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显微手术治疗36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注: 两 组 比较 , P均 <0 . 0 5
3 讨 论
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蛛 网膜下腔 出血 的主要病 因 , 动脉瘤 的
开颅手术夹 闭或介入栓 塞治疗 防止 再次破 裂 出血是其 根本 治
嗜睡状态 , 6例 呈浅 昏迷状态 , 2例呈深 昏迷状态 。
1 . 3 影像学 检查 : C T确诊为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的患者 待生命体 征平稳后急诊行 C T A或 D S A确诊为前交通动 脉瘤。其 中小 型 (< 5 m m) 1 9例 , 中型 ( 5~1 5 m m) 1 2例 , 大型( 1 5— 2 5 mm) 4 例, 巨大型 (> 2 5 mm) 1例 , 其 中合并脑 内血肿 9例 。
效果显著 , 早期大脑开颅手术 夹闭动脉瘤有效 降低再 出血风 险 , 术后并发症 少, 手术疗效确切。
【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显微外科; 动脉瘤夹闭术
前交通动脉瘤是最常见 的颅内动脉瘤 , 约 占所有 颅内动脉
1 . 6 统 计学 方法 : 采用 S P S S 1 9 . 0软件进 行数 据与 资料 的分
尹乾坤 李俭普 郝志勇 姚庆东 张 国顺 郭志华 丁金铎
【 摘要】 目的 分析和研究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时机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前交通
动脉瘤所致蛛 网膜 下腔 出血患者的临床 资料 , 按病情分 为 I 级、 Ⅱ级 、 Ⅲ级 、 Ⅳ级 。早期手术 2 1 例, 延期手 术 1 5例 ,
月前交通动 脉瘤 患者 3 6例 , 其 中男 1 1 例, 女2 5例 , 年龄 4 9— 7 2岁 , 平均( 5 2 . 6± 4 . 6 ) 岁 。按 H u n t . H e s s 分级 : 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0例 , Ⅱ 级l 5例 , Ⅲ级 6例 , Ⅳ级5例 。 1 . 2 临床表 现 : 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头 痛 、 恶心、 呕吐 , 明显 的脑 膜刺激征 , 伴或不伴有意识 障碍 。1 8例 患者意识 清醒 , 1 0例呈
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应用解剖
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应用解剖第一部分大脑前动脉A1段及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穿支动脉的显微解剖目的:通过对大脑前动脉A1段与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穿支动脉的显微解剖,为降低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穿支动脉相关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选取15具(30侧)尸头,充分暴露大脑前动脉A1段及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各区域穿支动脉的数量、起始管径及分布区域等。
将A1段按长度平均分为6区(A~F区),观察6区穿支动脉的分布特点,寻找最佳临时阻断区。
选取动脉内红色乳胶灌注充盈良好的10具尸头,显微镜下观测A1段髓质支及Heubner回返动脉自皮质至髓质的深度及分布区域。
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长度为(15.13±4.76)mm,其发出穿支动脉共244支,其中A区63支(25.82%),B区54支(22.13%),C区51支(20.90%),D区31支(12.70%),E区20支(8.20%),F区25支(10.25%)。
大脑前动脉A1段与A2段长度、穿支动脉数量及穿支动脉起始外径左右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熟悉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穿支动脉的解剖学特点是术中减少或避免穿支动脉损伤的关键。
A1段E区常可作为最佳临时阻断区。
第二部分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应用解剖目的:研究经眶上外侧-纵裂入路至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区的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该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在20具(40侧)成人尸头上模拟经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区的暴露情况,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结果:经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可较好暴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尤其是前交通动脉的上区和后上区,且在暴露时对同侧额叶及直回的牵拉明显减轻。
前交通动脉长度为(2.80±1.12)mm,中间外径为(1.79±0.82)mm,其距视交叉前缘中点距离为(4.59±2.22)mm。
经前额-纵裂至第三脑室前部人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瘤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微 尺进 行 各 项 数 据 测 量 。 结 果
前 交通动脉 、 eb e 回返动脉及它们发 出穿支 的长度 、 H u nr 直径等 数据 。结论
经前额 一纵裂 至第三脑室前部
入路经生理 间隙进入 , 对周 围结构损伤小 , 是切除第三脑室前部肿瘤 的较佳人路 。 【 关键词 】 前 交通动脉 复合体 ; 第三脑室前部 ; 显微解剖
a t ro r ft id v n rc 1 n e rpa o h r e ti a . i t Ke r s a tro o y wo d n e rc mmu i ai g at r o lx;t id v n rc e a tro ;mir a a o i n c tn re c mp e y h r e t l n e r i i c o n tmy
【 中图分 类号】 R 1. 【 662 文献标 识码 】 A
பைடு நூலகம்
【 文章编号 】 17 77 (09 0 一 08 0 62— 7020 )l 00 — 3
M i r a at m i a t c o n o c lsudy on tan f o a -nt r m ip rc a r a h o t e a e i r pa to r sr nt li e he s he i pp o c t h nt ro r f
第 三脑室 周 围有 重要 的脑 功 能 区及 血 管 , 区 此
8
J C i e rs r . e e e 0 9 V 15. o 1 l N u ou g D c mb r2 0 . o. N . n
・
论 著 ・
经前 额 一纵 裂 至 第 三脑 室 前 部 人路 的 显 微 解 剖 研 究
翼点入路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
前方前 屈并交通 形成 前交通 动脉 复合体 , 与前交 通动脉 发 出
的 下 视 丘 动 脉 一 起 将 视 交 叉 前 间 隙 遮 挡 。另则 为 内侧 半 A1向
上 内方 , 外侧半 A1向外方 , 占8侧 (0 。其余 6侧 向前平直 4 %)
行 走 。A2始 部 呈 左 右 行 走 及 前后 行走 各 1 O侧 (0 )前 者 前 5% ,
