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与汉画像砖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讲课讲稿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讲课讲稿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 画像砖图案
中 国 画 像 石 砖 图 案
第六节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一.画像砖 画像砖和画像石是汉墓出土的一种极珍贵的艺术品。它作为墓室结
构一部分,嵌在内外壁上,有实用价值,又起到装饰作用,汉画像砖多 见于四川,汉画石多见于山东、河南
1.汉代画像砖概况 ■汉代采用改良措施,社会经济空前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艺 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汉代讲究“厚葬”,认为人死如生,厚葬之风带来墓室修建业的发 展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有极高艺术价值,其构图完整,结构严谨, 造型朴实,充满浓厚的汉代雄风 ■画像砖的表现方式: 一种为阳刻,线面结合,用浅浮雕的效果,这 种方法多用在人物的表现上,一种为阴刻,以线为主,另有彩绘,极少量
三.画像砖的造型特征 1.画像砖一般采用影形造型、线面结合的造型手法来塑造形象
图6-7 《四骑吏》画像砖
图6-8 车马过桥画像砖
2.人物和动物大都取其侧面和3/4,以便能较好刻画其动态,表现其 形
态特征
图6-9 宴饮画像砖
图6-10 宴饮画像砖
3.由于面积大小的限制,画像砖注重大形与动态,简化细节,其形 态高度概括,特征鲜明
图6-1 阳刻石画像
图6-2 阴刻石画像
二.画像砖表现的内容 画像砖和画像石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物、建筑、车骑出行、
骑射、角抵、神话故事、珍禽瑞兽、辟邪图案、生产劳动、交易市场、 杂耍娱乐,以及墓主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场面
图6-3 汉代画像石
图6-4 汉代画像石
图6-5 汉代画像石
图6-6 汉代画像石
4.画像砖造型大量运用线,线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现。画像砖上的 线古朴而有张力,流畅而不浮华
图6-11 出行图画像石

浅谈中国传统的龙纹装饰图案

浅谈中国传统的龙纹装饰图案

浅谈中国传统的龙纹装饰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又长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无论是遥远的半坡彩陶,还是各朝的陶瓷玉器,无论是民间的手工艺,还是现代的装饰设计,龙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演绎着各种风格和形式。

龙纹图案的产生和发展并非孤立,它是多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体。

粗略说来,有环境因素,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和时代因素等。

但在最初的原始图案中这些因素还未产生,这几种因素应该在原始人类形成部落或者是渐趋小社会群落,即具有初步的文明后才能对图案起到影响的作用。

真正产生图案的因素应是在远早于这几种因素之前产生,而且这种因素应该与原始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息息相关。

一、龙形的来源与传说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在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中留下了神秘而威严的形象。

上古时代,氏族部落的人们把龙作为崇拜图腾,它是各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

直至今日,我们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这些都是图腾祖先观念的残余。

至于龙图腾神,观念,更为普通,大多数民族都曾把龙视为保护神。

《易林》说:“黄帝驾龙乘风,东上泰山,南游齐鲁,邦国咸喜”,认为中国人的始祖黄帝是龙属。

又根据《史记》记载,夏是龙的后裔。

周人则以龙自居。

周人原来崇拜鼋,就是鳖。

“我周人出白天鼋”(《国语、周语》),可是灭商以后,崇拜龙子。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诗经、小雅》)“用昭乃穆,巫显龙光”,说他们以龙为尚。

因此,在各种各样的材质,器物上以龙纹为饰,是为了标榜自己为龙属、龙子。

故上古时代龙纹的使用,除有图腾意义外,还是为了显示自己为龙的传人,反映了中华这个大民族所传承特定的审美观。

古往今来,龙纹被广泛应用于青铜器,陶瓷器、服装、玉器等各种器物和材质上,不论少数民族还是汉族,不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对龙纹表现出一定的偏爱,使之成为装饰纹样中极有生命力的题材,富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感染力。

二、龙纹的种类极其历史流变过程装饰纹样的演变发展在根本上受到社会结构以及原始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因此在不同时期龙形象就有不同的形象,都是从内容到形式的过程。

图案与色彩13中国传统图案

图案与色彩13中国传统图案

中国彩陶的具象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的图案(经过高度的概括变 形,有拙朴的装饰趣味,大多数接近符号,也是由明显的点线面组合而 成) 中国彩陶的抽象图案中的几何纹图案食彩陶的代表,一部分是从开始 初即和具象形同时存在,另一部分是从彩陶的具象图案演变而成。
1.彩陶图案中具象图案语言的形成 a.彩陶具象图案是原始人生活的写照
图案与色彩
2015年4月
专题4:中国传统图案
目录
• • • • 1、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 2、中国传统图案的承载 3、中国传统图案的常见元素 4、中国传统图案的意义
第一部分 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
一、中国各时期图案的代表
1.原始时期的彩陶图案 2.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图案 3.春秋战国至汉代的漆器图案 4.秦汉时期的瓦当图案 5.汉代的画像砖图案 6.历经多个时代的敦煌图案 7.宋代的瓷器图案 8.明代的明锦图案 9.清代清绣图案
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
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
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
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
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
封建社会图案代表——龙生九子
二、图案的发展历程
图案的起源
• •
1、图案起源于人类装饰的本能 装饰是人的本能,也是自然界动 物和植物的本能。装饰起初是出 于求偶、繁殖的需要。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在阶级社会和皇权的统治中,对政治、经济、科学、 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影响。
汉代瓦当

