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论语考试
六年级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论语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2e336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7.png)
六年级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仁”的内涵是什么?A. 忠诚B. 孝顺C. 仁爱D. 礼仪答案:C2. 孔子提倡的“礼”指的是什么?A. 法律B. 礼仪C. 礼貌D. 礼节答案:B3.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知之乎D. 不亦乐乎答案:A4. 《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是什么?A.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B. 要对别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C. 要对自己做别人喜欢做的事情D. 不要对自己做别人不喜欢的事情答案:A5. 孔子对于“知”和“行”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A. 知先行后B. 行先知后C. 知行合一D. 知行分离答案:C二、填空题1.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答案:思而不学则殆2.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周而不比,______。
”答案:小人比而不周3. 孔子强调:“温故而知新,______。
”答案:可以为师矣4. 孔子对于“礼”的重要性有如下表述:“不学礼,无以立。
______。
”答案:不学诗,无以言5.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
”答案:三十而立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和思想上追求平衡和谐,不偏不倚,适中恰当。
它强调在各种极端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中点,以达到最佳的状态。
2.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和“小人”的区别?答案:孔子认为“君子”是指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能够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他人。
而“小人”则是指那些缺乏道德修养、行为不端、自私自利的人,他们往往只考虑个人利益,不顾他人。
四、论述题1.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
他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进行教育。
孔子还提倡“学以致用”,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和应用,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本身。
小学六年级浙教版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
![小学六年级浙教版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https://img.taocdn.com/s3/m/19a267b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9.png)
小学六年级浙教版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一则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亲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翻译字词①吾:________ ②尝:________③终日:________ ④寝:________[2]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窥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shì)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叶公的字。
②钩:衣带上的钩。
③写:摹画。
④凿:古代饮酒的器具。
⑤闻:听说。
⑥下之:到叶公住所处。
⑦牖(yǒu):窗户。
⑧施(yì):延伸。
⑨还(xuán)走:转身就跑。
⑩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________(hǎo hào)似________(sìshì)[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六年级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d9d64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8.png)
六年级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属于倒装句的是()。
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C.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C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诗经》B. 《论语》C. 《孟子》答案:B二、填空题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
其中,“三人行”指的是三个人一起行走,而“必有我师焉”意味着在他们之中,一定有可以成为我的老师的人。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2.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四、简答题1. 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也不要对别人做。
2. 简述《论语》中“仁”的概念。
答案:在《论语》中,“仁”是一种道德品质,指的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以及在行为上表现出的善良和正直。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 这句话的意思是?答案:孔子说,花言巧语和虚假的外表,很少能体现出真正的仁德。
2. 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什么?答案: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真正的仁德不是通过巧言令色来表现的,而是通过实际的行动和真诚的内心来体现的。
六、写作题1. 以“诚信”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言文。
答案:略(学生需自行写作)2. 以“学习的重要性”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言文。
答案:略(学生需自行写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228e63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42.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读短文完成练习。
古人谈读书(一)《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三)曾国藩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加点字注音不耻(______)下问默而识(______)之诲(______)人不倦[2]解释加点字敏(_______)而好(_______)学,不耻(_______)下问。
默而识(_______)之,学而不厌(_______),诲(_______)人不倦盖士人(_______)读书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______)。
[3]解释句子意思(1)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中哪个读书法对你有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补充课文,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句子。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伯牙善鼓琴善:②善哉善:③乃破琴绝弦乃:④终身不复鼓鼓:[3]翻译下列句子。
带解释,六年级小学小升初考试论语整理带解释
![带解释,六年级小学小升初考试论语整理带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d17697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1.png)
带解释,六年级小学小升初考试论语整理带解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翻译】: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翻译】: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翻译】: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翻译】:(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翻译】: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试题及答案六年级
![论语试题及答案六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a3912f5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a.png)
