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中结构性问题策略选择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02期2010年第28期Serial No.102No.28,2010一、中国现行经济发展模式问题所在(一)中国经济当前最突出的结构矛盾是消费不足、投资偏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消费增长一直慢于GDP 增长,无论是从历史比较来看还是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需求结构已经严重失衡。

2008年中国消费率降到48.6%,比2000年下降13.7个百分点;投资率上升到43.5%,比2000年上升8.2个百分点。

2007年全球平均消费率为78%,比中国2008年数据高出29.4个百分点;全球平均投资率为22%,比中国2008年数据低21.5个百分点。

按照2008年价格计算,2009年中国消费率约为48.9%,比2008年上升0.3个百分点;投资率为47.4%,上升3.9个百分点。

消费与投资比例失调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消费不足、投资偏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消费与投资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因为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随着经济总量扩张、基础设施完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逐渐降低,拉动作用逐渐减弱,这时,只有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率,才能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投资与消费的长期失衡孕育着经济运行的巨大风险。

首先,消费率过低,投资率过高容易造成产能过剩,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突出,进而引起企业效益滑坡、失业增加。

其次,消费率过低,投资率过高,往往造成内需不足,为给过剩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寻找出路,企业只能到海外市场寻求外需,从而导致出口压力进一步增大,以及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增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强的外部风险加剧。

最后,投资率过高,最终消费率过低,尤其是居民消费率过低,不但使得投资行为偏离其目标,即投资创造财富,最终为了消费,而且终将使投资因缺乏最终消费的强力支撑而难以为继,进而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朱吉玉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朱吉玉

第1期
朱吉玉,朱丹: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165
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2012 年我国 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为 44. 6%,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70% 左右的平均水平, 而且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 53%左右的平均水平。加快服务业发展,不仅是产业 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减轻就业压力、改善民生的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 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不断提高 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引资、引智,加快提升服务产业竞争力。扩大开 放合作,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鼓励外资投向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新兴服务业。对 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提高服务业的层次,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 3) 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以 9.8% 的速度持续增长了 30 多 年,2012 首次“破 8”,为 7.8%,预计 2013 年约为 7.7%,发展速度继续放缓。过 去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正进行宏观调控,日趋减缓; 内需乏力仍是我国长期经 济发展的顽疾。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支撑外贸出口高 速增长的国际环境也在改变,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正在消减和逆转。 目前,虽然国内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 5) 市场和资源环境有待改善。市场环境的好坏关乎经济的发展,也会影 响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食品、医疗事件频发,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三聚氰 胺、瘦肉精,到苏丹红、地沟油,形形色色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 康; 假冒伪劣、社会欺诈现象依然十分突出; 社会诚信和社会道德水平依然不高。 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严重污染市场环境,也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阻碍内需 的发展。此外,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资 源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高碳的能源结构使 中国的发展处境极为不利,如果我国不能在低碳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的增 长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我国经济增长趋势和政策选择

我国经济增长趋势和政策选择
中国离傲秘金科学 2 0 1 3 . 2
我 国经 济 增 长 趋 势和 政 策 选 择
刘元春 陈彦斌

要: 在 出 口下 滑 、 投 资增速 放 缓 、 低 成本 优势 削弱 、 T F P 增 速下 降 、 政府 推 动作 用减 弱等
因素 的作 用 下 , 未 来 我 国经济 增速 将 出现 逐 步放 缓 的趋势 。但 由于我 国经 济发 展所 处 的 阶段 、 发 展纵 深 的空 间以及人 力 资本基 础 等 因素 , 我 国经济依 然存 在 实现较 高速度 增长 的基 础。这 决
作者 简介 : 刘元春 , 中国人 民大 学经 济学院副院长 、 教授 ; 陈彦斌 , 中国人 民大学经济 学院教授 , 北京 , 1 0 0 8 7 2 。 ① 本 文数据 引用 除特别标 示外 , 均来 源于 中国人 民大 学经 济研 究所和 中诚咨询。 ( 数据来 自于世界银行 数据 库和 h t t p : / / i f n a n c e . p e o p l e . c o m. c n / G B / 7 0 8 4 6 / 1 8 0 7 8 3 2 4 . h t ml 。限于一些 国家数据 的可得 性, 1 9 7 8 年参 与排名 的国家数量 是 1 3 6 个, 已包括 所有主要 国家。 ⑧ 数据来 自I MF的 w_ 0 r l d E c o n o mi c Ou t l o o k Da t a b a s e ( 2 0 1 2年 4月 ) 和h t t p : / / i f n nc a e . p e o p l e . c o m. c n / G B / 7 0 8 4 6 /
二、 未来我 国经济增长放缓 的总体趋势
本节将对我国“ 十二五” ( 2 0 1 1 - 2 0 1 5 年) 和“ 十三五” ( 2 0 1 6 ~ 2 0 2 0 年) 时期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预