东汉 四凤镜
黄河流域
公元前2000年-龙山文化-礼 器-蟠龙纹 公元前2000年-半山文化、马 厂文化-彩陶-神化人形图案
原始社会时期
长江流域
公元前3000年-马家窑文化-彩陶-旋纹、 舞蹈纹 公元前3300年-良渚文化-玉器-人兽面纹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之二:画像砖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之二:画像砖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之⼆:画像砖(⼆)画像砖 画像砖是模印或捺印有图画的砖,是秦汉时代的⼀种建筑装饰构件。

其图象有的是绘画性的,有的是浮雕性的,有的两者兼⽽有之。

战国已有⽣产,秦代有所发展,两汉为盛期,以后渐减少。

秦代的画像砖分⼤型空⼼砖和实⼼的扁⽅砖两类。

主要发现于陕西临潼、凤翔和咸阳。

秦代画像砖多⽤于装饰宫殿府舍等地上建筑。

秦代画像砖画⾯饱满不留余⽩;在⼿法上,以写实为主,同时还能做到整体情绪与感情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发展了线条的表现魅⼒,丰富了线条的表现技法,以线条⾃如地表现⼒度,运动和速度,成就着秦代绘画流动的宏伟⽓势和古朴风韵。

可以看出秦代⼯匠已具有相当的写实⽔平。

两汉 汉代画像砖主要⽤于构筑墓室,装饰墓室。

汉代是个承前启后蓬勃向上的时代,其艺术作品在粗犷和质朴中扬溢着勃勃的⽣机。

汉代画像砖表现的内容以⽇常⽣活为主,如内容有割⽲、制盐、采莲、⼷射,以及饮宴、歌舞、百戏、车马出巡等,也有少量神仙故事。

构图富于变化,造型简练⽣动,动态感很强如《⼷射·收获》砖中那惊飞的⼤雁,奔跑的⼩⿅;岸上射⼿⽤⼒满⼸的姿态、稻农持镰刈⾕弯腰割穗,⾼低起伏的韵律;岸边的⼤树,⽔中的游鱼,随风摇曳的荷花,皆动感⼗⾜。

散点透视和。

汉代的画像砖多分布于河南和四川两省,近年来在陕西、⼭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也有发现。

其中以四川最富特⾊。

画像砖技法为阳刻线条、阳刻平⾯、浅浮雕等相结合。

⼀般⽤⽊模压制,亦有直接刻在砖上,有的施加彩⾊。

有⽅形和长⽅形等⼏种,多数每砖为⼀幅画⾯,亦有上下分⼆个画⾯的。

画像砖中最成熟、制作最复杂是模印拼嵌画像砖。

作法是先将画像,按粉本分别模印在多块砖坯上,⼊窑烧成砖后,再拼嵌在墓壁上。

古代模印拼嵌画象砖,是在⼀块单砖构成⼀幅图像的画像砖基础上发展⽽来。

东晋时期开始出现由多块砖所构成的龙、虎图像。

南京万寿村东晋永和四年(348)墓中的龙、虎图像,由⼆⾄三块砖拼成。

以后砖数⽇多,到东晋末南朝初,出现了由多达数⼗块到数百块砖构成的⼤幅画场⾯。

秦汉与明清壁画龙纹之比较

秦汉与明清壁画龙纹之比较
龙纹艺术的精华 , 室外建筑壁画龙壁艺术 。此外 , 中西交流 的发 展 ,西 方 艺 术 的 进 入 也 对 龙 纹 的 造 型 和 风 格 的 演 变 产 生 了影
的 审 美 , 引 导普 遍 观 念 的形 成 和 深 化 。 并 本文通过 回顾 龙纹在 不同时期 的发展 状况来提 取其 多样 性 的 视 觉 语 言 特 征 。 此 外 , 虑 到 壁 画 龙 纹 从 产 生 到 考
发展是一 个极为复杂 的过程 , 因此 , 本文将 代表早期 壁 画 龙纹的秦汉时期与龙纹成熟的明清时期作为分析 的对象 ,
阻碍 了龙纹 的传
播 和应 用 ,导致 清 朝后 期很 多龙 纹 消失或衰落 。
而 处 于 龙 纹 定 型
所 以龙纹此时多出现在寺庙 和皇宫。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空 前加 强, 龙逐渐发展成为 了皇权的工具和象征 , 龙纹形象随之发生 变 化, 龙纹的使用 出现 了“ 贵贱 、 别 分尊卑 ” 的现象 , 出现 了皇家 并
程, 从具有 原始 壁画意义的岩画到春秋 战国规模宏大 的宫 廷壁 画、 唐的墓 室壁画 、 明清 的寺观壁 画 , 汉 元 龙纹 的造 型 和艺术风格都各不相 同。在其 发展过程 中, 不同的时代 , 人 们观 念不同 。 赋予龙纹 的象征意 义不 同 , 龙纹所 附加 的内 容也就不同 , 龙纹的形象也就 随着人们观念 的变化而相应 的改变。同时 , 龙纹艺术风格 的形成也影 响着不同时代人
为后世龙纹 中最典型的一种 。在壁画 中, 其造 型特征是 : 以单独 、 适合 、 连续 的手法进 行装饰 ; 突破 了几何框架 的限制 , 龙的运 依 动状态来 布局 ; 纹饰均匀布满画面或一定 的面积 内 , 并规矩分割 及骨架分割 ,曲直线相结合 。 如在 河南南 阳出土 的东宫苍龙画 像石 壁画 中的龙纹 , 龙首高高翘 起 , 龙身呈 9 0度 自上 而下腾空 奔腾状 , 龙尾细长 , 前半部蛇 身, 后半 部兽身 。龙头 、 龙爪 、 尾均 龙 刻有星宿 , 这种统一的画面起伏充满无限的活力。又如极具代表 性的汉代瓦 当中青龙 、 白虎 、 朱雀 、 玄武“ 四神” 之一 的青龙形象 ,