论语试题及答案六年级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教育理念?A. 学习要不断复习B. 学习要注重实践C. 学习要注重创新D. 学习要注重师生互动答案:C二、填空题4.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__________。
答案: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5. 在《论语》中,孔子提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
答案:诚实和自知之明。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仁”的概念。
答案:孔子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涵盖了爱人、尊重人、关心人等多重含义。
仁要求人们在行为上做到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同时也要求内心真诚和善良。
7. 根据《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是孔子的“黄金法则”,它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对别人做。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思想,体现了尊重他人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道德准则。
四、论述题8.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现代教育中,这种思想启示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同时,孔子提倡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鼓励教师和学生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
此外,孔子的“仁”的教育也提醒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模拟题及解析第十八单元文言文理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模拟题及解析第十八单元文言文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06163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4.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模拟题及解析第十八单元文言文理解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提高语文水平,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一套六年级语文上册模拟题,同时还提供了详细的解析。
希望本模拟题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论语·阳货篇》子曰:“孝哉闵规!孝哉闵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问题:1. 请问《论语·阳货篇》的作者是谁?答:《论语》的作者是孔子。
2. 子曰:“孝哉闵规!孝哉闵规!”中,孔子表达了怎样的看法?答:孔子赞扬闵规的孝心。
3.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答:只有孝顺父亲超过三年,才能算是真正的孝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史记·太史公自序》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问题:1. 请问《史记·太史公自序》的作者是谁?答:《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2.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想表达什么意思?答:这句话旨在说明人的智慧和心态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和稳定。
二、词语解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选出最恰当的词语解释。
《孟子·须上》须上幸若夫武王、周公,幸若夫文王。
幸若夫舜,父召,父在。
问题:1. “夫武王、周公,幸若夫文王”中的“幸若夫”最接近的意思是什么?a. 与之比较如,同样幸福如b. 相同的意思是,和说幸福如c. 接受欢迎,有幸同样d. 与同样幸福,以同样的方式如答:a. 与之比较如,同样幸福如2. “幸若夫舜,父召,父在”中的“父召”最接近的意思是什么?a. 父亲欢迎,父亲去了b. 父亲呼唤,父亲召唤c. 父亲拜访,父亲抵达d. 父亲怀念,父亲在场答:b. 父亲呼唤,父亲召唤解析:首先,根据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我们可以推测出答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题《狼》《鹬蚌相争》《世说新语》《陈太丘与有期》《咏雪》《论语12章》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题《狼》《鹬蚌相争》《世说新语》《陈太丘与有期》《咏雪》《论语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77627b90227916888586d741.png)
六上、《论语》十二章(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乎 5.吾日三省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7.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枕之20.不义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二)通假字1.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古今异义1.吾日三省吾身2.可以为师矣3.疏食饮水(四)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五)、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2.而:人不知而不愠(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4.乐: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温故而知新(六)、判断下列句式贤哉,回也!可以为...师矣(七)、重点语句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吾日三省吾身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八)名句理解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六年级古代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译文)
![六年级古代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f3e5a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2.png)
六年级古代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译文)
阅读一:《孙子兵法》
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
孙子说:兵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地方,是一个不
能不仔细观察的事情。
答案
这道题没有具体的答案,因为它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用
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阅读二:《论语》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研究并且时常复,不也是一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种喜乐吗?被人不了解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君子吗?”
答案
这道题的答案是主观的,因为它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阅读三:《山海经》
原文
大泽之次有兽焉,其状如狐而四足,其音如婴儿,见则不殃。
译文
在大泽的附近有一种动物,它的形状像狐狸,有四只脚,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声音,见到它不会有灾难发生。
答案
这道题的答案是个人解释性质的,没有具体的答案。
总结
以上是三篇古代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答案。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记得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六年级论语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论语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cebdd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0.png)
六年级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中,“温故”的意思是?A. 复习旧知识B. 保持温暖C. 故地重游D. 故人重逢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C. 谦虚的态度D. 教师的作用答案:C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要诚实B. 要勤奋C. 要谦虚D. 要勇敢答案:A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体现了哪种道德原则?A. 公平B. 诚信C. 仁爱D. 尊重答案:D6. “君子不器。
