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
10例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评价
10例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评价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20例,并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儿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是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方法,但小切口微创手术对患儿的创伤更小、患儿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治疗效果更理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标签:小切口手术;小儿疝气;临床疗效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其中主要有腹股沟斜疝、直疝等,多发生在少儿身上,并且男童的发生率高于女童,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也很高,严重影响着患儿机体的正常发育,可诱发多种临床病症,使得患儿体质下降,还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进而影响到患儿的预后,如不及时治疗,一旦肠管嵌顿坏死很有可能会威胁到患儿生命安全,對于此病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但由于小儿体质的特殊性,传统的手术存在着切口大、不易愈合,且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对患儿的预后及身体恢复造成影响。
为了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20例,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分别进行传统手术治疗和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现将治疗效果分析报道如下[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20例,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6个月~12岁,经B超检查确诊,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肾疾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手术禁忌症的患儿。
所有患儿在性别、年龄、病史、体重指数及疾病类型等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观察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疝气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义。
结论: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切口;小儿疝气;效果显著【Abstract】Objective:the clinical effect of small incision to treat children colic. Methods:from 2009 March to 2014 March in our hospital 40 cases of pediatric hernia patients,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small incision for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 therapy,observ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Patients with operation time,incision length,bloodlos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s in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meaning. Conclusion:the small incision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ment of children colic,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Small incision children colic effect【中图分类号】R25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079-02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有些婴儿出生后,胚胎时期形成的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完全,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形成疝气,疝气发病率男生比女生高大概10倍,早产儿患病机率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年龄小的儿童发病率高于年龄大的[1]。
小儿疝气中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l 9
1 O
环 口处作常规消 毒。皮横纹 下切开 2 . 5 c m,取横 向切 口,皮下 导致患儿 阴唇与 阴囊发 育受到影 响,出现行动障碍 。 组织剥离 , 显露精索 , 纵向打开疝囊 , 寻找 白色疝囊 并将其 分剥, 小儿疝气行手 术治疗 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传统手术 因切 口 使用 1 号丝线 行疝囊颈 部高位结 扎仔细 止血,复位精索、睾丸, 较大 ,所 以视 野开阔,能便于操作 ,但是创伤较大 ,术 中出血 缝 合皮肤 与皮下 组织 。使用 服帖作 切 口处 敷贴 。术后 5 d内使 量较 高,极易引发术后感染,影响患儿术后恢复 。因儿童 耐受 用抗生 素进 行感染,切 口处作常规消毒 。 性较 差 ,无法 与手术配合 ,导致治 疗过程 中存 在较大 的 问题 。 观 察组作小切 口,患儿保持仰卧位 ,全身麻醉 ,在患儿外 小切 口手 术是一种新型手术方式 ,可将手术对患儿脏器带来 的
儿随机 分为 对照组 和观察 组 ,各 4 0 例。两组 患儿 年龄、性 别 其腹压上升具有相关性 。在 发病 时,患儿主要 表现 阴囊或阴唇 等一般资料 比较 ,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具有可 比性。 有包块 , 对包 块按压后 , 可使 其收回腹腔,患儿无 明显不适感 , 1 . 2方法 在患儿病情加重后 ,肿块 下坠,会出现消化系统障碍 ,出现腹 对照组行传统手术 ,取仰 卧位 ,实施全麻手术,在患儿外 胀气 、易疲劳和消化功 能变 差、腹痛 等 。疝气挤压后 ,可能会
环 口处作常规消 毒,随后在腹股沟韧 带上 2 横 指处切 口,经腹 损害 降到最低 ,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切 口小,创 横纹切 口 1 c m。切 口皮肤后 ,使用 小拉钩 与蚊式钳在皮下组织 伤 小,术后能够明显快速恢复 ,缩短住 院时 间。术后使 用无菌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研究
C趟 Du t z oe 删 Ze h nwe i