常州博物馆精品文物介绍

常州博物馆精品文物介绍

常州博物馆文物精品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塑观音坐像,国家一级文物。

于1978年在常州市政府大院儿的基建工地宋井内发现的。

通高25.4cm,观音面相端庄安详,湾眉细目,秀鼻小口,胸佩璎珞,身批通襟大衣,手腕带环串,跣足,坐于石崖之上,前面为莲花插座,净瓶和小鸟分列左右,观音所披大衣和石崖处施青白釉,釉质滋润,有冰裂纹。

这尊观音像的细部,雕琢十分精细,例如观音的手指刻画细致精到,连每根指头上的指甲都纤毫毕现,令人叹为观止。

整件作品胎质细腻,釉色均匀滋润,人物造型比例协调,线条流畅,体态轻盈,特别是对观音面部的刻画,匠心独运,充分体现了南宋时期瓷塑作品的独特风格和纯熟技艺,是我国古代瓷塑作品中十分罕见的艺术精品。

1号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玉琮高6cm,最大径9.8cm,于1984年江苏江阴高城墩遗址出土。

该玉琮白色,有黄褐色斑块,器形成矮方柱体,外方内圆,对钻圆口,口内除留有一道切割痕外,口壁光洁,器表分两节,以四角为中线,上下两节合成简化的带冠神人兽面纹。

共四组,每组上截为人面纹。

羽冠部位由两块微凸的刻有细斜纹的横愣组成,以重圈为眼,外圈两侧有对称的小三角形眼角,宽鼻,刻饰卷云纹。

下截为兽面纹,以重圈为眼,外以椭圆形凸面为眼睑。

另刻对称的小三角形眼角。

双眼间以桥行凸面相连,凸横档为宽鼻,上饰卷云纹。

这件玉琮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配合线刻技艺,极好的表现了简化神人兽面纹。

全器制作规整,磨光精致,刻画生动,是良渚文化时期玉琮中的珍品。

2号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良渚文化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高6cm,最大径8.4cm,1984年江苏江阴高城墩遗址出土,乳白色,有青灰色斑,边角稍有损伤,矮方柱形,四角大于90°,周围对钻大孔,孔壁极为光洁,器表以四角为中线,分为上下两截,合成简化神徽图案,共四组,每组上截,为人面纹。

凸起的横愣表示羽冠,横愣上下两端为斜纹,中间线刻繁缛文饰,其下重圈为眼,外圈两侧有对称的小三角形眼角,凸横档为鼻。

汉·画像砖——四川(汉画像石拓片博物馆)

汉·画像砖——四川(汉画像石拓片博物馆)

汉·画像砖——四川(汉画像石拓片博物馆)画像砖,是中国汉代的一种有浅浮雕或阴线画像的砖,多用于墓室建筑。

画像砖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兴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广为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

轺车骖驾画像砖41×45.8cm 东汉四川省博物馆藏一九五五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清白乡出土。

画面为骖驾有盖轺车,车盖连有四条「軬带」,车耳反出,车下轮轂显然。

车上乘坐二人,皆戴冠。

右前一人手持辔头,为御者,左为吏人。

三马头各树一尖锥状的饰物,为它砖所未见。

图上端饰螭纹。

此车不是一般導从之车,而是主车。

画像砖因题材内容广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艺术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

出土地点大多围绕着河南、四川、山东、陕西、江苏、江西、湖北、云南等省,其中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的画像砖数量最多,而且较为完整。

画像砖作为一种艺术体裁,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四川成都等地出土的画像砖表现生产劳动内容的居多,如收获、采莲、桑园、狩猎和井盐生产等劳动场面。

