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华生和行为主义学派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三,这些记在心里的表象和言语符号又能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与动作,使过去观察或学习过的动作得以复现。
行为主义观
第四,一个人虽然能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学习到这种行为,但他是否愿意将学习到的行为表现出来,则取决于由强化引起的动机作用。
行为主义观
除了观察学习过程中的替代强化,个体还存在着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是个体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方式来增强、维持行为的过程。儿童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应,而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标准则来自儿童周围的范型,儿童往往以自己的行为是否比得上范型而确立个人标准。成人在儿童的个人标准形成过程中起作用。儿童据此建立起一套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得发展。
成熟势力说
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取决于成熟。在发展的进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行为主义观
华生的观点
行为主义观
华生对待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源于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儿童生来其心理类似一块“白板”,日后心理的发展就是在这块“白板”上学习建立起S-R联结的过程。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不体现出阶段性。
行为主义观
华生解释说,任何行为(包括情绪),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习得。艾伯特虽然起初形成的条件作用是对白鼠的恐惧,以后则泛化到多种毛皮动物,并表现出对毛皮上衣和圣诞老人的胡子也产生恐惧。华生提示,许多成年人的厌恶情绪、恐怖症、畏惧和焦虑,虽然本人做不出什么合理的解释,很可能也是多年前由某一条件作用过程引起的。这样的实验本身是有违道德的,但不可否认,它为行为的习得与消除提供了事实依据。
2019下国开《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完结版}
《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本科)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4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说明-内容提要-目录《儿童心理学》1993年修订版说明《儿童心理学》是1961年初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会议指定朱智贤教授编写的。
1962年初版,1979年再版。
这是我国第一部贯彻马克思主义观点、吸收国内外科学成就、联系我国实际、能够体现我国当前学术水平的综合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曾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对培养我国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人才和科学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1987年,此书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80年代末,朱智贤教授根据各地教学的需求和适应国内外儿童心理学进展的需要,决定第二次修订《儿童心理学》。
此时,他正领导和主持着跨“六五”“七五”规划的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儿童(含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由于全国二百余位心理学家的艰苦研究,朱老已收集了大量的国内的第一手资料。
因朱老年事已高,所以命我协助他制订修改方案,并请我所讲师李虹做具体工作。
不幸的是这位杰出的心理学大师和教育家于1991年3月5日离我们而去。
朱智贤教授的逝世,是中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使我们失去一位卓著的学者和导师。
朱老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其中包括修订他的传世著作《儿童心理学》。
为了努力完成朱老未竟的事业,为了使他的学术思想更好地在读者中间传播,作为他的忠诚的及门弟子,我不顾自己学识的谫陋,担起了这个扛鼎式的严峻任务,按照朱老生前的要求,我从1991年暑假开始修订起他的《儿童心理学》。
在修订过程中,我注意突出朱老的学术思想。
其一,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探讨儿童心理发展中关于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年龄特征与个别特点的关系,并以这四个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赛如一条主线,贯穿于全书的始终。
其二,以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为叙述体系;每一个年龄阶段,又从一般特征、神经系统(或生理特征)发展、动作或活动发展、言语发展、心理发展等方面来展开,构成全书的框架。
学前心理学——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 二、发展的原则
(一)发展方向的原则 (二)相互交织的原则 (三)机能不对称的原则 (四)个体成熟的原则 (五)自我调节的原则
• 三、育儿观念
• 格塞尔的同事阿弥士曾向父母提出以下忠告:一 是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 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二是学 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 出现的发展新事实。三是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 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四是不要老是去想 “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 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 一、心理发展观
•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 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 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人的心理的发展是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所制 约的。
•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 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
• 所谓低级心理机能是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 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
• 四、对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评析
行为主义在心理学史上是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流 派。它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 法的变革,推广了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尤其是对儿童的学习和教养,提出了许多有价 值的原则和方法。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 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强 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
第一节 环境取向的发展理论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
• (一)行为主义的思维 华生认为言语是有声的思维,思维是当关闭嘴巴后内心地 运作的言语,即无声的言语。不同的思维,究其实质,只 不过是不同的言语形式。
• (二)行为主义的习惯 华生认为,一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环境(包括外部和内部 环境)的过程中学会的快速行动的结果。当人的内外刺激 所引起的活动具有一定的顺序,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有规 则、有秩序后,习惯便形成了。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形 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因此,条件反射是习惯的单位。 哪些因素影响动作习惯的形成呢? 一是年龄。 二是练习的分配。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B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2、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 A十九世纪末期。
