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儿童观教育观
中国当代儿童观
中国当代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知、价值观和教育观念在中国社会中的表现和演变。
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环境的变化,中国当代儿童观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以下是对中国当代儿童观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1. 重视教育和学习:中国家长和社会普遍重视儿童的教育和学习。
教育被视为提高孩子未来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家长会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并鼓励他们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
2. 强调德育与品质培养:除了学业成绩,中国儿童教育注重德育和品质培养。
家长和教育机构更加关注培养孩子的品德、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儿童被教导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 重视全面发展:中国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创造力等方面。
他们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音乐艺术和其他课外活动,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人潜能。
4. 注重社交与人际关系:中国当代儿童观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家长鼓励孩子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交往技巧。
此外,家长也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支持。
5. 数字化儿童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当代儿童观也受到数字化影响。
现代科技产品和媒体对儿童的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家长需要关注孩子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健康成长和安全问题,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科技产品。
总体而言,中国当代儿童观体现了家长和社会对孩子教育和发展的高度重视。
在教育中,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成长环境,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然而,也需要注意平衡各种教育需求,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第二节现代儿童观、幼儿发展观、幼儿教育观
第二节现代儿童观、幼儿发展观、幼儿教育观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关于现代儿童观、幼儿发展观和幼儿教育观这三个方面。
别看这些概念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它们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
咱们就聊聊这些“观”,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现代儿童观现代儿童观,简单来说,就是咱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看法。
在以前,孩子被认为是家庭的延续,要无条件服从长辈。
但现在,咱们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
1.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咱们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不能把大人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2.孩子是有潜力的。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只要给予合适的引导和培养,他们就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3.孩子是需要陪伴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和教育至关重要。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关注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二、幼儿发展观幼儿发展观,就是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咱们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1.生理发展:0-3岁是孩子生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家长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摄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2.心理发展:1-3岁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安全感。
4.认知发展:3-6岁是孩子认知发展的黄金时期,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求知欲,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幼儿教育观1.以孩子为中心:教育要以孩子为中心,关注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
不能把大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2.寓教于乐:教育要注重孩子的兴趣,把学习变得有趣味,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3.全面发展:教育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身体、社会等方面。
4.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氛围。
5.适度引导:教育要适度引导,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过于严格。
要让孩子在适度自由的环境中学会自律。
哎呀,聊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这可是个大话题。
教育教学观儿童观和教师观
教育教学观儿童观和教师观教育教学观、儿童观和教师观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儿童的发展。
以下是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和阐述。
一、教育教学观教育教学观是指人们对教育教学的本质、目的、过程和方法的看法和态度。
在现代社会,教育教学观的建立应该基于对教育教学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以及对儿童发展的关注和尊重。
首先,教育教学应该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儿童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儿童的社会能力、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其次,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性和情境性,让儿童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究、体验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与儿童进行互动和交流,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创造力。
最后,教育教学应该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风格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每个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二、儿童观儿童观是对儿童的认识、理解和对儿童的态度。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独立的人,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个性和潜能。
首先,儿童是独立的人。
他们不是成年人的附属品或单纯的接受者,而是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的人。
因此,教育教学中应该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其次,儿童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教育教学应该遵循这些规律,针对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幼儿期的儿童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应该注重情境性和操作性的教学;而青少年期的儿童处于逻辑思维阶段,应该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结合。
