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综述
中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一个文献综述
一、引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承包制所包含的土地均分与家庭经营的制度基调,决定了中国分散化、小规模农业经营的基本格局。
如何在分散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格局基础上,构建切合中国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体系,是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关键。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赋予农民承包土地更多“权能”,如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抵押、担保和经营权入股等。
2014年,中央颁布《关于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加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和农业服务带动型多元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稳定和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深入梳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脉络,深刻把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体系的发展规律,既有利于深化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历程的认识,也有利于明确未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体系演进的方向。
1987年中共中央五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以来,在过去三十年内吸引大量学者专业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按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的认识逻辑,本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怎么样”的四个角度出发,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以土地改革为代表的农业规模经营制度变迁发展至今已70周年,梳理中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一个文献综述*鄢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70)*项目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BJY01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XRZ2020050)。
作者简介:鄢姣,女,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学,农村发展。
摘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开展情况的汇报材料
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开展情况的汇报材料一、背景介绍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深化,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趋势。
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综合分析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农业生产规模,通过积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改良农业生产体系、扩大农产品市场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的生产经营方式。
政府多次提出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适度规模经营的意义1. 提高生产效率: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降低生产成本:规模经营可以降低各项生产成本,包括土地租金、劳动力成本、农资成本等,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3. 保障农产品质量:规模经营有利于引进现代化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
4. 带动农民增收: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适度规模经营开展情况1. 规模化种植:本地区推广了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的规模种植业务,占地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
2. 规模化养殖:畜牧业方面,本地区重点发展了猪、鸡、牛等家畜的规模养殖业务,规模化养殖场所达到50个以上。
3. 农业合作社:成立了多个农业合作社,整合了资源、设备和技术,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销售等全程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紧密结合农业科技:本地区加大了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和农机设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5. 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和农户签订了收购合同,为农户提供技术、市场和资金支持,保障了农产品的销售。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生产经营规模不够稳定:部分农民还停留在个体经营的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经营意识。
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加入适度规模经营的行列。
2. 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些规模经营的农户和合作社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短板,需要加强培训和引导,提高管理水平,确保规模经营的顺利进行。
关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探讨
国的 农业 生 产 经营 规 模 问题解 决 了 , 业 上多 年 存在 的几个 问题就 会 迎 刃 而 解 . 这 个 意 义 上可 以说 , 农 在 实
现 农 地适 度 规 模经 营 , 我 国农业 的根 本 出路 , 他 办法 , 是 其 如提 高 农 产 品的 价 格 , 加 农 业 投入 等 , 增 只是 权
宜 之计 . ,
农 地 适度 规 模 经营 是 我 国农业 发 展 的方 向 , 实 现 邓小 平“ 二个 飞跃 ” 是 第 思想 的重 要 基 础. 于适 度规 关
1 实 现 农 地 适 度规 模 经 营 的 必 要 性
改 革开 放 二 十多 年 的实 践证 明 , 国农 村 实行 的 以家 庭 为主 的联 产 承包 责 任制 , 合 生 产关 系适 应 生 二 我 符 产 力发 展 的 规律 , 大 地 调动 了农 民 生产 的 积极 性 , 进 了农 业 生 产技 术 的 进步 和 商 品经 济 的 发 展 . 同 极 促 但 时也 应该 看 到 , 个制 度 也有 不 完 善 的地方 . 承 包过 于零 星 分散 , 利 于机 械 化 生产 和科 学 技 术推 广 ; 这 如 不 土 地 流转 的机 动 性 不 强 , 些 政 策措 施 没 有 跟 上 , 致 有 的 农 户 人 多地 少 , 动 力剩 余 ; 有 的农 户 人 少 地 一 导 劳 而
J n 00 u .2 2
关 于 农 地 适 度 规 模 经 营 的探 讨
董 杰 王 倩
( 城大学 地理 系. 聊 山东 聊 城 2 2 5 ) 5 0 9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兼论中国如何达到土地的最优经营规模
2农业自给比重过高, . 商品化程度低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的动力 不足。农户缺乏追求利润的内在动机和市场竞争的外在动力, 仍然
处 于一种 自给 自 的农业生产状态。 足 3生产规模过小直接导致了农地 的破碎化 , . 据调查 , 中国耕地 面
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息息相关。
