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效果观察

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效果观察

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效果观察目的:分析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20例肩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上给予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效率(70%)。

另外,治疗后实验组UCLA评分为(20.2±3.5)分;对照组V AS评分为(0.65±0.02)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

结论:关节镜下锚钉植入固定纳入临床,恢复快、创伤小,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

标签:肩关节脱位;锚钉固定;效果观察Bankart损伤是肩关节中常见病变之一,常见于擒拿、摔跤以及格斗等训练项目中,其主要病因为肩关节复发性脱位。

肩关节属于全身活动幅度最大关节,脱位率较身体其他部位更高,占全身关节脱位的50%左右。

因此修复和重建肩关节稳定性是疾病治疗的关键。

近几年来,伴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肩关节镜技术早已被广泛使用,关节镜下行锚钉植入固定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由于创伤小、并发率较低及其恢复快等优点,在治疗脱位时相对于手术更具有优势。

本文对相关病例进行研究,将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纳入临床效果显著,现将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20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本文研究对象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15~58岁,平均年龄为(23.6±4.0)岁,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3年。

入选标准包括经常性肩关节前脱位者、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以及首次脱位发作者。

排除标准为后向不稳定与多方向不稳定,Hill-Sachs损伤大于25%的肱骨面积和BonyBankart损伤。

按照国际随机字母排列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例),两组将患者在年龄、病程等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及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影响,导致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下一步将结合临床实践㊁采用多中心研究方法完善预测偏瘫患者康复效果不佳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㊂综上所述,基于年龄㊁饮酒㊁高血压㊁康复训练开始时间以及居住环境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较好地个体化预测康复训练效果不佳风险,有助于临床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对改善康复训练效果有积极作用㊂ʌ参考文献ɔ[1]㊀Kuriakose D,Xiao Z.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stroke: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Int MolSci,2020,21(20):1-24.[2]㊀彭美娣,陈玉培,冯扣兰,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交通医学,2022,36(5):532-534.[3]㊀Lou Y T,Yang J J,Ma Y F,et al.Effects of different acu-puncture methods combin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ongait of stroke patients[J].World Clin Cases,2020,8(24):6282-6295.[4]㊀Vluggen T P M M,van Haastregt J C M,Verbunt J A,et al.Feasibility of an integrated multidisciplinary geriatric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for older stroke patients:a process evalua-tion[J].BMC Neurol,2020,20(1):1-13.[5]㊀Shi R,Zhang T,Sun H,et al.Establishment of clinical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the study of risk factors of stroke in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J].Front Endocrinol(Lausanne),2020,11(1):1-14.[6]㊀Sacco R L,Kasner S E,Broderick J P,et al.An updated def-inition of stroke for the21st century: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3,44(7):2064-2089.[7]㊀Alex C.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M].Berlin germa-ny:springer netherlands,2014.19-20.[8]㊀Yan Q,Wang X,Zhang Y,et al.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troke[J].Am Transl Res,2021,3(12):14046-14056.[9]㊀Yang C,Zhao J,Xie H,et al.Effects of early rehabilitation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rve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J].Am Transl Res,2021,13(10):11842-11850.[10]㊀Sun C,Li X,Song B,et al.A NADE nomogram to predictthe probability of6-month unfavorable outcome in Chinese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J].BMC Neurol,2019,19(1):1-8.[11]㊀Zhou Z,Yin X,Niu Q,et al.Risk factors and a nomogramfor predicting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n stroke patients un-dergoing thrombolysis[J].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20,16(1):1189-1197.[12]㊀Wang CY,Miyoshi S,Chen C H,et al.Walking ability andfunctional status after post-acute care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 in different age groups:a prospective study based on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J].Aging(Albany NY),2020,12(11):10704-10714.[13]㊀Lv X,Chen H.Effect of virtual reality combined with intelli-gent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machine on the nursing recoveryof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stroke[J].Healthc Eng,2022,2022(1):1-10. [14]㊀Lv Y,Zhang Q,Rong L,et al.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combined with modified tonic exercise therapy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of patients with strokehemiplegia[J].Am Transl Res,2021,13(12):13803-13810.[15]㊀朱翠平.农村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10):745-748.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3)09-1538-06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张小钰,㊀马敬祖,㊀于㊀佳,㊀万㊀钧,㊀马㊀军(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㊀宁夏㊀银川㊀750012)ʌ摘㊀要ɔ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双滑轮和双排缝线桥联合技术治疗肩袖损伤(rotator cuff tears,RCT)的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传统缝线桥技术治疗的52例RCT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同期于我院接受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的53例RCT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随访6个月㊃8351㊃ʌ基金项目ɔ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1BEG03050)ʌ通讯作者ɔ马㊀军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愈合率㊁再撕裂率㊁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术后6个月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㊁体侧外旋㊁体侧内旋)㊁肩关节功能[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㊁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㊁手术出血量㊁住院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前屈上举㊁体侧外旋㊁体侧内旋度数㊁ASES评分㊁UCLA评分及CM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㊂结论: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在RCT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加强RCT患者关节灵活度,有利于RCT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㊂ʌ关键词ɔ㊀肩袖损伤;㊀关节镜下双滑轮;㊀双排缝线桥;㊀肩关节功能;㊀关节灵活度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3.09.023Effect of Arthroscopic Double Pulley Combined with Double Row Suture Bridge Technique on Rotator Cuff Tear and ItsInfluence on Shoulder Function RecoveryZHANG Xiaoyu,MA Jingzu,YU Jia,et al(The People's Hospital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Ningxia Yinchuan750012,China)ʌAbstractɔ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technique of arthroscopic double pulley and double row suture bridge in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tear(RCT)and its influence on shoulder function re-cover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52patients with RCT who received traditional suture bridge technique in the hospital from July2018to June2022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data of53patients with RCT who received arthroscopic double pulley combined with double row suture bridge technique in the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s observation group.The surgical indicators,therapeutic effects[healing rate, re-tear rate,Visual Analogue Scale(VAS)]after6months of follow-up,the joint range of motion(forward flexion and upward lift,lateral external rotation,lateral internal rotation)and shoulder function[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Constant-Murley Score(CM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before surgery and at6months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unted.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rgical time,sur-gical blood loss,hospital stay,and pain relief time between both groups(all P>0.05).At6months after sur-gery,VAS score in both groups was reduced compared to before the surgery,and the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Forward flexion and upward lift,lateral external rota-tion,lateral internal rotation,ASES score,UCLA score and CMS score were enhanc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surgery,and the above indicators were high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all P< 0.05).Conclusion:Arthroscopic double pulley combined with double row suture bridge techniqu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RCT,and it can enhance the joint flexibility of patients with RCT and is ben-eficial to shoulder fun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RCT.