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考试复习资料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概述1.生产运作管理,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它包括有形产品产出过程的管理,也包括无形产品产出过程的管理。
2.任何生产运作系统都离不开要素的投入。
投入是生产运作的起点。
任何生产运作系统都必须经过相应的转换。
任何生产运作系统产出的结果都是产品。
生产运作系统的本质是为了增值。
3.从广义的角度讲,任何组织都具有生产运作的性质,任何企业生产的结果都是产品,只不过产品的形态不同罢了。
4.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运作战略;(2)生产运作系统设计;(3)生产运作系统运行;(4)生产运作系统维护与改进。
5.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区别是:(1)制造业是以产品为中心组织运作,而服务业是以人为中心组织运作;(2)制造业可以用库存来调节供需矛盾,服务业往往无法用库存来调节供需矛盾;(3)制造业生产设施远离顾客,服务设施必须靠近顾客;(4)制造业实物形态的东西较多,服务业无形的因素较多。
6.一般来说,形成企业竞争力的重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成本;(2)质量;(3)时间;即:快速交货,及时交货,新产品开发速度快。
(4)柔性。
柔性是指企业的生产系统应对市场需求(数量、品种等)变化的适应性和可调节的能力。
7.当今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有5个:(1)质量管理;(2)进度管理;(3)成本管理;(4)服务管理(5)环境管理。
8.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特征和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运作的涵盖范围增大;(2)生产方式面临挑战;(3)科学技术广泛应用;(4)“全球生产运作”越来越多;(5)供应链管理成为重点。
所谓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或企业客户等多个组织所构成的一种链式关系。
(6)“绿色生产”成为重要新课题。
9.按生产组织的特点,可将制造业的生产类型分为备货型与订货型两种。
备货型生产(MTS)是指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共同性。
生产运作管理整理复习资料
生产运作管理整理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分*15=15分)二、判断题(1分*15=15分)三、名词解释:(3分*2=6分)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较长时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谋划水平一体化: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或委外,并购与重组集中一点战略:是对选定的细分市场进行专业化生产和服务的战略工艺专业化:将完成相同工艺或工作的设备和工人布置在一个区域内。
在此区域内对不同产品和零部件的某一相同或相似工艺进行加工对象专业化:将加工某种产品或完成某种服务所需的设备和工人布置在一个区域内,所有生产设备和工作地按产品加工装配的工艺路线顺序排列。
在这个区域内完成产品或零部件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工艺设计:是指按产品设计要求,安排或规划出从原材料加工成产品所需要的一系列加工过程、工时消耗、设备和工艺装备需求等的说明工作测量:在一定的标准测定条件下,确定人们作业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制定时间标准或定额。
也叫时间研究成组技术:是机械制造过程中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生产和组织管理方法,它旨在识别和开发机械制造过程中各环节诸种信息间的相似性,采用适当的组织形式和先进技术,实现其工作的合理化、科学化,使多品种、中小批和单件生产的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简答题:(6分*2=12分)1.生产运作管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分别具体包括的内容设计:产品和服务设计,生产流程选择,生产能力规划,设备与设施布置,岗位与工作设计运行: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项目管理,物流管理(后勤管理)2.生产运作系统设计的四方面策略:选址,设施布置,岗位设计以及工作考核和报酬3.并行工程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并行工程是一种强调各阶段领域专家共同参加的系统化产品设计方法并行工程的特点:设计时同时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因素(可靠性,可制造性)。
作为设计结果,同时产生产品设计规格和相应的制造工艺和生产准备文件;产品设计过程中各活动并行交叉进行;产品生命周期有关的不同领域技术人员的全面参与和协同工作,实现生命周期中所有因素在设计阶段的集成,实现技术,资源,过程在设计中的集成。
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引言概述:生产运作管理是指组织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以达到成本效益、高质量产品和满足客户需求的目标。
在现代工业化生产中,生产运作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设备维护和持续改进。
正文内容:一、供应链管理1.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2.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和好处3.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4.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要素5.供应链管理实施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二、生产计划与控制1.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概念和作用2.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关键要素3.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目标和方法4.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5.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三、质量管理1.质量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2.质量管理的目标和原则3.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方法4.质量管理中的关键要素5.质量管理的评估和持续改进四、设备维护1.设备维护的概念和重要性2.设备维护的目标和原则3.设备维护的基本分类和方法4.设备维护中的关键要素5.设备维护的技术发展和趋势五、持续改进1.持续改进的概念和重要性2.持续改进的目标和原则3.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4.持续改进中的关键要素5.持续改进的成功案例和实施的挑战总结:通过对生产运作管理的复习,我们深入了解了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设备维护和持续改进等关键领域。
