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指标检测临床意义
凝血七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
▪ 缩短: 1.DIC早期呈高凝状态。 2.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 及血管损伤等)。 3.口服避孕药。 4.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
凝血酶原时间
▪ 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 ▪ 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法华林”,用药维持范围2.0~4.0。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 其过程是在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此后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 稳定,一般不再溶解,即真正意义上的血栓。
▪ 但可被纤维酶所降解,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生多种复合物, 这种多种复合物总和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它是 原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
D-二聚体
▪ 正常参考值(日本Sysmex系列血凝仪):0~0.55 mg/L FEU(60岁以下 人群)。
D-二聚体临床应用
5.溶栓的监测及评估 ▪ 血栓发生后,及时给预溶栓治疗,使血流复通,阻止病情恶化,
及早解除患者痛苦,更快缓解症状而痊愈,但溶栓是一种很危险 很急切的治疗方法,而给药的浓度又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 安危。 ▪ 因此药物的用法、用量是至关重要的。D-二聚体作为血凝块被降 解的特异性物质,它随着血栓被溶解,其血浆含量会不断增加。
纤维蛋白原
▪ 增加: 1.机体感染;毒血症、肝炎、轻度肝炎、胆囊炎及长期局部炎症。 2.无菌性炎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尿毒症、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关节炎。 3.糖尿病酸中毒。 4.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症、脑血栓、血栓静脉炎、心肌梗塞、放射治疗。 5.妇女经期、妊娠晚期、妊高症及剧烈运动后。 6.放疗后,灼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恶性肿瘤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正常参考值:20~40秒。建议建立各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
凝血项目检测的临床意义
• 1、广泛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 硬化 。
• 2 、 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 白原的缺乏。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 PT 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主要见于: • 3、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 、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 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服抗凝剂、肝 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APTT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主要见于: • 1、凝血因子Ⅷ、Ⅺ、Ⅻ缺乏症。 • 2、血友病甲、血友病乙(Ⅸ)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 者。 • 3、血循环中有抗凝药物存在:如抗凝因子Ⅷ或因子Ⅸ 抗体等。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APTT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主要见于: • 4、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及凝血因子V 、X 减 少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 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 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 • 5、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 正常参考值为0 ~ 5mg/L(0 ~ 5ug/mL)。
• D-二聚体(D-Dimer):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中有一种片段称为D-二聚体, 它是交联后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标志物之一, 是确定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指标。
• 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 的标志。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APTT缩短主要见于: • 1、凝血因子Ⅷ、Ⅹ活性增高。 • 2、血小板增多症。 • 3、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 增高等情况;DIC高凝期、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 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脑梗塞等。
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通过凝血功能检测,医生可以了解患 者的凝血状态,从而制定合适的抗凝 治疗方案,预防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 。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检测指标 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医 生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病情进展
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 心血管事件、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定 期检测凝血功能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干 预。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与展望
临床医生应定期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凝血功能 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
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出血和血栓形成 的风险。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凝血功能检测指标与患 者预后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改善凝血功能来 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微流控芯片技术
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 凝血功能检测的自动化、 集成化,提高检测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凝血 功能检测数据进行深度分 析,挖掘凝血指标与临床 结局的关联。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建立基于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的 个体化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开展多学科协作,包括血液 科、肾内科、检验科等,共 同探讨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在