ʌKey wordsɔ㊀Rotator cuff tear;㊀Arthroscopic double pulley;㊀Double row suture bridge;㊀Shoulder function;㊀Joint flexibility㊀㊀肩袖损伤(rotator cuff tears,RCT)由慢性劳损㊁间接暴力或退行性变等导致㊂据报道,60岁以上群体发病率为20%~30%,70岁以上群体则占50%左右[1]㊂RCT患者多伴有肩部疼痛㊁肌肉萎缩㊁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将影响肱骨头稳定性,且大多高龄患者存在关节粘连现象,若不及时治疗[2]㊂临床㊃9351㊃上,小型肩袖损伤采用保守治疗,中㊁大㊁巨大型RCT 则需通过手术治疗缓解患者症状[3]㊂传统手术创伤大,不利于RCT患者术后康复㊂近年来,肩关节镜下手术趋于成熟,已成为肩袖损伤治疗的 金标准 ,其修补方式主要包括内排缝合㊁双排缝合㊁双排缝线桥缝合及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等,但目前尚未明确那种修补方法效果最佳[4]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探究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在肩袖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影响㊂报道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传统缝线桥技术治疗的52例RCT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同期于我院接受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的53例RCT 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㊂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确诊为RCT;②Cofield分型为中型㊁大型撕裂;③术后随访ȡ6个月㊂排除标准:①不可修复型肩袖撕裂者;②合并其他肩部疾病者;③术后无法康复训练者;④既往肩关节手术史者;⑤术后外伤导致再撕裂者;⑥治疗依从性差者;⑦精神异常或沟通障碍者;⑧临床资料不全者㊂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㊀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xʃs,n(%)]组别n性别男㊀㊀㊀㊀㊀女年龄(岁)症状持续时间(月)撕裂部位左肩㊀㊀㊀右肩撕裂程度中型㊀㊀㊀大型观察组5332(60.38)21(39.62)58.46ʃ6.137.94ʃ1.3828(52.83)25(47.17)36(67.92)17(32.08)对照组5228(53.85)24(46.15)58.84ʃ6.258.05ʃ1.4225(48.08)27(51.92)33(63.46)19(36.54)χ2/t0.4570.3150.4030.2370.232P0.4990.7540.6880.6260.6301.2㊀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X射线㊁MRI㊁常规身体检查及感染预防㊂观察组: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㊂全麻后患者仰卧于手术台,肩部悬空,向前30度㊁向外45度牵引上肢,采用肩峰后㊁前㊁外三种不同路径放置关节镜,观察肩袖关节㊁盂肱关节㊁肱二头肌等处损伤情况及是否存在粘连,根据损伤程度,进行肱二头肌长头腱修整㊁回缩,清理肩袖间隙㊁上肱唇㊁肩峰下滑囊,松解关节粘连处㊂测定肩袖损伤形态㊁尺寸及厚度,清除损伤残端,松解肩袖,打磨肱骨足印区,清洁肩袖至止点,将2根内排锚钉(各带蓝㊁白色2根缝线)插入足印区内侧关节软骨边缘,缝合肩袖,将1根蓝线打结作为内排滑轮,然后向肩关节方向牵引,形成一个内排双轮滑,压紧肩袖,将1根蓝线和2根白线系于肱骨大结节远端,剪余线,清洗并封闭切口㊂对照组采用传统缝线桥技术㊂采用与观察组相同方法置入关节镜㊁修整㊁清理,在足印区肱骨关节软骨边缘置入2枚内排锚钉(各带2根缝线),用缝合器将其通过肩袖进行过线,将缝线打结,并固定与肌腱上,构成缝线桥,随后外排锚钉固定,剪余线,清洗并封闭切口㊂术后接受常规抗感染㊁止痛等处理,佩戴4~6周上肢外展支具,术后4周进行被动前屈㊁外展㊁内外旋等康复训练,术后4~6周活动达到正常范围者进行自主上肢肌肉训练,术后6周逐渐加强训练及关节协调训练,每次训练后可局部冰敷㊂术后1㊁3㊁6个月复查㊂1.3㊀观察指标:①手术指标:比较患者手术时间㊁手术出血量㊁住院时间㊂②治疗效果:统计随访期间患者愈合及再撕裂发生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评估疼痛程度,分数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强㊂③关节活动度: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量角器测量两组患者前屈上举㊁体侧外旋㊁体侧内旋的角度㊂④肩关节功能: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6]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7]㊁Constant -Murley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8]评估, ASES含疼痛㊁生活功能,总分100分,分数与肩关节功能成正比,UCLA含肩关节前屈度㊁疼痛㊁功能㊁力量及治疗满意度,总分35分,分数与肩关节功能成正比, CMS含疼痛㊁肩关节活动角度㊁日常生活㊁肌力,总分100分,分数与肩关节功能成正比㊂⑤并发症:统计术后关节粘连㊁切口感染㊁神经血管损伤㊁骨折发生情况㊂1.4㊀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㊂㊃0451㊃计量资料年龄㊁症状持续时间㊁手术指标㊁VAS㊁ASES㊁UCLA及CMS评分以( xʃs)表示,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㊁撕裂程度㊁撕裂部位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㊀果2.1㊀患者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㊁手术出血量㊁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㊂见表2㊂表2㊀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xʃs)组别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观察组5385.36ʃ6.7560.72ʃ5.84 5.12ʃ0.77对照组5284.03ʃ6.6162.11ʃ5.93 5.34ʃ0.82 t 1.020 1.210 1.417 P0.3100.2290.1592.2㊀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再撕裂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前,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降低,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均<0.05)㊂见表3㊂表3㊀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xʃs]组别n VAS评分㊀术前㊀㊀㊀㊀㊀术后6个月差值愈合再撕裂观察组53 5.94ʃ1.15 1.03ʃ0.31∗ 4.94ʃ0.6148(90.57)5(9.43)对照组52 5.81ʃ1.12 1.45ʃ0.43∗ 4.36ʃ0.5739(75.00)13(25.00) t/χ20.587 5.749 5.032 4.477 4.477 P0.559<0.001<0.0010.0340.034㊀㊀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2.3㊀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术前,患者前屈上举㊁体侧外旋㊁体侧内旋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患者前屈上举㊁体侧外旋㊁体侧内旋角度均显著升高,观察升幅大于对照组(P均<0.05)㊂见表4㊂表4㊀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xʃs,度)组别n前屈上举术前㊀㊀㊀术后6个月㊀㊀差值体侧外旋术前㊀㊀㊀术后6个月㊀㊀差值体侧内旋术前㊀㊀㊀术后6个月㊀㊀差值观察组5363.28ʃ6.42149.76ʃ15.13∗86.48ʃ7.2427.15ʃ3.1447.54ʃ5.66∗20.39ʃ2.12 4.15ʃ1.039.35ʃ2.43∗ 5.20ʃ1.14对照组5262.97ʃ6.51141.38ʃ14.75∗78.41ʃ6.9527.48ʃ3.3642.69ʃ5.23∗15.21ʃ1.63 4.21ʃ1.068.27ʃ2.24∗ 4.06ʃ1.07 t0.246 2.873 5.8250.520 4.55814.0170.294 2.367 5.281P0.8060.005<0.0010.604<0.001<0.0010.7690.020<0.001㊀㊀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2.4㊀患者肩关节功能比较:术前,患者UCLA评分㊁CMS评分㊁A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㊃1451㊃05);术后6个月,患者UCLA评分㊁CMS评分㊁ASES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升幅大于对照组(P均<0.05)㊂见表5㊂表5㊀患者肩关节功能比较( xʃs,分)组别n ASES评分术前㊀㊀㊀术后6个月㊀㊀差值UCLA评分术前㊀㊀㊀术后6个月㊀㊀差值CMS评分术前㊀㊀㊀术后6个月㊀㊀差值观察组5341.82ʃ4.5875.46ʃ6.92∗33.64ʃ3.2812.43ʃ1.7728.59ʃ2.25∗13.16ʃ1.3544.35ʃ5.2782.52ʃ8.76∗38.17ʃ4.06对照组5242.13ʃ4.6570.88ʃ6.67∗28.75ʃ2.9112.68ʃ1.8424.86ʃ2.17∗12.18ʃ1.3144.93ʃ5.5478.65ʃ8.24∗33.72ʃ4.18 t0.344 3.4528.0750.7108.644 3.7740.550 2.331 5.534P0.7310.001<0.0010.480<0.001<0.0010.5840.022<0.001㊀㊀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2.5㊀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均未有术后并发症发生㊂3㊀讨㊀论肩袖能够稳定肩关节㊁协调肩关节活动,创伤㊁慢性撞击㊁局部供血不足㊁磨损等因导致肩部肌肉机械性能降低,肩关节稳定性失衡,关节囊退行性变,引发肩部疼痛㊁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9]㊂老年人群尤其是长期重体力劳动者群体中该病发病率较高,且常伴有由炎症反应引起的粘连,进一步加重病情,降低患者肩关节活动能力,关节镜因其创伤小㊁术后疼痛轻㊁恢复快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肩袖损伤治疗㊂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单排㊁双排㊁缝线桥等固定方式修复RCT,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为一种新型修复方式,能够缩小肌腱与骨之间间隙,增加腱骨接触面积,进而增加固定效果,还可通过数条网状线阻断关节液渗入肌腱骨,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㊂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联合外排间断缝合与内排双轮滑技术,增加肌腱与骨的接触面积,增强肩袖修复的初始稳定性,促进肌腱修复[10]㊂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再撕裂率及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提示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能够提高RCT治疗效果,但对手术指标无明显影响㊂这可能是因为两组所用肩袖修复固定方式均是在关节镜下进行,该术创伤小,对病灶周围组织损伤小,能降低手术中的出血量,对病人的术后康复也有好处㊂,因此,两组患者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无明显差异㊂但与传统缝线桥技术相比,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改良内排锚钉缝线打结方式,与外排缝线桥技术相结合,将肩袖向骨面牵拉,使其充分接触,增强肩关节稳定性,且滑轮线可封闭关节,抑制关节液向腱骨面渗透,促进肌腱愈合㊂RCT修复后再撕裂因素包括肌腱与骨面未愈合㊁缝线断裂㊁锚钉松动㊁肌腱质量差及术后不当康复训练等,本研究中缝合术不仅能够增加固定强度,还能通过外锚钉缝合桥构成肩袖足印区网状固定,降低内排锚钉张力,缓解疼痛,避免组织缺血㊁坏死,促进肌腱愈合,减少肩袖再撕裂,此外,该术可以把压力转移到外侧锚钉,从而降低肌腱和缝线的剪切和收窄,降低再次撕裂的可能性[11]㊂本研究发现,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且肩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此结果与郭伟康等[12]研究结果一致㊂提示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能够提高RCT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㊂可能内排锚钉缝线打结可有效避免锚钉松动,同时结合外排缝线桥增加肌腱㊁骨接触,改善肩部稳定,促进术后功能恢复,为提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打下良好基础,且接触面积增加能够使足印区覆盖充分㊁受压均匀,增强旋转力与抗剪切力,有利于术后康复训练,避免术后肩关节出现粘连㊁痉挛等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㊂综上所述,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在肩袖损伤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减轻疼痛,提高肩关节活动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㊂ʌ参考文献ɔ[1]㊀张凯搏,唐新,李箭,等.2019年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肩袖损伤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0,39(5):403-412.[2]㊀薛辉,周医斋,帖小佳,等.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4):469-472.[3]㊀朱周玮,刘旺鑫,孙晖晖,等.肩袖损伤治疗研究进展[J].新中医,2021,53(23):27-30.[4]㊀杨军,李志国,刘昭,等.关节镜下双排单滑轮缝线桥治疗全层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刊,2022,57(7):771-774.[5]㊀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㊃2451㊃版),2014(2):273.[6]㊀Richards RR ,An KN ,Bigliani LU ,et al.A standardized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shoulder function [J ].JShoul-der Elbow Surg ,1994,3(6):347-352.[7]㊀王少杰,石磊,张同恩,等.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转位增强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疗效[J ].中华创伤杂志,2023,39(1):31-37.[8]㊀Conboy VB ,Morris RW ,Kiss J ,et al.An evaluation of theconstant -murley shoulder assessment [J ].Bone Joint SurgBr ,1996,78(2):229-232.[9]㊀Huntington L ,Coles -Black J ,Richardson M ,et al.The use ofsuturetape and suture -wire in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a comparative biomechanics study [J ].Injury ,2018,49(11):2047-2052.[10]㊀齐鹏坤,智猛,韩煜.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撕裂[J ].临床骨科杂志,2019,22(3):292-295.[11]㊀骆勇刚,陈俊,庄万强,等.肩关节镜下不同缝合固定修复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21,30(6):535-540.[12]㊀郭伟康,黄健,刘松浪,等.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固定修复肩袖损伤的应用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34(2):173-176.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3)09-1543-07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HS 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疗效及对呼吸功能脑电图和MMSE 评分的影响朱玉博,㊀程蕾蕾,㊀朱荣飞,㊀刘秋蕊,㊀徐艳红(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㊀四川㊀雅安㊀625000)ʌ摘㊀要ɔ目的:观察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 -UPPP )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疗效及对呼吸功能㊁脑电图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MSE )评分的影响㊂方法:选取雅安市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于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中重度OSAHS 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单组62例㊂保守组采用行为治疗干预,观察组采用H -UPPP 联合行为治疗干预㊂比较两组多导睡眠参数㊁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评分㊁睡眠评估量表(ESS )评分㊁LMT 延迟回忆(LMT DR )评分㊁Rey -Osterrieth 复杂图形测试(CFT )㊁逻辑记忆测试(LMT )㊁CFT 延迟回忆(CFT DR )评分㊁MMSE 评分及P300潜伏期的差异,统计两组6个月后脑电图异常率和总有效率㊂结果:保守组治疗6个月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较前下降,LSpO 2较前升高(P <0.05)㊂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AHI ㊁SaO 2<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百分比(TS90%)㊁(N1+N2)%较前下降,LSpO 2㊁N3%㊁快眼动睡眠期占总监测时间百分比(REM%)较前升高(P <0.05)㊂观察组AHI ㊁LSpO 2㊁TS90%㊁(N1+N2)%㊁N3%㊁REM%治疗前后差值高于保守组(P <0.05)㊂保守组治疗6个月后ESS 评分较前下降(P <0.05)㊂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ESS 评分较前下降,MMSE 评分㊁MOCA 评分较前升高(P <0.05)㊂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ESS 评分低于保守组(P <0.05)㊂保守组治疗6个月后CFT ㊁LMT 评分及其延迟回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LMT 评分㊁LMT DR 评分较前升高,但CFT 评分㊁CFT DR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观察组MMSE 评分㊁MOCA 评分㊁ESS 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保守组(P <0.05)㊂保守组治疗6个月后P300潜伏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Fz ㊁Cz ㊁Pz ㊁C4点P300潜伏期较前下降,但C3点P300潜伏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观察组P300潜伏期治疗前后差值高于保守组(P <0.05)㊂观察组6个月后脑电图异常率为24.19%(15/62)明显低于保守组的50.00%(31/62),总有效率为88.71%(55/62)明显高于保守组的56.45%(35/62),有统计学差异(P <0.05)㊂结论: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HS 伴认知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结构和脑电活动状态,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㊂ʌ关键词ɔ㊀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㊀认知功能障碍;㊀睡眠结构;㊀脑电活动状态;㊀呼吸功能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 ɔ10.3969/j.issn.1006-6233.2023.09.024㊃3451㊃ʌ基金项目ɔ四川省医学科研课题,(编号:S20049)ʌ通讯作者ɔ徐艳红。

