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优秀7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优秀7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遭遇,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句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件播出卖火柴的小女孩图导入。
二、播放课件,简介作者。
三、学习生字词课件播出,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请学生读生字词。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快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文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按故事情节的变化把课文分成三段,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五、讲解第一段(14自然段)请四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夜,小女孩却要在街上卖火柴,忍受着寒冷与饥饿的煎熬,你们觉得她可怜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女孩非常可怜?把这些句子用划出来。
再把这些句子分成四类,填入表格。
看看哪些句子分别说明小女孩的寒冷、饥饿、贫穷、没人疼爱?寒冷饥饿贫穷没人疼爱3、指导感情朗读14自然段,体会小女孩的不幸。
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深深体会到了卖火柴小女孩的不幸。
接下来,还有什么事情将会发生在我们可怜的小女孩身上呢?七、作业设置预习第二、三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现了什么的幻象?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回忆巩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大段,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二、深入品读,反思幸福,感悟不幸(一)体会幸福浏览课文第二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现了什么幻象?展示多媒体图片和描写小女孩幸福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幸福感受。
(二)领悟不幸这些幻象是不是很美好?暖烘烘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都是真实的吗?小组讨论,为什么幻象中会出现大火炉、烤鹅、圣诞树、疼爱她的奶奶而不出现其他事物呢?作者的这些想象合理吗?这些事物的出现说明了小女孩怎样的渴望?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第一次大火炉温暖第二次烤鹅渴望食物幸福?第三次圣诞树欢乐不幸!第四次奶奶疼爱第五次和奶奶一起飞走幸福(三)解读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1、课文第五自然段中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5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像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教学难点: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师范读,导入新课。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我要把蛋糕送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你想进一步了解这位卖火柴的小姐姐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爷爷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认真看老师板书,齐读课题。
)2、背景介绍。
这篇童话是19世纪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之一。
当时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剥削下,境况十分悲惨,为了维持家庭生活,许多年幼的孩子也被迫走上街头,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更谈不上什么快乐和幸福。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读完后谈一谈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汇报。
(教师做适当评价)三、细读感悟【卖火柴部分】学生汇报交流为主,注重指导朗读,师生共同谈体会。
【擦火柴部分】课文多次提到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情景,请同学们拿起笔,划出这些句子,用心读一读,再选出你感受最深的段落,把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边写下来。
(一)、学生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三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沙皇统治社会的黑暗。
初步了解想像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比,体会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和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中小女孩五次划亮火柴的过程,明白小女孩幻想中的幸福与现实中的不幸。
教学难点:幻想与现实的差距,想像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件,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过程:一、幸福导入,悲情入境:播放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你是否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那幸福是什么?(新衣服、好吃的、新自行车、过年的压岁钱等等)那你还记得过年时我们都有哪些快乐的事吗?(食物、糖果、鞭炮、玩、和家人在一起),下面我们听一段录音:放卖火柴的小女孩开篇的情境录音(大雪、寒冷、饥饿、光脚、单衣),孩子们,如果让你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过年,你会怎样?(还不得冻死呀、不可能、找妈妈、老师是瞎编的)这就是真正发生在上个世纪俄国的事情,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冻死了,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好,老师这就带大家到那个时代去看一看。
二、倒叙研读,体会实情:一)学习12、一叁两个自然段师:请同学们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小女孩死在大年夜里,光着脚,脸上带着微笑,手里捏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
师:那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一次。
生汇报:他死之前看到过的美好的东西。
师:那小女孩看到的会是什么呢?让我们回到课文的开头去看一看。
二)学习1-4自然段生读课文,了解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读后简单汇报。
播放动画,强化故事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影像。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共16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共16篇〕第1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p 】这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课文技记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贫困儿童的深切同情。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分为小女孩卖火柴、擦亮火柴取暖、冻死街头三局部。
【教学目的】1.认读5个字〔其中有2个多音字“晃”和“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命运,感受作者对贫困儿童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理解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命运,感受作者对贫困儿童的深切同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出。
