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附翻译
2024年春季广东省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7)附答案解析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卷(七)语文试卷本试卷共 7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一、本大题 11 小题,共 36 分。
(1-10 题每题 3 分,11 题 6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我不能想像这样一个人,他认为开棋的时候先走马而不是先走卒对他来说是英勇的壮举,而在象棋指南的某个□角里占上一席可怜的位置就意味着声名不朽,我不能想像,一个聪明人竟然能够在10年、20年、30年、40年之中一而再( )再而三地把他全部的思维能力都献给一种荒诞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把木头棋子王赶到木板棋盘的角落里,而自己却没有发狂成为疯子。
1.下列填入文中“□”处的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奇B .犄C .琦D .绮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 )”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z ú y ánB .c ù d ànC .c ù y ánD .z ú d àn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张同志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事们好评。
B.一科室的小王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真是日理万机啊!C.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D.庆祝“五一”节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剧增,煤和石油遭到掠夺性开采。
储量锐减。
B .现在有些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你只要将个人信息公开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网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你的个人情况。
C .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是杜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 王代福设计) 倒
英 国科 学 家迭 尔文在一 次宴 会上 恰好 吗?” 尔文彬彬 有礼地 答道 : 当然喽 !不 达 “
和一位美貌的女士坐在一起 ,女士以戏谑 过 , 你不是一般的猴子变的, 你是由长得非
的 口吻说 : 达 尔文 先 生 , 说你 断 言 , 类 常迷人的猴 子 变来的。” “ 听 人
①鸱是以怨之。
译文 :
②长无以对。
译文 .
③居无何, 鸱又来报如前。
译文 :
5请 用简要 的话谈谈 你对这 个故 事的感受 。 .
6请 写 出 两 条 关 于诚 信 的 名 言 。 .
( 孙怀伦设计) 吲
列 邦 论 得 天 下 之 遭
[ 司马 光 宋】
帝q ) 置酒洛阳南 宫 , 日 :列侯② 诸将毋敢 隐朕 , 上 “ 皆言其情 : 我所 以有 天下者何 ? 氏之所 以失 天 项 下者何 ? 高起 、 陵对 日 :陛下使人攻 城略地 因以与之与天下 同其利项 羽不 然有功者 害之贤者疑之 ” 王 “
投稿
djh h ys c
眦。 m
( ) 其无意饲 鸱以肠也( 3然 ( 众遂逮长见 邑宰( 5) )
)
( ) 复往 ( 4长 ( ) , 一 死人 ( 6至 乃
) )
2下列各 句 中加着重号 的词语与例 句中加 着重号词语 的意 义和 用法完全相 同的一项是 f .
公 学 了兵法 , 辅佐刘邦灭 了项羽 , 封留侯 。 ⑤范增 : 的谋 士 。 项羽 年七 十 , 辅佐项 羽起兵成 霸业 。 项羽尊他
为“ 亚父 ”灭 秦后 , 。 项羽 约刘邦在鸿 门( 今陕 西省 临潼 县东 北的项王营 ) 会见 , 范增劝项 羽借机会杀刘邦 . 项 羽不听 。后来刘邦进 行离 间, 项羽果然怀 疑范增 . 其权 。他愤 怒辞去 , 夺 到彭城 , 背上生疮而 死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原文及译文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原文及译文赏析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原文帝置酒雒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阅读训练一、解释字词⒈列侯、诸将毋敢隐朕隐—(隐瞒)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略—(攻占)⒊有功者害之害—(杀害)4.群臣说服说—(通悦,高兴)⒌给饷馈给—(供给)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同“擒”擒住)⒎夫运筹帷幄之中夫—(句首语气词)8.镇国家镇—(安定)⒐抚百姓抚—(抚慰,安抚)二、翻译⒈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⒉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
⒊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凭着在帐篷里推算就可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的胜负这方面.⒋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⒌与文中“项羽不然”的“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为之怡然称快C.然数年恒不一见D.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
答案:鸿门宴,放走刘邦。
四、文中认为刘邦能取夺天下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刘邦善于用人;项羽不识人才。
五、项羽失天下的原因?(用原句回答)答案: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译文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只要打仗一定胜利,只要攻城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众大臣心悦诚服。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在各领域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帝置酒雒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阅读训练一、解释字词⒈、列侯、诸将毋敢隐朕隐—(隐瞒)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略—(攻占)⒊、有功者害之害—(杀害)4、群臣说服说—(通悦,高兴)⒌、给饷馈给—(供给)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同“擒”擒住)7、夫运筹帷幄之中夫—(句首语气词)8、镇国家镇—(安定)9、抚百姓抚—(抚慰,安抚)二、翻译以下句子⒈、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⒉、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
