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应对策略

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应对策略
(3)教师应该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资源,是一位活生生的心灵教师,他要运用教育心理的理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智慧型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反思的探索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他要充分体现自我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境界。
二、教学策略
1.关注设计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合理的教学期望
教学期望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过高或过低的教学期望都是不符学情的,往往导致全局的失败。首先,教学期望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其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再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把握住教学的基点和训练的梯度。
(1)教师的自我监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前提。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其行为主体之一的教师是具有理性反思和行为调控能力的职业人。自我监控的过程表现为设问这样四个问题:①我在做什么?②我为什么做?③我做得怎样?④我将做什么?第一问是指教师的外在行为;第二问是指教师的内在动机;第三问是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第四问是即时的教学打算。自我调控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在理性价值观的指引下展开的。
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应对策略
整,学习习惯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势,成绩的差异逐渐明显。尤其到了初二年级,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等自然科学课程相继开设,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时学习开始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与差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状况,这种现象基本保持到高中毕业。
(4)兼顾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它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现场设计。具备这二度设计,课堂才是科学的、艺术的。

认识高中生的学习特点

认识高中生的学习特点

认识高中生的学习特点
1、学习内容的特点
(1)基础性。

高中阶段的学习依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在此阶段打好基础,一生都受益无穷。

因此,每个高中生一方面一定要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好与各学科有关的基本技能,还要在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行为规范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打好基础。

这些最基本的基础,既是每个青少年一生发展的必需,也是提高我们全民素质所必需的。

(2)复杂性与多样性。

这是由普通中学的任务所决定的。

它一方面要为高等学校输送高质量的新生,一方面要为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为此,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又要实用性的知识学科,因此学习的内容是复杂的,类型也必然是多样性的,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更加复杂。

(3)探索性。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学习、工作的实际需要,要求高中生不但要掌握科学发展前沿的一些知识,还要主动探索的能力。

2、学习方法的特点
(1)自主创新性。

进入高中后,自觉主动的学习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核心。

学习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掌握型学习与创新型学习。

高中生应该在掌握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发现,在学习中创新。

这样的学习才富有生机。

(2)实践性。

高中期间的学习,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实践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十分重要。

为了真正掌握科学知识,必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正如毛泽东所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

初中阶段学习特点分析

初中阶段学习特点分析

初中阶段学习特点分析内容摘要:进入初中学习阶段的同学们都可以感受到,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

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

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进入初中学习阶段的同学们都可以感受到,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

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

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特点一、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小学期间,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学科也相对简化,主要学习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课程。

语文主要是识字教育和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数学主要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观、感性的知识,并没有细化了的完整的学科知识。

老师的教学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观性,而不是强调知识的完整体系。

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

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时,物理、化学等课程相继开设,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些学科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质积累,这就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增多了。

老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特点二、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

学习量的增加和内容的不断加深,加上初中学生心理的波动和生理的变化,使得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

青少年学习方法浅析与应用

青少年学习方法浅析与应用

青少年学习方法浅析与应用青少年学习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青少年学习方法的基本特点、适用的学科和应用案例,来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一、青少年学习方法的基本特点青少年学习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青少年学习方法具有多样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好的学习方式,包括听讲解、阅读、实践等多种途径。

2. 个性化:青少年学习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个性差异,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以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3. 积极性:青少年学习方法应鼓励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我学习意识。

4. 灵活性:青少年学习方法适应快节奏社会的需求,强调学习方式的灵活调整和变通,以适应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快速更新。

二、青少年学习方法的适用学科青少年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是文科类还是理科类学科都可以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1. 文科学科:对于文科学科,如语文、历史、地理等,重点是要加强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可以采用朗读、阅读导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2. 理科学科:对于理科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重点是要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采用实践操作、思维导图、解题技巧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青少年学习方法的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青少年学习方法的应用案例,供参考:1. 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可以通过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计划能力。

2. 运用创意记忆法:学生可以运用创意记忆法,如联想记忆、图像记忆等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点和理解概念。