一
、
中国农场规模 的变迁与发展 一源自l 一 2维普资讯
农机服务站的收费要低 1%, 0 同时可以优先享受这些服务。根据他 们搜集到的一个村里种田大户和集体农场在 19 年的单产和成本, 94
I无法 . 将农业机械设备的 作用最大化, 享受规模经营带来的效
率的提高。
收稿 日期 :0 8 3—0 2 0 —0 6
3 %。但是这些大户每生产 1 公斤粮食, 要得到8分的人 民币补贴,
作者简介 : 罗芹 ( 99一) 女 , 18 , 湖南娄底人 , 学生 , 从事金融学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
EC 0MI 0N C RES ARC G DE E H UI
No 7 2 0 . .o 8 S rn . 6 e ilNo 2
农 业 适 度 规 模 经 营 的 影 响 因 素
— —
兼论 中国如何达到土地 的最优经营规模
罗 芹
(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上海 2 10 ) 0 84 摘 要: 中国 目前的农地经营规模与世界上的其他 国家相 比处于较低的水平, 多学者认为 , 许 小规模的农业 生产
积高达1 4.6 万。 667 占净耕地的1%, 2 0 沟渠面积为4667万, 8. 6 是净 耕地的4 %;田间道路约 6667万, 6 .6 是净耕地的5 这些指标均超 %, 过世界上农业集约化水平中等国家的 1 倍以上, 总之, 中国因破碎化 而浪费的耕地高达净耕地面积的 1%左右, 9 占农地有效耕作面积的 3 1%。( %~ 0 中国耕地破碎化的原因) 4在如今农民大量进城务工的情况下, .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似 乎超过了其为家庭创造收入的功能, 因而有被闲置, 没有发挥其最大 生产潜能的可能。小规模兼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被世界各国的经 验证明是低效率的。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中国自8 年代开始了农业规模经营的一系 0 列尝试。大部分的规模经营都是由政府发动和推行的。以北京顺义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及发展方向——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45农村经营管理2024.3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趋势。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顺应趋势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总结盐城市各地的实践,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从集中土地的方式来分,有租赁集聚型、股份合作型、联耕联种型和“两区”分置型。
一是租赁集聚型,主要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有偿租赁的方式,将分散农户的土地经营权集中连片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这是适度规模经营比较普遍的一种形式。
二是股份合作型。
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和资金入股设立农地股份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股份合作型的适度规模经营,以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集中土地,以合作经营的民主管理和利益联结机制,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重要方向,应当积极鼓励和大力倡导。
农地股份合作社具体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股外租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
即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农地股份合作社,将承包地集中流转起来,统一对外发包给他人经营。
这种内股外租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主要起了集中流转土地、代表农户对话、参与红利分配、争取政策扶持的作用。
另一种是经营实体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
即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专业大户以资金入股,共同组建农地股份合作社,直接从事高效农业项目,对农户入股的土地实行保底分红。
三是联耕联种型。
联耕联种是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由村组统一组织,破除田埂,以打桩等形式确定田间界址,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起来,实现有组织的连片种植,再由服务组织开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服务。
联耕联种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情况下,通过破除田埂的方式,变一户多田为一田多户,实行连片种植,既适应了农机作业要求,又满足了老农种田需求,还实现了增产增收,是传统农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关于种粮大户的适度经营规模的文献综述
关于种粮大户的适度经营规模的文献综述0.背景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但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着经营者积极性不高,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甚至有耕地荒弃的现象。
在国务院2013年1月31日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培育龙头企业的意见。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新增加的农业补贴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
由土地经济学的规模报酬曲线可知,收益随着规模的扩大先增加后减小,存在一个使得收益报酬最大的规模。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我国现行土地均分制度的影响,目前的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人地矛盾非常突出。
家庭经营的土地面积太小,达不到规模效益。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追求的政策目标关系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方向,又是一个迄今仍含混不清的问题(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1994)。
而长期以来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下,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目标未必一致(彭克强,2009)。
1.现状分析种粮大户规模生产模式。
1.1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来源于规模经济,指的是在既有条件下,适度扩大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使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趋向合理,以达到最佳经营效益的活动。
从理论上讲,所谓“适度”应以粮食产出的平均成本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来衡量(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1994)。
规模经营形式主要有专业大户经营模式、家庭承包制经营模式、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等。
陈世启(2003)提出我国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家庭农业不可能“致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民增加收益、富起来的一条康庄大道。
1.2种粮大户的概念所谓种粮大户规模生产模式是指由一些熟悉粮食生产种植技术并具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较多的土地经营权,将农户闲散的耕地租赁过来集中耕种实现规模化生产。
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综述