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与模式选择

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与模式选择

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与模式选择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之一。

然而,这种增长并非偶然而起,而是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与驱动。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分析中国在模式选择上的挑战与选择。

1. 人力资源与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这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包的首选目的地。

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制造业转移。

这种劳动力资源与成本优势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2. 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政府大力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桥梁等。

这些投资不仅改善了中国的交通运输和物流体系,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同时,投资也助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了经济增长。

3. 区域经济发展与开放政策中国通过实行不同的区域经济政策,鼓励地方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一些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港。

这些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4. 创新和科技进步近年来,中国在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国家鼓励创新,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

这些努力提高了中国的科技水平,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

模式选择的挑战与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面临着一系列模式选择的挑战。

一方面,中国需要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进行结构性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也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政府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战略。

通过加大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推动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和发展低碳经济。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2012—2013学年第 1 学期研究生课程期末论文论文题目: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学号:20121811219姓名: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年级:行政管理(公共经济方向)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任课教师:梁凯音、刘建萍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7日《》课程研究生期末论文评阅表考核形式:论文选题要求:(请任课教师说明学生应围绕哪些领域、方面写作)字数要求:_________字满分分数:_________分论文提交截止日期:_______________评分要求:(请任课教师说明从哪些方面评定分数,下列指标项仅供参考,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论文要求对指标项进行调整。

)研究生院培养办制表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实现了连续三十几年的高速增长,被西方媒体冠以“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

但是,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困境,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困境、经济动力不足的困境。

对此,我们要采取必要措施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消除经济发展中不可持续因素,转变经济增长思想,把握好中国经济转型的这个关键时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发展,进而实现整个国家的总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中国经济;困境;对策;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已实现了连续三十几年的高速增长,GDP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到2011年达到47.3万亿美元,特别是在2011年,GDP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被西方媒体冠以“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

事实上,支撑中国经济奇迹般发展的主要是两大支柱: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势在于,在实现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实现规模优势,集中用于经济建设。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与改革选择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与改革选择

资源 价 格 改 革 和 垄 断 行 业 改 革
时 拓 宽 社 会 资本 的 投 资 范 围

使 之 在 加 大 国家投 资 的 同
新 阶段
定 从而走出
条 经 济持续 稳 定增 长 的新 路 子 是 方 方 面 面


对 新 阶 段 改革 发 展 的 共 同期 盼
扩 大 社 会 投 资 需 求 与基 本公 共 服 务 体 制 建 设
决 策论 坛
前中 经济 长 国 增
文 / 福林 迟

对 国 际 金 融危 机 的 冲 击 资 源 环 境 的 约 束 经 济
、 、

200 0

1 6%

的 水平


如 果 把 比重 提 高到
1 8%


以 2007
吐1.全 球 化 红 利 的缩减 保持持 续 稳 定 的 经 济 增 长 给 |

年 的 经 济 总量 水 平

周 的财 政 收 入 就 相 当 于
19 7 8

今 天 我们 再 次强

总和

应 当说 扩 大 内需 的 条件 比 以 往 要 好 得 多 经 济资 源

调 扩 大 内需 需 要 在 调 整 相 关 政 策 的 同时 更 多 地 从 改 革 中

并不 匮乏

关键是 如 何 把 扩大 内需 同改 革结 合 起 来 以 解 决

0 85


也 就 是 说 每增 加




新 阶段 改 革 发 展 政 策 的 首 要 选 择

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放缓,开始面临结构性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一、问题的表现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结构落后。