微镜 ; 常规 神经外科手术器械和显微外科 手术器械 、 标卡尺 游
等 。经翼 点入路开颅对大脑前动脉及 其穿通支进 行显 微解剖
观测 。
在窗血管及左 A2与窗血管 交界处各形成一个动脉 瘤。A2成 窗变异 1例 , 三支形 A21例 , 变异率为 2 。 A2 O
214 分支 .. 前 交 通 动脉 复 合 体 分 支 有 皮 质 支 及 穿 通 支 , 皮
(. 林 医 学院附 属 医院 神经 外科 , 1桂 广西 桂 林 5 1 0 ; . 4 0 1 2 桂林 医 学院 解剖 学教 研 室 , 西 桂 林 5 1 0 ) 广 4 0 4
摘赛 目的 : 探索经翼点入路对前交通动脉复 合体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和临床应用 。方法 : 1 具 (0侧) 对 o 2 红色乳胶
① 回返动脉 : 回返 动 脉 又 称 He b e’ 脉 。 现恒 定 , unr s动 出 但
借前交通 动脉 相接 。大 脑前 动脉水 平段( ) A1 出颈 内动脉池进
人终板池, A1起 始 部 管 径 左 侧 : 2 6 士 0 3 ) T( 。 ~ (. 2 . 0 ml 。本 组共 解剖 回返动脉 2 8支 , 其
中一支 型 1 8侧 , 2支 型 3侧 , 型 1侧 数 目: 4支 左侧 : 1 圭 ( 6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体会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体会作者:张秀卿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0期【摘要】目的观察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效果与预后。
方法通过23例前交通动脉瘤的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治疗。
结果预后优良者(60%)14例,轻残(21%)5例,中残(4%)1例,重残(4%)1例。
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治疗易出并发症,针对每个患者应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前交通动脉瘤是前循环动脉瘤中较常见的动脉瘤之一,其发生率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0%。
由于前交通动脉与丘脑下部、视交叉、垂体柄、3脑室前部等相邻,且该区域血管分支较多,该部位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危害较大,因此解剖的复杂性决定前交通动脉瘤处理难度。
现将我院23例显微手术治疗2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7~62岁。
平均47岁。
全部以自发性蛛网膜F腔出血为首发症状入院。
手术距出血时间2 影像学资料头CT检查显示出血以纵裂池为主13例,以双侧外侧裂池为主6例,合并前纵裂不同大小血肿4例。
术前均行头部CT证实无明显脑积水。
术前均行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DSA)或CTA检查,诊断为前交通动脉瘤,无明显脑血管痉挛,其中动脉瘤指向上者9例,指向上前者5例,指向上后者6例,指向后者2例,指向复杂者1例。
3 实验室监测术后高血糖17例,术后尿崩13例,电解质紊乱18例。
4 治疗方法均采用Yasagil经典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
术后记录24 h出入量、尿量、监测血糖、电解质、尿比重;及时纠正高血糖、电解质紊乱、尿崩,有较严重电解质紊乱每8~12 h化验1次,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一般7~14 d可纠正。
治疗过程中并严密观察神经症状的变化,尿崩症者,根据情况适当减少脱水剂用量,尿量仍多予以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针6 U或口服弥凝片;术前有糖尿病或术后有高血糖反应,均给予胰岛素应用,重者给予胰岛素泵应用,动态监测血糖水平。
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夹闭62例临床疗效分析论文
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夹闭62例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和预后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62例前交通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夹闭动脉瘤。
结果手术夹闭术后恢复良好(改良rankin评分0-2分)35例,功能障碍(改良rankin评分3-5分)20例,死亡7例。
结论早期大脑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有效降低再出血风险,术后并发症少,手术疗效确切。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00-01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每年的发病率为10.5∕100000,由动脉瘤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病因的2∕3,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急性脑血管病[1]。
前交通动脉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30%,近年来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已被神经外科医生所共同接受。
研究前交通动脉瘤不同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以及怎样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取得最优的临床效果显得尤为重要,以便为患者选择更为有利的治疗方案。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2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均为本院住院收治的病人,男41例,女21例;年龄29-71岁,平均45岁。
入院时头ct均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按hunt-hess分级:i级22例,ⅱ级17例,ⅲ级14例,ⅳ级9例,按fisher分级:i级26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ⅳ级8例。
1.2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恶心、呕吐,明显的脑膜刺激征,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26例患者神志清楚,16例患者呈嗜睡状态,12例呈浅昏迷状态,8例呈深昏迷状态,其中23例患者存在语言,肢体活动障碍。
16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0例患者合并糖尿病。
1.3 影像学检查所有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3d-cta或3d-dsa进一步确诊为前交通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交通动脉是指连接上肢和头部的动脉系统,包括颈总动脉和椎动脉。
这些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和颈椎,通过一系列的分支和吻合来供应上肢和头部的组织和器官。
颈总动脉是交通动脉的主要分支之一,从主动脉弓分叉出来,分别进入左右颈部。