最后,儿童具有无限的潜能和发展可能性。
教育教学应该相信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提供合适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支持,激发儿童的潜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简述现代儿童观的基本内容
简述现代儿童观的基本内容
现代儿童观的基本内容是指对儿童的认识和理解,在现代社会中对儿童的地位、角色和需求等方面的观点和价值取向。
以下是现代儿童观的基本内容:
1. 儿童作为个体被重视:现代社会强调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权利、需要和声音。
儿童的个体发展和成长被视为社会的共同责任,应该尊重并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2. 儿童权益的保护: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弱势群体,需要特殊保护。
儿童享有基本权益,如生存权、发展权、保护权和参与权等,社会应该保障并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环境。
3. 儿童自主性的重视: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应该被赋予自主决策的能力,以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参与决策过程。
这也包括给予儿童适度的自由和责任,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4. 儿童教育的综合发展:现代儿童观强调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5. 儿童生活的多元性:现代社会鼓励儿童体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允许他们参与不同的活动和社交圈子。
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应该得到尊重,他们应该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事物,并且不受性别、种族、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综上所述,现代儿童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儿童个体的重视、儿童权益的保护、儿童自主性的重视、儿童教育的综合发展以及儿童生活的多元性。
这些内容旨在确保儿童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现代儿童观及其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
现代儿童观及其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现代儿童观及其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一、引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对儿童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年来,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对于学前教育课程设计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现代儿童观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剖析,探讨其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旨在为教育者和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二、现代儿童观的内涵和特点现代儿童观强调把儿童当作拥有独立人格、权利和需求的主体来看待。
相较于传统观念中儿童的被动接受角色,现代儿童观倡导儿童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
1. 儿童作为独立人格的主体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拥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应当获得平等的尊重和权利。
儿童作为社会成员,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同时也应被尊重和保护,免受各种形式的侵害和歧视。
2. 儿童的发展是主动的和持续的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儿童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连续的、逐步推进的过程。
他们通过不断地尝试、反思和调整来逐渐获得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
3. 儿童的多元发展需求现代儿童观强调儿童的多元发展需求,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儿童的成长过程应该注重整体发展,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和潜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经验。
三、现代儿童观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现代儿童观对于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1. 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基于现代儿童观,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应该建立起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这意味着将儿童的需求和兴趣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倡导儿童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教育者应该关注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和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潜能。
2. 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应该以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目标。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过程,课程设计应该涵盖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如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
简述现代科学的儿童观
简述现代科学的儿童观
科学的儿童观是指理性符合时代要求和儿童成长需要的有关儿童的观点。
科学儿童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必须符合现代科学、伦理、定律、道德等对儿童的认识。
具体可以从下面5个方面看:
1、儿童是全方位不断发展中的人
儿童首先是一个人,是权利主体,享有一切基本的人权。
因此,教师应尊重每个儿童的人格尊严与基本权利,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成年人在教育儿童时,首先要认识、尊重儿童文化。
2、儿童期具有独立存在和为成年期作准备的双重价值
儿童期具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同时,还具有为成年期作准备的价值。
儿童期的双重价值并非矛盾与对立,不能为了实现某一价值而忽视或损害另一方面价值,而应内在统一。
“教育不仅应当使儿童发展,而且应当使儿童欢乐。
”
3、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与游戏式的存在
儿童天生好奇好问,富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是主动的学习者。
但儿童只有在其自发的、感兴趣的活动中主动探索与学习时,才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4.儿童是富有差异的存在,理应受到平等对待
儿童发展遵循一些基本规律,具有一些共性,但具体的儿童是丰富多彩的,是富有差异的存在。
差异的存在使得不同儿
童之间的合作成为必要与可能,也正是这些差异使得儿童在对话与合作中相互学习与共同发展。
5、儿童有权享有幸福的童年
享有幸福快乐的童年,不仅是学前教育理应追求的一个重要目的,更是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任何人都无权以任何理由剥夺这一权利。
现代儿童观内涵名词解释
现代儿童观内涵名词解释
现代儿童观是一种把儿童作为社会的有机部分,充分尊重儿童权利、发展潜能,促进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观念。
它是在20世纪后期形成的,受到儿童权利法案的影响,以及全球反对儿童剥削的国际性行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儿童概念,它强调儿童不仅是社会未来的希望,更是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儿童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儿童的权利。