T eC i rn s opt , h j n nvri c o l f dcn , a gh u3 0 0 , hn h hl e ’ si lZ ei g iest S h o o iie H nz o 0 3 C ia d H a a U y Me 1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总结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并发症预防、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下腹横纹肌小切口手术方式,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治愈率及复发率。
结果:本组36例患儿中,围手术期均配合良好,术后没发生1例苦恼或强烈咳嗽等诱导腹压增大的情况。
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12±2.4min,双侧手术时间20±2.1min。
术后均没有使用镇痛药物,28例患儿能于术后自行步入病房,占77.78%。
住院时间最短在24h后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77d,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及相关并发症。
结论:下腹横纹肌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但在术中要细心操作,认真辨别组织、解剖结构,对情况复杂、视野暴露不好影响手术进展的,应积极考虑修正小切口治疗方案为常规腹股沟斜疝手术,以确保手术的效果和安全,努力避免各种并发症。
标签:小儿;腹股沟斜疝;下腹横纹肌小切口小儿腹股沟斜疝在是基层医院普外科中的常见疾病。
由于患儿在胚胎发育时,腹膜鞘状突开放或闭锁不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女比例为1:10,早产儿则更高,亦可能发生于两侧【1】。
当小儿的年龄大于3个月以上,腹股沟斜疝一般情况下不会自愈,多需要手术治疗【2】。
我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下腹横纹肌小切口手术方式治疗1-6岁小儿腹股沟斜疝3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科因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3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例,年龄在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56岁。
右侧腹股沟斜疝18例,左侧腹股沟斜疝15例,双侧腹股沟斜疝3例。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
方法对照组:32例患儿,接受传统斜切口手术。
研究组:32例患儿,接受下腹横纹小切口切除术。
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研究组术中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研究组并发症远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综合手术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斜切口手术,且医疗成本较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标签:小儿疝气;下腹横纹小切口术;切除术;疗效小儿疝气在小儿外科疾病中较为多见,以往治疗多采用传统斜切口手术切除,但其存在切口较长、术中出血较多、住院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较多等不足。
近年来研究显示,下腹横纹小切口术治疗小儿疝气,其综合疗效较高,且术后并发症较低[1,2]。
本院于2010年起对32例疝气患儿采取了小切口手术,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6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疝气患儿,年龄为2~12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32例患儿,男22例,女10例,接受传统斜切口手术。
研究组:32例患儿,男21例,女11例,接受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
两组皆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
基本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1.2.1治疗组下腹横纹小切口术:于患儿下腹横纹行1.5~2 cm长小切口,钝性将皮下组织分离使精索显露出来,确定疝囊的位置,并纵向切开,分剥疝囊,结扎疝囊高位,恢复精索睾丸的位置,最后缝合切口并在切口处覆盖无菌敷贴。
1.2.2对照组传统斜切口手术:于患儿腹股沟韧带处,平行切开皮肤3~4 cm 长的切口,并按顺序切开组织,同时将皮下组织进行分离,对腹股沟斜疝实施高扎术和修补术,最后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50例临床分析
【 中图分 类 号】R 7 2 6
【 文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1 6 7 2 — 5 6 5 4( 2 0 1 3 ) 0 8( a) 一 0 1 4 1 — 0 2
/ I ' , J L 疝 气 又 被 称 作 为/ b J L 股 沟疝气 , 其 目前 儿 童 人 群 中发 病
到原 位 , 运 用止 血 钳 等 医 疗 器 械 对 患 儿 的切 口进 行止。 相对而 言, 该 类 疾 病 在 男 童 中 的发 病 菌 纱 布进 行 包 扎 。 在手术完成 之后, 对 患 儿 运 用 相 应 的抗 生 素 药 几 率 相 对 高 于 女 童 中 的几 率 , 且 对 于 年 龄 较 小 的儿 童 而 言 , 其 发 物 进 行 辅 助 治 疗, 降低 患儿 出现 手术 之 后 感 染 的几 率 , 其 用 药 的 时 d 。 病 几率高于年龄较大的儿童。 现 阶段 在 对小 儿 疝 气 进 行 治疗 的 过 间 为5 程 中, 其 主 要 运 用 的 治 疗 方 式 为手 术 治 疗 ¨ ] 。 传 统 手术 治 疗 的过 程 对照 组: 在 对 该 组 患 儿 进 行 手 术 治 疗 时, 选 用 传 统 的 手 术 方 中, 通 常 在 患 儿 腹 股 沟 的 部 位 进 行 切 口, 然 而 其 切 口尺 寸 相 对 较 式进 行。 在手术 的过程 中, 使得患儿保持仰 卧的身体姿势, 对腹股 大, 患 儿 在 手术 过 程 中的 出血 量相 对 较 大 , 手 术 治疗 之 后 的 恢 复 速 沟 运 用 碘 酒 进 行 消 毒 , 沿 患 儿 皮 肤 的横 纹 进 行 切 口, 其 切 口的尺 寸 度相 对较为缓 慢 , 且 切 口的愈 合 情 况 理 想 程 度 欠佳 。 随 着 医 学 领 通常为2 . 5 ~ 3 c m, 将皮下组织进行充分的分 离, 使得患儿的精索显 域治 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 小 切 口的 治 疗 方 式 逐 步 渗透  ̄ U 4 ' J L 疝 气 露, 并对病灶部位进行准确锁定 。 之后对疝囊 进行切开处理 , 并 与 的 治 疗 过 程 中。 本 院近年来共收 治小儿疝气 患者5 0 例, 临 床 中通 周围组织进 行充分 剥离 , 运用 l 号线对其进行 结扎。 待止血工作完 过 运 用 小切 口的 治疗 方 式 进行 治疗 , 取 得 了较 为显 著 的治 疗 效 果 , 成之后 , 将精 索等部位恢 复 到原 位。 之 后对 患儿 的皮 肤以及 相关 现综合数 据, 作 出如下 报 道 。
95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分析
