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教案 (1)(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教案 (1)(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762af9af1ffc4ffe47ace5.png)
柳永词两首核心目标:把握词的内容,品味词的语言,学习表现手法。
辅助目标: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导入:这个单元我们来学习宋词。
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
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
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作风格。
词的相关知识介绍:词,是歌词的意思,一种按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
它与音乐有极密切的关系。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相当于宋代的“流行歌曲“。
“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词有它独特的体制特点,从三个方面来介绍。
1、词调与词题词调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乐调。
每个词调都有个名字,即词牌。
如本词的词牌是《望海潮》,《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雄伟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其他常见的如《菩萨蛮》、《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
但要注意的是,词牌不像我们平常写作文的题目一样,它与词的内容是不一致的。
比如说《相见欢》、《龟虽寿》,听起来好象是写欢喜、高兴的气氛,但其实是描述悲凉、凄惨的曲调。
总之,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2、词体根据乐调的变化,发展出长短不同的篇章,一般来说,分为三类:小令:58个字以内;中调:59——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最短的小令只有14个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可见悬殊是很大的。
每首词中有分段: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三叠、四叠:即三段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3、词句与词韵词句是长短不一、参差不齐的,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精品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精品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2c965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a.png)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包括《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详细解读这两首词的篇章结构、用词特点和情感表达,使学生深入理解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和时代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柳永词二首》的字词、句式和篇章结构。
2. 领悟柳永词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柳永词的韵律、对仗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分析《柳永词二首》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诵读:让学生朗读《柳永词二首》,感受词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词的篇章结构、用词特点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主题的词。
5. 例题讲解:以《雨霖铃·寒蝉凄切》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柳永词二首》2. 板书内容:(1)篇章结构(2)用词特点(3)情感表达(4)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柳永词二首》的韵律美,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其情感表达。
2. 答案要求:逻辑清晰,语言通顺,能准确表达词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柳永词作品,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柳永词的韵律、对仗和情感表达。
主题的词。
3. 作业设计:分析《柳永词二首》的韵律美,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其情感表达。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柳永词的韵律、对仗和情感表达1. 韵律:柳永词的韵律美是其艺术特色之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柳永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柳永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1082cb5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c.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柳永词两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柳永的生平和词作风格,掌握《望海潮》和《雨霖铃》的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诗词朗诵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柳永词作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理解其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望海潮》和《雨霖铃》的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理解柳永的词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柳永在词作中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思想内涵,掌握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望海潮》和《雨霖铃》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介绍柳永的生平和词作风格。
2.背景介绍:分别介绍《望海潮》和《雨霖铃》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词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状况。
3.文本阅读: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文本内容,尝试理解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
4.意象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望海潮》中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和《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意象,引导学生理解柳永词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柳永词作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角色扮演、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柳永词作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柳永的词作进行赏析,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538db7fab069dc5022018f.png)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感受柳永词“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魅力。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4、背诵这两首词。
【教学重难点】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2、抓词眼,详细分析关键语句,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宋词。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赏析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学习《望海潮》一、导入:在北宋词坛上,有这样一个落魄的词人,怀揣着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沛,游荡于楼堂馆舍,流连于歌姬舞女之间,在及时行乐中挥洒着自己的才情,在烟花柳巷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他就是我国第一位专业词人柳永。
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两首词,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作者生平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北宋词人,因在家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管至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后转而厌倦官场,仕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潦倒,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出入歌楼舞馆,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因而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如此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擅长歌词谱曲,创制了许多词调。