轺车骖驾画像砖38.5×45.6cm 东汉重庆市博物馆藏一九五四年四川省成都市羊子山一号墓出土。

画面为一有盖轺车,盖以四条「軬带」系,车厢两侧重耳,车下轮轂显然。

驾三马,三马皆断鬃结尾,中马負轭,左右騑,车乘二人,御者居左,右为吏人。

《说文》曰:「骖,驾三马也。

」故此车称为骖驾。

《续汉书·輿服志》:「皇孙绿车,皆左右騑,驾三。

」应是较高官吏所乘之车。

车马过桥画像砖40×45.5cm 东汉四川省博物馆藏一九五六年四川省成都市跳蹬河出土。

画面为一座有栏杆的平板木桥,桥板横竖交铺。

下有桥柱四排,每排四柱。

左端桥头为斜坡形。

双马挽一四维有盖轺车,疾驰过桥。

车上有交结,车骑外附车耳。

车上乘二人,右前一人手持辔头,为御者,其左一为吏人。

后一骑相随。

四川地区汉画像砖赏析【上】

四川地区汉画像砖赏析【上】

四川地区汉画像砖赏析【上】原创2017-04-26锦庐艺术馆锦庐艺术馆画像砖起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

四川地区汉画像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饰。

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

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

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个画面的。

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

因此,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也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第一组天府丰物-生产劳作汉代的四川是一个“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富庶之地。

汉代画像砖中有很多生产劳作的画面,他们是当时农业、渔猎、手工业等各方面艺术再现,也是汉代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川博物院汉画砖展区庖厨东汉(25-220年)1985年四川省彭州市义和征集画面上方有瓦檐屋顶,下左食案后,跽坐两人,头带包巾,穿长袍。

右边一人手中握有带骨肉一块,低头似乎作查看状。

右边设有锅灶,厨人正在烹煮食物。

画面人物都没有刻划脸面细部,而是以近似剪影的造型表达主题。

桑园东汉(25-220年)1984年四川省彭州市义和征集画中左下角一屋门,一人手持长竿,立于园内,园中桑树高而茂密。

四川自古为桑蠶重地,至东汉,蜀郡已成为汉代居第二位的蠶丝基地。

庖厨东汉(25-220年)1984年四川省彭州市义和征集画面左边二人席地坐于长案之后,持刀作切割状,似在交语。

案后竖一架,架上挂腿肘两块,生肉一块。

右边三脚架支一大釜,釜下架木柴,一人跪坐釜前,持扇助火。

其身后有四案重叠,上置碗盘等食具。

纳粮东汉(25-220年)1985年四川省广汉市东南出土画面上左为一座粮仓,仓前一人席地而坐,持筹计数。

右侧两辆马车拉至粮仓前缴粮。

其中一辆车的马已栓在木椿上,一人正从车上端粮往容器中倾倒,车上另一人站在车内撮粮。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

图6-23、24 市肆画像石0
图6-1 阳刻石画像
图6-2 阴刻石画像
二.画像砖表现的内容 画像砖和画像石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物、建筑、车骑出行、
骑射、角抵、神话故事、珍禽瑞兽、辟邪图案、生产劳动、交易市场、 杂耍娱乐,以及墓主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场面
图6-3 汉代画像石
图6-4 汉代画像石
图6-5 汉代画像石
图6-6 汉代画像石
图6-15 盐井画像石
图6-16 汉代画像石
3.汉代画像的建筑画法——汉代建筑画法很有具创意,不仅将建筑 的结构交代得十分清楚,建筑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亦有所表现,它不受透 视法的约束,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图6-17 市肆画像石
图6-18 庭院画像石
中国画像砖、画像石欣赏
图6-19、20 汉代画像石
图6-21、22 汉代画像石
中 国
画 像 石 砖 图 案
第六节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一.画像砖 画像砖和画像石是汉墓出土的一种极珍贵的艺术品。它作为墓室结
构一部分,嵌在内外壁上,有实用价值,又起到装饰作用,汉画像砖多 见于四川,汉画石多见于山东、河南
1.汉代画像砖概况 ■汉代采用改良措施,社会经济空前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艺 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汉代讲究“厚葬”,认为人死如生,厚葬之风带来墓室修建业的发 展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有极高艺术价值,其构图完整,结构严谨, 造型朴实,充满浓厚的汉代雄风 ■画像砖的表现方式: 一种为阳刻,线面结合,用浅浮雕的效果,这 种方法多用在人物的表现上,一种为阴刻,以线为主,另有彩绘,极少量
4.画像砖造型大量运用线,线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现。画像砖上的 线古朴而有张力,流畅而不浮华
图6-11 出行图画像石

2024年中考临考押题卷02(上海卷)(原卷版)

2024年中考临考押题卷02(上海卷)(原卷版)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上海卷)语文(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共 14 页,满分 150分。

2.作答前,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姓名、报名号、座位号。

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 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

(13分)1. 默写与运用(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

(《陋室铭》)(2)夕阳西下,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3)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小明竞赛失利一蹶不振,作为他的好友,你可以引用《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他重燃斗志。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22分)【甲】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谒王公廷相王公廷相①,道艺纯备②,为时名臣。

余谒公私第。

公延入坐,语之日:“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③,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

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④,更不复顾惜。

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注释] ①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

②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

③一舆人蹑新履:一位职位低微的官吏穿着新鞋。

汉画像砖及对应拓片

汉画像砖及对应拓片

汉画像砖及对应拓片西王母献俘图横长方形空心大砖48X27.5X17cm,左端残缺,边框饰斜绳纹,水波纹。

主画像分二层,上层为西王母与凤,西王母伸手承接凤凰吐出来的仙丹,赠与寻求长生不死之人;下图为战争场面《献俘图》,右侧站立形象高大者应为汉代军事将领,其身后有一手持棨戟吏护卫。