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管理原则和方法,企业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提高供应链的协调和管理,确保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及时有效地进行设备维护,持续改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将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产运作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1.生产运作管理是一切企业(制造业、服务业)的3个主要职能之一,这三个主要职能分别是营销、__财务_____和_____生产_______。
2.流程再造的定义是,对业务流程的基础性的_ 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对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重要指标作较大的改进。
3.所谓流程图就是以___ _______的方式来描绘流程,它能帮助我们组织在案例分析或流程________________中收集到的信息。
4.从预测角度看,影响预测方法选择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_ ______和_____ _________。
5.标准化产品指同一种产品或下的不同个体之间是沒有的。
6.随着产品的越来越短,企业要获得成功必须不断地推出概念。
7.从概念开发、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与过程选择到其各阶段是顺序由企业内不同职能部门的不同人员的因而通常被称为正向工程。
8.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桯,包括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设计的一种系统。
9.功能展开是一种将心声引入产品设计规范的方法。
10.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啇、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链中的成员称为的节点。
1.生产运作管理(或简称为生产管理、运作管理),是指对_________和(或者)___________的活动和过程的直接管理。
2.生产运作管理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对生产率的传统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可以表示为生产率=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流程是和流程单位流过运作的过程。
流程图由一系列__________、三角、_____________、菱形和组成。
5.产品设计的主要关注点是。
6.产品的越強企业的产品越好消费者的购买潜力就越大。
7.概念开发的是识别客户需求,产生并评估一个或一系列概念产品。
生产运作管理考试复习资料
1.社会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
2.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3.生产运作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
生产运作系统是人的组织、物的配置和资金运筹的协调运作的统一体。
输入是由输出决定的,生产运作系统也是由输出决定的.生产运作系统是由人设计建造的,它可以按照需要进行构造和重构,使它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4.输入、转化和输出与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活动-供应、生产运作和销售对应。
5.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6.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
7.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改进过程的管理。
8.生产运作的分类: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
9.制造性生产:连续性生产与离散性生产、备货型生产与订货型生产;按物流特征:V型、A型与T型企10.服务性运作:按照是否提供有形产品分为:纯劳务运作和一般劳务运作。
按顾客是否参与分为:顾客参与的服务运作和顾客不参与的服务运作;按劳动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分为:大量资本密集服务、专业资本密集服务、大量劳务密集服务和专业劳务密集服务。
11.服务的特征:无形性、同步性、异质性、易逝性。
12.供需链瓶颈:分工促使供方内部进一步分化,由个体生产者变成企业,再由企业变成一条供应链。
这种情况意味着并不是每个企业都直接为最终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而导致供需双方进一步分离,更容易脱离最终需求。
13.影响企业竞争的因素:价格、质量、品种、服务、时间、环保。
14.三种竞争战略:公司战略:专注于单一事业、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多元化。
经营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一点战略、快速响应。
职能策略:高质量、高效率、创新、好的顾客响应。
15.生产运作策略的主要内容: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设计与开发、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全)
生产与运作管理一.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两大对象是:生产运作过程和生产运作系统。
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在需要的时候,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具有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3.生产运作流程的基本要素:投入、产出、任务、物流和信息流,以及库存。
4.计算机辅助系统(CAD),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产品及零件的结构设计并绘制图纸的技术。
5.工作研究包括的方法技术有: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
