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中外交辞令的修辞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中外交辞令的修辞技巧

朱小娟

【摘要】本文就文言中的外交辞令从修辞技巧的角度展开评析,重在分析其中的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给外交辞令带来的曲折、委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有美感。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外交辞令修辞技巧

外交是一门艺术,外交辞令更是这门艺术中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它折着人类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智慧光芒,体现着不同环境下不同民族特有的聪明才智。初中文言文一些篇目中的外交辞令就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在远去的那个历史年代

就已表现出来的赏心悦目的外交技巧和优秀的精神品质。如果从修辞技巧的角度去品味这些辞令更能让我们的心灵触摸到那一个个在风云变幻、剑拔弩张的外交场合中血肉丰满的斗士心形象:或从容不迫,仍游刃有余、或义正词严针锋相对、或斗智斗勇大义凛然、或不畏强权有胆有识。这些辞令运用的修辞技巧之高,让人叹为观止。

在初中文言文中,具有严格意义外交辞令的篇目虽然有限,但所选作品都极具有代表性。主要有以下作品:《晏子故事两篇》(节选自《晏子春秋》,初中语文第三册)、《公输》(节选自《墨子》,初中语文第四册)、《唐睢不辱使命》(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初中语文第四册)。这些篇目中的外交辞令都是在针锋相对、斗智斗勇的外交场合上凸现的,所以很有典型性。修辞技巧的巧用让这些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很有论辩性,听者不得不被折服。如果我们把“外交”这个词的意义再扩大一些,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对外政策而进行的各种外事活动的总称这一概念,而加进去国家内部关系、个体与国家间的关系、以及个体与个体间的关系,让它进一步延伸为国家、团体、个人为实现自己的对外政策、意图理念而采取的对外活动的总称[1],那么在初中文言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篇目。如:《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初中语文第二册)、《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初中语文第四册)、《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选自《昌黎先生集》,初中语文第四册)。这些篇目中的“外交”辞令动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用高超的技巧表达了说话者的意图:有妻子对丈夫委婉劝说,有帝王对臣子的谆谆劝训,有贤者对愚顽真诚劝戒,有有心人对伤心者的深情劝留。

概括地分析一下这些篇目,所用的修辞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反问、夸张、排比、设问、对偶等。二、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用典、借代、谦敬辞、迂回等。这些修辞方法在具体的辞令中根据实际表达的需要灵活多变、巧妙运用,显示出了高超的技巧水平。以下把初中文言文中这些外交辞令按照所用的修辞方法整理出来详细分析。

一、对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

1比喻

比喻是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以达到表达目的。比喻一般是用具体比抽象、用浅显比深奥。因此,用比喻来描写事物,可以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浅显、易于理解、【2】初中文言文中的外交辞令对比喻的运用非常频繁,而且非常巧妙,起到了非常好的表达效果,运用技巧非常高。例如:○1宴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出自《晏子故事两篇》)

○2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出自《宴子故事两篇》)

○3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自《陈涉世家》)○4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出自《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例○1面楚强齐弱有形势,作为齐国使者的晏子因为身材短小,“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包含了多少欺辱的意思!为了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晏子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将“小门”喻为“狗门”,然后展开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由“狗门”推理到“狗国”,由“入狗门”推理到“入狗国”,由“今臣使楚”推理到“不当从此门入”。这样成功地使“傧者更道,从大门入”,灭掉了楚国恃强凌弱的淫威,保全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个巧妙的比喻就具有巨大威力,使对手折服的作用。例○2再次面对屡遭失败却又不干心失败的楚王精心布置的“齐人坐盗”的诈局,晏子同样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喻,抓住事物发展的最终结局后天环境起巨大作用这一关键点,用“生长于齐不盗,

入楚则盗”有力地反驳了楚王,使楚王窘态百出,不得不最终以“寡人反取病焉”低头认输。例○3少时陈涉“同为佣耕”但志向远大被人讥笑,他采用了借喻:把志向高远的自己喻为“鸿鹄”,将讥笑自己目光短浅的人喻为“燕雀”,形象而有力地回击了别人的讥笑,表达了自己高远的志向。这句名言千百年来何尝不被人屡屡引用?例○4董邵南,一个意气风发、怀才不遇,力图展雄才、建奇功、立壮业的有志青年,屡试不第、郁郁难抑,万分无奈之中远去自古多感慨悲歌之士的燕赵之地寻求所遇。可在唐中期,燕赵之地早已是拥兵自重,不服中央集权管制的藩镇割据之地。韩愈拥护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他怀着深切的同情和为国家挽留人才的意图表面上在为董邵南送行,实质上他在劝说董邵南不要去燕赵之地,留下来以图后起为国效力。在序言开始韩愈就用“怀抱利器”比喻董邵南出众的才华,使郁郁难抑中的董邵南就有了一种知遇之感,这样在后面的劝说中才能更好地达到挽留对方的目的。

2、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它的使用可使意思表达的更鲜明,感情更强烈。反问这种修辞手法在初中文言文中得到了大量运用,其原因在于这些篇目在记叙外交故事时,着重记叙,通过人物间得对话,言语来表现人物得性格、突现人物形象。这就让言语中得问答有了发挥作用得空间,特别使反问有了用武之地。例如: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出自《孙权劝学》)

②齐无人耶?(出自《晏子故事两篇》)

③齐人固善盗乎?(出自《晏子故事两篇》)

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出自《晏子故事两篇》)

⑤宋何罪之有?(出自《公输》)

⑥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出自《公输》)

⑦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出自《唐睢不辱使命》)

⑧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出自《唐睢不辱使命》)

例①吴主孙权作为国君劝训吕蒙要读书学习,吕蒙以“军中多务”为推脱之辞,孙权采用反问的手法询问吕蒙:你的军中事务比作为一国之君得事务还要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