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修补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修补肩袖损伤
浙 江创 伤外 科 2014年第 19卷 第 3期 ZH J J Traumatic,June 2014,Vo1.19,No.3
· 396·
· 诊 治 分 析 ·
肩关节镜下 双排锚钉修补肩袖损伤
武理 国 曾 斌
【摘要】 目的 评价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修补肩袖损伤 的疗效 。 方 法 2011年 1月至 2013年 1月 ,本 院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修 补 方 法 治疗 肩袖 损 伤 患 者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 龄 3O~57岁 ,平 均 44岁 。病 程 3~22月 ,平 均 13月 。定 位 大 结 节 处 ,置 人 前 排 锚钉 ,应 用 镜 下 过 线 技术 将 前 排 锚 钉 的缝 线 穿 入 肩 袖 破 裂处 将 缝 线 拉 出 。用 VERSALOK 锚 钉 做 为 外 排 锚 钉 收 紧 固定 。 结 果 12例 患 者 全 部 获 随 访 ,随访 时 间 3~26月 ,平 均 15月 。肩 关 节 疼 痛 减 轻或 消 失 ,活 动 均 明显 改 善 ,肩 关 节 功能 采 用美 国 加 州 洛 杉 矶 大 学 (UCLA)功 能 评 分 标 准 评 估 ,优 1O 例 ,良 1例 ,可 1例 。术 后肩 关 节稳 定 性 良好 ,无 锚 钉 拔 出和 损 伤 复 发 。 结 论 现在 运 用 VERSALOK锚 钉 修 复肩 袖 损伤 ,操 作 简便 ,且 把 持 力 强 ,力学 上稳定 ,效果明显 。
【关键 词 】 肩 袖 损 伤 ;肩 关 节 镜 ;双 排锚 钉 【中图分类 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9—7147.2014.03.025
肩 袖 的 主要 作 用 是 稳 定 、支 持 盂 肱 裂 1例 。本 组 患 者 均 有 肩 关 节 疼 痛 以及 VERSALOK 锚 钉 做 为 外 排 锚 钉 ,用 随 附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临床研究 /Clinical Research
至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评分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前屈活
×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 动度、肩关节外旋活动度、肩关节内旋活动度均显著大于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 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美国骨科医师学会肩肘 外科学》[3] 中关于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者;所有患者均经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临床疗效, 参照《美国骨科医师学会肩肘外科学》[3] 中的判定标准。 其中疼痛基本消失,并且肩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
术中出血量 (mL)
术后引流量 (mL)
对照组
28
试验组
28
t值
P值
90.12±9.57 89.36±10.01
0.290 > 0.05
10.44±2.63 5.11±1.45 9.391 < 0.05
79.54±5.32 42.03±3.56
31.007 < 0.05
55.39±7.14 20.22±4.85
用于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可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 峰下滑囊;冲洗切口,观察肩袖损伤患者的肩袖类型、撕 改善预后 [2]。本文重点探讨了开放式肩袖修复术与关节镜下 裂状况等,再松解其肩关节;置入 3 枚肩袖锚钉,每一枚
肩袖修复术用于肩袖损伤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肩袖锚钉的间隔距离为 50 mm 左右,再进行缝合,置入
复术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较大,会引发 70 ~ 90 mm 切口,充分暴露喙突;观察肩袖损伤患者的喙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观 察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观 察
t u r e a n c h o r s u t u r e r e p a i r t h e ot r a t o r c u f . An d UCL A s h o u l d e r S C O l  ̄s t a n d a r d wa s u s e d t o a s s e s s t h e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a n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 Re s u l t s 2 8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f o l l o w e d u p f o r 6 t o 1 4 mo n t h s ,a n a v e r a g e o f 9 . 8 mo n t h s . h e T s h o u l d e r f u n c t i o n e v a l u a t e d b y UC LA f u n c t i o n s c o r e s t a n d a r d wa s 1 2 . 7 p o i n t s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a n d 3 4 . 5 p o i n t s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o n a v e r a g e ; o f wh i c h ,e x c e l l e n t i n 2 4 c a s e s , g o o d i n 4 c a s e s ;a f t e r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 p a i n c o mp l e t e l y d i s a p p e a r e d i n 2 3 c a s e s ,mi l d p a i n o r d i s c o mf o r t a c e i d e n t Ml y i n 3 c a s .

