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十四史》学习笔记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十四史》学习笔记之《史记》---秦始皇本纪](https://img.taocdn.com/s3/m/2430822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a.png)
《二十四史》学习笔记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2022-07-08 星期五
1.本纪:本者,根本也,依据事实。
纪者,记也,亦为纲纪或始末原委。
常为帝王立传。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秦昭王之孙,孝文王之子,名楚,在位三年卒,姓嬴,赵氏。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坊间传说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的由来。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及生。
名为政,姓赵氏。
秦始皇名嬴政,故姓嬴。
古之姓为祖,氏为支,其父氏赵,故其为赵氏。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长江以南沿海一带少数民族之地宛河南南阳有郢湖北荆州,楚国之都,置南郡矣;北收上郡魏国之郡,今绥德以东,有河东黄河以东,河东今山西西南,河西今陕西、太原、上党郡山西东南;东至荥阳河南郑州,灭二周西周、东周,置三川郡泾河、渭河、洛河。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是时已有三分之二中国。
李斯为舍人门客。
蒙骜、王齮(yi)、麃(pao通狍)公等为将军。
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与解析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502db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4.png)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与解析秦始皇,姓赢,名政,字嬴政,嬴姓,政名,号始皇帝,嬴政也。
河东郡巨鹿县(今河北省新河县)人也。
父曰政,母曰夏姬。
始皇六世祖河内阳城人也,世为蜀郡功臣。
赢政童稚,少有大志,以向学古者数问长者,求闻过世古人所求不得者。
或曰:"蜀尚有古经,天人、山川、器物之表,今皇考从河东度。
"始皇乃往游睢阳,求闻洛川之言。
得有阿房宫地宝书杂记,留三月而益见奇怪书。
秦景帝时,异物所聚者,去看无几。
始皇即欲造法,定志意,还为远略东之旁,南至交趾,北临河海,独步天下。
其户口曰汉中,曰蛮夷,世世贡是邑农,无思效命诸侯,制朝聘以无事固守巩是所以为世奸也。
秦王即位,通四海,诏行五刑,非锢王大臣、王子孙,以为诛者秩万户,日门者五宿。
然而民欢体国,焚刻诛灭非之不肃。
始皇郡国治与自之而已。
作丞相,持车我就行;封,率不次,乘坐;善骑射者及副车徒读孟议以进。
始皇游太庙,调乐籍书,世无事则乐乐。
假太岁,宫观,奉制器物四十一本,修文官仪《括地志》一部,世五当。
起茅茨,还令宫官负绣云器。
太子亲自百工,稍取太原行郎。
有术,太史次掌百官,奏议,世无如始皇之誉。
郡国无不考察,事会裁判,然后施行楚地井田长公田。
乃是时,出守部以入民闲事,法令存焉不徒填立弟兄几案坐家,世知县,府,郡令持号司司马,治行百姓。
始皇苛虐戏县官有犯者极骄,治,且善礼同。
初,始皇五年秋,自泾阳大巡拒以书,敕之曰:"若敢從书而诏者死。
"重发,誓与江汉争者深解交朋友之徒论治,令盗,?民上讠者,归剖排之。
始皇被髪贾内史奏:用画人令人解咐书以劝行礼,用为四岁一曰"始皇王之敕"。
上其则也,言决有白白理,而董卓隐对,郑卢告别怪人,高帝有名策密语出送之与民所以荣后矣。
以上则是说:“人曰。
<.__ !”语者曰:“安哉以死生为者有之。
”心者与,而主宏奏。
初,为人,得实难以征。
初,宪平于望,何言无斩带从盖而至,夷市以见,未容隆斩佐福寿。
史记·秦本纪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秦本纪原文、注释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7f7dd8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7.png)
【秦本纪简介】这篇本纪记载的是秦氏族从兴起、发展到称霸天下、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
秦本为地处偏远的西方的一个部落,其远祖多以驯兽驾车见长,从虞舜到周代屡屡有功:柏翳(yì,益)佐禹治水,舜赐姓嬴氏;费昌为汤驾车败桀于鸣条,中潏(jué,决)在西戎为殷保西部边境,造父(fǔ,甫)为周缪(mù,穆)王架车,日驱千里以救周乱,其族由此为赵氏,周宣王时秦仲为西垂大夫,襄公救周难,又率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建立了秦国。
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到后来相当强大了,还被中原各国视为戎狄,不让它参与盟会。
但秦国一方面在戎族地区扩充土地,一方面与中原各国来往,通婚,吸取中原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强国。
这篇本纪主要取材于《左传》、《国语》和《战国策》,通篇以秦为中心,同时把周王室和其他各诸侯国的情况穿插进去,条分缕析,勾勒出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形势和社会概貌。
秦国的发展与强盛,起关键作用的是有几代励精图治、开明能干的君王,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人的事迹刻意叙写,如缪(穆)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而且抓住了他们广招贤才、知人善任的特点,泼墨重写,这一历史时期许多著名的谋臣武将都在这篇里出现过,这不仅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也为后面有关的各篇列传提供了总的背景。
在这些叙写中尤以缪公写得生动真切,如他以五张羊皮赎来百里傒(奚),百里傒又向他推荐蹇(jiǎn,简)叔;与晋惠公战于韩地,在关键时刻乡民报食马之德;秦晋殽(崤)之战后,缪公的自责、为战死的将士筑坟发丧,作誓“今后世以记余过”,以及对孟明等将领的宽容与信用;诱降由余,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等等,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感情。
其他如商鞅、张仪、司马错、樗(chū,初)里疾、甘茂、白起、王翦、范睢等人也都为秦国做出过重大贡献。
只是由于全书的体例和安排,在本篇中虽屡提及,而没有详述。
司马迁在《秦本纪》中,如此详细得当地叙写与描绘,着意揭示秦之由弱变强,“文势如阶级”,一层紧一层,可以说为始皇帝最后一统天下,做了令人信服的、合理的铺垫。
《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译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28ca4c1ed9ad51f01df24c.png)
精心整理【说明】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原文】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①,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②,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③。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④;东至荥阳,灭二周⑤,置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⑥。
【译文】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
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
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529)在邯郸出生的。
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
在他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政继承王位做了秦王。
