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养蚕 教案
我们来养蚕(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我们来养蚕一、活动背景在农村,养蚕是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也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
蚕丝作为一种天然纤维,具有柔软、光泽、保暖、透气的特点,被广泛用于纺织品行业。
通过学习蚕丝的生产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蚕丝的价值和用途,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蚕的生命周期;2.学习蚕丝的生产过程,了解蚕丝的用途;3.掌握养蚕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4.了解蚕丝产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三、活动过程1.分组进行养蚕: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养一盆蚕茧。
教师提供一些蚕的蛹和白绸子,让学生自行发挥想象,制作一个可以养蚕的容器。
学生可以用瓶子、碗、塑料袋等材料制作容器,探索养蚕的最佳方法。
2.观察记录蚕的生长过程:学生每天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记录蚕的变化。
学生可以画图、拍照、写日记等方式记录养蚕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小组。
3.学习蚕丝的生产过程:教师播放蚕丝的生产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探索蚕丝是如何制成的。
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展示、图片等形式介绍蚕丝的用途和产业前景。
4.制作蚕茧制品:学生可以利用班级或家庭中剩余的蚕茧,制作靠垫、毯子、玩偶等小物件,让学生体验蚕茧的制作过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5.参观蚕茧加工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蚕茧加工厂,让学生了解蚕丝的加工过程和制品的销售情况。
学生也可以和工作人员交流,了解蚕丝行业的发展前景。
6.知识分享和汇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养蚕经验和制品制作过程,进行小组内和班级间的知识分享和汇报。
学生也可以在学校的科技节或校际比赛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成果。
四、活动收获通过参与本次活动,学生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蚕的生长过程,掌握蚕的生命周期,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和用途。
2.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蚕蛹容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学生通过制作蚕茧制品,体验蚕茧的制作过程,增加学习趣味性和动手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我们来养蚕
1. 我们来养蚕【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并描述蚕卵的外形。
2.能够观察并描述蚁蚕的外形。
3.会喂养蚁蚕。
4.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展示的能力,珍爱动植物的生命。
【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和蚁蚕。
【教学难点】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与蚁蚕。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蚕卵、蚁蚕、放大镜、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 猜谜语。
2. 谈话:你们想认识蚕宝宝,亲自养蚕,观察它吐丝,最后再亲手抽丝吗?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让学生在明确蚕特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养蚕的兴趣。
]二、组织探究1. 观察蚕卵。
(1)谈话:蚕卵是什么样子?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各是怎样的?你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吗?(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展示。
(4)教师总结:形状:蚕卵呈扁平的椭圆形。
颜色:蚕卵的颜色有淡黄色的还有赤色、紫灰色的,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
大小:像小米一样,宽1毫米,厚0.5毫米。
2. 观察蚁蚕(1)谈话:蚕卵是怎样孵化出小蚕的?刚出生的小蚕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2)学生观看破壳而出的蚁蚕视频。
(3)学生观察图片,讨论交流,刚出壳的蚁蚕是什么样子的?从颜色、形状、大小来描述。
(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总结:出壳的蚁蚕会大口吃掉极有营养的卵壳,然后又去找食。
刚出壳的幼虫躯体细小,呈黑褐色,布满细毛,形似蚂蚁,一般只有2-3毫米,所以习惯上称为蚁蚕。
3. 介绍养蚕的方法(1)谈话:谁知道怎样养蚕?(2)讨论:在蚕宝宝出生前,我们应该做那些准备?教师讲解: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
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蚕宝宝不喝水,桑叶洗净后必须要控干水分才能去喂它;饲料不能太稀,否则蚕宝宝会拉肚子。
4. 确定研究课题讨论:关于养蚕,我们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研究?教师总结:蚕宝宝最喜欢吃新鲜的桑叶,还可以吃莴笋叶;蚕的身体侧面有两排小黑点,那是它的呼吸器官,叫做气孔。
《我们来养蚕》教案设计
《我们来养蚕》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养蚕产生兴趣。
使学生了解养蚕的基本知识。
1.2 教学内容养蚕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养蚕的基本过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养蚕的过程和蚕宝宝的成长。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养蚕的认知和期待。
第二章:蚕宝宝的认识2.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蚕宝宝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蚕宝宝的形态特征。
蚕宝宝的生活习性。
2.3 教学方法观察实物或图片,辨识蚕宝宝的特点。
小组讨论,探索蚕宝宝的生活习性。
第三章:养蚕的工具与材料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养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养蚕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3.3 教学方法展示和介绍养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养蚕的过程。
第四章:养蚕的步骤4.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养蚕的基本步骤。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养蚕的具体步骤。
4.3 教学方法分组进行养蚕实践活动,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步骤。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蚕宝宝的成长变化。
第五章:蚕宝宝的问题与解决5.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养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主动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养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3 教学方法分享养蚕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案例。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六章:蚕丝的秘密6.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蚕丝的产生过程和用途。
培养学生对自然产物的尊重和利用。
6.2 教学内容蚕丝的形成过程。
蚕丝的应用和价值。
6.3 教学方法展示和介绍蚕丝的产生过程。
小组讨论,探索蚕丝的用途和价值。
第七章:蚕丝手工艺品制作7.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蚕丝手工艺品制作技巧。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艺术创造力。
7.2 教学内容蚕丝手工艺品的基本制作方法。
7.3 教学方法分组进行蚕丝手工艺品制作,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制作步骤。
养蚕活动教案
1、我们来养蚕过程与方法:1、能够观察、描述蚕卵的外形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2、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能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3、会喂养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3、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重点: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难点:测量蚁蚕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讲述: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养蚕吧。
