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文化特色产业与旅游协调发展初探

合集下载

池州的特色

池州的特色

池州的特色
池州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其特色可以归纳如下:
1.历史文化:池州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池州市内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九华山、贵池、清溪古镇等。

此外,该市还以拥有众多古老的碑文石刻和祠堂寺庙而著名。

2.自然景观:池州自然风光秀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该市拥有九华山、天柱山、黄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多个自然保护区。

这些地方以其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峡谷洞穴等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特色美食:池州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如石台一品锅、九华山素饼等。

其中,石台一品锅是池州市石台县的传统名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味道而闻名。

九华山素饼则是九华山寺庙中的传统小吃,以面粉、糖、油等为主要原料,口感香甜可口。

4.经济发展:池州的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业包括旅游业、农业、林业等。

该市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该市的农业和林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5.民俗文化:池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民间艺术、传统音乐、舞蹈等。

其中,贵池傩戏是池州地区独特的传统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面具和表演方式而闻名。

此外,该市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总之,池州市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充满魅力的城市。

其特色涵盖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特色美食、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等方面,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2.26•【字号】池政办秘〔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池政办秘〔2024〕1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2月26日池州市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25年)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安徽省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皖政办秘〔2023〕35号)要求,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及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池州特殊区位交通与战略叠加优势,把实施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市场逻辑平台思维,以供应链为牵引,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以数字赋能、高端引领做强传统产业,以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做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产值突破千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大交通、大物流、大市场、大产业,建设一批省级供应链为代表的创新与应用示范区域,培育若干全国、全省供应链领先企业,形成一批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在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争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池州市九华黄精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池州市九华黄精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池州市九华黄精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池州市九华黄精产业是池州市的优势农业产业之一,其在全国和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好的竞争力和市场前景。

然而,当前的九华黄精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低效率、低附加值、不规范、不可持续等。

因此,本文将从产业现状、问题分析和可持续发展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产业现状九华黄精是一种特色农作物,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

目前,池州市的九华黄精产业主要分布在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等地,总种植面积达到了1500多万亩,2019年年产值超过50亿元,已成为该市的支柱农业产业之一。

二、问题分析1、低效率:目前九华黄精种植主要依赖天然山林,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低附加值:九华黄精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环节缺乏关联和配套,产品附加值较低,进入国际市场难度大。

3、不规范:九华黄精的种植、采摘、加工流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不利于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4、不可持续:九华黄精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削弱了包容性、生态、社交网络等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不能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建议1、提高种植效率:加强对九华黄精的研究和推广,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模式、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种植效率。

2、提升价值链:加强产品附加值的开发,建立健全农产品收购、销售、加工和品牌推广等环节的关联和配套,提高九华黄精产品的附加值。

3、规范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九华黄精生产流程和标准、规范种植、采摘和加工必要的操作、技术要求、产地标识等,加强监管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池州市九华黄精产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随着政府和社会对其发展的帮助和支持,相信九华黄精产业还能不断地发展壮大,并成为池州市重要的文化旅游业、农业和生态生活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比较研究——安徽省旅游城市实证分析

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比较研究——安徽省旅游城市实证分析

bndvl m n, em r m rhni t bneoo i dpr et,  ̄ s rm t t rnute dvl m n esyi c e . a ee p tt oec p es e h u a nmc eat nst m po o s h dsi ee p etl oe h o e v o er f c m o eo e i rs o I aln i I i t n i s
WA NG ig L i , H u—b a Tn , U Ln Z U F io
( eer et f orm D vl m n adP nigC lg f e ir l e ucsadTui R sa hC ne o u s ee p et n l n ,ol e rt i s re orm, c r T i o a n e o T roa R o n s
旅游 的协调性相对较好 。
关键词 : 游业发展 ; 旅 城市发展 ; 调性 ;O S 协 T PI S法 中图分类 号 :5o 1F9 F9 .;22 文献标志码 : A
— —
文章编 号 :05 112 1)9 85 4 10 —84 (0 10 —05 —0
Co a a ie Re e r h o o d n t n o To rs De eo me ta d Ur a v lp n mp r t s a c n Co r ia i f u i n v lp n n b n De eo me t v o a T k n o rs i e n u r vn e a n Ex mp e a i g T u itC t s i A h iP o i c sa a ls i n
t eid xbt en ubn d vlp n n  ̄ s dv lp n h , agh n a dC ihu w srset e 6 8 0.6 5 0 3 2 whc i n e w r e a eeo me tadt r o m eeo me tn Wu u Hun s a hz o a ep ci l O.2 7, 4 4 , . 8 2, ih i n vy