由于中国经济曾经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导,导致生产结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低端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

2、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中国的消费结构主要以低端商品消费为主,而高端和中高端消费的比重较小。

这种消费结构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限制了中国内需市场的发展空间。

3、资源不够优化。

中国对一些资源的消耗过多,但又没有实现有效的重点配置,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重复建设,过量消耗等问题。

二、调整的方向为了解决以上结构性问题,中国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的结构调整应该在以下几个方向进行。

1、从出口经济向内需经济转型。

过去,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这使得中国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

调整结构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内需市场,该市场有着更加合理的消费结构,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技术创新。

中国在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新的技术会不断涌现,中国需要加强自身的技术力量,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的资源相对缺乏,因此优化配置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正确配置资源将能够使得中国的生产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防止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耗。

三、调整的挑战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实现从生产导向型经济向服务导向型经济的转型。

本着服务经济主导的原则,有必要推广服务业的发展路线,增加与之相应的服务消费比例。

其次,应尽快进行结构调整,也需要适应政治领导层和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调整,以便更加高效的实现经济发展。

四、结论经济结构调整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 兴产业不断崛起,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与优化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 贴、创业扶持等,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政府和企业共同搭建了多个创新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 创业环境和资源支持。
随着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的增加,创新型企业数量也在逐步增加,这些企业通过不断的技 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许多企业已经从传 统的生产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产品和服务。
实现互利共赢。
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 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城 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和服务能力。
资源环境可持续性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也 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04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创新创业环 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成效
创新投入持续增加
随着服务业和内需的崛起,中国经济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 程度有所降低,而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逐渐增强。这 种结构性变化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 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
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投资、消费、出口和政府支出。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此外,技 术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转型。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原因、目标和策略,并分析其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转型原因1.资源环境压力:中国的资源环境承受力已经到达了临界点,尤其是能源和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转变过去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式。

2.人口变化: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人口数量减少。

这使得中国必须依靠技术革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支撑经济增长,而不是过去依赖人口红利。

3.市场需求变化:中国消费者需求正在从传统的基本生活需求转向高品质、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

转型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从而保持经济增长。

二、转型目标1.加快创新驱动:中国需要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使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更高的位置。

2.优化产业结构:转型的目标是减少传统产业的比重,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

目标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3.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性的有机结合。

三、转型策略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减少过剩产能,加强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经济结构升级。

2.促进创新创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3.加强人力资本培养: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影响和挑战1.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经济结构转型将使中国经济实现更加高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通过促进创新和升级产业结构,中国经济将更加具有韧性和竞争力。

2.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结构转型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转型将带动全球需求增长,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和机遇。

10039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变化和挑战

10039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变化和挑战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变化和挑战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结构性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正经历着从"制造强国"到"创新强国"的历史转型过程。

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应对变化和挑战,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已经呈现出了许多问题。

首先,中国的投资导向过于单一。

过去,由于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然而,随着投资效益日益降低,单一的投资导向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其次,居民收入增速过慢。

虽然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和财富水平相对较低。

特别是在成本方面,需要增加居民的收入,以便增加消费动力和内需市场的前景。

再次,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要提高。

作为一个创新型国家,中国的发展模型需要更多的科技创新来带动经济增长。

目前,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结构性变化服务业和消费升级过去,中国一直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但是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生产过程的不断自动化,中国的制造业已经逐渐失去了优势。

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服务业和消费升级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成长点。

截至2021年,中国服务业占比已超过50%,成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新的发展亮点。

2016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已经突破5万亿元,超过了传统制造业的总产值。

文化创意产业除了可以为经济增加新的动力之外,还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绿色经济和环保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保问题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为了保护环境,中国正在转向绿色经济和环保产业。