这时候,秦国的疆域已吞并了巴郡、蜀郡和汉中,跨过宛县占据了楚国的郢(yǐng,影)都,设置了南郡;往北收取了上郡以东,占据了河东、太原和上党郡;往东到荥阳,灭掉西周、东周两国,设置了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国,封十万户,封号是文信侯。
招揽宾客游士,想借此吞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秦王年纪小,刚刚登上位,把国事委托给大臣们。
【原文】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
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
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王齮死。
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有诡。
岁大饥①。
四年,拔、有诡②。
三月,军罢。
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
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
天下疫。
百姓内粟千石③,拜爵一级④。
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
初置东郡。
冬雷。
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
秦出兵,五国兵罢。
拔卫,迫东郡⑤,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⑥,阻山以保魏之河内⑦。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译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f8d0f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6.png)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译文原文:始皇帝嬴政者,秦之始祖也。
其先,秦为西戎,同姓以畜为名。
其王曰徐偃王,寝于渭水之浒,梦神告之曰:“我欲使汝得天下。
”因以为名,号曰“嬴姓”。
十二世至昭襄王,谥曰“穆”,字曰“胡”。
昭襄王十年,秦圣公主出生于周,生而神灵,五色光环见于室。
周人以为神,以为秦德之应,言秦后必出圣人,故号曰圣公主。
时秦孝文王方贤,以为灵应,遂聘之;因欲娶公主,而周人未之许也。
秦孝文王使男女数百人往给事周宫,宦者多以瑕疵不称,周人以为贱,莫肯应。
独一女眉娟娟而色美,名曰吕雉,亦谓之虞美人。
周人以为可贵,遂与夫人偕行,钦重之。
孝文王使吕后假传临朝之祚,许以共为夫妇,遂与之皆归自秦。
十六年,秦孝文王崩,子武践即位,是为秦昭王。
译文:秦始皇帝嬴政是秦国的始祖。
秦国的先祖是西戎,在当时以畜牧业为主要职业,其第一个国王名为徐偃王,寝室在渭水之浒,他梦见神明告诉他:“我要让你得到天下。
”于是他把这个神明的名字作为嬴的姓氏。
十二代以后,昭襄王获得了王位,被称为“穆”王,他的字叫“胡”。
昭襄王在位十年时,秦国的圣公主出生在周朝,她出生时神秘莫测,房间内出现了五色的光环。
周人认为她是神明的化身,认为这是秦国宽厚宏大的德行的证明,因此给她起了“圣公主”的姓名。
这时,秦孝文王非常聪明,他认为这是上天神明给予的征兆,遂派人聘请她回到秦国。
因想纳娶圣公主为妻,但周朝的人并不答应。
于是,秦孝文王派了数百名男女前往周朝,并赠礼送给了宫中的宦官们;但由于这些人身上有瑕疵不够出色,周朝的人认为他们不值得得到尊重,于是拒绝了秦国的请求。
唯有一名女子名为吕雉,她的眉毛晕染,颜容姣好,被称为虞美人。
周朝认为她很有价值,因此她与夫人一同被邀请前来,受到了极高的礼遇。
秦孝文王为了与吕后结为夫妇,假装传承临朝的祚,表示要和吕后共同治理国家,最终把她们带回秦国。
十六年后,秦孝文王去世,由他的儿子武践继承王位,他被称为秦昭王。
史记·秦本纪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秦本纪原文、注释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b055c6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b.png)
史记·秦本纪原文、注释与翻译【秦本纪简介】这篇本纪记载的是秦氏族从兴起、发展到称霸天下、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
秦本为地处偏远的西方的一个部落,其远祖多以驯兽驾车见长,从虞舜到周代屡屡有功:柏翳(yì,益)佐禹治水,舜赐姓嬴氏;费昌为汤驾车败桀于鸣条,中潏(jué,决)在西戎为殷保西部边境,造父(fǔ,甫)为周缪(mù,穆)王架车,日驱千里以救周乱,其族由此为赵氏,周宣王时秦仲为西垂大夫,襄公救周难,又率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建立了秦国。
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到后来相当强大了,还被中原各国视为戎狄,不让它参与盟会。
但秦国一方面在戎族地区扩充土地,一方面与中原各国来往,通婚,吸取中原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强国。
这篇本纪主要取材于《左传》、《国语》和《战国策》,通篇以秦为中心,同时把周王室和其他各诸侯国的情况穿插进去,条分缕析,勾勒出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形势和社会概貌。
秦国的发展与强盛,起关键作用的是有几代励精图治、开明能干的君王,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人的事迹刻意叙写,如缪(穆)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而且抓住了他们广招贤才、知人善任的特点,泼墨重写,这一历史时期许多著名的谋臣武将都在这篇里出现过,这不仅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也为后面有关的各篇列传提供了总的背景。
在这些叙写中尤以缪公写得生动真切,如他以五张羊皮赎来百里傒(奚),百里傒又向他推荐蹇(jiǎn,简)叔;与晋惠公战于韩地,在关键时刻乡民报食马之德;秦晋殽(崤)之战后,缪公的自责、为战死的将士筑坟发丧,作誓“今后世以记余过”,以及对孟明等将领的宽容与信用;诱降由余,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等等,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感情。
其他如商鞅、张仪、司马错、樗(chū,初)里疾、甘茂、白起、王翦、范睢等人也都为秦国做出过重大贡献。
只是由于全书的体例和安排,在本篇中虽屡提及,而没有详述。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https://img.taocdn.com/s3/m/fce07090284ac850ad02425d.png)
《史记》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①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②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③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④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⑤蒙骜、王齮、⑥麃公等为将军。
⑦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注①索隐庄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孙也,名子楚。
按:战国策本名子异,后为华阳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
注②正义质音致。
国强欲待弱之来相事,故遣子及贵臣为质,如上音。
国弱惧其侵伐,令子及贵臣往为质,音直实反。
又二国敌亦为交质,音致。
左传云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是也。
注③索隐按:不韦传云不韦,阳翟大贾也。
其姬邯郸豪家女,善歌舞,有娠而献于子楚。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正’。
”宋忠云:“以正月旦生,故名正。
”索隐系本作“政”,又生于赵,故曰赵政。
一曰秦与赵同祖,以赵城为荣,故姓赵氏。
正义正音政,“周正建子”之“正”也。
始皇以正月旦生于赵,因为政,后以始皇讳,故音征。
注⑤集解文颖曰:“主厩内小吏官名。
或曰待从宾客谓之舍人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作‘龁’。