在他的面前跪着三个人,一个人指手画脚,似是在向长官汇报,一个人五体投地,应该是降者表示“臣服”,汇报人身后是一位反绑着的跪地之人,应该是一俘虏,左侧为二骑士手持弩机,跃马扬鞭逐击逃跑之胡人,战争场面十分激烈,之是一幅极为精彩的胡汉战争之场面。

胡汉战争在我国西汉时期,汉王朝与北方草原牧猎民族匈奴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史称“胡汉战争”。

长期的战争显而易见地给汉代艺术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艺术家们形象地把胡汉战争的题材描绘于砖石等不同的载体之上。

胡汉交战的画面总是以汉人胜利、胡人溃败而告终,这种画面表达了人们期望汉王朝强大和胡汉边境安宁的愿望。

密谋长方形空心大砖25x97x14cm,边饰斜绳纹。

主画像分三个内容,其一是密谋图,画像中铭文燕王指燕国太子丹,王相是指太子丹的幕僚田光,另一个人可能是鞠武,三人共谋抗秦大业,商议派荆轲刺杀秦王。

一切准备就绪后,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走了荆轲,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千古名句;另一内容是迎宾图;第三个内容为山野动物图。

铺首持盾吏绶带穿壁横长方形空心大砖117X25X12cm,上边框饰菱形纹,下边框饰二龙衔尾。

中间主画像有铺首、绶带系壁、有阁楼、持盾门吏。

持笏吏带剑武士竖长方形空心大砖101.5X26X13cm,边框饰斜绳纹、水波纹。

主画像下为长青树、螺旋纹、甘露纹、菱形纹装饰。

主画像上为两个人物,上方人物为持笏吏;下方为持剑武士,其形象狰狞,造型夸张,耐人寻味。

上下两层有神人驾驭苍龙。

横长方形空心砖111.5x32.x5.5cm。

主画像中间为一建鼓,两个人边打边跳,下面有五人或为伴奏,或为舞者,场面歌舞升平,左侧房屋中三人端坐观看,右侧有持盾门吏把守闕门。

中国画像砖的历史和演变

中国画像砖的历史和演变

中国画像砖的历史和演变画像砖龙车图画像砖的起源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

画像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饰。

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

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

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个画面的。

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

因此,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也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汉画像砖骑士图画像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物质的,一块块刻有花纹画像的建筑用材,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墓葬装饰,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墓葬制度和习俗。

西汉在武帝时期达到了鼎盛,此时社会稳定,经济富足,《史记·平准书》记载,“至今上(武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同时,在思想领域,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以孝为仁之本的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和重视,连皇帝的谥号前面都要加上“孝”字,而“孝”的首要表现就是为亲人奉行厚葬。

在“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之风愈演愈烈的趋势中,画像砖墓也随之大量涌现出来,这些画像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随葬品的代替、扩展或延伸。

厚葬之风的盛行,促进了汉代画像砖墓和画像砖艺术的发展.画像砖的分类画像砖的形制有两种,一为边长40cm 左右的方形,一为长45cm 左右、宽25cm 左右的长方形。

根据出土情况,画像砖可分为成都、新都区,和广汉、德阳、彭县、邛崃市、彭山县、宜宾等地两种类型。

而不同的题材约近50余种,大体可分为五种内容: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市井等为主题的画像砖。

中国龙图腾的形象

中国龙图腾的形象

中国龙图腾的形象龙是中华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属于水物,它的产生与农业对水的需求有关。

《说文》: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鳞虫”即水蛇、鳄鱼之类。

龙平时住在水里,春分时节登天化雨滋润禾苗。

龙的形象相当泛化,但标准的龙形体现在帝王身上:伏羲女娲人首蛇身。

“蛇身”即蛇形纹身,是古越族习俗。

后世帝王不再纹身,但黄袍上的龙还是细长蟠曲的蛇形之身。

《说文》:南蛮、东南越,蛇种。

《路史》:三皇蛇身。

《乙巳占》:越云如龙。

这些记载表明帝王身上的龙纹来源于越文化的蛇。

自古龙凤连称。

龙为雨,凤即风。

龙,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

具体是哪九种动物有争议。

相传龙的形体“九像九不像”,《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

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

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

其声如戛铜盘。

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

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另一说是:“嘴像马、眼像蟹、须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狮、鳞像鲤、身像蛇、爪像鹰…”;还有一说是:“头似驼、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台湾画师相传的画龙口诀,也相当有趣:“一画鹿角二虾目、三画狗鼻四牛嘴、五画狮鬃六鱼鳞、七画蛇身八火炎,九画鸡脚画龙罢”,也许记住它,你也可以画出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呢!伏羲氏时,有龙呈瑞,因而以龙纪事,创立文字。

《皋陶谟》:“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

”《左传·昭十七年》:“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竹书纪年》记载: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

《左传·昭二十九年》:“公赐公衍羔裘,使献龙辅于齐侯”的记载;《拾遗记》也说:舜时,“南浔之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放置豢龙之宫,至夏代,豢龙不绝,因以命族”。