绿色经济的发展将有望带动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可以为中国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并同时发挥多重效益。

面对挑战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人口结构的改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自2012年以来的首次放缓。

中国经济形势及其发展策略分析

中国经济形势及其发展策略分析

中国经济形势及其发展策略分析在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因其极大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潜力。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形势及其发展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第一章:中国经济形势的总体概述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稳健发展向高质量效益转型,保持着相对高的增长水平。

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6.1%,虽然与之前相比略有下降,但仍然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前列。

而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成功控制住疫情并积极推动复工复产,经济形势逐渐得到恢复。

然而,中国经济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扰动和国内结构调整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动能正在转换和转移,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同时环保压力不断加大。

第二章: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一、外部环境扰动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转换且格局不断变化。

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气息逐渐浓厚,地缘政治风险明显增加,中美关系的不确定因素加剧。

这些都对中国出口和外贸造成一定影响。

二、国内结构调整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减税降费、简化行政审批、创新金融工具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同时,规模效应下降,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攀升,也给企业带来不小挑战。

三、环保压力加大随着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相关政策日益严格,企业面临的环保成本和压力越来越大。

对于环保和经济之间的平衡问题,我们需要从长远利益出发,积极推进环境治理和企业转型升级,并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第三章:中国经济发展策略一、加强科技创新当前,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中国需要在科技革命中抢先一步。

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创新,提高科研人员待遇,鼓励科研团队跨领域、跨部门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加速经济结构升级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与挑战

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与挑战

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与挑战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的经济增长。

然而,中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与挑战进行分析。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推动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快速增长。

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尽管有一定的下行压力。

1. 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中国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内需的扩大,通过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等措施,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

2. 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中国一直致力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发展的推动,中国在高技术领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尽管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潜力,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1. 结构性矛盾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

传统产业仍占据着较大比重,资源消耗密集型产业仍然存在,这使得经济增长模式不够可持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负担。

同时,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2. 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近年来,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红利逐渐减弱,这对劳动力市场和养老体系构成了巨大压力。

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3.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等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必须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三、应对挑战的策略为了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采取以下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1. 推动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减少传统产业比重,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升级。

国际机构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观点评论

国际机构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观点评论

国际机构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观点评论摘要:一、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评价1.肯定中国经济的增长成就2.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问题二、国际机构提出的对策建议1.推动经济结构调整2.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3.提高人力资本素质4.扩大内需和消费5.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正文: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围绕国际机构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评论。

一、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评价近年来,国际机构充分肯定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就。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有力领导。

然而,在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而内需和消费不足。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指出,中国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

二、国际机构提出的对策建议针对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国际机构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1.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国际机构呼吁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从依赖投资和出口向内需和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变。

这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国际机构认为,创新和技术进步是驱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为此,中国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创新型企业。

3.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国际机构强调,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对于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应加强对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为经济增长提供人力支持。

4.扩大内需和消费:国际机构建议,中国应通过增加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实现内需的扩大。

略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

略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
经 济 转 型 中的 一 个 紧 迫 问 题 。 泽 东 1 5 毛 96
发展的重要问题 。刺激消费的根本在于提 高居民的财富拥有量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截止 到 2 08年 ,我 国居 民 的消费 率从 0
17 9 8年 的 5 % 下 降 为 3 %。 由于 资本 的 2 4
经 济 总 量 增 长 中 的结 构 性 问 题
压 力。
14 0年的前苏联 和 2 9 0世纪七八十年代 日 本的黄金发展 时期 ,其发展速度和经济总 量和今天 的中国模式相比 , 也相形见绌。 截
止 2 0 年 , 中国 的 GD 09 P总 量 已 经 超 越 日
果将城 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计 算在内 ,城 乡 差距这个 比例 还将会扩 大。 要素禀赋 差异导致 的地区差距在增大。 截止到 2 0 0 8年 ,我国 7 %的 GDP 沿海 0 是 省份贡献 的, 江浙粤沪四地的GD P总量占
述 中国 2 0年 来 增 长 的奇 迹 。
的消费需求能使经济持续发展而降低波动 的风险。 目前我 国的需求结构 中,内部 消
费 需 求 的严 重 不 足 已 经 成 为 制 约 经 济均 衡