二、我想知道的问题1、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2、学生汇报。
3、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5、学生汇报。
三、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1、教师讲述: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的变化。
2、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是什么样的?形状怎样?大小怎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四、从卵里面出来的小生命1、播放蚕卵孵出的资料片。
思考:有什么新发现?2、讨论: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五、我们一起养好蚕1、学生讨论: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2、教师讲述:大家对养蚕方法和蚕的知识已经有了部分了解。
请大家作好养蚕的准备。
2、给蚕宝宝记日记过程与方法: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4能够自主的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知道卵、幼虫、蛹、蛾是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重点:知道卵、幼虫、蛹、蛾是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难点: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教学准备:有关蚕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1、交流蚕的新变化。
(1)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我们来养蚕(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我们来养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蚕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增进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 蚕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3. 蚕丝的来源及其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难点: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变化、蚕的饲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生长发育挂图、蚕丝制品、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蚕卵、桑叶、饲养盒、放大镜、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蚕丝制品,引发学生对蚕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和蚕丝的来源。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领取蚕卵、桑叶和饲养盒,进行蚕的饲养,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4.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饲养过程中的观察和体验,教师点评并总结蚕的生长发育特点。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我们来养蚕2. 生长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3. 生活习性:吃桑叶、吐丝结茧4. 饲养方法:提供桑叶、保持清洁、适当温度和湿度七、作业设计1. 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填写观察记录表。
2. 搜集关于蚕的成语、故事或诗歌,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交流,让学生了解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细致,记录认真。
但在饲养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蚕的生长变化不够了解,饲养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蚕的生长变化和饲养方法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了深入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小学劳动养蚕教案
小学劳动养蚕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养蚕的基本知识,掌握养蚕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责任心。
3. 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
教学重点:1. 养蚕的基本知识。
2. 养蚕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1. 养蚕的注意事项。
2. 学生独立完成养蚕过程。
教学准备:1. 蚕宝宝若干。
2. 养蚕箱、饲料、清洁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养蚕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对养蚕产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养蚕的了解和疑问。
二、基本知识(5分钟)1. 教师讲解养蚕的基本知识,包括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养蚕的注意事项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三、动手实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分配蚕宝宝、养蚕箱、饲料等。
2.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进行养蚕实践。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注意事项(5分钟)1. 教师强调养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卫生、饮食、防病等。
2. 学生认真听讲,确保养蚕过程的安全和成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汇报养蚕成果,分享养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养蚕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持续改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记录养蚕日记。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养蚕过程中的表现。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养蚕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养蚕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责任心。
3. 家长对学生在养蚕过程中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养蚕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养蚕的基本知识,掌握养蚕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责任心。
同时,要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我们来养蚕》教案设计李光福
让学生先用肉眼观察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最后用直尺测量她的长度并记录。
最好让学生能观察蚁蚕孵出的一瞬间,看它怎样大口吃掉极有营养的卵壳,又去找食的情景。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写好第一篇蚕宝宝日记。
5、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三、课外拓展
让学生在家继续观察蚕宝宝的一举一动,并做好记录。
六、教学反思
《我们来养蚕》教材以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构建单元,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的全过程,了解怎样照顾蚕的一生的饮食起居并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总结归纳昆虫的特征。关于蚕的知识?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体验式学习就是一种有效方式。所谓“体验”,就是“体会和验证”,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感受,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这个过程,就是体验式学习的过程。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同时,良好的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养蚕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
四、教学方法
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做一做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蚕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呢?你们想亲自养蚕,亲眼观察它吐丝,最后再亲手抽丝吗?”