【学情分析^p 】有不少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读过安徒生的这篇童话,如今需要的是站在学习语文的角度上看问题:独立学习、自渎自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读,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考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才能。
【教学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理论活动。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
老师那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p 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论。
在阅读理论中,力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醒课题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学生说说理解的安徒生,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简介时代背景及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同桌交流〕2.检查自读情况。
考虑: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漂泊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
聚焦想象,彰显神奇——《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解读与设计
主持入:_非常课堂•实践IE-mail:280545335@|聚焦想象,彰显神奇—《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解读与设计周佩君龙点睛《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篇经典老课文,全文 1250多字,原编排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以下简称“六 下”),现编人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且为此单元第一篇课文。
该课文兼具了“老”文、“长”文两个特点,也是年段跨度最大的一篇,实为一篇难 教之文。
统编语文教材倡导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从二年 级起,教材就编人了不少长文。
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长课文被编入三年级,还是让许多一线教师感到 不解。
这个编排是否科学?对比两个版本的教材,我们发现,课文虽相同,放到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段中,教学目标明显不 同。
统编语文教材以双线组元,只有根据人文主题和 语文要素深度解读教材,才能把握好这篇老课文的新 教法e如果执教者还持原有的观念,抓住小女孩悲惨 的命运及“幸福”的含义不放,教起来就会有难度,不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比课后习题,我们发现,人教版六下的能力 训练点聚焦于对整个故事主要内容的把握,并需要学 生理解、关心人物命运,与其有情感共鸣。
而统编语 文教材中的习题更注重感受想象的神奇。
有了以上梳 理,我们明晰了此文在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 学“支点”“丰富的想象”,感知童话的文体特点,感受想象让童话神奇无比,对印象深刻的部分能表达 一定的看法,在童话变幻的情境中感受人物情感的变 化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1-4自然段聚焦小女孩的悲 惨处境,5-9自然段以反复的情节层层推进了小女孩的幻想,有一定的规律性。
统编一、二年级语文教材 中有不少课文是以反复的情节推进故事发展的,学生 对此并不陌生。
如一年级下册的一篇长文《动物王国 开大会》以反复的结构行文;二年级上册的《风娃娃》以风娃娃去的地方为线索,在相似的结构中变化情 节,且课文字数也较多;二年级下册的《青蛙卖泥塘》《蜘蛛开店》均为反复结构的童话。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领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卖火柴的小女孩》。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穷苦人民的生活。
2. 简介课文作者安徒生及其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三、讲解课文(10分钟)1. 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讨论与思考(10分钟)a. 小女孩为什么会受冻、受饿?b. 小女孩为什么要点燃火柴?c. 小女孩在火光中看到了什么?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 写一篇关于“如果我是小女孩”的想象作文。
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背景介绍1. 安徒生2. 穷苦人民生活二、故事情节1. 小女孩的悲惨命运2. 点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三、修辞手法1. 比喻2. 拟人四、道德教育1. 珍惜生活2. 关爱他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培养了学生的同情心。
但在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时,部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教学中应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和引导。
六、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享他们对小女孩的同情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他们处在小女孩的位置,他们会怎么做。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10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10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
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设计:一、导入:(大屏幕出示图片丑小鸭、拇指姑娘)它们是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它们吗?知道是谁笔下的形象吗?学生答。
那谁能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安徒生?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今天我们就随着这位童话大师的笔,走近这样的一位小姑娘,齐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在字准句顺的基础上,想一想安徒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读文,思考、汇报。
师:孩子,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答:可怜、悲惨等。
师:是啊,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孩子,你从哪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快速浏览课文的14自然段,有了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举手说。
学生汇报:重点抓住大年夜:孩子,对于你来说大年夜意味着什么?可对于这个可怜的女孩来说呢?冷:从哪体会出了小女孩冷?学生答。
孩子,你感受到冷了吗?来,把这种冷读出来。
学生读。
饿。
家:是什么让这个小女孩有家不能回?学生答。
师:是的,现在,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只能蜷缩在墙角,伴着她的只有那一把没有卖出去的火柴。
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你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三、研读,情感升华:师:浏览下文,小女孩和你想要的一样吗?学生答。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带着对她的同情,再次走近这个小女孩,走进课文的余下部分,动笔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可以和小驵内的人交流交流。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5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语。