西部省 区,经济发展依 然滞后 。由于 制度 和外部环境如土地 、环境 的制约 ,后发优 势 已经逐步变成为后发劣势。大量 的后发 展地 区居 民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是
年平均增长率 超过 1 %。即使是 1 3 — 0 0 9
出现 。 从长 期看 ,土地 和劳动 力等 要素 由
于供 给 的限制 ,价 格 的持 续上 涨是 必然
的 。因此 , 种 透 支 型 的 生 产 模 式 虽 然 短 这
期 能支撑经 济的快速发展 , 但是长期 却是

从结构性改革角度探究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

从结构性改革角度探究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

从结构性改革角度探究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些面临的难题。

其中最根本的一个难题,就是结构性改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结构性改革角度出发,探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难题。

一、中国经济的现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增长持续不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的增长已经逐渐放缓。

从经济结构来看,中国过度依赖于传统制造业,这使得中国经济面临了许多困难。

而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必须正视当前中国经济的现状,并从结构性改革角度出发,探究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

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1. 资源约束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资源的约束。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资源非常有限。

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中国的人口还在不断增长,这也使得中国需要更多的资源来维持生产和消费。

2. 制造业转型中国目前的经济仍然主要依靠制造业。

然而,这种依靠制造业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能持续了。

人工成本增加,环境污染加剧以及知识产权侵犯等问题,都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需要进行转型。

3. 市场化程度不足尽管中国在市场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这个过程还远没有完成。

政府在某些领域仍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企业在市场化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不同的难题,例如融资的难度和准入门槛过高等。

三、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对于以上提到的挑战,解决的关键在于进行结构性改革。

只有通过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中国经济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1. 调整产业结构要想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需要从产业结构入手。

中国的制造业需要向高品质、高技术的方向转型,同时,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以增加经济的多样性。

2. 推进市场化市场化是一个许多经济体都必须面对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而言。

要想实现真正的市场化,需要改革体制和管理,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促进企业重组和市场准入等。

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及应对措施

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及应对措施

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及应对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一些不利因素开始浮现,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的制约。

本文将探讨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合理,缺乏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研发,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加快转型升级。

另外,我们还应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其次,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作,推动绿色发展。

具体而言,我们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加强对污染治理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环境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

另外,我国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育的积极性逐渐下降,导致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

与此同时,劳动力减少也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紧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加大对妇女和家庭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灵活的生育政策,鼓励高质量的人口增长。

同时,我们也应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的供给。

此外,金融风险也是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重要不利因素。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风险逐渐增多,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下降,金融不良贷款上升。

这给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金融体系,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和风险定价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多种不利因素,但我们仍然有很多应对措施可以采取。

17048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17048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经济的现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美元。

然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国当前面临着三个主要问题:高杠杆、产能过剩和结构性调整。

高杠杆问题在过去几年中,中国企业债务水平急剧上升,目前已经超过GDP的250%。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很难偿还它们所欠的债务。

此外,部分地区和公司的债务负担过重,这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破产。

因此,降低债务水平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产能过剩问题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大量投资于制造业,这导致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过剩的产能导致价格下跌,最终有些行业或企业可能会倒闭。

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挫伤中国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

因此,中国需要深入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才能够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结构性调整问题中国由出口驱动型转向内需驱动型,加强创新型驱动,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必须大力推进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供给侧动力,高水平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更高阶段取得新突破。

新时代的机遇面对以上问题,中国还有很多机会来发展经济。

其中,互联网行业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超过8亿,这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同时,中国有许多创业企业,这些企业的创新性和领导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另一个机遇是“一带一路”倡议。

这个倡议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宏伟计划,旨在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以促进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和合作。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发展只有在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的过程中深入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好三大攻坚战,才能够在新时代取得成功。