颈总动脉在颈部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进入颅腔,为大脑供血;颈外动脉则为颈部、面部和头皮提供血液。
椎动脉是交通动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颈椎的椎动脉孔,分为左右两支。
它们沿着颈椎穿过颈部和头骨底部,进入颅腔,与颈内动脉连接。
椎动脉为脑干、小脑和脊髓供血。
交通动脉的临床意义非常重大。
它们连接了主要的上肢和头部动脉系统,保证了这些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
交通动脉的畅通对于预防脑缺血和缺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交通动脉受到损伤或闭塞,就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中风等严重后果。
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显微外科解剖来修补或重建交通动脉。
在颈动脉瘤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切除瘤体并重建血管来保持交通动脉的通畅。
对于交通动脉闭塞的病例,医生也可以通过血管成形术和血管搭桥等手术方法来恢复血流通畅。
了解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结构,有助于医生在手术中准确定位和保护与交通动脉相关的结构,以避免伤及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对于交通动脉解剖的全面了解,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对颈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和其他与交通动脉有关的疾病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和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交通动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修复和重建,预防脑缺血,保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并进行精确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后交通动脉是人体中一条极为重要的血管,它连接了颈部和头部的血液循环系统。
显微外科解剖后交通动脉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1. 解剖位置:后交通动脉位于颈部和头部的后部,连接了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它通过枕骨下裂进入颅内,与大脑动脉相连接,形成了重要的颅底循环。
2. 解剖结构:后交通动脉主要由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分支组成,包括椎基动脉和横行动脉。
它还与大脑动脉、基底动脉有重要的连接关系,共同形成了脑循环系统。
3. 解剖特点:后交通动脉是脑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连接前循环和后循环,确保了大脑组织的充分供血。
后交通动脉还与颈椎的骨骼结构相连接,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稳定性。
二、后交通动脉的临床意义1. 血液供应:后交通动脉通过与前循环相连,为大脑提供了重要的血液供应。
在前循环受阻或者血管病变时,后交通动脉可以通过远端供血来保证大脑组织的正常功能。
2. 神经系统保护:后交通动脉的畅通不仅可以保证大脑组织充分供血,还可以为颈部和头部的神经系统提供重要的支持。
它通过与基底动脉的连接,维持了大脑神经系统的联络和功能。
3. 外科手术:在一些颅内血管病变、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患者中,后交通动脉的解剖结构对于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外科医生需要准确理解后交通动脉的位置、结构和供血情况,才能进行相关手术的选择和操作。
4. 血管病变治疗:后交通动脉在一些血管病变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颅内血栓的溶解和血管瘤的栓塞。
了解后交通动脉的解剖结构,可以有效指导这些治疗的进行和结果评估。
三、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技术1. 显微外科手术:显微外科手术是一种通过显微镜和显微手术器械进行的微创手术。
在后交通动脉的相关手术中,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帮助外科医生准确观察和操作,保证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2. 显微镜下解剖:在显微外科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可以借助显微镜对后交通动脉进行精细解剖,分辨血管、神经和周围组织的结构,避免误伤和功能损害。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34例临床分析
后者 1 0 例, 指向下者5 例。瘤体直径 : ≤5 m m9 例, 5 ~ 1 0 r m
2 1 例, 1 0 — 1 5 mm4例 。
作者单位 : 4 5 3 4 0 0 Nhomakorabea垣 , 河南宏力医院
1 . 4 手术方法 选 取大脑前动脉 A 1 段为优 势侧 或血肿所在 侧人颅 , 翼点入路。显微镜下依次打开外侧裂池、颈动脉池、
3 ] 李震 乾 . 婴幼儿轮状病毒 性肠 炎与血清心肌 酶谱 关系的研究 . 存在 于心肌细胞 , 因此 可作为心 肌损伤 的敏感及特异 指标 。 [ 齐齐 哈尔医学 院学报 。 2 0 1 1 , 3 2 ( 0 8 ) : 1 2 4 5 .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粪便轮状病毒 阳性及阴性不同者心肌酶谱
破裂 出血 的风险 ; 能清除蛛 网膜 下腔出血 、各脑池积血 , 对 部 。前 交通 动脉瘤夹 闭术 的首 要步骤是大脑前 动脉 A l 段的 脑血管 痉挛起 到很好 的预 防作用 ; 能较 好的帮 助颅压控制 。 显露 。找 出适合 暂时阻断血管的无穿通支存在 的部位 后 , 循 把握早期手术 的时机 能尽 可能的降低前 交通 动脉 瘤患者的病 其走行向中线游离至前交通动脉区。若前交通动脉瘤瘤顶指 死率。 向前 、向下及前下方 向 , 抬起额叶 即可暴露充分 ; 瘤 顶指 向 3 . 4 术 中注意事项 对 前交通 动脉复合体 的解 剖是手术 的
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 。
【 关键词 】 前交通动脉瘤 ; 翼点入路
颅 内动脉瘤总数的 3 0 % 左右是前交通动脉瘤 , 其破裂出 1 资料与方法 . 血后致死致残率较 高 , 主要死 因是动脉瘤再破裂 和脑 动脉 痉 1 . 1 一般资料 本 组 3 4 例 患者 , 男2 O 例, 女1 4 例; 年龄 挛 …。虽然早期经翼 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在有 2 8 ~ 6 3 岁, 平均 4 4 . 7岁。 . . 效 防止动脉瘤破裂再 出血的同时还可以清除蛛网膜下 腔以及 1 . 2 临床表现 H u n t — H e s s 分级 I 级1 例, I I 级1 3 例, I I I 级 脑池内积血 , 可以有效控制脑血管痉挛 , 但是由于位置较深 , 1 8 例, I V级 2 例。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后交通动脉是人体颅底血管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颈动脉和椎动脉之间连接着大脑动脉的两个主要支干,是维持脑组织供血的重要动脉之一。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备受关注,因为其结构复杂,位置深在,手术操纵难度大,是脑血管手术中的重要部分。