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综述高双平,郭丽华(河北农业大学 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摘 要]近几年国内家庭农场发展势头强劲,但其在中国仍是一个新鲜事物。
基于这一基本国情,文章选择有针对性地对国内外关于家庭农场规模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正确认识家庭农场,深入了解家庭农场的发展规律和差异性,准确把握好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度”,从而促进其良性发展。
[关键词]家庭农场;规模经营;适度规模[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43 2001 引 言家庭农场的概念是在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被正式提出,并明确指出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家庭农场将是主要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即主要劳动力来自家庭成员,主要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取得的农业收入是其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一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到2012年年底,我国家庭农场已发展到87 7万个[1]。
尽管其发展势头强劲,但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农民而言,家庭农场仍是一个新鲜事物。
本文则有针对性地对国内外关于家庭农场规模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希望能对各地实践和家庭农场的良性发展有所帮助。
2 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大背景下,选择能够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最高资源利用率的规模效益最佳点。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使得农业生产要想取得最佳效益,就必须先让土地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国内外关于农业规模效应的研究多从土地规模入手,研究其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3 家庭农场的规模效应3 1 国外家庭农场的规模效应研究3 1 1 农业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1962年Sen提出,在印度扩大农场规模,农业综合效率即全要素生产率是提高的,但单产却是下降的,呈现出“IR关系”。
Roumasset在对俄罗斯、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农业发展进行研究时发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不能使农业生产力得以提高,二者呈反向关系。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是亿万农民的生计所依。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适度规模经营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适度规模经营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诸多问题,如产能规模不足、市场竞争压力大、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资源利用效率低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也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引导政策力度,加强技术培训支持,建立市场导向机制,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
1.2 问题阐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能规模不足、市场竞争压力大、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低四方面。
产能规模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规模小的农场往往面临着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低、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使得农业生产无法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和农产品质量。
市场竞争压力大是适度规模经营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规模小的农场在面对规模化、产业化农业企业和外来竞争者时常常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在市场上立足,导致销售困难、利润较低等情况。
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也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困境之一。
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浪费、低效率等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资源利用效率低是适度规模经营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规模小的农场往往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的情况,如土地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等,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产能规模不足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
许多农户由于规模小,难以有效利用现代化生产设备和技术,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难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小田并大田”进程中的农地适度规模新探讨
农村·农业·农民2023.12A 23农村经济Nongcun Jingji“小田并大田”进程中的农地适度规模新探讨李贵芳1,逯梦岩1,马栋栋2(1.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北干旱区土地经营规模和灌溉效率双目标优化及实现路径”(23CJY054);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引黄灌区农业用水效率提升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232400410106);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技术进步对黄河流域城市群减霾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2022-ZZJH-279);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碳减排的机理与对策研究”(2024-ZZJH-15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信和·黄廷方青年学者资助计划作者简介:李贵芳(1990—),女,河南汤阴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通信作者:马栋栋(1987—),男,河南太康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摘 要:“小田并大田”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整改的新导向和新目标,但是如何将政策与传统农地适度规模理论体系融合以指导实践是各界探讨的重点问题。
基于现阶段我国土地整改经验,结合农业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应该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环境异质性、不同作物种植和生长特征、不同经营主体差异化机械动力水平及不同经营主体差异化生产管理水平来动态调整农地规模,以期为“小田并大田”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小田并大田”;农地适度规模;规模经济;空间异质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