《我们来养蚕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我们来养蚕》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蚕的发展发育过程,了解蚕的重要性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生命、勇于探索和合作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蚕的发展发育过程和蚕的用途。
难点: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蚕的发展发育过程和相关知识,准备实验材料和教学PPT。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蚕的基本知识,准备实验记录表和观察日记。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蚕的发展发育过程和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自由讨论蚕的用途,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课时:实验设计1. 教师向学生介绍蚕的发展环境和食物,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养蚕实验。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确定养蚕的容器、食物和观察方法。
第三至五课时:实验进行1.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养蚕实验,每天记录蚕的发展情况和观察到的现象。
2.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蚕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第六课时:总结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心得。
2. 教师总结本次实验,强调蚕的重要性和珍爱意义。
五、教学评判:1. 实验记录表:记录蚕的发展情况和观察结果。
2. 观察日记:记录学生对蚕的观察和思考。
3. 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六、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蚕丝生产厂,了解蚕丝的加工过程。
2.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更复杂的养蚕实验,提高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七、作业安置:1. 完成实验记录表和观察日记。
2.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3. 自主设计一个关于蚕的展示作品,展示给全班同砚。
通过本次“《我们来养蚕》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在实践中了解蚕的发展发育过程,培养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希望学生通过这次实践,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蚕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更加珍惜和珍爱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来养蚕 教学设计
我们来养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们来养蚕一、课程目标:1. 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蚕丝的特点及应用;2. 掌握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介绍蚕的生活习性和蚕丝的特点及应用(20分钟):a. 介绍蚕的种类和生命周期,引发学生对蚕的养殖的兴趣;b. 介绍蚕丝的特点、用途和发展前景,增强学生对蚕丝养殖的重视。
2. 准备养蚕材料(10分钟):a. 取得蚕的种子或卵,准备足够的桑叶作为蚕食;b. 准备养蚕容器,如蚕箱、纸箱等。
3. 养蚕步骤(60分钟):a. 制作养蚕容器:在蚕箱底部铺上一层桑叶,然后将蚕的种子或卵放在上面;b. 定时喂食:每天从桑树上采集新鲜桑叶,剪碎后放入蚕箱中,保持蚕的食物充足;c. 维持温湿度:保持蚕箱内的温度在22-25摄氏度之间,湿度约为70-85%;d. 定期清理蚕箱:清理蚕箱中的粪便、蛹皮等废弃物,并保持蚕箱的清洁;e. 注意疾病防治:学习辨别蚕的疾病症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观察蚕的生长和变化(30分钟):a. 观察蚕的孵化过程,记录观察结果;b. 观察蚕的生长和变化,记录蚕的体长和体重的变化;c. 通过观察和记录,分析蚕的生长规律和蚕丝的产量变化。
5. 分析蚕丝的特点和应用(20分钟):a. 分享关于蚕丝的知识和信息,介绍蚕丝的特点和用途;b. 讨论蚕丝产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a. 对养蚕过程和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并归纳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b.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蚕丝产品或制品。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的养蚕环境中,通过亲自动手养蚕和观察记录,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蚕丝的特点。
2. 合作学习: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养蚕活动,鼓励他们共同合作,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小组内的交流和讨论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展示与分享:通过学生自己制作的蚕丝产品展示和分享,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我们来养蚕》作业设计方案
《我们来养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我们来养蚕》是一本寓教于乐的启蒙读物,通过讲述关于养蚕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
二、设计目标1. 理解《我们来养蚕》中关于养蚕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4. 激发学生对手工艺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设计内容1. 活动一:蚕宝宝的独家养护要求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只蚕宝宝,学生需要认真照料自己的蚕宝宝,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每一天的变化。
最后,学生要分享自己对蚕宝宝的体验和感受。
2. 活动二:亲手制作蚕茧手工艺品在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后,学生将动手制作蚕茧手工艺品。
老师将准备好一些蚕茧和工具,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的作品。