池州文化传统

池州文化传统

池州文化传统
池州,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池州的文化传统主要表现在民俗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

在民俗文
化方面,池州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的踏青、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等,这些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充满了浓厚的地方风情。

此外,池州还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如皮影戏、木偶戏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当地广受欢迎,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建筑文化方面,池州有着独特的古建筑群,如九华山的寺庙、青阳的古镇等,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展现了池州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池州还有着丰富的传统民居,如徽派建筑、歙派建筑等,这些传统民居风格独特,成为了池州文化传统的一大亮点。

除此之外,池州的饮食文化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池州的饮食以清
淡为主,讲究原汁原味,注重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精细,如有名的池州豆腐、池州笋干等,这些地方特色美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总的来说,池州文化传统丰富多彩,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池州的文化传统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魅力。

乡村振兴战略下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1482018年3月下半月刊乡村振兴战略下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潘 庆 金玉玲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而发展乡村旅游又是一条振兴农业经济、增加农民就业、农民脱贫增收、农村稳定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但目前全国各地许多乡村旅游发展参差不齐,差距较大,乡村旅游经济并没有得到较快的发展。

那么,乡村旅游该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创新模式、优化策略,值得探讨。

一、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域,是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池州市下辖1个市辖区贵池区,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3个县,36个镇,9个乡。

近年来,池州市各区县乡村旅游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乡村旅游接待点数量不断增多,乡村旅游示范区数量也明显增加,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接待比重也逐年提高。

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池州市共有星级农家乐249个,其中五星级23个、四星级46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安徽省旅游强县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16个,省级旅游示范村20个。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乡村较落后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动下,池州市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部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贵池区的梅村镇、棠溪镇,东至县花园乡等一些乡镇。

主要表现在道路差、路况差,使游客旅途行驶艰难,公共设施简陋,晚间休闲娱乐设施不足、活动少,以致于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二)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乡村文化有待挖掘池州市部分乡村资源开发不充分,自然旅游资源中开发深度不够,如梅村镇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生态、平天湖及秋浦河的水域风光等。

而人文类旅游资源开发也不全面,有些乡村文化并没有充分挖掘,如棠溪镇古傩戏、青阳县的青阳腔、东至县的东至花灯等。

河池简介介绍

河池简介介绍

02
河池的自然风光
山水景观
壮丽多姿
河池的山水景观壮丽多姿,拥有 许多高峰、峡谷和瀑布,每一处 都充满着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河流蜿蜒
河池的河流蜿蜒曲折,清澈的水 流与周围的山峦、森林相互映衬 ,构成一幅幅绝美的画卷。
独特的地貌特征
岩溶地貌
河池地区分布着广泛的岩溶地貌,包 括溶洞、天坑、石林等,这些地貌特 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 数游客前来观赏。
历史背景
河池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唐朝时期 设立南丹州,明朝时期改为河池州。1949年后,设立河池专区,后改为河池市。 境内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龙滩古渡、白云山古建筑群等。
行政区划和人口统计
行政区划
河池市下辖2个市辖区、4个县、5个自治县。其中市辖区为金城江区和宜州区 ,县为罗城县、环江县、南丹县、天峨县,自治县为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 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兰县、凤山县。
06
河池的未来展望和发 展重点
河池的未来展望和发展重点
• 河池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为了进一步推动河池市的发展,以 下是对河池未来展望和发展重点的探讨。
THANK YOU
年到来。
04
河池的旅游资源
河池的旅游资源
• 河池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拥有丰 富旅游资源的城市。下面是对河池旅游资源的详 细介绍。
05
河池的特色产业和产 品
河池的特色产业和产品
• 河池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一个山水相依、自然风 光秀美的地方。除了自然风光外,河池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 和自然资源,特色产业和产品也是其重要的魅力所在。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7.07•【字号】池政办〔2021〕19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7月7日池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为加快推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政策。

