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学高中生物选修专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腐乳的制作教案

合集下载

腐乳的制作1课时教案-生物高二选修一专题一课题2人教版

腐乳的制作1课时教案-生物高二选修一专题一课题2人教版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2 腐乳的制作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1.2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2.2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3.专家建议:本课题学习的内容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并且通过和同学的合作完成相关的实验设计。

有关实验原理的教学可以联系必修中微生物的相关内容,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对于实验流程的设计则可以通过讨论完成。

4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5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6 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6.2进行新课介绍腐乳意想不到的功效及课题背景:见课件(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实例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青霉B、曲霉C、毛霉D、根霉讲解:酿制腐乳现在大多已应用纯菌种接种于豆腐坯上,由于在敞开的自然条件下培养,外界的微生物难免侵入,加上配料中也带有微生物,所以腐乳酿造微生物种类十分复杂。

包括四大霉菌、酵母菌、各种细菌,但毛霉占主要地位。

答案:C。

1.2腐乳酿造选择优良菌种的条件:1、不产生毒素,菌丝壁细软,棉絮状,色白或淡黄;2、生长繁殖快速,且抗杂菌力强;3、生产的温度范围大,不受季节限制;4、有蛋白酶、脂肪酶、肽酶及有益于腐乳质量的酶系;5、使产品质地细腻柔糯,气味正常良好思考探究: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腐乳的制作(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系列)

腐乳的制作(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系列)
7、将米酒和糖,按口味不同而配以各种香辛料混合制成卤汤。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为宜。
8、将腐乳瓶刷干净后,用高压锅在100℃蒸汽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油密封。需时六个月可以成熟。
――引导学生分析P8〈结果分析与评价〉
师:通过探究,说明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是如何影响腐乳的风味和质量的?
师:制作腐乳时,如何防止杂菌污染?
生答: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齐地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师:试设计腐乳制作方案
探究课题:腐乳制作
实验原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肽,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等,再经加工腌制成为腐乳,其主要生产过程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
答: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师: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P7旁栏思考题)生答:略
答:“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
师:传统腐乳制作中,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哪里?现代腐乳制作中,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哪里?这有什么好处?生答:略
制作原理一
师总结: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师:毛霉在腐乳制作中有何作用呢?生答:略
引言:了解了腐乳制作原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呢?
--引导学生阅读P7
师:试画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示意图。生答:如下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1.2 腐乳的制作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1.2 腐乳的制作

课题:腐乳的制作教学目标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因素。

3.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尝试腐乳制作的过程。

4.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教学过程:你知道吗?1、制作腐乳的原料是什么?2、为什么腐乳的味道比较鲜美?3、腐乳是如何制作的?引言:腐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微生物发酵大豆制品,品质细腻、营养丰富、鲜香可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其营养价值可与奶酪相比,具有东方奶酪之称。

各地人民依据自己不同的口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产品,如浙江绍兴腐乳、北京王致和腐乳、黑龙江的克东腐乳、上海奉贤的鼎丰腐乳、广西桂林的桂林腐乳、广东水江的水口腐乳、云南路南的石林牌腐乳、河南拓城的酥制...那么腐乳是如何制作的呢?一、基础知识——腐乳的制作原理请大家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及投影,回答以下问题:1、豆腐长白毛是什么原因?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3、豆腐长的毛是什么生物?4、你认为毛霉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5、毛霉的繁殖方式是什么?6、毛霉中起作用的酶有哪些?(一)毛霉的相关知识(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它的菌丝可分为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

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应用于腐乳等发酵工艺。

(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课题2腐乳的制作-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课题2腐乳的制作-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前言腐乳是一种传统的豆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好菌的作用可以提高腐乳的制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也更加符合现代人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腐乳的制作过程、好菌在其中的作用,以及一些常见的发酵技术。

教学目标1.了解腐乳的制作过程;2.知道腐乳的主要成分和营养价值;3.了解好菌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4.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发酵技术。

教学重点1.腐乳的制作过程;2.好菌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合理控制好菌的数量和发酵条件;2.腐乳的发挥。

教学准备1.黄豆或黑豆、盐、黄曲霉孢子等材料;2.备好发酵盘/罐等容器;3.至少两个不同品牌的腐乳作为对比。

教学过程第一步准备材料1.将干豆放在冷水中泡24小时;2.用清水洗净泡好的豆,再加入水磨成豆浆;3.将豆浆煮沸10分钟,煮的同时加入盐和黄曲霉孢子进行消毒;4.将煮熟的豆浆放凉至30度左右,即可投入好菌 starter culture。