儿童有权享受全世界人类的共同权利,但也应享受特有的权利。
儿童的权利包括:获得营养、教育、健康、安全、发展等,以及具体的表达、行使自己意志,参与社会事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
二是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儿童有独立性,有自主权和自我决定的权利,他们应该被尊重、平等对待,不可被任意剥夺他们的权力,更不可侵犯他们的尊严。
三是保护儿童的权利和尊严。
儿童的权利必须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的尊严必须得到尊重,他们的自由和自尊必须受到尊重,他们的物质生活、智力发展和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也必须得到优先考虑。
四是发展儿童潜能。
儿童有潜能,他们需要被父母、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环境来滋养,才能发挥他们本身的潜能,成为良好的公民。
五是儿童参与权。
儿童有权参与社会事务,参与社会活动,并应该受到重视,参与权是儿童发展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
现代儿童观通过认可儿童的独立性、发展潜能以及有效保护儿童的权利,使儿童得到尊重,满足他们的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价值,实现儿童的发展。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
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教育观:即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的看法和态度;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一、什么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三、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四、素质教育的要求:(1)德育为先(2)能力为重(3)全面发展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五、(幼儿)素质教育的特点:1、基础性:基本素质(人之为人的素质底线)2、发展性:原有基础上发展3、自主性:主体性(三个“自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4、全体性:全民族、全体适龄儿童(教育公平)5、全面性: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6、未来性:面向未来(前瞻性)六、幼儿素质教育的内容:①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②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③身体及心理素质的教育;④审美素质教育。
简述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的内容
简述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的内容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理念的儿童观,它旨在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并致力于培养出健康、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自心、有创新能力的人。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
首先,要确保儿童得到充足的营养,保证儿童获得良好的身体发育;其次,要培养儿童的自尊心、自心和独立性,让他们学会,增强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加坦荡自;最后,要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友爱他人,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精神,让他们懂得尊重与友爱的重要性。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还强调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让儿童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激发儿童的创造力,鼓励他们挑战自己,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学会更多新知识,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更加注重儿童的家庭环境,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的友爱、关心、理解和支持,让儿童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
此外,还要增加儿童与社会的互动,让儿童有机会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进儿童与社会的联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总之,育人为本的儿童观以儿童的发展需求为中心,将儿童的身心健康、自我意识、自心、社会性、创新能力和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纳入考量,旨在满足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培养出健康、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自心、有创新能力的人。
现代化的儿童观
现代化的儿童观
现代化的儿童观强调儿童的权利、发展和参与,注重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下是现代化儿童观的几个主要特点:
1. 儿童权利:现代化儿童观认为儿童享有基本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保护权和参与权。
这包括确保儿童的安全与福祉,提供教育和医疗等基本服务,并尊重儿童的参与和意见。
2. 儿童发展:现代化儿童观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提倡为他们提供适合的环境和资源,以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这包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运动,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3. 儿童参与:现代化儿童观重视儿童的参与,认为他们有权利参与社会事务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体现在各种层面,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
儿童参与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和社会意识。
4. 儿童保护:现代化儿童观强调保护儿童免受任何形式的虐待、忽视或剥削。
社会应提供安全的环境,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儿童的权益。
5. 平等和包容性:现代化儿童观强调对所有儿童的平等和包容性。
不论他们的性别、种族、宗教、残疾状态或社会背景如何,所有儿童应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总的来说,现代化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是社会的宝贵资源,应该
受到关注、尊重和保护。
通过确保儿童的权利和参与,我们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出积极、独立和有责任心的社会成员。
简述现代儿童观的内涵
简述现代儿童观的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儿童观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现代儿童观强调儿童的权利和尊重,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
以下是对现代儿童观内涵的简述。
1. 儿童是独立个体: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意愿和权利。
儿童应该被视为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或工具。
2. 儿童的权利优先:现代儿童观强调儿童的权利应当优先考虑。
儿童享有受教育、健康、参与、保护等多方面的权利,社会应该为儿童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3. 儿童的全面发展: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儿童的身心、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各个方面都应得到平衡发展,培养儿童的多元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儿童的参与和表达:现代儿童观注重儿童的主动参与和表达。
儿童应该有权利参与决策和表达自己的意见,社会应该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机会和平台。
5. 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应该被鼓励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儿童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且有机会自由发展和创造。
