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8 时间的脚印(精备、58张PPT)(共58张PPT)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52张PPT)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52张PPT)

长毛象
琥珀
三叶虫化石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看哪一组同学最先标出全文的段号?并回答共几段? 共 31段
2.看哪一组同学最先标出全文的独句段?共几段? 分别是哪些? 9段(1、5、7、11、13、18、22、24、27)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 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总结: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在于 Nhomakorabea助人们认识地 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我们找寻地下的宝藏, 为人类造福。
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 法。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 方面来的“攻击”……
“攻击”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攻击”是进攻 的意思,它使阳光、霜雪、风、雨等有了行为意识,生动形 象地说明了岩石时刻受到破坏,语言极富表现力。
第四季冰河时期来临
石炭纪
红色岩
黑色岩
海洋宽广
气候炎热 寒武纪 气候寒冷
光滑的擦痕
高大树木化石
长毛象化石 三叶虫化石
冰河经过
温暖潮湿 天气寒冷
6.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提示:读第30—31自然段。
增加知识 找寻宝藏
7.分析第5—21自然段的说明顺序?
提示:解题思路:简括各自然段意思——合并相关段落 ——对照顺序类型进行发现
把“爬”字改成“流”字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用“爬”字,形象生动,而且显出移动的缓慢。
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 法。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 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 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
引用高士其的话把时间拟人化, 一方面与主题照应, 另一方面, 通过引用, 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 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 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从岩石上, 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自由读1-5自然段,说一说: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钟表和日历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四部分
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 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第三部分
说明岩石为我们记录下的历史痕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课件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5.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提示:读第30—31自然段。
增加知识
找寻宝藏
6.分析第5—21自然段的说明顺序?
提示:解题思路:简括各自然段意思——合并相关段落— —对照顺序类型进行发现
1)“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5) 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 了岩石。”(8) 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22)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24)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 展过程。”(27)
第5段: 第6段:
总提下文
自然界中岩石的各种现象
过渡,引起下文 岩石毁灭所呈现的现象 概说呈此现象的原因 概括 原因 具体

结果
第7段:
第8段: 第9段、
第10、11段: 空气和水中酸的作用 第12段:
雨水的作用
生物的作用
第13段:
第14段

原因Leabharlann 人的作用第15—17段 岩石生存的原因 第18—21段 岩石生存的结果
字词积累
shí
zhuó

bào
腐 蚀

浑 浊
xiē
山 麓
刨 刮
cāo
海枯石烂
楔形文字
粗 糙
整体感知
1.看哪一组同学最先标出全文的段号?并回答共几 段? 共 31段 2.看哪一组同学最先标出全文的独句段?共几段? 分别是哪些? 9段(1、5、7、11、13、18、22、24、27)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重点字注音
腐蚀(shí) 掸去(dǎn) 沟壑(hè) 钟鼎文(dǐng) 楔形文字(xiē)
沙砾(lì) 山麓(lù) 覆盖(fù) 龟裂(jūn)
重点词语解释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 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 变) 【山麓】山脚。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学习目标
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明确文章的 说明对象。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品味文中准确、严密而又生动有趣的语言, 掌握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 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地质学家、 科普作家。他写了许多普及地质矿物等知识的文章。 著有《变幻多彩的地球》《谈天说地》《时间的脚 印》等。
课堂小练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腐蚀(shí) 山麓(lù) 钟鼎文(dǐng) B.掸去(dǎn) 沟壑(hè) 堆积(duī) C.帷幕(wéi) 沙砾(lì) 楔形文字(qì) D.低洼(wā) 沟壑(hè) 粗糙(cāo)
答案:C 解析:楔—xiē。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
课堂小结
时 提出话题,指出岩石能记录时间
间 的
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读懂自然 造福人类
印 说明读懂岩石的记录的意义
写作特点
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岩石记录时 间的功能与方式。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知识,作者 在文中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课件(完美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课件(完美版)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解析】 B项,搭配不当,可将“石碑上的刻文”改为“刻文的 石碑”;C项,搭配不当及语序不当,应将“成立”改为“形 成”,并将“干预、发现和制止”改为“发现、干预和制止”; D项,成分残缺,应删掉“自”或在“因”前加上“它”。
B 5.[2019·无锡]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优秀PPT课件