他常把自己羁旅行役的经历和仕途苦闷的情感纳入词中,词风雅俗兼擅,俚俗自然,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
三、《望海潮》的相关背景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想拜见两浙转运使孙何,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词的上阙极力赞美杭州自然环境之美和城市经济之繁荣,下阙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最后直接称誉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早日被召回京城。
必修4《柳永词两首》教案
![必修4《柳永词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4710f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9.png)
必修4《柳永词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柳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1.2理解并背诵《雨霖铃·寒蝉凄切》和《望海潮·东南形胜》两首词。
1.3掌握词的基本特点及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对词的朗读、分析,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2.2运用比较法,分析两首词的异同,深入理解柳永的词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柳永词中的忧愁、孤独与豪放,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2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并背诵两首词。
1.2分析词的表现手法及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2.1理解柳永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2掌握词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1.2引导学生关注柳永的词风特点。
2.词的朗读与感知2.1学生自读两首词,注意把握词的节奏和韵味。
2.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柳永词的音乐美。
3.词的分析与理解3.1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3.1.1分析上片写景部分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1.2分析下片抒情部分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离愁别绪。
3.2分析《望海潮·东南形胜》3.2.1分析上片写景部分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2.2分析下片抒情部分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豪放情怀。
4.比较分析4.1对比两首词的异同,分析柳永的词风特点。
5.实践与拓展5.1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词进行背诵和鉴赏。
5.2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6.课堂小结6.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柳永的词。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两首词。
2.深入阅读柳永的其他词作,了解其词风特点。
3.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柳永词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比较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柳永的词风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在实践与拓展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尝试创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ff09b31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c.png)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必修四,具体内容包括《柳永词两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这两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既展现了柳永的才华,又体现了宋代词人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柳永词两首》的基本内容、词牌特点以及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柳永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柳永词两首》的基本内容、词牌特点及艺术特色。
难点:对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随后,提出问题:“你们对柳永了解多少?”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柳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诗词朗读:让学生朗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两首词的基本内容、词牌特点及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柳永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另一首柳永的词,巩固课堂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两首》2. 内容:(1)《雨霖铃·寒蝉凄切》(2)《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3)柳永词牌特点(4)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意象、情感。
(2)比较柳永与其他词人的创作风格,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1)意象:《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意象有寒蝉、长亭、骤雨等;《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的意象有潇潇暮雨、江天、芳草等。
柳永词两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柳永词两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9c21105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5.png)
柳永词两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必修四,具体内容为柳永词两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学习这两首词,让学生了解柳永的词风及特点,感受其抒发的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柳永词的背景和词风,掌握《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古典诗词的品读和解读技巧。
3.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柳永词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分析两首词的背景、词牌、词意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背景介绍:讲解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柳永的词风特点。
3. 诗词品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词,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意境。
(2)逐句解读词意,分析词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3)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词意的理解和感受。
4. 例题讲解:选取两首词中的经典例句,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诗词鉴赏题。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两首2. 内容:(1)柳永简介(2)词牌:《雨霖铃》、《八声甘州》(3)词意解读(4)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要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意境和情感。
(2)结合所学知识,鉴赏一首柳永的其他词作,并写出不少于200字的鉴赏心得。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诗词鉴赏方面的进步和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柳永的其他词作,了解柳永的生平事迹,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5c938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5.png)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柳永词两首》,包括《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学习这两首词,让学生了解柳永的词风及特点,掌握词牌、韵律、意境等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两首柳永词,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掌握柳永词的词牌、韵律特点,提高学生对古代词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对两首词的对比分析,了解柳永词风的多样性及其艺术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柳永词的词牌、韵律、意境。