(3)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4)写一写自己对小姑娘的心里话,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西方的圣诞节,及西方人的信仰。
(2)通过研读重点句子,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的形象,体会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美好追求的赞颂的真挚情感。
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教学生如何批注,超越既往的咬文嚼字,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文字背后的感受,读出文字背后的思考,从而从多种角度读出故事的不同味道。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美好追求的赞颂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研读重点句子,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的形象,体会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美好追求的赞颂的真挚情感。
2、教学难点:从童话创作的角度,深入体会经典创作的内涵。
通过对小女孩的“小”,发觉对应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一个个的“大”,以及内心包蕴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追求的“大”,从而体会童话永恒的魅力。
教学方法:教学策略:1、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小女孩的形象,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人文的熏陶。
2、使用朗读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采用自主、合作、评价学习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2、资源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圣诞节”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课文词句,解读小女孩儿的不幸,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做批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新课。
1、(师生配乐朗读)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1一、导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同学们快速回忆一下。
课文分几部分?2、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过渡:那文中的小女孩到底怎样可怜?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
二,新授第一部分1.首先,看卖火柴这部分,浏览课文1-4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小女孩可怜的句子,画下来,圈一圈重点词语,读一读句子,体会小女孩内心的情感。
2.交流体现小女孩“可怜”的句子。
(残酷的现实)过渡: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真的很可怜。
可是后来她怎样了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能读给大家听吗?小女孩死了,可作者为什么会说她幸福了(幸福),在哪些段落或故事情节中知道的?让我们一起静心默读擦火柴的部分5-10自然段,想想小女孩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美丽的东西,又感受到了怎样的幸福?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写一写你的感受,并读出你的体会。
(学习提示)1.学生默读5-10自然段。
师:让我们一边交流,一边不断完善这个表格。
(填表格)2.小女孩曾经看到的美丽是现实的吗?那是什么?小女孩的幻象怎么样?。
(美好的幻象)3: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一天没卖掉一根火柴,都足以让她内疚和恐惧,可小女孩为什么还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又为什么会幻想到这些美丽的东西呢?我们先与同桌讨论讨论,再来交流。
师:我们先来交流第一次擦火柴。
小女孩为什么擦燃第一根火柴?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你从中体会到了小女孩怎样的心情?师:这个“终于”经历了怎样一番斗争,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啊!(读出勇气来)师:她用火柴往墙上一擦,只见——师:大家注意这里的标点,你发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师:带着你的感受读——师:几乎冻僵的小女孩已经迷迷糊糊了,小女孩开始产生怎样的幻想?谁来读读这个句子?师:看到大火炉时,小女孩是什么心情?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大火炉?在幻象中,小女孩的感受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幸福)这就是小女孩曾经感受到的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优秀教学设计(10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优秀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本页是作者敬业的小编有缘人帮大家整编的10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较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有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较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
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解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篇课文,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一直被选为中小学语文教材。
这样一篇经典童话,可以说有着永恒的魅力,我们需要不断地去重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和贴近那些伟大的灵魂,“复原文学经典所传达的经验”。
今天,我就大胆地尝试运用孙绍振教授所讲的还原法与比较法来解读文本,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审美价值的还原与比较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这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在统编版教材之前,这篇童话一直定格在五六年级的课文。
去年,我任教三年级,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曾和同事发出这样的疑问:统编版教材为什么会这么大幅度地把这篇童话调整到三年级课文中去?与过去教材相比,同事表达了很大的不赞同,认为对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突然学这么长的一篇课文,一读起来有难度,二感悟有难度。
我也在思考教材编者的意图,当时所能想到的是联系《快乐读书吧》,认为编者这样调整无非是为了鼓励孩子们去大量阅读童话书籍,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欲望。
这次在工作室的推荐下,拜读了孙绍振教授书籍《如是解读作品》,读完这本书再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又有了新的思考。
现在我用孙绍振教授“审美价值”的还原与比较法来阐释我当时的疑惑: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创作这篇童话的本原是什么?是要写给谁看的?我们在进行“还原”分析的时候,最根本的是要“还”,要“原”,将写作的意图“复原”出来,将所表现的生活“复现”出来。
我查找了安徒生本人的文献资料,现在用导演王越赴丹麦拍摄“纪念安徒生诞生200周年”记录片时所说的这段话还原安徒生创作意图的一种解读:“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很想念奶奶,实际上这个故事传达了他对母爱和家庭的渴望。
安徒生出生贫苦家庭,11岁爸爸去世,妈妈改嫁,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
14岁离家闯荡之后终身未婚,连奶奶和母亲去世时他也不在身边。
