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生物选修1 专题一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合集下载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生物选修1 专题一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生物选修1   专题一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课题2腐乳的制作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4.加盐腌制时应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5.加盐既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卤汤是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的,既能防腐杀菌,又能调味。

7.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发酵微生物(1)类型: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2.发酵原理(1)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2)脂肪――→脂肪酶 甘油和脂肪酸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2.防止杂菌污染(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A.三种均为真核生物B.三种均为原核生物C.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D.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解析:选C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其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我们爱吃的腐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A.淀粉酶、蛋白酶B.淀粉酶、脂肪酶C.蛋白酶、果胶酶D.蛋白酶、脂肪酶解析:选D腐乳制作过程中,利用了多种微生物产生的多种酶的作用将豆腐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使腐乳具有一定的风味。

由于豆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因此起主要作用的酶是蛋白酶和脂肪酶。

3.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A.温度为15~18 ℃,干燥环境B.温度为15~18 ℃,用水浸泡豆腐C.温度为15~18 ℃,保持一定的湿度D.温度为25 ℃,保持一定的湿度解析:选C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18 ℃左右;潮湿的环境有利于毛霉的生长和代谢。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 (20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 (20张PPT)

专题1 课题1 腐乳的制作
含硫氨基酸被分解,产生硫化氢, 具有刺鼻的臭味;产生氨基酸、肌 苷酸等物质使腐乳具有鲜味;淀粉 水解成的葡萄糖、麦芽糖形成腐乳 的甜味;甘油经微生物进一步代谢 生成的乳酸和琥珀酸会增加一些酸 味。(了解)
一、基础知识
腐乳制作的原理——
(2)毛霉:[又称黑霉、长毛霉]
b.分布:分布广泛,常见于土壤、水果、 蔬菜、谷物上。(了解)
课题背景——
腐乳又称豆腐乳,是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 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也是中 国流传数千年的特色传统民间 美食。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 时期的古书上就有“干豆腐加 盐成熟后为腐乳”[译:豆腐干加 盐发酵后成为腐乳]之说。腐乳品 种虽多,但酿造原理相同。今 天学习一下腐乳制作。
选修1 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第二步:制作方法
把之前准备好的100g辣椒粉,20g食盐,5g花椒粉,5g五 香粉搅拌均匀,然后放在大碗里备用。把适量的白酒放入碗 里,把豆腐一块块的放进去过一下,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 用,吃起来有酒香味。然后再把过了白酒的豆腐放进辣椒的 碗里裹上一层香辣辣椒粉,然后放进开水煮过,没有水分干 净的坛子里,放入一些食用油进去盖住豆腐就可以了。
[2017全国理综Ⅱ卷]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 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 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h 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菌__种___、发__酵__时__间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 是_好__氧__菌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 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 要做的事情是__延__长__发__酵__时__间__继__续__进__行__实__验__ .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 为_小__分__子__的__肽__和__氨__基__酸,脂肪转变为_甘__油__和__脂__肪__酸___.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学案设计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学案设计

腐乳的制作一、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因素。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说出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三、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阅读课本,填写毛霉的相关知识(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普通豆腐转变成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毛霉是一种,分布广泛,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

毛霉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

(3)代谢类型:。

2.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能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可将脂肪水解为。

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为风味独特的腐乳。

(二)实验设计1.腐乳制作流程图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卤汤装瓶→思考:(1)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2)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吗?(3)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

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2.过程分析【资料一】毛霉的生长(1)毛霉的生长:温度,保持一定的。

(2)来源:自然条件,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的条件下,将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作用:这样可以。

【资料二】加盐腌制(1)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①;②。

(2)腌制腐乳时,随着豆腐层的加高盐的用量,接近瓶口的表面要将盐一些。

原因:。

【资料三】配制卤汤(1)卤汤的作用是,由配制而成。

(2)加酒可以,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3)香辛料可以调节腐乳的风味,也具有。

3.操作提示I.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A.长满毛霉的豆腐块的质量:盐质量= 。