95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腹股沟疝的患儿190例,将患儿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儿采用腹部横纹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腹股沟斜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儿术后出现9例阴囊血肿和4例疝复发,试验组患儿术后未发生并发症,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采用腹部横纹小切口手术对小儿腹股沟疝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标签: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临床疗效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普外科小儿疾病,研究显示,对于1岁以上患儿机体自愈率较低,易发生嵌顿,若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引发肠管缺血坏死等恶性病发证,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一般对该类患儿首先考虑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1]。
传统的腹股沟切口手术由于需要较大创口,给患儿带来较大痛苦且不利于术后恢复,近年来腹横纹小切口手术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
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90例腹股沟疝患儿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小切口手术在治疗该类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建议。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腹股沟疝的患儿190例,137例男性,53例女性,年龄分布为1~6岁,平均年龄(3.7±1.1)岁,病程分布2个月~3年,其中包括117例右側,49例左侧和14例双侧。
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小儿腹股沟疝的相关诊断标准,均已排除嵌顿性、滑动性及复发性腹股沟疝和其他合并症。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研究
健康域·临床在小儿外科中,小儿疝气较常见,其指人体内器官或组织离开正常解剖部位,经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1]。
该病在早产儿及男童群体中较常见,发病率高,会导致患儿生长发育不良[2]。
临床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对小儿疝气进行治疗,但传统疝气修补术存在诸多缺陷,切口较长,并发症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逐渐被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替代,效果显著,手术过程相对比较简便、安全,预后良好[3]。
现如今,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以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被临床医师认可,取得了相应的效果,患儿及家属无需承受太大痛苦。
借助已知病例评价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是否适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4月和2021年3月,在该节段内选取69例小儿疝气患儿,经单双序号方式,划分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
对照组男女数量均等;年龄2~8岁,平均(5.41±1.33)岁。
观察组男女性别比例为17:18;年龄最小1岁,年龄最大9岁,中位数(5.38±1.49)岁。
两组一般信息材料(性别、年龄)未见区别(P>0.05),可比。
(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②患儿家属均系自愿,签署知情协议。
(2)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症;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
1.2方法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传统疝气修补术,辅助患儿平卧,抬高臀部,于患侧腹股沟部位内侧做平行切口,以3cm为宜,把腹外斜肌前鞘切开,有效分离,对精索进行分离,把疝囊找出来,剥离,实施高位结扎。
观察组的治疗方式为腹横纹小切口术,术前依次对患儿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检查,评价患儿是否与手术指征符合。
取平卧位,于腹部疝外环口上方沿横纹肌做切口,长度控制在1.5cm,依次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发挥手术钳作用,分离浅筋膜,手术视野内显示半弧形外环口及外环口下方软组织,将疝囊、精索充分暴露出来,分离精索至切口部位,提起,对疝囊进行游离处理,对疝囊颈部进行高位结扎。
小切口治疗38例小儿疝气临床效果研究
小切口治疗38例小儿疝气临床效果研究目的对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48例小儿疝气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
对照组患者有2例切口感染,1例阴囊肿胀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仅有1例切口感染病例,无阴囊肿胀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小切口治疗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标签:小切口;小儿疝气;患者预后疝气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多发生于小儿和老年人群中,分为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两种,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和包块。
本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本研究对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进行调查,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48例小儿疝气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
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8.2±4.1)岁,男性18例,女性6例,患者平均病程为(22.6±16.4)d,腹股沟直疝者5例,斜疝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8.1±4.3)岁,男性17例,女性7例,患者平均病程为(22.5±16.2)d,腹股沟直疝者8例,斜疝16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治疗,基础麻醉,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患者患侧腹股沟沿皮肤纹理做一2.5cm切口,逐层分离肌肉筋膜,游离精索,将其拉开保护,切开患者疝囊,在疝囊颈部进行高位的结扎,止血后将患者精索复位,逐层缝合肌肉、筋膜。