”于是“小田并大田”“一户一田”成为农业农村土地整改关注的焦点问题。
但是,“大田”的规模越大越好吗?“小田并大田”又受到哪些因素影响?这是有待深入探讨的农地适度规模问题。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因素及其政策改进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 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 义。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土地制度、农业技术和 市场环境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最为显著。
当前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存在诸多影响因素, 包括土地制度、农业技术、市场环境、政策支持 等。
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如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培育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以推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 发展。
3. 利益共享:企业、基地和农户按照约定比例分配收益 ,实现了利益共享和共赢。
模式特点
2. 农户参与: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基地,同时可以参与 基地的生产和管理,分享收益。
实施效果:这种模式下,企业能够获得稳定的原料来源 和产品供应,基地能够获得技术支持和市场拓展机会, 农户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实现了多方共赢
01
农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和规模产生影
响。
农业生产成本
02
农业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经济效益。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03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设施、资金和技
术投入产生影响。
社会因素
人口与就业
农村人口的数量和就业状况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的推进和实现具有关键作用。
政策内容
允许农民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流转方式包括转包、出租、入股等,流转期限根据双方协商确定。
实施效果
通过农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某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显著增加。同 时,新型经营主体的引入也带来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装备,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例子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例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选择适度的经营规模,既能够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效益,又能保护农户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中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发展路径。
过去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是小农经营,农户数量众多,耕地分散,农产品质量与产量难以得到保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农业劳动力减少,农村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农业产能和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对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解,首先需要明确它并非是大型农业生产,而是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实际条件,合理选择适宜生产规模和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2.提高农户收入。
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户收入,增加农村居民的财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3.保护土地资源。
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村产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例子1.农产品种植适度规模经营。
以水稻种植为例,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往往面临着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
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引进机械化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种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适度规模经营可以进行农资集中采购和销售,降低农户的销售成本,增加收益。
通过合作社等形式,农户可以共同拥有农机具和农资,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种植的规模和效益。
2.养殖行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养殖行业中,适度规模经营可以通过集中饲养、科学管理等方式,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例如,适度规模经营的禽畜养殖可以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环境卫生,增加生产效益。
中国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状
中国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描述:
1.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例如,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土地流转政策支持,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2. 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村地区,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发展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形式,推动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加强农业生产者组织建设。
3. 工业企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工业领域,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一些中小型企业通过优化生产组织、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技术创新等方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产能利用率和经营效益。
4. 服务业适度规模经营:在服务业领域,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些服务业企业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建设等方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
5. 跨界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仅体现在单一行业内,还涉及跨界融合发展。
一些企业通过整合产业链、拓展产业边界,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6. 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也与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密切相关。