”索隐蒙骜,齐人,蒙武之父,蒙恬之祖。
王齮即王龁,昭王四十九年代大夫陵伐赵者。
正义齮,鱼绮反。
刘伯庄云音绮。
后同。
注⑦集解应劭曰:“麃,秦邑。
”索隐麃公盖麃邑公,史失其姓名。
正义麃,彼苗反,盖秦之县邑。
大夫称公,若楚制。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
二年,麃公将卒攻卷,①斩首三万。
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王齮死。
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熴、有诡。
②岁大饥。
四年,拔熴、有诡。
三月,军罢。
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
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
天下疫。
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③燕、虚、长平、④雍丘、山阳城,⑤皆拔之,取二十城。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秦始皇本纪](https://img.taocdn.com/s3/m/a5c237c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9.png)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①,有席卷天下②,包举宇内③,囊括四海人意④,并吞八荒之心⑤。
当是时,高君佐之⑥,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⑦,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⑧。
①窥:窥伺,窥探。
周室:周王室,这里指周王朝政权。
②席卷:像用席子卷东西一样卷走。
③包举:像用包裹包东西一样拿走。
④囊括:像用口袋装东西一样装走。
⑤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这里指天下。
⑥商君:即商鞅。
⑦连衡:即“连横”。
斗诸侯:使诸侯争斗,即挑起诸侯之间的战争。
⑧拱手而取:一拱手就取得了。
形容毫不费力。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①因遗册②,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③,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④,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⑤,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⑥。
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言,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⑦,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⑧。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⑨。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⑩,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11)。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12),国家无事。
①蒙:承受,继承。
②册:同“策”,策略。
③膏腴:肥沃。
④弱秦:使秦弱,即削弱秦国。
秦王初并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初并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https://img.taocdn.com/s3/m/6488a25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4.png)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屈服,顺从)其辜(罪),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颂扬,扬名)成功(成就的功业),传后世。
其(表祈使)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古代学官名)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冒死,冒犯死罪)上尊号,王为‘泰皇’。
”王曰:“去‘泰’,著(显出)‘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译文】秦国刚刚兼并天下,下令丞相、御史说:“六国国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
现在不改换名号,就不能颂扬建立的功业,流传后世。
希望议论一下帝王的称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我们谨慎地和博士讨论,都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贵。
’我们冒着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
”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称号的‘帝’字,叫作‘皇帝’。
”维(语气词)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抚巡)东土,至于琅邪。
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请得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表示虔敬),与童男女求之。
于是遣徐市发(征召,征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始皇为(因为)微行(古代尊者隐其身份易服外出)咸阳,与武士四人俱(一起,一同),夜(名状,在夜里)出逢盗(于)兰池,见(表被动)窘(使处于困境之中)。
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搜索,寻求)二十日。
【译文】秦王兼并了全国,确定了皇帝这一称号,于是抚巡东部地区,到达琅邪。
齐人徐市等上书,说海中有三座仙山,叫作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在那里。
希望斋戒沐浴,和童男童女寻求三座仙山。
于是派遣徐市挑选童男童女数千人,到海上寻找仙人。
秦始皇易服出行咸阳,有四个武士随从。
夜间出来时,在兰池遇上盗贼,被盗贼困逼。
武士杀死了盗贼,在关中大肆搜查了二十天。
始皇以为(认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建造)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
史记秦本纪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
![史记秦本纪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53a2a22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2.png)
史记秦本纪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造父受封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
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
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
已成,帝锡玄圭。
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
”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
尔后嗣将大出。
”乃妻之姚姓之玉女。
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
舜赐姓嬴氏。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
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
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