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 李义君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李义君发表时间:2015-11-13T13:33:07.1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作者:李义君[导读] 广西省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中心卫生院在小儿疝气中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患儿恢复的快,出现的手术并发症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李义君广西省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中心卫生院 541209摘要:目的:研究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7月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实验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儿手术后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患者恢复的总有效率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实验组出现并发症的也要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疝气中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患儿恢复的快,出现的手术并发症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小切口;小儿疝气;效果研究小儿疝气又叫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由于患者先天腹膜腱鞘没有完全闭合,患儿在哭闹的时候腹内发生剧烈的震动,使得引发小儿疝气的发作[1]。
在临床的治疗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伤口过大,不利于患儿的恢复,因此在现阶段的治疗中应用了小切口的治疗方法。
本文观察了在小儿疝气的治疗中采用小切口手术方法,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6月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
患者的选入标准:患儿全部均患有腹股沟斜疝,得到临床诊断的证实,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
患儿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7个月~5月之前,排出患儿患有其他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的病症,比如心肺疾病、血液疾病等,患儿的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的研究,可以配合治疗,患儿的患病原因、患病时间、性别、年龄等不纳入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中,并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评价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共41例,一组为对照组,共3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手术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患儿采取小切口手术进行临床治疗,手术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临床优点,故该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小切口;小儿疝气;疗效;评价小儿疝气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又被称为腹股沟疝气。
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及正常成长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是外科手术治疗[1]。
本研究就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特选择了我院收治的80例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传统手术和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其中采用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的41例患儿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将报告详情整理如下,供研究和参考。
1 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共41例,一组为对照组,共39例。
实验组患儿中,共有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儿10例,年龄在8个月-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6±2.53)岁。
对照组患儿中,共有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10例,年龄在9个月-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1±3.76)岁。
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儿均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小儿疝气患儿,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伴有其他严重病变、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及手术禁忌的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价值分析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6例患儿病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表法将这2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每组均为13例。
对照组的患儿采用传统的切腹手术治疗,实验组的患儿则是进行小切口手术治疗。
将两组患儿在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法之后的恢复情况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研究组的患儿在进行小切口手术之后的出血量、手术平均使用时间及患儿术后的住院时间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相当显著,不仅恢复快、创伤小,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手术;小儿疝气;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126-01小儿疝气是儿童外科内一种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高发在儿童群体中[1],并且男孩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孩,一般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都会采用传统的切腹手术,造成患儿在术后创口大,难恢复,同时在手术之中患儿的出血量较多,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对患儿的健康恢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
近年来,随着医学继续的不断发展创新,小切口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已经被逐渐认可并采用[3]。
本次将对小切口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6例患儿病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表法将这2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每组均为13例。