6.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计划可分为:综合计划、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7.主生产计划(MPS)要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德生产数量8.现有库存量是指每周的需求被满足之后手仍有的、可利用的库存量。
9.少人化的目的:通过对人力资源的调整或重新安排来提高生产率。
一、生产运作技术:是指把投入变换成产出的方法。
二、技术:是根据自然科学原理和生产经验而形成的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设备和管理方法。
三、技术引进包括:技术硬件引进和技术软件引进。
四、生产周期:是指要加工的产品从以原材料的状态进入一个生产运作流程,直至变换成完成品为止,在生产运作流程中度过的全部时间。
五、流程的“节拍”: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六、并行工程:是指从产品开发的初级阶段,就由开发设计人员、工艺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生产制造人员、营销人员,有时甚至还加上协作厂家、用户代表共同工作,各项工作同时并进。
七、虚拟集成:是指企业尽可能降低自己的纵向集成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的一种手段。
八、纵向集成:是指在一个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加工制造、装配完成,再到产品最终交付顾客的完整供应链的活动中,一个企业的生产运作所包括的环节。
二.1.服务的本质特点:P4(1)服务的无形性、不可触性(2)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3)不可储存性(4)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参与2.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特征:P16(1)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大。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题及复习资料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与答案1.衡量转换过程效率的主要指标有哪些?(1.3.9)答:衡量转换系统效率的主要指标如下:(1)效率:生产率=产出/投入(2)成本:单位成本=总投入/总产量(3)质量:产品合格率。
(4)时间:生产周期(5)速度: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频率(6)适应性:提供多种产品的能力。
(7)服务:系统的技术继承性2.说明服务产品的特点。
(1.3.10)答:服务产品的特点如下:(1)服务产品是无形的,不能存储,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费。
(2)顾客参与生产过程,服务人员与顾客高度接触。
(3)多数服务伴有物质产品的生产。
(4)每个顾客都是产品的专家。
(5)工作质量不等于服务质量。
(6)一种行业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另一个行业中可能完全行不通。
(7) 服务种类繁多。
3. 说明制造业的生产类型与各种生产类型的特点。
(1.3.14) 答:制造业生产类型的划分,可以使用以下定量方法:(1) 根据工作地负荷系数分类)/()(/0s F N t r t K Φ⋅⋅==式中,工作地负荷系数;t 某产品的单件工时;r 该产品的平均出产节拍;N 该产品的计划年生产量0F 全年制度工作时间;s Φ该工作地的设备利用系数1) K >0.5, 大量生产:产品品种少,产量大,重复生产,专业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劳动分工细,成本低,适应性差。
2) 0.05 < K <0.5,成批生产:产品品种较多,产量较多,重复生产,设备部分专用,生产效率较高,成本较高。
3) K <0.05,单件小批生产:产品品种多,产量低,基本不重复生产,设备大多是通用的,生产效率低,成本高,适应性高。
(2)根据生产任务的来源,可以把生产分为订货生产()、备货生产()和订货装配()3个类型。
1)订货生产(–– , ):零部件和最终产品都根据订货进行生产,如裁缝店、发电站。
2)备货生产(–– , ):零部件和最终产品都根据需求预测进行生产,如家电产品。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doc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11、请说明生产运作管理系统的设计运行分别包括哪些内容?书上:(1)设计:产品/服务设计和技术选择,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工作设计与作业组织(2)运行: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供应链管理,制造业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服务业的作业计划,项目计划管理笔记:(1)战略制定(设计):战略决策:产品决策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系统布局,工作研究(2)战略实施(运行):计划:生产总体计划与主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控制:控制进度、控制现场管理:项目计划管理、生产物流管理、生产质量管理、生产成本管理设计:1、产品/服务设计和技术选择产品设计过程包括新产品的需求分析、产品构思、可行性讨论过程,结构设计(包括总体设计、技术设计、详细设计等)过程,以及工艺设计过程(包括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拟定工艺方案、编制工艺规程、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2、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选址一般步骤:选择某一地区;在同一地区选择若干适当的地点;比较不同地点,做出决定。
3、工作设计与作业组织工作设计:明确生产任务的作业过程;通过分工确定工作内容;明确每个操作者的工作责任;以阻止形式规定分工后的协调,保证任务的完成,运行:1、需求预测定性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预测误差与监控2、生产计划能力计划、生产大纲的制定、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收入管理3、库存管理库存、库存问题的基本魔心、单周期库存模型4、物料需求计划MRP系统5、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系统设计、物流管理、酷讯控制方法、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6、制造业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流水车间作业计划问题、单间车间作业计划问题、生产作业控制7、服务业的作业计划服务企业的运作、随即服务系统、人员班次安排8、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管理、网络计划方法、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网络计划优化2、什么是并行工程?其主要特点是什么?并行工程的产品设计方法,它能够并行地集成设计、制造、市场、服务等资源。