关节镜下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参 考文献
[ 1 ] 边彦 文, 周磊 , 李秋平 等. 6 4层螺旋 c T在胸部外伤诊断 中的应用价值[ J ] . 河北医
药, 2 0 1 1 , 3 3 ( 1 4 ) : 2 1 7 4— 2 1 7 5 .
[ 2 ] 张国平 , 李德炯 , 卢瑞东等. 6 4层螺旋 c T在胸部钝性伤诊 断中的应用[ J ] . 贵州 医
2 0 1 4年 第 9期
3讨论 胸部外伤 是一种 比较危险的疾病 , 重度 胸部创 伤可 能会导致 患者死 亡。一 旦发生
重度胸部刨 伤 _ j J , 死亡率就相 当高, 每年约 占我 国城 市居 民死亡率 的 5 0 %。尤其 是下 胸部外伤合并腹 部脏 器的损伤 , 死亡 率相 当高 , 所 以在发 生损 伤后应及 时做 出诊断 , 以 便对患者进行救 治, 减少患者 的死亡 率。医学上 现采用 的 6 4 层 螺旋 c T扫描对 胸部外 伤诊断有很 大的帮助 , 在一定程度 上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 。其 优点是 : 具有较 高的时 间 分辨率和空 间分辨率 , 能弥补 x线的漏洞。能对患者 内核进行全方位 的检查 , 通过大面 积扫描 , 建立三维 图像 , 并能进行不 同程度 的肺挫伤 , 均是 由直 接暴力所致 。肺 创伤严 重的会 致使患者呼 吸困难 , 氧气吸入不足 , 导致 长期重 度低氧血 症 , 严重 地威胁 患者 的生命健 康 J 。因此, 应及 时作 出诊 断 , 帮助患者进行 治疗。肺挫伤会 导致实 质微血 管破裂 , 肺 泡 和间质 中进入大量的血液 , 形 成肺内渗 出性病变 , 若 不及时进 行确诊 救治 , 伤 后 3天 患者会 出现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 , c T在胸部外伤确诊 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 本组 5 0例患者 中, 纵隔积气患者可能是 由于肺泡破裂 气体沿着 支气管血 管柬进入 纵隔疏松结缔 组织内 , 对支气管 和食 道管造 成严重 影响 , 导致 两者发 生破裂 , 从 而形成

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

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

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肩袖损伤采取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固定技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2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予以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固定技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数据。

结果:对比治疗前,治疗后,明显改善了相关指标,P<0.05。

结论:老年肩袖损伤采取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固定技术治疗,疗效确切。

【关键词】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固定技术;老年;肩袖损伤由于我国越来越多老年人,体育锻炼人群数量逐年剧增,容易发生老年肩袖损伤,主要临床表现是肩部疼痛,夜间加剧[1],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应及时治疗患者。