所有的小儿疝气患者中,男15例,女11例。
年龄为6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4.1±2.7)岁,病程为4天~5年,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疝气的诊断标准。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浅析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
浅析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在2015年3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使用小切口手术方法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实验组,全部患儿经诊断均符合腹股沟斜疝标准,且排除患有肝肾疾病、心肺疾病、血液病等。
另选择该院之前使用传统手术方法对小儿疝气进行治疗的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隐囊肿胀的发生率、复发情况等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结果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观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儿术后并发症1例,为并发阴囊肿胀,无切口感染,并发率为2.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7例,包括阴囊肿胀5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率16.7%,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有着创伤小、患儿恢复较快、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较传统手术更加实用和有效,应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切口;小儿疝气;临床[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small 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hernia.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50 cases of pediatric hernia treated with small incision operation in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July 2017.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All the children were diagnosed with oblique inguinal hernia and were excluded from liver and kidney diseases and cardiopulmonary disease.Disease,blood disease,etc.In addition,42 patients who had been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surgical methods before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s the control group,the operation time,the length of the incision,the amount of bleeding,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the infection of the incision,the incidence of the bursa swelling and the recurre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operation time,the length of the incision,the amount of bleeding,the observation time in the hospital,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o 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re were 1 cas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including swollen swollen and no incision infection,with a complication rate of 2%,7 cas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including 5 cases of scrotal swelling,2 cases of incision infection and 16.7%.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small incision is more effective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hernia in children.It is mor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than traditional surgery.It should be used in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small incision;pediatric hernia;clinical小儿疝气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常见的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在小儿进行剧烈活动或者哭闹之后,其腹股沟处会有可复性的肿块产生。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研究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究将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小儿疝气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时间段内所有小儿疝气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通过随机、标准、对比等方式抽选出其中38例患儿纳入研究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儿的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19)与实验组(n=19);对照组患儿选择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则选择小切口手术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评价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探究其临床应用意义。
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患儿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56%),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9(25.00%),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实验组患儿的各项手术指标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对小儿疝气患儿进行治疗时,应用小切口手术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可用性,能够有助于患儿手术机体恢复,这种手术出血量较少,对于儿童来说有更好的适应性,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疝气;小切口手术;开放手术;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多发病,这种病症多发于男性儿童,并且患儿若为早产而其发病率更高。