3. 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主动探索解决方法,如查阅教材、请教老师或同学,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如电子书、在线教学视频等,扩展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首先,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兴趣,他们会对新事物、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推动着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与学习,他们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入和广泛。

其次,中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相比起小学生时期的老师主导型教学,中学生更加愿意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

他们会主动去图书馆、上网查询资料,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他们对学习进程的掌控,能够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自觉地实施学习计划。

第三,中学生的学习意愿主要源于他们的兴趣和动机。

中学生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这样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还与他们的目标和价值观有关。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此外,中学生学习的时候喜欢与他人交流合作,倾向于小组学习和互动学习。

他们通过交流、合作和互助来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另外,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

他们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和概念来逐渐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和原理。

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中学生学习的特点还包括对成绩的关注和评价的重视。

中学生会通过考试或者成绩的反馈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他们对于成绩的好坏会对自己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评价和反馈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也可能导致学生焦虑和压力。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包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学习意愿的形成、喜欢与他人合作学习、学习过程的深入和学习成绩的关注等。

了解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和促进他们的学习。

初中生接受学习的特征

初中生接受学习的特征

初中生接受学习的特征1.好奇心和求知欲:初中生通常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事物和知识感兴趣,愿意主动探索和学习未知的领域。

2.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逐渐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够自觉地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方法、整理学习资料,并且有一定的自我监控和调整学习进度的能力。

3.学习动机和目标意识:初中生朝向明确的学习目标努力,他们意识到学习对未来的重要性,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负责。

他们有追求进步和提高的动机,善于树立学习目标,并且能够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4.良好的学习态度:初中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如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勇于面对困难,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积极应对,不放弃努力,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5.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初中生应该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学习和休息的平衡,合理规划每天的学习任务,充分利用时间,避免拖延行为,增加学习的效率。

6.善于合作和沟通:初中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同学们和老师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乐于分享和倾听他人的意见,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果。

7.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初中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和同学互动交流,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8.善于批判性思维:初中生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分析和评价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9.强烈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初中生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生活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履行学习责任和义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0.忍耐力和坚持不懈:初中生应该具备较强的忍耐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和困难,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去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

总之,初中生接受学习的特征包括好奇心和求知欲、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目标意识、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善于合作和沟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善于批判性思维、强烈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以及忍耐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中学生作为处在青春期的群体,学习特点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于思维方式逐渐趋向抽象和逻辑化。

中学生渐渐能够将学习内容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逻辑化的整合与联结。

例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事例中总结出规律,并能够通过逻辑推理构建出演绎式的思维模式。

这使得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逻辑性和理性思考,更能把握学习的规律性和综合性。

其次,中学生的情感特点是充满了挑战和矛盾。

青春期本身是一个心理和生理变化最为显著的阶段,中学生面临着身心发育、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同伴关系的重构等多重挑战,情感上较为脆弱和不稳定。

他们常常会表现出情感起伏较大、情绪波动频繁、自我意识强烈、对外界评价敏感等特点。

这种特点在学习中表现为学生对成绩与被接受的渴望,同时又因为压力和焦虑而产生学习动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最后,中学生的行为特点主要表现为主动性和交互性。

随着认知能力的增强和自我意识的形成,中学生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主动探索。

他们会在学习中积极尝试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中学生对同伴关系的重视也使得他们更加注重合作学习与互动交流。

他们愿意与同学进行思想碰撞、彼此启发,通过协作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效果。

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教师而言,应充分了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通过寓教于乐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中学生的情感特点,提供心理辅导和情感支持,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和焦虑。

对于家长而言,应了解中学生的行为特点,鼓励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意识。

此外,家长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关心并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

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分析

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分析

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分析中学生学习方法是指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策略。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中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动力。

本文将从时间规划、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合理安排作业和高效笔记等方面对中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分析。

首先,时间规划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方法的重要方面之一、中学生通常要面对较多的学习任务,因此时间规划至关重要。

