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消化系统 ppt课件
2024版消化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定义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的完成有利于整个胃肠道协调的生理活动。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功能定义与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消化系统的生理意义•摄取和转运:食物被摄入后,经过口腔的咀嚼和食管的蠕动,被推入胃内。
胃内的食物受到胃壁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形成食糜,并逐渐被推向小肠。
•消化和吸收:在小肠内,食糜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和机械性消化,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这些小分子物质透过小肠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被人体吸收利用。
•排泄废物:食物残渣和部分水分在大肠内被进一步吸收后,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同时,大肠内的细菌对食物残渣进行发酵和腐败作用,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K和一些短链脂肪酸等。
•维持内环境稳定:消化系统通过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废物,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肝脏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进行调节,维持血糖和血脂的稳定;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参与血糖的调节。
01口腔的组成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牙齿、舌等02口腔的功能咀嚼、吞咽、言语、感觉等03口腔内环境的维持唾液分泌、口腔pH值调节等口腔的结构与功能润滑口腔、帮助咀嚼和吞咽、消化淀粉类物质、清洁口腔等唾液的作用唾液的成分唾液的分泌调节水、有机物(粘蛋白、球蛋白等)、无机物(钠、钾、钙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030201唾液的作用与成分1 2 3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食管的组成输送食物至胃、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等食管的功能通过食管肌肉的蠕动将食物推向胃,同时食管下括约肌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
临床医学概论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 入食物、消化食物、吸收 营养和排泄废物。
消化酶的作用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 壁细胞分泌的物质,能够 分解食物,使其变得易于 吸收。
消化系统的疾病类型
炎症性疾病
如胃炎、肠炎等,由于感 染、免疫等因素引起。
肿瘤性疾病
如胃癌、肠癌等,由于基 因突变、环境因素等引起 。
功能性疾病
如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 等,由于胃酸过多、胃动 力不足等原因引起。
消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与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调节影响消化系统 的功能,消化系统也会影响神经系统 的状态。
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 统输送到全身各处,同时循环系统也 运输消化系统的代谢产物。
肝硬化案例
总结词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由于长期损伤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改变。
详细描述
肝硬化的常见原因包括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饮酒、脂肪肝等。随着病情发展,患 者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和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治疗肝硬化的方法包 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结肠癌案例