文题解说
本文标题便很新奇,把“岩石”比 作是“时间的脚印”。时间在不断 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 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就 使无形的时间有形化了,既生动形 象又很准确。
课件PPT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时间的脚印》一书中有很多生 动有趣的文章,如《名山不在高》 《雨花石的来历》《奇绝话黄山》 《济南为什么泉水多》《湖泊— —地上的明珠》《桂林山水为什 么特别秀丽》等。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6.岩石在生成过程中,究竟是怎样留下“时间的 脚印”的?请结合课文回答。
岩石是由泥沙等落入湖海中的沉积物不断积累达到 一定量时自身产生重压,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 的孔隙里,使泥沙胶结而形成的。它最初生成时, 像书面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加在一起,每一层 岩石都凝固了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我 们根据这些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在岩石中的反映, 就可以推测出该岩石形成的时间以及同一岩层的气 候、生物等的状况。
•A.气候现象从各方面对岩石造成破坏。 •B.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能腐蚀岩石的一部分物质。 •C.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D.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会对岩石造成破坏。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4.“时间的脚印”是在岩石生成过程中留下的, 作者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 渐成为泥沙的过程呢?会不会喧宾夺主从而对说明 对象有所影响?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7.下面对本文的说明,正确的是( ABC )
A.从形式上看,拟人化的题目,别具一格的题记和 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内容生动具体的正文,相互 映衬,浑然一体。 B.从内容上看,说明具体、全面。如说到山野里的 岩石可以记录时间时,顺便提及北京故宫的“铜壶 滴漏”。 C.从语言表达上看,本文在叙述中大量地运用拟人 化的写法,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 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 PPT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得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得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得发展
四、人类就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得 发展历史得 提示一:读第28—30自然段。 提示二:根据不同类型得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6、
总提下文
7、
自然界中岩石得各种现象

8、
过渡,引起下文
9、
岩石毁灭所呈现得现象
10、 概说呈此现象得原因
11、12、 空气与水中酸得作用
13、 雨水得作用

14、 生物得作用
15、 人得作用
16—18、 岩石生存得原因
岩石生存得结果
小结
❖ 通过岩石我们瞧到了地壳得活动、说明了 气候得变化、记录了古生物得状况及上亿年 得时间得痕迹,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 失得后动。
五、人类了解岩石得变化有什么好处 提示:读第31—32自然段。 增加知识 找寻宝藏
分析第6—22自然段得说明顺序 小结重点
提示二: 解题思路:简括各自然段意思——合并相 关段落——对照顺序类型进行发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 的脚印
岩石
每一厘米得岩层便代表了几十年到几百 年得时间。
铜壶滴漏
恐龙化石
三叶虫化石
长毛象
琥珀
给下列加点得字注音
❖ 腐蚀 浑浊 山麓
❖ shí zhuó