一些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推动智能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总的来说,中国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呈现出政策支持积极、农村工业服务业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推进、跨界融合发展日益重要、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成为新趋势等特点。
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土地适度规模情况汇报
土地适度规模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也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保持农户独立经营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规模化经营、合作化经营、联合经营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经营模式。
下面,我将就我所在地区的土地适度规模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所在地区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政府引导和农户自愿参与,我们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由小规模分散经营转变为规模化集约经营。
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组建等方式,将零散的小块土地整合起来,形成了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基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农民在种植、收割、灌溉等环节更加便利高效,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带来了农业生产的优化和升级。
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我们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向着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农户通过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织形式,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在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农产品的品种也得到了丰富,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规模化经营,农民的劳动收入得到了提高,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农村经济逐渐由传统的单一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
同时,规模化经营也为农村带来了就业机会,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总的来看,我所在地区的土地适度规模情况良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土地流转的制度不完善、农民素质不高、农业保险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和制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综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 少数 发达地 区就开始试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 同 时, 学术界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也展开了研究 。本 文将通过梳理国内
近 三十 年关 于土地 适度 规模 经营 的 相关 研 究 文 献 , 从 土地 适 度规 模 经 营 的 内涵 、 必要性 、 条件 、 评 价标 准 以及 政策 变迁 五个 方面 进行 简要综 述 , 以期 对
师, 研 究方 向: 农业经济理论 与政策。
2 6
四
盔
第
● — _
期
总 第
六
十 期
●
能使农 业 劳动 收入 达到 或略 高 于农 村劳 动力平
均收 入 水平 时 , 一 个 务 农 劳 动 力 所经 营 的耕 地
经 营是农 业现 代化 的 必然要 求 。将现 代化技术 引入农 业 生产 的各 个 环节成 为 现阶段 中 国农业 发展 的关 键 。家庭 小 规模分 散 经营不 利于技术
业 生产 中 的土 地 规模 经 营 活 动 , 兼 顾 我 国 的具 体 国情 , 找 出真 正 适 合 我 国 国情农 业 发展 的正
确道 路 。
二
o
●- _
是要掌握其中的度, 过犹不及。所以 , 土地规模经营实质上是指土地适度规 模 经营 。 彭宇文( 2 0 0 4 ) 认为 , 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一般是指与一定的经济发展 水平 、 物质装备程度和生产技术结构相适应 , 保证土地生产率有所提高 , 并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1 2 —1 0 【 作者单位】 山东农 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 泰 安, 2 7 1 0 1 8 【 作者简介】 李 敏 (1 9 8 9 一 ) , 女, 山东省蒙 阴县人 , 山东农 业大学经济 管理学 院硕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农业经 济理论 与政 策 ; 杨学成( 1 9 6 1 一 ) , 男, 山东省东阿县人 , 山东农业 大学经济 管理学 院, 教授 , 博士生导
适度规模经营:新时期农地制度的创新方向
农 民专业合作社流转。
产业农 民的规 划 ,力 争培训一 批新型 的
改 革开放 以来 ,我 国普遍 推行 家庭 产业 农 民,使 之成为 规模经营 大户 、流 联 产承 包责任 制 ,极 大地调 动了农 民的 通大 户和专业 合作组 织的领头 羊 。引导
生产积 极性 。进入新 世纪 以来 ,虽 然承
~
批 实力雄厚 的公 司进 入农业领 域 ,推
包制 的优点 ( 如激 发农户 的劳动热情 )
进农 业产业化 进程 。强化技 能培 训 ,引
在许 多依然 比较贫 困的地 区继续发挥 着 导部分 农 民合 理有序地 退 出农 业经营 。
重要作 用 ,但 其弊端 也 日渐 暴露 ,其 中 注重培 育农村 土地流转 的市场体 系 。其
◇
◇
= 。 _ ≮
,
经营 权流转 主体 。积极培育 专业大 户 、
等。
( 谢 正军 )
惑
0 > ≮ 》 《
: 》 《 0 < 》 ; > < 》 ◇0 ◇ 0 0 》 ◇
的交 易成本 。建立 、健 全农业 生产 的社 改 革开放 3 0 多年来 ,经过一 系列农 会化 服务体 系 ,为 土地规模 经营户及 时
地 政策 调整 ,农 民拥有 的土地权益 明显 提供 资金 、物质 、技 术等方面 的优质 服 增强 ,虽然产 权 的调 整并未 完全释 放农 务 ;大力组建村 级生 产服务点 ,为农 户 民生产 的积 极性 ,农业生产 的激励 效应 及 时提供耕 翻、灌水 、植保 、收割 、种 仍有 待提高 ,但与 农地规模 经营现 状导 子 等服务 ;鼓励 、提 倡群众 自办 的各 种 致 的规 模效 应明显 低下相 比 ,当前 农地 服务 组织 ,互调佘缺 ,相互服务 。建立 制度 改革 的重点应 转到促进 农业规模 经 健全 农村社 会保 障体 系 ,推进 户籍制度 营 的方 向上 。在保 持土地集 体所有 ,家 改革 ,为农 村人 口转 移提供 制度保 障。
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
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一、背景介绍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当前发展农业的必要选择。
但是,如何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方式。
三、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措施与方法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例如,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加大对流转土地的财税扶持力度等。
2.推广先进技术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播种、施肥、灌溉等方面采用机械化作业;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采用生物防治、绿色防控等方法。