第二步发酵制作1.投入好菌后将豆浆倒入发酵罐中,稍微搅拌均匀;2.将发酵罐放入保温箱或温室内,保持温度在30-40度之间,保持湿度适当;3.每天快速搅拌一下豆浆,以防细菌过度堆积;4.大约3-4天后,可以开罐尝试一下。

成分比例和可食用状态视实际情况和个人口味而定,可以将部分腐乳置于冰箱保鲜。

也可以尝试用腐乳做不同的配料或者调味料,比如烧烤酱、沙拉酱等。

第三步辅助实验1.尝试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下制作腐乳,观察好菌的生长和乳酸发酵产物的变化,尝试总结影响腐乳质量的因素;2.尝试在咸度不同的情况下制作腐乳,探索不同比例的盐会对腐乳质量的影响。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腐乳的制作方法,还能了解到菌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带有实践的体验,可以使学生树立起“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同时也增强他们对于发酵技术和小菌类的认识。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教案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教案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教案
主题:腐乳的制作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腐乳产生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2. 掌握腐乳的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及方法:
1. 理论讲解:通过PPT或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腐乳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2.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进行腐乳的制作实践;
3. 总结讨论:让学生将自己制作腐乳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解腐乳的制作原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腐乳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3.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进行腐乳的制作实践,老师在旁边指导学生操作;
4. 总结讨论:让学生将自己制作腐乳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总结制作腐乳的关键步骤和
注意事项。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总结讨论过程,评价学生对腐乳制作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程度。

拓展链接:可以让学生继续研究发酵过程,在家里制作其他发酵食品,如豆腐、酸奶等。

教学素材:腐乳原料、发酵工具、制作方法PPT。

教学反思:通过制作腐乳这一实践性强的教学案例,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0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案新人教版选

2020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案新人教版选

课题2 腐乳的制作[学习目标] 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知识点一 腐乳制作的原理知识梳理1.菌种(1)类型: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01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02真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03白色菌丝。

(3)毛霉代谢类型:□04异养需氧型。

2.发酵原理(1)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01肽和□02氨基酸 (2)脂肪――→脂肪酶□03甘油和□04脂肪酸 1.豆腐长白毛是怎么回事?提示: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制作腐乳的发酵过程中,豆腐中有机物的种类和数量各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有机物的数量减少,但其种类增加。

这是由于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部分被氧化分解,大部分被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如氨基酸、小分子的肽、甘油和脂肪酸等。

典题分析题型一腐乳制作原理分析[例1] 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腐乳制作,其实质就是利用发酵技术,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B.腐乳发酵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多为异养真菌C.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曲霉的直立菌丝D.家庭自制腐乳时,一般不需单独接种菌种解题分析腐乳的制作过程,就是在适宜条件下,微生物合成的各酶系将不易吸收的大分子蛋白质、脂肪等降解为易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A正确;在腐乳制作中毛霉、根霉、曲霉、青霉、酵母菌等参与反应,这些微生物为异养真菌,B正确;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直立菌丝,C错误;家庭自制腐乳时,一般不需单独接种菌种,D正确。

答案 C知识归纳(1)腐乳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豆腐是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才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的。

(2)腐乳的主要成分是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它们是由豆腐中的蛋白质、脂肪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而不是毛霉等分泌产生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

腐乳的制作..................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发酵微生物(1)类型: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2.发酵原理(1)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2)脂肪――→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毛霉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直接人工接种条件控制:温度为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4.加盐腌制时应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5.加盐既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卤汤是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的,既能防腐杀菌,又能调味。

7.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加盐腌制⎩⎪⎨⎪⎧ 加盐方法: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腌制时间:约8 d 左右加盐目的⎩⎨⎧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配制卤汤⎩⎪⎨⎪⎧ 酒⎩⎨⎧ 含量:12%左右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腐乳具有独特香味香辛料:调制腐乳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 的作用密封腌制:加入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盐的用量⎩⎨⎧ 过高:影响腐乳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2)酒的含量⎩⎨⎧ 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2.防止杂菌污染(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A .三种均为真核生物B .三种均为原核生物C .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D .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解析:选C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其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选修一专题一腐乳的制作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选修一专题一腐乳的制作 教学设计

生物选修一专题一腐乳的制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的描述是“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该条内容标准属于独立操作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腐乳制作的操作,并能对教材中给出的操作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使之更加完善合理,并分析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通过本课题的开展,可以使同学们留心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培养自己动手动脑的习惯。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可以使同学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愉快,在探索中提高自己能力。