一、促进文旅项目投资(一)企业投资建设全域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含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标识、旅游厕所等)、文化创意园区(街区)、原创大型演艺项目、非国有博物馆、500平方米以上(不含仓库)的实体书店(文化综合体)、市级以上(含市级)非遗生产和衍生品创意开发的,当年社会资本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按项目社会资本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对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建设自驾车露营地的,设施和服务达到GB/T 31710.2 规范要求,建成运营的房车营位数量总规模不少于20个,小客车营位总数量不少于500个,给予营地一次性奖励30万元。

(二)对文化、旅游、文旅康养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5000万元、30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

对年度新增入规的文化、旅游、文旅康养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三)对文化旅游企业投资建设智慧旅游及旅游信息化项目,鼓励文旅企业利用5G技术开发AR、VR 等场景应用系统等产品,按项目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 万元。

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5.31•【字号】池政〔2017〕42号•【施行日期】2017.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16〕95号),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市文物保护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公益属性、服务大局、改革创新、依法管理的基本原则,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发挥我市丰富的文物资源优势,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为实施“文化名市”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文物保护利用体系更加健全,文物事业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创新型文化名市建设、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文物资源状况全面摸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良好,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明显改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措施得到落实。

——博物馆设施良好,公共服务作用更加彰显,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进一步加强,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良好,馆藏文物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展览展示更加贴近社会,文博创意产业稳步发展,有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基本实现向公众开放,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作用更加彰显。

关于池州市水上旅游的建议

关于池州市水上旅游的建议

关于池州市水上旅游的建议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写作:池州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具备极佳的发展水上旅游的条件。

随着人们对于假期休闲方式的改变和旅游消费的升级,水上旅游逐渐兴起并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追捧。

然而,相比其他地区,池州市的水上旅游还存在一些发展不足之处。

首先,池州市的水上旅游项目种类相对较少。

目前,池州市以慢漂、草莓采摘等传统水上旅游项目为主,缺乏具有创新性和特色的项目。

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池州市在多样性和丰富性上还有一定差距,无法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

其次,池州市的水上旅游基础设施亟需改善。

例如,部分水域的水质存在问题,难以保证游客的舒适和安全;部分码头和游船设施老化严重,无法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这些问题限制了池州水上旅游的发展潜力,也影响了游客对于水上旅游的兴趣和信任度。

此外,池州市的水上旅游宣传力度相对较弱。

相比其他旅游项目,水上旅游的宣传和推广仍处于初级阶段。

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和广告渠道,许多游客对于池州市的水上旅游资源了解甚少,无法得知其优美的水域景观和丰富的活动内容。

因此,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池州市水上旅游的现状及其潜力,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池州市水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善水上旅游项目的多样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有望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水上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助力池州市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1) 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背景和主题进行概述,介绍池州市水上旅游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2)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探讨池州市水上旅游的现状和潜力。

在现状部分,将分析池州市目前的水上旅游发展状况,包括水域资源的利用情况、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竞争情况等。

在潜力部分,将重点分析池州市水上旅游的潜在优势和未来发展的机遇,探讨如何充分挖掘池州市的水上旅游资源,推动其发展壮大。

池州可行性研究报告

池州可行性研究报告

池州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长江中游,是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和北京、天津、河南等地的交通枢纽。