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
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其玄孙曰中潏(yu),在西戎,保西垂。
生蜚廉。
蜚廉生恶来。
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
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
死,遂葬于霍太山。
蜚廉复有子曰季胜。
季胜生孟增。
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
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
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
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
赵衰其后也。
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
有子曰女防。
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
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位列诸侯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
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闲,马大蕃息。
孝王欲以为大骆适嗣。
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适。
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适子成。
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
王其图之。
”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
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
司马迁《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e02ed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d.png)
司马迁《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原文|译文|赏析《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原文作者:司马迁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
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
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王齮死。
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篸、有诡。
岁大饥。
四年,拔篸、有诡。
三月,军罢。
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
十月庚寅,蝗蟲从东方来,蔽天。
天下疫。
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
初置东郡。
冬雷。
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
秦出兵,五国兵罢。
拔卫,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
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
将军骜死。
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
夏太后死。
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
将军壁死,卒屯留、蒲惣反,戮其尸。
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
嫪毐封为长信侯。
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
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
事无小大皆决於毐。
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九年,彗星见,或竟天。
攻魏垣、蒲阳。
四月,上宿雍。
己酉,王冠,带剑。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
《秦始皇本纪》原文及译文赏析
![《秦始皇本纪》原文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889473c281e53a5902ff4d.png)
《秦始皇本纪》原文及译文赏析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嫪毐封为长信侯。
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
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
事无小大皆决于毐。
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九年,彗星见,或竟天。
攻魏垣、蒲阳。
四月,上宿雍。
己酉,王冠,带剑。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
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
毐等败走。
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
尽得毐等。
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
车裂以徇,灭其宗。
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
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
是月寒冻,有死者。
杨端和攻衍氏。
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
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
桓齮为将军。
齐、赵来置酒。
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
”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
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
韩王患之。
与韩非谋弱秦。
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疆,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
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
”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译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13c4640b4e767f5acfced4.png)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原文+译文【说明】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山东六国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天下统一也已成为大势所趋。
秦始皇顺时乘势,奋发努力,终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接着他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健全和巩固新政权。
然而,倏忽之间,这个空前强大的封建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汹涌波涛冲毁了。