本组选择20例患者,研讨了老年肩袖损伤采取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固定技术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及方法1.1资料从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选择2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知情并同意入组,其中男12例,女性患者例数是8例,年龄在60~82岁,中位65.5岁,术后需要随访。

1.2方法予以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固定技术治疗:全麻处理中使用气管插管办法,对患者臂丛进行麻醉处理并促使患者处于侧卧位,然后后倾30度,固定过程中使用体位架。

术中,为患者开展对应降压操作并确保患者收缩压处于9~100mmHg,利用关节镜来完成观察工作,为患者建立工作通路,从患者前侧上、前外以及外侧正中入路,对患者盂肱关节相应止点处以及内部结构进行查探并在其后将关节镜移动[2],置于患者肩峰下间隙之内并将患者肩峰下滑囊组织彻底清理、将肩峰各角定位,开展相应减压操作,增大患者肩峰下间隙,对患者肩袖损伤程度以及大小进行评估并松解肌腱,将增生硬化骨床去除并利用4.5mm带线内排锚钉,将其植入患者软骨缘外侧并在缝合肩袖损伤过程中应用过线器褥式缝合模式,利用滑结在患者肩袖表面打结并在骨床近端固定患者近侧损伤缘,利用5.5mm外排锚钉将线尾固定处理,固定位置是大结节外侧面最高点,调节缝线张力并将紧锚钉尾端螺帽拧紧,将肩袖损伤远侧端固定。

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早期临床疗效研究

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早期临床疗效研究

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早期临床疗效研究作者:张翀朱明生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19例肩袖损伤(大型撕裂)患者,采用关节镜双排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

术前MRI进行肩袖损伤分型,手术前后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术前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nstant评分、美国肩与时协会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关节镜;双排缝线桥技术;肩袖损伤DOI:10.14163/ki.11-5547/r.2015.11.05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诊疗技术、认识程度的进步,门诊越来越多的肩袖损伤患者前来就诊。

肩袖损伤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严重的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及工作学习。

既往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随着肩关节镜技术的引入,得到熟练掌握,本院目前主要采用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12 年6 月~2014年5 月采用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修补的肩袖全层撕裂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41~62岁,平均年龄(54.21±11.10)岁;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6±4.7)个月。

14例有明确外伤史, 6例跌倒伤侧手肘触地, 4例跌倒患肩直接触地, 4例患侧上肢外旋外展扭伤。

1. 2 入选标准①术前MRI未见局部骨质病变;②术前MRI检查及术中镜检提示损伤大小在3~5 cm;③患者经保守治疗4~6周肩部疼痛未见明显缓解;④能够达到有效沟通,并且随访时间>6个月。

1. 3 排除标准①合并冻结肩、肩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②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患者、上盂唇损伤需要固定患者、肩锁关节炎需要切除锁骨远端患者;③合并肩关节前方不稳患者、神经损伤患者和先前有过肩关节手术患者;④患者依从性差,不能遵医嘱康复锻炼及定期随访患者。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肩袖损伤78例效果观察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肩袖损伤78例效果观察

20233766[文章编号]1006-2440(2023)06-0607-03[引文格式]冯武,包洪卫,侯靖钊,等.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肩袖损伤78例效果观察[J ].交通医学,2023,37(6):607-609.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的肌腱在肱骨头前、上、后方形成的袖套样肌样结构,肩袖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运动损伤,约四分之一60岁左右人群、百分之五十70岁左右人群出现肩袖损伤[1],病因包括外伤、撞击、退行性病变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

缝线桥技术采用内排锚钉置于肱骨头关节面外缘,可增加骨-腱接触面之间的压力,也可承载更大的负荷,增加骨-腱接触面[2-3]。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可快速修复肌腱,桥接并压迫修复的肌腱,可提高锚钉抗拔出力,还可减少肩峰撞击,改善肌腱与固定部位间的平均压力及加压结合粗面积[4-5]。

本文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诊治的肩袖损伤患者78例,采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肩袖损伤患者78例,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28~74岁,平均58.39±4.20岁,体质量指数22.22±1.20kg/m 2,病程5.11±0.24个月。

纳入标准:(1)单侧肩袖损伤,经影像学确诊;(2)认知功能正常;(3)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假性麻痹超过6个月;(2)磁共振矢状位脂肪浸润G out al l i -er分级[6-7]3级以上;(3)骨关节炎H am ada 分级[8]2级及以上;(4)肌肉萎缩W ar ner分型[9]中度以上。

1.2手术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

完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

采用全身麻醉,患者侧卧位,肩关节专用牵引架牵引下患肢外展30°~60°,牵引重量6kg 。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

由表 1 可见 , 术 前 术后 肩 活 动 范 围和 肌 力 、 C o n — s t a n t 评分 、 U C L A 评 分 及 疼 痛VA S 评 分 比较 ,差 异均
积越大 , 肌腱与骨的愈合率和修补 的强度越高 。此 后 ,关节镜下的修补技术呈现出更强的把持力 , 更 广泛的接触 面积和压力 , 双排缝合桥技术便是其 中 种, 而 目前关于该技术 的临床疗效的报道却并不 多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 所有全层肩袖撕裂患者
司生产 。
1 - 3 术 后康 复
患 肩 支具 固定 于 外展 3 O 。 位 ,术 后
双排缝合桥技术能使肌腱 和骨面的接触 面积 和压 力最大化 , 从而达到较高的最初 固定力而成为推荐 的治疗方法f l 1 2 】 。本次研究 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双排 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全层损伤的临床疗效 , 并评估
全 干 斗 医 学 堕 床 _ 与 教 育2 0 1 3 年9 月 第1 1 卷 第5 期C l i n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o f  ̄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S e p . 2 0 1 3 , V o 1 . 1 l , N o . 5
体 格检查 ,疼痛评 分采用视觉模 拟评分法 ( v i s u M a n M o  ̄e s c a l e , V A S ) ,肌 力 测 试 使用 肌 力 计 ,采 用 C o n s t  ̄t 评分r 3 ] 和 美 国加 州 大 学U C L A肩 关 节功 能 评 分标准作 为临床评估 , 肩袖撕裂的大小 由术中使用 探针测 量 其最 长轴 ,根据 D e O i f o 分 类法 将撕 裂 的大
2 . 1 术 前术 后肩 活 动 范 围和肌力 、 平均C o n s t a n t 、 U —

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

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

在骨外科中,肩袖损伤属于一种肌腱损伤。

肩袖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损伤史、疼痛与压痛、功能障碍、肌肉萎缩及关节继发性挛缩等,对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大[1]。

在不断发展的关节镜技术的影响作用下,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技术开始广泛运用于肩袖损伤的治疗中[2]。

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肩袖损伤患者40例,对运用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的临床价值予以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肩袖损伤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

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1~79岁,平均(50.01±2.12)岁。

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6~76岁,平均(51.03±1.15)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实施对比统计。

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经X线摄片、MRI检查确诊为肩袖损伤;②两组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癌症患者;②心、脑、肝、肾疾病严重者。

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治疗,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协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临床一般为侧卧位。