学生要在完成作品后,互相分享并展示。
3. 活动三:蚕丝绸制作体验学生将有机会亲自动手制作蚕丝绸,老师将准备好蚕丝和相应的工具,指导学生制作绸缎。
学生将学习到不同的绸缎制作方法,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进行制作。
四、活动流程1. 学生分组,并领取蚕宝宝。
2. 学生认真照料蚕宝宝,每天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3. 学生参与蚕茧手工艺品制作活动,展示并分享作品。
4. 学生参与蚕丝绸制作活动,体验制作过程并展示成品。
五、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要完成蚕宝宝的照料工作,并做好记录。
2. 每位学生需要制作一件蚕茧手工艺品,并准备展示。
3. 每位学生需要参与蚕丝绸制作活动,并完成一件绸缎作品。
六、评价方式1. 对学生的蚕宝宝养育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等方面。
2. 对学生制作的蚕茧手工艺品进行评价,包括创意、技术和完成度等方面。
3. 对学生制作的蚕丝绸作品进行评价,包括专注度、细致度和创造力等方面。
七、总结反思通过此次作业设计,《我们来养蚕》的教育意义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我们的养蚕计划》中班语言课程精品教案及反思
《我们养蚕计划》中班语言课程精品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我们养蚕计划》是大班语言领域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幼儿生活中实际经验,引导他们通过观察、交流、表达来解蚕生长过程。
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五章《动物世界》,涉及第五节《小动物生长》。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蚕生长过程,认识蚕宝宝外形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培养关爱小动物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蚕生长过程。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生长过程图片、养蚕工具、视频资料。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们班上个月开始养蚕计划,大家观察到蚕宝宝哪些变化?请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心得。
2.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蚕生长过程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蚕宝宝生长变化。
结合教材图片,详细介绍蚕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请幼儿分组讨论,用彩泥制作蚕宝宝,并用自己话描述蚕生长过程。
4. 小组汇报(5分钟)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制作过程和观察结果,其他幼儿补充。
6. 互动游戏(5分钟)组织“蚕宝宝爬爬乐”游戏,让幼儿扮演蚕宝宝,模拟蚕生长过程,增强幼儿对蚕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我们养蚕计划》2. 内容:a. 蚕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b. 关爱小动物,从观察生活开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动物,记录它们生活习性,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示例:观察金鱼,记录金鱼在水中游动、进食等生活习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解蚕生长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互动游戏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养蚕场,实地观察蚕生长过程,增强幼儿生活体验。
综合实践养蚕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及其特征。
- 掌握养蚕的基本方法,包括选种、饲养、病虫害防治等。
- 理解蚕丝的来源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学会关爱生命。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环境1. 教室:用于讲解理论知识、展示图片和视频。
2. 实验室:用于进行养蚕实验操作。
3. 校园空地:用于放置蚕室和观察蚕的生长。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蚕的生命周期、养蚕方法、蚕丝的应用等。
2. 实验器材:蚕卵、桑叶、蚕室、温度计、湿度计、显微镜等。
3. 图片和视频:展示蚕的生长过程、蚕丝的制作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论讲解与观察1. 导入:- 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你们知道蚕吗?蚕有哪些特点?” - 展示蚕的生命周期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蚕的生命周期:- 详细讲解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 强调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3. 讲解养蚕方法:- 讲解如何选种、饲养、病虫害防治等。
- 强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蚕生长的重要性。
4. 观察蚕:- 组织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 引导学生思考蚕在不同阶段的变化。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蚕的生命周期和养蚕方法。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第二课时:养蚕实验与探究1. 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部分蚕的饲养。
2. 准备蚕室:- 指导学生如何搭建蚕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饲养蚕:- 分发蚕卵和桑叶,指导学生如何饲养蚕。
- 强调定时喂食、观察蚕的生长情况。
4. 实验操作:- 利用显微镜观察蚕的组织结构。
我们来养蚕科学教案
我们来养蚕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蚕的基本生理特征和饲养环境要求。
2. 掌握养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蚕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 饲养蚕的环境要求和饲养设备。
3. 养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4. 观察和记录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蚕的形态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蚕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饲养环境要求,引导学生认识蚕的重要性和养殖的经济意义。