良好的时间规划首先要有合理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根据每天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表,将时间分配给各科目和任务,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学生还应该根据自身学习的特点和效率,制定学习时间的安排和间隔,比如合理地进行休息和运动,避免长时间的连续学习。

其次,注意力的集中是中学生学习的关键。

中学生面临着许多课堂上的干扰和外部的诱惑,如手机、社交媒体等,容易分散注意力。

为了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度,学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如选择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关闭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专注于学习任务。

此外,中学生可以通过慢慢增加自己的注意力时间,逐渐训练和强化自己的注意力。

再次,积极思维是中学生学习的必备条件。

中学生常常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容易出现厌学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他们还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自己的学习取得的成果进行肯定和奖励,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此外,合理安排作业也是中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方面之一、中学生每天都面临大量的作业,如果不合理安排,容易导致学习压力过大和效率低下。

为了合理安排作业,学生可以首先将作业进行分类和排序,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完成;其次,学生可以将大段的作业拆分成小段来完成,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连续性和集中度;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合理地调整和分配作业的时间。

最后,高效笔记是中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方面之一、高效的笔记有助于学生整理知识,梳理思路,回顾复习。

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具有独特的特点。

学生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主动性、积极性、个性化、终身性和社会性等方面。

首先,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的,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主动思考、提问、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只有在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和努力下,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学生学习具有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来源于内在的需求和兴趣,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另外,学生学习具有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此外,学生学习具有终身性。

学生的学习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而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追求进步。

最后,学生学习具有社会性。

学生学习不是孤立的个体活动,而是与社会和他人密切相关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与老师、同学和家长等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促进学习的发展。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积极性、个性化、终身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应对策略

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应对策略

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应对策略中学生由于心里和生理上的变化其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由少年期、青春期逐步向成人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

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表现出以下明显的差异:1、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

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小学期间,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学科也相对简化,主要学习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课程。

语文主要是识字教育和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数学主要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观、感性的知识,并没有细化了的完整的学科知识。

老师的教学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观性,而不是强调知识的完整体系。

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

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时,物理、化学等课程相继开设,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些学科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质积累,这就使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增多了。

老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2、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

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学习量的增加和内容的不断加深,加上中学生心理的波动和生理的变化,使得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和中学成绩相关不大。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在小学是学习尖子的学生,进入中学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减少;相反,有些小学时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后来居上成为学习冒尖者。

而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却与高中以至于大学学习呈明显相关。

优秀初中生的共同特点与学习方法总结

优秀初中生的共同特点与学习方法总结

优秀初中生的共同特点与学习方法总结优秀初中生是每个家长、老师心目中的榜样,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兼具良好的综合素质。

那么,优秀初中生具有哪些共同特点?他们又是通过怎样的学习方法取得成功的呢?首先,优秀初中生具备以下共同特点之一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有拿到作业立即开始完成的习惯,能够按时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

他们有自律的精神,不会拖延学习,对待学习认真负责,能够合理规划时间,坚持每天的学习计划。

此外,优秀初中生注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他们还善于总结归纳,能够将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其次,优秀初中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

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愿意投入大量精力去学习。

他们对待学习态度端正,知道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他们不抄袭、不作弊,遵守学术道德,始终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

优秀初中生注重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乐于与同学共同进步,通过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优秀初中生具有良好的时间管理技能。

他们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将学习、休闲、锻炼、社交等各项活动协调安排,避免时间的浪费。

他们学会分清主次,懂得设置学习目标,并且能够用有限的时间完成任务。

优秀初中生知道如何集中精力,避免分散注意力的干扰,确保充分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具备这些共同特点的基础上,优秀初中生还采用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他们善于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帮助他们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他们会根据课程难度、考试时间等因素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分配。

其次,优秀初中生注重预习和复习。

在课前,他们会提前阅读教材,了解课程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讲解。

在课后,他们会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巩固记忆,做好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他们懂得课后及时复习的重要性,避免知识的遗忘。