”这句话中,“器”的意思是?A. 工具B. 器皿C. 乐器D. 器具答案:A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中,“周”和“比”分别表示什么?A. 周全和比较B. 周到和比较C. 周全和结党D. 周到和不周到答案:C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强调了哪种学习态度?A. 持续学习B. 乐于教学C. 永不满足D. 耐心教导答案:A9.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中,“愤”和“悱”分别指什么?A. 愤怒和悲伤B. 愤慨和忧郁C. 愤懑和忧郁D. 愤懑和不满答案:D1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人?A. 只学习他人的优点B. 只批评他人的缺点C. 学习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D. 只关注自己的成长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__篇。
答案:为政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中的“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了君子和小人的________。
小学六年级必读书目《论语》填空题
![小学六年级必读书目《论语》填空题](https://img.taocdn.com/s3/m/a36fe5d8e87101f69f31950c.png)
小学六年级必读书目《论语》填空题学而第一1.(),不亦悦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2.(),鲜矣仁。
3.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4.弟子入则孝,(),(),泛爱众而亲仁,(),则以学文。
5.(),言可复也。
(),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6.君子食无求饱,()。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7.(),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可以为师矣。
3.(),思而不学则殆。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不知其可也。
八佾第三1.人而不仁,如礼何?(),()?2.礼,与其奢也,();丧,与其易也,()。
里仁第四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知者利仁。
”2.见贤思齐焉,()。
3.(0,而敏于行。
公冶长第五1.(),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2.(),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3.老者安之,(),()。
雍也第六1.一箪食,一瓢饮,()。
(),回也不改其乐。
2.质胜文则野,(),(),然后君子。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述而第七1.子曰:“(),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2..子曰:“(),不悱不发,举一隅,(0,则不复也。
”3.(),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其不善者而改之。
5(),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第八1.士不可以不弘毅,()。
2.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3.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罕第九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3.子曰:“岁寒,()。
”4.毋意,毋必,(),(),()。
5.(),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颜渊第十二1..己所不欲,(),在邦无怨,()。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论语》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论语》阅读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4b2bc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2.png)
《论语》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20分)L子曰:兴于《诗》,,2.曾子言曰:''鸟之将死,:人之将死,3.子曰:民可使由之,o4.子曰:不在其位,。
5.子在川上曰:,o6.子曰:,,勇者不惧。
7.子曰:巧言乱德。
,o8.子曰:非礼勿视,9.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
10.孔子曰:,无以为君子也:,无以立也;,无以知人也。
二、选择题(选择参考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0分)L''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蕙,,直而无礼则绞。
〃这句话缺少的部分是()A.天下有道则见B.勇而无礼则乱C.临之以庄则敬D.人而无礼则乱2.''能以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这句话是()A.孔子评价颜回的B・曾子评价颜回的C.曾子评价子路的D.孔子评价子路的3.曾子说:''有知识的人不能没有广阔的胸怀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且前程远大。
"这句话的原句是()A.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D.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的''后生''的意思是()A.忠厚的人B.年轻人C.学生D.后面的学生5.在论语中''过犹不及〃本是孔子用来评价子张和子夏的,后来用来形容()A.事情做得过头比做得不够强。
B.做事情要考虑中和之道。
C.做事情不能过头。
D.事情做得过头和做得不够一样,都不合适6.《孔子游春》中,孔子教育他的弟子们做有德行的君子,孔子认为他的学生中有德行的有()(多选)A.颜回B.闵子骞C.冉伯牛D.仲弓7.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A.仁者爱人B.刚毅木讷C.温文尔雅D.克己复礼8.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的回答是君子()(多选)A.不忧不惧B.成人之美C.笃信好学D.守死善道9. 下列句子和治理国家有关的句子是()A.立不中门,行不履阈B.人之过也,各于其党C.子温而厉,威而不猛D.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无说措手足〃就是()的意思。
(一)六年级第一学期《读论语学成语》测试卷
![(一)六年级第一学期《读论语学成语》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f1787f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43.png)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2016-2017第一学期新疆师大附中小学部六年级《读论语学成语》分项测试卷成绩一、填写成语:(每空1.5分,共18分)不亦( )乎中()之道诲人不()言而有()知()必改学而不()不耻( )问见()思齐温故知( )()言敏行闻一()十()而后行二、给加点的字用“√”选择正确读音.(每空1.5分,共12分)乐.山乐.水(lèyào)不亦乐.乎(lè yuè)讷.言敏行 (nà nè) 侃.侃而谈(kān kǎn)箪.食瓢饮(dàn dān)不耻.下问(chǐ chí)行不由径.(jìn jìng)中庸.之道(yóng yōng)三、根据意思写出相应成语.(每空2分,共20分)1、:专心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形容勤奋好学。
2、: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3、:温习旧的知识,能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4、:好极了,美极了,后用以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
5、: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指追求进步。
6、:擅长和别人交际。
7、:听到一点就可以推知很多,形容十分聪明,能融会贯通,善于类推。
8、:比喻许多事物围绕一个中心或众人拥戴一个人。
9、:知道自己的过错就必定改正。
10、________________:指年轻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越前辈,令人敬畏。
四、成语运用:(每空2分,共20分)1、通过这次语文考试,我真正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2、他_____________,非常节俭,资助了不少失学的孩子。
3、这个十四岁的年轻棋手在全国棋类比赛中获得冠军,真是_____________啊!4、他寡言少语,做事踏实,是个____________的实干家。
5、李老师是全校公认的最有学问的老师之一,但他仍然虚心好学,_____________,令人钦佩。
六年级论语考查卷
![六年级论语考查卷](https://img.taocdn.com/s3/m/bff6c3d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9.png)