3、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 C普莱尔《儿童心理》出……。
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C华生用学习理论… C 佛罗伊德提出了… C皮亚杰在瑞士开始…5、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观察、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婴儿传记作者是 B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6、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D 高尔顿,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 D 华生。
7、“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或者乞丐或盗贼。
”这是 A华生的代表性观点。
8、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出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 C 四个阶段。
9、B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
10、D 维果斯基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11、C被动的互动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12、 B唤起性的互动是指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于他的环境因素……13、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 A 270 天左右…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A 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
14、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 A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
15、分娩过程通常需要经过 B三个明显的阶段。
16、通常有几种常见的并发症会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即 A缺氧、早产和足月低重儿。
17、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 A眨眼反射和吮吸反射,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适应性价值,如A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
18、对新生儿的评估有很多方法,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由A阿普加设计的一种快速测定新生儿…19、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 C突触”。
20、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置……这个过程就是神经元的 D分化。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 精神分析医生,是新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人物。
(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序号 年龄
发展危机
对危机积极解决
1
0-1岁
基本信任—不信任
希望
2
1-3岁
自主对羞愧
意志和自我控制
3
3-6岁
主动对内疚
方向和目的
4
6-12岁
勤奋对自卑
能力
5 12-18岁
3.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发展观
华生1878年1 月9日出生,是 美国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心理学 的创始人。
(1)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研究对象:行为 刺激(S)—反应(R) 案例:小阿尔伯特实验
华生
案例:小阿尔伯特实验
图1
图2
案例:小阿尔伯特实验
图3
图4
案例:小阿尔伯特实验
图5
图6
案例:小阿尔伯特实验
第三节
1.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2.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3.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发展观
(1)华生 (2)斯金纳 (3)班杜拉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5.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6.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一、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格塞尔是美国心理学家。 1880年6月21日生于威斯康 星州的阿尔马;1903年,格 塞尔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 1906年,获得克拉克大学的 心理学博士学位。1911年, 他任教于耶鲁大学,并于 1915年获该校医学学位。
2.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1.人格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获得快乐 2.自我:现实原则 3.超我:理想部分
心理学十大流派简介
心理学十大流派简介十大学派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但心理学本身是个庞杂的体系,其学派林立和互相之间的分歧可能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没有的。
当然,人的心理本身就是难以捉摸的,只是这种错综复杂不免让许多人对心理学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学=唯心主义"、"心理学=反基督教"等等。
所以,了解一下这十个主要学派的基本观点、区别,既有助于对想学习的人对他的体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更能认识到--正认为各个学派之间的不同甚至是极端对立的观点,使得心理学成为一门并没有明确价值倾向的学科,任何把心理学贴上一个价值标签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因为基于任何价值立场,不管是唯物主义、宗教还是其他哲学理论,都可以从这门学科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至于与自己原持有的价值相悖的学派,那就求同存异吧。
另外,了解这十大学派对于掌握《心理学史》这门课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帮助,因为该课主要讲述的就是这十个学派的发展历史,故而本文也可供学习该门课的同学参考。
一、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冯特是心理学的创始人,1875年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准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
因此,他的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直接经验。
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经验到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
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
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研究的。
心理被分析到最后不能再分析的成分,则为心理元素,即为心理构成的最小单位。
而人的心理,就是通过联想或统觉才把这些心理元素综合为人的直接经验的,因此,冯特以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在于分析出心理元素并发现这些元素复合成复杂的观念的原理与规律。
由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内在的意识,因此,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自我观察","自我体验"的实验内省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及其教育价值评价
儿童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及其教育价值评价(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儿童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及教育价值评析一、成熟势力说(一)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二)主要观点:1.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2.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与较差的年头(也即发展质量较高与较低)有序地交替;3.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三)教育价值:机体成熟和后天学习都对婴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机体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