据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因素。

3.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尝试腐乳制作的过程。

4.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其中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是本节的重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是本节的难点。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以实验为依托,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思路、原理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二、教学设计思路以课题背景为切入点,通过介绍腐乳制作的历史和腐乳较高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对制作腐乳产生兴趣,从而展开课题。

对于腐乳制作的原理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关于腐乳制作方法的传说,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致过程。

其中涉及到的各种微生物,如毛霉、青霉、曲霉、酵母菌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要求学生通过看课本总结出来。

了解了腐乳制作的原理后,结合课本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和给出的三个资料,要求同学们自己设计腐乳制作的步骤,然后各实验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找出最完善的一种制作方法,进行推广。

在学生进行设计时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提示,如控制好材料的用量、防止杂菌污染、控制好发酵的条件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的制作成果,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并对课题进行延伸和相关链接的教学,借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对我国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的了解。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设计 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设计 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腐乳的制作一、教材分析在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基础上,本课题介绍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制品。

课题的讲授思路依然是从腐乳制作原理、实验设计流程以及结果分析评价,在整个流程中集中体现出的是“控制材料用量”和“防止杂菌污染”。

本节在整个课题中前后呼应,保证学生思路清晰流畅。

专题从传统发酵工艺逐渐过渡到多种多样的腐乳制作方法,让学生体会“万变不离其宗”的原理,分析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取精华去糟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设计实验步骤,尝试腐乳制作的过程。

(2)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加深对我国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的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出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课程导入】课题背景中为大家介绍了一种餐桌上常见的食品——腐乳。

正如介绍中所说,腐乳是一种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大豆制品,因其易于消化吸收而且本身又便于保存,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那么,与之前微生物发酵生产果酒果醋相比,腐乳的制作又借助了哪些微生物?各地生产的腐乳为什么又有不同的口味?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就会了解。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毛霉的相关知识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A.豆腐的发酵与哪些微生物有关?B.毛霉的细胞类型、繁殖方式、新陈代谢类型?课堂知识点小结:(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普通豆腐转变成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

毛霉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2 腐乳的制作【学习目标】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2.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3.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重点难点】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预习案】任务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它是一种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

2.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和;脂肪酶可以将水解成和。

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任务二、实验设计1.实验流程让豆腐→加腌制→加装瓶→腌制。

2.制作实例实验材料:含水量70%的豆腐,粽叶,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广口玻璃瓶,高压锅等。

3.实验步骤(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若干块。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一定的。

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

气候干燥时,将平盘用保鲜膜包裹,但不要封严,以免湿度太高,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3)将平盘放在温度为℃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d后,豆腐表面丛生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时,去除保鲜膜及铺在上面的粽叶,使豆腐块的热量和水分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这一过程一般持续36h以上。

(5)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的连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分层摆放,分层加盐,并随层高而,在接近瓶口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防止杂菌污染,约腌制8d。

(豆腐与盐质量分数比为5︰1)(7)将黄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卤汤。

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左右为宜。

(8)将广口玻璃瓶刷洗干净,用高压锅在1000C蒸汽灭菌30min,将腐乳成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加热灭菌,用胶条。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教案.doc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2 腐乳的制作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二、【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三、【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 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 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学习导航】本章内容包括“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二个课题,每个课题相对独立,没有严格的顺序关系。

本专题围绕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展开,主要是通过学习果酒、果醋、腐乳及泡菜的制作技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的能力。

重点是三项技术的制作原理和设计装置,难点是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本专题与微生物联系密切,要求学生有丰富的微生物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学会摸索发酵的最佳条件并做好记录,同时注意实验的严密性。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目标】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基础知识】(一)果酒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 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教学建议:教师在介绍传统发酵酿酒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理解发酵需要一定的条件,然后再介绍传统发酵方法,分析传统发酵技术中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发酵过程中,怎样才能保证发酵液不受污染、如何控制好温度。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教学建议: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由酒变醋的原理以及在制醋过程中醋酸菌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制醋的流程、醋酸菌的生活特点、醋酸菌在自然界的分布以及使果酒变为果醋的方法等基础知识。

(三)、实验案例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建议将实验安排在秋季的9月或10月进行。

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实验,有如下优点:(1)正值收获季节,葡萄的价格便宜,品种多样;(2)此时葡萄上的酵母菌数量多且生活力强,发酵酿酒的效果好;(3)温度适宜,发酵现象非常明显。