池州市因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为此,我们进行了池州市的可行性研究,以探索池州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池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池州市可行性研究2. 项目内容:本次研究将围绕池州市的地理、资源、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现状等方面展开研究,重点探讨池州市在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可行性。

3.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综合评价池州市的发展潜力和可行性。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1. 地理资源分析池州市地处长江中游,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池州市境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矿产资源,如九华山、宁国寨、青龙湾、池阳河等,这些资源为池州市的旅游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

同时,池州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铅、锌、硫磺等矿石资源,为池州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

2. 经济发展分析池州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工业和农业为主,但目前池州市的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和升级。

由于池州市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考虑发展以旅游业和绿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同时,应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效应,加大农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

3. 社会环境分析池州市在人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亟需加大对社会环境的改善力度。

可以考虑加大对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投入,提升池州市的整体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

同时,应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提升池州市的文化软实力。

四、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池州市拥有丰富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 目前池州市的产业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和不协调现象。

(3) 池州市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环境亟待改善。

民宿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民宿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202 1年6月 第39卷第3期Jun. , 2021Vol. 39 No. 3民宿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胡旺梅1,张文凯2(1.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安徽池州247000 ;2,合肥绿地福朋喜来登酒店,安徽合肥230000)[摘要]民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入口,也是一个重要抓手。

文章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分析了该市民宿 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域性民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池州市民宿旅游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从而促进池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民宿旅游;池州市;乡村振兴;旅游APP[中图分类号]F592.7;F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9882 (2021) 03 - 0063 - 02民宿作为以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活文化 为基础,提供游客住宿、餐饮和相关活动的旅游接待 设施,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人们体验当地风俗和文化的重要载体⑴。

对于一直以旅游强市的池州市来说,发展民宿旅游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带 动乡村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目前池州市民 宿旅游从最初的农家乐发展至今,仍存在着_系列突出的问题,如游客季节性强、环境破坏严重、服务意识 欠缺、政府引导不力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健康快 速发展。

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 池州市民宿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池州民宿旅游发展的现状池州市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要 建设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区位优势明显,乡村 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民俗文化资源引人注目,乡村旅 游可开发性强,且城镇化的不断建设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民宿旅游的地位日益突出。

政府也非常重 视发展乡村旅游,《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 民宿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

池州市研学课程设计

池州市研学课程设计

池州市研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本中关于池州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池州市的特色产业、名胜古迹及生态环境特点,并分析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学生了解池州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基本概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收集、整理池州市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具备运用地图、统计表等工具分析池州市地理、经济、文化等特征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出关于池州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2. 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

3. 学生通过实地研学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4.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课程结合池州市的实际情况,以课本知识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池州市地理概况:运用课本中区域地理知识,介绍池州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池州市历史文化:结合课本历史文化章节,讲解池州市历史沿革、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

3. 池州市生态环境:根据课本生态学原理,分析池州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4. 池州市经济发展:参考课本经济学原理,探讨池州市产业结构、特色经济、区域合作与发展等。

具体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池州市地理概况及历史文化第二课时:池州市生态环境分析第三课时:池州市经济发展及区域合作第四课时:实地考察与访谈,收集池州市相关资料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1. 地理概况:第二章 区域地理2. 历史文化:第四章 历史文化与民俗3. 生态环境:第六章 生态与环境4. 经济发展: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有序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池州市的相关知识。

某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某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某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某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某市文旅产业的现状,本次调研对某市的文旅资源、文旅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文旅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调研,并就其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文旅资源分析某市地处山西省中部,素有“太行天险”之称,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位于市区东面的五台山景区。

五台山是中华佛教名山之一,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了集佛教文化、山岳自然风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

此外,某市还拥有太原市郊的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文化资源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文旅产业发展现状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部分,某市的文旅产业发展总体上呈现良好的态势。