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4. 连续型生产与离散型生产有何区别?答:连续型生产的特点是:工艺过程是连续进行的,不能中断,因此自动化程度较高;工艺过程的加工顺序是固定不变的,生产设施按照工艺流程布置,劳动对象按照固定的工艺流程连续不断地通过一系列设备和装置被加工处理成为成品,因此设备布置的柔性较低。
离散型生产的特点是:它的产品是由许多零部件构成的,各零件的加工过程彼此是独立的,所以整个产品的生产工艺是离散的,制成的零件通过部件装配和总装配最后成为成品,因此自动化程度较低,设备布置柔性较高;生产组织管理工作因为涉及多个生产部门、多种设备和工艺的相互协调和配合而变得更加复杂。
具体来讲,两者在生产特征上表现出如表1.2的差异性。
表1.2 连续性生产与离散型生产在生产特征上的差异比拟5.订货型生产与备货型生产有何区别?答:订货型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成品在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并按合同规定按时向用户交货,成品库存甚少,多采用通用设备,工人需具备多种操作技能。
生产管理的重点是抓“交货期〞,按“期〞组织生产过程各环节的衔接平衡,保证如期实现。
备货型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多采用专用高效设备,对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通过维持一定量成品库存来满足用户的需要。
为防止库存积压和脱销,生产管理的重点是抓供、产、销之间的衔接,按“量〞组织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平衡,保证全面完成方案任务。
订货型生产与备货型生产的比拟如表1.3所示。
6.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有何区别?答:大量生产的特点是产品的品种少,且每一品种的产量大,较长时间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相类似的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
一般这种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的很大的社会需求。
大量生产类型适于采用高效的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艺装备,采用生产线和流水线的生产组织形式,有条件应用经过仔细安排及优化的标准方案和应用自动化装置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工人也易于掌握操作技术,迅速提高熟练程度。
生产运作管理计复习资料
⽣产运作管理计复习资料判断与选择题第⼀章判断题:1.制造业的本质是从⾃然界直接提取所需的物品。
X2.服务业不仅制造产品,⽽且往往还要消耗产品,因此服务业不创造价值。
×3.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4.有什么样的原材料就制造什么样的产品,是输⼊决定了输出。
×5.⽣产运作、营销和财务三⼤职能在⼤多数的组织中都互不相⼲地运作。
×6.运作管理包括系统设⼗系统运作和系统改进三⼤部分。
√7.⽣产运作管理包括对⽣产运作活动进⾏计划、组织和控制。
√8.运作经理不对运作系统设计负责。
×9.加⼯装配式⽣产是离散性⽣产。
√10.按照物流的特征,炼油⼚属于V型企业。
√11.订货型⽣产的⽣产效率较低。
×12.订货型⽣产可能消除成品库存。
√13.中⽂教科书说的“提前期”与英⽂lead time含义不同。
√14.服务业⽣产率的测量要⽐制造业容易。
×15.纯服务业不能通过库存调节。
√16.准时性是组织⽣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17.资源集成是将尽可能多的不同质的资源有机地组织到⼀起。
√18.企业的产出物是产品,不包括废物。
×选择题:1.⼤多数企业中存在的三项主要职能是:A)制造、⽣产和运作B)运作、营销和财务C)运作、⼈事和营销D)运作、制造和财务E)以上都不是2.下列哪项不属于⼤量⽣产运作?A)飞机制造B)汽车制造C)快餐D)中⼩学教育E)学⽣⼊学体检3.下列哪项不是⽣产运作管理的⽬标?A)⾼效B)灵活C)准时D)清洁E)以上都不是4.相对于流程式⽣产,加⼯装配式⽣产的特点是:A)品种数较多B)资本密集C)有较多标准产品D)设备柔性较低E)只能停产检修5.按照物流特征,飞机制造企业属于:A)A型企业B)V型企业C)T型企业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6.按照⽣产要素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划分,医院是:A)⼤量资本密集服务B)⼤量劳动密集服务C)专业资本密集服务D)专业劳动密集服务E)以上都不是7.以下哪项不是服务运作的特点?A)⽣产率难以确定B)质量标准难以建⽴C)服务过程可以与消费过程分离D)纯服务不能通过库存调节E)与顾客接触8.当供不应求时,会出现下述情况:A)供⽅之间竞争激化B)价格下跌C)出现回扣现象D)质量和服务⽔平下降E)产量减少第⼆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思考题:1.什么是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2.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与职能策略之间有什么联系?3.从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中能得到什么启⽰?4.⽣产运作战略如何保证经营战略的实现?5.⽣产运作总体策略包含哪些内容?6.产品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7.在产品或服务的开发与设计⽅⾯有哪些策略?8.⽣产运作系统设计有哪些重要决策?判断题:1.当价格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时,就出现了基于成本的竞争。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内容
一、问答题:1、大量生产 / 单件小批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简述流水生产的特点。
3、工艺专业化 / 对象专业化车间有何特点?4、什么是生产能力?其影响因素有哪些?5、服务业的主要特点是什?。
6、简述组织流水生产的条件。
7、生产运作的基本战略及其含义。
8、工序同期化的意义及措施。
9、简述OPT九条原则的主要内容。
10、简述TOC理论的基本思想。
11、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如何正确选择零件的移动方式?12、精益生产方式的目标是什么?二、其它MRP基础数据;MRP的输入:主生产计划、独立需求、物料清单(BOM)、库存文件的概念。
1)主生产进度计划(MPS)按图编制的制品需要计划;2)独立需求(Independent Demand);3)物料清单(BOM),产品结构文件;4)存储记录MRP的输出:1)主报告(Primary Reports):生产指令、订货指令、订单更改指令或报告等;2)辅报告(Secondary Reports):预测库存和需求报告、生产和订货差异报告,指出严重偏差的例外报告。