3.加强土地整合土地整合是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键。
政府应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复垦等方式,加强土地整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例如,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5.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6.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投入,引导大学生、技术人员等到乡村创业就业。
7.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可以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政府应该加强对适度规模经营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总结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必要选择。
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引导,推广先进技术,加强土地整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等措施,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单位在适当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单位在适当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亦即在土地面积能保证最佳经济效益要求的经营。
在这里重点是土地的面积规模。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所要求的土地面积并非是固定的,它因地、因时而变化。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与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并不矛盾。
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的适合的环境和适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的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因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故农业规模经营在很大程度上指土地规模经营。
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农业规模经营的适应值不同,一定的规模经营产生一定的规模效益。
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必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目的,才能使农民经营种植业同经营其他行业获得相当的平均利润,从而稳定其务农积极性,才能增加农产品生产总量,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
许多国家在坚持家庭经营为主的条件下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前提,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遍推广应用是规模经营的物质基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规模经营的重要保证条件。
中国农村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了农户承包的耕地分散、经营规模太小等问题,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应通过经济和法律措施,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逐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国家,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一般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而出现的。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开展农业规模经营需要具备以下主要条件: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农业劳动力顺利转移是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
只有转移劳动力并使其获得相对稳定的职业和工作,农业劳动力人均负担的耕地面积才能增加,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才有可能;只有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科技知识、管理能力等素质得到提高,农业规模经营的效益才能得到保证。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析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析作者:范向英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20期[摘要]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单位在适当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亦即在土地面积能保证最佳经济效益要求的经营。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必然步骤和最终走向,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土地;规模经营;对策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单位在适当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亦即在土地面积能保证最佳经济效益要求的经营。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必然步骤和最终走向,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求农村自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由于经营单位由大(集体经济组织)变小(承包户),适应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力和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家庭经营制度面临着突出矛盾:一是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的要求相矛盾;二是农民因土地承包而产生的恋土情节与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客观需要相矛盾;三是按福利原则平均分包土地与按效益原则由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要求相矛盾;四是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社会大生产的要求相矛盾。
只有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才是解决以上矛盾的根本出路。
2.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现代化要求用现代化科学管理办法组织管理农业,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前提下,由一体化的规模经营方式,取代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使农业经营逐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
只有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社会化程度,有利于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采取新的种养方法,有利于产后加工、销售服务。