在临床实践中,对后交通动脉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相关疾病,如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
因此,深入了解后交通动脉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意义,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结构、特点、临床意义、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以及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展开探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深入探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后交通动脉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探索后交通动脉解剖结构的详细特点,包括其分支、走向、血供区域等,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手术规划和操作。
2. 分析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特点,包括手术操作的难度、技术要求等,以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把握手术关键点。
3. 探讨后交通动脉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包括其在相关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引起医生对该结构的重视和重要性的认识。
4. 探究显微外科手术在后交通动脉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包括手术技术、疗效评价等方面,以指导临床实践中的手术选择和操作方法。
5. 分析后交通动脉显微外科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探讨,本文旨在全面阐述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价值和启发性的参考。
2. 正文2.1 后交通动脉解剖结构后交通动脉是人体重要的血管之一,起源于腹主动脉,向下穿过腹膜隔,沿腰椎前侧进入盆腔。
在盆腔内主要分为髂总动脉和髂内动脉两部分,其中髂总动脉在髋骨上方裹绕髂骨进入髂窝,向下分为下腔动脉和股动脉。
后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研究
后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研究摘要目的:通过显微解剖观察后交通动脉(PCoA)及其穿通动脉的形态、数量与行程,为临床后交通动脉瘤夹闭的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4具(28侧)经红色乳胶颈总动脉灌注的头颈部标本进行解剖,对后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的位置、走行、分支类型、口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结果:PCoA 起源于硬膜内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背侧并向后走向大脑后动脉(PCA),并与PCA 吻合,是连接前、后循环的交通支。
PCoA变异多见,不仅在管径的粗细和长短上有别,在形状上也有不同,偶有一侧或双侧PCoA都缺如的情况出现。
每侧PCA发出约8(1~14)支穿通动脉,穿过后穿质供血给内丘脑及第三脑室壁。
结论:后交通动脉本身变异多,并且它的穿通支供应脑底部重要结构,故熟悉后交通动脉段的显微解剖结构,对后交通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后交通动脉穿通支显微解剖临床资料14具28侧40g/L多聚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红色乳胶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灌注;SEX-1手术显微镜;测微器;常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器械;游标卡尺;OL YMPUS X-775数码照相机;量角器等。
将头颅固定于手术架上,暴露大脑的凸面,仔细移去蛛网膜,小心切除颞叶前部1/3或2/3,以充分显露后交通动脉及其发出的穿支动脉,借助手术显微镜用游标卡尺测量后交通显露的长度、管径以及它们发出的穿支动脉的长度、管径等,并记录它们的毗邻关系和供血范围。
对其走行以照片和绘图的方式做出记录。
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X±S表示。
结果后交通动脉的主干:后交通动脉在视交叉外侧由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内侧壁或下内侧壁发出,距颈内动脉分叉处721±112mm,之后沿着乳头体外侧穿过脚间池,贴近后床突表面向后行,与椎-基底动脉的大脑后动脉相吻合。
本组14具标本28侧均可见1支后交通动脉,其中起源于颈内动脉后外侧壁者15支(5357%),后壁者占7支(25%),后内侧壁者6支(214%)。
经翼点入路大脑前动脉A1段和前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
AC a d Ac A d t erp ro ai g a tr s T e p roai g a tr so n l d u n rSr c re tat r , n eo p r A o a i e f rt r i . h fr t re e fA1 i cu e He b e e u r n r y a t r — - n n h n ee e n i e e
山东 医药 20 年第 4 卷第 l 脉 A1 和前 交 通 段 动脉及其穿通支 的显微解 剖
巩麦林 。 任海军 ’高俊玮 。 。 汝觅禄 。 王建伟, 侯博儒 ( 兰州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 甘肃兰州 700 ) 30 0
[ 要 ] 目的 观察大 脑前 动脉( C A 摘 A A) 1段和前 交通 动脉 ( cA) A o 及其 穿支 数 目、 走行 、 分布 区域 。方法 l 0例成人 尸体头颅 , 经翼点人路开 颅 , 手术显微 镜下观察 A A的 A 段 和 A o C 1 cA发 出穿 支的部位 、 走行 、 目及分布 数 区域 。结果 翼 点入路可以很好暴露 A A的 A C 1段 和 A o cA及其 穿支。A 1穿 支包括 回返动脉 、 穿动脉 、 前 丘脑下
a ey a d t erp r r t g a e ist ru h per n l p r a h t r r n h i e f a i r r ho g t i a p o c o n t e o a
G N i i , E iu , A u — e, U Mi u W N inw i U B - O G Ma— n R N Ha- n G O J nw iR — , A G J ・e, l j l a HO or u
n rwalo A1 t e a e a e n mb ro 3 2, tp a e f n f h y o h a s t e d r a s c fo t h a ma a d a - ‘ lf o ,h v rg u e f . so t h o to t e h p t a mu ,h o s a p to p i e is n n t r l l e c tr rp r rtd s b tn e Co c u i n T e mi r a ao e e to CA n o n h i p r rt g a tre e i e o a e u sa c . o f n l so h co n tmyo A1 s g n A f m f a d Ac A a d t ere f a i r i s o n e