⒊、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在凭着在帐篷里推算就可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的胜负这方面。
⒋、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⒌、与文中“项羽不然”的“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为之怡然称快C、然数年恒不一见D、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凌②上犯禁③,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节选自《管子》)【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
②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委.而去之(2)亲戚畔.之(3)奚以知其然.也(4)故.治国常富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注一处)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___________(用乙文中四字短语概括),都强调人的重要性。
但两文论述的角度有不同,甲文强调要____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乙文强调要__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5.甲文说的“得道者多助”和乙文说的“凡治国之道”,这两个“道”意思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023·安徽淮南·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朱家救季布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①。
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布乃髡钳②为奴,自卖于鲁朱家③。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
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④言于上,如朱家指⑤。
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释】①项籍:即项羽。
帝:指汉高祖刘邦,下文的“上”亦刘邦。
②髡钳:秦时刑法,髡是去发,钳是用铁箍扎着脖子。
③鲁朱家:鲁,鲁地;朱家,人名。
④待间,等待时机。
⑤指:旨意、意图。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说_______ (2)尽_______1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今上始得天下,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A.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B.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C.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D.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13、朱家的侠士精神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刘邦赦季布”的主要原因是:()(2分)A.季布已经甘愿卖给朱家为奴,没必要追究。
B.季布只是尽职为主,并没有什么大的罪过。
C.项籍的属下不可能赶尽杀绝,不必大动干戈。
D.季布这样的人才应该好好任用,不能逼他为敌国效命。
11、⑴说:劝说(2)尽:全,都12、C13、(1)明知季布假扮奴仆来到自己家里,仍然置办田舍藏匿他;(2)亲自前往洛阳,劝说滕公为季布说情赦免他。
高中文言文阅读: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节选自《鸿门宴》)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小人的谗言C.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如:往、去D.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道:道路2.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刘邦智谋的一项是()①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公不胜桮杓,不能辞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A.①④⑤ B.②③④C.②④⑥ D.③⑤⑥3.下列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附答案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附答案【原文】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问题】19.根据你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写出皇帝的自称:【】、【】(2分)20.选出与“群臣说服”中的“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桓侯又不【说】(《扁鹊见蔡桓公》)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C.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D.故为之【说】(《捕蛇者说》)21.对划线句“【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夫人坐在家里帏幕中运用计谋(出谋划策),就决定了千里之外的胜利。
B.坐在军帐之中花重金筹码多请些参与出谋划策的人才,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