学习需要一定的成熟做基础,某机能的生理机构未成熟之前,学习训练是不能进行的,只有达到足以使某一行为模式出现的发育状态时,训练才能凑效,即成熟因素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因素。
故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儿童的实际水平,避免提前教育和过度教育。
(四)评价(优缺点):格赛尔通过长期的、大量的观察和归纳,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展示了成熟机制的作用。
表明人类行为并不是完全决定于遗传因素,身体成长也为心理发展和个性形成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但是成熟轮过于注重基因规定的顺序,对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关注不足。
二、行为主义观行为主义大致可分为三代,早期的行为主义是第一代,代表人物为华生;新的行为主义是第二代的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为斯金纳;第三代的行为主义是新的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一)早期行为主义1.代表人物:华生2.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行为,只有行为是可以直接观察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
内心的欲望、趋力以及主观体验、意识、心理冲突,无法直接进行观察和了解,不能进行科学研究。
(2)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
(3)环境与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强调外周论以及环境决定论。
3.教育价值: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
华生行为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
三、华生的学习理论
华生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 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 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频因(frequency)律:在形成习惯的过程中,有效动作 之所以保持下来,无效动作之所以消失,是由于有效动作 比任何一种无效动作出现的次数都多,这是因为每一次练 习总是以有效动作的发生而告终的。 近因(recency)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比 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因为在每一次练习中,有效 的反应总是最后一个反应,所以这种反应在下一次练习中 必定更容易出现。由此,他把反应离成功的远近,作为解 释一些反应被保留、另一些反应被淘汰的原则。在他看来, 习惯反应必然是离成功时机最近出现的反应。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思维理论
思维是全身肌肉,特别是喉头肌肉的内在和 轻微的反应。
思维与言语是不可分割的,思维的本质就是 言语活动。
言语和思维都归结为语言的习惯: 言语:“外显的语言习惯”, “大声的思维”
------外显的、有声的和供社会之用 思维:“内隐的语言习惯”。 “无声的谈话”
----内隐的、无声的和供个人之用的。
行为主义产生于20 世纪初的美国,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 意识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 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 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
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行为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
任务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
方法应该是客观的
》; • 1915年(38岁)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1919年(42岁)出版《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
学》专著; • 1920年(43岁)辞去霍普金斯大学职务,进入广告界; • 1925年(47岁)出版《行为主义》一书; • 1945年(67岁)从商界退休,在一农庄安度晚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斯金纳箱
•实验发现: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 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 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
内容页
(三)强化理论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
框哦)
1.什么是强化?
——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
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儿童心理 发展的必 要条件
物理 环境
•物理经验 •数理逻辑 经验
社会 环境
平衡
包括社会生 活、文化教 育和语言等
不断成熟 的内部组 织和外部 环境的相 互作用
四、儿童认知发展的四阶段(重难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的世界
靠感觉和动作(口尝、手抓、 敲打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
1 第一节 成熟势力说 2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说 3 第三节 社会学习理论 4 第四节 认知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格赛尔 1、“双生子爬梯”实验
(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
2、自然成熟>后天教育
3.评价
优点:
突出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 为研究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提供了一系列育儿观念。
2.前运算阶段(2~6、7岁)
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将感知动作内 化为表象,形成了运用符号表征客体的能力。
这一阶段其思维特点有: 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等。
前运算阶段特点一:泛灵论
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 的意识活动、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
前运算阶段特点二:自我中心性
儿童心理学
0024《儿童心理学》2012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1.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2.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
第四章胎儿的发展影响胎儿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母亲自身的条件,诸如年龄、体重、身高、孕史、营养、身体疾病、情绪状态以及所处的外界环境;药物、酒精和烟的影响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
婴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华生的传统行为主义
华生认为个体有三种原始的情 绪——恐惧、愤怒和亲爱。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的理论使心理学的研究具有了自然科学的特征,而且扩大 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研究意识到研究行为。
但是,华生贬低了生理和遗传的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一定要辩证的看待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ຫໍສະໝຸດ 行为主义 学派的创始人。在研究内容上,反对研究看不见摸 不着的意识,应该研究行为;
在研究方法上,反对内省法,主张 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首先,华生否认行为来自遗传。 ①华生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刺激引起的,从刺激可以预测行为。 ②遗传能够给个体带来生理结构的差异,但是并不能证明生 理机能上的差异来自遗传。 ③心理学研究是以控制行为为目的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 其次,华生认为环境教育是行为发展唯一条件。