3. 实践操作(30分钟)
(1)组织学生观察、探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学会记录相关数据。
(2)介绍饲养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如准备桑叶、选择品种、调控温湿度等。
4. 实验总结(10分钟)
(1)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和数据记录情况。
(2)老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教学反思:
1. 学生实际操作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提高了动手能力。
2. 通过本次实践,学生对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了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延伸:
1. 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蚕的饲养技术讲座。
2. 组织学生参观蚕养殖基地,了解实际养蚕情况。
3. 扩大学生实践范围,开展更大规模的养蚕实践活动。
四下第二单元教案我们来养蚕
1、师:我们是小科学家,同学们已经很会提问题了,关于养蚕你们有什么问题要研究的呢?
2、生回答:老师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如果问题多,我们可以只写部分。
四、观察蚕卵和蚁蚕:
1、观察蚕卵:
(1)师:蚕卵是怎么样子的呢?有些同学桌面上有蚕卵,有些同学没有,有蚕卵的可以边看边说,没蚕卵的可以凭自己说。
二、总结延伸,提出建议
1、 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表扬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三、研究整理
1、 继续观察研究,将饲养过程中的收获和发现整理一下,完成一篇关于蚕的科学小论文。
教学设计及意图反思及调整
评价与反思:
二3. 我们来抽丝月 日
教学设计及意图反思及调整
一、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如何抽丝。
2.初步学会如何测量蚕丝的长度;
教学设计及意图反思及调整
新课:
一、我国的养蚕史:
1、提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蚕吐的丝)
2、提问:我国养蚕的历史是怎样的呢?
3、生介绍,师补充。
用蚕丝可以织成漂亮的丝绸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就会利用桑树上天然的蚕吐的比织绸做衣。大约3000年前,我国人民又发明了人工养蚕,使养蚕、织绸有了很大发展。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还不知道养蚕,也不会织绸。
(3)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
(4)桑叶洗净后必须要擦干叶面上的水分才能喂它;
教学设计及意图反思及调整
(5)写日记:要准备写日记的本子,并要长期坚持。
注意搜集证据:如吃过的桑叶、粪便。
(6)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呢?(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
三、教学难点
劳动实践课养蚕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习性。
- 学会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掌握养蚕的基本方法。
- 能够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数据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物的兴趣,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体会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二、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地点学校实验室或教室五、教学材料1. 蚕卵、桑叶、蚕具(蚕盒、温度计、湿度计等)。
2. 观察记录表、讨论记录表。
3.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养蚕基础知识1. 导入新课- 展示蚕的生命周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蚕是如何从卵变成蚕宝宝的?2. 讲授新课- 讲解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 介绍蚕的习性:食桑叶、喜温喜湿、生长速度快等。
- 讲解养蚕的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蚕卵、准备桑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蚕卵、桑叶和蚕具。
- 指导学生进行养蚕操作,包括蚕卵的选择、桑叶的准备、蚕盒的摆放等。
4. 观察记录- 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第二课时:蚕的生长变化与数据分析1. 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蚕的生命周期和习性。
2. 讨论分享- 学生分组讨论:在养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 数据分析- 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分析蚕的生长变化规律。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如蚕的生长速度、蜕皮次数等。
4. 总结反思- 学生总结养蚕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如何更好地照顾蚕?如何提高养蚕的成功率?5.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 组织学生进行养蚕比赛,评选出养蚕小能手。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的能力。
四下第二单元教案 我们来养蚕
3.系统了解蚕的一生是由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阶段组成;
4.简单了解养蚕的方法。
5.在与他人合作探究的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
6.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伴交流;
7.意识到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8.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学会听取别人汇报,根据材料进行交流,并提炼出蚕的一生的变化过程。
2)、我们要比一比,谁是一个合格的小主人。我们先来看看你对你的“小客人”有多少了解。
3)、提问:和蚕宝宝共处了这么长时间,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什么样的想法?
