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全册知识结构
高中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总复习岳麓版人民版选修1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复习材料近代史上的重大改革规律性认识:1.改革的实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改革的原因(背景):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3.改革的过程不否定过去则改革无从开始,彻底否定过去则社会进入巨大的不确定状态,其结果必定是每人追求短期利益,社会动荡,生产下降,所以改革的根本性难题是如何在除旧和布新之间达到平衡。
4.改革的结果: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
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5.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6.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习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③改革的措施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⑤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专题1:梭伦改革课标要求①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②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③③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1.梭伦改革:(1)梭伦改革背景:①公元前7世纪,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政治上,贵族政治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运作;经济上,由于缺少监督和有效的制约,雅典的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
平民与贵族尖锐对立,内战一触即发。
(3)梭伦中庸思想在改革中的体现:梭伦使工商业奴隶主以第一和第二等级而获得掌握政权的机会,把他们上升为统治阶级。
对贵族也并非彻底的打击,因为贵族以其财产仍可列第一和第二等级,只是他们的特权受到削弱,不能再独占政权了。
他给与平民的政治权利却是有限的,反映了他的改革始终保持着他自以为荣的“中间路线”。
他自称既遏制富人的贪婪,又要抵制穷人过分的欲望。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这句话就贴切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
(4)梭伦改革的影响:积极:缓和了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
局限:①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②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③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1)确立——克里斯提(梯)尼改革(2)进一步完善——伯里克利改革(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性和局限性)积极性:①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②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讨论,会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
③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对群众负责,受社会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④创造了灿烂的希腊文化与科学。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能强化课Ⅰ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商鞅变法(一)变法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3)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4)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2.具体原因(1)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变法内容 措施 内容影响 以农求富废井田、开阡陌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促进作用 加强集权 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源得到保证 普遍推行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制订秦律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思想控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也压制了人民的思想,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重大损失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三)变法评价1.积极作用(1)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选修1——重大历史改革回眸第一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⒈改革的分类从改革的程度看, 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 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 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 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 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⒉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 并不否定现存制度, 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 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⒊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总的来讲, 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 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为抑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 增加财政收入, 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⒋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⑴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与时俱进, 因时改革, 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 必然会遇到阻力, 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 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与时俱进, 因时改革, 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 必然会遇到阻力, 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全册知识结构汇总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全册知识结构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商鞅变法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加尔文宗教改革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等。
其实质来看,均体现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与原来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这时就要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否则,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受阻。
由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断地由适应到矛盾,所以改革就不断进行,使生产关系及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无论发生在什么样的历史时期、什么地区的改革,其背景均体现了这一实质,这也是我国当前实行改革开放必然性之所在。
从改革的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抗,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
商鞅变法的矛头指向宗室贵族和世袭大臣,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剥夺他们的各种特权,必然受到他们的抵制和反对,甚至他们怂恿太子犯法借以破坏这次变法活动。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公子虔报复商鞅,告其谋反,商鞅被车裂,并族灭其家。
商鞅赤胆忠心,最终却劫难难逃。
还有王安石罢官归隐、六君子戊戌喋血等等,均说明改革之路曲折而艰巨。
从改革的结果来看,这9场改革有成有败。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①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②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利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如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由于封建顽固势力、保守力量异常强大等因素而昙花一现,归于失败。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2)
高中历史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目录课标要求 (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3)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5)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8)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10)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12)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7)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0)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23)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28)课标要求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岳麓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岳麓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选考内容 选修一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1 规律方法 2 典题示例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入不敷出”“税外之 税”“民变”等信息,从官俸、办公经费、社会矛盾等方面概 括原因。第(2)问,据材料中的“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等 信息,从提高官员收入、抑制腐败、减轻百姓负担等方面分 析。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 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 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规律方法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岳麓版 ·历史
一、改革的规律性知识可以从以下几点掌握 1.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 整。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伴 而生。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改革的必然性。 2.从改革的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关系 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 旧观念的抵抗,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 3.从改革的结果来看,改革有成有败。决定改革成败的 因素有:第一,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第二,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 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的高低与权力的强弱,以及改革 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岳麓版选修1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要点与典型考题归纳 超详细
岳麓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要点与典型考题归纳与总结典型考题:1.(08,广州一模,31,9分)一位历史学家曾发生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起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强大的国家”的?请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措施:(1)政治上: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推行郡县制,制定秦律等措施,打击旧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通过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军事上:通过奖励军功等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称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
2.(08,山东高考,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3.(08,广州高考模拟卷)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_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知识汇总辽宁高考考纲版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汇总辽宁高考考纲版名时间背景内容评价影响梭伦改革前594梭伦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进行改革。
经济上①废除平民的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制,平民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②发展工商业,倡俭戒奢,为雅典民主奠定基础。