B.盐浓度过低,,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浓度过高,。

(2)配制卤汤时,注意酒的含量A.卤汤中酒精含量在左右;B.过高会,过低。

II.防止杂菌污染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装瓶时,操作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防止瓶口被污染;(三)结果分析与评价1.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讲义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讲义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

课题2 腐乳的制作学习目标:1.理解腐乳制作的原理。

(重点) 2.学会制作腐乳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

(难点)1.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流程(1)发酵微生物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根霉、酵母菌、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特点⎩⎨⎧丝状真菌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繁殖方式:孢子生殖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2)发酵原理①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②脂肪――→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3)腐乳的制作流程2.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①盐用量⎩⎨⎧过高:影响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②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会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 豆腐腐败(2)防止杂菌污染 ①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②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判断对错(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

( ) (2)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 ) (3)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 )(4)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控制温度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 ) (5)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曲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 ) 提示:(1)√ (2)√ (3)√ (4)√ (5)× 装瓶之后,腐乳上的微生物将继续发酵。

毛霉和曲霉的营养需求相同,二者的关系是竞争。

2.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有( )A .无机盐、水、维生素B.NaCl、水、蛋白质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NaCl、水C[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其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

]3.下列关于豆腐乳的制作,不正确的说法是()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B.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直立菌丝C.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夏天进行D.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在豆腐上接种毛霉生产豆腐乳C[豆腐上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 ℃,因此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春天或秋天进行。

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课件

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课件
A.为使毛霉菌丝生长旺盛,需经常向豆腐表面喷水 B.粽叶可以为腐乳制作提供菌种 C.将豆腐堆积起来会导致内部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 D.毛霉为需氧型真菌,因此码放豆腐时要留出一定缝隙
学以致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根霉、毛霉、曲霉和醋酸菌等 B、豆腐转变成腐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蛋白酶和果胶酶 C、腐乳制作过程中食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防止
盐浓度过高☞ 影响腐乳口味
二、腐乳制作的过程
让豆腐上 长出毛霉
加盐腌制
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

使腐乳具有独特香味
含量:12%
配置卤汤
过高会使腐乳 成熟时间延长
过低则不足以抑制 微生物的生长,可 能导致豆腐腐败。
二、腐乳制作的过程
让豆腐上 长出毛霉
加盐腌制
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

使腐乳具有独特香味
问题探讨
腐乳外面有层致密的“皮”, 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作 用是什么?
它是发酵前期生长在豆腐表面的菌丝(匍匐 菌丝),它可形成豆腐的“体” ,使豆腐成型。
学以致用
1、家庭制腐乳,常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净粽叶的平盘内,摆好 豆腐块后,再铺上干净的粽叶,将平盘置于15~18℃的地方,大约
5d后,豆腐表面长满了白色的菌丝。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二、腐乳制作的过程
让豆上 长出毛霉
逐层加盐,随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的用 加盐腌制 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①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 ②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③调味。
二、腐乳制作的过程
让豆腐上 长出毛霉
加盐腌制
盐浓度过低☞ 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

腐乳的制作..................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发酵微生物(1)类型: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2.发酵原理(1)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2)脂肪――→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毛霉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直接人工接种条件控制:温度为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4.加盐腌制时应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5.加盐既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卤汤是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的,既能防腐杀菌,又能调味。

7.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加盐腌制⎩⎪⎨⎪⎧ 加盐方法: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腌制时间:约8 d 左右加盐目的⎩⎨⎧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配制卤汤⎩⎪⎨⎪⎧ 酒⎩⎨⎧ 含量:12%左右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腐乳具有独特香味香辛料:调制腐乳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 的作用密封腌制:加入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盐的用量⎩⎨⎧ 过高:影响腐乳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2)酒的含量⎩⎨⎧ 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2.防止杂菌污染(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A .三种均为真核生物B .三种均为原核生物C .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D .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解析:选C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其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讲义: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讲义: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含答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学习目标:1.理解腐乳制作的原理。

(重点) 2.学会制作腐乳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

(难点)1.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流程(1)发酵微生物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根霉、酵母菌、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特点⎩⎨⎧丝状真菌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繁殖方式:孢子生殖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2)发酵原理①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②脂肪――→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3)腐乳的制作流程2.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①盐用量⎩⎨⎧过高:影响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②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会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 豆腐腐败(2)防止杂菌污染①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②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判断对错(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