《卖火柴的小女孩》语文教案五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语文教案五篇《卖火柴的小女孩》1【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及幻想世界的美好。
2.通过品读词句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含义深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一年中要度过很多节日,你们最喜欢什么节日?为什么?大年三十,除夕之夜,我们又是怎样度过的呢?(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
为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在情感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可就在这样一个大年夜,有一个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大雪纷飞的街头卖火柴,最后活活冻死在街头,没能看到新年的第一轮太阳,你们想了解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抓住主线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读后交流,然后请同学们把自身的印象写在黑板上。
(例如:可怜冷饿穷苦没人疼漂亮等)三.品词析句1.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是从文中那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的?在那些语句旁边注上这些词语。
并说说理由,前后桌之间可以讨论。
2.全班交流:主要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同情,受人欺负,家穷等几个角度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机用富有引导性的语言小结学生的回答。
例如:在学生体会又冷又饿后,教师小结,这样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本来应该是在家中围着温暖的火炉,吃着丰盛的晚餐幸福的度过,可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流落街头,真是太可怜了!在学生体会了小女孩无人同情,受人欺负后,教师小结,这样一个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忍冻挨饿一整天,不但得不到别人的半点怜悯,甚至还有受别人的欺负,真是太可怜了!3.重点句学习(1)“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从三个“一” 你体会到什么?(2)“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这些”指哪些? 她为什么没注意这些 ?小结:谁不爱美丽,可此时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根本无法顾及外表的美丽,她想要的只是能让她吃饱穿暖,可就是这样小小的要求都是无法实现的,小女孩真实太可怜了!(3)“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篇6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方法:阅读法、想象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教学过程:一、了解“导读”内容,引人新课1.指名读第三组的“导读”。
2.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你对安徒生有哪些了解?2.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读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1.提出自学要求:阅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在书上找出有关的部分,做上记号。
3,讨论交流。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到第十一自然段)(2)把课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3、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认真看看课文,再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一段讲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段讲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
第三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四、学习第一段1.提出自学要求:阅读第一段,想一想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应该怎样回答。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抓住两点: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回家同样要挨冻。
)从这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么样?让我们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要读出这个小女孩的可怜。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精选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精选5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书写了资本社会的黑暗的残酷,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过程与方法:1、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2、鼓励学生就有关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后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体会,体会到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其中饱含的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设计:课内:抄写词语组织近义词填空课外:朗读课文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能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小女孩的家庭情况。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1、板书课题,作者“安徒生”2、简介作者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一个小镇上,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个鞋匠,他们常给幼年的安徒生讲故事,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
1835年初,安徒生决心为孩子写作童话。
自此,每年圣诞节,他都献出一本“给儿童们看的童话”。
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丑小鸭》等)3、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课文插图,这个坐在雪地里的小女孩就是大年夜还在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能够把握主人公小女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社会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美好品质。
(2)激发学生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关注和思考。
(3)提高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主人公小女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的分析。
(3)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社会背景的探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社会背景的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对作品情感的共鸣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共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安徒生及其作品特点。
(2)揭示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小女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火柴的象征意义等。