海枯石烂 kū
❖ 粗糙 ❖ cāo
刨刮 bào
楔形文字 xiē
字词:
沙砾lì 掸dǎn去 沉淀diàn 龟jūn裂
二、人类就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得? 提示一:读第20—22自然段。 提示二: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 运动等方面去思考。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共25张PPT)
第二部分(6~21):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一 规律入手,详尽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变迁,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 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第三部分(22~29):说明岩石为我们记录下的历史痕迹。 第四部分( 30~31):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
明确:引用高士其的话把时间拟人化,一方 面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 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 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 “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 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
义。
二、新课讲解
快速通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但起着承 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 5、7、18、22、24、27
例1.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5) ➢ 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例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 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
(1~5) “时间漫谈”
(6~21) “石头的毁灭与新生”
(22~29) “石头上的故事”
(30~31) “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二、新课讲解
速读课文,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5):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 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引人思索和探寻。
➢ 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这样写增强了事物的主 动性或被动性,生动有趣
四、强化训练
品味语言
4.“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 结得更紧密了。”一句中把“胶结”改成“粘合”可以吗?为什么? ➢ 不可以。用“胶结”准确地表明了泥沙变成岩石所起的变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ppt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发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2021年统编版下册
27
•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
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2021年统编版下册
12
1.文章以“时间的脚印”为标题,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时间 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 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 兴趣。
2021年统编版下册
13
2.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
2021年统编版下册
25
2.常用人称代词“你”、“我们”,话语亲切。 例如,“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 卵石”,仿佛作者把读者领到现场讲解一样。文中说 的“我们”,把作者与读者合为一体。“再仔细瞧 瞧”,显然省略了主语“你”,话语也很亲切。
2021年统编版下册
26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
10000年的时间,具有确定性。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
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数据有多精确,都是推测出来的。
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2021年统编版下册
17
6.“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句中的 “死”该如何理解? 【答案】“死”指岩石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岩石却 可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对每个人来 说都很熟悉,但 却很难定义和理 解。科学、哲学、 宗教和艺术对时 间有不同的定义, 但对于测量系统 是相对一致的。 时钟是以秒、分 钟和小时为基础 的,虽然这些单 位的基础在历史 上已经发生了变 化,但它们的起 源可以追溯到远 古时代。
时间是不可思 议的存在。面 对它一刻不停 的流逝,人们 总是有时希望 它停止,有时 又希望它尽快 过去。可是不 管怎么说,时 间都在毫不留 情地往前走, 它的脚步似乎 永远不变。
认真读课文,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1~5)
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 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提出“岩 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引人思 索和探寻。
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 第二部分
动着”这一规律入手,详尽说明岩石“烂”
与“生成”的变迁,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
(6~21)
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 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通常专指殷周 秦汉铜器的文字。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 人占卜的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 楔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马连 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 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人们是怎样发现时间的?又是记录时间的?同学们可以 仔细思考一下,先不急于回答。读完本文,你也许会有 更多的看法。
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
),四川安岳县人, 我国著名科普作家。 代表作品有《打 开地下宝库的钥匙》
《揭开大地的秘密》
《地球的画像》《火
山和地震》《多变的
地球》等科普读物。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
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22) 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 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24)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 过程。(24)
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怎样帮 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第三部分
(22~29)
说明岩石为我们记录下的历史痕迹。
第四部分
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说明读懂岩
(30-31) 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整体感知
归纳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用小标题写到相应段落 的开头。 (1~5) “时间漫谈”
(6~21) “石头的毁灭与新生”
“石头上的故事” (22~29)
“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22)
1.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呢?(5) 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 时间方式的探寻。 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 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 成了岩石。(18) 总括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 的过程。
8 时间的脚印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1、能够基本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能够按照顺序复述课 文大意,达到理解文章的主旨。 2、弄清说明的层次、说明的方法。 3、联系作者简述的道理,理解文章的条理,体会并理解 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信念。 4、弄清说明的顺序,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重难点及其处理 熟读课文,了解本课说明顺序:岩石的风化和形成—岩石 形成后的变化—从岩石上如何看出地壳的活动—化石显示 的地球发展过程—努力读懂这些“文字”—寻找地下宝藏
再次快速通读课文,找一找:请找出文中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句子或段落并作简要分析。
1.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呢?(5)
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 成了岩石。(18)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 过程。(24)
对于生活而言时间是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上 午下午白天黑夜以及钟表的时刻,对于生物和生物延续 而言是一代又一代的繁衍是年轮是从开始到成熟生到死, 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又一个的朝代和时代,对于事物的 发展变化而言是记录和分析这些变化的衡量尺度和座标。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 个人密切相关,但它看不到、触不着。
原因 16举例子 原因 17举例子
19-22岩石生存的结果
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
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 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
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
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 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
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
有趣的科学知识。
预习检查与更正
1.字词读音
踪迹(zōnɡ)
山麓( lù wéi xiē )
腐蚀( shí )
(30~31)
“时间漫谈” 人类如何记录时间
人类如何记录时间
人类如何记录时间
石头的毁灭与新生
自由读6-21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
重新生成岩石
被搬运、被堆积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岩石 小石子 沙砾、泥土
沉淀
重压 胶结 新岩石
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粗糙( cāo páo )
浑浊(zhuó )
龟裂( jūn )
帷幕(
楔形(


刨刮(
钟鼎文(


沟壑( hè 海枯石烂(

) kū
dǐnɡ
2.词语解释
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 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 堕落。(本文用①义项) 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自然段


结构特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6
7 8 9
总提下文
自然界中岩石所呈现的各种现象 过渡引起下文 岩石毁灭所呈现出的现象 结果 概括 总
10 概括说明呈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11 12空气和水中酸的作用
13雨水的作用 14生物的作用 15人的作用 16-18岩石生存的原因

13打比方
具体 事物发展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