C.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出谋划策),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
D.我坐在家的帏幕中就可遥控胜利于千里之外。
22.用现代汉语写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的意思。
(3分)答:【】。
23.请分别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刘邦得天下、项羽失天下的原因:(4分)刘邦得天下的原因是【】;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24.刘邦的三个“吾不如”对你的启发是:【】(2分)【参考答案】19.(2分,每线1分)朕、寡人、孤、孤家……(考生在课本和电视上学到的还有)20.(2分)A(通悦,高兴)21.(2分)C22.(3分,每个分句1分)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就把它分封给他们,和天下人同享好处。
(第二句是难点,“因”是连词,作“于是”或“就”解,课内已多次学到;同时,该句又是省略句。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附翻译完整篇.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帝置酒洛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②,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⑤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导读: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
注释: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
朕:皇帝的自称。
②因:就。
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
③夫(f ):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
④子房:张良,子房,刘邦的谋士。
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
后来请个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
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
⑤范增:项羽的谋士。
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
项羽尊他为亚父。
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
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
他愤怒辞去,到彭城,背上生疮而死。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3.有功者害之()3.给饷馈( )5.群臣说服()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二、翻译1.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文言文阅读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文言文阅读刘邦论得天下之道,这可是个挺有趣的事儿呢。
咱都知道刘邦最后成了皇帝,得了天下,那他到底有啥秘诀呢?就说刘邦这人啊,他自己其实没多少特别厉害的本事。
你看啊,要是比带兵打仗,韩信那是强得不得了,在战场上那可是像蛟龙入水一样,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刘邦能比得过他吗?肯定比不过啊。
再说说谋略,张良那脑袋瓜子,就像装满了无数机关的精巧盒子,随便一转悠就能想出绝妙的计策来,刘邦在这方面能比得上张良吗?那也不行啊。
还有治理国家这些事儿,萧何就像一个超级管家,把什么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刘邦在这上头也不是人家的对手啊。
可为啥最后是刘邦得了天下呢?这就像一群人要盖房子,韩信就像是那个最会砌墙的工匠,能把墙砌得又快又稳;张良呢,就像那个拿着图纸告诉大家怎么盖的设计师;萧何就像负责找材料、管后勤的大管家。
可刘邦啊,他虽然这些具体的事儿都干不过人家,他却像是那个能把这些人都拢到一块儿,让大家心甘情愿为他干活儿的人。
这就很厉害了啊。
刘邦这人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能用人。
他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行,他就找行的人来干。
他不会因为自己是老大,就觉得自己什么都得比别人强。
这就好比啊,你要做一桌好菜,你不可能每个菜都自己做,也不可能每个步骤都擅长。
那怎么办呢?你就找会切菜的人切菜,会炒菜的人炒菜,会调味的人调味。
刘邦就是这么个聪明人。
他把这些人才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像把珍珠一颗颗镶嵌在皇冠上一样,让他们都能发光发亮。
还有啊,刘邦这人挺能容人的。
那些跟着他的人,都不是什么完人。
韩信原来不也是在项羽那儿不得志,才跑来刘邦这儿的嘛。
刘邦可没有因为韩信之前的经历就瞧不起他,还给他很大的权力,让他带兵打仗。
这要是换了个小气的人,估计就想:你在别人那儿混不下去才来找我,我能给你好果子吃?可刘邦不这么想啊。
他就像一个大口袋,只要是有用的东西,他都能往里装。
再说刘邦这人对待老百姓,他知道老百姓想要什么。
老百姓就想过个安稳日子,有口饭吃,有衣服穿,别整天打仗。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1. 引言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治理天下的手段和智慧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在《史记·刘邦本纪》中,我们可以找到刘邦论得天下之道的重要片段,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一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刘邦的智慧和政治手腕,以及对后世的启示。
本文将对《刘邦论得天下之道》进行文言文阅读,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2. 文本阅读原文刘邦曰:“禹、汤而不及我者何也?”太史公曰:“禹、汤升天子位而治水土,而禹主善治水之中,汤主善治人之中故也。
”刘邦曰:“嗟乎!禹、汤之事虽小,挟全之道矣,得九五之天下未易也。
吾闻之古者,使民有不被胥靡之名者,非民也,四方之虏王称帝,天下被之,故主胥论也。
汤久,遂失诸侯,乃作春秋,明说法度,修文德,厚民事故也。
夫文者,古之言也,在上也。
愚智之所存焉。
”解读这段文字中,刘邦对禹、汤之事进行了提问,询问为何禹、汤之治理天下虽小,却能够以此挟全之道并得九五之天下。
太史公回答道,禹、汤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禹主善治水之中,汤主善治人之中。