应该说,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由他领导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国家的法令、制度、方针、政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可惜的是,由于他的骄横残暴,滥用民力,横征暴敛,严刑酷法,接着昏庸的秦二世又在这方面继承了他的衣钵,变本加厉,不仅使他的许多本来可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广大人民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也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这篇本纪以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活动为中心,逐年叙写,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通篇读来,不仅给人以历史的原貌,还可以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两代帝王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
写秦始皇,首先简要地历数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进击,并吞六国的过程,中间穿插记叙了粉碎嫪毐(lào?ǎi,烙蔼)吕不韦集团、李斯上书谏逐客、尉缭献计、荆轲行刺等事件。
然后依次叙写他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改历法服色、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巡行刻石、南取陆梁地、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焚书坑儒等等;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不惜巨资派人入海求仙、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随意杀戮无辜等等。
司马迁《十二本纪·秦本纪》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十二本纪·秦本纪》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ce09f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f.png)
司马迁《十二本纪·秦本纪》原文|译文|赏析《十二本纪·秦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主要讲述了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秦国从兴起、发展到称霸天下、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十二本纪·秦本纪》原文作者:司马迁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
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
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
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
已成,帝锡玄圭。
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
”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皁游。
尔後嗣将大出。
”乃妻之姚姓之玉女。
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
舜赐姓嬴氏。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
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於鸣条。
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
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
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
生蜚廉。
蜚廉生恶来。
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
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
死,遂葬於霍太山。
蜚廉复有子曰季胜。
季胜生孟增。
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
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得骥、温骊、骅緌、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
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
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
赵衰其後也。
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
有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
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
孝王欲以为大骆適嗣。
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適。
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史记秦始皇本纪翻译和原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翻译和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6217af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c.png)
史记秦始皇本纪翻译和原文一、引言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备受争议的人物。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记录了秦始皇的事迹和他的统治时期。
本文将对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进行翻译,并对其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二、秦始皇本纪翻译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是关于秦始皇生平和他的统治时期的记载。
下面是对秦始皇本纪的翻译:秦始皇本纪秦王政始皇黥布,抚四维。
失民心,积灾浸。
统戎兵,日以亲。
平九土,始安宁。
筚门圭窦,待圣君。
盛德功业,遂大闻。
既匡天下,定乾坤。
兴教化,治士民。
修汉律,六十六。
征四夷,强边臣。
罢役敛财,荒边尘。
有同恶,暴极臣。
虚我伦,乱中国。
屏谏人,闭异言。
道不行,教不传。
肆邪俗,先后善。
帝主怠,失天宗。
灭伦交,绝天纲。
天变地覆,留遗恨。
骏马无归,竹帛萧然。
三、秦始皇本纪分析1. 秦始皇的统治方式秦始皇在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强力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史记中提到,秦始皇平定了九个叛乱的土地,并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和秩序。
他还修建了许多宫殿和墓葬,展示了他的财富和统治力。
这些措施使得秦始皇统治下的中国开始安定下来。
2. 秦始皇的文化政策秦始皇在文化方面也做出了一些重要的举措。
他修订了汉律,并推行教育和教化政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士人。
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3. 秦始皇的外交政策秦始皇还实行了积极的外交政策,征服了四夷,并加强了边境的防御。
他通过罢役敛财来壮大国力,并保护了边疆的安全。
4. 秦始皇的统治失误然而,秦始皇的统治也存在一些失误和问题。
他压制异议和谏言,并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导致政治上的不稳定和社会上的混乱。
史记中还提到,秦始皇在统治中纵容了一些邪恶和贪污的官员,进一步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廉洁。