只有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容纳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运用的技术装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3.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农业人口发生大规模的变化,从事非农业劳动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多,一方面这些农民的就业、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土地的关系逐渐淡化;另一方面那些已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多数处在不稳定的就业状态,视土地为最后的退路,实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可使那些无力或无心经营土地的农民自主、自由地转出土地经营权,在愿意种地时又能自由地收回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和大户集中,盘活了存量资源,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016.9.27
全国及江苏省农地流转现状
2013年全国和江苏家庭承包耕地流转其他情况
区域
家庭承包耕地流 转总面积/万亩
流转用于种植粮食作物 面积/万亩 占比/%
签订耕地流转 合同份数/万
份
签订流转合同
面积/万 签订率
亩
/%
全国
34 102
19 275
56.52
3 756
22 487 65.94
江苏
2 892
1 223
扬州江都市渌羊湖农林综合开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农业公司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把农户的土地流转过来,从而进行统一管 理,利用资金和技术实力实行专业化生产,按照管理企业的模式进行管 理,形成贸易工业农业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和产业 组织形式(企业型)。
河南浚县中鹤模式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式比较
全国及江苏省农地流转现状
2014年江苏省农地流转情况
家庭承包耕地以流向农户(45.54%)和专业合作社(29.71%)为主 苏北流转入农户的耕地面积占比为57.67% 苏南和苏中流转入专业合作社的耕地面积占比最高,分别为42.18%和41.08%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式
具有专业技术并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将零散的土地集 中成片实施规模经营,如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土地集中型)。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演变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 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 营方式共同发展。
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 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 和管理网络。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严禁农用 地非农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 经营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制推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 01- 26修稿日期:2010- 03- 0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09andzd015);农业部软科学基金项目(z200912);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B802);上海财经大学“211 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0330038)。
第一作者:许庆(1971-),男,江苏镇江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等。
E-mail: xu.qing@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V ol.24 No.4Apr.,2010第24 卷第 4 期2010 年 4 月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Issues of Proper ScaleManagement of Farmland in ChinaXU Qing, YIN Rong-liang(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China)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duct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relevant studies on proper scalemanagement of Chinese farmland by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so as to provide several directions for furtherresearches on the issue. Methods employed are documentary data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Chinese scholars mostly focused on the necessity, status,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proper scale of management, etc.;while the foreign scholars usually emphasized on the returns of scale management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input-output calculation. Besides, there are still debates on whether the farmland management can achieve theso-called scale economy and no agreement has been reached yet by either Chinese or foreign scholars.It is concludedthat researches on the proper scale management of farmland have important and profound meanings for the realizationof the so-called“second leap of agricu 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Key words: land use; proper scale management; scale economy; returns to scale; review“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1-2]。
以均田承包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中期中国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缩中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综述许庆,尹荣梁(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上海200433)摘要:研究目的:全面综述国内外有关中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问题的相关研究进展,提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方向。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
研究结果:国内学者多半将重点放在土地规模经营必要性的论述、规模经营的现状、评价标准、适度规模等方面上;而国外学者则侧重于从投入产出角度对规模报酬情况进行研究,关于农地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性的争论一直存在,至今国内外学者仍未就此取得一致意见。
研究结论:研究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实现“中国农业发展第二个飞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土地利用;适度规模经营;规模经济;规模报酬;综述中图分类号:F3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0)04-0075-07①“规模经营”本身不是准确的经济学语言,用“规模经济”的表述更符合经济学的规范,但约定俗成。