此外,优秀初中生注重课余辅导。

中学和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特点

中学和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特点

中学和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特点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学和小学时期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掌握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中学和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特点。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特点:1.概念的引入: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侧重于基本概念的引入。

教师会通过实际物品、游戏、图片等教具来引入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概念的认识。

2.渐进性的学习:小学数学的学习是渐进性的,逐步深入和扩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从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计算开始,逐渐过渡到更复杂的问题解决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3.实际问题的解决:小学数学学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

教师会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互动和合作学习:小学数学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

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交流和合作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5.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学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故事、竞赛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中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特点:2.推理与证明能力的培养:中学数学学习注重推理和证明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证明数学定理、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学数学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发展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4.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学数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发展问题解决和自主学习的技能。

5.抽象思维的培养:中学数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抽象化、归纳、推广等方法,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培养数学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

总结起来,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注重基本概念的引入、实际问题的解决、互动和合作学习等;而中学数学学习方法则注重知识的系统化、推理与证明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

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一、学习活动的特点 1.学习成绩分化激烈小学的成绩和初中的相关不高,在小学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很多人后来居上,变成成绩冒尖的学生。

初二“分化点”,学生学习开始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2.自学能力的作用日益明显 a.由于直接帮助孩子的难度增大,许多家长力不从心 b.家长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想歇一歇,喘口气 c.孩子要求独立 3.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他们还离不开老师对他们的严格管理,稍不注意就容易出岔子,经不起诱惑和干扰,有波动和不稳定的特点。

二、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层次和结构第一层次:信念、理想、世界观第二层次:意志品质情绪情感特点兴趣、动机、需要性格、气质特征第三层次:直接对某类学习产生具体影响,由第二层次派生出来的包括自制力、荣誉感、顽强性、学习热情、求知欲望、成就动机、自信心、好胜心、独立性等不同的非智力因素都是以“力”的形式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非智力因素的动力性质: 1.学习的吸引力 2.学习的内驱力主要取决于内部条件,即学习需要,学习动机等 3.学习的情动力比如有人渴望成功,有人避免失败 4.学习的意志力升学和成才是初中生激励工作的中心内容影响初中生学习的智力因素 1.智力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等能力的综合 2.发展的一般趋势一个人智力的增长同知识经验的增长
不同,智力增长犹如人体的生理发育,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
长。

智力在人的童年期增长很快,到青春期和成年初期增长速度逐渐缓慢下来,在成年期智力到达峰值并相对稳定下来,到中、老年期,人的智力开始下降。

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中学教学内容的增加和教学方法的变化,中学生生活经历的日趋丰富复杂,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一)语文学习活动泛化如果说,小学语文学习基本上是课堂的学习,学校和家庭的学习,那么,中学语文学习的范畴就已经大大地延伸,逐渐趋社会化,正所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中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已经远远超出课本之外,举凡各种书籍、报刊、影视、戏剧、广告、招牌乃至整个社会和人生都是值得他们广泛深入学习的生动教材,成为他们涉猎和探求的对象;语文能力的训练也已经远远超出课堂范围,比如:举办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座谈会、主题班会,文娱晚会、时事报告会,模拟法庭,模拟记者招待会;办墙报、板报、小报、手抄报;写周记、日记、书信、观察笔记、调查访问记乃至进行文艺创作等。

“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泛化,给中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智力背景,使他们语文知识的学习有了一部无比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语文能力的训练有了一个大显身手的英雄用武之地。

(二)学科学习兴趣分化中小学生对于不同学科学习兴趣的分化,有的从小学高年级就已经开始,进入中学则日趋明显。

中学生群体中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呈现出日益分明的差异性。

虽然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强化,越来越爱学语文,甚至立志终身从事语文工作,但是,这类学生却为数不多;而主要的、带倾向性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化,甚至出现偏科现象。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