近年来,某市文旅产业的经济规模逐年扩大,游客接待数也在不断提升。

截至2019年,某市文旅产业总收入达到了400亿左右,游客接待量突破1700万人次。

四、文旅配套设施分析作为文旅产业的基础设施,某市的文旅配套设施总体上比较完善。

不仅有业务齐全的旅游服务中心、酒店宾馆,还有大型文创产业园区、特色餐饮和休闲娱乐场所等。

此外,某市还在配套公共设施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市区内到处都可以看到公共厕所、停车场、便民商店等。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资源整合不够:尽管某市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但是各资源之间缺乏有机的整合。

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建议对这些文旅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形成一个更完善的文旅产业链。

2.服务水平待提升:某些服务业态的服务水平还需要进行提升,具体可结合新技术、新手段来提高服务品质和效率。

3.文创产业发展不平衡:尽管市区内有许多的文创产业园区,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经营不规范、产业分散等问题。

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

4.旅游环境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某市旅游环境得到了大力改善,但是一些旅游区域的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维护依然需要进一步改善,加大对环境卫生的整治和对公共设施的维护力度。

安徽池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安徽池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一、市域概况位于安徽省南部的池州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最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

池州市境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

市区面积约为2342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60万。

二、产业现状1. 纺织服装产业规模池州市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目前,该市的纺织服装企业超过5000家,从事纺织、染整、服装设计等相关行业。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2. 产业布局池州市的纺织服装产业主要集中在市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市区的纺织服装产业主要以小规模家庭作坊为主,主要从事加工业务;而经济技术开发区则集中了一批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纺织服装企业,涵盖了纺纱、织造、染整、成衣加工等各个环节。

3. 产业特色池州市的纺织服装产业以纺织原料加工和成衣生产为主,产品涵盖棉、毛、化纤等多种纺织品种。

在成衣生产方面,该市以外贸出口为主,部分企业还进行国内品牌销售。

另外,池州市的纺织产业在技术创新、设计研发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能力和优势。

三、面临的问题1. 传统产业升级问题尽管池州市的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庞大,但面临着技术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简单的加工环节,缺乏自主研发和品牌运营能力,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2. 环保压力纺织服装产业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而池州市的一些纺织服装企业在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方面仍相对滞后,产业发展面临着环保压力。

3. 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池州市的纺织服装企业也面临着用工成本的增加,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四、发展建议1. 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提高产业附加值,拓展市场空间。

政府可以出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提高整体竞争力。

2. 提升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管理,推动池州市纺织服装产业绿色发展。

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业的作文

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业的作文

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业的作文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旅游业就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人们的生活,给大家带来了放松和欢乐。

而地方特色文化,就像是旅游这道菜中的独特调料,能让这道菜变得更加美味可口。

我曾去过一个小镇,那里就巧妙地利用了本地的特色文化,把旅游业搞得红红火火。

这个小镇名叫“清水镇”,名字普普通通,但却有着不一般的魅力。

清水镇原本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经济也不怎么发达。

但后来,当地政府和居民们灵机一动,决定深挖本地的特色文化,来吸引游客,带动经济发展。

要说这清水镇的特色文化,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传承了数百年的民间手艺——竹编。

走进清水镇,你会发现,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摆放着各种精美的竹编制品,从小小的竹篮到大大的竹椅,应有尽有。

这些竹制品可不是机器批量生产出来的,而是当地的手艺人用一双双灵巧的手,一根一根精心编织出来的。

我在清水镇游玩的时候,特意拜访了一位竹编大师傅——李大爷。

李大爷的家就在镇中心的一条小巷子里,门口挂着一块写有“竹艺之家”的牌子。

走进他家的小院,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竹编的世界。

院子里堆满了各种竹子,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李大爷正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一根竹子,熟练地削着竹皮。

我好奇地凑过去,问李大爷:“大爷,您这竹编手艺是跟谁学的呀?”李大爷抬起头,笑了笑说:“这手艺呀,是从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