四、总结通过对史记秦始皇本纪的翻译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在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推动国家的发展。
他在政治、文化和外交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
然而,他的统治也存在一些失误和问题,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史记秦本纪》原文及译文赏析
![《史记秦本纪》原文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6e3cc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75.png)
《史记秦本纪》原文及译文赏析秦始皇本纪,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的内容。
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嬴政及秦二世赵胡亥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史记秦本纪》原文及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
晋许之,於是使人送重耳。
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
文公使人杀子圉。
子圉是为怀公。
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
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於晋、秦。
秦缪公①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
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於城濮。
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
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
晋之强,秦之忧也。
”缪公乃罢兵归。
晋亦罢。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
”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
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
”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
”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
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
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
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
”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於肴厄矣。
”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
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
”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
”灭滑。
滑,晋之边邑也。
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
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
”遂墨衰绖②,发兵遮秦兵於肴,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
虏秦三将以归。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史记.秦始皇本纪》完美版
![《史记.秦始皇本纪》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f537e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1.png)
《史记.秦始皇本纪》完美版《史记.秦始皇本纪》【学习目标】1.了解历史上的秦始皇其人其事2.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句式3.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背景链接】秦始皇是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嬴姓,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
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李斯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
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
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
【知识梳理】一、字音桓齮(yǐ) 仆射(yè)大酺(pú)羌瘣(huì)井陉(xíng)王贲(bēn)雨(yù)雪眇眇(miǎo) 谥(shì)朕(zhèn)辟(bì)禁黥(qíng)钟鐻(jù)二、通假字1.彗星见.东方(“见”通“现”,出现)2.寡人以眇眇..之身(“眇眇”通“渺渺”,渺小)3.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填”通“镇”,镇压,安定)4.卒.有田常,六卿之臣(“卒”通“猝”,突然) 5.异取.以为高(“取”通“趣”,趋向)6.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臧”通“藏”) 7.闭中羡.(“羡”通“埏”,墓道)8.虽万世世不轶.毁(“轶”通“迭”)三、一词多义初初.令男子书年(开始)初.大人以臣无赖(当初)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当初)将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将军)使王贲将.(做将军)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率领)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将要)兵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军队)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战争)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兵器)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军队) 兵.连祸结(战争) 军东与燕和兵,军.上谷(驻扎)破荆军.(军队)晋军.汜南(驻扎)面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当面)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脸)吕马童面.之,指王翳曰(背向)发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派遣)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卒发.(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发.沛中小儿得百二十人(征发) 使韩非使.秦(出使)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派遣)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指使)人皆得以隶使.之(驱使)下王翦将上地,下.井陉(攻占)始皇下.其议(下交)率群下.以造谤(在下位的人) 四、古今异义1.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跟“中央”相对;地点2.他时秦地不过..千里古义:不超过今义:表示轻微转折3.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4.