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历史综合测试试卷(选修一)岳麓版必修1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模块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以分权实现集权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
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解析:D 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一)岳麓版选修1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走向民主政治(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力图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2.梭伦上台后,他所面对的情景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穷人强烈要求平分富人的财产,梭伦当然不能支持穷人的这一极端要求,不过也必须让穷人得到实惠。
下列措施能体现他的这一改革理念的是 (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陶片放逐法C.成立五百人议事会D.向低等级公民发放津贴3.下列明显不符合梭伦改革特点的是 ( )4.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不能看到的是( )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B.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议事会的活动D.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公民法庭中审查案件5.右图是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印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Nothing in excess)。
梭伦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C.建立公民法庭D.禁止粮食出口并坚决抑制粮食涨价6.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行财产等级制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不包括 ( )A.有利于打破贵族专权的局面B.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治权利C.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权利D.为雅典城邦的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7.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 ( )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B.设立公民大会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8.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单元检测试卷(共7套有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单元检测试卷(共7套有解析)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1、2、3 4、5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6、7、8 9、10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11、13、14 12、15、16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17、18 19、20 综合 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拱卫王室统治 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解析:B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解析:B “庶出,不得立”“虽幼,以嫡立”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地位间的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3.《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世袭制解析:B 从材料“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可以看出材料中的问题是权力分配的问题,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由此解决了权力继承纷争的问题,故选B。
4.(2017•山东潍坊期末)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 A.浓厚的宗族色彩 B.强烈的等级意识 C.浓重的神权色彩 D.发达的礼乐制度解析:B 周代礼制的“亲亲”和“尊尊”意为要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
高中历史选修1(岳麓版版)同步练习:模块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模块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剑桥古代史?对雅典有这样的描述: "(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说明() A.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B.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兴旺C.雅典是当时地中海霸主D.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解析】通过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雅典公民可以享受世|界各地的特产,因此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海外贸易兴旺.【答案】 B2.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这说明梭伦采取的措施是()A.公布 "解负令〞B.限制谷物出口C.划分财产等级|D.设立 "四百人议事会〞【解析】通过材料中的信息 "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 "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可知梭伦采取的措施是公布 "解负令〞.【答案】 A3.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当的义务也不相同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解析】此题实质上考查雅典公民不平等产生的根源.梭伦改革实行了财产等级|制度,公民占有的财产不同,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平等 .【答案】 A4.以下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促进了(政|治)制度转变的有()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废除世卿世禄,按军功授爵③废分封,行县制④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政|治)制度〞.①属于经济措施,没有促进(政|治)制度的转变,排除;④是商鞅为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而实行的措施,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转变,排除.【答案】 C5.?汉书·食货志?记载秦 "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作者对商鞅变法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对商鞅变法给予肯定B.认为贫富分化的根源在于商鞅变法C.正确地分析了商鞅变法的影响D.导致贫富分化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要根据材料来分析.从?汉书?作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客观分析的角度出发.【答案】 B6.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 "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使传序?)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D.迁都洛阳【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就是说吏治有所好转,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答案】 A7.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故史书上说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B.新法适应了时代开展要求C.新法得到奴隶主贵族的支持D.变法措施得当,未给秦国带来消极影响【解析】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反映了商鞅变法适应了时代开展要求;C、D两项的说法都不符合史实;A项不是根本原因.【答案】 B8.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②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决的决心③改革要表达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③④【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综合辨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要注重结合改革措施的推行及改革结果.【答案】 A9.