6. 儿童的平等和包容:现代儿童观主张儿童的平等和包容。
无论是性别、种族、残疾还是社会地位,儿童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并且能够接受来自不同背景的儿童。
7. 儿童的安全和保护:现代儿童观强调儿童的安全和保护。
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和制度来保护儿童免受暴力、虐待和剥削等伤害。
8. 儿童的幸福感和快乐: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的幸福感和快乐是最重要的目标。
社会应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和享受生活。
现代儿童观强调儿童的权利、全面发展、参与和表达、自主性和创造性、平等和包容、安全和保护以及幸福感和快乐。
这一观念的提出和实践,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和支持,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只有秉持现代儿童观,我们才能更好地关爱儿童,为他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现代儿童观名词解释
现代儿童观名词解释现代儿童观是指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观念,包括对儿童的权利、教育、保护和参与等方面的理解和认知。
现代儿童观的主要特点是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注重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环境的支持和关怀。
现代儿童观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密切相关。
在传统社会中,儿童往往被视为成人的附属物,缺乏独立性和主体性。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儿童被认为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权利和需求,应该得到平等对待和充分关注。
现代儿童观强调儿童的权利。
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享有生存、发展、保护和参与的权利。
这意味着儿童有权受到基本的照顾和保护,有权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有权参与决策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现代儿童观认为,保障儿童的权利是社会的责任,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
现代儿童观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
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有着自己的兴趣、才能和需求。
现代儿童观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现代儿童观也强调儿童的身心健康,提倡积极的心理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现代儿童观强调儿童的社会参与。
儿童不应被视为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应该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事务的积极主体。
现代儿童观鼓励儿童参与决策、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公共事务,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护机制,确保儿童的权利得到充分体现和保障。
总之,现代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权利、教育、保护和参与等方面的一种新的理解和认知,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参与。
在当今社会,促进现代儿童观的实践和落实,对于保障儿童的权益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稿
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稿现代社会中,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正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该以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来对待他们,关爱他们,培养他们成为社会新的栋梁之才。
正确的儿童观强调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注重启发和激发其潜能和创造力,而正确的教育观则强调面向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价值观。
首先,正确的儿童观强调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
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天赋和潜能。
应该充分尊重并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就像一句古语所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们要让每个儿童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让他们在自身的优势上不断成长进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其次,正确的儿童观注重启发和激发儿童的潜能和创造力。
儿童天生就是好奇和求知欲强的,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未知领域都充满了探索的渴望。
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要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获取知识和经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正确的儿童教育观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价值观。
儿童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
教育应该全面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并在各个层面上给予教育引导。
在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方面,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导向,培养他们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的品质,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要实现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提供爱和关怀;学校要运用适宜的教育方法,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社会各界要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和关怀,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只有社会共同关注和培养儿童,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为社会的繁荣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实现个体和社会共同发展的基石。
名词解释现代科学的儿童观
名词解释现代科学的儿童观
现代科学的儿童观是指,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中,把儿童视作科学
的主体和发展的对象。
它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开展科学教育,注重培养
儿童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同时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健康。
现代科学的儿童观在科学教育中的实践中体现为,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教育方式,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提出疑问
和做出解释等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好奇心,促进其科学认知
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同时,儿童在科学教育中的需求和特点也受到重视,如注意保护其身心健康、尊重其个体差异、引导其情感体验等。
拓展:现代科学的儿童观在推动科学教育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强调儿童是探究和创新主体,有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潜能,科学教育
需要儿童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