总结词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通常由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形成。
胃的消化
胃酸分泌
胃壁细胞分泌胃酸,胃酸能够激活胃 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 酸性环境。
胃的蠕动
胃通过蠕动将食物与胃酸、胃蛋白酶 充分混合,促进食物的消化。
小肠和大肠的消化
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小肠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分解蛋白质、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肝细胞分泌胆汁,胆汁能够乳化脂肪, 促进脂肪的消化。
消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
消化系统幻灯片PPT课件
边绕红晕、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2~3周) 病程1~2周 治疗:清洁口腔,温凉饮食,局部喷药(疱疹净),进食前表麻,退热,抗病毒
第6页/共44页
鉴别: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病毒感染,夏秋季多发,发热,咽痛;疱疹 位于咽部、软腭,不
迁延性及慢性:肠道菌群失调、饮食
疗法
第27页/共44页
调整饮食 继续喂养,禁食不禁水,成分搭配
加强护理 消毒隔离,口服补液,臀部护理,勤
翻身 药物治疗
控制感染 微生态疗法 肠黏膜保护剂 止泻剂
第28页/共44页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1)口服补液:
• 口服补液(ORS)成分:
• —————————————
第10页/共44页
•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 1)病毒:80%以上,轮状病毒最常见 2)细菌:致腹泻大肠杆菌(5组)空肠弯曲菌、耶尔森氏菌、霍乱、痢疾 等 3)真菌:白色念珠菌 等
肠道外感染 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部位感染伴发
第11页/共44页
•非感染因素
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 食物成分过敏 气候因素
第12页/共44页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真菌性肠炎
第22页/共44页
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 粒细胞 大便检查:常规 培养 涂片 血液生化检查:钠 钾 钙 镁 CO2CP 十二指肠液检查
第23页/共44页
•诊断
发病季节 病史 临床表现 大便性状
几种混合溶液的简单配制
5~10%GS 10%NaCl 5%NaHCO3
消化系统(全套122页PPT课件)
第三節 消化系統X線影像解剖
(一)咽部X線影像解剖 (二)食管X線影像解剖 (三)胃X線影像解剖 (四)十二指腸X線影像解剖 (五)空回腸X線影像解剖 (六)結腸直腸X線影像解剖 (七)食管X線影像解剖
(一)咽部X線影像解剖
在吞鋇正位像上,其上方正中為會厭,喉頭
兩旁為會厭溪。會厭溪外下方是梨狀窩, 梨
梨狀窩中間的透亮區為喉頭。該區也稱 下咽部,在C5下緣處,兩側梨狀窩匯於
狀 隱 窩
中心向下引入食管,彙集處有生理性狹
窄區,長約1cm,相當於C6水準
側位觀,前方鄰近組織自上而下為軟齶、 齶垂、舌根、會厭溪、會厭和喉的入口。 咽的後壁為頸椎前軟組織,輪廓光整, 厚度不超過0.5cm,下咽部以下頸椎前軟 組織厚度可達1.8cm
肝臟的解剖概要
肝門(porta hepatic)為髒面的橫溝,長約5cm,有 肝管、肝固有動脈、肝門靜脈、淋巴管、神經 等出入,被結締組織包繞,構成肝蒂
左縱溝前部有肝圓韌帶,後部容納靜脈韌帶 稱靜脈韌帶裂。右縱溝前半部為膽囊窩;後半 部為下腔靜脈窩
肝借H溝分為四葉,即肝左葉、肝右葉、方葉 和尾狀葉。
五、空腸和回腸的解剖概要
空腸和回腸長4~6m,位居腹腔中下部 空腸(jejunum) 始於十二指腸空腸曲,占空回腸全長 近端的2/5,位居腹腔左上部 回腸(ileum)占空回腸遠側3/5,位居腹腔右下部, 在右髂窩處從左側通入盲腸。空回腸均由腹膜包裹 並以小腸系膜連於腹後壁 約有2%的人在距回腸末端30~100cm範圍內,在腸 壁的系膜緣處有長2~5cm的囊狀突起,稱Meckel憩室
(二)結腸(colon) 在右髂窩內始於盲腸,至第3 骶椎平面續為直腸。結腸可分為升結腸、橫結腸、 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四部分
消化系统PPT课件
5. 小肠 (1)形态位置 小肠长5~7 m,位于腹腔中下部,上接幽门下续盲肠。 (2)分部 小肠全长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①十二指肠 a. 上部 起自幽门,指向肝门。起始处称十二指肠球,黏膜平滑,是溃疡好发部位。