外展肩关节40°~70°,运用皮牵引悬吊患者的患肢,3~5kg为牵引重量。

与关节镜器械妥善连接,小切口选择肩关节前侧、肩关节外侧及肩关节后侧,切口长度为1cm左右。

主要步骤:①在肩关节镜下对患者的盂肱关节进行有效检查;②对肩峰下间隙进行仔细探查:拔出套管和钝棒以后,从后入路对方向进行有效转换,向肩峰下间隙穿刺。

切除滑囊,将撕裂的肩袖充分暴露;③对肩锁关节和肩峰部位进行仔细探查:若存在骨赘的情况,需要在球磨钻的作用下将其切除;④对肩袖部位妥善处理:进行适当的松解,从而更好地进行缝合操作;⑤准备缝合床:使用磨钻和刨刀将大结节部位的鼓面新鲜化,有利于更好地缝合肩袖;⑥对大结节部位合理定位,将前排锚钉妥善置入,按照裂口大小将相应数目的锚钉置入,在镜下过线技术的作用下,在距离肩袖破裂近端0.5~1.0cm的部位,穿入前排锚钉的缝线,并拉出缝线。

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 5 】 梁斌 , 王华军 , 王青 月 , 等. 关 节 镜 下 清 理 与康 复 治 疗 不 同 分 期 老 年 膝关 节 骨性关 节 炎 的疗效叨. 中 国老年 学杂 志 , 2 0 1 3 . 3 3 ( 2 4 ) : 6 1 6 2 - 6 1 6 3 . 【 6 1 李冬松 , 李叔强 , 蔡波, 等. 关 节 镜 下 有 限 清 理 术 结 合 玻 璃 酸 钠 注 射 治疗 膝 关 节 骨 性关 节炎 的近 期 疗 效L 刀 . 中国 老年 学 杂 志 , 2 o 1 2 , 3 2 ( 1 6 ) :
[ 3 ] 郭 志豪 , 张 天吉 , 刘 架. 关 节镜 下清 理 联 合康 复 治疗 在不 同分 期 老 年 膝 关 节骨 性 关节炎 的疗 效分 析四. 中国现 代药 物 应用 , 2 0 1 6 , 1 0 ( 2 0 ) : 7 4 - 7 5 . 『 4 ] 黄 小 顺 ,何 文 江 . 关 节 镜 下 关 节 清 理 联 合 微 骨 折 技 术 治 疗 膝 关 节 骨
[ 1 0 ]杨 小 龙 , 王平 均 , 连文文 , 等. 关 节 镜 下 不 同 清 理 术 治 疗 膝 关 节 骨 性 关 节炎 的疗 效 分 析 . 白求 恩 军 医 学 院 学 报 , 2 0 1 1 , 9 ( 1 ) : 3 - 6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1 - 0 3 修 回 日期 : 2 0 1 7 - 0 4 2 1 )
性 关 节 炎 的疗 效 观 察 『 J 1 . 河北医药 , 2 o 1 2, 3 4 ( 1 6 ) : 2 4 6 9 — 2 4 7 0 .
比较 , 二者在关 节炎疾 病治疗方 面无显著 差异 , 提 示 关 节 镜 手 术 需 局 限化 微 创 进 行 。 凌 晶等 [ 9 1 研究发现 , 广 泛 清 理术 与有 限 清理 术 临床 效 果 相 近 , 多 数 膝 关 节 炎 患 者 无 须 采取 广 泛 清理 术 , 而 有 限清 理术 耗 时较 短 、 术

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体会

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体会

2019 年第 6 卷第 74 期2019 Vol.6 No.7441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常用药,且人参皂苷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脏正常供血。

黄芪、桂枝、白术均有利尿剂相似的作用,且有降压、益气的效果,能够扩张发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可预防患者发生血栓等并发症。

中药的优势还体现在它治疗的根本性和用药的安全性,在本次治疗结果中,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与文献一致,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衰疗效显著,临床价值高。

参考文献[1] 李华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4):452-454.[2] 杜丽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2):64.[3] 陈 博.急诊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6,35(19):167-168.本文编辑:刘欣悦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体会马 英,葛新江(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摘要】目的 此次研究分析在肩袖损伤患者治疗中采用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治疗;对照组采用肩关节镜下单排锚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

结果 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肩关节功能评分来看,实验组患者较为优异,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关节镜下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2010年5月—2011年6月,对35例肩袖损伤患者,术前均行肩关节CT及MRI检查。

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锚钉缝合修复肩袖,使用功能评分标准进行术后功能评估。

结果:35例患者获得18~32个月的随访,平均26个月。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优秀29例,良5例。

总有效率为97.14%。

术后疼痛完全消失有30例,偶感轻微疼痛或不适者有3例,剧烈运动或特殊动作疼痛者有2例,患者最终对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肩关节镜下缝合锚钉固定是修复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固定牢靠,促进肩袖损伤有效愈合。

标签:关节镜;肩袖损伤;锚钉缝合。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成袖套样附着于肱骨上端的大小结节,其腱性部分在止点处相互交织,形成腱帽样结构。

肩袖损伤与肩袖过度使用引起的肌腱炎有关。

年轻人肩袖的全层撕裂多在外伤的基础上发生;而老年人肩袖的全层撕裂多在退化的基础上发生。

近来发现肩袖损伤及其损伤后的疼痛,与肩胛下间隙和喙突下间隙的狭窄而产生的机械性肩峰下撞击或喙突下撞击有关(1)。

可导致肩关节疼痛和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探讨肩关节镜下锚钉缝合方法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我科于2010年5月—2011年6月间采用关节镜下锚钉缝合技术修复肩袖损伤患者共35例。

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20岁~67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8年;左肩10例,右肩25例;急性损伤12例,慢性劳损23例;其中单纯肩袖损伤27例,合并肩关节盂唇损伤8例。

肩关节间隙性疼痛、以夜间为甚22例,持续性疼痛13例;患肢不能外展、上举9例,外展<90°20例,外展<120°6例;明显无力12例,肌力减弱18例,接近于正常5例;本组病人术前均行肩关节CT、MRI检查。

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治疗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治疗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治疗肩袖损伤李思云;熊隆江;刘华江;黄晓蓬【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方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8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修复肩袖,同时行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及肩峰下滑囊切除,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术前和术后功能评分。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为11.2分,术后平均为33.9分,其中优41例,良5例,差2例。

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固定稳定,有效增加腱骨接触面,促进腱骨愈合。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rthroscopic double-row suture anchor fixation on rotator cuff injury.Methods Forty-eight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 un-derwent arthroscopic double-row suture anchor fixation,acromioplasty and subacromial bursal ex-cision.The UCLA shoulder scor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funct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18 months.The preoperativeand postoperative UCLA shoulder scores were 11.2 and33.9,respectively.Among the 48 patients,shoulder joint function was excellent in 41,good in 5,and poor in 2.Conclusion Arthroscopic double-row suture anchor fixation is effective for rotator cuff injury.The technique can result in stable fixture,in-crease contact surface of tendon-bone,and promote tendon-bone healing.【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2页(P29-30)【关键词】关节镜;肩袖损伤;缝合技术【作者】李思云;熊隆江;刘华江;黄晓蓬【作者单位】南昌市第二医院骨二科,南昌 330003;南昌市第二医院骨二科,南昌 330003;南昌市第二医院骨二科,南昌 330003;南昌市第二医院骨二科,南昌33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肩袖损伤是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1],肩袖修补手术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式,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无论是关节镜修复手术还是开放手术,手术治疗均使90%以上的患者得到满意的疗效[2]。