其一,学科爱好表现个人差异,随着青春期心理的发展,偏爱某些科目而冷淡某些科目,似乎是难于避免的心态。

其二,课程增加,学习负担加重,使中学生不可能还像小学时那样将主要兴趣集中于语文学习。

其三,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日渐形成,使他们对语文教学现状逐步感到不满,兴趣下降,有的甚至把学习兴趣从课内转向课外。

其四,“重理轻文”等社会风气的影响也使部分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浓。

初中生学习特点及学习方法介绍

初中生学习特点及学习方法介绍

初中生学习特点及学习方法介绍初中是青少年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青少年个性与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身心发展不平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迅猛但心理与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展成熟。

他们常常面临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变化感到困惑。

2.学科知识增加:初中生接触到更多学科知识,学习领域扩展,学习内容更加细化和复杂。

他们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和概念,理解更加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3.注意力不集中:初中生的注意力普遍不够集中,容易分心和丧失兴趣。

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持续的动力,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4.逐渐形成学习习惯:初中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他们通过不断重复和实践,开始逐渐形成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学习方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1.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初中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能力,合理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

可以制定一个学习时间表,明确每天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分配,保证每个学科都有足够的时间学习。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生需要训练自己的学习习惯,如每天按时复习、做好作业和课堂笔记等。

可以通过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3.分层次学习:初中学科知识相对复杂,初中生可以将学习内容按照不同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次学习。

先学习基础知识,逐渐深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也可以将学习内容分为小块,逐步攻克,避免一次性学习大量知识造成压力。

4.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初中生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比如,多媒体学习、合作学习、拓展阅读等。

通过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5.建立学习小组:初中生可以组建学习小组,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互相帮助和鼓励。

在学习小组中,可以共同解决难题、分享学习资源和心得体会,促进彼此的学习进步。

6.养成读书习惯:初中生可以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初一级学习方法和特点

初一级学习方法和特点

初中阶段中学生学习方法和特点(针对初一新生)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

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表现出以下明显的差异:1、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小学期间,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学科也相对简化,主要学习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课程。

语文主要是识字教育和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数学主要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观、感性的知识,并没有细化了的完整的学科知识。

老师的教学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观性,而不是强调知识的完整体系。

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

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时,物理、化学等课程相继开设,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些学科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质积累,这就使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增多了。

老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2、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学习量的增加和内容的不断加深,加上初中学生心理的波动和生理的变化,使得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和初中成绩相关不大。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在小学是学习尖子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减少;相反,有些小学时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后来居上成为学习冒尖者。

而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却与高中学习呈明显相关。

(2)初二年级往往出现比较明显的学习“分化点”。

浅谈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浅谈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浅谈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主动首先,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热爱学习就是主动学习的源泉,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求。

这种内在的需求,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习的责任,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命成长、生活以及今后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那么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主动学习,因此,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具有内部动机,所以说这种主动性需要培养。

二、探究对于学生来说,探究主要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科学研究,探究并不是像科学家那样探究深层次的问题,而是让学生研究自己身边感兴趣的问题、现象。

探究学习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究的过程,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果,它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的挫折与失败,要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感知学与认知的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探究,这种探究是要有针对性的,而且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有价值,课堂上没有价值的探究是没有意义的。

三、合作合作并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可、相互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合作形式,如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校际之间的合作。

合作有多种方式,合作手段也有很多,但是这些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了合作的意义而存在的,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技巧,偏离了这一点合作,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合作与独立是一种辩证存在的关系。

提倡合作与独立并重,合作是以独立为基础的,合作的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那么合作就失去了意义。

合作的基础是独立,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简单把合作与独立对立起来,合作学习应体现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一、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

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要求,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

二、独立性。

独立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

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

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烈的潜在的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独立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于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

三、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转变学习方式,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四、体验性。

体验是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

体验使学生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和理性的范畴,二是扩大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五、问题性。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和知识积累与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上述五点特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它们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们必须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惟其如此,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把握“五性”,聚焦课堂,激活课堂。

以智慧点燃创新火花,让课堂流淌出生命诗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