|王安石变法中直接增强国|家防御力量的措施是()A.募役法B.方田均税法C.保甲法D.将兵法【解析】保丁平日务农,农闲练兵,成为事实上的预备役,直接增强了国|家防御力量.【答案】 C10.|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是争论的焦点,而募役法又是焦点中的焦点. "募役法又是焦点中的焦点〞的主要原因是()A.损害了大商人的利益B.直接触犯了封建统治阶层的利益C.不利于社会的稳定D.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属于中等题.募役法规定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应交纳一定财物由所在地政府雇人代役,官僚地主也不例外,破坏了他们的免役特权,直接触犯了封建统治阶层的利益,最|终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市易法损害了商人利益,A不能选;|王安石变法有利于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社会稳定,C、D错误.【答案】 B11. "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低缺乏据,今一旦变之,那么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那么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提出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A.商鞅B.北魏孝文帝C.|王安石D.司马光【解析】本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抓住关键词 "募役〞可知是|王安石变法.【答案】 C12.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 "枷锁〞分别是指()A.赎罪券和?圣经?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解析】宗教改革是用一种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宗教来代替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天主教会,因此材料中的两个枷锁分别是指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中都包含人文主义,是积极的思想,与题目中的 "枷锁〞不符.【答案】 B13.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直接目的是()A.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B.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压制C.受到攀登圣梯的启示D.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新教会【解析】结合马丁·路德进行反天主教会斗争的背景找出直接的原因.【答案】 A14.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成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说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开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解析】此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列宁的话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的(政|治)和经济近代化,C说法正确;A、B分别从(政|治)和经济方面表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不够全面;D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答案】 C15.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沙皇专制统治结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该题考查农奴制改革的作用.资产阶级|并未掌握政权,沙皇专制统治直到二月革命才结束.【答案】 A16.为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开展的需要,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政|治)改革.这一改革对俄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包括()①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②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③推动着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④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开展步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俄国(政|治)改革对近代化开展的反作用.亚历山大二世(政|治)改革涉及许多领域,自然有利于西方思想传入俄国,推动俄国政体演变及资本主义开展.随着社会开展和与西方国|家差距加大,俄国人近代化变革的愿望也就日益强烈.【答案】 A1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特点是()①目的为了富国强兵②重点开展军事工业③由最|高统治者推行④封建性质的改革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具体史实和改革的过程进行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目的为了富国强兵,稳固阿里在埃及的封建统治.【答案】 A18.促使日本进行 "明治维新〞的主观因素是()A.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武士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不满情绪增加C.接受中国被侵略的教训,力图挽救民族危亡D.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剧【解析】A、B、D都是客观原因,只有C是主观原因.【答案】 C19.日本有学者指出在明治维新前 "武士中不管大小,一般都是穷困的,武士们在衣着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美之后,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此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道廉耻为何物〞.该作者的目的是() A.客观地讲述历史B.揭露武士的奢侈腐化C.揭示幕府统治的危机,要求变革体制D.维护幕府统治【解析】材料中作者将武士的贫困归于奢侈腐化明显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表达了作者站在幕府一边,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幕府统治 .【答案】 D20.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美的礼服保存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稳固统治C.外乡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解析】西服是西方服饰,和服是日本传统服饰. "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美的礼服保存下来〞说明日本外乡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答案】 C21.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D.改革开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解析】改革建立的应是天皇专制,A项不正确;B项应考虑到还有中下级|武士;C、D两项相比拟,符合题干 "主要依据〞之意的正确答案是D项.【答案】 D22.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局部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那么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B.废除封建身分制度C.殖产兴业D. "文明开化〞【解析】明治维新前的幕府统治时期,姓氏代表了等级| ,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不允许有自己的姓.明治政府废除身分制,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因为时间仓促,匆忙中根据所处环境情况给自己起姓.【答案】 B23.19世纪末,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 "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解析】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在中国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对西方的学习由 "器物〞层面上升到 "制度〞层面.【答案】 B24.某论文将 "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 "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 "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B.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确立D.民族危机下的改革【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考查的实际是俄国、日本、中国近代化改革的共同点.B 项和要求没关系;C项不符合史实;D项只符合日本和中国.【答案】 A25.