汉代画像砖赏析

汉代画像砖赏析

画像砖流行于秦、汉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嵌砌在墓室壁面上的一种图像砖,是厚葬习俗的产物,在今天的河南、四川、江苏、陕西等地均有发现。

画像砖的类型从最初不同形状的空心砖,发展为近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心砖,其构图方式从一砖多模到一砖一模,进而发展到多个模印实心砖拼嵌成一幅完整的图像,是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缩影,极具收藏和研究价值。

许昌博物馆馆藏汉代画像砖2000多块,多出于许昌近郊、许都故城张潘及长葛、襄城、禹州等地。

按照形制和题材的不同分为大型空心画像砖、中型实心画像砖、小型文字砖和小型花纹砖,现从中选取部分精品以供鉴赏。

一、中型画像砖一般长40~48厘米,宽16~21厘米,厚7~8厘米。

主要出土于许昌北郊尚集一带。

整砖用大印模一次压成,浅浮雕兼阳线刻,一砖一模一主题。

题材多为建筑图、车马出行和骑射图,如双阙、门阙楼、神庙、车马、轺车过阙门等。

大部分建筑物前有小吏,持戟者、执盾者、握剑者、拥彗者、佩剑者,有作为附属的常青树及祥禽瑞兽。

(一)建筑1.建筑门吏画像砖(图1)长33厘米,宽22.3厘米,厚11.8厘米。

许昌县张潘镇出土,现藏许昌市博物馆。

长方形,阳线刻。

主题纹饰中间上部有三重檐楼阁,门两侧各立持戟门吏,四只仙鹤分立于檐上和吏后。

下部有一株常青树,四角圆形图案内各饰一飞鸟。

左侧有一阙门,内有一吏持戟而立,右侧有一吏持盾而立。

边框饰绦索纹。

2.神庙画像砖(图2) 长46.5汉代画像砖赏析田鸣1、建筑门吏画像砖厘米,宽18厘米,厚7.8厘米。

许昌县尚集镇出土,现藏许昌市博物馆。

画面为一座神庙,两座两檐阙分列左、右为庙门,双阙间远处有四阿顶建筑物为庙堂,庙前置一椭圆形供案。

神庙两侧各有一株常青树。

四阿顶或四大坡是汉代等级最高的一种屋顶庑殿顶的俗称。

屋顶为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3、铺首衔环画像砖(图3)长47.8厘米,宽16.8 厘米,厚8.2厘米。

东方史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ppt课件

东方史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ppt课件
什么是画像砖?
• 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作为中国古代民间美术艺术的一枝 奇葩,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的我国古代美术艺术园林中持续开放了十四 五个世纪之久。其间,朝代更迭,人事沧桑,社会面貌和意识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迄今发现的数千块画像砖不仅真实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这一变化,而且将这一民间 美术艺术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画像砖的历史
•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
于两汉,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 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画像砖 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 ,也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饰。画 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 条和凸刻线条。
有时画像砖上会用有红绿白等 颜色修饰,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 个画砖的题材又可分为画像、文字和花纹三大类: 1:画像类-历史传说、辟邪祥瑞、神话题材、现实题材、动物题材
、佛教题材。 2:文字类-以纪年、吉文、名号砖为主。文字有篆、隶、楷等多种
形式。 3:花纹类-分为植物类、云纹类、火焰类、宝相花纹、几何纹等。
画像类
文字类 以纪年、吉文、名号砖为主。文字有篆、隶、楷等多种形式。
廖若星辰的西汉文字石刻 徐州龟山汉墓出土封石
连云港连岛西汉界 域文字刻石
花纹类 分为植物类、云纹类、火焰类、宝相花纹、几何纹等
四川画像砖
• 四川是画像砖发现最集中的地方,以成都西北平原一带出土最为 精美,时间大多属东汉后期,其形制主要有三种,即 40厘米左 右的正方形砖和约46厘米×26厘米的长方形砖,还有一种就是在 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条形砖,每块砖都是一个完整的独幅画面,一 次压印而成,一些砖要施彩,面貌接近绘画,正方形砖的浮雕较 低,线面相间,通过线条勾勒细部,强调和夸张动态,使画面具 有刚柔相济之趣,代表了四川地区画像砖造型手法的典型面貌; 长方形砖则浮雕较高,立体感强。

汉画像砖,中国古代艺术经典

汉画像砖,中国古代艺术经典

汉画像砖,中国古代艺术经典汉代,包括西汉、东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

要想对中国固有⽂化进⾏寻根,从汉画像砖就可以看出汉⽂化对中华民族、中国⽂化所产⽣的巨⼤影响。

正因为如此,它不仅吸引了⽂物界、考古界、艺术界,也吸引了包括历史、哲学、宗教、民族、天⽂、建筑、酿造等学科的学者和专业⼈⼠的重视。

汉画像砖的作⽤与形成画像砖,是中国汉代的⼀种有浅浮雕或阴线画像的砖,多⽤于墓室建筑。

画像砖作为⼀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兴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流⾏,且取得很⾼的成就。