详细描述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可能表明凝血因子缺乏、抗凝物质增多或纤溶活性增 强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则可能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等有关。
纤维蛋白原
总结词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 因子,其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凝血 状态密切相关。
详细描述
纤维蛋白原降低可能表明肝脏合成功 能受损、出血或纤溶活性增强等;纤 维蛋白原升高则可能与感染、炎症、 恶性肿瘤等有关。
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的 临床意义
凝血七项正常参考值临床应用及诊断临床意义
凝血七项正常参考值临床应用及诊断临床意义凝血七项是指凝血功能的七个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imer)、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和血浆止血酶时间(ACT)。
正常参考值:1.凝血酶原时间(PT):12-15秒;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5-39秒;3.纤维蛋白原(FIB):2-4g/L;4.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imer):0-0.5mg/L;5.血小板计数(PLT):150-450×10^9/L;6.凝血酶时间(TT):13-16秒;7.血浆止血酶时间(ACT):60-120秒。
临床应用及诊断临床意义:1.凝血酶原时间(PT):PT延长,可能表示肝功能不全、维生素K缺乏、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使用过量、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因子VII缺乏、凝血因子X缺乏)等。
PT缩短,可能是遗传性因素或凝血因子异常引起。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延长,可能表示凝血因子缺乏、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凝药物(如肝素)使用过量、血友病等。
APTT缩短,可能表示凝血因子活化增加,如肝炎病毒感染。
3.纤维蛋白原(FIB):FIB升高,可能表示凝血活动增加,如血栓形成、急性炎症、骨折等。
FIB降低,可能表示凝血功能异常、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如纤溶综合征、DIC等。
4.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imer):D-dimer升高,可能表示血管内凝血活动增加,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DIC等。
D-dimer降低,通常无临床意义。
5.血小板计数(PLT):PLT升高,可能表示骨髓增生异常,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继发于炎症和感染等。
PLT降低,可能表示骨髓减少、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6.凝血酶时间(TT):TT延长,可能表示凝血因子活性不足,如凝血因子I、II、V、VII、X缺乏。
TT缩短,通常无临床意义。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变化的临床意义
值 。 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1 经 临 床 手 术证 实 为 阑尾 炎 患 者 的 6例
C T表现 。结果 单 纯阑尾增粗 1 , 例 阑尾 周 围炎性 渗 出 1 2例
( 中 1 例合 并阑尾 粪石 , 例合 并阑尾增粗 ) 其 O 2 ,阑尾 区软组织
手术证实为急性 阑尾炎 , 1 , 6 ; 龄 l 男 0例 女 例 年 4岁 ~ 5岁 , 6 平 均年龄 3 . 72岁。患者 临床表 现为转 移性右 下腹 痛 3例 , 腹 全
痛 8例 , 发热 6 , 例 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2 , 例 恶性呕吐 1 例。
1 检查方法 . 2 采 用 Se e s o tn 1 排 C i n ma i 6 m S o T机 , 厚 层
● 囤船国嘧国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变化 的临床意义
赵 芳
( 安阳市肿瘤 医院, 河南 安 阳 4 5 0 ) 5 00
【 要 】目的 摘
床 意义。 方法
探 讨手 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 变化的 临
组 16例 , 0 发生深静 脉血栓 1 , 9例 发生率 为 1. %, 79 2组深静 2 脉血栓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70 5 P 00 ) . ,< .1 。 4
作者简介 : 芳, , 赵 女 本科 , 主治 医师。
E-maUd g hu 9 :on c n1 83@ 1 6.om 2 c
性降解产物 , 其在血浆 中稳定性好 、 敏感性 高 、 特异性强 , 可作
为体内高凝状态 和纤维蛋 白原溶解亢进 的分子标 志物 , 其水 平 升高表明体 内凝血酶生成增多及继发纤溶活性增 高H 。
凝血四项原理及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异常与相关疾病
凝血四项异常的定义与常见原因
解释凝血四项异常的常规定义和一些常见原因, 如遗传疾病、药物影响和其他相关因素。
凝血四项异常与血栓病、出血病的关系
探讨凝血四项异常与血栓病(如心肌梗死、中风) 和出血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关联。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与预防措施
凝血四项的临床判断和临床意义
详细阐述凝血四项在临床判断和治疗方面的作 用,以及如何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 案。
凝血四项的预防措施
提供一些预防措施,包括饮食建议、药物治疗 和生活方式调整,以维持身体正常的凝血功能。
结语
凝血四项在临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患者的凝血 功能和疾病风险的窗口。对于凝血异常的检测和预防非常重要。
凝血四项原理及临床意义
血液凝固是身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凝血四项是经典的凝血功能指标,能够 反映血液凝固机制的状态。
凝血四项原理的介绍
血液凝固的基本机制
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原理,从凝血因子到血小板作用,深入探讨凝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凝血四项包含的指标及其作用
分析凝血四项中包括的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 维蛋白原,解释其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凝血四项在临床中的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
1
凝血四项的常规检测
介绍临床中常规检测凝血四项的方法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与诊断 价值
2
和流程,以及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 的重要性。
阐述凝血四项结果异常与各类疾病的
关系,讨论其在诊断、治疗和预测疾
3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与预防
病进展方面的价值。
措施
讨论凝血四项在预防血栓病和出血病 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控制相 关因素来维护凝血功能的平衡。
常见凝血项目检测及临床意义PPT
治疗
根据凝血项目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如使用保肝药物、抗病毒药物或进行肝移植等,以改 善肝脏功能,控制疾病进展。