政治上③按财产而不按出身将公民分为四等,④改革政府机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梭伦是雅典第一位平民领袖,民主改革并不彻底,按财产确定政治权力大小也起到限制平民参预高级政治管理的机会。
商鞅变法前356、前350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军事上①按军功授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奴隶主贵族,②实行什伍制度,保障秦国兵源。
经济上③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推动地主经济发展。
④奖励耕织,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国家收入。
政治上⑤建立县制取代分封制,强化中央集权。
⑥实行联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思想上⑦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控制。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改革。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发展地主经济,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为秦国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孝文帝改革公元485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对峙,北方战乱。
公元439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
①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向农民征收徭役和赋税,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
②实行“三长制”改变了隐瞒户籍的状况,加强了中央集权③整顿吏治。
吏治得到改善。
④迁都洛阳。
利于胡汉文化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发展。
⑤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加快了各族人民间的融合进程,为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安石变法公元1069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部分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4)政治基础和纲领:改革派开展武装倒幕成功,建立明治政府, 以《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
2.内容 (1)政治 ①废藩置县,把全国划成 3 府 72 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的直接管 辖之下。 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 武士阶级的特权。 ③1889 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四、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经济上: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与西 欧国家有很大差距。 (2)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奴反抗此起彼伏,严重威 胁着沙皇专制。 (3)思想上:十二月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 要求进行社会变革。
(4)军事上: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 盾尖锐化。
3.历史作用 (1)经济方面: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 的繁荣景象。 (2)民族关系方面: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 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3)政治方面 ①缓和了社会矛盾,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 治。 ②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模块四 选修内容 选修1 选修3 选修4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01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一、商鞅变法 1.背景
(1)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 六国。
(2)统治者的支持:秦孝公广纳贤士,决心变法图强。
2.措施 (1)政治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设立 20 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按军功 大小授予爵位。 ②建立什伍组织,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 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③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任免官员。 ④规定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高中历史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目录课标要求 (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2)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4)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7)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9)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12)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6)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9)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2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26)课标要求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岳麓版选修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本讲小结课件
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改革:此类改革多
是以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接受先进文化为主体,如北魏 孝文帝改革等。
(2)改革的作用和启示 ①作用:中国古代改革从效果上来看,大都收到了明显成
效。管仲改革、商鞅变法都收到了富国强兵之效;北魏孝文帝
改革和忽必烈改革大大加快了封建化进程;王安石变法和张居 正改革一度改变了中衰局面。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有成有
不 挽救统治危机,部分地 同 目的 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调整生产关系 点 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 实质 一场封建化的改革 部调整的改革
相同点 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有王权支持;都遭到旧势力 的激烈反对;措施都比较全面,都调整了生产关系
反馈检测
1 . (2013· 福建· 41A) 阅 读 下 列 材 料 , 回 答 问 题 。 导学号 26061510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 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 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 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 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 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 影响。
【答案】(1)原因: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 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
③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④改革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
梭伦改革
背景 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 扩大工商业奴隶主阶 核心内容 层、平民的政治权利 性质 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 结果 奠定西方民主政治的 基础和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全册知识结构课标要求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
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
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
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
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
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
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
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
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一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
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历代统治者在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的时候,仍然推行此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明朝中期后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历史上往往因为政策上的原因、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一定消极影响。
如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启示:商品经济、农业经济都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任何一方;品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应该认为地禁锢他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商品经济前途广阔,随着现代化步伐加快,他将居于主导地位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相同点是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不同点有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④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失败了。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
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
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比较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
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
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加尔文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以上这些相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顺向关系,它们在同一时代的社会矛盾推动下,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地发展起来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3)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4)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5)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洋务运动比较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近代化它在经济领域的变化叫工业化、全球化,其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都市化,政治结构的变化是民主化、法制化,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理性化、科学化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之异同(1)不同点:A背景不同:俄国:a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缓慢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而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b农奴处境日益恶化,农民运动波澜壮阔地发展起来。
贵族地主统治岌岌可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决定废除农奴制。
日本:a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世袭的将军手里,天皇只是傀儡。
农民生活悲惨,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b资本主义已有一定的发展,西南部大名和商人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变现状。
武士的生活状况恶化,已由封建社会的支柱变为反幕府的力量。
c民族危机严重,遭到美、英、法、俄等国侵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愤怒。
内外因的结合促进了幕府危机的总爆发,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进行了改革。
B目的不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防止人民革命运动,维护自己的统治,迫不得已而进行改革。
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压迫而进行改革。
(2)相同点:A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B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民粹派及民粹派运动民粹派一词是指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平民知识分子,得名于他们70年代中期“到民间去”,把这些到农民中去的知识分子称做民粹派。
民粹派的目标是追求社会正义与社会平等,他们相信社会主义能体现这种正义与平等,故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民粹派的所作所为都以人民,尤其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所以,代表着民粹派的民粹主义的理论核心实际上就是“农民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