看板的分类;看板大体分两类来使用,也就是“领取看板”(移动看板)和生产指示看板。
移动看板用于指挥零件在前后两道工序之间移动。
每一个移动看板只对应一种零件。
由于一种零件总是存放在一定的标准容器内,所以,一个看板对应的容器也是一定的。
移动看板通常包括以下信息:零件号、容器容量、看板号(如:发出5张的第3号)、供方工作地号、供方工作地出口存放处号、需方工作地号、需方工作地入口存放处号。
生产看板用于指挥工作地的生产,它规定了所生产的零件及其数量。
它只在工作地和它的出口存放处之间往返。
每一个看板通常包括以下信息:要生产的零件号;容器的容量;供方工作地号;供方工作地出口存放处号;看板号(如:发出4张的第1号)。
所需的物料;所需零件的简明材料清单;供给零件的出口存放处位置;其它信息,如所需工具等。
零部件加工的典型移动方式及其优缺点;生产计划指标体系;以量定期和以期定量订购方式的含义;各种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有哪些;企业生产能力的种类;滚动计划的概念及特点;单台设备几种排序的方法(英文代号);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生产与运作的基本战略;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在制品占用量的类型;单、双台设备加工排序问题;三种时间估计值;流水线节拍的计算;代表产品确定的方法;生产间隔期及生产批量的确定;顺序移动方式周期计算公式;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的依据;三、计算题1、一批零件,批量为4,经4道工序加工,单件工时依次为5、12、10、7(分),画出平行移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示意图,并计算总工时。
《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1一、简答题1、简述运营管理职能方面,决策划分的层次。
2、简述促进企业生产系统改进的外部原因。
3、新产品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4、简述新产品开发风险产生的原因。
5、简述企业选址的原则。
二、论述题试述设备的磨损规律。
三、案例分析题1997年2月1日,日本爱信公司位于Kariya的一号工厂发生火灾,生产P 阀门的流水线和其它两个生产刹车相关部件(离合器气缸和串列气缸)的流水线几乎全部被毁;同时被毁的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机器和钻孔机,这些设备是需要好几个月才能重新订制回来的。
P阀门流水线的被毁对丰田来说是一个潜在的灾难,因为几乎所有丰田汽车上使用的爱信P阀门全是在该厂生产的,而爱信又是该阀门的唯一供应商。
因为丰田公司采取的是JIT运营系统,所以当时它的P阀门只有一天的库存。
丰田公司不得不做出减产和停产的决定,整个丰田的供应商们也不得不减产和停产。
在丰田集团和它的供应链互相紧密、有序的努力配合下,经历了很多困难,就在失火后的第4天,第一批备用P阀门就在爱信公司的供应商Koritsu Sangyo 临时紧急搭建的生产线上量产了,失火后的第9天,丰田公司所有的汽车装配线成考复习资料全部恢复到平时的生产量。
请结合所学分析一下丰田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运营管理职能方面,决策划分的层次。
(1)第一层次为战略决策,它考虑企业经营方针上的问题。
(2)第二层次为战术决策。
(3)第三层次为作业计划与控制决策。
2、简述促进企业生产系统改进的外部原因。
(1)顾客需求爱好变化。
(2)技术原因。
(3)竞争对手原因。
(4)政治的和法律的原因。
3、新产品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1)企业经营方向(2)企业技术特长(3)产品的获利能力4、简述新产品开发风险产生的原因。
(1)产品开发是一个技术很强的工作,产品开发本身就存在技术上的风险,因实现产品功能的技术不成熟或加工技术不过关而导致失败。
(2)产品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工作,也是一项经济活动,在经济上存在很大风险。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题
《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成组生产单元按零件组的()选择设置。
A.工艺路线B.加工工艺C.产品结构D.车间大小2.()是企业基础定额之一。
A产量定额 B.工时定额 C.劳动定额 D.库存定额3.直接完成生产任务而消耗的时间被称为()。
A休息时间 B.保管时间 C.培训时间 D.作业时间4.()是劳动定额的制订方法A.ABC方法B.经验估工法C.系统分析D.Johnson方法5.提出“消除一切浪费”的是()生产技术A.CRM B.MRP C.JIT D.ERP6.在结构调整中()是最基本的。
A.产品结构 B.资本结构 C.组织结构 D.经营结构7.()是缩短生产周期的重要方法A.串行生产 B.并行工程 C.柔性生产 D.定制生产8()生产类型的特点是品种少,产品高。
A单件小批量 B.成批生产 C.大量生产 D.定制生产9.成组技术中开创性编码系统被称为()。
A.Opitz分类法则B.田口编码C.二进制编码D.以上三个都不是10.()是关于为一个组织结构设计岗位、配备人员的管理职能A工艺设计 B.工作设计 C.设备采购 D.系统设计11.长期计划周期一般为()。
A.两年以上B.一年左右C.半年D.三个月12.运营战略包括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和()。
A.市场柔性B.工艺设计C.制造柔性D.产品设计13.企业系统的()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是为了实现整体目的。
A.特殊性B.整体性C.盈利性D.工艺性1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定额劳动时间的是()。
A.照管工作地时间B.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C.准备与结束时间D.非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15.企业建厂时在基建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叫做()。
A.设计能力B.查定能力C.计划能力D.运行能力16.经过科学分析和运算对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运动所规定的一组时间和数量标准叫做()。
A.作业时间B.期量标准C.作业标准D.工序17.生产运营等经济活动中的项目是指()。
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基本概念1、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高满意服务。
(通过构造一个高效率、适应能力强的生产运作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2、生产运作基本内容:对生产系统设计的管理、对生产系统运作过程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改进过程的管理。
3、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基本概念,可不背)(1)连续性生产是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产品的生存。
连续性生产又称作流程式生产,如化工(塑料、药品、肥皂和肥料等)、炼油、冶金、食品和造纸等。