高中生物专题课题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生物专题课题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腐乳的制作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发酵微生物(1)类型: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2.发酵原理(1)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2)脂肪――→脂肪酶 甘油和脂肪酸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毛霉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直接人工接种条件控制:温度为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加盐腌制⎩⎪⎨⎪⎧加盐方法: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腌制时间:约8 d 左右加盐目的⎩⎪⎨⎪⎧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4.加盐腌制时应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5.加盐既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卤汤是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的,既能防腐杀菌,又能调味。

7.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配制卤汤⎩⎪⎨⎪⎧酒⎩⎪⎨⎪⎧含量:12%左右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腐乳具有独 特香味香辛料:调制腐乳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 的作用密封腌制:加入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盐的用量⎩⎪⎨⎪⎧过高:影响腐乳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2)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2.防止杂菌污染(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 A .三种均为真核生物 B .三种均为原核生物C .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D .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解析:选C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其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2腐乳的制作三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2022040919

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2腐乳的制作三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2022040919

课题2腐乳的制作一、课题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b. 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能力目标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3.情感目标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三、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四教学流程了买豆腐生意。

一天,他发现没卖出的豆腐长了白毛,深感苦恼,又舍不得放弃,便将豆腐装入坛内,撒上许多盐腌了,然后密封起来。

他继续苦读,到了秋末才想去此事。

打开坛子,一股臭味散发出来,豆腐也变成青色。

他试着尝了一块,没想到“闻着香,吃着臭”。

街坊邻居们品尝后也很爱吃。

于是,王致和开始专营臭豆腐和酱豆腐的生意。

问题1. 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吗?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问题2. 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问题3.你能总结王致和做腐乳的方法吗?2.制作腐乳相关菌种(1)制作腐乳相关菌种讲解并展示相关图片: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发酵,如青霉、曲霉、酵母、青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回忆、回答。

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曲霉青霉酵母菌(2)毛霉的相关知识①引导学生回忆毛霉相关知识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分类:丝状真菌生殖方式:孢子生殖;适宜发酵温度: 15~18 ℃②讲解菌种的来源: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它杂菌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2.发酵原因讲解:毛霉等微生物产生蛋白酶、脂肪酶,分解有机物。

蛋白酶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豆腐转变为腐乳。

二、实验设计1.实验流程展示实验流程,讲解各个环节目的和前期和后期发酵的主要变化。

新人教版学高中专题课题腐乳的制作教案选修生物

新人教版学高中专题课题腐乳的制作教案选修生物

学习目标:1.理解腐乳制作的原理。

(重点)2.学会制作腐乳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

(难点)1.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流程(1)发酵微生物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根霉、酵母菌、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错误!(2)发酵原理1蛋白质错误!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2脂肪错误!甘油和脂肪酸(3)腐乳的制作流程2.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盐用量错误!2酒的含量错误!(2)防止杂菌污染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判断对错(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

()(2)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3)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4)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控制温度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5)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曲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提示:(1)√(2)√(3)√(4)√(5)×装瓶之后,腐乳上的微生物将继续发酵。

毛霉和曲霉的营养需求相同,二者的关系是竞争。

2.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有()A.无机盐、水、维生素B.NaCl、水、蛋白质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NaCl、水C [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其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

]3.下列关于豆腐乳的制作,不正确的说法是()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B.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直立菌丝C.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夏天进行D.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在豆腐上接种毛霉生产豆腐乳C [豆腐上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 ℃,因此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春天或秋天进行。

]。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2 腐乳的制作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2 腐乳的制作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腐乳的制作【教材分析】:本课首先介绍了腐乳是一种发酵的大豆食品,其制作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肽,氨基酸和甘油,脂肪酸等,再经加工腌制成为腐乳,其主要生产过程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

教师教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腐乳类型入手,逐步引入制作腐乳需经一定种类微生物的发酵,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腐乳生产厂家进行参观,了解腐乳的制作过程然后自己动手制作腐乳,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课外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腐乳生产的背景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对发酵有了一定的掌握,以及一些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做了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能力目标: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情感目标: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体验动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教学方法】:展示法,讲解法,讨论法,导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吃的东西(展示腐乳)展示给学生看,大家认不认识是什么?现在很流行DIY(do it yourself)那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腐乳呢?咱们就来学习腐乳的制作。

【板书】1.2腐乳的制作【过渡】大家先看一下这节咱们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和这节课的重难点。