大脑中动脉M1段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研究
大脑中动脉M1段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研究摘要目的:通过显微解剖观察大脑中动脉(MCA)M1段及其穿通动脉的形态、数量与行程,为临床前脑底部的显微外科手术提供依据。
方法:在显微镜下对12具(24侧)经红色乳胶颈总动脉灌注染色的头颈部标本进行解剖,对大脑中动脉的M1段及其穿通支的位置、走行、分支类型、口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结果:MCA 起自颈内动脉(ICA)两终支中的较大一支。
在起点处MCA的管径约2倍于大脑前动脉。
水平(M1)段自ICA分叉部起点延伸至侧裂。
MCA的中央支动脉(豆纹动脉)多起自M1段,分为内侧、外侧豆纹动脉两群。
内侧豆纹动脉起自ICA分叉处附近的MCA近侧;另一较大的外侧组,起自M1段远侧。
这些血管向上行通过前穿质供给基底节及其他脑深部结构。
结论:M1段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豆纹动脉起自内侧壁多呈直角状容易引起栓塞,并且由于大脑中动脉段血流量高、压力大、易产生动脉瘤,其中MCA动脉瘤又多位于M1段。
故熟悉大脑中动脉M1段的显微解剖结构,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M1段穿通支显微解剖临床资料12具24侧40g/L多聚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红色乳胶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灌注;SEX-1手术显微镜;测微器;常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器械;游标卡尺;OL YMPUS X-775数码照相机;量角器等。
暴露脑的凸面,仔细移去蛛网膜,小心切除颞叶前部1/3或2/3,以充分显露大脑中动脉M1段及其发出的豆纹动脉,借助手术显微镜用游标卡尺测量大脑中动脉M1段的长度、管径以及它们发出的豆纹动脉的长度、管径等,并记录它们的毗邻关系和供血范围。
对其走行以照片和绘图的方式做出记录。
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X±S表示。
结果大脑中动脉水平(M1)段主干:起自颈内动脉的分叉部,靠近侧裂内端,然后经颞叶与脑底面的深裂隙进入大脑外侧购,沿此沟向后外行。
它包含两部分,分叉前段及分叉后段。
穿通动脉基础与临床1
分为近侧(脑池)段及远侧(脑室内)段。经大脑脚与海马旁 回之间向后进入侧脑室脉络丛。
脉络膜前动脉脑池段 脉络丛点(AChA进
入颞角脉络膜裂处 也是脑池段和脑室 段的分界)
1.脉络膜前动脉 2.脉络膜后内动脉 3.脉络膜后外动脉 脉络膜后内、外动脉
Heubner返动脉,是ACA最大最 长的分支,起自前交通动脉水平, 在外侧壁发出即返折向后成锐角 至颈内A分叉处上方,分1-5支垂 直入前穿质,供应尾状核头的吻 腹侧部和临近的壳核前部以及内 囊前端的下份。
内侧豆纹动脉,从ACA A1段发出 1-12支,向后上经前穿质供血给 大脑前基底部,小的穿支向后下 方供给视交叉和视神经。
7
8.脉络膜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PCoA
左椎动脉造影
起自颈内动脉C7段 向后走的分支,联 系颈内动脉系统和 椎基底动脉的重要 吻合。发出丘脑结 节动脉,供应垂体、 漏斗与下丘脑灰结 节区,并可供应丘 脑内侧核与中线核 的下半前份以及前 核的最腹侧部分。
脉络膜前动脉AChA
起自床突上颈 内动脉后内面, PCoA起始点上 方不远处。
穿支动脉的基础与临床
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脑的血液供应
颈内动脉系统:主要供应眼部、大脑前部 的3/5、内囊。
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大脑后部2/5、 丘脑、内囊后肢后1/3、壳核、全部脑干 和小脑的血液。
两系统通过后交通动脉相连,而左右两侧通过
大脑前交通动脉相连,这构成了颅底的willi‘s 环,是脑血供代偿的解剖基础,也是代偿综 合症(盗血)的解剖基础。
前交通动脉,可发出一较大的胼 胝体正中动脉
大脑 前动 脉穿 支血 管供 血区 轴位 解剖 示意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后交通动脉是上肢分支动脉中最大的一条,其起始于锁骨下动脉,深入肩部,穿过菱形肌,进入腋窝,然后在肱骨三角区向皮下走行,最终在尺骨上端处与桡动脉相连。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一、显微外科解剖1.起点后交通动脉起点为锁骨下动脉,深层通过锁骨下三角,向上与颈内动脉汇合而成。
2.行程和分支后交通动脉经过肩胛带后缘进入肩部,逐渐向外侧弯曲,在肩筋膜下层分为三个分支。
(1)胸小肌支:后交通动脉第一分支,向内持续进入胸小肌,供应肌肉、皮下组织;(2)肩胛下动脉:经过胸小肌后,后交通动脉向后经过菱形肌,并发出肩胛下动脉,向下沿肩胛下缘肌肉内走行,供应背部、肩胛骨、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3)尺偏侧动脉:后交通动脉的第三个分支,向下方向前走行,经过肘窝进入前臂,向桡动脉方向行进,供应前臂和手掌,也是后交通动脉在腕部向前弯曲的转折点。
3.术中显露显微手术需要清晰的手术视野和准确的器械操作,因此术中显露非常关键。
通常在患者侧卧位,健侧臂垂悬,手板与病侧肩上切口垂直。
首先清创消毒后,进行皮下分离,解剖找到胸小肌分支,接着定位肩胛下动脉,观察解剖变异,最后找到尺偏侧动脉。
二、临床意义1.诊断后交通动脉的分支广泛覆盖上肢的肩部、前臂和手掌区域,因此在肩胛骨和肱骨骨折等手术中,显微外科解剖具有重要意义。
在切除皮肤和皮下组织时,需要注意保留胸小肌支的血供;在手术中如果发现胸小肌支出血过量,应当检查是否因为误伤本动脉。
显微外科解剖后交通动脉分支也有助于诊断神经血管病变,早期发现并处理问题,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2.手术操作后交通动脉的分支包括肩胛下动脉和尺偏侧动脉,在肩部手术和前臂手术中,显微外科解剖具有巨大的临床意义。
在肩胛骨和肱骨骨折、肱三头肌肌腱撕裂、上肢血管瘤以及腕管综合征手术中,后交通动脉分支的解剖显得十分重要,使手术者有机会保护并维持本动脉的一系列分支,以达到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的目的。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后交通动脉是人体中一条重要的血管,位于脊柱后方,连接着所有脊椎的后侧。
它是脊柱的主要供血动脉之一,向脊髓、脊髓脑膜以及其他周围的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了解后交通动脉的解剖结构对于显微外科手术及其临床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以及在临床中的意义。
一、后交通动脉的解剖结构后交通动脉是由两条椎骨动脉的分支组成,它们穿过椎体的横突孔进入椎管。
在脊柱周围,后交通动脉的分支在不同的层次上与前交通动脉相互连接,形成了脊髓的主要血液源。
1. 解剖位置:后交通动脉位于椎体的后侧,属于颈椎、胸椎和腰椎的主要供血动脉之一。
2. 分支结构:后交通动脉有多条分支,主要包括椎-基底动脉、椎骨下动脉和后脑动脉。
这些分支供应了脊柱、脊髓,以及大脑后部的血液。
3. 血液供应:后交通动脉负责供应脊髓、脑干和小脑等部位的血液,是脊髓的重要供血源。
二、显微外科解剖显微外科手术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进行的微创手术,对于后交通动脉的解剖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显微外科解剖操作需要细致的操作技巧和深入的解剖知识,确保手术过程中对神经和血管的保护。
在后交通动脉相关的显微外科手术中,医生需要清晰地识别和保护后交通动脉及其分支,避免损伤血管和造成血管相关并发症。
