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河流》教案
中国的河流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国的河流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中国的河流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国的河流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中国的河流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展示一些中国的河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和讨论。
教学活动:1. 开始课程,向学生介绍中国的河流的重要性和特点。
2. 展示一些中国的河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和讨论。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第二章:长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2. 帮助学生了解长江的经济和文化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长江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2. 讨论长江的经济和文化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长江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江的经济和文化重要性。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黄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2. 帮助学生了解黄河对中国农业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黄河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2. 讨论黄河对中国农业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黄河对中国农业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第四章:珠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珠江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2. 帮助学生了解珠江对中国经济和发展的贡献。
教学内容:1. 介绍珠江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2. 讨论珠江对中国经济和发展的贡献。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珠江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珠江对中国经济和发展的贡献。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教学目标:2. 激发学生对进一步学习中国河流的兴趣和好奇心。
中国的河流教案

《中国的河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以及内流河和外流的水文特征。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一些重要河流的流域、水系、水源、流量和流经地区等基本情况。
3.让学生了解我国河流对农业、工业、城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河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我国河流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特征。
2.我国重要河流的流域、水系、水源、流量和流经地区等基本情况。
3.河流对农业、工业、城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4.河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特征,河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重点:我国重要河流的流域、水系、水源、流量和流经地区等基本情况,河流对农业、工业、城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电脑与投影机。
2.《中国的河流》教学软件。
3.地理学书籍和地图册。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前期所学的地理知识。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3.学生活动: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六、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问学生“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河流吗?”。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特征,接着介绍我国重要河流的流域、水系、水源、流量和流经地区等基本情况,然后讲解河流对农业、工业、城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最后讲解河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3.巩固练习: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与影响”,进行讨论并形成报告。
4.归纳小结:老师总结学生的报告,回顾我国的河流情况,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口头测试、课堂观察。
2.为学生提供反馈:在每个小组报告后,给予评价并指导改进方向。
八、作业布置:1.查找资料,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河流情况,写出报告。
中国的河流教案

第周第一课时湖泊是省(简称青)的淡水湖是省(简称赣)的省〈简称湘〉的。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达标检测:A类题:1.(2009.宁夏)下列地形区的河流,既有注入印度洋的、又有注入太平洋的是()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准格尔盆地D.四川盆地2.(2009.滨州)《长江之歌》中有“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的歌词。
你能从这几句歌词中体会到长江的哪些基本特点( )①发源地地势高;②春季水量上涨;③向东流人东海;④支流众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 (2009.南昌)根据下表中的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目.有关三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年径流量最大的是西江B.枯水期最短的是松花江C.汛期最长的是湘江D.有结冰期的是湘江4.长江的支流,由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A金沙江、岷江、雅砻江、汉江 B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C赣江、湘江、乌江、雅砻江 D岷江、湘江、嘉陵江、赣江5.(2010.鄂州)下面有关三峡水利枢纽和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大水利枢纽都在河流的上游 B.三峡水利枢纽位于重庆境内C.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内蒙古境内 D.两大水利枢纽都在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6.下列四幅水系图中,黄河水系图是()7.黄河下游在华北平原上形成一种“人在水下走,船在空中行”的景观,这段河被形象地称为“地上河”。
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①结冰期较长②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变慢,泥沙沉积③水流含沙量大④人类向河中倾倒大量固体废弃物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8. 黄河、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A .形成“地上河” B. 水能资源丰富 C. 水土流失严重 D.支流、湖泊众多B类题:12.(2010. 福州)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分)图9 长江流域示意图图10(1)根据下列描述在长江流域示意图中填注出汉江和上海的名称。
《中国的河流》教案

《中国的河流》教案2020-08-28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的河流》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的河流》教案1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概念及分界线2、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3、知道我国五大淡水湖的分布【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河流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学习重难点】重点:河流的水文特征难点:空间概念的形成【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我国几种特殊天气中在主要在冬季爆发,能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是,主要影响江淮地区的是主要在春季出现严重影响生活环境的是主要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是。
2、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季节,主要发生在我国。
二、自主学习读教材第42—45页,回答下列问题1、读课文理解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2、内流河是指外流河是指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内流河主要分部在的区。
3、读图2-28完成活动题(1)答:。
(3)答:。
(4)答:京杭大运河经过的省(市)有。
沟通的水系有:。
4、我国的特殊河流: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我国第一大河:。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汛期最长的河流:。
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最长的内流河:。
位于南方地区河北方地区分界线上的河流:。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
5、填表表1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及成因表水量(大或小)水位结冰期(有或无)夏季风盛行时水文特征水位形成成因冬季风盛行时水文特征水位形成南方:北方:成因表2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成因表地区代表性河流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辽河海河黄河夏季冬季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长江珠江夏季冬季6、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源于,流量一般较外流河,季为丰水期,冬季有的河流出现,大部分河流为河。
中国的河流教案