那大家准备好随我一起去看看腐乳的制作了吗?【拓展】先来重新认识一下腐乳,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微生物发酵大豆制品,品质细腻,营养丰富,鲜香可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其营养价值可与奶酪相比,具有“东方奶酪”之称。

各地人民依据自己不同的口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产品,如浙江绍兴腐乳,北京王致和腐乳,黑龙江的克东腐乳……【展示】腐乳成品图片【学习新课】【过渡】要想知道腐乳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就要先知道它的制作原理。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生物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2 腐乳的制作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生物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2 腐乳的制作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识:说出制作腐乳的微生物种类,制作的条件,解释制作的一般原理,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能力:通过制作腐乳培养动手能力,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自己通过阅读把握腐乳制作的一般步骤。

(2)通过师生合作探究解决预习问题和课堂生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腐乳的发明,体会科学就存在于生活实践当中,培养自己在生活中细心、敏感的品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预习任务】
1.说出腐乳制作中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参与发酵的微生物,描述这些微生物的主要作用:2.画出腐乳制作的流程图。

3.简述加盐腌制的作用和加盐时的注意事项:
4.分别说出加酒和加香辛料的作用:
【自主检测】
1.果醋制作时,需从充气口()
A.先通入一段时间O2,以后停止通气
B.不断通入O2
C.整个过程不需通入O2
D.先密封一段时间,然后通入空气
2.在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我们爱吃的腐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
A.淀粉酶、蛋白酶B.淀粉酶、脂肪酶
C.蛋白酶、果胶酶D.蛋白酶、脂肪酶
3.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的是()
①盐的用量②酒的种类和用量③发酵温度④发酵时间⑤豆腐含水量
A.1种B.3种C.5种D.4种
【问题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腐乳的制作学习目标:1.理解腐乳制作的原理。

(重点)2.学会制作腐乳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

(难点)1.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流程(1)发酵微生物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根霉、酵母菌、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错误!(2)发酵原理1蛋白质错误!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2脂肪错误!甘油和脂肪酸(3)腐乳的制作流程错误!错误!↓加盐腌制错误!↓错误!错误!↓密封腌制:用胶条将瓶口密封2.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盐用量错误!2酒的含量错误!(2)防止杂菌污染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判断对错(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

()(2)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3)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4)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控制温度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5)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曲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提示:(1)√(2)√(3)√(4)√(5)×装瓶之后,腐乳上的微生物将继续发酵。

毛霉和曲霉的营养需求相同,二者的关系是竞争。

2.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有()A.无机盐、水、维生素B.NaCl、水、蛋白质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NaCl、水C [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其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

]3.下列关于豆腐乳的制作,不正确的说法是()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B.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直立菌丝C.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夏天进行D.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在豆腐上接种毛霉生产豆腐乳C [豆腐上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 ℃,因此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春天或秋天进行。

]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流程1.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

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作用是什么?它对人们有害吗?提示:“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皮”对人体无害。

2.为什么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提示:豆腐经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形成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细菌进行发酵产生具有浓烈臭味的含硫化合物等。

所以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3.在腐乳制作过程中,避免杂菌污染的措施有哪些?提示:(1)用具灭菌处理。

(2)腌制过程密封等可以防止杂菌污染。

(3)加盐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4)卤汤中的酒和香辛料也能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归纳总结]1.腐乳制作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选材: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最适宜,水分过多腐乳不易成形,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切块:将所选择的豆腐切成3cm×3cm×1cm的小块,若切得过小不易成形,过大则中间部分很难形成腐乳↓接种:将切好的豆腐块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空隙,并将温度控制在15℃~18 ℃左右。

该温度下毛霉生长迅速,青霉、曲霉等其他微生物生长较缓慢↓腌制:大约5d后豆腐表面布满菌丝,将豆腐块间连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分层整齐排放在容器中且逐层加盐,为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在接近瓶口表面盐要铺厚一些。

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与盐的质量分数比控制在5∶1左右↓加卤汤装瓶:在配制卤汤时,可根据口味不同而配以各种不同的香辛料。

装瓶时动作一定要快,且装瓶前后最好将瓶口均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然后密封。

在常温条件下,一般6个月即可食用2.用盐腌制的目的(1)调味:适宜的食盐能给腐乳以必要的口味。

(2)防腐: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3)能够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使毛霉不能生长,而其产生的蛋白酶却仍不断发挥作用。