(2)离散性生产:是指物料离散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4、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1)备货型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成品库存即时满足用户的需要。
(2)订货型生产是指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的生产。
5、大量大批生产给企业带来的好处:(1)从设计到产出的整个生产周期短,因此加快资金周转;(2)大量大批生产一般是备货型生产,生产周期短使得用户的订货提前期短,从而加快了整个社会的生产速度;(3)用人少,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4)人力、物力消耗少,成本低;(5)产品质量高而稳定。
6、单件小批生产的缺点:(1)产品制造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用户订单提前期长;(2)用人多,生产效率低,劳动生产率低;(3)成本高;(4)产品质量不易保证。
7、流程的分类P20 图1-7 V形、A形和T形企业按照物流的特征,制造企业可以分成V形、A形和T形三种或它们的混合型。
V形:水库式,由一种原材料经过基本相同的加工过程转换成种类繁多的最终产品。
如钢材的轧制,原油提炼。
A形:由许多原材料和零部件转换成少数几种产品。
飞机、汽车制造。
T形:最终产品是由相似零部件以不同方式组装成不同的产品,加工零部件大体是平行进行的,装配时不同的产品会用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零部件,如家用电器的生产。
生产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一、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构造一个高效率、适应能力强的生产运作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所谓有竞争力的产品,“即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具有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1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产品开发管理、生产运作系统构建管理)。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系统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和工作设计。
2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
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主要涉及生产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方面。
3生产系统的维护与改进。
如设备管理、设备维护与改进、生产运作管理诊断、不断改进和完善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如准时生产制、最优生产技术、敏捷制造等。
⏹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三、生产运作管理者所需的技能:技术技能:⏹专业技术:产品知识、设计知识、工艺知识⏹管理技术:生产运作过程组织,计划与控制等行为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管理、激励、协调关系基础技能:生产运作管理者要具有计算机应用、外语、撰写报告、口头表达能力等技能。
四、生产运作策略1.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自制或购买低成本和大批量多品种和小批量高质量混合策略2.产品/服务的选择、开发与设计产品/服务的选择⏹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外部需求与内部能力之间的关系⏹原材料、外购件的供应⏹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目标上的差别产品/服务的开发与设计策略⏹做跟随者还是领导者⏹自己设计还是外包设计⏹花钱买技术或专利⏹做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3.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有先天性的影响,它是企业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步骤。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有4方面的策略:即选址、设施布置、岗位设计、工作考核和报酬。
供应链的构成。
其中,生产/服务过程的设计十分重要。
生产运作管理考试复习资料
生产运作管理考试复习资料社会组织: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生产运作: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生产运作管理:对生产系统的设计、运作与维护过程的管理。
生产运作的类型:从产品或服务数量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和小批量生产。
生产运作活动:本质: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特征:1、生产运作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某种转化过程,实现价值增值;2、生产运作产出包括有形产品的生产,也包括无形产品的服务;3、产出可以满足一定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目标:高效、低能、灵活、清洁、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分类:制造性生产、服务性运作-服务性生产与服务性运作比较:1:产出形式:实体产品/无形劳务。
2:生产率测定:易/难。
3:顾客参与程度:低/高。
4:产出质量评价:易/难。
5:纯服务型运作不能用库存来调节。
6:对于高接触度服务,其生产过程难以控制;7:服务性运作的评价标准难以建立,生产率难以评定。
MTS(备货型生产):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是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活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来及时满足用户的需要。
优点:能及时满足用户需要,利于企业编制计划并按计划组织生产活动,企业有较大主动权。
缺点:顾客只能在制造商提供的有限的产品品种中做出选择,在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产品库存积压和短缺并存,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
MTO(订货型生产):以客户的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的非标准产品的生产。