中国的河流教案【篇一:《中国的河流》教案】同课异构《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授课人:李小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掌握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湖泊的划分和分布,记得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名称及其位置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掌握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了解京杭大运河的概况,记得我国主要淡水湖泊和咸水湖的名称及位置过程与方法:结合湘江河实例,区别学习内流河、外流河通过《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了解中国主要内流河、外流河的名称及其分布结合中国气候特点,分析位于不同地区河流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水文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在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贯彻环保理念,并尽可能地影响身边的人教学重点: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的分布特征教学难点:我国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流程:(导入)以流经遵义城区的湘江河引入课题了解湘江河的基本概况(学生利用学案中对湘江河流域概况介绍)思考:湘江河为我们带来了哪些资源?电力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土地资源、、、、、小结:湘江河是遵义人的母亲河其实中国还有很多大河流,它们也像湘江河一样哺育着两岸的人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板书)一、认识河流展示全国水系图学生利用书上p47图2-40,找遍布中国的河流(在此教会学生使用正确方法,高效准确获取地图信息)2、在ppt上自北向南、自东向西展示各条河流,学生说出河流名称(识记河流位置及其名称)3、观察河流分布特点---东部河流多、西部河流少(东西部河流长度、水流去向比较)引入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概念最终流到海洋的河流我们称为------外流河外流河所在的区域-----外流区;不能流入海洋的河流呢-----内流河内流河所在的区域-----内流区。
(过渡)不同地区河流特点不同。
湘江河与长江、黄河等大河比较,河面上就没有水上运输的利用,这和河流大小有关。
了解每条河流特征有利于人们更好利用河流。
中国地理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的教学设计

中国地理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中国的河流”是中国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地理环境一章的第三节,本节内容分三部分:外流河为主的地区、滚滚长江、滔滔黄河,计划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第一部分,内容有:一,几个概念——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二,内流区我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三,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四,京杭大运河;五,我国的湖泊。
第二、三部分内容与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联系紧密,第四部分在历史课中学过一些内容,本教材只是提出了问题,没有给出文本资料。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本后安排在中国的疆域、地形、气候之后,为学生分析河流的流向、落差、水量、结冰期打下了基础,本课的导入设计从家乡的河流说起,足以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区分外流河与内流河。
2、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能观察到我国河流主要分布在外流区。
3、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外流河的所属水系。
4、会分析季风气候对外流河的的水文特征的影响。
5、掌握塔里木河的汛期出现时间,并能分析其原因。
6·、能在地图上查出并记住京杭运河经过的省市和沟通的水系。
7知道我国湖泊众多且主要分布在两大湖区。
(二)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训练阅读地图、文字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增强其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三·重点、难点1·我国河流主要分布在外流区。
2·季风气候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的影响。
3·京杭运河沟通的水系。
(二)·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训练阅读地图、文字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增强其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三、教学重点1、我国河流主要分布在外流区。
2、季风气候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的影响。
【精】《中国的河流》教案

《中国的河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以及内流河和外流的水文特征。
(2)知道我国主要的湖泊及其分布(3)掌握长江的概况和各河段的自然特征(4)了解长江在水能和航运各方面巨大价值(5)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知道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6)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7)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其治理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图资料,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获取地理信息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长江水利建设上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教学重点】(1)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2)长江的概况、各河段特征及水能和航运的开发利用(3)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治理【教学难点】(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2)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3)辩证地认识黄河的利与害【教学方法】读图、对比、分析、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等【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长江、黄河、青海湖、壶口瀑布师: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大江大河,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二、新课学习(一)外流区为主自主学习以下概念:流域水系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明确: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提问:你知道流域和水系是如何命名的吗?(学生回答)明确:流域和水系往往按照河流的干流或注入的海洋、湖泊来命名,如:太平洋流域、长江水系、珠江水系。
外流河是指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是指最终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所在的区域是外流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是内流区。
《中国的河流》教案