(4)降低豆腐的含水量,使豆腐块保持良好的形态,不易松散坍塌。

特别提醒:传统腐乳制作与现代腐乳生产的区别方式项目传统腐乳制作现代腐乳生产是否灭菌不需灭菌严格无菌条件接种方式菌种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将经过筛选的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典题通关]某兴趣小组按照以下工艺流程制作红曲酱腐乳,请据图回答:毛霉→孢子悬浮液红曲酱卤↓↓豆腐→切块→接菌→搓毛→腌坯→装坛→兑汤→发酵→成品(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是一种________状真菌。

(2)在腐乳制作的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传统的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_____________。

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逐层加盐腌坯的过程中,随层数的加高而________盐量,接近瓶口要________铺一些。

[解析] (1)豆腐发酵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毛霉起主要作用,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豆腐转变成腐乳。

(3)传统制作中,豆腐上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现代腐乳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4)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在后期制作中不会过早酥烂。

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答案] (1)丝(2)小分子的肽氨基酸脂肪酶(3)空气中的毛霉孢子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4)增加多(1)搓毛是将长满菌丝的白坯用手搓倒,让菌丝裹住坯体,其目的是什么?(2)红曲酱卤是由红曲、面酱、黄酒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加入黄酒的作用是什么?提示:(1)搓毛促进毛霉覆盖整块腐乳,以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导致腐乳烂块。

(2)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以防腐乳烂块,同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下列有关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1将多糖分解成葡萄糖2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3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4将核酸分解成核苷酸A.12B.23C.34D.14B [豆腐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因此需要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发挥作用。

]影响腐乳风味的因素及结果评价1.影响腐乳风味的因素有哪些?提示:豆腐的含水量、发酵条件及装罐时加入的辅料等都会影响腐乳的风味。

2.市售腐乳有时口感不好,豆腐较硬,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提示:(1)豆腐块的含水量不当。

(2)发酵时间短,蛋白质未完全水解,在加盐后豆腐脱水,蛋白质变性,于是变硬。

(3)菌种不纯、菌种变异、菌种老化都会影响产品口感。

(4)调味品量不足等。

3.腐乳制作过程中盐的作用是什么?提示:(1)调味——只有一定的咸度才能刺激人的味觉,蛋白质水解所产生的各种氨基酸才表现出鲜味;(2)防腐——防止杂菌的污染;(3)析水——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4)抑制蛋白酶继续起作用——稳定其鲜味和香味。

[归纳总结]1.制作过程中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1)水的含量:含水量70%,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2)盐的用量:盐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浓度过低,腐乳易腐败变质。

(3)酒的用量: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1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腐乳成熟的时间将延长。

2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4)香辛料:具有调味和杀菌的作用,会影响腐乳的风味或质量。

(5)温度:严格控制在15~18 ℃。

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毛霉菌丝的生长,从而影响发酵的进程和发酵质量。

如温度过低,则菌丝生长缓慢,不能进入豆腐块的深层;温度过高,菌丝易老化和死亡,影响品质。

(6)发酵时间:时间过短,发酵不充分,如蛋白质未完全水解,这样在加盐后豆腐脱水,蛋白质变性,就会变硬;时间过长,豆腐会软化不易成形,从而影响腐乳的口味。

2.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1)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在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

豆腐块分层放置,分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

(3)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3.结果分析与评价(1)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的依据: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2)腐乳质量的评价: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质地细腻、无杂质。

(3)总结不同因素对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影响:可从盐、酒的用量、发酵的温度、发酵时间的长短,以及香辛料等因素中的某一因素分析,说明其对腐乳风味或质量的影响。

[典题通关]绍兴腐乳独具特色,其制作流程如下:(1)请总结出腐乳的制作流程图: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2)腐乳的制作原材料是什么?________。

其中哪种有机物含量比较高?________。

毛霉可利用所产生的酶将其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作腐乳时含水量为________左右的豆腐较适宜;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腐乳制作的整个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大豆―→豆腐(含水70%)错误!豆腐坯错误!毛坯错误!咸坯错误!密封腌制。

大豆中蛋白质和脂肪在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可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和小分子的肽、甘油和脂肪酸,形成易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

同时形成的谷氨酸可以与所加的盐形成谷氨酸钠,使其味道鲜美。

[答案] (1)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2加卤汤装瓶(2)大豆蛋白质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3)70% 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1)在腐乳的后期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因素能防止杂菌生长,利于后期成熟?(2)若你完成了腐乳制作,则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腐乳的质量?提示:(1)腌制中的盐,腐乳浸液中的酒、香辛料以及瓶子消毒和装瓶密封时用酒精灯火焰处理瓶口等,都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