( ) (2)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 ) (3)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 )(4)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控制温度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 ) (5)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曲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 )提示:(1)√ (2)√ (3)√ (4)√ (5)× 装瓶之后,腐乳上的微生物将继续发酵。

毛霉和曲霉的营养需求相同,二者的关系是竞争。

2.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有( )A .无机盐、水、维生素B.NaCl、水、蛋白质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NaCl、水C[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其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

]3.下列关于豆腐乳的制作,不正确的说法是()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B.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直立菌丝C.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夏天进行D.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在豆腐上接种毛霉生产豆腐乳C[豆腐上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 ℃,因此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春天或秋天进行。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设计 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设计 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腐乳的制作一、教材分析在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基础上,本课题介绍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制品。

课题的讲授思路依然是从腐乳制作原理、实验设计流程以及结果分析评价,在整个流程中集中体现出的是“控制材料用量”和“防止杂菌污染”。

本节在整个课题中前后呼应,保证学生思路清晰流畅。

专题从传统发酵工艺逐渐过渡到多种多样的腐乳制作方法,让学生体会“万变不离其宗”的原理,分析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取精华去糟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设计实验步骤,尝试腐乳制作的过程。

(2)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加深对我国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的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出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课程导入】课题背景中为大家介绍了一种餐桌上常见的食品——腐乳。

正如介绍中所说,腐乳是一种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大豆制品,因其易于消化吸收而且本身又便于保存,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那么,与之前微生物发酵生产果酒果醋相比,腐乳的制作又借助了哪些微生物?各地生产的腐乳为什么又有不同的口味?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就会了解。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毛霉的相关知识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A.豆腐的发酵与哪些微生物有关?B.毛霉的细胞类型、繁殖方式、新陈代谢类型?课堂知识点小结:(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普通豆腐转变成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

毛霉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生物选修一课题2腐乳的制作(新人教版)

生物选修一课题2腐乳的制作(新人教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导学诱思】1.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和,脂肪被分解成和,因而更利于消化吸收。

思考:(1)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有何变化?(2)腐乳的主要成份是什么?你所吃的食物主要成份相同吗?试举几例。

2.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种丝状,常见于、、、上。

思考:毛霉与豆腐之间什么关系?腐生毛霉的代谢类型是什么?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4.制作腐乳用的豆腐含水量一般控制在70%,若含水量过高,则不易成形。

5.随层数的加高加盐量要,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的厚一些,为什么?有效防止杂菌污染6.腐乳装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该过程灭菌的原理是什么?【疑难点拨】1.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2.配制卤汤时,一般将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过高过低都不行,为什么?3、腐乳外面的“皮”是怎样形成的?对人体有害吗?作用是什么?“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对人体无害。

【典例解析】例1.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有明显区别:()A.青霉 B.酵母 C.曲霉 D.毛霉解析:四种生物全为真核生物,同化作用类型都为异养型,不同的是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而其它三项全为需氧型。

答案:B例2.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 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不产生CO2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解析: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及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因此不需氧的参与。

答案:C例3.下面对发酵过程中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防止杂菌污染B、消灭杂菌C、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D、灭菌必须在接种前解析:灭菌是微生物发酵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2 腐乳的制作【学习目标】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2.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3.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重点难点】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预习案】任务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它是一种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

2.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和;脂肪酶可以将水解成和。

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任务二、实验设计1.实验流程让豆腐→加腌制→加装瓶→腌制。

2.制作实例实验材料:含水量70%的豆腐,粽叶,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广口玻璃瓶,高压锅等。

3.实验步骤(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若干块。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一定的。

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

气候干燥时,将平盘用保鲜膜包裹,但不要封严,以免湿度太高,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3)将平盘放在温度为℃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d后,豆腐表面丛生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时,去除保鲜膜及铺在上面的粽叶,使豆腐块的热量和水分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这一过程一般持续36h以上。

(5)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的连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分层摆放,分层加盐,并随层高而,在接近瓶口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防止杂菌污染,约腌制8d。