学的儿童观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科技教育中,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
简述现代儿童观的内涵
简述现代儿童观的内涵
现代儿童观是一种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儿童观,强调儿童应该被视为一个独立、自主和有思想的个体,而不是简单的客体或对象。
在现代儿童观中,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学习技能、社交技能、创造力、自我意识和情感智力等方面。
以下是简述现代儿童观的内涵:
1. 独立自主的个体: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应该被视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决策
能力的个体,而不是被家长或教师所控制。
儿童应该有机会自由地探索和学习,
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做出选择。
2. 全面发展:现代儿童观强调儿童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
这包括发展学习技能、社交技能、创造力和自我意识。
3. 社会参与: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应该有机会参与社会活动,包括社交、文化和体育等方面。
这有助于儿童发展社交技能和领导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人性化: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应该被视为具有情感和人性化的个体,而不是简单的机器或对象。
儿童应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得到尊重和关注。
5. 全球视野: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应该被视为具有全球视野的个体,他们应该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并有机会参与全球性的活动和项目。
拓展:
现代儿童观强调了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这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此外,现代儿童观也强调了社会参与和全球视野,这是确保儿童获得全面发展和
全球视野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儿童观的指导下,家长、教师和社会成员应该共同努力,为儿童提供健康、积极和全面的教育和发展环境。
简述现代化儿童观的内涵
简述现代化儿童观的内涵
现代化儿童观是指通过全面的发展和保护孩子的精神、情感和道德,使孩子在社会和
家庭中能够发展出合乎时宜的、有效的、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勇于挺立、坚强而有主见、有社会权力、有国家责任感、有家栋精神的儿童。
现代化儿童观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全面性,坚持尊重孩子的独特性、个性以及自觉性,重视家庭氛围的创设,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家庭教育要充分发挥家长的自愿性和主动性,在奉劝、督促中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性,从而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
养孩子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的道德标准和法
律意识,祈求儿童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不断成长与发展。
现代化儿童观坚持儿童的平等性和康复性,重视可塑性和自律性,注重增强他们自身
的安全感,追求及培养他们作为全人类一部分所应有的才能和能力,为儿童具有安全感、
自尊心和独立性,把他们当成有知识、有能力、有能动性的价值主体。
现代化儿童观要贯彻“以儿童为本”的原则,以身体健康为基础,强调行动能力和实
践能力;追求“建立利他型社会”,向孩子传达拥抱多样性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尊重和鼓
励不同的文化、智力和性别的孩子特征;以有情怀的教育激发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的情
感和思想,让孩子不断探索、深入探讨,进一步推动孩子参与社会生活并建立自信感。
简述现代儿童观的内容
简述现代儿童观的内容一、儿童观的理论基础(一)教育心理学观点1、主体性原则2、活动性原则3、交往性原则4、自主性原则(1)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力,其潜力能否得到充分挖掘,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幼儿也有与成人相同的思维特征,其认识具有直观形象性和具体形象性。
我国学者涂又光在《幼儿的学习》中,运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对儿童观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儿童观应包括下列四方面:(1)儿童是具有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的独立存在; (2)儿童不是简单的生物学个体,而是有社会价值的主体,是人类文化的创造者;(3)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行为和心理都尚未发展成熟,他们是以直觉和具体形象性为思维方式,不能抽象逻辑思维,也没有明确的是非标准; (4)儿童是由多种角色构成的统一整体,他们有自己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
二、现代儿童观的内容(一)教育目的儿童观1、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物质和精神)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面向全体幼儿”“注重个别差异”等,这些体现了以下教育目的:(1)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 (2)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3)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
2、注重儿童主体性的教育目的(1)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2)提供一切机会让儿童活动、体验、探索; (3)充分尊重儿童的权利,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鼓励儿童积极参加并能够适度冒险; (4)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支持、引导儿童的游戏活动。
(5)在日常生活中,以商量的态度对待儿童,教师应当是一位平等、民主的伙伴。
二、现代儿童观的内容(二)教育内容儿童观1、培养儿童兴趣的教育内容(1)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2)支持儿童在游戏中学习; (3)给予必要的帮助,使儿童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理解现代儿童教育观
如何理解现代儿童教育观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系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
简言之,就是社会或成人怎么看儿童,把他们看成是什么样的存在。
对儿童的看法不同,对儿童的态度、教育的方法也随之不同。
儿童观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
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就不可能产生优质的幼儿教育。
幼儿观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家长等对幼儿总的看法和认识。
幼儿观与教育工作者本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背景等密切联系,是影响幼儿教育工作者教育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幼儿是“纯真”、“可爱”的,犹如一张白纸,而我们幼儿教师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生活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力,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在现代教育视野里儿童是被预先设定的,儿童的身份是不变的,而且个体儿童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异的。
从历史到现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十分迅猛,渐渐已成为社会所必须的活动。
幼儿教育担负者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对幼儿来说为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为自己铺设基石。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儿童的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儿童的发展带来了真面和负面的影响,使今天的儿童与过去的儿童有所不同。