晋安实小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论语》考查卷六年()班姓名: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A、二千B、三千C、四千D、五千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 )A、政论思想B、教育思想C、伦理道德规范D、为人处事的标准3、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4、现存《论语》共多少篇?()A、19B、20C、25D、285、孔子在何处设教?()A、杏坛B、桃坛C、梨坛D、田园6、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A、朽木粪土B、杯水车薪C、祸起萧墙D、一匡天下7、《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应做如何翻译?( )A、遇到贤能的人便超过他,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B、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C、见到贤能的人就考虑自己和他一样有贤能,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想一想自己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D、看见贤能的人相互学习,看见没有才能的人互相省察。
8、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不属于此的名句是( )A、学而时习之B、巧言令色C、温故而知新D、教学相长9、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其中的“学”就是( )A、我现在所说的学习B、指增加各种知识C、有志于用来提高精神境界的真理D、指仁义道德的规范10、以下对“温故而知新”理解错误的是?( )A、从温习过去的知识中可以得到新知识。
B、“温故”是重温过去走过的路,“知新”是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的。
C、“故”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
D、“新”指未来怎么样和未来怎么办。
二、判断题。
(每题5分,共25分)1、“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2 .“学而不思”的意思是学习不集中思想。
( )3、《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精品】六年级课外阅读-《论语》-阅读检测试卷及答案
![【精品】六年级课外阅读-《论语》-阅读检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5e4396551810a6f52486c9.png)
六年级课外阅读《论语》阅读检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
(31分)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与《》、《》、《》一起,被合称为家文化的四大经典作品。
2.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_____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 。
3.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4.子曰:“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___,谨而信,__________,而亲仁。
行有余力,________________。
”5.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理解书里面的内容,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什么也学不到。
正如《论如》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孔子关于这一意思的言论是:“________,”。
9.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子曰:“性相近也,_______________”12.子曰:“道不同,____________。
”13.孔子关于教育人不应该有贫富贵贱之分的言论是:“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0分)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正确的选项是()。
六年级论语必考知识点
![六年级论语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250e0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8.png)
六年级论语必考知识点论语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六年级的学习中,论语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六年级论语必考的知识点。
一、目的与背景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通过学习论语,可以了解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影响,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关于孔子1. 孔子是论语的核心人物,也被尊称为孔子、仲尼或孔夫子。
在学习论语时,要了解孔子的个人生平、家族背景以及其对后世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2. 孔子提倡"仁",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思想贯穿于论语中。
需要重点理解和阐释孔子提出的仁的概念以及其对个人与社会的要求。
三、核心思想1. 学习辩证思维:通过论语,学习到孔子及其弟子的辩证思维方式,例如"吾言甚易道,所不易者,是其士也。
"这种注重对立面的思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2. 探求修身之道:论语中有很多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言论,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道德规范的体现。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观点,培养自己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质。
3. 培养正确的人际关系:在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们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学习他们的师生关系、友情等,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论语中的名言警句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强调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们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个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规划,以避免未来的困惑和挫折。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对于学习的态度和热爱的重要性,学生们应该对学习怀有喜爱和享受。
五、论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将其中的道理和思想触类旁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六年级上册论语阅读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论语阅读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594995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8.png)
六年级上册论语阅读练习题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孔子的思想被整理成一部书,被称为《论语》。
《论语》是包含孔子自己的言论和学生的对话的记录,这些言论和对话是他对于道德伦理和教育观念的表达。
在六年级上册的学习中,你将会接触到一些《论语》的内容,下面是一些《论语》阅读练习题。
1. 学而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 为政篇:“君子之仕也,久必得其愿矣。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解读。
3. 八佾篇:“麟之趾,振振;蹶之踵,踣踣;人反其根。
”这句话中的“麟”和“蹶”代表了什么?请分析这句话表达的思想。
4. 泰伯篇:“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南方之君子,险以求其身”这两句话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请结合《论语》的教育观念进行解读。
5. 子罕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思考孔子为什么将"利"与"命"、"仁"联系在一起。
6. 养生篇:“养而不躁,何复礼焉?”请阐述这句话中的“养”和“不躁”的意义,并谈谈你对于孔子思想中养身养性的理解。
7. 公冶长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孔子对于教育的看重。
请解释这句话中舜和傅说的故事,并谈谈你对于教育的认识。
8. 孺悲篇:“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
”这段对话中有什么寓意?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回答?通过这些阅读练习题,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以及《论语》中的重要内容。
希望你能善于思考,学以致用,在思想和行为上践行孔子的教诲,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它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学习和阅读《论语》,你能够了解到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同时也能够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示。