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凝血项目检测可以反映肾脏功能,如肾功能不全或尿 毒症等。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 导致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通过凝血项目检测有 助于早期发现肾脏疾病。
等可用于诊断血栓性疾病。
治疗
根据凝血项目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使用抗凝药物或溶栓药物等 ,以预防血栓形成或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要点一
诊断
凝血项目检测有助于诊断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 减少症等。通过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 PT)和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 功能,从而诊断出血性疾病。
总结词
反映纤维蛋白原水平
详细描述
纤维蛋白原测定是评估纤维蛋白原水 平的重要指标,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 纤维蛋白原异常或凝血功能紊乱。
03
常见凝血项目检测的临床意 义
血小板计数与临床意义
总结词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止血和血栓形成风 险的重要指标。
详细描述
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提示骨髓抑制、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等 疾病;而血小板计数升高则可能预示 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等。
凝固机制。
02
常见凝血项目检测方法
血小板计数
总结词
反映血小板数量
详细描述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小板数量的常用指标,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或 增多。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总结词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
详细描述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的重要指标,有助于诊断凝血因子 缺乏或功能障碍。
常见凝血项目检测及临床意义
常见凝血项目检测及临床意义
常见凝血项目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解读
凝血瀑布学说
激活
XII XIIa
XI XIa
IX IXa PF3 VIIIa Ca++
内源性途径
VII - TF
VIIa - TF
外源性途径
共同途径
II IIa
X Xa PF3 Va Ca++
VIII
V
Fibrinogen Fibrin
Ca++
Ca++
D-Dimer
E
纤维蛋白凝块
纤维蛋白原
D
E
D
纤维蛋白单体 + 纤维蛋白肽
可溶性纤维蛋白 聚合体
FIB
纤维蛋白原在肝脏和巨核细胞内合成半衰期为3-5d含量成人:2-4g/L;新生儿:1.25-3g/L 在过量凝血酶的作用下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有直接关系
FIB临床应用
手术前的筛选试验 诊断 质量缺陷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数量缺陷先天性或获得性 FIB水平升高 炎性综合征糖尿病肥胖血栓性相关性疾病
PT
TT
APTT
XII
XI
IX
VIII
VII
X
V
II
I
APTT
APTT是在体外模拟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需要的时间用以反应内源性和共同凝血途径凝血因子因子XIIXIIXVIIIXVII 和I是否异常
PT
TT
APTT
XII
XI
IX
VIII
VII
X
输液同侧采血
凝块
凝血功能临床意义
凝血功能临床意义凝血功能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它对于维持血管通畅、控制出血以及维持健康的血液循环至关重要。
当血液循环受到损伤,如血管破裂或血小板活性异常,凝血功能将会被激活,以形成血栓来封闭伤口并防止出血。
然而,凝血功能异常或失调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或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了解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
首先,凝血功能临床意义体现在其对于出血和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面。
凝血功能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凝血缺陷或高凝状态,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出血病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和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可以防止大出血的发生。
而对于栓塞病患者来说,了解凝血功能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栓塞的风险,并制定预防栓塞的治疗方案,如抗凝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
其次,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还表现在其对血管疾病的评估和预后判断方面。
凝血功能失调可能是许多血管疾病的早期指标之一、例如,一些凝血因子异常可以增加动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另外,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也可能影响预后,因此在评估患者的预后风险时,凝血功能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还表现在对一些遗传性凝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
遗传性凝血疾病是由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包括血友病、Von Willebrand病等。
凝血功能的检查可以帮助准确地诊断这些疾病,并指导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血浆因子替代治疗或抗纤维蛋白溶解治疗。
此外,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还有助于评估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情况。
肝脏和肾脏是维持凝血功能的重要器官。
肝病和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因此通过检查凝血功能可以初步评估患者肝功能和肾功能的状况,并指导相应的治疗。
最后,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也体现在监测抗凝治疗和择期手术的安全性方面。
抗凝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过量的抗凝剂使用可能导致出血的发生。
因此,通过监测凝血功能,可以调整抗凝治疗的剂量,避免出血并保证治疗效果。
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 D-二聚体用于临床诊断
• 溶栓治疗的监测
• D-二聚体可作• 在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一般有以下特点:①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在短期内明显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 ②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持续升高或下降缓慢,提示溶栓药物用量 不足;③溶栓治疗应持续到D-二聚体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围。
• 另外,溶栓治疗结束后,应定期观察一段时间的D-二聚体的变化 以防血栓复发。
(二)、 FDP临床意义
参考值FDP为:0-5 ug/mL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见于:
• a)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
• b)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二)、什么是凝血因子?
