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报告单和解读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解读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解读医院里的化验单总是很让人头疼,一排排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在平常人眼里就像天书一般。
小编整理了血常规化验单解读,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血常规化验单解读1、怎么看血常规检验报告单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等。
在报告单的右侧会有正常参考值,当检查出来的结果超过参考值时,除了能从数字上看出来,还会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
在看血常规报告单时,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据是最关键的。
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就是携带氧分子,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
血红蛋白的正常浓度范围在110~150g/L,如准妈妈血红蛋白的浓度大于150g/L时,可能会出现血液中含氧量不足的情况。
如果血红蛋白与血红细胞同时减少的话,则有可能出现急性或慢性失血,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贫血等。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正常对我们的身体有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孕妇都需要做血常规检查,国内外对于准妈妈是否贫血的判断标准也有所不同。
在国内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100g/L,低于100g/L为轻度贫血,低于80g/L为中度贫血,低于60g/L为重度贫血。
而在国外血色素正常值为110g/L,低于110g/L为轻度贫血。
低于90g/L为中度贫血,低于70g/L为重度贫血。
3、白细胞白细胞主要有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孕期白细胞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从孕7周开始增加,孕30周达到最高峰。
它的正常值范围为(5~12)×10^9/L,最高可达到(14~16)×10^9/L,如果高于孕期范围,则表示准妈妈可能有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等。
4、血小板血小板正常值的范围为PLT(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低于100×109/L,会影响准妈妈的凝血功能。
教你5分钟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教你5分钟看懂血常规报告单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
通过观察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常规报告单里的秘密,其实是因人而异,如果准妈妈想自己血常规报告,只需要好好学学怎样看血常规报告单,就可以了。
如果遇到不正常。
准妈妈该怎么办呢?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在孕期血常规检查中出现的经常是一些数据,准妈妈要仔细观察,我们可以从这些数据中知晓准妈妈的健康状况,下边是孕期血常规检查中的一些正常的参考数据。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X围及临床意义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4~10]×109/L。
如果增多准妈妈可能就会表现为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等,但在孕期是不同的,孕期是可以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的。
白细胞的减少,常表现为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按百分比分类计数可分5类:1 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2 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着表明准妈妈可能出现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但减少也不是好兆头,表明中性白细胞增多;3 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准妈妈可能患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4 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这一数据对准妈妈的影响不大;5 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白细胞偏高的定义,应该联系中性粒细胞来一起观察。
单纯的白细胞偏离没有一个绝对值。
如中性粒细胞正常,且没有身体感染炎症的表现,仅白细总数升高有时甚至达20×109/L 一般也不能说明有什/厶问题。
血小板:血小板正常值的X围为PLT(100~300)×109/L,如果血小板低于100×109/L,会影响准妈妈的凝血功能。
抽血报告单怎么看

抽血报告单怎么看抽血报告单是医生根据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和检测后制作的报告,用于帮助诊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以下是一般抽血报告单中常见的项目和指标,以及如何进行解读:1. 血常规指标:- 白细胞计数(WBC):参考范围一般为4.0-11.0×10^9/L;高于范围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低于范围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下降。
- 红细胞计数(RBC):参考范围一般为4.5-5.5×10^12/L(男性)和3.8-4.8×10^12/L(女性);高于范围可能表示贫血,低于范围可能表示失血或溶血性贫血。
- 血红蛋白(Hb):参考范围一般为130-175 g/L(男性)和115-150 g/L(女性);高于范围可能表示脱水或慢性肺病,低于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 血小板计数(PLT):参考范围一般为125-350×10^9/L;高于范围可能表示血液凝结问题,低于范围可能导致出血。
2. 生化指标:- 血糖(FBG):参考范围一般为3.9-6.1 mmol/L;高于范围可能表示糖尿病,低于范围可能表示低血糖。
- 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高于范围可能表示肝炎、肝硬化等肝脏问题。
- 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等;高于范围可能表示肾脏功能异常。
- 脂肪代谢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高于范围可能表示高血脂。
3. 其他指标:- 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等。
- 免疫学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风湿因子(RF)等。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实验室可能有不同的参考范围,建议患者在解读报告时参考实验室提供的范围。
此外,如果有任何不正常的指标结果,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诊断。
怎么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

怎么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血常规24项报告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化验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于普通人来说,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但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就能够轻松理解这份报告单。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血常规24项报告单包括哪些内容。
血常规24项报告单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例、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血液的生理状况和病理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如何理解这些指标。
首先是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种免疫细胞,它可以帮助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
如果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表示有感染或炎症的存在;如果白细胞计数过低,可能表示免疫功能受损。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贫血情况,而血小板计数则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凝血功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情况。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可以反映出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大小分布情况。
在理解这些指标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到每个指标的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不同的年龄段和性别对于血常规指标的正常范围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的时候,需要参照具体的正常范围来进行分析。
另外,我们还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来进行分析。
有些疾病或症状可能会导致血常规指标的异常,因此在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的时候,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疾病史来进行分析。
血常规报告解读