希望你在六年级上册的学习中能够对《论语》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品德修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3b415deeefdc8d377ee3279.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一则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亲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翻译字词①吾:________ ②尝:________③终日:________ ④寝:________[2]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2.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弦”字右半部分“玄”读________,“弦”读________。
[2]用“____”画出锺子期听到伯牙琴声时的感受。
[3]假如伯牙弹琴时志在杨柳,锺子期会怎么说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锺子期死后,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言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文不识:人名。
偿:报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衡乃穿壁引其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原文回答,为什么匡衡“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因为这个故事,后来有一个成语传世,这个成语是:(____)[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这个文段的内容:(____)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坚定的意志”,与这个意思相对应的一句是()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填空(30分)
1、 <<论语>>是记录_________言行的书,共_____篇。
2、 孔子是______时期______人。
3、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________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________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________乎?”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愠()
2、《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或熟语。16分
A、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B、工作很投入,常忘记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C、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 )
D、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3、解释带点字的意思。16分
(1)吾日三省吾身()(2)任重道远()
(3)诲女知之乎() (4)不亦说乎()
(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6)温故而知新()
(7)学而不思则罔()(8)思而不学则殆()
二、选择题。20分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也是孔子说的。( )
5、《论语》中的“论”读lùn 。( )
6、 《论语》中的君子是指孔子。( )
7、“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要检查督促自己三次。( )
8、子由、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 ( )
三、选择题(20分)
1、耳听为虚告诉我们不要只听他说什么,还要 ( )
六年级论语考试
———————————————————————————————— 作者:
———————————————————————————————— 日期:
六年级语文《论语名句100句》竞赛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50分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18分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
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这本书是记录_______________的书。这本书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与《》、《》、《》合称“四书”。18分
2、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________ “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5、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他: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学习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开始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后来有了兴趣;最后便乐在其中了。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来描述这个过程。 7、孔子说:“仁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我要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的心,就会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仁爱的心,就会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仁爱的心,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说
一.选择题:
1.C(A恶应念è B铎应念duó D食应念sì)
2.C “夫子之说君子也 ”中“说”为“评说”之意,没有通假。
3.B 例句中“达”意为“使……达”使动用法。安:使……安定,使动用法。
4.D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中的“其”与例句中的“其”都是语气词,表恐怕。
5.A“微行入古寺”中的“微”应为穿平民衣服之意。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部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三、阅读题。3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C “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介宾倒装。其余皆为否定句中的动宾倒装。)
二.名句默写题(略)
三.1.不耻下问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当仁不让 4.发愤忘食 5。杀鸡焉用牛刀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后生可畏 8.患得患失9.手足无措 10.祸起萧墙
五年级寒假诵读测试卷(《论语》篇)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选出这个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这个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8、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
9、子曰: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6分)
1、《论语》是孔子亲自编写而成的。( )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是正确的。( )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
A、看他做什么 B看他长什么样
2、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部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3、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在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______________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_________ ____。(6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略)
二、选择题。3、A4、ABBA5、D6、(1)B (2) D、
三、阅读题
A、1、论语 孔子及弟子的言行 儒 孟子 大学 中庸 2、不断学习、复习 相辅相承 辩证统一的。3、温故知新 经常学习的人 不会矛盾 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4、学习他优点 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5、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