•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 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 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 为凝血。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可以为香豆素所抑制。
• 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 用罗马数字编号, 有凝血因子Ⅰ,Ⅱ,Ⅲ,Ⅳ,Ⅴ, Ⅶ,Ⅷ,Ⅸ,Ⅹ,Ⅺ,Ⅻ,XIII等。
•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 人工瓣膜手术 3.0—4.0
(三)凝血酶原活动度
参考值为70%-130%。
• 是判断肝细胞坏死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 小于40%可诊断急性重症肝炎。凝血因子大部分均在肝 细胞内合成。在肝脏功能正常时,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 动度在正常范围。
凝血指标检测临床意义
凝血指标检测临床意义凝血是人体保持血液在外伤或者血管破裂后止血,防止出血过多的过程。
凝血功能正常与否对于人体的健康和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凝血指标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凝血指标检测可以评估凝血功能的状态。
通过测量血小板数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可以评估凝血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比如,PT和APTT的延长可能暗示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
这些检测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出凝血相关的疾病,如出血性疾病、凝血因子缺乏等。
其次,凝血指标检测可以指导抗凝治疗。
凝血功能正常的人体内存在着一种平衡状态,既要保证出血时的凝结能力,又要保证血液在正常状态下的流动性。
有些疾病,如心脏瓣膜病、静脉血栓栓塞等,可能会导致血液过于凝结,出现血栓的形成。
而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肝病、肿瘤等,可能会导致血液凝结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出血等并发症。
通过检测凝血指标,医生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配合适当的抗凝治疗,既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又可以减少出血风险。
第三,凝血指标检测可以评估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凝血功能状态。
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大规模手术的患者,术前凝血功能状态的评估非常重要。
术中和术后出血是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而凝血功能的异常往往是导致术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凝血指标检测,可以评估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判断手术出血的风险,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术后出血。
此外,凝血指标检测在评估孕妇凝血功能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激素水平、血浆容积增加等因素的改变,常常伴随着凝血功能的改变。
妊娠期间的凝血功能异常会增加孕妇罹患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凝血指标检测,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这些凝血功能的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凝血指标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评估凝血功能的状态、指导抗凝治疗、术前凝血功能状态的评估、孕妇凝血功能的评估等,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诊断和治疗与凝血相关的疾病,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提供保障。
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4h内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5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析输血前后24h内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变化情况。
结果为患者输注大量的悬浮红细胞液后,所有患者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水平相比输血前均明显下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相比输血前明显延长,比较患者输血前后24h内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情况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患者输注大量悬浮红细胞液后,将会降低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水平,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临床监护,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对症处理。
【关键词】输血;凝血指标;检测分析需要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患者往往是由于严重外伤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手术大出血、创伤性脏器破裂大出血等类型[1],可帮助患者有效恢复并保证一定的血容量,以防病情继续发展,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不良情况,导致影响患者预后。
其中大量输血指的是24h内输血总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或者4h内输血量超出患者总血容量的50%[2]。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量输血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更有甚者将出现凝血障碍,导致发生死亡。
为此,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4h内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5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纳入本次实验,输血量均大于等于10U(即2000mL)/24h,同时将血液系统疾病、可能影响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水平的相关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排除。
52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20的岁,最大的68岁,平均年龄(45.13±3.29)岁,20例为消化道大出血,13例为创伤性脏器破裂大出血,15例手术中大出血,4例严重外伤大出血。
血凝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包括:(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其衍化出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3)凝血酶时间(TT);(4)血浆纤维蛋白原(Fbg)。
血凝四项-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一、凝血酶原时间: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 SI 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1、正常参考值:0.8-1.5。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C 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ISI值。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髋部外科手术塞预防动脉血栓形成人工瓣膜手术。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正常参考值:。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次方(ISI:国际敏感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外科手术前?—?髋部外科手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肺梗塞?—?预防动脉血栓形成?—?人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C 范围:比值为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1、正常参考值:22、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APTT异常表现的意义: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临床意义:?1、延长:(1)因子Ⅷ Ⅸ 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 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3)纤容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等.2?? 缩短?(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
1、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 人工瓣膜手术 3.0—4.0
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APTT异常表现的意义:
1、延长:
(1)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 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
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纤容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
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等.
2、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四、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减少:(<1.5g/l)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UK.T-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
2、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
(1) 感染: 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
(2) 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
(3) 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
3、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
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临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
五、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