MTO与MTS比较:一般而言,备货型生产由于标准化程度高,因而生产效率高,用户提前期短,但库存水平高,且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订单型生产的产品由于标准化低,因而生产效率低,用户订前期长,但库存水品低,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高。
CODP(备货订货分离点):研发、设计、采购、加工、装配、发运当前生产运作管理面临的形势: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加速、环境问题、供应链管理:供应商-制造-装配-分销零售-需求/用户第二章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较长时期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重大谋划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的形成及其实施过程中,制定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金三角:目标(我们想到哪儿去),环境(我们现在在哪儿)、资源(如何到达,应选择怎样的竞争战略)企业战略的划分:公司战略(进入哪些领域,使组织可以长期盈利;以何种方式进入事业战略(在特定领域中如何竞争:成本领先/差异化/集中战略职能战略(在事业战略指导下,如何从职能上改进,以达成高效率、高品质以及良好的口碑和创新)战略管理过程:确定企业使命、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和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组织: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生产:以一定的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应人们需要的过程生产运作: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生产运作管理:对生产系统的设计、运作与维护过程的管理。
生产运作的类型:从产品或服务数量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和小批量生产。
生产运作活动:本质: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特征:1、生产运作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某种转化过程,实现价值增值;•2、生产运作产出包括有形产品的生产,也包括无形产品的服务;•3、产出可以满足一定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目标:高效、低能、灵活、清洁、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分类:制造性生产、服务性运作-服务性生产与服务性运作比较:1:产出形式:实体产品/无形劳务。
2:生产率测定:易/难。
3:顾客参与程度:低/高。
4:产出质量评价:易/难。
5:纯服务型运作不能用库存来调节。
6:对于高接触度服务,其生产过程难以控制;7:服务性运作的评价标准难以建立,生产率难以评定。
MTS(备货型生产):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是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活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来及时满足用户的需要。
优点:能及时满足用户需要,利于企业编制计划并按计划组织生产活动,企业有较大主动权。
缺点:顾客只能在制造商提供的有限的产品品种中做出选择,在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产品库存积压和短缺并存,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
MTO(订货型生产):以客户的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的非标准产品的生产。
MTO与MTS比较:一般而言,备货型生产由于标准化程度高,因而生产效率高,用户提前期短,但库存水平高,且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订单型生产的产品由于标准化低,因而生产效率低,用户订前期长,但库存水品低,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高。
CODP(备货订货分离点):研发、设计、采购、加工、装配、发运当前生产运作管理面临的形势: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加速、环境问题、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重视生产运作策略•业务过程重组•精细生产•供应链管理•敏捷制造•大量定制生产供应链管理:供应商-制造-装配-分销零售-需求/用户第二章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较长时期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重大谋划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的形成及其实施过程中,制定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金三角:目标(我们想到哪儿去),环境(我们现在在哪儿)、资源(如何到达,应选择怎样的竞争战略)企业战略的划分:公司战略(进入哪些领域,使组织可以长期盈利;以何种方式进入事业战略(在特定领域中如何竞争:成本领先/差异化/集中战略职能战略(在事业战略指导下,如何从职能上改进,以达成高效率、高品质以及良好的口碑和创新)战略管理过程:确定企业使命、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和理由。
明确企业的使命,就是要确定企业实现远景目标必须承担的责任或义务战略分析:SWOT:基本步骤:1、分析企业内部优劣势,既可以相对企业目标而言,也可以相对竞争对手而言;2、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可能来自竞争无关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也可以来自竞争对手力量与因素的变化,或两者兼有,但关键性的外部机会与威胁须予以确认;3、将外部机会和威胁与企业内部的优劣势进行匹配,形成可行的战略。
SO增长型WO扭转型ST多种经营WT防御型生产运作总体策略问题:自制或购买;低成本和大批量;多品种和小批量;高质量;混合策略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选址;设施布置;岗位设计;工作考核和报酬第三章预测的种类:科学预测;技术预测;经济预测;社会预测;需求预测影响需求预测的因素:产品生命周期、竞争者行为;商业周期;顾客的偏好;随机的影响;顾客的购买行为;时间预测的分类:1:按时间长短:短/中/长期预测2:按主客因素:定性/量预测定性预测方法:德尔菲法;部门主管集体讨论法;用户调查法;销售人员意见汇总法德尔菲法:选择对象专家团,提问/答案整理/反馈,最终结果(匿名性;反馈性;收敛性)定量预测方法:时间序列(平滑/分解)模型;因果模型时间序列构成:趋势成分;季节成分;周期成分;随机成分因果模型:回归模型;计量经济模型;计量经济模型;先导指标模型第四章新产品的分类:改进型产品;改进型产品;创新型产品新产品开发面临的压力:费用高、成功率低、风险大、回报下降产品设计与开发阶段:1、产品构思2、结构设计•3、工艺设计(瓶颈):(程序1、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2、拟定工艺方案3、编制工艺规程4、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产品设计的原则:设计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设计可制造性强的产品;•设计鲁棒性强的产品;•——产品的服务性、经济性和可维修性•设计绿色产品产品设计的绩效评价:•时间。