血常规报告解读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血常规报告怎么看(1)红细胞(RBC)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
5-4。
5) *1012/L检查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2)血红蛋白(Hb)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增高表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表示:贫血,出血(3)白细胞(WBC)正常情况:(4-10)*109升高表示: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
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表示: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4)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50-70)%增高表示:细菌感染,炎症;降低表示:病毒性感染(5)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情况:(0-00。
75)%增高表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6)淋巴细胞正常情况:(20-30)%增高表示: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表示:免疫缺陷(7)单核细胞正常情况:(3-8)%增高表示: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8)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升高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05l26,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表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这三大系统。
1. 白细胞计数:正常人在4000-10000/UL,低于4000/UL常见于病毒感染,高于10000/UL通常考虑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当白细胞计数超过50000/UL时,通常考虑有血液系统疾病。
2.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这三个指标通常联合起来,主要看患者是否有贫血,当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时,通常考虑有贫血,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一般需要输血治疗。
3. 血小板计数正常人在100000-300000/UL,低100000/UL被认为血小板减少,低于20000/UL时,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以及多器官的出血,需要紧急输注血小板治疗,临床上超过450000/UL时,通常认为血小板增多,需要进一步明确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可进行血小板功能测定以及骨髓穿刺等检查。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是检查血液成分和性质的常规检查,通常包括以下指标。
1. 白细胞计数(WBC):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2.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机体氧运输能力和贫血程度。
3. 血红蛋白浓度(Hb):反映机体氧运输能力和贫血程度。
4. 红细胞压积(HCT):反映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反映红细胞大小和形态。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反映单个红细胞内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反映单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浓度。
8.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机体止血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9.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10. 淋巴细胞计数(LYMPH):反映机体免疫功能。
11. 单核细胞计数(MONO):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12.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反映机体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情况。
13.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反映机体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情况。
以上指标的异常情况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或病理状态,如贫血、感染、炎症、肿瘤等。
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血常规报告单是医生进行初步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它提供了有关患者血液成分的详细信息,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虽然血常规报告单可能看起来有些复杂,但只要我们了解一些基本原则,就能够读懂它并获得有用的信息。
本文将以逐步的思路来解读血常规报告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第一步:审查基本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查看报告单上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
这些信息对于正确解读报告单非常重要,因为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范围可能有所不同。
同时,还需要注意报告单的单位和参考范围,这将帮助我们在后续步骤中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二步:了解红细胞指标红细胞指标通常是血常规报告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关注以下几个指标:1.红细胞计数(RBC):该指标表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2.血红蛋白(Hb):它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3.红细胞压积(HCT):也称为红细胞比容,它表示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它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的大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它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正常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通过比较这些指标与正常范围的关系,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红细胞增多等情况。
第三步:分析白细胞指标白细胞指标提供了有关免疫系统功能的信息。
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指标:1.白细胞计数(WBC):该指标表示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
2.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和淋巴细胞比例(LYMPH):它们分别表示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
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
3.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S)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BASO):它们分别表示白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比例。
正常范围因年龄而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好: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3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5.3 ×10的12次方/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 ×10的6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300 ×10的9次方/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
[正常参考值]
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3、凝血时间测定(CT)
[正常参考值]
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1:白细胞(参考值:4~10),(单位:10-9/L)
2:淋巴细胞绝对值(参考值:0.8~4),(单位:10-9/L)
3:中间细胞绝对值(参考值:0.10~0.90),(单位:0-9/L)
4: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参考值:2~7),(单位:0-9/L)
5:淋巴细胞百分比(参考值:20~42),(单位:%)
6:中间细胞百分比(参考值:3~10),(单位:%)
7: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参考值:50~70),(单位:%)
8:红细胞(参考值:3.5~5.5),(单位:1-12/L)
9:血红蛋白(参考值:110~160),(单位:g/L)
10:红细胞压积(参考值:35~50),(单位:%)
11:平均红细胞压积(参考值:80~100),(单位:fL)
1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参考值:27~34),(单位:pg)
13: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参考值:320~360),(单位:g/l)
14: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0.6~15.5),(单位:%)
15:血小板计数(参考值:100~500),(单位:0-9/L)
16:平均血小板体积(参考值:7.4~12.5),(单位:fl)
17: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12~18.1),(单位:fL)
18:血小板压积(参考值:0.108~0.282),(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