以下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表达正确的有()①思想超前,不合国情②推进过程急躁冒进,树敌太多③策略为借助孔子和皇帝的权威④方案 "既符合古训,又适宜时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维新派在国|家危难、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开展的背景下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思想先进,符合当时历史开展的潮流和当时中国的国情,①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即可.【答案】 D26.康有为在诗中写道: "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①甲午海战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百日维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A27. "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普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③设立京师大学堂④改革科举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材料主要表达了戊戌变法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①为(政|治)措施,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含有①的选项.【答案】 B28.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 "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突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解析】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进运动,有利于开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关键信息 "头脑开始清醒〞,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C项说法符合题干材料含义.A、B、D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 C29.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dang)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 "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 "大包干〞B.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解析】明确题干表述,特别注意"……改革开放……序幕〞"……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开始形成〞等关键信息.【答案】 C30.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国也进行着(政|治)体制改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B.坚持依法(治|国)C.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31.(10分)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乾元元年(758年) ,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材料二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 "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 "常平盐〞, "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开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5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5分)【解析】第(1)问考查比拟、分析和阐述的能力.难度属中等,学生问题主要出在不会用简单、准确的术语概括或概括不全.第(2)问涉及的内容都是教材、考纲中没有涉及的,但它并没有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比拟公平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历史水平,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无可非议,但对依赖考试说明的学生来说会感到有些意外.这可能是对传统考试的一种创新和超越,代表了新课程的理念.【答案】(1)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2)促进盐业开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32.(10分)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那么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那么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2)材料二表达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加以总结即可;第(2)问应从 "废除旧制〞和 "采用新法〞两个角度答复.【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33.(10分)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开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表达在……具有了比拟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做了重要准备.- -?中国全史?材料二以下图为某同学学习了 "戊戌变法〞后,对根底知识进行的总结概括.(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出现的原因.(3分)(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与戊戌变法有关的知识信息?(3分)(3)有人认为,戊戌新政公布的一切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存外其余全部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根底,功不可没.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4分)【解析】第(1)问从经济、阶级|、民族危机和思想角度来考虑;第(2)问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3)问所找理由要符合史实.【答案】(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2) "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救亡图存;光绪帝公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结果失败;戊戌变法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3)第|一种:没有实现救亡图存、开展资本主义的初衷.第二种:促进了资本主义开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34.(10分)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开展的道路.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那么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得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 "政府之制造,已确实阻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 -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答复:(1)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3分)(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3)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开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3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料解读、概括总结能力.解答此题,读懂材料是关键.材料一讲述了日本兴办官营企业的原因;材料二指出了官营企业出现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的弊端;材料三站在经济学家的角度批评了官营企业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开展.【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开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开展的阻碍;民营企业迅速开展,竞争力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模块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以分权实现集权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
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解析:D 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2021-2022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检测: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 Word版含解析
其次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7课忽必烈改制1.元世祖忽必烈1260年即汗位,建年号“中统”。
这一年号体现着忽必烈()A.称雄四方的野心B.问鼎中原的决心C.对汉文化的仰慕D.游牧民族的胸怀解析:“中统”意在强调新政权位居中朝正统、“天下一家”的地位,也表明他以中原文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的决心。