大多数儿童发生腹股沟疝气主要以先天性为主。
在进行手术时,其手术方案较多,但不同手术的特点和适应症均有所不同。
所以在目前临床上进行治疗时,需要选择切除手术方案进行治疗。
而不同的手术方案在应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所以随着近年来微创理念的不断发展,小切口手术在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
本文探究将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小儿疝气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归纳如下。
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时间段内所有小儿疝气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通过随机、标准、对比等方式抽选出其中38例患儿纳入研究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儿的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19)与实验组(n=19);对照组中患儿性别包括(男:女=17:2),患儿年龄信息为0.5-1.9(0.9±0.3)岁;实验组中患儿性别包括(男:女=14:5),患儿年龄信息为0.6-2.1(1.1±0.6)岁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观察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对小儿疝气行以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小儿疝气患儿,随机将所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9例患儿行以常规切口手术治疗,研究组19例患儿行以小切口手术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切口长度比对照组小,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0.0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1.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小儿疝气行以小切口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既可靠又安全,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切口手术;小儿疝气;临床效果小儿疝气属于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患儿通常会出现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使其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1]。
在小儿疝气临床治疗中,传统手术方式很难实现彻底治愈,且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使患儿生命健康受到危害。
据相关研究指出,小切口手术在小儿疝气中的应用效果良好[2]。
基于此,本文择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小儿疝气患儿,观察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小儿疝气患儿,所选患儿均与小儿疝气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肝肾、心肺及血液疾病患儿等。
随机将所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9例患儿中,男10例,女9例,年龄最大为9岁,最小为1岁,年龄均值为(4.5±1.3)岁;研究组19例患儿中,男9例,女10例,年龄最大为8岁,最小为1岁,年龄均值为(4.4±1.4)岁;两组患儿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行以常规切口手术治疗,选择平卧位,先行全麻,再于腹股沟位置作4cm左右的切口,以解剖具体位置为准,对切口区域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股沟管筋膜进行剥除,充分暴露出疝囊,切开疝囊后,对其进行分剥游离,再通过1号丝线高位结扎切口部位,并做好止血处理,将切口部位逐层缝合,预防感染,并行抗生素治疗。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观察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疝气患儿,将60例患儿简单随机分为2组,30例疝气患儿为一组。
其中,一组患儿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
对比两组疝气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疝气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疝气患儿(P<0.05)。
结论:对疝气患儿使用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安全有效,有利于促进患儿的恢复。
【关键词】:疝气;小切口;临床效果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1],在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且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
在临床上小儿疝气疾病常使用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恢复慢,因此,微创手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中。
我院将疝气患儿6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以下是详细报告:1疝气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1.1基线资料将我院收治的疝气患儿60例(属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一组患儿30例。
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男孩。
观察组:年龄为5个月~8岁,平均病程为(3.67±2.14)岁。
在30例氙气患儿中,有直疝患儿16例,有斜疝患儿14例。
对照组:年龄为6个月~8岁,平均病程为(3.72±2.09)岁。
在30例氙气患儿中,有直疝患儿17例,有斜疝患儿13例。
对照组和观察组疝气患儿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值大于0.05。