我从小就看着他们编,自己也就慢慢学会了。

”说着,李大爷拿起一个刚刚编好的竹篮,递给我看,“你瞧,这竹篮编得多结实,用个几十年都没问题。

”我接过竹篮,仔细端详起来。

只见竹篮的纹理细密均匀,手摸上去光滑而不刺手。

篮子的提手处还用彩色的丝线缠绕着,显得格外精致。

李大爷告诉我,竹编这门手艺看似简单,其实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从选竹子到削竹皮,再到编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对待。

而且,不同的竹制品还有不同的编法,有的需要用平编,有的需要用绞编,有的需要用插编。

李大爷一边说,一边给我演示。

看着他那熟练的动作,我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

池州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池州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池州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池州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是安徽省辖地级市。

近年来,池州的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本文将从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池州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趋势。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1.传统农业的单一经营模式不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结构开始向多元化转变。

池州的传统农业以水稻、茶叶、蚕桑为主,但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农民开始转产其他农产品,如有机蔬菜、水果等。

2.农业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传统的农耕方式逐渐被机械化和智能化设备所替代。

农民开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

3.农业产业结构向农工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农民不再仅仅从事农业种植和养殖,还参与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链。

二、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1.传统的重工业逐渐减少,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逐渐兴起。

池州的制造业过去以钢铁、矿石加工等重工业为主,但由于环保压力的增加和资源约束,传统重工业逐渐减少,而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如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开始崭露头角。

2.外资企业逐渐进入,对制造业结构产生了影响。

近年来,随着池州投资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池州,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

这些外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池州制造业的水平。

3.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变是一个大趋势。

池州的制造业不再只注重生产产品,而是将服务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制造业企业开始提供售后服务、技术培训等增值服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三、服务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1.传统服务业的消费升级。

池州的服务业以餐饮、旅游、零售等为主,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传统服务业开始向高档餐饮、旅游度假、时尚零售等方向发展。

2.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崛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服务业如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等开始蓬勃兴起。

池州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吸引了一大批IT企业和创业者。

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5年)

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5年)

功能定位三: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功能定位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皖南人家乡村游核心区功能定位五:池州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反映出池州市在不同空间尺度与市场范围内的功能定位有所侧重。

三、规划范围池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三县一区和九华山风景区,总面积约8272k㎡。

四、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5-2025年。

根据池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现状,同时更好地与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相衔接与协调,划分各段规划期年限,重点规划近期,展望中远期。

近期:2015-2017年优化布局,加快发展中期:2018-2020年完善体系,提升品质远期:2021-2025年品牌引领,全面推进五、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及战略通过乡村旅游规划的具体实施,完善池州市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规范池州市乡村旅游服务体系,促进地方产业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使池州市旅游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得到统筹发展。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2009年41号、2014年31号文件精神,围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战略定位和池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要求,突出低碳环保、生态自然的发展理念,按照“发展、规范、提升”的总体要求,以打造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养生度假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着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推进池州市乡村旅游业提升发展。

(二)总体目标以池州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旅游资源为背景,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市场等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时代的乡村旅游产品,突出休闲养生度假特色,坚持以农为本、以旅促农,提升乡村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使乡村旅游业成为池州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促进池州市美好乡村建设和产城一体化发展。

池州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

池州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

池州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一、池州市的经济概况1.1 经济发展现状池州市是皖南地区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

主要经济来源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其中农业占比较大。

近年来,池州市政府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经济在稳步增长。

1.2 经济发展潜力池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交通条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

1.3 经济发展前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池州市将更加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未来,池州市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二、池州市的社会概况2.1 人口结构池州市的人口主要以农民为主,城市人口相对较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市民素质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2 社会保障池州市政府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确保市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2.3 教育和文化池州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市民的文化素质较高。

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三、池州市的环境概况3.1 自然环境池州市地处江淮平原,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市内山水相间,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优美。

3.2 生态保护市政府一直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

近年来,市内的空气质量和水质都明显改善。

3.3 环境保护前景随着市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市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市内的环境质量将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四、池州市的发展战略4.1 产业转型升级池州市将继续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引导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加强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4.2 人才引进和培养市政府将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市政府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州文化特色产业与旅游协调发展初探近年来,池州旅游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业形象逐渐清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和创汇水平都有了较快的增长。