答案:C2.下列对元朝“汉法”与“旧俗”斗争结果的生疏,不正确的是()A.先进文化必将战胜落后的文化B.社会进步是在不断斗争中前进的C.“汉法”与“旧俗”的性质相同D.落后的民族必将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解析:“汉法”代表中原先进文化,“旧俗”代表蒙古社会落后的习俗文化,前者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后者是建立在奴隶社会和游牧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两者性质不同,故选C。
A、B、D说法均正确。
答案:C3.下列元朝中心机构及其职权连线正确的有()①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②枢密院——总领全国军事③御史台——纠察百官④宣政院——行使宰相职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元代宣政院是管理宗教和西藏事务的,故④错误,①②③符合史实,B 符合题意。
答案:B4.下列属于忽必烈当政时的史实的是()①登基颁布《即位诏》②在中心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三大系统③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行政机构④命令编成《农桑辑要》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学问的把握力量。
所给四项内容均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
答案:A5.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奠定了今日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④巩固和进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的分析、理解力量。
行省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元政府管理空前宽广疆域的需要,从而巩固和进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行省直接隶属于中书省,和中心关系亲密,是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进一步进展;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奠定了今日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卷一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卷一岳麓版选修1(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这表明梭伦改革(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梭伦给了平民一定的权力,但又没触动贵族的根本利益,这就缓和了阶级矛盾,体现了梭伦“中庸”的政策,故①④正确,③不符合材料,②不符合史实,排除②③。
答案:B2.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这主要说明( )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解析:材料中王安石的诗描述的是商鞅变法中“南门徙木”的典故,这一做法是商鞅变法取信于民、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答案:A3.《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 )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②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也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答案:C4.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工作。
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C.加重了财政负担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解析:本题考查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1 岳麓版选修1
单元综合测评(一)(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4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5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归纳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如“奴隶地位”“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等;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归纳总结。
第(2)问实际考查梭伦改革的具体措施,回顾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第(3)问的第一小问要运用阶级分析法,从平民与贵族阶级利益的矛盾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梭伦改革的措施总结其积极影响,主要从公正与法治两个角度进行归纳。
【答案】(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社会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颁布“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
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2.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70分。
1.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出生地寻根谒祖。
这种现象源自 A.皇帝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 2. 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3.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以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削夺王国的封地 B.夺去王侯的爵位 C.推恩令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4.西汉时期,文人司马相如由于很有名望,被汉武帝直接任命为政府官员。
这一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 A.中央政府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地方权利日益增大的趋势 6.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唐太宗 A.调动宰相等大臣参政议政 B.注重君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C.将中央的决策权转移给宰相 D.从纷繁的事物中解放了出来 7.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除妇女之外的全体雅典人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8.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由此发展而成的审判原则是 A.“一事不再理”原则 B.“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理”的原则 C.陪审制原则 D.证人制原则 9.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等许多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政治原则,最早起源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0.英国首相事实上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这是因为他 ①是政府首脑②掌握行政大权③不受议会监督④是国家元首⑤是议会多数党的领导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1.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B.1789年《权利法案》颁布 C.1787年宪法的颁布 D .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联邦”;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期末复习综合测试题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期末复习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0.5分/题,共50分)1--------10 C A A C C B B D C A11------20 B D B C B A B A C A21------30 D D A B A C A D A B31------40 B B C D A B A B B C41------50 C A D B A C D C B B51------60 B B A C D D A B C D61------70 A C A C B C C B A C71------80 A D D C C B C A D B81------90 C C B D A A D D B D91------100 B B D B C D C D C B二、非选择题(共50分)102、(1)西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对秦朝的一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均为秦官,西汉依旧设置。
(3分)(2)汉武帝任用宦者,担任中书,汉成帝不再用宦者,但进一步加强尚书的职权,他们逐渐参与国家机要和决策。
这样改革官制的目的是加强皇权。
(3分)(3)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的权力,使尚书台实际成为最高决策施政机构,三公的权限进一步被剥夺。
这样,大权总揽于皇帝。