其中,汉代画像砖在出⼟数量、砖块形制、画幅形式、题材内容及表现⼿法等⽅⾯,均丰富于其他时代。

画像砖因题材内容⼴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具有很⾼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活和艺术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

画像砖的流⾏较早,明清时期随着画像砖的出⼟⽽流⼊民间,⾄清代晚期,已有收藏家对其进⾏著录。

1949年新中国成⽴后,随着考古⼯作的深⼊开展,画像砖有了⼤量的出⼟,也为我国考古⼯作增添了新的⾊彩。

出⼟地点⼤多围绕着河南、四川、⼭东、陕西、江苏、江西、湖北、云南等省,其中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的画像砖数量最多,⽽且较为完整。

河南出⼟的画像砖主要分布在洛阳、郑州、禹县等⼗余个市县,其时代分别属西汉⾄东汉晚期及南北朝时期。

⽽四川出⼟的画像砖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带,其中以成都、新繁、新都、⼴汉、德阳等市县数量最多,其时代多为东汉时期。

汉画像砖表现内容及艺术特征画像砖作为⼀种艺术体裁,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题材可分为:表现经济⽣活和⽣产劳动。

包括农业、⼿⼯业、商业等,如耕种、收获、渔猎、采莲、桑园、井盐⽣产、集市交易及酿造、舂⽶等。

炫耀墓主⼈⽣前社会地位。

包括⾝份、经历、宅院及享乐⽣活等,如车骑出⾏、楼阁宫阙、庖厨、宴饮、乐舞百戏、尊贤养⽼、讲经授学等。

在南朝时期还出现了表现当时⽂⼈⽣活习俗的画像砖。

四川地区汉画像砖赏析

四川地区汉画像砖赏析

四川地区汉画像砖赏析摘要:一、四川地区汉画像砖概述二、汉画像砖的艺术特点1.题材丰富2.构图巧妙3.雕刻技艺高超三、汉画像砖的分类及代表性作品1.交通出行类2.人物故事类3.动物植物类4.神话传说类四、汉画像砖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1.历史价值2.文化内涵五、汉画像砖的传承与保护正文:【提纲】一、四川地区汉画像砖概述四川地区的汉画像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题材受到广泛关注。

这些画像砖主要出土于四川地区的汉代墓群,为研究汉代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二、汉画像砖的艺术特点1.题材丰富:四川地区的汉画像砖题材多样,既有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场景,如耕作、狩猎、交通出行等,又有表现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的内容。

2.构图巧妙:汉画像砖的构图讲究对称和和谐,画面饱满,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雕刻技艺高超:四川地区的汉画像砖雕刻技艺独具特色,采用线刻、浮雕等手法,细腻传神地表现了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

三、汉画像砖的分类及代表性作品1.交通出行类:如【1】中提到的骖驾有盖轺车画像砖,生动展现了汉代交通工具的形象。

2.人物故事类:如【2】中提到的《中国画像砖全集:四川汉画像砖》中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人物风采和故事传说。

3.动物植物类:如汉画像砖中的龙、凤、麒麟等神兽形象,以及各种植物图案,富有象征意义。

4.神话传说类:如伏羲女娲、西王母等画像砖,展示了汉代人对神秘世界的想象和信仰。

四、汉画像砖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1.历史价值:汉画像砖作为历史遗物,反映了汉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等方面的信息,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2.文化内涵:汉画像砖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元素,展现了四川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五、汉画像砖的传承与保护四川地区的汉画像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加强对汉画像砖的传承与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四川地区汉画像砖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一 样 的猛 兽 , 另一 边 是 一 只像 牛 一 样 的动 物 , 同 时 像 两 条 龙 进
行攻击 。 两条龙张着嘴 , 奋力反抗 , 表现 出一种毫无畏惧 的姿态 。
魂不死 ,以乳 丁纹象 征子孙兴 旺 ,以羽人象征升仙 ……内容 丰 富, 取材广泛 。 点线 面的结合 使用 , 丰 富多彩 的题材 , 或含 蓄或 直 白的各 种图案 , 都增添 了汉画像砖 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意蕴 。
雕 较 早 且 多见 的 为汉 代 陵墓 石 雕 。秦 汉 时期 , 大 型 的墓 前 石 雕 ,
深刻 的祖先崇拜与生殖崇拜的寓意。 虽然都是玉璧与龙的组合 , 也有许多不 同的表现方式。 譬如在南 阳出土的画像砖拓 片中, 龙
造 型生 动 , 刀法简练 , 动态 十足。 由于汉代流行厚葬之风 , 一些 贵
始, 龙 就从天上降 临到了人 间 , 龙 的形 象代表 了皇族 , 代表 了神
圣 与不 可侵犯 , 从而创造 了汉代独特 的龙文化 。 不 同的地域 与时
代 的汉 画像砖在造 型手法 上也各有 不同。在表现手法上有单 纯 帝王 与百姓 的关系一般 。 的用线 条表现龙 的形 象 , 也有不加线条勾勒 , 以浮雕形式刻 画的
龙。 在形态上有单独 出现的龙 , 有些头上有角 , 龙身似蛇 , 有 四爪 和一对 非常醒 目的翅 膀 ; 还有兽状龙 , 有 四肢 , 头 和尾巴 , 细看 身 上有龙鳞 , 像一只拥有的龙的头部和鳞片的虎的形象。 在 巴蜀地 区出土 的一部分汉 画像砖 中 , 龙的形象 占了相当一部分的 比例。
座桥 。
关键 词 : 汉画像砖 ; 龙纹 ; 寓意 ; 手 法
中图分 类号 : J 3 0 5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 3 2 — 0 0 3 9 — 0 1
旧石器 时代 已经出现了以石头进行 雕刻的器物 ,而建筑 石
族 富豪追求 奢华 的墓 葬建筑及装饰 ,于是出现 了大量有 画像石 画像砖 的四趟碑 阙和墓室。 在 汉代 , 石纹样多采用程式化 的象征手法 。 以常青树象征灵
的形象不再是 以线条表现 , 而是 以浮雕 的块面 的形式 , 具有很强
画面感与故事感 , 穿过玉璧 的两条龙遇到 了麻烦 , 一边有一只像
孙兴 旺, 以羽人 象征 升仙…… 内容丰富 , 取材广泛。点线 面的结合使 用 , 丰 富多彩的题材 , 或含 蓄或 直白的各种 图案, 都增 添 了汉画像砖 的审美价值和精神 意蕴 。在各种题材的表现 中, 神兽或是各种动物的形 象并不 少见。龙 为神物 , 画龙 自然为 了取其祥瑞 , 古人 已把 龙作为升天成仙的神灵。二龙穿璧 多出现在 汉墓 门楣上 , 也是 想上行 下效 , 要在人 间与神界 架起一