2. 教学难点: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的理解,以及柳永词风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简要介绍柳永及其词作。
2. 课堂讲解:(1)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词牌、韵律、意境。
(2)讲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如“寒蝉”、“凄切”、“离愁”等。
(3)对比分析《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词牌、韵律、意境。
(4)讲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如“潇潇暮雨”、“江天”、“怀古”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柳永词作的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一句词,讲解其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两首》2. 内容:(1)词牌、韵律、意境(2)意象与情感(3)柳永词风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 答案:(1)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柳永词的特点。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柳永的其他词作,提高其古代词的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完整性;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条理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2020必修四4《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6篇)
![2020必修四4《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bab2dca417866fb94a8e44.png)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6篇)《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1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默写诗歌,了解诗人生平及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的一般常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感受主要词风的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品味词的写景的艺术特色,并感受作者情怀,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
难点: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诵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词及柳永的生平。
2、感悟《望海潮》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一、词的有关知识词是我国传统诗歌(诗、词、曲)中的一种特殊体裁。
1、词的起源:词,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所以又叫?曲词?或?曲子词?、?长短句?,后来也跟乐府诗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跟音乐分离开来,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诗余?。
2、词的构成:词牌和标题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即词牌是词乐曲调的名称,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及平仄声韵,一般与词的内容无关。
标题,为了说明词作的主题或内容,有时作者在词牌下自拟标题或加写小序,一般是对内容的提示或补充,可用可不用。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按风格可分为两类: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缠绵婉转,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际、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如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柳永的生平简介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b87b0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6.png)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气象,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
二知识积累1词牌介绍2作者介绍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3背景介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172e6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2.png)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柳永词两首》的课文,了解柳永的生平、艺术成就以及花间派别,了解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掌握词的基本形式和数种常用表现手法,能够鉴赏柳永词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本节课需要准备一些PPT课件及其他教学辅助材料,包括柳永的简介、词形式、表现手法、两首词的注释及鉴赏等,辅助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课。
2、自读、共读、导读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默读一遍《柳永词两首》的文本,然后分小组共读课文,齐声朗读,然后导读,加深对词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柳永个人和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
3、了解词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在了解柳永的生平和词文语言形式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词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展示图片、图表等来阐明词的构造和表现,可以与学生讨论。
4、详细注释词文在了解了柳永的生平和词文表现手法后,可以对词文进行详细的注释,解释你除柳永的隐喻和词文典故,让学生弄清楚每一个词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
5、鉴赏词文的艺术价值在掌握了柳永生平和词文形式、表现手法、注释等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一起鉴赏词文的艺术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柳永词两首》对词文、文学和艺术的贡献和地位。
可以运用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让课堂充满思考和探究的气氛。
三、教学反思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同时也要注意每个学生是否学有所获。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材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本教案以《柳永词两首》为例,通过了解柳永的生平、掌握词的形式和表现手法、详细注释词文、鉴赏词文的艺术价值等步骤,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柳永的词作,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的技能,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034cb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6.png)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五单元《柳永词二首》,包括《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两首词。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宋词为主题,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同词人的风格特点。
柳永的词以婉约著称,情感细腻,语言华美。
本课旨在让学生领略柳永词的魅力,理解其情感内涵,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词;2. 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把握柳永词的特点;3. 学会从词人的生活背景出发,分析词作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难点:把握柳永词的特点,分析词作的思想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场细雨来临的景象引入,激发学生对《夜雨寄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夜雨寄北》,理解词意,体会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夜雨寄北》中的意象和柳永词的特点。
4. 讲解:《夜雨寄北》的词意、意象、柳永词的特点,结合词人的生活背景分析词作的思想内容。
5. 练习:让学生朗读《夜雨寄北》,体会词中的情感。
7. 导入:《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词意,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情感。
8.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雨霖铃·寒蝉凄切》,理解词意,体会情感。
9.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意象和柳永词的特点。
10. 讲解:《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词意、意象、柳永词的特点,结合词人的生活背景分析词作的思想内容。