4)、谈话:现在你的“小客人”已经离开你了,它们有什么留给你作纪念的吗或者你是用什么办法来怀念它们的?
5)、各小组将自己的一组的展示材料放在自己小组的桌上,供其他小组的同学参观,分享。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不畏辛劳,终于收获了一个个雪白的蚕茧。那么,这一个个蚕茧有什么作用呢?
二、观看音像资料,产生探究的欲望
1、谈话:请同学们欣赏一般录像(关于养蚕的传说,美丽的丝织品,缫丝过程等的投影片),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三、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并汇报交流
二、教学重点
蚕的生长、生育、繁殖和死亡的生命历程。
三、教学难点
学生坚持养蚕并坚持观察记录。
四:教学准备:
蚕、桑叶。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在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蚁蚕和蚕蛾)问:你认识它们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2、是啊,蚕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同的变化,让我们为它记成长日记,了解它的一生吧。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我们来养蚕
1. 我们来养蚕【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2. 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能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3. 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和蚁蚕,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教学难点】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放大镜、蚕卵、黑色的蚁蚕、白色或黄色的茧子,蚕生长变化的照片或录像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1. (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一大片蚕卵)谈话: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是泥、是豆、是芝麻、是油菜籽、是种子、是虫子、是蚂蚁的卵、是苍蝇的卵……)2. 教师谈话:这是一种动物的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卵吗?3. 学生猜想。
(这是蚂蚁的卵、青蛙的卵、苍蝇的卵、鱼的卵、蜻蜓的卵、蚊子的卵、飞蛾的卵、……)4. 从抽屉里拿出两个雪白的蚕茧,讲述: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
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
[设计意图:从猜测蚕卵开始,引发学生的养蚕兴趣。
]二、我想知道的问题(一)说说我们知道的。
1. 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2. 学生汇报。
(蚕要吃桑叶、蚕会结茧、蚕茧可以做成丝绸的衣服)3. 教师讲述:小小的蚕对人类的作用可大呀!(二)讨论我们想知道的。
1. 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3. 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蚕宝宝在卵里会不会饿死?为什么蚕会变成飞蛾?为什么变成飞蛾后会死?为什么蚕结的茧是圆的?蚕为什么喜欢吃桑叶?它还能不能吃别的?为什么蚕要爬到上面去结茧?为什么蚕一生中不是一个样子呢?……)4.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从中选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再补充一些需要学生研究的问题。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2.1《我们来养蚕》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2.1《我们来养蚕》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我们来养蚕》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介绍了蚕的生长特点和发育过程。
教材还提供了养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
但是,他们对蚕的生长过程和发育特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发育特点,掌握养蚕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蚕的生长过程和发育特点,养蚕的基本方法。
难点:蚕的发育过程的观察和理解,养蚕的实践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和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养蚕工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蚕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蚕的生长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蚕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蚕的发育特点。
3.养蚕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养蚕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交流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养蚕成果,分享养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蚕的生长过程和养蚕的方法,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蚕的生长过程和发育特点。
主要包括蚕的生长阶段、发育特点和养蚕方法等内容。
2024年幼儿园养蚕教案
2024年幼儿园养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可爱的昆虫”,依据教材第五章《蚕宝宝的一生》展开,详细内容涵盖蚕的发育过程、蚕的食物、蚕的形态结构以及蚕丝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发育过程,认识到蚕的生长变化。
2. 知道蚕的食物来源,学会如何喂养蚕。
3. 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蚕的形态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发育过程、蚕的食物、蚕的形态结构。
难点:蚕丝的制作过程,蚕的各个发育阶段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宝宝、桑叶、放大镜、蚕丝制品。
2. 学具:观察盒、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蚕宝宝和桑叶,引发幼儿兴趣,讨论蚕宝宝的生活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蚕的发育过程,讲解蚕的食物和形态结构,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观察蚕宝宝,触摸蚕的体表,记录蚕的特点。