为升仙 的骑乘工具 。 这些 内容的画像 , 表达 了墓 主希 望死后 能升 仙 和享受仙境生 活的强烈愿望 ,而这种 仙境生活实际上就是墓 主生前 现实生活的延 续。 龙是 中华 民族 的图腾 , 是 中国人一直很崇拜 的神物 , 汉代认
为, 龙 可 以给 人 间 带 来 祥 瑞 , 使 天 下 太平 , 经济繁荣 。 从 汉 武帝 开
由于工具 、 材料 的限制 , 绝大多数 画像石还做不 到惟 妙惟 肖
地刻 画物象的细部 , 但汉代石刻艺术家能够扬长避短 , 善于抓取
动物 的大体大貌 , 突出他们 的基本特征和外在动作 , 用简练概括
的手法突 出强烈夸张的动势。 主要靠动作 、 行动 、 情节来表现 , 而 不是靠细腻的刻画 ,富神于粗犷的外 形中 ,使形 与神有 机地结
2 0 1 4 —1 1
文 艺 生 活 L I TE RA T URE L I F E
艺 术
广

龙纹 与汉 画像砖
韩 树 魁
( 青 岛科技 大学 艺术学院 , 山东 青 岛 2 6 6 0 6 1 )
摘 要: 汉代 画像砖砖 面的整体 构成花样繁 多, 形式 多样 , 装饰纹样也丰富 多彩。以常青树 象征 灵魂 不死 , e . z - %T纹 象征子
合, 从 而构成 了汉代 画像砖石艺术的古拙风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上也或多或少存在着 。 画 天 的重器 。 《 周礼 ・ 春官宗伯第三 ・ 大宗伯》 : “ 以玉作六器 , 以礼 天 像石 画像砖 以其不事细节修饰的粗犷外形 和夸 张姿态造就了力
然 为了取其祥瑞 , 璧 为祥瑞之物 , 自古 为礼仪类用 玉之首 , 是祭 地 四方 , 以苍 璧礼天 , 以黄琮 礼地 ……” 汉郑 玄注 : “ 礼 神者必象 量与动感 , 从而形成一种气势之美 。 参考文献 :
在 各 种 题 材 的表 现 中 , 神 兽 或 是 各 种 动 物 的形 象并 不 少 见 。 为了死后能得 道升仙 , 充满想 象力 的先 民把 龙 、 虎、 鹿 等动物作
这个颇具喜剧性 的穿璧画像 , 摒弃 了平淡和程式化 的构 图, 使画
面线 的惊险刺激 龙与鱼或是虎 的搭配也很常见 ,在豫 中地区出土的汉画像 砖《 交龙》 , 画面呈现对称 的状 态 , 两条龙 的嘴边各有一 条鱼 , 龙 微微 张嘴 , 似乎 正要把鱼吞下去 。 每条龙的尾部都在画面 的中心 位置程螺旋状弯 曲,这样在画面中的两条 龙的尾部 共同构成 了 个 类似如意或是祥 云的造型 , 整 个 画面 显 得 饱 满 , 优美, 极 具
装饰美感 。 在同一地方出土的另一 幅《 交龙 》 的砖 面上 , 两条相交
的龙 , 头部分别 位于 画面 的两端 , 在 两条龙相交 的空 隙内 , 有 老 虎和其他兽类正在进行搏斗 , 似乎正在上演弱肉强食 的场面 。 两 条龙组成 了一个画面的框架 , 并没有参与其 中, 就这 似乎正好 表 现了汉代统治者对龙的垄断所形成的局面 , 龙与兽 的关系 , 就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