实际上,为简便起见,目前许多研究农业规模经营的论著中,也往往以土地面积作为度量农业生产规模的基本尺度。
因此,本文涉及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核心是指土地适度规模为基础的农业规模化生产。
76 中国土地科学2010 年 4 月第 4 期小做出了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制度绩效。
随着这一制度安排改革效应的逐渐释放,其不足之处,如农地细碎化经营、难以与市场接轨、比较效益低下等问题渐露端倪。
虽然许庆等研究已表明中国现在土地细碎化的存在对农户收入正面的影响作用大于其负面的影响[3-4],但关于农地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性的争论一直存在。
换言之,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能否成为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现实选择?时至今日,有关规模经营①的讨论仍未停止。
稳定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又是短时内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自1987 年中共中央在 5 号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采取不同形式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以来,中央连续在若干重要文件(甚至以“一号文件”形式宣示“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和若干决定中多次提到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说明它的重要性和中央对其重视程度。
因此,笔者运用归纳、述评等方式,对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有关中国农地规模经营问题的主要理论和实证文献进行较全面的回顾梳理,以期为开展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1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与中国国情问题研究1987 年,国务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开始在苏南无锡、吴县、常熟三县市,山东平度市,北京顺义县,广东南海市,浙江温州市等地区进行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试验[5]。
各试验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条件制定了内容不同的试验方案,如山东平度市采取了“两田制”模式[6];苏南地区[7]和北京顺义县[8]则采用村办(集体)农场模式;广东南海则采用股份合作的规模经营模式[9];各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试验。
因而早期的研究集中于各试验区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过程、规模经营的成效、经营形式、具备条件等方面的解析[6-11]。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学者也有对个别地区开展规模经营情况进行研究介绍。
王昭耀介绍了安徽省土地二轮承包后对适度规模经营的一些探索[12];艾云航、郑可锋则分别对浙江省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13-14];解安则对福建、广东和浙江等省份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承包制所面临的困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的萌芽、制约因素和相应对策作了客观的分析和探讨[15]。
从各试验区及其他一些地方的情况看,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进展一直十分缓慢[4]。
据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2008 年完成的29 省700 农户问卷调查显示,29.2%的被调查农民所在村曾经实行或正在实行土地规模经营。
但实行规模经营的土地占农用地的比重并不高,40.5%农民回答“只占小部分”,21%的农民回答“不到一半”,只有12.2%的农民回答“大部分农用地实行了规模经营”[16]。
由此可见,目前中国土地规模经营的比例普遍较低,小规模经营仍是是中国现阶段农村土地经营的主要特征[17]。
2 对土地规模经营必要性的论述早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新一轮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土地规模经营探索的开始,理论界就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并对农业规模经营是否适合在中国推行开展讨论。
归纳目前已有文献大致可分为土地规模质疑论和适度规模经营论两派观点。
在推行规模经营之初,就有学者质疑“规模经济在农业生产领域并不像在其他产业那样明显地表现出来,并且从宏观上讲,中国农业并不突出地存在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因此认为“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不能成为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现实选择”[18-19]。
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和经验数据也指出,农户经营的土地规模对土地产出率基本上没有促进作用,甚至还会降低土地产出率,即二者存在负相关关系[20-21]。
普罗斯特曼等人引用来自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几个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结果说明,粮食生产存在许多规模不经济的事实,即使存在规模经济也是十分有限的[22]。
在几个进行扩大生产规模的试验区,尚未看到任何证据表明它们的成本水平可以低到家庭生产的水平;农场平均规模上升并不意味着存在规模收益递增[23]。
刘凤芹研究后也得出“大规模土地经营与小规模家庭农许庆等:中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综述77户相比并没有显示出可察觉到的全要素节约优势和单位产量优势”[24]。
同时,已有部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中几乎不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25-28]。
增加农户的经营规模不一定能够带来更多的增产。
因此,单纯从粮食产量考虑推进大规模土地经营的政策是不足取的[24]。
实践中的规模经营多由政府优惠政策扶持或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
因此有学者对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各级政府和社区集体的投入和补贴是否必要进行了探讨。
大规模生产经营单位共同之处:单位土地、劳动和产出的机械化比例过高,而且都建立在高补贴的基础上,可见粮食的规模经营并不具备能自我运转的机制[29]。
尽管在农业生产中被观察到存在规模经济,但结果很可能是虚假的,因为存在政府对大规模农场的补贴与贷款支持[30]。
持适度规模经营论观点的学者则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经济效益等不同角度论述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性[12-13,31-33],不但肯定规模经济的存在,而且把它作为解决中国农业困境的一条重要的途径[31]。
韩俊认为,避免工农业严重失调和农业萎缩这种后果的出路,只能是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实现由小规模均田制格局向适度规模经营的转变[32]。
黄季焜和马恒运也指出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国际竞争力差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种植规模过小,因此中国要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扩大土地经营规模[33]。
有的学者对一些典型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的证据。
例如,实行粮田规模经营的农户,在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商品率和农户投入等几个方面均获得明显的效率[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