刘邦随后感叹道,禹、汤之事虽小,却包含了治理天下的道理,想要得到九五之天下不容易。
他还指出,古代的统治者若能使民众不受胥靡之名的压迫,四方的虏王就会自称帝王,天下就会归附于他们,这就是主胥论的道理。
汤在位时间较长,失去了诸侯的归附,因此制定了《春秋》来明确法度,修养文德,加强对民事的管理。
刘邦认为,《春秋》是古时的文言,文化智慧从上往下传承,是愚智之所存的地方。
问题解答1.为什么刘邦问太史公禹、汤而不及他的原因是什么?刘邦之所以问太史公禹、汤而不及他的原因,是想探究禹、汤之治理天下之道的精髓,以此来思考自己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是否有不足之处,并寻求更好的政治智慧。
2.禹、汤之所以能够成功治理天下的原因是什么?禹、汤能够成功治理天下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禹主善治水之中,汤主善治人之中。
他们在治理水土和人民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和智慧,因而得到了九五之天下。
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凌②上犯禁③,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节选自《管子》)【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
②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委.而去之(2)亲戚畔.之(3)奚以知其然.也(4)故.治国常富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注一处)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___________(用乙文中四字短语概括),都强调人的重要性。
但两文论述的角度有不同,甲文强调要____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乙文强调要__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5.甲文说的“得道者多助”和乙文说的“凡治国之道”,这两个“道”意思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1)委,放弃。
(2)畔,通“叛”,背叛。
(3)然:这样。
(4)故,所以。
2.(1)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2)因此,善于主持(或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
刘邦论人阅读及答案
刘邦论人阅读及答案
刘邦论人阅读及答案
三、美文赏读
刘邦论人[
高祖①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②运筹帷帐③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⑤,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⑥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
①高祖:刘邦。
②夫: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③帷帐:营帐。
④子房:张良,字子房。
⑤给馈饷:供应粮饷。
⑥擒:擒获,此指击败。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运筹帷帐之中(之:)
⑵决胜于千里之外(于:)
⑶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所以:)
⑷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而:)
20.解释文中两个“其”字的含义。
⑴未知其二()
⑵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1.翻译下列句子。
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⑵此其所以为我檎也。
19、⑴的⑵在⑶……的原因⑷却20、⑴其中的`⑵他,代项羽21、
⑴在营帐里运思谋划策略,而能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取得胜利,我比不上张良。
⑵这就是他被我击败的原因啊。
)。
【初中记叙文阅读】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
【初中记叙文阅读】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刘邦论得天下之道皇帝在洛阳南宫买了酒,说:“不要把我藏起来。
所有的王子和将军都说他们的感受:为什么我有这个世界?为什么向失去了这个世界?”高启和王陵说:“陛下派人攻城攻地,因为这与世界是一致的,否则项羽,功臣必害,智者必疑,天下必失。
”俗话说:“我知道一个,但我不知道另一个。
我的丈夫正在谋划战略,并在千里之外赢得胜利。
我不如我儿子的家(张良的儿子的家);镇上的国家,安慰人民和支付(提供军饷),我不如小河,因为那条无尽的粮路;即使是数百万人也会赢得战争并接受攻击。
我不如韩欣。
这三个都很优秀,我可以利用它们,所以我选择了世界。
项羽有一把扇子可以增加但不能使用,所以我喜欢它。
“大臣们说服了他。
15.本文节选自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____________》。
16.在解释中加一个点。
①我所以有天下者何?()② 因为它。
()③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
()④ 部长们说服了他。
()17.翻译句子。
① 当我的丈夫正在计划策略并在数千英里之外赢得胜利时,我还不如卵巢好。
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18.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总结刘邦和项羽获得和失去世界的原因。
参考答案:15.资治通鉴16.①……的原因②于是,就③这样④同“悦”17① 如果我计划在军事帐户中获胜,并决定在千里之外获胜,我无法与张亮相比。
② 在保卫国家、安抚人民、提供军饷和稳定的食物路线方面,我无法与小河相比。
18.知人善任(善于用人);嫉贤妒能。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
《李牧守边》《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 帝置(安排、安置)酒雒阳(luò 今址河南 省洛阳,汉光武建都改名雒阳 )南宫。上 (指汉高祖刘邦)曰:“列侯、诸将毋敢隐 (隐瞒)朕,皆言其情。我所以(的原因) 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 【译文】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 "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 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 的原因是什么呢?"