(3分)(4)相权不断削弱,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专制集权的封建政治体制发展。
(1分)104.⑴英、德:君主立宪政体;美、法共和制政体。
(1分)⑵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体制,都保留了君主。
(2分)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权力的象征,而议会至上。
德国皇帝却拥有很大实权,主宰议会,宰相对皇帝负责。
(4分)⑶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任何一项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
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
(4分)105、(1)马克思主义(2)十月革命(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6、(1)名称:中华民国。
岳麓版本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卷试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模块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类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依赖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理的制度”。
这类制度是( )分封制B.宗法制郡县制D.世袭制分析:B 宗法制是一种依照血缘宗族关系分派政治权益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资料以为秦代集议制度()有益于皇帝决议时集思广益承袭先秦的分封制度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增强君主个人专制分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代集议制度不是君主专制,而是有益于皇帝决议时汲取别人建议,故A项正确。
优选比较以下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应的本责问题是( )A. 中央官吏日趋增加B.以分权实现集权尚书省权益最大D.太尉权益分到兵部分析:B 甲图反应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应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益很大,威迫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限制 ,相权一分为三,进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悉中举后,竟快乐得发了疯。
这反应出作者以为科举制( )抹杀人材和压迫人性选拔人材着重品学兼优表现社会公正和正义考试程序繁琐试题晦涩分析:A资料“得悉中举后,竟快乐得发了疯”,表示科举制使士人的心剪发生歪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展,故A项正确。
中英《南京合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不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来往,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 )优选英国开始干预中国的内政中国的行政主权受到损坏清政府失掉了外交自主权清代天向上国看法被打破分析:D 资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同等,打破了清代的朝贡系统和天向上国看法,故D项正确。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B.拱卫王室统治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D.扩大统治范围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C.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D.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3.如图是中国古代的某一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
该制度的设立( )A.简化了决策过程B.降低了监察效能C.加强了君主专制D.确立了三权分立4.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中央集权C.杜绝地方割据D.防止吏治腐败5.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
“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A.执政官们的坚决改革B.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C.民主政治的全面扩展D.广大平民的长期斗争6.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7.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
其“完美”体现在( )A.确立责任内阁制B.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C.实行了议会主权D.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8.读下图,图中著作的部分目录及内容研究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9.“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10.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十)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某同学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时,曾有“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一目,与下划线标注内容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B.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C.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D.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2.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
该事件是指( )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B.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D.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3. “在更公正的社会组织到来之前,在机器转归工人自己所有之前,机器不可能给工人带来真正的好处。
”材料中“更公正的社会组织”指的是 ( )A.资产阶级理性王国B.社会主义社会C.工业文明时代D.知识经济时代4.《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5.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被称为“三月十八日革命”,这次革命之所以发生在3月18日,其直接原因在于( )A.法兰西第二帝国统治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化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德国签订割地赔款的和约C.巴黎人民生活困苦,渴望建立新制度摆脱困境D.1871年临时政府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防守的要塞6.关于巴黎公社,马克思认为,它是一个“高度灵活的政治形式,而一切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
这说明巴黎公社( )A.不具备无产阶级性质B.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权C.可以作为无产阶级政府的方案D.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7.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大师莱希特1948年的名剧《巴黎公社的日子》以巴黎公社为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测试题(二)岳麓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综合测试题(二)考试用时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②鼓励发展工商业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5、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农民的负担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巩固北魏的统治6、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⑤日本明治维新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某某④行汉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8、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A.长期分裂B.民族融合C.统一北方D.阶级矛盾9、王安石变法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10、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11、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12、下列某某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①信仰得救②因信称义③简化仪式④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13、利马窦来华传教,当时传到中国的基督教派别是A.