(2)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如贫富差距、社会冷漠等。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设想自己处在小女孩的位置,体会其内心世界。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类似弱势群体,培养关爱他人之心。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三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三篇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不敢回家,最后冻死在街头的事。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三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篇一:《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过新年吗?为什么?学生交流。
师小结:过新年时,我们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看晚会,还可以收到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压岁钱。
同学们是幸福的,幸运的。
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却在大年夜冻死在了街头,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这就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故事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板书:3、预习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问呢?请提出来,我们一块探究吧。
(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4、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交谈确定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有感情朗读、在脑海中浮现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等。
三、学习课文1、学习1~4自然段:⑴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卖火柴的小女孩走进那个寒冷的大年夜!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以边读边划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⑵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寒冷”“饥饿”“没快乐”“没人爱”,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三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三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习第一部分,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流程:一、结合视频资料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刚才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心里有些什么想法呢?(学生可能会说:心里难受,这些孩子真可怜......)。
是啊,看了之后老师也非常的难过,他们实在是太可怜了。
不过,总会有一些好心人愿意帮助他们,我相信同学们也很愿意为他们祝福。
2、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大家走进《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悲惨的童话世界,去认识一位可怜的小女孩,感受她命运的悲惨和不幸,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兴趣?3、师板题: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刚才读了课题,同学们最想知道什么,有什么想要说的吗?鼓励学生自由说说读了课题后的想法,指名一两个学生说说。
2、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吧!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有拿不准的字词可以随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出示本课生字,指导学习读写。
生字:A:自读生字,注意字型,借助工具书或问老师同学,读准字音。
B:指名读或教读,并用生字组词,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鼓励其他同学正音、老师正音。
C:现场练习书写生字。
师:大家已经会读词语,让我们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去理解吧!(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生读文,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指名反馈,适当鼓励评价。
)师:这个童话故事内容很丰富,学习这样篇幅较长的文章,我们可以分几部分来理解。
请同学们再次快速的浏览课文,想一想,本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学生浏览课文交流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明确:故事先写大年夜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种种幻象;最后写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解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解读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国广为传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名篇不断被选为中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几代人成长的精神食粮。
在安徒生众多的作品中,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卖火柴的小女孩》了。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被选为中小学语文教材,目前,《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则童话,写于1845年,是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
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了美好的幻象,渴望得到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对于这样一篇虽说妇孺皆知,但大多数人未必能够准确理解的文章,我们需要从语言、细节、篇章结构到文化背景都努力做出独到的解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和贴近那些伟大的灵魂,“复原文学经典所传达的经验”,实现经典文本的审美价值。
一.了解创作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安徒生创作这个童话的背景以及他的创作动机。
1848年,安徒生到国外去旅行。
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画片写故事。
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
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
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1岁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
每到傍晚,他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
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想着这些,安徒生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借助他超凡的想像能力,写下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凄美动人的童话。