观察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对伴有骨质疏松老年肩袖损伤的疗效

观察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对伴有骨质疏松老年肩袖损伤的疗效

观察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对伴有骨质疏松老年肩袖损伤的疗效于川东【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24(19)6【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对伴有骨质疏松老年肩袖损伤的疗效。

方法选择进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治疗的260例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肩袖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关节镜下修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排组与双排组,各130例。

单排组采用单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双排组采用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恢复优良率、手术前后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肩袖再撕裂发生率。

结果双排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肩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76.15%、87.69%、94.62%,高于单排组的64.62%、70.00%、78.46%(P<0.05)。

术前,两组患者ASES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ASES评分均比术前明显升高,且双排组患者ASES评分分别为(77.64±5.37)、(84.73±5.24)、(90.16±4.75)分,明显高于单排组的(72.82±4.93)、(79.38±5.01)、(82.04±4.98)分(P<0.05)。

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比术前明显降低,且呈现出递减趋势(P<0.05);术后3个月,双排组患者VAS评分(3.45±0.72)分明显低于单排组患者的(4.02±0.65)分(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均比术前明显增大且呈现出上升趋势(P<0.05)。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段敏俊【期刊名称】《大医生》【年(卷),期】2024(9)8【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对巨大肩袖损伤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巨大肩袖损伤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单排组(行关节镜下单排锚钉缝合固定术,42例)和双排组(行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43例)。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疼痛程度、愈合率、再撕裂发生率、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双排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单排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双排组低于单排组,再撕裂发生率低于单排组,愈合率高于单排组(均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双排组高于单排组(均P<0.05)。

结论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受损部位疼痛,促进受损组织修复,降低再撕裂风险,提升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总页数】3页(P118-120)【作者】段敏俊【作者单位】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相关文献】1.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不同程度肩袖损伤的效果观察2.关节镜下缝线桥与双排锚钉修复肩袖撕裂的疗效观察3.观察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对伴有骨质疏松老年肩袖损伤的疗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程龙;刘筱【摘要】目的:观察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4年8月嵩县人民医院采用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患者21例,术前与术后6周按照 UCLA 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患者治疗前、后 UCLA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具有疗效明确、预后良好等优点,是处理肩袖损伤有效的治疗方法。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6(025)002【总页数】2页(P318-319)【关键词】肩关节;肩袖损伤;锚钉【作者】程龙;刘筱【作者单位】嵩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洛阳 471400;嵩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洛阳47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肩袖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可导致肩关节疼痛甚至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1],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损伤程度轻者,可采取保守治疗。

对于损伤较重、肩袖完全撕裂者,或经保守治疗3~6个月效果较差,需尽早行手术治疗[2]。

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锚钉缝合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肩袖损伤的首选。

嵩县人民医院于2008年2月至2014年8月应用锚定缝合方法治疗肩袖损伤患者21例,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月至2014年8月嵩县人民医院采用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患者21例,男6例,女15例。

18例患者为肩袖组织退行性变,3例为肩部外伤;左肩9例,右肩12例;年龄33~61岁,中位年龄48岁。

纳入标准:①患有肩袖损伤,患侧肩关节疼痛,术前采用正规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或未经治疗者。

②术前关节正位X线片及肩关节MRI,结合查体明确为肩袖损伤。

③患者及家属签署治疗同意书。

排除标准:出血性疾病、心脏起搏器、癫痫、结核、肿瘤、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疾病者[3]。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全身麻醉,术前标记出患肩骨性标志。

关节镜下锚钉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关节镜下锚钉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关节镜下锚钉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杨东强;付鹏飞;马炜;崔红林;郭标【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下锚钉修复术的67例肩袖损伤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纳入患者临床特征,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67例肩袖损伤患者术后6个月优良率为71.6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DeOrio损伤程度分型和脂肪浸润Goutalli-er分级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关节镜下锚钉修补术是肩袖损伤的有效治疗方式;患者年龄、肩袖撕裂程度和脂肪浸润程度影响预后.%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diagnosis factor of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tear by arthroscopic repair. Methods Sixty-seven rotator cuff tear patients treated with arthroscopic repair in Fuyang People 's Hospital from June2015 to Dec2016 were recruited in the study,and the effect was assessed by comparing the preoperative Neer score with the Neer score in six months,the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diagnosiswereanalyzed.Results All 67 patients were operated successfully,and the excellent rate after surgery in six month-swas71.64%.The age,DeOrio damage degree and Goutallier grading of fatty infiltration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Conclusion The arthroscopic repair achieves good curativ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tear.The age,size of rotator cuff tear and the degree of fatty infiltration are related to prognosis.【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4页(P284-287)【关键词】关节镜修复术;肩袖损伤;临床疗效;预后【作者】杨东强;付鹏飞;马炜;崔红林;郭标【作者单位】236000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病区;236000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病区;236000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病区;236000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病区;236000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病区【正文语种】中文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的肌腱在肱骨头前、上、后方形成的袖套样肌性结构,肩袖损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肌肉组织结构外伤性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多伴有明显的疼痛,病程长者有肌肉萎缩[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的效果体会

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的效果体会

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的效果体会目的:本文就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骨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肩关节Bankart损伤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其后对比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和V AS评分。

结果:本组50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后,功能评分以及V AS评分均好于治疗前,组间由统计学软件分析和检验,治疗前和治疗后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在肩关节Bankart损伤治疗中,采用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标签:关节镜下锚钉固定;肩关节Bankart损伤;臨床效果在肩关节病变中,最为常见的是Bankart损伤,且多发于摔跤和格斗中。

由于肩关节在全身关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旦活动量较低,会提高脱位发生率,且占比约为50%。

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从目前的治疗手段来看,手术治疗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关节镜下锚钉固定治疗[1]。

本次研究为探究该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选择我院骨科近一年收治的肩关节Bankart损伤50例,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 患者资料与方法1.1 患者基本信息本次研究活动选择我院骨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肩关节Bankart损伤50例,且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证实。

本组50例肩关节Bankart 损伤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最大年龄为60岁,最小年龄为20岁,中位年龄为(36.8±5.7)岁,其中右肩损伤40例,左肩损伤10例,病程均在1个月至3个月之间不等。

本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本组50例肩关节Bankart损伤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如:肩关节体检以及双侧肩关节检查等,其后将结果与正常侧进行比较。

在检查期间,要观察患者肩关节的对称性,同时看其是否出现萎缩,其后对患者的肩锁关节和关节囊进行探查,利用触诊方式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方法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技巧及疗效。

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06月,对28例肩袖损伤患者,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及MRI检查。

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与肩峰下滑囊切除后,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锚钉缝合修复肩袖,使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术前和术后功能评估。

结果:28例患者获得6~14个月的随访,平均9.8个月。

肩关节功能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术前平均为12.7分,术后为34.5分;其中优24例,良4例。

术后23例疼痛完全消失,3例偶感轻微疼痛或不适,2例剧烈运动或特殊动作疼痛,所有患者最终对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双排缝合锚钉固定是修复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固定牢靠,有效增大腱骨接触面,促进肩袖-骨的愈合。