天主教B.加尔文宗C.路德宗D.东正教14、下列新教派别中,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的是A.加尔文宗B.路德宗C.英国国教D.胡格诺派15、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①克里木战争失败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③十二月党人起义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16、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D.增强实力,对外扩X17、有人说“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其含义是A.他镇压了1905年革命B.他实行了农村土地改革C.他消除了农奴制残余D.他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1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创办近代工厂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C.建立兵工厂D.发展商业19、穆罕默德•阿里政权取得的最重要和最令人惊异的成果是A.中央集权B.整顿社会秩序C.创办近代工厂D.建立海军20、被称为“东方的伏尔泰”的日本启蒙思想家是A.福泽谕吉B.吉田松阴C.伊藤博文D.高杉晋作21、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22、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B.《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D.保国会成立23、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社会经济C.推动政治改革D.促进思想启蒙24、被称为近代中国“精通西学第一人”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25、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X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D.反对某某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二、材料解析题(共25分)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
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一单元)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阶段综合测评(一)(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
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
”由此可见当时( )A.“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B.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C.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材料中“立子之制而君位定”“封建子弟之制”反映出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制,均排除。
]2.《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有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这说明春秋时期( )A.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B.君父同伦掩盖了阶级等级差异C.家国同构的观念业已深入人心D.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紧密结合A[材料“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体现了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结构组织方面的共同性,属于家国同构,表达了统治者的政治诉求,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阶级斗争的相关理念,故B项错误;家国同构深入人心与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礼乐制度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 3.分封制对西周的稳固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汉初的分封却没有给汉朝带来预期的政治效果,反倒成为阻碍王朝发展的离心分裂力量。
这说明( )A.分封制在汉代退出历史舞台B.血缘政治在汉代已无存在必要C.中央集权制取代了分封制D.制度的生命力取决于社会环境D[“汉初的分封”可见汉代也有分封,故A项错误;“汉初的分封”可见汉代用血缘关系发挥过维护统治的作用,故B项错误;“汉初的分封”可见分封制在当初没有被完全取代,故C项错误;“西周的稳固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汉初的分封却没有给汉朝带来预期的政治效果”可见分封制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故D项正确。
]4.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某某观念来。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A.过渡到社会主义 B.集中人力、物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C. 实现工业国有化D.对小企业实行监督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重大的意义是()A.得到工人和农民的支持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解决了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D.确立了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3.下列各项不属于斯大林经济体制表现的是()A.单一的公有制B.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C.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D.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4.造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重要原因是()A.片面强调产值、产量B.片面发展重工业C.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D.轻工业布局不合理5.以下那种矛盾直接引发了1929年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A.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B.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6.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A.抑制通货膨胀,实现财政改革B.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福利措施C.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D.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7.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计划经济8.右图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修筑的田纳西水利工程,其修筑的直接目的是()A.国家干预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性B.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C.兴办水利工程,解决发电、防洪、灌溉等问题D.国家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克服建设的盲目性9.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表现不正确的是()A.建立国营企业B.制定经济计划C.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D.扩大政府采购10.“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A.普通职工已经拥有了企业的所有股票B.企业职工控制企业所有权C.人民大众成为资本的拥有者之一D.资本家已不再控制企业的决定权11.“经营者革命”出现的原因是()A.“人民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B.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C.资本家已不再控制企业的决定权D.科技发展及生产过程复杂化的要求1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A.20世纪40—50年代B.20世纪50—6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70—80年代13.二战后初期,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A.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继续C.农业单产没有提高D.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改善14.赫鲁晓夫改革的最深远影响是()A.农民得到自留地,生活有所改善B.“物质利益原则”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C.工农业总产值有较大的提高D.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15.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是()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B.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C.给企业调整工资的权利D.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16.导致戈尔巴乔夫改革转向政治领域的直接原因是()A.苏联政治危机加剧B.国际形势日益紧张C.各共和国要求分离D.经济改革陷入困境17.1953年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A.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B.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C.改变不合理的劳动产品分配制度D.将单一所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18.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及答案岳麓版选修一