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首先,华生否认行为来自遗传。 ①华生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刺激引起的,从刺激可以预测行为。 ②遗传能够给个体带来生理结构的差异,但是并不能证明生理 机能上的差异来自遗传。 ③心理学研究是以控制行为为目的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 其次,华生认为环境教育是行为发展唯一条件。 最后,华生提出儿童情绪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04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一.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得基本观点ﻫ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心理学领域中得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得派别,虽然,现在它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仍有广泛影响,在一定得范围里,它仍然就是具有使用价值。
尤其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与行为矫治得领域中,仍被广泛使用。
那么,什么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呢?行为主义心理学得基本内容可以从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与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班杜拉得观点中反映出来.ﻫﻫ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二。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得体系我们通常把华生得行为主义称为经典行为主义,而把斯金纳得行为主义称为新行为主义。
那么,斯金纳"新"在哪里呢?学习完本部分得各小节之后,我们将会对斯金纳得各种观点有较为清晰得认识。
ﻫ行为主义得领袖—-—斯金纳ﻫ三。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得基本观点ﻫ华生强调刺激对行为得重要性;斯金纳强调强化对行为得重要性;而班杜拉则认为,儿童获得一个行为并不一定需要得到强化。
事实上,人得许多行为只要经过观察别人得行为就能习得。
于就是,班杜拉很强调观察学习.社会学习理论得重要代表人物---班杜拉四。
对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得评析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心理学史中得一个极重要得派别。
"行为主义就是心理学得一个特定得历史形态,它得出现就是西方实验心理学内在矛盾得产物,它得发展构成西方心理学历史逻辑得一个环节。
" (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92页。
)把行为主义放在心理学发展得历史进程中来加以考察,就能充分地认识到它得意义、价值与它得局限性.出于这样得基本观点,教材对华生、斯金纳与班杜拉得理论分别作出了评析。
(一) 行为主义得界定传统得心理学把学科得注意力放在研究意识上,所使用得方法又就是主观性极强得内省,其研究内容、结果与方法都缺乏可观性,根本无法使心理学厕身于自然科学得行列,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平起平坐.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有改造心理学,改变心理学得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使它得研究对象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验证,研究方法变得可控制、可纪录、可重复。
幼儿心理学:新行为主义
幼儿心理学:新行为主义大约从20世纪20年代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后,这个学派一直在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学研究中保持着强大的势力,它的强调S—R的简明而又富于实用主义的观点,它的强调环境作用和实验方法的机械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外貌,都对西方的心理学界有很大的吸引力。
但是,第一,这个学派只能很好地研究一些较低级的心理过程的发展,如感知觉、动作、情绪等等,而把思维、语言、智力、动机等等统统排斥于研究课题之外。
第二,这个学派的S—R公式虽然简单明了,但却非常粗糙、贫乏,缺乏一种系统的、深刻的理论。
由于这种原因,各种以“新”行为主义作为旗号的学派先后出现。
这些新学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承认S—R之间有一个机体的内部过程作为中介,而不是S对于R的简单的、直线的决定作用。
关于这些新行为主义派别的评述不是本书的任务。
在这里只想指出对儿童心理学研究有较多影响的一个学派,即以斯金纳(B. F.Skinner)为首的这一派别。
在属于这一派别的比乔(S. W.Bijou)和贝尔(D.M.Bear)等人关于儿童发展的研究工作中,他们标榜自己的观点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观点,他们声言只研究那些可以观察的行为,而不研究他们认为不能观察的东西(如动机、冲动、欲望等等)。
他们根据S—O—R公式,主张研究操作性的(operant)行为,即根据对儿童过去历史和现在情况的了解给以刺激,以引起所要引起的可以控制的行为。
为了控制儿童行为的发展,在进行研究工作时要考虑四种条件的变化:(1)第一基线水平,即儿童在实验操作以前的状态,例如小学一年级新生上课时的不安定、下位子等表现;(2)第一实验期间,即给予一定刺激(如指示儿童坐好并加以强化),观察儿童行为的变化(与安静坐下的关系);(3)第二基线水平,即取消第一实验期间所给的刺激,以检查第一实验条件的作用(如不加指示和强化以观察对儿童安静坐好行为的关系);(4)第二实验期间,即把第一实验期间给予的刺激再度给予儿童,从而确定第一实验期间所给予的刺激的作用。
几种儿童发展理论流派
几种儿童发展理论流派
一、行为主义学说
行为主义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兴起是对传统心理学的反叛。
行为主义者将行为界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意识逐出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强调现实和客观研究,否认内省是其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理论体系,行为主义学说不断发展。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分别代表行为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2、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儿童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学得社会行为。
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
三、认知发展学说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说,是指幼儿在心理上表征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的发展。
四、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学前儿童在活动中心理结构不断改进、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
心理学家通过长期大量的研究,揭示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般规律,即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1878—1958),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他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用内省方法,主张用实验方法。
他提出S—R 公式,认为有什么刺激,就有什么反应;知道用什么反应,就可以推想出是由于什么刺激所引起。
他的主要实验方法是条件反射法。
他的重要著作是《行为主义的心理学》(1919)和《儿童心理教养法》(1928)等。
华生的儿童心理研究工作主要是在美国一个医院中进行的。
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观察了婴儿的各种反射活动、情绪表现等,并且布置情境,进行实验。
在儿童心理学中应用实验的方法,并不从华生开始,但由于行为主义者注意行为的客观研究,因而推动了儿童心理学中的实验研究方法的大量应用。
例如,他应用条件反射法研究儿童情绪的发生发展。
儿童本来是不怕兔子的,但如每次都和引起惧怕的刺激(如大声)同时出现,因而二者形成了条件反射关系,以后见了兔子也害怕起来。
他和巴甫洛夫(И.П.Павлов)不同,他反对内部的心理活动,如思维、意识、动机等等。
他认为思维不过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活动。
众所周知,行为主义者对心理、儿童心理进行客观研究,是应当肯定的。
但他们这种否定意识、否定儿童的主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则是完全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