但笔者认为,池州旅游美中不足的是缺乏文化产业的有力支持,文化特色不明显,旅游消费品本地特色文化含量不多。

游客到池州带来的不少,但留下的不多,去的地方不少,但记住的不多,旅游商品种类不少,但带走的的不多。

换句话说,池州文化产业对旅游的支持力不是很大,这一定程度影响和制约了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和其他地方相比,池州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的重视不够,池州文化特色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其前景很好。

文化特色产业目前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近些年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政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选出“文化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池州把“旅游兴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四大战略之一,把“生态池州、佛国九华”作为旅游经济的主打品牌。

但由于缺乏市区文化品牌,导致游客只知九华山,不知有池州。

旅游,文化是灵魂,旅游产业,特色文化是活力。

旅游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建设旅游型城市,首要的是如何让这个城市在繁星般的城市中,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人们的选择对象。

这就必须把旅游资源与特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城市文化品牌对城市内涵和城市形象的强标示的功能,让人们直接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内在魅力和无形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把这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

按照世界级的旅游休闲目的地的设计,应该将地域文化特征强烈的佛教文化、傩戏、青阳腔等很好地与旅游嫁接,让更多的人了解池州。

一、池州文化特色产业发展背景和优势1、当前,从全国范围看,旅游产业发展步入瓶颈,亟待升级转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旅游业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

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重大战略调整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换代,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任务。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转变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发展形态,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

因此,旅游业态创新会是实现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文化特色产业所具有的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力、强辐射力和高科技含量的特征,将为旅游业注入持续发展的生机和动力。

可以预见,旅游产业与文化特色产业的协调发展将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对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产业能级、促进旅游产业转型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我市处于“两山一湖”之间,位于皖南旅游区内,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九华山就在境内。

近年,随着铜九铁路、合黄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的开通,我市交通便捷,山水灵秀,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特别是我省承接央企产业转移,我市的地域优势将充分的展示。

我市自古钟灵毓秀,历代文人墨客李白、刘禹锡、王明阳、王安石、梅尧臣等留下大量的文化遗迹。

民间传说丰富,民俗风情淳朴,文物景点星罗棋布,这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池州傩,我国古老的稀有剧种之一。

青阳腔,兴盛于明万历年间,对徽、京剧等剧种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我们取得了演艺的专利权。

青阳农民画,独有的民间艺术,乡土气息比较浓厚,在我省有很大的影响,2007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

二、文化特色产业对深化旅游发展凸显的作用第一,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旅游产业链是以旅游业中的优势企业为链核,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在旅行社、饭店、餐饮、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商店等行业之间形成的链条关系。

旅游产业链是一条价值链,即旅游产品价值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会逐渐增加,因此,延伸旅游产业链成为近年来许多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目标。

文化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可从两方面拓展旅游产业链。

一方面表现在横向上,文化特色产业融入到旅游行业各产业部门之中,可作为旅游产业成长的“投入要素”和“增值资本”,为各类旅游产业增加附加值。

另一方面表现在纵向上,文化特色产业可与旅游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渗透与融合,使旅游产业链条向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品牌销售渠道延伸,从而有效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第二,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当今旅游正在经历传统“观光游”向现代“体验游”的变革,以功能价值为基础的大众化旅游需求正转化为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个性化体验旅游需求,因此,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供高档次的旅游文化产品就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

文化特色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产业,文化特色产业无疑具有文化经济属性,它通过创造力对既有文化进行创新和突破,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并使之与旅游资源和活动经营结合起来,从而将历史文化内涵转变成鲜活的旅游文化产品,活化文化资源,为人们提供具有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体验消费性的旅游产品。