选修一: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改革,其要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2、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奴隶主民主政治C、贵族专制政治D、平民民主政治3、在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A、政治地位B、血缘关系C、居住地域D、财产多少4、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B、从各等级民众抽签产生C、由各等级国民轮流担任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5、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陪审法庭D、建立四百人会议6、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7、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8、“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9、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周王室的衰落C、诸侯争霸D、周朝统治腐朽10、商鞍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A、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 C.为田开阡陌封疆 D.重农抑商11、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D、制定连坐法1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普遍推行县制B、实行连坐法C、按军功受爵D、奖励耕战13、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统一的实现B、鲜卑族的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1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1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措施C、颁布均田令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16、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A、各民族间的战争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7、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抑制土地兼并B、限制高利贷盘剥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负担18、“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A、兵不在多在勇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19、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更侧重于()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整顿吏治 C.加强中央集权 D.减轻农民负担20、下列涉及到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改革是:(1)管仲改革(2)王安石变法(3)商鞅变法(4)梭伦改革A、(1)(2)B、(2)C、(3)(4)D、(3)2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综合测试一试卷 ( 岳麓版选修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切合题目要求的。
)1、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
以下对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选项是:①改革就是要完全的革除旧的、传统的全部东西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经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美社会制度并稳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2、最早的比率代表制选举法是从哪一机构的产生开始的:A、战神山议事会B、四百人议事会C、五百人议事会D、公民大会3、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截然相反的是:①农业政策②工商业政策③政治主张④历史作用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④4、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图片不可以..表现其影响的是:5、与此刻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责相像的古代雅典的民主机构是:A、四百人会议B、陪审法庭C、十将军委员会D、公民大会6、 2006 年持续了2000 多年的农业税走到了历史的终点。
农业税最早始于:A、春秋期间B、战国期间C、秦汉期间D、隋唐期间7、李悝变法提出“选贤任能”,这一举措:A、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B、完全取销了世卿世禄制度C、确定了新兴地主的统治D、确定了中央集权的制度8、商鞅变法中,最重要的变法法律是:A、推行连坐法B、重农抑商C、推行县制D、确定土地私有9、商鞅变法中有益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的举措是:A、相地而衰征B、奖赏军功C、取销分封制D、奖赏耕织10、商鞅变法的举措中,最有益于增强中央集权的是:A、广泛推行县制B、推行连坐法 C 、按军功受爵D、奖赏耕战11、商鞅死后,“秦夫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这反应了商鞅变法A、倡导仁义B、特别完全C、法律严酷D、人心所向12、以下对孝文帝改革中三长制作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打击了赃官污吏B、使地方政权真实掌握在国家手中C、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D、三长直属于中央13、以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举措中与民族交融没关的是: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B、拟订官员的俸禄制C、公布均田令D、迁都洛阳14、“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买田宅,漂居他乡,事涉数世。
”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类情况的举措是:①均田制②三长制③整改吏治④改穿汉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举措中有益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B、推行汉化举措C、公布均田令D、采用汉族统治制度16、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举措,以下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其目的在于促使鲜卑族踊跃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波及服饰、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益于鲜卑族稳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己特点而走向衰败17、“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久“积贫积弱”场面的原由之一,这说明:A、兵不在多在勇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政治改革要有强盛的经济后援D、北宋增强中央集权举措弊大于利18、在王安石变法的举措中,惹起隐藏田亩、躲避赋税之人最强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19、对王安石变法中“理财”举措的评论,不正确的选项是:A、“理财”以农事为先B、理财举措中增收节支同时并举,以增收为主C、“理财”中尽量不伤害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D、“理财”为变法之先,是第一要解决的问题20、致使北宋中期财政危机严重的最重要原由是:A、土地吞并严重B、宋初增强中央集权举措的负面影响C、财政管理杂乱D、北方游牧民族常常南下扰乱中原21、王安石假想其变法的理财目标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