《中国的河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及其分布特点;(2)使学生掌握河流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的基本知识;(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3)利用地图、模型等教具,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的主要河流及其分布特点;(2)河流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1)河流的流域面积、长度及水文特征;(2)我国河流的地理分布及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主要河流;(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河流的特点吗?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河流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的基本知识;3. 课堂讲解:(1)讲解河流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的基本原理;(2)分析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4. 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河流的特点;5.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治理河流污染等问题;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 绘制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并标注各河流的特点;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河流知识;3. 开展河流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课异构《中国的河流》
第一课时
授课人:李小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掌握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湖泊的划分和分布,记得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名称及其位置
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掌握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
了解京杭大运河的概况,记得我国主要淡水湖泊和咸水湖的名称及位置
过程与方法:
结合湘江河实例,区别学习内流河、外流河
通过《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了解中国主要内流河、外流河的名称及其分布
结合中国气候特点,分析位于不同地区河流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水文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在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贯彻环保理念,并尽可能地影响身边的人
教学重点:
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的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我国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流程:
(导入)以流经遵义城区的湘江河引入课题
了解湘江河的基本概况(学生利用学案中对湘江河流域概况介绍)
思考:
湘江河为我们带来了哪些资源?
电力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土地资源、、、、、
小结:湘江河是遵义人的母亲河
其实中国还有很多大河流,它们也像湘江河一样哺育着两岸的人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板书)
一、认识河流
展示全国水系图
1、学生利用书上P47图2-40,找遍布中国的河流(在此教会学生使用
正确方法,高效准确获取地图信息)
2、在PPT上自北向南、自东向西展示各条河流,学生说出河流名称(识
记河流位置及其名称)
3、观察河流分布特点---东部河流多、西部河流少(东西部河流长度、
水流去向比较)
引入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概念
最终流到海洋的河流我们称为------外流河
外流河所在的区域-----外流区;
不能流入海洋的河流呢-----内流河
内流河所在的区域-----内流区。
(过渡)不同地区河流特点不同。
湘江河与长江、黄河等大河比较,河面上就没有水上运输的利用,这和河流大小有关。
了解每条河流特征有利于人们更好利用河流。
二、了解河流
了解河流,我们一般从河流的流量大小、水位变化、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几方面进行认识。
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气候知识,我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河流的以上特点和气候有着密切关联。
活动:
读图《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析内、外流区和季风、非季风区两条分界线之间的联系。
季风区以外流区为主,非季风区以内流区为主。
两者分界线近似。
(引入对中国干湿状况地图的学习)
观察内、外流区分界线与哪条降水量线大致相符。
400ml等降水量线。
即湿润半湿润地区多为外流区,干旱半干旱区多为内流区。
小结:我国气候深受季风影响,夏季风带来大量太平洋暖湿气流,主要位于季风区的外流区河流径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身居内陆的内流区河流径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充。
(学生完成学案第二题)
读地理书P47图2-41 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
1、观察河流流量的大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2、观察水量的季节变化情况----呈现__大__小的特点(从水量大引入对
汛期定义的讲解)
3、根据四条河流汛期到来的早晚,给它们排排序
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变
化大,以北地区主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稍小,汛期较短,水位变化较小。
练习:完成学案第三题
结论:中国外流区深受季风气候影响,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夏季风)给外流区河流带来充沛降水,因此,外流河水流量较大且季节变化大。
随着夏季风的加强,雨带北移,使得外流区南方河流更早进入汛期、汛期较长;北方河流进入汛期要晚一些,汛期较短。
(转)图片--黑龙江冬季破冰捕鱼
在地理的气温分界线上,秦岭—淮河线还是0度等温线,因此该线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以北河流有结冰期。
比方说长江无结冰期,而黄河呢有结冰期,那么黄河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呢?
泥沙多(含沙量大)。
河流的含沙量大小是根据河流流经地区的水土保持情况来判断的,辽河、黄河、海河等河流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很大。
(随意提出一条大河流,学生回答该河流特征)
我们对河流基本概况的描述,在地理的专业术语中,叫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人们通常将河流流量大小、水位的高低、含沙量的大小、结冰期的有无等,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一条河流呈现什么样的水文特征,和这条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的内流区。
内流区的范围(干旱半干旱区,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内流区主要河流---塔里木河
活动:阅读塔里木河介绍,试分析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
水量判断依据:位于干旱半干旱区
水位变化河水补给形式—高山冰雪融水
汛期夏季气温升高
含沙量周围环境—塔克拉纳干沙漠
结冰期一月均温
(小结)中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外流区面积达61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年径流量占全国的95%以上。
外流区为主是中国河流的主要特征。
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大致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相符,季风区即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外流区,非季风区即干旱半干旱区主要是内流区。
完成学案第四大题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对该河流水文特征进行判断,但是同学们发现没有啊,以湘江河为例,我们不能明显的看出该河流水量大小和水位变化,什么原因呢?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河流水量的调节、控制,比方说水库)
在很早的古代,人们就开始了对河流的改造。
受西高东低的地势影响,我国大河流多呈自西向东流,东西方的水运交通便利,但是南北向交通不便。
有效改善南北方水运交通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
认识京杭大运河
课外拓展:
我们在行动----在人与河流的关系中,怎么做才能让两者和谐相处,让河流最大限度地为人类服务?
(教师根据不同班级情况,合理引导)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一、认识河流
外流河:
内流河:
外流区:
内流区:
二、了解河流
水文特征:流量
水位
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