(豆腐与盐质量分数比为5︰1)(7)将黄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卤汤。

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左右为宜。

(8)将广口玻璃瓶刷洗干净,用高压锅在1000C蒸汽灭菌30min,将腐乳成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加热灭菌,用胶条。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课题2腐乳的制作》详细教案设计附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课题2腐乳的制作》详细教案设计附课堂练习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生物选修 1 [人教版]课题2腐乳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b5E2RGbCAP(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 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plEanqFDPw〖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DXDiTa9E3d2 •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 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15〜18C,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RTCrpUDGiT〖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 2 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岀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5PCzVD7HxA〖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生物选修1 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生物选修1   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阅读教材P6)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多种,包括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二、乳腐制作的实验设计(阅读教材P7~8)1.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示意图2.资料分析(1)资料1:适合毛霉生长的温度是15~18_℃,传统制作中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2)资料2:①加盐的方法:将豆腐块分层摆放,每一层都要加盐且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在接近瓶口处的盐最厚。

②加盐的目的: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资料3:卤汤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无论是酒或其他成分,都具有调味和防腐杀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的作用。

三、操作提示(阅读教材P8)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腐乳制作中加入的盐太少,则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加入的太多,则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2)腐乳制作中加入的酒过多,则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加入的过少,可能会导致豆腐腐败。

2.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1)玻璃瓶要洗刷干净并用沸水消毒。

(2)将豆腐块装瓶时动作要迅速,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且装瓶时要通过酒精灯火焰。

3.通过探究发现,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影响腐乳的风味和质量。

[共研探究]1.毛霉同果酒、果醋的制作一样,腐乳的制作也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另外还有青霉、曲霉、酵母等微生物。

如图是毛霉的菌丝体及其孢子,回答相关问题:(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菌丝和假根是细胞膜突起形成的结构。

(2)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3)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4)适宜温度偏低(15~18 ℃ ),小于25 ℃,不能耐夏季高温。

(5)生殖方式:以孢子生殖为主。

人教生物选修1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共26张PPT)

人教生物选修1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共26张PPT)

“闻着臭,吃着香” ,请解释其原因?
细菌进行发酵产生具有有浓烈臭味道的气体 (NH3,H2S)。 毛霉分泌的蛋白酶 将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质水 解为多肽和各种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 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 产生酒精,酒精、脂肪酸生成具有芳香气的 酯。
四、课堂小结
前期发酵
后期发酵
让豆腐上 长出毛霉
6、用豆腐做腐乳,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 豆腐应该称作什么?
答:培养基,按照成分分类,属于 天然 培养基。
阅读P7[资料二] 思考:
1.盐的用量是多少?
盐:毛坯=1:5
2.腌制过程中加盐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逐层增 加盐的分量?
①调味. ②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 ③可以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④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 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逐层加 盐,在接近瓶口的表面.盐要铺厚一点。
二、实验设计——腐乳的制作流程
前期发酵
后期发酵
让豆腐上 长出毛霉
5d
加盐 腌制
8d
加卤汤 装瓶
密封 腌制
6M
[资料一] 思考:
1. 腐乳发酵所需菌种的来源? 2. 温度和湿度分别控制在多少?为什么? 3. 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4. 你能解释豆腐上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吗? 5. 腐乳表面的“皮”是怎么形成的?它的作用是什
[资料三] 思考:
1. 卤汤是由什么配制而成的?卤汤有什么作用? 卤汤由酒(12%)和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
加卤汤和酒的目的可使腐乳有独特的风味和防腐 杀菌的作用。
前期发酵的作用:
1、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 2、毛霉分泌以蛋白酶为主的各种酶,有利于豆腐所含

人教生物选修1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

人教生物选修1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

课题2 腐乳的制作导学案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参与腐乳发酵的微生物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种核生物,代谢类型是。

2、毛霉是一种,分布广泛,常见于、、、上,具有发达的。

3、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和,产生的可将脂肪分解为和。

思考1:你能总结王致和做腐乳的方法吗?思考2:现在腐乳制作分几步?二、实验设计(一) 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让豆腐长出毛霉→→→密封腌制。