•效率•质量•绿色环保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生产流程的分类:按生产类型的不同:按产品进行的/按加工路线进行的/ 按项目进行的生产流程影响生产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产品与服务的需求特征;生产柔性;产品/服务质量水平;接触顾客的程度自制和外购的选择:是否已有生产能力、专业技能?需求是否稳定?质量综合成本:折中方案串行设计:从需求分析、产品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一直到加工制造和装配式一步一步在各部门之间顺序进行。
串行设计:◆其他下游部门无法介入早期设计阶段,造成各阶段设计工作脱节;◆不了解各自的目标与需求并行工程:是一种强调各阶段领域专家共同参加的系统化产品设计方法。
并行工程的主要思想:1:设计时同时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因素,作为设计结果,同时产生产品设计规格和相应的制造工艺和生产准备文件。
2:产品设计过程中各项活动并行交差进行3:不同领域技术人员全面参与和协同工作,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因素在设计阶段的集成,实现技术、资源、过程在设计中的集成。
4:高效率的组织结构。
并行工程的特点:1:产品设计各阶段是一个递阶渐进的过程。
2:概念设计、初步设计。
详细设计等设计阶段的划分只标志着产品和设计的粒度和清晰度。
2: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信息模型经历着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清晰的渐进变化3:产品设计过程和工艺设计过程不是顺序经行而是并行展开,同时进行。
第五章选址:是指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决定设施或服务网点的地理位置,使之与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系统的有机结合,以便有效、经济地到达企业的经营目的。
制造业选址的影响因素:劳动力条件(成本、质量和可获得性);产品销售的条件(产品运输不便的、产品容易变化和变质的、大多数服务业);供应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科技依托条件;生活条件;环境保护条件服务业选址的影响因素:所选地区的消费者购买力;所选地区竞争情况;与消费者接触程度的高低;基础设施条件选址的评价方法:•量本利分析法(只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评分法•线性规划运输法(多个原料供应地对于多个工厂或服务点的问题)•仿真法第六章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是指合理安排企业或某一组织内部各个生产作业单位和辅助设施相对位置以及车间内部生产设备的布置布置决策的原则: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避免相互交叉,迂回运输;生产联系和协作关系密的单位相互靠近布置;充分利用现有运输条件;按照生产性质、防火和环保要求,合理划分厂区;在考虑防火和卫生的条件下,总平面布置应力求占地面积小;工厂布置应考虑有扩建的余地。
工艺原则布置:根据工艺的性质设置单位,把执行同一类功能的设施和人员组合在一起,安排在同一区域。
此时,在同一单位当中集中了相同类型的工艺和工人,来完成生产运作过程中的某一工艺阶段,实现对不同产品和零部件的相同或相似工艺的加工。
产品原则布置:即对象专业化原则布置,指按照产品(或零件、部件)建立生产单位,集中了完成同一产品生产所需的设备、工艺装备和工人。
基本生产形式布置: •工艺原则布置•产品原则布置•成组技术布置•定位布置装配线的平衡方法步骤:1:确定装配流水线节拍r=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计划期内计划产量;2:计算装配线上需要的最少工作地数=工序总工作时间/节拍;3:组织工作地;4:计算装配效率第七章工作设计:确定具体的任务和责任、工作环境以及完成任务以实现生产管理目标的方法工作测量:在一定的标准测定下,确定人们作业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制定出时间标准或定额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工作设计主要内容:工作设计的技术方法:工作专业化(减少工作范围或减少工作内容的过程。
)过程分析(以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运输及检验等环节为对象);动作研究;工作设计的社会方法:个体心理对工作的要求;、工作的扩宽;3、压缩工作周;4、弹性工作制;5、工作岗位分享制;6、应急工制度;7、远程工作。
工作测量:生产时间消耗结构: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作业时间+宽放时间设计缺陷的工时消耗;工艺过程缺陷的工时消耗管理不善而产生的无效时间工人因素引起的无效时间无效时间:由于管理i不善或工人控制范围内的原因造成的人力、设备的闲置时间。
测时法:又称直接时间研究,用秒表和其他一些计时工具,来实际测量完成一件工作所需要的实际时间选择对象——一般熟练工人•划分作业操作要素,制定测时记录表;•记录观察时间,剔除异常值,计算各项作业要素的平均值;•计算作业的观察时间;•效率评定,计算正常作业时间;•考虑宽放时间比率,确定标准作业时间测时法的优缺点:简单易行,直接测量/易引发操作人员的误解;不能测定脑力劳动。
预定时间标准法(PTS):把人们所从事的所有作业都分解成基本动作单元,对每一种基本动作都根据它的性质和条件,经过详细观测,制成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
模特法(MOD)——第三代PTS法:原理:根据操作时人体动作的部位、动作距离、工作物的重量,然后通过分析和计算,确定标准的操作方法,并预测完成标准动作的时间。
运用:当要确定实际工作时间时,只要把作业分解为这些基本动作,从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来查出相应的时间值,累加起来作为正常时间,再适当考虑宽放时间,MOD法的优缺点:特别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手工作业较多的情况/不能测定脑力劳动;分解工作复杂工作抽样法:又称间接时间研究,不用秒表直接观测操作者的作业时间,而是通过大量的随机观察,通过观测操作者实际工作时间和空闲时间的百分比做出估计。
基本原理•不关心具体动作时间所耗费的时间,而是估计人或机器在某种行为中所占用的时间比例。
基本假设•在样本中观察到的某个行为所占用的时间比例,一般来说是该行为发生时实际所占用的时间比例。
工作抽样法的优缺点:优点:•——操作方便,简单省时,不需专门的观测工具;资料也易整理;观测次数可以较多,结论更具代表性,容易被人们接受;被观测者更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