4. 蚕丝制作体验(15分钟)教师示范蚕丝的制作过程,引导幼儿动手体验,感受蚕丝的柔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可爱的蚕宝宝2. 内容:a. 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b. 蚕的食物:桑叶c. 蚕的形态结构:头部、胸部、腹部、脚、翅膀d. 蚕丝制作过程:煮茧→抽丝→织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日记——《我眼中的蚕宝宝》答案:要求幼儿记录蚕宝宝的发育过程、食物、形态结构等,可配以插图。
2. 拓展延伸:与家长共同完成蚕丝手工艺品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的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养蚕活动,共同观察和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提高家园共育效果。
同时,开展蚕丝制品创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中蚕丝制作过程的示范3.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日记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亲子活动一、实践情景引入1. 展示真实的蚕宝宝和桑叶,让幼儿近距离观察,感受蚕宝宝的可爱,激发他们的兴趣。
2024年养蚕教案幼儿园
2024年养蚕教案幼儿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教材为自编教材《养蚕》。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教材第二章《蚕宝宝的成长》的第三节“养蚕”,详细内容为蚕的发育过程、养蚕的方法以及蚕丝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蚕宝宝的发育过程,认识蚕的生长特点。
2.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让幼儿了解蚕丝的来源,培养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蚕宝宝的发育过程及养蚕的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蚕宝宝生长过程的图片、养蚕工具、蚕丝制品。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养蚕日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蚕宝宝,让幼儿观察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引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蚕宝宝的发育过程,讲解蚕的生长特点。
(2)教师示范养蚕的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观察蚕宝宝,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幼儿动手操作,尝试养蚕。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蚕宝宝的成长过程2. 养蚕的方法3. 蚕丝制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记录在养蚕日记本上。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蚕宝宝、学习养蚕方法,让幼儿了解蚕宝宝的发育过程,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课后,教师可鼓励幼儿继续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记录在养蚕日记本上,并将蚕丝制品的制作过程拍摄成视频,供幼儿欣赏和学习,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幼儿在养蚕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如何引导幼儿观察蚕宝宝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例题讲解中,如何让幼儿理解和掌握蚕宝宝的发育过程及养蚕方法。
3. 课堂小结环节,如何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我们来养蚕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和方法:
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二)科学知识:
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养蚕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导入
出示丝绸。
师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蚕是怎样的一种小动
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呢?你们想亲自养蚕,亲眼观察它吐丝,最
后再亲手抽丝吗?”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蚕卵。
师:“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蚕卵)关于蚕你知道些什么?”
2.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启发学生:“在
宝宝出生前,妈妈会作好哪些准备?我们该怎样做蚕宝宝的妈妈
呢?”
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
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蚕宝宝也要呼吸;
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饲料不能太稀,否则蚕宝宝会拉肚子。
讨论“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尝试在养蚕过程中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3.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怎样的。
让学生仔细观察蚕卵的大小.颜色.形状,用语言描述出来。
注意提醒学生:静态的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小心呵护。
4.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先用肉眼观察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最后用直尺测量她的长度并记录。
最好让学生能观察蚁蚕孵出的一瞬间,看它怎样大口吃掉极有营养的卵壳,又去找食的情景。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写好第一篇蚕宝宝日记。
5.讨论:“用哪些方法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用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
)
三、课外拓展
让学生在家继续观察蚕宝宝的一举一动,并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