1. 显微镜下的操作:显微外科手术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操作,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后交通动脉及其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结构,以便进行精细的操作。
2. 解剖保护:在显微外科手术中,医生需要细致地解剖和保护后交通动脉及其分支,避免损伤血管导致术后并发症。
3. 血管重建:在一些后交通动脉病变的手术中,显微外科手术可以进行血管重建,保证后交通动脉的血液供应有序,减少血管相关并发症。
三、临床意义后交通动脉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其解剖结构及显微外科手术操作对于临床诊疗具有深远的影响。
2. 显微外科手术:显微外科手术在后交通动脉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流量越来越大,交通拥堵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一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地政府纷纷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交通动脉,即高速公路、快速路等。
这些交通动脉成为了城市快速通行的重要通道,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建设交通动脉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些道路下方的显微结构,也就是土地下的水管、电缆等。
这些显微结构的存在对于交通动脉的建设和维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关于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以期提高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和重视。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
后交通动脉是指城市道路下方的水管、电缆等显微结构,由于它们位于城市地下,我们通常无法直接看到它们的全貌,因此需要借助显微外科技术来进行解剖。
在显微外科解剖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等工具来放大显微结构的细节,以便更好地观察和了解它们的构造和布局。
通过显微外科解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后交通动脉中水管、电缆等的位置、粗细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这对于交通动脉的建设和维护非常重要。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交通动脉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后交通动脉中的显微结构,避免对其造成破坏。
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对水管、电缆等显微结构造成了损坏,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不仅会影响城市的正常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还可能导致交通动脉的安全隐患。
在交通动脉的维护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后交通动脉的显微结构。
一旦水管、电缆等发生故障,需要及时修复以保障城市的基础设施运转正常。
在维护过程中需要对后交通动脉进行显微外科检查,以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和原因,为修复工作提供帮助。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对于交通动脉的建设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充分了解并重视后交通动脉的显微结构,才能更好地保障城市的基础设施运转正常,推动城市交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和关注,促进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后交通动脉是人体颈部的一条重要血管,它始于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向下延伸至第六颈椎水平,然后分为左右两支进入肩胛上下角之间的三角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后交通动脉与椎动脉相互交通,形成了“椎-基底动脉系统”,这个系统是大脑供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后交通动脉的解剖认识在临床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后交通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1.起始位置后交通动脉始于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交汇处,位置在颈椎横突的前下缘或第六颈椎水平,一般位于颈椎旁肌肉组织内,由于深层位置比较难以触摸,所以术前需要通过影像学的方法来确定其位置。
2.路线在颈椎旁肌肉组织内向下延伸,经过第六颈椎突之后,以隧道形式通过枕骨大孔,进入颅腔。
在颅内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称为后交通动脉梗干,下段通常分为两支,即左右后交通动脉。
在向上汇合前,后交通动脉还给脑提供了一系列分支,如小脑动脉、上后大脑动脉、中脑动脉等。
3.与其他血管的关系(1)经脊椎动脉分支与椎动脉相互交换血流。
(2)前通路供血后交通动脉与前交通动脉在内颈动脉汇入处通过安东尼动脉相互交换血流,因此后交通动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向前供血。
(3)神经关系后交通动脉梗干经过斜坡板旁的大翼突孔时,会受到第三、第四、第六颅神经的压迹,临床上常见的是后交通动脉梗干在大翼突孔处发生塞,进而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缺陷。
4.降支后交通动脉梗干向下分支为小脑动脉,分别向左右侧供血。
而左右两侧的后交通动脉在进入后腔突后,分布于桥脑左右侧,上部分别向上汇入大脑后动脉或小脑上动脉,下部分别进入中脑后动脉或后基底动脉。
1.供血区域较广身体控制、视觉等许多功能区域的供应都来自于后交通动脉系统,这也让后交通动脉的病变对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常常与其他血管合作由于大脑供血是由多个血管共同完成的,因此在后交通动脉的供血范围内,会有其他动脉与之交汇,这个区域的灰白质交界处也容易受到病变的影响。
经额底纵裂入路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显微解剖研究
doi:10.11659/jjssx.07E019028·基础研究·经额底纵裂入路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显微解剖研究高树梓,安德柱,仪新锋,李佳岩,廖长春 (珠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珠海519000)[摘 要] 目的 探讨显微解剖下经额底纵裂入路及相应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相关指标,分析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结构分布情况。
方法 选择完整浸泡于10%福尔马林的成人尸头标本15具(30侧),在显微镜下经额底纵裂入路进行解剖,检测和分析大脑前动脉远侧部位和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显微解剖相关指标,观察重要动脉血管分布情况。