这些变化,也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研究相应的教育策略来针对现代儿童。
但是,现代社会过分丰富方便的物质条件已经带来了儿童成长的负面效应,如;营养过剩或不平衡,运动不足造成肥胖儿等。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儿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此引起的儿童心里的种种变化是幼儿园教育需要认真面对的。
案例班上有一个胆小的孩子,他性格内向、孤僻、懦弱,往往缺乏自信心。
他不爱说、不爱玩、不爱交往,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别人游戏、玩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教育即官能的训练
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官能(感觉、想象、 记忆、注意、思维、推理、情感和意志等) 的训练,而不是向儿童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 泛知识内容。
这种理论在实践的结果是:“过分强调 训练狭隘的和特殊的技能而牺牲主动性、创 造性和适应性”。 这种理论脱离了现实生活 而孤立地和抽象地训练记力和思维力,正好 像不饮不食而空着肚皮去训练消化力那样的 荒唐。
学校应当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 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学校生活作为简化 的社会生活,就应当从家庭生活里逐渐发展 出来;随着儿童的成长,再从家庭生活逐渐 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杜威进一步指出, 从两个方面来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
一是教育即生长,从儿童生长的角度重 视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是学校即社会,从学校变革的角度重 新考虑儿童的生活世界。
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418~419页。
教育即预备说的后果
第一、会使儿童丧失学习的动力,因为 儿童生活在现在,而未来杳不可期。
第二、因为教育的内容远离儿童的生活需 要,而儿童为将来做准备的知识不感兴趣, 于是教育“不得不极大地求助于利用外来的 快乐和痛苦的动机……于是就采用威逼利诱 的方法,以奖赏为诺言,以痛苦作威胁”。 教师和家长“以便哄骗儿童,使他们吃些本 不想吃的东西”。
“教育即预备”的学说,把教育价值指向了儿 童成年生活的种种职责与权利,用牺牲儿童 的现在,成就未来,教育不能成为儿童生活 的一部分。
(二)教育适应生活说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正是不满于斯宾塞 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观而提出了“教 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 会”的著名观点。与斯宾塞不同,杜威反对 将教育视为为未来生活的准备。
教育领域的许多失败是由于忽视了把学校作 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的原则。现 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 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这些东 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 这些事情只是为将来预备而已,结果它们并 不成为儿童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 正具有教育作用。所以,改变教育的这种状 况就需要从学校的改造做起:学校必须呈现 现实的生活。
卢梭认为,儿童发展的过程就是本性展
开的过程,如同玫瑰花蕾的绽开一样,你不 用去分开花瓣,它们自然会开放的。 [美]珍妮特.冈萨雷斯-米纳.多元化社会中的早 期教育[M].徐韵,周红译.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8:11-12
教育即展开的观点会造成,“教师就通
过‘暗示性的提问’或者某种别的教育方法, 从儿童那里‘引出’教师所希望的回答。” 这也是我们许多教师上课常用的方法:引出 儿童回答出与教师所希望的答案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 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 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 活。”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论述“什么是学 校”时指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 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 活的一种形式。”“因此,教育是生活的过 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因此,最好
他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的生
活”做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 怎样生活,教会他们运用一切能力,做到 “对己对人最为有益”[英]斯宾塞著,胡毅译:《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7 页。 。他指出;“为我们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教
育应尽的职责,而批判一门教学科目的唯一 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 度。”又说:“我们有责任把完满的生活作 为要达到的目的摆在我们面前,而经常把它 看清楚;以便我们在培养儿童时慎重地针对 这个目的来选择施教的科目和方法。”斯宾塞《教育论》,
现代儿童观与教育观
主讲人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莫源秋教授
一、何谓教育观
教育观即教育观念,指人们对于什么是教 育、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意义等的判断 和看法。
教育观念是指导人们开展教育活动的理论 前提,它直接影响人们的教育行为。
要回答:教育是什么?教育能做什么?教 育应该做什么?教育功能有哪些?教育的价值 表现在哪里?
(三)教育即展开
教育即展开。“发展是潜在能力向特定 的目标展开。”
所谓发展,就是逐步地使包着的东西明 显外露。也就注重由内向外的发展,将一种 神秘难测的理性作为教育。
儿童更象是一粒种子,只要给种子以良 好的土壤、营养、水分、阳光和空气,造物 主会完成其它一切。对待儿童也是如此。如 果他的需要得到满足,无需训练、监督、惩 罚、奖励,儿童这朵花也会盛开。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关注点的变化
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 学习”。这就是杜威关于教育与生活关系的 著名的“过程说”。他认为,教育就是要给 儿童提供保证生பைடு நூலகம்或充分生活的条件;教育 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 和积累。
他认为,一旦把教育看作为儿童未来的生活 做准备,必然要教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 利,而忽视儿童此时此刻的兴趣与需要,把 儿童置于被动地位。因此,他主张应该把教 育理解为教育生活,并提出“教育即生活”。 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 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 的生活,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 作为其主要内容,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 境,也就是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 人。
受教育者应该接受的知识
根据人类活动的重要程度,斯宾塞把教育排 列成以下的次序:
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 准备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 准备做父母的教育 准备做公民的教育 准备生活中各项文化活动的教育。 这是制定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的出发点。 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 条件下学习最需要知道和掌握的知识。
二、四种有代表性的教育观
以下关于教育观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教育即预备
斯宾塞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著名的哲学 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第一次明确地提 出了“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思想(也称作“教 育预备说”)。
在斯宾塞看来,教育应当教导一个人怎 样生活,使他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科学知 识,为完满的生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