11. 练习:让学生朗读《雨霖铃·寒蝉凄切》,体会词中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夜雨寄北》词意:怀人意象:夜雨、秋池、烛泪柳永词特点:婉约、细腻、语言华美2. 《雨霖铃·寒蝉凄切》词意:别离意象:寒蝉、长亭、骤雨柳永词特点:婉约、细腻、语言华美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2. 写一篇关于柳永词的感受文章。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d6825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8.png)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教案设计柳永(约980—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教案的相关知识点!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人柳永及其语言特色、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学会借景抒情的手法;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情感目标:理解抒情主人公的离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
难点:比较同一题材诗词作品的异同。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望海潮》导入:这个单元我们来学习宋词。
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
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
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作风格。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词的有关知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词的有关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 “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
必修四4《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6篇)
![必修四4《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bd2fa0c77da26925c5b09f.png)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6篇)《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1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默写诗歌,了解诗人生平及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的一般常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感受主要词风的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品味词的写景的艺术特色,并感受作者情怀,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
难点: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诵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词及柳永的生平。
2、感悟《望海潮》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一、词的有关知识词是我国传统诗歌(诗、词、曲)中的一种特殊体裁。
1、词的起源:词,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所以又叫‚曲词‛或‚曲子词‛、‚长短句‛,后来也跟乐府诗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跟音乐分离开来,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诗余‛。
2、词的构成:词牌和标题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即词牌是词乐曲调的名称,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及平仄声韵,一般与词的内容无关。
标题,为了说明词作的主题或内容,有时作者在词牌下自拟标题或加写小序,一般是对内容的提示或补充,可用可不用。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按风格可分为两类: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缠绵婉转,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际、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如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柳永的生平简介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柳永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柳永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19c7c06a6529647d262852a9.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柳永词两首(总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柳永词两首》教案贾军红任红霞【教学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2、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3、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4、领略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5、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浓浓的离情。
【教学重点】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鉴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知识预热】了解词的发展史(起源、发展、风格、流派),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掌握词这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
1、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餘)、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2、词的分类:按结构分为: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0字以上四叠——四片一、走进作者――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北宋词人,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后世也有人称他为“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亦被称作“柳屯田”。
与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为进士,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
柳永年轻时到汴京应试,常出入歌楼舞馆,为人狂放不羁,应科举屡试不中,直至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62a0259e314332396893e2.png)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2、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两首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慢词的意境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望海潮》一、导入,介绍作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自古吟咏杭州西湖的诗词特别多,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篇,看看柳永笔下杭州西湖又具有怎样的特色。
介绍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有《乐章集》。
写作背景,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
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
文中表现杭州繁华富庶的题旨,是为了称颂祝愿。
来日升迁到朝廷做官,虽然杭州城无法带去,但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可带回京城去欣赏。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
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二、整体感知:读、背,感悟词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一.宋词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学最绚丽的两朵奇葩,古典文学的代称。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曲唱歌的民间小调,又叫曲子词,长短句,诗馀。
早在盛唐以前词就产生了,唐代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都写过优秀的词篇。
张志和的《渔歌子》不仅在国内影响极大还流传到了日本。
五代时期的南唐词派以李后主成就最高。
宋代是词的全盛期。
北宋初年以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范仲淹等为代表。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婉约词派”由此形成。
而后苏轼开创“豪放派”,北宋词坛发展到鼎盛。
当时著名的词人还有王安石、黄庭坚、秦观、李清照等,名家迭出,百花争妍。
到了半壁山河的南宋,民族面临生死存亡,词坛的繁花却并未凋零,在爱国主义的沃壤上,开的更鲜艳。
代表词人是陆游和辛弃疾。
据《全宋词》所载,流传至今的宋词有一万九千九百余首,词人一千三百三十一人,由此两宋词坛的繁华可见一斑。