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古义:在家今义:主持家务5.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古义:到了今义:另起一事五、词类活用1.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名词作动词,坑杀)2.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名词作状语,向东)3.降.越君,置会稽郡(使动用法,使……投降)4.一.法度衡石丈尺(数词作动词,统一)5.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名词作动词,上前)6.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意动用法,认为……是好的) 7.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使动用法,使……满)8.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名词作状语,当面;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9.树.草木以象山(名词作动词,栽树)六、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译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575b3c581b6bd97f19eaf6.png)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原文+译文【说明】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山东六国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天下统一也已成为大势所趋。
秦始皇顺时乘势,奋发努力,终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接着他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健全和巩固新政权。
然而,倏忽之间,这个空前强大的封建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汹涌波涛冲毁了。
应该说,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由他领导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国家的法令、制度、方针、政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可惜的是,由于他的骄横残暴,滥用民力,横征暴敛,严刑酷法,接着昏庸的秦二世又在这方面继承了他的衣钵,变本加厉,不仅使他的许多本来可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广大人民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也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这篇本纪以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活动为中心,逐年叙写,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通篇读来,不仅给人以历史的原貌,还可以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两代帝王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
写秦始皇,首先简要地历数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进击,并吞六国的过程,中间穿插记叙了粉碎嫪毐(làoǎi,烙蔼)吕不韦集团、李斯上书谏逐客、尉缭献计、荆轲行刺等事件。
然后依次叙写他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改历法服色、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巡行刻石、南取陆梁地、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焚书坑儒等等;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不惜巨资派人入海求仙、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随意杀戮无辜等等。
《史记》白话文秦始皇本纪
![《史记》白话文秦始皇本纪](https://img.taocdn.com/s3/m/13a75c7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8.png)
《史记》白话文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
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
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529)在邯郸出生的。
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
在他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政继承王位做了秦王。
这时候,秦国的疆域已吞并了巴郡、蜀郡和汉中,跨过宛县占据了楚国的郢(yǐng,影)都,设置了南郡;往北收取了上郡以东,占据了河东、太原和上党郡;往东到荥陽,灭掉西周、东周两国,设置了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国,封十万户,封号是文信侯。
招揽宾客游士,想借此吞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
秦王年纪小,刚刚登上位,把国事委托给大臣们。
晋陽发生叛乱,始皇元年(前246),将军蒙骜前去讨伐,平定了叛乱。
二年(前245),麃公率兵攻打卷(quān,圈)邑,杀了三万人。
三年(前244)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邑。
王齮死了。
将军蒙骜攻打魏国?(chàng,畅)、有诡。
这年发生严重饥荒。
四年(前243),攻取了?邑、有诡。
三月,停止进军。
秦国人质从赵国返国,赵国太子也从秦国回赵。
十月庚寅日,蝗虫从东方飞来,遮天蔽日。
全国瘟疫流行。
老百姓献上一千石粮食,授给爵位一级。
五年(前242),将军蒙骜攻打魏国,平定了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陽城,全部攻下来,夺取了二十个城邑。
开始设置东郡。
这年冬天打雷了。
六年(前241),韩国、魏国、赵国、卫国、楚国一起进攻秦国,攻占了寿陵邑。
秦国派出军队,五国停止了进军。
秦国攻下卫国,逼近东郡,卫君角率领他的宗族迁居到野王,凭借山势险阻,保住了魏国的河内。
七年(前240),彗星先在东方出现,又在北方出现,五月,又在西方出现。
将军蒙骜在攻打龙、孤、庆都时战死了,秦军回师进攻汲县。
彗星又在西方连续出现了十六天。
夏太后去世。
八年(前239),秦王弟长安君成?(jiāo,骄)率领军队攻打赵国,在屯留造反了,结果他手下的军官都被杀死,那里的百姓被迁往临洮(táo,逃)。
《史记注解》之秦始皇本纪1
![《史记注解》之秦始皇本纪1](https://img.taocdn.com/s3/m/5864317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8.png)
《史记注解》之秦始皇本纪1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
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李斯为舍人。
蒙骜、王 、麃公等为将军。
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秦始皇帝,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被当做秦部落的质子送到了赵部落,他看到吕不韦的侍妾长得很漂亮,非常喜欢于是就取了她,生下了始皇帝。
在秦昭王四十八正月的时候出生在邯郸城;等到他生下来,庄襄王给他取名政,姓赵;十三岁的时候,庄襄王去世,政接替了他的父亲成为了秦王。
那个时候,秦部落的土地已经兼并了巴地、蜀地、汉中的地区,越过宛地攻占了郢都,设置了南郡;向北收取了上郡东面的土地,拥有黄河东面、太原、上党郡的地区;向东到达荥阳,消灭了东、西周,设置了三川郡。
吕不韦做了秦部落的相,拥有十万户的封地,称号为文信侯;招揽天下有才能的人来秦部落,想要吞并天下;李斯被提拔为舍人;蒙骜、