结果 大脑前动脉A1段的左侧管径(2.67±0.29)mm,长度(133.68±1.63)mm;右侧管径(2.24±0.35)mm,长度(13.21±1.31)mm;出现变异的标本有2例(13.3%)。
A2段的左侧管径(2.48±0.43)mm,长度(19.24±3.27)mm;右侧管径(2.51±0.52)mm,长度(20.15±3.54)mm;均未见变异和不对称情况。
前交通动脉的长度为0~8.9mm,平均(3.51±0.88)mm;直径为0~4.0mm,平均(1.24±0.61)mm。
前交通动脉的穿通支有1~5支,平均(2.3±1.01)支。
Heubner回返动脉未见发育异常,其长度为21.14~37.52mm,平均(27.11±3.15)mm。
结论 经额底纵裂入路对人体头颅进行解剖,分析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相关指标,明确了该部位的解剖结构及分布情况,有助于指导该部位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结构分析、病变探索和临床手术。
[关键词]额底纵裂入路;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显微解剖;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显微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322.1+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 07 05[基金项目]珠海市2018年度市卫计局医学科研基金(20181117A010017) [通信作者]高树梓,E mail:gaoshuzi@163.comMicroanatomyof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complexviafronto basalinterhemisphericapproachGAOShu zi,ANDe zhu,YIXin feng,LIJia yan,LIAOChang chun (DepartmentofNeurosurgery,ZhuhaiPeople′sHospital,ZhuhaiGuangdong519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studythedistributionofthe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complexbythefronto basalinterhemisphericap proachandthecorrespondingindexofthe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complexundermicroanatomy.Methods Atotalof15adultcadaver icheadspecimens(30sides)immersedin10%formalinwereselectedtodissectbyfronto basalinterhemisphericapproachundermicrosur gicalmicroscope,andthemicroscopicanatomicalindicatorsofthedistalanteriorcerebralarteryandthe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complexweredetectedandanalyzed,andthedistributionofimportantarterieswasobserved.Results TheleftsidediameteroftheA1segmentoftheanteriorcerebralarterywas(2.67±0.29)mm,thelengthwas(133.68±1.63)mm,therightsidediameterwas(2.24±0.35)mm,andthelengthwas(13.21±1.31)mm.Therewere2caseswithavariationintheA1segment,theratiowas13.3%.WhiletheleftsidediameteroftheA2segmentwas(2.48±0.43)mm,andthelengthwas(19.24±3.27)mm,therightsidediameterwas(2.51±0.52)mm,thelengthwas(20.15±3.54)mm,andtheA2segmentshowednovariationnordissymmetry.Thelengthofthe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was0to8.9mm,withanaverageof(3.51±0.88)mm,thediameterwas0to4.0mm,withanaverageof(1.24±0.61)mm.Therewere1to5perforatingbranchesofthe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withanaverageof(2.3±1.01).NoabnormaldevelopmentwasobservedinHeubner′srecurrentartery,thelengthofHeubner′srecurrentarterywas21.14to37.52mm,withanaverageof(27.11±3.15)mm.Conclusion Thehumanskullisdissectedbyfronto basalinterhemisphericapproachtoanalyzethecorrespondingindexoftheanteriorcom municatingarterycomplexandtoconfirmitsanatomicalstructureanddistribution,whichishelpfultoguidethestructuralanalysis,patholog icexplorationandclinicaloperationofthe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complex.Keywords:fronto basalinterhemisphericapproach;anteriorcerebralartery;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complex;microsurgicalanatomy;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aneurysmclipping;microsurgery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一个复杂的动脉中心,主要由两侧大脑前动脉的A1段、A2段、前交通动脉和相应的Heubner回返动脉及一些小动脉共同构成,该部位周围不仅有复杂的动脉血管网络,还分布有视神经、嗅神经、海绵窦、下丘脑以及动眼神经等重要结构[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 ]
Hergan K, Schaefer PW , Sorensen AG,
weighted MR I in diffuse axonal injury of
Radiol, 2002, 12 (10 ):2536 22541.
[ 13 ]
Huisman TA , Sorensen AG, Hergan K,
·27·
2004,
57 (5):9 392943.
[4 ] HoriM, Okubo T, Uozumi K, et al. T1 2weighted fluid 2at2
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at low field strength: a viable al2
[17]
Nguyen TH, YoshidaM, StievenartJL, etal. MR tractogra2
phy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clinical routine. Neurora2
diology, 2005, 47 (5): 334 2343.
