欲膨胀,对________的劝教约束早怀不满。
(2)变法触动了怙恶违法的豪强权贵及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强烈反对。
(3)张居正策略不当,结怨太多。
知识点一时代的呼唤1.明朝中后期,社会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
主要表现为( )①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②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③东南沿海倭寇猖獗④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边疆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知识点二整顿吏治、实施边防新政2.1573年,即万历元年,张居正上《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他认为:“天下大事,困难之处不在于立法,而在于有法必行;不在于说些什么,而在于说出来就一定要有效果。
”遂制定考成法。
考成法的实行产生的影响有( )①加强了内阁的权力②提高了办事效率③为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3.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建成于明朝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 )A.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B.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C.密切了满蒙关系D.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4.“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
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糜”思想成功的是( )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知识点三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5.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返)”。
这是因为( )①维护了官僚特权②减轻了农民负担③增加了国家收入④减少了税收舞弊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明朝自实行一条鞭法以后,曾经改变了财政历年亏空的局面,出现了“太仓所储,足支十年”的富余情景,而且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表明( ) A.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B.税收只有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两种形式C.税收是商品经济的产物D.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职能知识点四身后毁誉7.下图为根据明代时期名相张居正的历史事实改编的古装政治题材大戏《张居正》剧照。
在剧中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因为( )A.明神宗的反对B.改革没起到应有的作用C.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D.张居正的去世8.张居正身后毁誉留给我们的思考是( )①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公论②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充满阻力和斗争③顺应历史趋势的改革必然收到显著成果④改革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留给后人深刻启迪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9.阅读下列有关明代历史的材料: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摘自《杨文弱先生全集》材料二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徵(征)银,折办於官,故谓之一条鞭。
——《明史·食货志》材料三“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资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明穆宗实录》请思考:(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社会的什么现象?(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富商大贾的经济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3)结合材料二,分析当时富商大贾的经济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
10.以下列表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改革。
名称身份结果备注商鞅变法左庶长成功遭车裂孝文帝改革皇帝成功王安石变法参知政事失败遭罢官忽必烈改制皇帝成功张居正改革内阁首辅失败死后遭抄家阅读后请思考:(1)上述改革从措施上来看,都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改革的结果却并不相同。
你认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2)从改革者的命运上看,你对中国历史上的变法有什么认识?答案知识清单一、1.(1)蒙古贵族2.首辅二、1.(1)②悬法于众③考成法2.(1)②互市3.(2)均田税足民4.(2)③以银三、1.考成法2.(1)权相对点训练1.D2.D [综合考成法的效果来判断。
]3.B [呼和浩特城的修建是蒙汉居民共同努力在塞外古丰州建立的,蒙汉之间在长期的和平交往中彼此增进感情,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
]4.C [张居正的“外示羁糜”,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
]5.B [一条鞭法限制了豪强地主舞弊瞒漏,损害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6.D [由一条鞭法的实行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这一特殊现象得出税收具有调节经济职能的一般性规律认识。
]7.C [张居正变法触动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强烈反对。
]8.A [张居正死后遭保守派反扑,法令被废,改革毁于一旦。
直至明末,朝廷终于想起这位当年的“救时宰相”,为他平反昭雪,重新恢复名誉。
]综合提升9.(1)土地兼并现象非常严重。
(2)由兼并土地到投资商业。
(3)一条鞭法按亩征税。
10.(1)中国历史上改革的成败与改革者往往有着较大的联系。
一般来说,最高统治者进行的改革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能运用手中无上的权力来突破这种改革的阻力。
大臣领导的变法如果得到最高统治者强有力的支持,变法也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最高统治者在改革和保守势力间来回摇摆,变法就难以成功。
(2)改革者的命运往往是相似的。
因为改革就要触动一部分既得利益者,而这部分人往往是社会上的特权阶层。
因此,改革必然遭到这一部分人的阻挠和破坏,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
教材问题解答课中思考1.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答案朱东润的看法有一定道理。
少年得志也许会使人恃才孤傲。
但因人而宜,多一些磨难和挫折也许会炼就一个人坚忍不拔的性格,也许会因此错过一些机遇。
他们的看法都属于事后估计,改变不了历史。
2.请思考,张居正实现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和平交往的秘诀是什么?答案“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3.请思考生齿、守备、田野、商贾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加强汉蒙人民之间的生活交往,互市互利、共同发展是治边之本,加强守备、预防万一是当时必要的。
4.你认为有利于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什么?张居正发挥了什么作用?答案在一条鞭法之前已清丈田地,卓有成效。
白银已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
张居正先试行,后向全国推广。
既策略,又坚决,考成法的推行加强了中央的办事效率和对地方的控制,因此改革得以实现。
5.请思考,为什么一条鞭法发挥了如此神奇的作用?答案因为一条鞭法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并使得大量农产品流入市场,从而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6.邹元标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答案张居正改革的成果说明了改革是正确的。
事实教育了有良知的官吏。
阅读与思考阅读以上原始文献,判断其间是非曲直。
答案(1)材料一中于慎行的话很公道,有道理。
(2)材料二反映张居正死后其家族的遭遇,值得同情。
(3)材料三中明神宗既承认张居正功大,又以私怨报复功臣,使改革毁于一旦,同时也葬送了明王朝。
解析与探究1.根据材料一推算弘治年间大约有多少国家控制的纳税田亩,这一数字比洪武初年少了多少?少掉的这部分土地到哪里去了?答案弘治年间大约有4103976顷,比洪武初年少了近400万顷。
少掉的这部分大多为豪强地主所隐瞒。
2.张居正清丈田地后,国家控制的纳税田亩增加了300万顷,但比明初洪武年间还少约100万顷。
结合材料二、三,判断新清查出的300万顷土地来自何方。
是不是改小弓丈量“以求田多”,凭空捏造出来的?答案张居正清查出的300万顷土地多来自豪强地主和奸猾官吏。
这些土地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3.张居正为什么能够在减轻小民负担的情况下,确保“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答案一条鞭法按田地多少征收赋税,使政府从掌握大量田地的地主手里增加税收,又使无地、少地的贫民和工商业者减轻了负担。
自我测评张居正改革的哪些举措发生了深远影响,哪些举措死后毁于一旦?为什么?答案(1)张居正在经济政策和赋役制度方面深化改革,推行一条鞭法。
首先,一条鞭法的推行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其次,扭转了国家财政危机。
再次,赋役折银征收,农民可以以银代役,减轻了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从而拥有了更多的劳动时间。
一条鞭法对明初以来的赋役制度做了重大改革,适应了明中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
(2)边防新政也取得巨大成功。
首先,这一政策重视边贸,鼓励汉蒙民间往来,互助互利。
其次,一大批优秀边将的存在从人力资源上保证了该政策的顺利实施。
再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边防改革的进行必须以其他方面的改革作为引导和保障。
“外示羁縻,内修守备”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这也是该政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3)①张居正去世之后短短几年内其改革措施就被废除殆尽,只有一条鞭法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②封建社会以人治为主,“政以人举”必然导致人亡政息。
张居正毕竟不是皇帝,在专制皇权的统治下,皇帝的品质、好恶决定了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