与此同时,中国的创新力和领导力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使中国走向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及对策

演讲人:BertHofman(世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我想更多地介绍一下中国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2005年我给大家分析过一些类似的挑战,但还有很多问题都没有解答,一年之后许多解决方案已经变得更加新奇了。

首先我想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和这个论坛主题直接相关的内容,关于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和世界。

今天我听到了很多惊讶的数字,中国加入WTO以后年均增长速度是10%,中国出口增长达到了29%,这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平均增长率,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平均贡献率如果用购买力评价来衡量是25%,仅落后于美国,中国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是21%,这是很重要的数字。

同时中国的贫穷降低了三分之一,世界经济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表现得不错:虽然2001年不太好,但2002年比较好,2003年也有很多方面得到了改善,2004年世界经济按照购买力评价增长了5.2%,这是20年中从来没有的速度,2006年是5.1%,也是很高的一个速度了,当然和中国没法比,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快,发展中国家增长也比较快,但是这是世界的重要历史记录了,我觉得中国做得很好。

欧洲、美国人对中国非常严格,WTO的条件谈得非常苛刻,当然作为经济学家来说,我们知道,这可以使中国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因为他必须进一步开放,中国和世界都会从中获益,当然也会面临一些挑战,这里我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如何获得平衡的增长,这既包括中国也包括世界;第二,如何使增长具有可持续性;第三,如何减少不平等,更加平等地分享财富,也就是说使更多的人分享财富,而不是把增长平均分配。

我们知道中国劳动力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尤其是加工业增长非常快,加工业已成为中国增长的发动机,所占的比例很高,投资的比例也很高。

我们看一下其它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比如韩国、马来西亚在90年代或者是日本的情况,他们的投资比率在那时候也是很高的,因为他们的加工业在经济体中的比率很高。

加工业会比其它行业的增长带来更多资本的需求。

5589 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5589 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结构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笔者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结构性问题一、供给侧结构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越来越凸显。

其中之一就是劳动力供给端的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同时劳动力素质也无法满足高端制造业和创新需求。

这导致了我国对技术、品质和管理的依赖越来越高,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

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问题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我国主导产业仍集中在低端、工艺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上。

这不利于形成一个高自主创新、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影响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三、环境问题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的根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节能和环保意识普及不足,另一方面是国内工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落后。

解决方案一、供给侧改革我国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供给侧改革来解决供给侧的问题。

供给侧改革应该深化人才制度、教育制度、科技创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推动老龄化社会的转型进程,提高老年人员的参与度。

二、加速产业升级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同时,加强教育、培训、职业转换等方面的工作,让劳动力迅速适应新型产业。

三、环保建设为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环保建设,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两个目标的统一。

政府需要加大环保投资的力度,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制度,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监管机制,同时鼓励企业自我约束与自律。

结论总之,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只有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加速产业升级,加强环保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中结构性问题的策略选择
摘要:本文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结构失衡下高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中国模式在给世界带来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结构性问题也不容忽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和资本收益的差距在扩大。

马克思在100多年前的《工资价格和利润》一文中就指出,劳动和资本的利益冲突是资本主义经济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主义要消除劳资冲突,实现按劳分配。

但从2000年以来,国民收入账户中劳动和资本的份额已经从50%
和50%迅速下降到30%和70%。

最低工资法在企业中实施困难。

劳动和资本相抗衡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而,劳动和资本在新价值分配中的结构失衡是目前经济发展中需要协调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差异在拉大。

马克思经济均衡发展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消除城乡差距。

我国的城乡发展差异经历了一个“v”字形的收入变动趋势,到目前已经处于重要的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差距不明显到计划经济时的工农业剪刀差造成了城乡差距。

1978年至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城乡收入差距从2.6:1缩小到
1.8:1。

从这以后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拐点,之后城乡差距一直持续拉大。

截止到2008年,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3.3∶1。

如果将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计算在内,城乡差距这个比例还将会扩大。

一、结构失衡下高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
透支型生产。

企业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要素的投入而不是技术创新。

目前全国共有各级开发区4000多个,甚至有些村里都设有开发区。

开发区在不断创造gdp的同时,大量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粗放利用,要素的边际产出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严重。