二.风流才子,白衣卿相——柳永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北宋词人,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后世也有人称他为“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亦被称作“柳屯田”。
与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为进士,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
柳词多收入《乐章集》。
古人中有因一言拜相的,又有以一篇赋遇主上垂青的,但唐有孟浩然只为错念了八句诗失了君王之意,宋有柳永因为几句词误了功名,终身坎坷,难道真的是“从来贵贱命中招”吗?柳永年轻时到汴京应试,为人狂放不羁,又自恃才华高绝,不屑逢迎达官贵人,当然那些人也不待见柳永。
他常出入歌楼舞馆,加之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伎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
柳永应科举却屡试不第。
我不求人富贵,人需求我文章。
风流才子占词场,真是白衣卿相。
柳永才名传遍京师,吏部向仁宗举荐他,却有人拿出这首《西江月》弹劾他,仁宗果然不悦,于是,一句“且去填词”断了柳永的仕途之路,柳永倒也看得开,将名字改为柳三变,凡作新词,落款处皆提“奉旨填词”四个字。
后来他又将名字改为柳永,五十一岁时考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为官清廉却屡遭排挤。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官场无望的柳永于是以伎为家,他的词大多是为歌女而作,歌女身份卑微,柳永却在词中把她们比作梅花,芙蓉,海棠,他对这些歌女的感情纯洁而真诚。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对歌女纯洁的爱也换回了歌女的真情与崇拜。
柳词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性情却戳中封建伪道学的痛处,为礼教所不容,因而皇帝不喜,朝臣压抑,仕人排挤。
晚年的柳永落魄潦倒,身无分文,相传柳永死时,众歌女集资安葬了他,出殡之日,满城伎家无一人不到,一片缟素,一些来送葬的官僚自觉惭愧,掩面而回。
此后每逢清明,都有歌女舞女载酒于柳永墓前,祭奠他,时人谓之“吊柳会”后来渐渐成了一种风俗。
正是乐游原上伎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传说,柳永临去世前做过一个梦,玉帝下旨,《霓裳羽衣曲》已旧,欲易新声,要借他的仙笔,柳七郎上天谱曲填词去了。
三.学习目标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望海潮(一)背景导入背景导入:这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
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二)诵读鉴赏1. 词中描写了那些景物?烟柳、花桥、风帘、帐幕、云树、怒涛、青山、桂花、荷花、烟霞。
2.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3)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3.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
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可见桂子和荷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展现杭州的风姿。
雨霖铃(一)解题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雨霖铃》诞生在一个凄婉缠绵的故事里,天生便带着一种哀怨。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雨霖铃》描写的是他要离开汴京去各地漂泊时和心爱之人难舍难分的的痛苦心情。
(二)吟咏品味1.找出这首词的主旨句多情自古伤离别2.全词围绕着“伤离别”来构思,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上阕:长亭别离下阕:别后愁思.3. 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一种学习活动。
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式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鉴赏诗词时,要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赏析意境,一要抓画面,二要抓情感。
(1)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背景?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2)通过景物描写,作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词人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融情于景,在这幅画面中,“寒蝉”“骤雨”“长亭”“烟波”“暮霭”这一系列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沉郁的氛围,用以烘托离别的无限惆怅难舍之情。
四.课后作业1(09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
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反问【解题指导】“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寂凉落寞之情。
【解题指导】《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
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
而试题材料选自第四支曲子【折桂令】,写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五.柳永词鉴赏鉴赏(一)望海潮《望海潮》是描绘北宋时期杭州景象的。
词的上阙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三吴都会”从社会条件着笔,“钱塘自古繁华”是对前两句的总结。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方面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就是对“三吴都会”一句进行的铺展描写。
杭州物阜民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则是对“东南形胜”的铺展描写,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怒涛如雪,寒气森森,“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暗示了江潮“吞天沃日”的气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则是就“繁华”儿子的进一步铺展,杭州在宋代就有“销金锅儿”之称。
商业繁荣,家家户户披罗着锦,一个“竞”字写出了杭州富民比豪华,斗阔气的情景。
词的下阙写了杭州人民安宁平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西湖的湖山之美,说起西湖,人们立刻就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杭州桂花历来有名,《南部新书》中说“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桂也’。
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坠,寺僧亦尝拾得。
”宋之问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词云“山寺月中寻桂子”,杭州山中的桂子长久的吸引着后人,“十里荷花”照应“重胡”,莲叶接天,荷花应日,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
“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
桂为秋季开花,莲为夏季开花,纵横交错,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四时冲美,因而游人不绝,下面便开始描述杭州人游乐的情景。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先写杭州市民的游乐。
“羌管弄晴”写白天,写笛声,“弄晴”二字写出了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
“菱歌泛夜”写夜晚,写歌声,“泛夜”二字写宁静的夜晚,采菱女的歌声在水面上轻轻飘荡。
“嬉嬉钓叟莲娃”是前面两句的总而言之。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写杭州官员的游乐。
“千骑拥高牙”写出了人物的身份,表现出官员的威势。
“乘醉听箫鼓”写宴酣之乐,“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
,不仅欣赏湖山之美,情不自禁还要形之吟咏。
词的最后两句是对官员的祝愿,说把杭州的美好景色描画下来,等到去朝廷任职的时候,就可以向同僚们夸耀一番了。
不知心高气傲的柳永说出这番近乎谄媚之辞时,心里是何种感受。
这首词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局面以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修养生息后所呈现的繁荣太平的景象。
据说“此词流播,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正是“谁把杭州桂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哪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诱使金兵入侵,北宋灭亡的原因是统治阶级的“竞豪奢”,引金兵南下,让南宋小朝廷日夜不安的依然是统治阶级的“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的灭亡和柳永的词无关。
(二)雨霖铃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雨霖铃》诞生在一个凄婉缠绵的故事里,天生便带着一种哀怨。
柳永词的表现艺术主要是即事言情和融情入景,即事言情比较朴素,融情入景比较清丽。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雨霖铃》描写的是他要离开汴京去各地漂泊时和心爱之人难舍难分的的痛苦心情。
词的上阙写临别时的情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看似从送别的时间地点说起,其实不仅声音,形象中有异样的情味,词人呆对的长亭也不是单纯的建筑物,这里着重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别情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感情的基础,以增强下文书写的真实性和感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