关键词:关节镜;肩袖损伤;锚钉;腱骨愈合 Therapeutic effect of Arthroscope in treating rotator cuff injury using double-row anchor suture Li Jian Chen Sunyu Xiao Zhanhao Pan Lin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surgical methods,techniques,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shoulder arthroscopic of using double-row anchor suture.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0 to June 2012, 2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preoperative shooting shoulder joint anteroposterior and supraspinatus muscle exports of X-ray films and MRI. All patients in the arthroscopic acromioplasty and subacromial bursa excision,the shoulder joint endoscopic double-row suture anchor suture repair the rotator cuff,UCLA shoulder score standard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assessment.Results:6 to 14 months of follow-up of 28 patients, an average of 9.8 months. Shoulder function using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function score criteria: preoperative average of 12.7 points after 34.5 points; were excellent in 24 cases,good in 4 cases. Completely disappeared after 23 cases of pain, 3 cases Ougan mild pain or discomfort, two cases strenuous exercise or special action pain, all patients eventually satisfied with the surgicalresults. Conclusion double-row suture anchor screw fix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pair a rotator cuff injury, the fixed firmly, effectively increases the contact surface of the tendon bone to promote the healing of the rotator cuff - bone.Key words: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injury;anchors; tendon-bone healing【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04-02肩袖撕裂是最常见的肩关节损伤之一。

肩袖损伤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约占肩关节各种相关病变的16.9%~40.3%[1],可引起肩关节疼痛和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采用关节镜下肩袖锚钉缝合固定术,目前双排锚钉进行肩袖修复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同。

我科于2010年采用双排锚钉缝合技术技术修复肩袖损伤共28例,手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06月,本组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51岁;左肩17例,右肩11例。

术前病程为4个月至3年,平均18个月。

患者术前的主要症状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抬举无力,有疼痛弧。

术前均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果。

术前常规行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及MRI检查。

X线检查可提示肩峰形态有无异常;MRI检查均提示肩袖损伤、关节腔积液。

1.2 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全麻,沙滩椅位,动脉监测并控制性低血压。

术前用记号笔标记出骨性标志并确定肩关节镜穿刺点。

术中使灌注泵维持灌注,保证术中视野清晰。

建立关节通道及探查:从肩关节常规后方入路置入关节镜,首先顺行检查盂肱关节,盂唇及关节囊、肱二头肌腱等有无损伤;然后将关节镜置入肩峰下间隙,暴露肩峰下表面肩峰内缘、前缘及外缘,探查肩袖损伤情况。

根据关节镜下所见肩袖撕裂可分为四种类型:(1)新月形撕裂;(2)“U”形撕裂:是向内侧回缩的较大的撕裂,撕裂的顶点在关节盂水平;(3)“L”形撕裂:有沿着肩袖纤维方向的长轴裂缘和止点方向的横轴裂缘;(4)巨大的、回缩的、不能移动的撕裂:又可分为两种亚型:新月形和“L”形,前者往往撕裂范围更广,修补难度更大,需要间隙分离技术来获得撕裂缘的活动度。

常规行肩峰成形术,减少术后关节撞击后出现肩袖再损伤。

肩峰成形后使肩袖止点新鲜化,软骨边缘垂直置入两枚内排锚钉,锚钉尾端的缝线水平褥式穿出肩袖足印的近侧,肱骨肩袖止点远端拧入外排锚钉,将内排线交叉后将肩袖压在肱骨的肩袖足印上,修复损伤的肩袖。

术后常规肩关节支具固定制动;术后14d伤口拆线。

1.3 术后康复:术后常规肩关节支具固定制动,术后14d伤口拆线。

术后第1天即开始被动屈伸肘关节及划圈活动,最大限度的减小锻炼对修复部分的压力,术后6周内不能进行患肢高举过头的动作。

6周后,去除悬吊带固定,开始患肢被动伸展过头活动,于仰卧位进行屈曲伸展。

同时还可以开始进行内旋伸展运动。

术后12周开始肩关节周围肌力训练。

在患肢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始主动活动。

但是在术后6个月内,不可行剧烈活动。

2 结果本组28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9.8个月。

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

术前平均为12.7分,术后为34.5分;其中优24例,良4例。

术后23例疼痛完全消失,3例偶感轻微疼痛或不适,2例剧烈运动或特殊动作疼痛,术后复查X片,无复发,无锚钉拔出,肩关节稳定性良好,活动度明显改善。

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

3 讨论肩袖撕裂损伤是肩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病因主要有两种学说:退变和外伤学说以及肩峰撞击学说。

正确诊断,及时处理,术后系统的康复锻炼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基本条件;反之,未尽早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最终会导致肩袖性关节病,出现关节不稳定或继发性关节挛缩症,导致关节功能的病废[2]。

肩袖修补术能有效地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

肩袖修复多采用单排锚钉缝合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

Apreleva[3]等最近研究显示肩袖在肱骨处的附着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由于锚钉的固定为点接触,因此单排固定覆盖肩袖足印的65%,不能完全重建正常的肩袖。

与单排固定相比,双排固定被认为可以覆盖几乎100%的足印区,其降低张力的同时提供了更多的腱骨接触面积,同时可以增加初始固定强度,减少间隙形成。

双排重建技术将肩袖残端作内、外两层双排固定,内层固定在肱骨头贴近关节面外缘处,外层固定在大结节内缘骨床的外侧面,使得整个肩袖得以双重固定,其加大固定面积可以促进愈合,增强所修复肌腱的强度。

本组均采用双排锚钉缝合肩袖损伤,临床观察表明,双排锚钉固定缝合肩袖,可牢靠固定肩袖,术后随访,疗效满意。

由于双排重建增加的第二排的固定,固定点增加了,这样就增加了重建组织的初始强度,减少了每一个锚钉所承受的负荷,改善了修复肩袖的机械强度和功能,使其能够更好的在解剖点上愈合。

Burkhar[4]的研究表明,利用缝线桥技术可以有效地分散缝线的剪切力和扭转力,从而达到更好的缝合固定效果。

关节镜手术已成为治疗肩袖损伤的首选,缝合方式包括单排缝合、双排缝合等。

双排固定技术不仅增加了固定强度,同时使肩袖肌腱断端与肱骨大结节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更有利于腱骨愈合,术后可获得满意效果。

生物力学试验也证实缝合桥双排固定技术比其他关节镜修复技术固定强度更大,效果更好[5-6]。

但双排固定修复需要更多的内植物并花费更长的手术时间,由于双排缝合固定在国内的使用时间较短,使双排固定技术的优势更多停留在理论上。

目前研究表明,双排固定技术短期疗效令人满意,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对单、双排固定的确定性比较还需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

参考文献[1] 孟宪忠.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3 1):343-344[2] 万小敏.肩袖损伤诊疗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2):129-131[3] M. Apreleva et al. The effect of the reconstruction method on three-dimensional repair site area.Arthroscopy,2002. 18 (5):519-526[4] Burkhart SS,Cole BJ. Bridging self-reinforcing double-row rotator cuff repair: we really are doing better. Arthroscopy,2010,26(5):677-678[5] Park MC,Tibone JE,ElAttrache NS. Biomechanical assessment for a footprint-restoring transosseous-equivalent rotator cuff repair technique compared with a double-row repair technique.J shoulder elbow surg,2007,16(4):469-476[6] Park MC,Tibone JE,ElAttrache NS. Footprint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for a transosseous-equivalent rotator cuff repair technique compared with a double-row repair technique.J shoulder elbow surg,2007,16(4):461-4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