这种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将陷入一个累积性的恶性循环:由于缺乏创新的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只能获取平均利润以下的利润。

而企业要想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只有不断地扩大规模,更多地消耗生产要素。

因此,在这种物耗型的生产模式下,一旦出现“地荒”、“民工荒”和“银根紧缩”,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危机就会出现。

从长期看,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由于供给的限制,价格的持续上涨是必然的。

因此,这种透支型的生产模式虽然短期能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长期却是不可持续的,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紧缩型的消费和消费不足。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是需求中最稳定的部分。

稳定的消费需求能使经济持续发展而降低波动的风险。

目前我国的需求结构中,内部消费需求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问题。

刺激消费的根本在于提高居民的财富拥有量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截止到2008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从1978
年的52%下降为34%。

由于资本的份额较大,导致劳动者收入偏低、农村居民缺乏消费能力、城市低收入群体增加,生产和消费二者的矛盾日益尖锐。

根据库兹涅茨假说,虽然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二者呈现“倒u”关系,但短期,我国收入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政府和企业家阶层的收入增长过快,普通居民的收入份额较低。

社会收入差距拉大,不仅会增加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还会影响社会正义,阻碍内需的扩大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而由于内部需求不足,为了保持经济均衡则必须依赖于外部需求。

外需支撑的增长模式使本国经济发展的福利被外部主体所分享而导致福利的
外溢。

膨胀型金融虚拟资本。

产业虚拟化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典型特征。

经济越是处于低潮期,楼市、股市的资产价格和交易量越是十分活跃。

当实体经济处于透支性生产和紧缩性消费的发展模式下,产业资本的长期投资倾向减弱。

在投资机会减少和资本过剩的条件下,过剩的产业资本在利润的驱使下必然流向虚拟资本产业。

金融业的利润率要远远高于实体资本的回报率,虚拟资本的本质是追逐超额利润,而当实体经济的利润受到挤压时,资本则大量流向虚拟资本,造成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

大量的资本从生产性领域流向了金融领域,虽然获取了短期的利润,但却造成了金融泡沫和实体经济技术革新、持续发展能力的缺失。

二、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策略选择
(一)完善要素价格并约束地方“诸侯”经济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提出如何协调好中央和地而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权利的膨胀,地方诸侯经济在经济结构失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因此,要通过完善土地价格、资产价格等要素价格,增加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的成本。

地方政府为了实现gdp 和财政收入的最大化,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拉项目、找资金。

引进项目的数量和引进资金的额度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
核的重要指标。

因此,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用资源换项目、用土地换投资的风潮,项目越拉越大,土地越征越多。

由于片面强调gdp和税收总量增长而忽视了地方性资源的禀赋优势和要素价格,导致区域间缺乏分工协作和资源整合,造成产业结构高度同构化、产业集中度低、资源浪费严重和能耗高等问题。

(二)破除行业垄断以促进民营经济公平进入
今后要进一步消除国有经济的行业垄断,形成国有和民营经济良性竞争的市场格局,落实非公经济发展39条,深化市场体制改革。

通过消除行业壁垒,调整市场结构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经营绩效。

要破除外资迷信,消除外资经济的超国民待遇,警示外国资本对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觊觎。

而另一方面,应加速推进民营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鼓励民营资本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

民营经济产权明确与决策迅速,同时收益和风险共担,比国企有更好的管理水平。

民营经济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民生和吸纳就业,能为政府提供丰富的税源。

由于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还相对滞后,市场化进程中的体制障碍所形成的垄断、要素
流动性不足和与市场制度相关的政府公共政策缺失,导致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不充分。

今后要在维护产业安全,管制外资经济的同时,大力鼓励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使其拥有和国有经济平等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白重恩.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4).
[2]贺振华.寻租、过度投资与地方保护[j].南开经济研究,2006(2).
[3]胡向婷.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