1.2治疗方法疝气患儿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在对疝气患儿进行全身麻醉之后,将患儿以仰卧姿势放置在手术台上,进行常规的术前消毒,通过在皮横纹下作一个2.5 cm横向切口剥离(使用蚊式钳)皮下组织,显露精索,在找到疝囊后,将其纵向切开,游离分剥疝囊,用1号丝线高位结扎疝囊颈部,并进行止血,复位患儿睾丸和精索,缝合皮下组织以及皮肤,将切口使用无菌的敷贴进行覆盖。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分析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06-06T06:24:51.16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月1期作者:沈小雷[导读]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分析沈小雷(邳州市妇幼保健院外科;江苏徐州221300)【摘要】目的: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本次实验对象是2019.1--2021.12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52例为实验研究对象,患者在临床小儿疝气治疗中均采取腹横纹小切口治疗方案,评估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
结果:小儿疝气患者在实施小切口手术治疗方案之后疼痛症状评分低于手术治疗之前,P<0.05;小儿疝气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只有1.92%(1例)患者出现了术后阴囊脓肿,小儿疝气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取腹横纹小切口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优化和降低术后并发症优化效果显著。
结论:小儿疝气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小切口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术中切口较小,能够缩短患者术后康复的速度,缓解患者疼痛状态。
【关键词】小儿疝气;小切口;治疗效果普外科就诊的小儿患者疾病中比较常见小儿疝气,导致出现小儿疝气的主要原因是胎儿在分娩的时候,腹膜鞘状突没有完全闭合,导致患者网膜、小肠、卵巢等进入鞘状突,形成疝气[1]。
小儿疝气比较常于3-5岁阶段,造成患者出现小儿疝气诱因主要是由于哭闹异常饮食不节等因素,而且针对小儿疝气患者发病特征研究发现,小儿疝气比较常见于早产儿,早产儿比较容易出现先天性小儿疝气[2]。
针对小儿疝气患者需要立即开展临床治疗,否则对于患者的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小儿疝气患者临床治疗中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案,现阶段比较推荐采取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本文就是针对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是为了优化针对小儿疝气患者实施治疗方案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对象是2019.1--2021.12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52例为实验研究对象,患者在临床小儿疝气治疗中均采取腹横纹小切口治疗方案,评估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腹下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体会及疗效。
方法对90例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90例传统斜切口术的小儿疝气患者进行比较,治疗完成后分别观察分析。
结果小切口组的患儿手术和住院平均时间与传统切口组相比明显缩短;手术后并发症小切口组比传统切口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传统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平行于腹股沟韧带将皮肤切开至切口约5 cm长,依次将组织切开,腹股沟斜疝进行高扎术后,还须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切口缝合,术毕。
1.2.2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年龄在6岁以下麻醉方式皆为全麻;年龄大于6岁的患儿均实施连硬外下麻醉。
于下腹横纹处切一长度为2 cm的小切口,将皮肤切开后将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到腹外斜肌腱膜,于浅层处将切口牵拉向外上方,外环口暴露后将提睾肌捏住,在内环口精索处行钝性分离找到疝囊并进入,找到内环口,将输精管和精索血管分离,对疝囊进行高位缝合结扎,并将疝囊远端旷置.为防止手术后出现睾丸高位,应将睾丸稍微往下牵拉,最后进行缝合。
1.3 术后处理术后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应注意护理,以防因误吸而发生严重并发症;避免为减少患儿不良情绪,在清醒后对患儿注射镇定剂;保护切口敷料并保持其干燥以防切口感染;为预防切口发生感染,应在术后2 d内应用抗生素。
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術时间和住院时间小切口组手术需15~40 min,平均为(20±4)min;住院3~5 d,平均(
3.1±0.9)d。
传统切口组手术需30~55 min,平均(44±8.7)min;住院时间3~7 d,平均(6.5±2.3)d,传统切口组的患儿手术和住院的平均时间皆比小切口组对照组(P<0.05)。
2.2 并发症见表1。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男性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
主要是因为腹膜中的鞘状突闭合不全或未闭合,其中左侧睾丸较右侧睾丸下降快。
故腹股沟斜疝以右侧多见,其发生率是左侧的5~7倍。
腹股沟可复性包块为小儿疝气的主要体征,至今,腹股沟斜疝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
腹股沟斜疝治愈一般只需进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传统的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因疝囊在腹股沟经高位结扎,经常不能称之真正的高位结扎,主要是受内环口位置高低以及腹内腹横肌和斜肌形
成的弓状缘等的影响。
因此,传统的腹股沟斜切口术并发症多,如易损伤髂腹股沟及附近神经,腹股沟结构遭破坏,高复发率,手术过程久。
沿腹横纹作小切口手术做到了真正的高位结扎。
本研究中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切口小,操作不复杂,轻微损伤,疤痕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少,恢复快等优点,故小切口方式的手术是小儿腹股沟斜疝中最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毛锡金. 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41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21):54-55.
[2] 范海涛,刘永红,崔立晶. 微创腹横纹小切口在男性小儿先天性腹股沟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08(11):69-70,73.
[3] 薛建华. 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横纹小切口106例诊治体会[J]. 河南外科杂志,2009(3):68-69.
[4] 梁艺超. 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手术286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8):134.
[5] 陈雷振. 小切口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精索鞘膜积液和隐睾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2):150-157.编辑/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