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 失用性步态障碍 • 小脑症状、意向性震颤 • 凝视麻痹 • 明显的痴呆伴轻度锥体外系症状 • 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4
临床表现(1)
1.静止性震颤:是由于相互拮抗的肌群发生节律 的交替收缩所致,多从一侧上肢的远端开始, 逐渐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典型的 震颤为手指呈“搓丸样”。
轻度双侧患病,姿势反射稍差,尚能纠正
轻至中度双侧患病,姿势不稳,尚能自理
重度病残,仍能自己站立或行走
不能起床,或生活在轮椅上.
21
一般治疗原则
1.鼓励病人多做主动运动,多参加社会活 动,以防止过早衰退。
2.饮食:早、中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晚 上以蛋白质为主。
3.药物或手术治疗均不能达到根治或延缓 疾病进展的目的。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 进展
1
锥体外系的解剖(1)
• 定义:锥体外系是运动系统的一个组
成部分,广义的说锥体系以外的所有
运动神经核和运动神经传导束。
• 锥体外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基底神
经节。
• 按功能分5部分:纹状体、苍白球
外侧部、GPi-SNr复合物、黑质致
密部、丘脑底核。
2
锥体外系的解剖(2)
基底神经节
起病时为明显少动和强直而无震颤; 病程进展快; 出现基底节以外的神经系统体征; 应用左旋多巴疗效短暂或无效。
11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 1、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
缓、姿势反射减少四个症状和体征 中的二个。
• 2、排除帕金森综合征。 • 3、必要时可结合左旋多巴实验或
阿朴吗啡实验。
12
修订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 5、在18F-dopa的PET扫描中发现临床
前异常。
• 6、基底节区多巴胺转运蛋白减少。 • 7、病侧基底节区多巴胺D2受体功能上调20
改良Hoeh-Yahr分级法
• 0级 • 1级 • 1.5级 • 2级 • 2.5级 • 3级 • 4级 • 5级
无体征
单侧患病
单侧患病,并影响到中轴的肌肉
双侧患病,无平衡障碍.
18
临床表现(3)
• 影响因素:
1、气候:干燥、凉爽和气压较高的感 觉较好。 2、情绪变化 3、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全身感染等
19
临床前期的依据
• 1、80%的纹状体DA缺失 • 2、50%黑质细胞缺失 • 3、伴发黑质Lewy体变性 • 4、出现短暂的发病前无法掩盖的症状
如情绪压抑或忧伤,短暂的肢体震颤(一侧)
肌强直可导致骨关节痛,易误诊为骨关节病。
16
• 3.运动徐缓(bradykinesia)随意运动
缓慢、减少,加上肌张力增高。面具脸, 写字过小征。讲话慢,语音低沉且单调, 唾液难于咽下,大量流涎,严重时吞咽 食物也困难。 影响呼吸肌时,呼吸不畅,易误诊为肺炎。 慌张言语:构音不全、重复言语、口吃等。
1、有助于PD的早期确诊
2、有助于PD病因的阐明和预防
8
PD治疗进展史
1877年 1961年 1962年 1967年

剂 1974年 1975年
Charcot
首先用颠茄
Birkmayer 静注L-PD
Gerstenbrand 口服L-PD
Birkmayer
L-PD+外周
羧酶抑制
Calne Brikmayer
溴隐亭 9
BAO-B抑制
PD分类
• 原发性: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变 • 继发性(PD综合征)
脑炎、锰、CO、药物、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PD综合征特点: 1、无震颤 2、动脉硬化伴假性球麻痹、情绪不稳、智能减退 3、锥体束征 4、病程阶梯样进展 5、左旋多巴无效
10
PD分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症状性(PD叠加Syn、异质性系统变性)
• PD病理主要涉及D2受体,即D2受体激
动剂有效。但D1受体对D2受体有允许作 用,即D2受体功能的表达须有D1受体的 7
多巴胺转运蛋白(DAT)
• 位于DA能神经元突触前膜
• 功能:DA能神经元发放的冲动后,
再摄取突触间隙的DA,以中止神经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 PD病人早期DAT水平明显降低
• 意义:
老年患者常无; 当行走时、情绪紧张时明显; 睡眠时消失,感染和肺炎时消失; 对天气变化比较敏感。
15
临床表现(2)
2.肌强直(rigidity): 肌张力增高,呈齿轮样或铅管样强直,四肢、
躯干、颈部、面部的肌肉均发生强直,故患者 表现一种特殊姿势:头部前倾,躯干俯屈,前 臂内收,下肢这髋及膝关节略为弯曲。
17
临床表现(3)
4.姿势反射减少 走路时双上肢前后摆动的 “联合动作”减少甚至不摆动。步态的障碍 表现为起步较难,一旦迈步后即以碎步向前 冲,不能及时停步,称之为“慌张步态”。
5.其它症状:如顽固性便秘、出汗多、面部皮 脂分泌多等。大多有情绪低落,甚至忧郁症 状。早期认知功能正常,晚期有认知功能障 碍。少数病人晚期出现痴呆。
• 2、PD的发病机制:
– 黑质变性,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 元丧失,DA下降。
– 纹状体内Ach相对增加。 6
中枢多巴胺受体
• D1 D5受体五个受体亚型 • D1受体族: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
D1(D1A)、D5(D1B)
• D2受体族: 与该酶无关
D2(D2A)、D3(D2B)、 D4(D2C)
锥体束损害
锥体外系损害
肌张力改变 折刀样增高
铅管样、齿轮样
肌张力分布 上肢屈肌、下肢伸 四肢伸屈肌和躯

干屈肌
不自主运动 无

腱反射 亢进
正常或轻度增高
巴彬斯基征 阳性
阴性
自主运动 不能
存在或轻度障碍5
锥体外系的神经递质
• 1、与基底节功能有关的递质:
兴奋性:Glu、 Ach 抑制性:GABA、 DA、 5HT
• 下列三项以上:
1、起病:一个或多个肢体的运动缓慢、 静止性震颤。
2、明显的单侧分布起病形式。 3、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伴有面部、躯
干或肢体的运动减少,姿势反射异常等。 4、L-DP治疗两个月内反应良好。(改
善25%以上)
13
不支持PD诊断的症状和体征
• 锥体外系损害只能仅有腱反射亢进,无典
型的锥体束征。
尾状核
新纹状体
豆状核
壳核 苍白球
外侧部
内侧部
(GPi) GPi-SNr复合

黑质 网状部(SNr)
致密部
丘脑底核
3
锥体外系疾病的临床表现
• 肌张力变化:增强、减低、游走性。 • 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手足徐
动、震颤、扭转痉挛等。
• 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 • 肌张力减低-运动增加
4
锥体束与锥体外系损害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