三、促进池州文化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建议1.抓特色演艺产业。

青阳腔是我县文化知名品牌,我们一定要做大做强。

在五溪或青阳设立青阳腔表演馆,展演被誉为天下时尚的新调。

2009年,我们下决心建设“青阳腔传习馆”。

新建了古戏台、陈列室,配臵了灯光、音响,解决了传承展演青阳腔的场地。

今年,我县政府把组建青阳腔艺术团列入计划,将围绕“观念更新、制度创新、科学管理、结构合理”的思路,建立既符合艺术规律,又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全新模式的民营艺术表演团体。

新组建的青阳腔艺术团融青阳腔、傩戏、目连戏、青阳民歌为一体,一方面在馆、院演出,一方面走入景点、深入基层,吸引游客。

2.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文化特色产业与旅游商品开发的结合最为紧密。

旅游商品包括旅游户外用品、旅游书籍、生活日用品、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和旅游印刷品、免税商品等。

其中,旅游纪念品(包括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和旅游印刷品)是旅游商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池州具有丰富文化资源,佛教文化特色鲜明,地方特色文化繁荣,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活化石”傩戏、“徽池雅调”青阳腔,名扬四海的青阳农民画,九华佛教音乐、石台目连戏、东至文南词、黄梅戏艺术文化、诗文化、茶文化等。

这些独具池州特色的文化可以开发出旅游工艺品。

比如,青阳农民画色彩丰富、线条细腻、构图独特,具有文人画与农民画互补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皖南山区和徽文化中很有特色。

建立青阳农民画培训及产业基地,青阳农民画在池州旅游市场市场上一定大受欢迎;池州傩戏是我国起于明,盛于清,是一种带面具,以宗族为演出单位的戏曲古老的稀有剧种。

可以针对池州旅游市场开发生产傩戏面具及特色道具,打上“池州傩”文化标识,如果开发取得成功,既能取得经济效益,又能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池州目的。

整理开发佛教音乐,出版发行九华佛教音乐专辑,打造九华佛教音乐品牌等等,把池州文化特色元素运用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必将使得旅游纪念品的产品形式和产销环节焕然一新。

2.兴田园文化产业,我市地处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内,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温润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位于九华山下的庙前镇更是凸显其特点。

我们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从游憩农业、特质农业的角度出发,突出文化特点,兴建田园文化产业。

可以规划土地,投入资金,分别建设九华盆景文化园、九华素食文化园、蚕桑文化村等项目。

3.兴民俗游乐文化产业。

九华民俗,主要反映九华山周边一带民间生产商贸、居住饮食、婚姻丧葬、宗教信仰等中蕴涵的文化内容,形式独特,内容丰富,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

我们已经作出规划,在青阳县城西面旅游板块新建大九华民俗文化村,村内开辟古玩收藏一条街,民俗美食一条街,演唱游乐一条街,农民画一条街等,将散落在各处的商户集中一处,划行归市。

该项目已经列入省861和市783计划,县土地规划部门也已经规划土地100亩。

2.开发文化特色产业园区形成新的文化旅游景观。

文化特色产业园区与其他园区有显著不同的特征。

它是集生活和工作、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于一体的场所,有多样化的宽松环境,能给城市带来新异的地方。

园区正是通过其创新性,为原有的城市景观增添了新的内涵,如充满个性、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特色街道。

新的景观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如建立池州市主题公园,主题公园以游客体验为目的,注重主题的设计和选择,注重体验项目的设计,包括娱乐设备、人文生态景观、艺术表演、主题游戏和商业辅助性项目,注重糅合特色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充满TB时尚、动感、欢乐、梦幻魅力的主题生态乐园。

此外,需建立文化特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和解决两个产业在互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文化、旅游行政部门和发改委、财政、建设、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国土、工商、税收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旅游主管部门在制定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时,要主动征求宣传、文化部门的意见;文化部门在策划和设计重点项目时,要征求旅游等相关部门的意见,以形成相互搭台、共同促进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

文化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还是文化特色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两者的协调发展能拓宽旅游资源范围,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从而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