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PPT课件十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⑴“衔远山,吞长江”。 气势非凡 ⑵“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⑶“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光山色
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 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 么?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 情”。
第3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 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请听朗读
小结 ⒈一词多义。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国 国恒亡 国家
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或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 面山而居 居住 居 居十日 停了
初极狭,才通人 通过 通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顺利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晓
则有心旷神怡 开朗 旷 土地平旷,屋舍严然 宽广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第4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 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 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 “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 “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 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 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 主旨。
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 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 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 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 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 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第二层(3、4用段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 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 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抒段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这是全文的核心。
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 词句)领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 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 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 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 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 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 同。
㈡下面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B) A.衔远山,吞长江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记段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 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文4章段主)体。写“迁客骚人”或 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 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 “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 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 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 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 “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 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 这样好。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教学目的 ⒈朗读、背诵全文。 ⒉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
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⒊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⒋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 (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 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
⒉通பைடு நூலகம்字。
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属予作文以记都之。属,同“嘱”,嘱咐
⒊虚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
以
不以物喜 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凭
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
其必曰 代词:他,他们 其 其喜洋洋者矣 语气词
必先苦其心志 代词:他的
㈠ 下面用谈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D)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予观夫/巴陵/胜状。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 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 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我范国仲淹古代在早本有文“中与把民它同发展乐成”的为“思先想。 孟天子 下之:忧而“忧乐,民后之天乐下者之,乐民而亦乐”其的乐; 忧观民 点之,忧并者以,此民作亦为忧对其待忧仕。途乐进以退天的下原, 忧则以 ,天表下现,他然旷而达不的王胸者襟,和未伟之大有的也抱。负。” 这他里 提说倡的吃“苦乐在以前天,下享,受忧在以后天的下精”神来, 源在于 今民天本仍思有想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 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 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 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 《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 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 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 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岳阳楼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 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 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 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 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许多文人学士 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自范仲淹 《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 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 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 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 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点 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 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 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 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 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 乐”。
“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 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 不在朝廷上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