2004年,中央电视台为纪念安徒生诞生200周年赴丹麦拍摄记录片,导演王越在深入接触了安徒生的文献资料后认为:“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很想念奶奶,实际上这个故事传达了他对母爱和家庭的渴望。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3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
以虚实结合的方法,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极度寒冷、饥饿、冷落的情况下,一次次划燃火柴,出现了不同的幻想,最后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从卖火柴到燃火柴,最后拿着燃后的火柴梗,带着美好的幻想幸福地死去。
课文以美好的幻想和细节描写映衬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设计理念:细微处的点拨与指导,让语文学习变得富有情趣,让学生的朗读能够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用心揣摩与体会。
在引领的前提下,没有忘记放手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
在学生谈感受以前,给学生充分自由朗读的空间。
在指导朗读以后,让学生能够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课堂不再是教师展示自己风采的地方,也不是展示教师解读能力的场所,课堂成了教师和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地方。
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5、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从小女孩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齐读。
3、关于作者,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
出示资料:安徒生(1805—1875),世界著名童话作家。
因家境贫寒,安徒生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十四岁时独自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
后来在一些艺术家的帮助下才正式上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安徒生的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表现了其历久不衰的魅力。
在今天这样一个注重以人为本的时代,我们该怎样解读和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呢?它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文学作品必然是特定时代和作家生活经验的反映,我们在解读一个文本时,就得了解一下作家的生活时代和创作文本的背景。
1848年,安徒生到国外去旅行。
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信中寄来的画片写成一个故事。
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金黄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
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
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凄凉的身世。
于是,安徒生就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借助他超凡的想象能力,写下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凄美动人的童话。
一、这篇童话的构思,新颖精巧,意蕴深长
(一)明暗交替,线索分明
故事描写的主人翁就是画片上的小女孩,故事情节是依托小女孩手里拿着的“火柴”展开的。
即“卖火柴→擦火柴→捏着火柴梗死了”,这是一条明线;而暗线则是通过明线揭示的实质,即小女孩“悲惨的现实→美妙的追求→冷酷的结局”。
两条线索,明暗交替,贯穿全文。
第一段(从开头到“风还是可以灌进来的”),明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卖火柴的不幸处境。
暗写社会背景,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以及作者对弱肉强食、贫富不均的社会的哀怨。
第二段(从“她的一双小手冻僵了”到“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明写小女孩几次擦火柴时,眼前产生的一次次美妙幻象。
暗写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揭示当时社会的冷酷。
第三段(从“第二天清晨”到课文结束),明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暗写冷酷的社会终于把她吞没了,鞭挞了当时社会的罪恶以及作者用宗教思想阐述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
从全文构思上看,明暗两条线索有机结合,交叉进行。
故事情节也随之逐步深入展开,文章蕴含着的道理也随之突出,最后两条线索在悲剧结局得到了统一。
文章层次井然,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富有极强的逻辑性和艺术魅力。
(二)烘云托月,对比鲜明
小女孩没有温饱、没有欢乐、没有亲人,面对着微弱的火柴之光,她产生了种种美妙的幻觉,是冷酷的现实逼迫她用幻觉来慰藉自己孤苦的心灵,是罪恶的社会现实又扑灭了她幻想中的希望之光。
美妙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受冻和取暖的对比
第一次幻景:说小女孩在大雪天冻得难受,面对着火光,“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的面前”。
通过受冻和取暖的对比,反衬
了她热切希望得到温暖。
2.饥饿和美食的对比
第二次幻景:写小女孩在极度饥饿时,在火光中看见了丰盛的食品。
通过饥饿和美食的对比,烘托她饥饿中急切地想得到温饱。
3.痛苦和美景的对比
第三次幻景:写小女孩在备受痛苦、极度难熬的时候,在火光中出现了美丽的圣诞树。
通过痛苦难熬和欢乐美景的对比,反映了她渴求得到欢乐。
4.孤寂和团聚的对比
第四次幻景:写小女孩失去亲情,孤苦无援中看到了慈祥的奶奶。
通过孤苦冷落和团圆欢聚的对比,衬托出她渴盼亲人的爱抚。
5.人间和“天国”的对比
第五次幻景:写小女孩饱尝人间的艰辛,幻想奶奶带她飞向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种想象中的“天国”是没有的,对“天国”的幻想正好反衬出当时社会的冷酷。
(三)以热写冷,含蓄深沉
本文在构思上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是“以热写冷”、含蓄深沉。
无论是展现事情的发展过程,还是刻画人物的形象,都含而不露,言已尽而意无穷。
更为绝妙的是在平静的叙述中,并没有较多地运用凄惨哀伤色彩的“冷”词汇,反而紧扣小女孩天真、幼稚的孩子的共同特征,用了很多带光明、欢乐色彩的“热”语句。
如结尾两自然段,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她“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的小小的尸体上”。
在结构上,与前面遥相呼应,一脉贯通。
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更是画龙点睛之笔,是对那个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社会的哀怨,也抒发了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
二、教学这篇童话时,要紧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构思上的特色(一)精心设计问题,积极启发学生思维
在学生了解作者创作这篇童话背景,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提问:(1)课文开始时描写大年夜的环境有什么作用?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的情景怎样?什么事使她忘不了?(2)为什么课文三次强调“大年夜”?(3)她五次擦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幻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幻景?说明什么?(4)你在最后两自然段里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悟?
(二)抓住两条线索,把握全文思路
可以突出如下板书:
(三)这篇童话想象丰富,寓意深刻
教师要尽量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和认识水平,边读边悟,仔细体味,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学完课文之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写“与比童年”或“假如小女孩生活在”等书面作业。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五寨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