25%的脑中
≥较小
A1段的直径 Leabharlann , 44%的前交通动脉直径
≤
1. 5mm, 16%的直径
≤
1mm。两侧
A1段间的直径差增大时
,前交通动脉
直径亦增大
,前交通动脉粗大者
[7]
Schaefer PW , Huisman TA , Sorensen AG, et al. Diffusion 2
weighted MR imaging in closed head injury: high correlation
with initial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 and score on modified
[18]
TsuchiyaK, FujikawaA, TateishiH, etal. Visualizationof
cervical nerve roots and their distal nerve fibers by diffusion 2
weighted scanning using parallel imaging. Acta Radiol,
34卷 第
1期
前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吴 磊 综述 姚 鑫 审校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
(300060)
摘 要
: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
,由于其血管形态学变异较大
,且穿通支供血范围重要
,故该部位常是脑血
管外科治疗的难点。但目前对于前交通动脉的解剖学变异及其穿通支的形态、起源、供血范围
[ 4 ]
1. 5~8. 8mm ,平均
[ 4 ]
1. 5~8. 8mm ,平均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2007, 34 (1)
发出的许多穿通支供血于胼胝体周围、下丘脑、视
交叉、终板等重要区域
alternative to
9 ( 4 ) :
visualization.
[ 1 6 ] Huisman TA ,
alternative to
9 ( 4 ) :
visualization.
[ 1 6 ] Huisman TA ,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7年 第
成
,最初时为多管道的血管网
,出生后有一定程度
的合并
,致其数目、形态、长度和直径变异很大
,国
内外各家报道不一。早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
,
就曾有学者经过解剖大量的尸头标本后认为前交
通动脉的变异率在5 0 %~6 0 % ,此后有许多学者
对此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研究。Jackowski等[ 3 ]将前
,在手术中如果损伤这些血
管
,常常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故确切地定义其显
微解剖结构、血管分布及供血范围有着重要的临床
意义。
1 前交通动脉的形态学特点及在前交通动脉瘤的
形成过程中的意义
1. 1 前交通动脉的形态学变异
前交通动脉主干连接于两侧大脑前动脉之间
,
于胚胎期
44天由双侧大脑前动脉的分支吻合而
者占1 2 % ,发出胼胝体正中动脉者占6 % , A 2段为
单支者占3 % ,且存在多种变异共存的情况,不能
将其划分为上述某种类型。Avci等[ 5 ]在对2 5例成
人尸头进行解剖后发现,有1 5例( 6 0 % )存在前交
通动脉的变异,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多管道型,且
其中的第一根通道总是最小的,有4 5 %的穿通支
weighted imaging for the evaluation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 in
closed head injury. J Comput A ssist Tomogr, 2 0 0 3 , 2 7
( 1 ) : 5 21 1.
[ 1 4 ] Firsching R , Woischneck D , Klein S ,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imaging: an
2 0 0 4 ,
Haakonsen M ,
[ 10 ]
Parizel PM , Van Goethem JW , Ozsarlak O , et al. New de2
velopments in the neuroradiological diagnosis of craniocerebral
自这根最细的管道发出。Rhoton [ 6 ]认为单支型的
前交通动脉占6 0 % ,双支型的占3 0 % ,三支型的
占1 0 % ,并且这些多支型的前交通动脉之间的管
径常差异很大,往往是其中一支较大,而其它几支
相对较小。Voljevica等[ 7 ]在对1 5 0例患者的MRA
脑血管造影进行回顾性分析后认为,前交通动脉发
Rankin scale at discharge. Radiology, 2 0 0 4 , 2 3 3 ( 1 ) : 5 8 2
6 6.
[ 8 ] Huisman TA. Magnetic resonance
autop sy in neonatal death ? Sem in Neonatol,
生变异的几率在整个W illis环前部的变异中列第
二位,仅次于大脑前动脉A 1段。在动脉瘤手术
中,所见变异率将更高。Avdin等[ 8 ]对1 2 0例前交
通动脉瘤患者的开颅术中所见进行统计,证实有
7 2例( 6 0 % )存在前交通动脉的血管变异,其中有
1 7例存在胼胝体正中动脉,而术前通过全脑血管
noid hemorrhage at acute and subacute / chronic stages: com2
parison of fou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ulse sequences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J Chin Med Assoc, 2005, 68
ternative for T1 2weighted intracranial imaging. Am J Neurora2
diol, 2003, 24 (4) : 648 2651.
[5]
Yuan MK, Lai PH , Chen JY, et al. Detection of subarach2
aging: recent advance and new techniques for diffusion tensor
Eur J Radiol, 2 0 0 3 , 4 6 ( 1 ) : 5 3 26 6.
Schwamm LH , Schaefer PW , et al. D iffusion
severe head injury bas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cta
Neurochir (W ien ) , 2 0 0 1 , 1 4 3 ( 3 ) : 2 6 3 22 7 1.
[ 1 5 ] Masutani Y, Aoki S , Abe O , et al. MR diffusion tensor im2
交通动脉分为简单形(以单管形式存在)和复杂型
(变异型)。Serizawa等观测三十个成人脑,见单
支者占4 0 % ,长度4. 0mm ,管
径0. 2~2. 5mm ,平均1. 7mm。而变异者占6 0 % ,
其中呈丛状多支者占3 3 % ,有小凹者占3 3 % ,成
窗者占2 1 % ,双支者占1 8 % ,线样者占1 8 % ,融合
tensor imaging as potential biomarker of white matter injury in
diffuse axonal injury. Am J Neuroradiol, 2 0 0 4 , 2 5 ( 3 ) :
3 7 0 23 7 6.
et al. Post2traumatic
造影证实存在该动脉的患者只有1 4例。
1. 2 前交通动脉同大脑前动脉A 1段的关系
Rhoton[ 6 ]观察前交通动脉的平均直径约比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