(二) 毛霉的生长:1、豆腐块表面长满菌丝,温度应控制在,并保持一定的。

约 h 后,毛霉开始生长,约 d后豆腐表面布满菌丝。

2、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

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的条件下,将优良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保证产品的质量。

(三) 加盐腌制:1、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

随着层数的加高而盐量,接近瓶口表面。

腌制时间约左右。

2、加盐腌制的目的是。

(四)配制卤汤:1、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

卤汤是由和各种配制而成。

2、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左右,加酒的目的是①;②。

3、香辛料可以,也具有作用。

思考3:我们平时吃的豆腐,那种适合用来做腐乳?为什么?三、操作提示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⑴注意控制盐的用量。

盐的浓度太低,;盐的浓度过高,。

⑵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左右。

酒精含量过高,;酒精含量过低,。

2.防止杂菌污染⑴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

⑵装瓶时,操作要。

整齐地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

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防止瓶口被污染。

思考4:为什么控制好材料的用量?如何防止杂菌污染?四、结果分析与评价思考5:能否总结不同条件对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影响?思考7: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及自己口味设计一份卤汤配方五、随堂练习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期起主要作用的是()A,青霉 B.毛霉 C.曲霉 D.根霉2.:下列生物与毛霉结构最相似的是()A.细菌B.蓝藻C.青霉D.放线菌3.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酶主要有()A.蛋白酶和脂肪酶B.蛋白酶和淀粉酶C.脂肪酶和淀粉酶D.肽酶和麦芽糖酶①调味②促进发酵③杀菌防腐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5.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腐乳的制作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4.加盐腌制时应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5.加盐既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卤汤是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的,既能防腐杀菌,又能调味。

7.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发酵微生物(1)类型: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2.发酵原理(1)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2)脂肪――→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2.防止杂菌污染(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A.三种均为真核生物B.三种均为原核生物C.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D.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解析:选C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其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我们爱吃的腐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A.淀粉酶、蛋白酶B.淀粉酶、脂肪酶C.蛋白酶、果胶酶D.蛋白酶、脂肪酶解析:选D腐乳制作过程中,利用了多种微生物产生的多种酶的作用将豆腐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使腐乳具有一定的风味。

由于豆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因此起主要作用的酶是蛋白酶和脂肪酶。

3.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A.温度为15~18 ℃,干燥环境B.温度为15~18 ℃,用水浸泡豆腐C.温度为15~18 ℃,保持一定的湿度D.温度为25 ℃,保持一定的湿度解析:选C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18 ℃左右;潮湿的环境有利于毛霉的生长和代谢。

4.腐乳制作的后期发酵过程中,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是()A.适量的盐B.12%左右的酒C.香辛料D.以上全部解析:选D腌制时盐、卤汤中的酒及香辛料中的成分都有抑制微生物生长和调节口味的作用。

5.(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B.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败变质C.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解析:选D加盐主要是为了抑制杂菌的生长,同时也可析出水分,有利于腐乳成形;加料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但不能灭菌;在腐乳制作的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实验室制作的腐乳因未经质量鉴定,不宜直接食用。

核心要点(一)| 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流程1.发酵机理以大豆为原料制作腐乳的过程主要是豆腐所含的蛋白质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

制作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1)前期发酵①主要变化:毛霉在豆腐(白坯)上的生长。

发酵的温度为15~18 ℃,此温度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而适于毛霉生长。

毛霉生长大约5 d后使白坯变成毛坯。

②作用:一是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二是毛霉分泌以蛋白酶为主的各种酶,有利于将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等水解为各种氨基酸和小分子的肽及甘油和脂肪酸等。

(2)后期发酵①实质:主要是酶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②作用:通过腌制并加入各种辅料(红曲、酒糟等),使蛋白酶缓慢作用,促进其他生化反应,生成腐乳的香气。

2.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名师点拨]传统腐乳制作与现代腐乳生产的区别方式传统腐乳制作现代腐乳生产项目是否灭菌不需灭菌严格无菌条件接种方式菌种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将经过筛选的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3.用盐腌制的目的(1)调味:适宜的食盐能给腐乳以必要的口味。