为此他采纳的举措有:①清点躲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销A 、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2、中世纪欧洲人民一世中不行能经历的是:A、出生时由牧师推行浸礼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与同学、老师一同进行有关的科学观察和实验C、到教堂举行成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D、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23、西欧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最大的贡献是:A、为财产阶级争夺了教会的土地财产B、增强了西欧各国的王权C、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D、促使了欧洲的民族意识24、加尔文说:“一个人之因此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道德、智慧或勤奋,而完整靠上帝赏赐。
财产自己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训斥,这样做就是轻渎神明。
”资料主要表现了: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加尔文对很多国产业生了重要的影响C、其思想切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D、其思想完全否认了天主教会的作用25、阿里改革推进了埃及的近代化,主要表此刻:①机器工业②军事工业③政治体系④军队装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6、穆罕默德 ?阿里政权获得的最重要和最令人惊诧的成就是:A、中央集权B、整改社会次序C、创立近代工厂D、成立海军2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发生了数百年来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包含:①社会次序改良②民族工业发展③人民抗争减少④截止西方入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8、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主若是因为:A、公布“解放”法律B、司法改革C、地方自治改革D、土地改革29、 1861 年改革推进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度,主要表此刻: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美B、地方自治制度的成立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立宪君主制度的成立30、从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能够看出:A、俄国劳感人民不辞辛苦B、俄国内河航运发达C、俄国风帆制造业发达D、俄国交通运输业落伍31、被称为“东方的伏尔泰”的日本启发思想家是:A、福泽谕吉B、吉田松阴C、伊藤博文 D 、高杉晋作32、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最主要内容是:A、倡导西方文化,发展近代教育B、打破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C、发展新闻第一版事业D、改变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习惯33、明治维新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A、民族危机的加深B、倒幕运动的成功C、西方思想的传入D、天皇专制的成立34、“几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对此做出的反响中表述有误的是:A、对外开过,学习西洋之法B、改革幕政,是先富国强兵C、颠覆天皇,成立民主政权D、激发斗志,保护民族独立35、 19 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盛行的最主要要素是: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看法人心所向C、民族财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36、 19 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快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重点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适应历史潮流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联合起来D、维新派获得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戴37、 1895 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记是:A、强学会的成立B、《中外纪闻》创立C、“公车上书”D、保国会成立38、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伟绩在于:A、完全的批评了封建思想 B 、发展社会经济C、推进政治改革D、促使思想启发39、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明治维新都是为实现近代化而进行的改革,举措迥然不同,此中“小异”应是:A、拟订宪法B、创立近代工厂C、改革传统教育D、增强中央集权40、中国新期间的改革从乡村领先打破,推行了一些列重要改革,按先后次序摆列是:①产业构造调整②税费改革③家庭联产承包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第Ⅱ卷(非部分40 分)二、资料分析:(本大共 4 小。
第4110 分,第428 分,第4311 分,第4411 分,共40 分。
要求剖析资料,合所学知回答。
)1、以下资料:资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夏国增,养兵西陲,累百万。
——《宋史》资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改造者数千百事,⋯⋯其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
⋯⋯免疫之法成,不,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通流,而国用矣。
——王安石《川先生文集》资料三(王安石)不忍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民。
⋯⋯及其得志,以此事,青苗法,以富民之利。
民无富,两税以外,皆重前途十二,吏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栾城三集》资料四(司光)更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用私,乱旧章,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里叹恨。
⋯⋯免役,富而困,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愁无告。
”——《治通》回答:①北宋“ ”原由,除资料一中波及的以外,有重要一是什么?( 1 分)②王安石法“ ”采纳的举措,除资料二中说起的以外,有哪两“事”?依照资料二,归纳王安石法获得的收效。
(4 分)③依照资料三、资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受到除的原由。
(2 分)④有关王安石的价,当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
一是必定,王安石法必定程度上扭了北宋弱的场面;一能否认,王安石法是一离开的法运。
此中一种意,表。
(3 分)2、( 2007广高考) (8 分)16世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志着近代的初步。
——据 ( 美 ) 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合所学知回答:(1)“ 16世教会的反叛” ,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典型。
三国宗教改革的者分是 ?(3 分 )(2)16 世的宗教改革有何史意?(5 分 )3、以下资料:( 11 分)资料一明治期的工厂、学校及交通工具资料二明治期间,很多高级官员以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 ,才能与西方列强平分秋色。
所谓“脱亚入欧”即离开落伍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资料三19世纪60一70年月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公司数工人人数(人)产值(千卢布) 1860 年9911 6007 9541879 年18742 00051 937据统计, 1860 — 1890 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添了 2 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 3 倍,而煤炭产量的增添则超出了19 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 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添了 6 倍,铁路线增添了35 倍。
请回答:(1)据资料一、二指出日本在学习西方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3 分)(2) 资料三反应了哪些历史信息?(2 分) 致使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来源因是什么?(1 分 )(3)联合以上资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俄国、日本改革后,在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工业方面有何相像点 ?(3 分 )(4) 俄日的兴起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迪?(2 分 )4、(2007 年广东省教研室模拟试题)(11分)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但改革史上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
请回答:(1)请列举中国古代的改革中有关社会内部调整政策、富国强兵与促使新旧社会制度改革(各举两例)( 4 分)(2)若是你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改革家,按西方改革的模式,请设计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主要改革内容及其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