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Ⅰ分子与细胞》中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明确糖类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了解脂质对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作用,最后说明了蛋白质、糖类、核酸这三类生物大分子都是以单体为单位的多聚体,都是以碳链为骨架,认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等内容。这与前面学习的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等内容密切联系,也是后面学习细胞的结构、功能、代谢、繁殖和遗传进化、血糖平衡的调节等内容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2、3节学习了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生物大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即元素、基本单位、长链、大分子。这样能更好理解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别及多糖的大分子性,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学完本节课后,学生对生命是物质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能理解生命是建立在碳的基础上。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尝试比较分类的学习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3)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报纸等媒体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体会生物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教学难点

(1)多糖的种类。

(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五、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资料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自主探究法:通过设计情境式问题,结合学生实例,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需求,主动参与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体验。

3、合作交流法: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设计思路:

1、联系实际生活,设疑层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自学,教师引导,举例说明并归纳糖类的组成元素、种类、分布和作用。

3、引导学生活动:据图探讨单糖、二糖、多糖的转化。

4、联系实际生活设疑,引导学生解决生活疑惑,纠正学生的认知误区。

5、以生活事例导入,教师提问,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讨论并归纳脂质的组成元素、种类、分布及作用。

6、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活动,解决生活疑惑。

7、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评价: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习惯。

8、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推断单体与多聚体的关系,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9、师生共同总结。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收集关于肥胖、糖尿病、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内容相关的资料。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三)内容要点(板书设计)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细胞中的糖类

组成:C、H、O

含量:很少

种类:单糖、二糖、多糖

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细胞中的脂质

组成:C、H、O(有些含N、P)

含量:1~2%

种类:脂肪、磷脂、固醇

功能:储能、代谢调节等

(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九、小结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探究,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本,通过观察、比较、类比、讨论、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教师的适时鼓励、点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逻辑推理能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平等愉悦氛围中实现对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