(2)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

(3)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能够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使毛霉不能生长,而其产生的蛋白酶却仍能发挥作用。

[题组冲关]1.下列关于腐乳发酵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B.装瓶后豆腐坯上的各种微生物会继续发酵C.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了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D.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曲霉为互利共生关系解析:选D在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曲霉都能分泌蛋白酶、脂肪酶等,催化豆腐中的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为协同作用。

但从微生物自身角度来看,毛霉和曲霉为争夺生存的空间和养料而存在竞争关系。

2.某实验小组自己动手制作腐乳,他们精心选择豆腐,切成豆腐块,放置在笼屉中,控制温度在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几天后发现豆腐块表面已长满毛霉,然后就把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摆放在瓶中,严格控制每层的盐用量保证均衡。

3 d后取出,加入配制的卤汤,控制酒精含量为30%,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食用,发现与商店里卖的有很大的差别,发现腐乳咸味不均匀,表面还长了一层黄色的某种微生物,难以下咽。

(1)请你帮他们改正制作过程中的四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霉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

在毛霉的发酵过程中,现代腐乳的生产和家庭生产的腐乳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腐乳制作过程中对各种实验条件的控制。

因为越靠近瓶口的地方越容易被杂菌污染,所以加盐时,不应该每层盐含量均衡,应该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加盐腌制的时间应为8 d 左右,而不是3 d,腌制时间过短达不到理想的腌制效果。

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30%的酒精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的成熟时间。

加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腐败变质,腐乳表面长了黄色的某种微生物,很明显是由于加盐过少而被杂菌污染引起的。

答案:(1)①加盐应该是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②加盐腌制的时间过短,应为8 d左右③腌制的过程中有黄色微生物出现说明盐量太少,没有很好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④酒精浓度太高,应该为12%左右(2)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到豆腐上,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核心要点(二)| 影响发酵的因素及控制1.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1)水的含量:豆腐的含水量应为70%,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2)盐的用量:盐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浓度过低,腐乳易腐败变质。

(3)酒的用量: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就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

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会加快蛋白质的水解,但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4)香辛料:具有调味和杀菌的作用,会影响腐乳的风味或质量。

(5)温度:严格控制在15~18 ℃。

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毛霉菌丝的生长,从而影响发酵的进程和发酵质量。

如温度过低,则菌丝生长缓慢,不能进入豆腐块的深层;温度过高,菌丝易老化和死亡,影响品质。

(6)发酵时间:时间过短,发酵不充分,如蛋白质未完全水解,这样在加盐后豆腐脱水,蛋白质变性,就会变硬;时间过长,豆腐会软化不易成形,从而影响腐乳的口味。

2.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1)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在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

豆腐块分层放置,分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

(3)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3.结果分析与评价(1)是否完成腐乳制作的依据: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2)腐乳质量的评价: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质地细腻、无杂质。

(3)总结不同因素对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影响:可从盐、酒的用量、发酵的温度、发酵时间的长短,以及香辛料等因素中的某一因素分析,说明其对腐乳风味或质量的影响。

[题组冲关]3.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含水量、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和酒的用量等均会影响腐乳的风味和质量。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豆腐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B.加盐量过多,腐乳硬度会增大C.前期发酵温度过低,腐乳“皮”不易形成D.酒的用量过多,后期成熟时间缩短解析:选D制作腐乳时应选用含水量约为70%的豆腐,若豆腐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盐能使豆腐中水分析出,故加盐量过多,腐乳硬度会增大;前期发酵温度若过低,则毛霉的生长受到影响,腐乳“皮”(即毛霉的菌丝)不易形成;酒的用量过多会抑制蛋白酶的作用,导致后期成熟时间延长。

4.下列哪项不属于腐乳制作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A.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要用沸水消毒B.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C.封瓶时要使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D.发酵温度要控制在15~18 ℃范围内解析:选D发酵温度控制在15~18 ℃,是创造毛霉生长的最适条件,并不是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

[随堂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豆腐乳的制作,不.正确的说法是()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B.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直立菌丝C.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夏天进行D.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在豆腐上接种毛霉生产豆腐乳解析:选C豆腐上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 ℃,因此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春天或秋天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