•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 【译文】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 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 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 都希望与匈奴一战。 • 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 百金之士五万人,彀(gòu 张满弓)者十万人, 悉勒(统率)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 【译文】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 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 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 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 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
• 【评论】
• 另一方面,有人才必须保得住,要保住人才, 就要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汉高祖重用人才, 是中国帝王中的典范。 • 他对张良敬之如师,自始至终保持着这种特殊 关系;他对韩信,以军权王爵相付,稳住了韩 信,保证了对项战争的进行;他对萧何,推心 置腹,从不怀疑。汉高祖与三杰的如此关系, 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汉高祖以杰出人 才的资源优势,战胜貌似强大的敌人是任何政 治家成功的普遍规律。汉高祖南宫论三杰,见 解之精辟,令人叹服,作为千古佳话而广为流 传。
• 李牧守边
•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 匈奴。以便宜(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 决断处理 )置(设立)吏,市租皆输入莫 府(即幕府),为士卒费。 • 【译文】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 领,常年驻扎在代雁门,防御匈奴。他有权 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 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
苏轼《汉高帝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高帝论苏轼有进说于君者,因其君之资而为之说,则用力寡矣。
人唯好善而求名,是故仁义可以诱而进,不义可以劫而退。
若汉高帝起于草莽之中,徒手奋呼而得天下,彼知天下之利害与兵之胜负而已,安知所谓仁义者哉!观其天资,固亦有合于仁义者,而不喜仁义之说,此如小人终日为不义,而至以不义说之,则亦怫然而怒。
故当时之善说者,未尝敢言仁义与三代礼乐之教,亦惟曰如此而为利,如此而为害,如此而可,如此而不可,然后高帝择其利与可者而从之,盖亦未尝迟疑。
天下既平,以爱故欲易.太子,大臣叔孙通、周昌之徒力争之,不能得,用留侯计仅得之。
盖读其书至此,未尝不太息以为高帝最易晓者,苟有以当其心,彼无所不从。
盍亦告之以吕后太子从帝起于布衣以至于定天下,天下望以为君,虽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岁后,谁肯北面事戚姬子乎?所谓爱之者,只以祸之。
嗟夫!无有以奚齐、卓子之所以死为高帝言者欤?叔孙通之徒,不足以知天下之大计,独有废嫡立庶之说,而欲持此以却之,此固高帝之所轻为也。
人固有所不平,使如意为天子,惠帝为臣,绛灌之徒,圜视而起,如意安得而有之,孰与其全安而不失为王之利也?如意之为王,而不免于死,则亦高帝之过矣。
不少.抑远之,以泄吕后不平之气,而又厚封焉,其为计不已疏乎?或曰:吕后强悍,高帝恐其为变,故欲立赵王。
此又不然。
自高帝之时而言之,计吕后之年,当死于惠帝之手。
吕后虽悍,亦不忍夺之其子以与侄。
惠帝既死,而吕后始有邪谋,此出于无聊耳,而高帝安得逆.知之!且夫事君者,不能使其心知其所以然而乐从吾说,而欲以势夺之,亦已危矣。
如留侯之计,高帝顾戚姬悲歌而不忍,特以其势不得不从,是以犹欲区区为赵王计,使周昌相.之,此其心犹未悟,以为一强项之周昌,足以抗吕氏而捍赵王,不知周昌激其怒,而速之死耳。
古之善原人情而深识天下之势者,无如高帝,然至此而惑,亦无有以告之者。
悲夫!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爱故欲易.太子易:更换B.不少.抑远之少:稍微C.而高帝安得逆.知之逆:违背D.使周昌相.之相:辅佐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项羽论得天下全文翻译
项羽论得天下全文的翻译是:
项羽说:“我能攻占城地,砍下敌人首级,封自己为王,占有天下土地财富,常常以英雄自居,如今刘邦竟然要谋害我,这是为什么啊!”范增说:“项王您起兵以来一直是这样做的,只是项王没有好好反省罢了。
试想当初您率领江东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如今无一生还者,恐怕就只是为了您一个人。
当项王您所封立、拥立的各路诸侯王都已纷纷叛乱,您一个人还能依赖谁呢?可见刘邦已经得到天下了啊!”
项羽说:“现在唯独有你忠心耿耿,是和我一同享受过楚国恩惠的人啊。
我的主意已定,你再为我痛饮一杯吧!”
范增再三劝说,项羽始终不听。
范增只好说:“人世间的事由天命来安排罢了!我们回去吧!”
于是项王和范增分别回到军营。
项羽最终还是没能下决心立即发动攻击,刘邦得以逃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②,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⑤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导读: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
注释: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
朕:皇帝的自称。
②因:就。
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
③夫(f ):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
④子房:张良,子房,刘邦的谋士。
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
后来请个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
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
⑤范增:项羽的谋士。
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
项羽尊他为“亚父”。
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
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
他愤怒辞去,到彭城,背上生疮而死。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
)
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 3.有功者害之(
)
3.给饷馈( ) 5.群臣说服(
)
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二、翻译 1.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汉高帝刘邦在洛阳南宫摆下酒宴。
皇上说:“列侯、诸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你们的想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就分封给他们,和天下人同享好处。
项羽不是这样,有功劳的就嫉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
”皇上说:“你们只知道问题的一个方面,不知道另一面。
在军帐中运筹谋略,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粮道,我比不上萧何;联合百万军兵,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
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啊。
”群臣听了,心悦诚服。
一、1.隐瞒 2.夺取
3.嫉妒
4.供给、供应
5.同“悦”
6.同“擒”,擒获二、1.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三、鸿门宴中范增数次递眼色给项羽(数目项王),让他杀刘邦,他都不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