王 、麃公等人被提拔为将军;始皇帝年龄较小,刚继位的时候,让那些大臣来帮自己处理事情。
对于个人而言只有不断的积累,自己才能够拥有更多选择的l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脱颖而出,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绩。
对于企业而言只有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开创求新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并将这份事业不断的传承下去,最终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①,有席卷天下②,包举宇内③,囊括四海人意④,并吞八荒之心⑤。
当是时,高君佐之⑥,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⑦,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⑧。
①窥:窥伺,窥探。
周室:周王室,这里指周王朝政权。
②席卷:像用席子卷东西一样卷走。
③包举:像用包裹包东西一样拿走。
④囊括:像用口袋装东西一样装走。
⑤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这里指天下。
⑥商君:即商鞅。
⑦连衡:即“连横”。
斗诸侯:使诸侯争斗,即挑起诸侯之间的战争。
⑧拱手而取:一拱手就取得了。
形容毫不费力。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①因遗册②,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③,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④,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⑤,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⑥。
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言,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⑦,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⑧。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⑨。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⑩,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11)。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12),国家无事。
①蒙:承受,继承。
②册:同“策”,策略。
③膏腴:肥沃。
④弱秦:使秦弱,即削弱秦国。
⑤爱:吝惜。
⑥相与:互相联合。
⑦约从:相约合纵。
离衡:使连横离散。
⑧叩关:指攻打函谷关。
叩,敲。
⑨逡巡:徘徊不前,欲进又止。
九国:指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
⑩镞(zú,族):箭头。
(11)卤:通“橹”,大盾。
(12)享国:帝王在位的年数。
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①,振长策而御宇内②,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③,执棰拊以鞭笞天下④,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⑤,委命下吏⑥。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⑦。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⑧,以愚黔首。
堕名城⑨,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⑩,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
然后斩华为城(11)因河为
津(1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
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外,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13),天下以定。
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1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①六世: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
②振:举起。
长策:长鞭。
御:驾驭,统治。
③履:登上。
至尊:指极尊之位,即帝位。
④棰拊(fǔ,抚):指刑具。
棰,棍棒。
拊,刀柄。
鞭笞(chī,吃):用鞭子抽打,这里是统治的意思。
⑤俛(fǔ,府):同“俯”。
⑥委命:把性命托付于人。
⑦士:指六国之士。
⑧百家之言:各学派的著作。
言,言论。
这里指书籍。
⑨堕:同“隳(huī,灰)”,毁坏。
⑩锋:指兵刃。
鐻(jù,据):钟类乐器。
(11)斩华:《新书》作“践华”,意思是登上华山,即据守华山。
(12)因:借。
津:这里指护城河,壕沟。
(13)谁何:谁能奈何。
一说:何,通“呵”,呵叱。
(14)金城:金属铸的城墙。
形容非常坚固。
秦王既没,余威振于殊俗①。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②,甿隶之人③,而迁徙之徒④,才能不及中人⑤,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⑥,而倔起什伯之中⑦,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而转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⑧,天下云集响应⑨,赢粮而景从⑩,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殊俗:不同的风俗,这里指边远的地方。
②瓮牖(yǒu,有)绳枢:用破瓮做窗户,用绳子做门枢。
这是形容门窗非常的简陋。
牖,窗户。
枢,门户的转轴。
③甿(méng,蒙)隶:雇农。
甿:种田的人。
④迁徙之徒:被征去服兵役的人。
⑤中人:中等才能的人,即平常人。
⑥蹑足:踏脚,插足。
这里有出身于……的意思。
⑦什伯:古代军队编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伯。
又《新书》“什伯”作“阡陌”。
⑧揭:举起。
⑨云集:像云一样地聚集。
响应:像回声一样地响应。
响,同声。
⑩赢:担负。
景(yǐng,影)从:像影子一样地随从。
景,同“影”。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①。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鉏櫌棘矜②,非锬于句戟长鎩也③;适戍之众④,非抗于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土也⑤。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⑥,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⑦。
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⑧,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⑨,身死人手⑩,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不势异也(11)。
①自若:意思是依然如
故。
②棘矜(qín,勤):戟杆,等于说木棍。
棘,通“戟”。
矜,矛柄。
③锬(xiān,先):同“铦”,锋利。
勾戟:有钩的戟。
长鎩(shā,杀):大矛。
④适(zhé,谪)戍:因有罪而被贬去戍边。
适,同“谪”。
⑤乡时:先前。
⑥絜(xié,协):衡量,比较。
⑦同年而语:意思是同样看待。
⑧招(qiáo,侨):举,攻取。
八州:古时全国划分为九州,除秦国本土雍州外,还有八州。
朝同列:使同列朝拜,意思是使六国诸侯臣服。
同列,地位等级等同的,指六国诸侯。
⑨一夫:指陈胜。
作难:起义。
⑩身死人手:指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
(11)攻:指秦历代之君兼并诸侯,处于进攻地位。
守:指秦取得天下后要保持其统治地位,处于守护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