②口咽 软腭与会厌平面之间,前借咽峡通口腔,在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隐窝内有腭扁桃 体。 ③喉咽 位于会厌上缘与第六颈椎下缘之间,前对喉,借喉口与喉腔相通,下续食管。
咽的分部与沟通口诀 鼻咽口咽和喉咽 鼻口喉腔相通连 咽鼓管口通中耳 六颈下缘续食管 3. 食管 (1)食管形态、位置和分部 食管为一肌性管道,长约25 cm,沿脊柱前方下降,上续咽,下接胃的贲门。食管 可分为颈、胸和腹三部。
二、 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为了从体表确定内脏各器官的正常位置,通常在胸、腹部体表画出若干标 志线和分区,这对描述内脏的正常位置,临床诊断和病理检查都有重要的实用 价值。 1. 胸部标志线 (1)前正中线 沿身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2)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直线。由于此线正通过男性乳头,故也称为乳头线 。 (3)腋前线 沿腋窝前缘(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③牙的名称及排列 a. 乳牙的排列
右上颌 Ⅴ Ⅳ Ⅲ Ⅱ Ⅰ Ⅰ Ⅱ Ⅲ Ⅳ Ⅴ 左上颌 右下颌 Ⅴ Ⅳ Ⅲ Ⅱ Ⅰ Ⅰ Ⅱ Ⅲ Ⅳ Ⅴ 左下颌
Ⅰ——乳中切牙 Ⅳ——第一乳磨牙
Ⅱ——乳侧切牙
Ⅲ——乳尖牙
Ⅴ——第二乳磨牙
b. 恒牙的排列 右上颌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左上颌 右下颌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左下颌
食管的狭窄及意义口诀 食管全长三处狭 异物肿瘤最好发 首在食管起始处 次于左支相交叉 三过食管裂孔处 侧算距离到切牙 前俩十五二十五 最末四十才到达
消化系统1ppt课件
3、牙的种类和排列
人的一生中换 牙一次。第一 套牙称乳牙 , 第二套牙为恒 牙。 乳牙总数 为20颗。恒牙 为32颗。
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
方位为准,以“+”记号划分上、下颌及左、 右两半,共4区,并以罗马数字I~V标示乳牙, 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4, 表示右上颌第 1恒前磨牙Ⅳ; 则表示左上颌第1乳磨牙。
胰头
胰管 胰体 胰尾
直肠和肛管腔面的形态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 置在右锁中线与肋弓 相交处。
胆囊管、肝总管和肝 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 区域称胆囊三角,是 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 动脉的标志。
2、胆囊
胆囊颈 胆囊体 胆囊底 胆囊管
胆囊三角
胆囊底的 体表投影
3、胆总管 起自肝 总管与胆囊管的汇 合点,向下与胰管 相会合。胆总管起 始段位于十二指肠 上部上方,在肝十 二指肠韧带内,居 十二指肠上部后方, 再向下在胰头与十 二指肠降部之间, 最后斜穿 十二指肠 降部后内侧壁中, 与胰管汇合,形成 肝胰壶腹,开口于 十二指肠大乳头。 在肝胰壶腹周围有 肝胰壶腹括约肌包 绕。
(二)胃的位置和毗邻
胃的毗邻 胃前壁在右侧与 肝左叶贴近,在左 侧与膈相邻,为左 助弓所掩盖。介于 肝左叶与左肋弓之 间的胃前壁,直接 与腹前壁相贴。 胃后壁与胰、横结 肠、左肾和左肾上 腺相邻, 胃底与膈和脾相邻。
(三)胃壁的结构
胃壁的三层平滑 肌组为外纵、中 环、内斜。 环层 在幽门处形成幽 门括约肌。 胃粘膜呈红色。 胃粘膜在幽门形 成环行皱襞,突 向腔内,称幽门 瓣。
(三)肝外胆道
肝胰壶腹 括约肌
肝左管 肝右管
胆汁排泄途径
进食时
不进食时
肝总管 胆囊管 胆总管 胆囊
复习课件临床医学概论消化系统.ppt
0.0
3
6、呕血和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呕 血和黑便的出现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 出血速度的快慢相关;一日之内出血量在 50~75ml以上者才会出现黑便;出血部位在幽门 以上者,当出血量大而且快时,多出现呕血并伴 有黑便,出血量小时则可能只有黑便;出血部位 在幽门以下者,常表现为黑便。呕出鲜红色血液 或血块者表示出血量大,在胃内停留时间短;而 出血量少而慢,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呕出的血液 呈咖啡色或褐色。出血量不大时,大便呈柏油样, 若出血量大,速度快,大便也可出现暗红色或鲜 红色。
渗出液
不定、可为血性、 脓性、乳糜烂性 多浑浊 能自凝 >1.018 + >30g/L >500x106/L
漏出液 淡黄,浆液性
透明或微混 不自凝
<1.018 -
<25g/L <100x106/L
0.0
13
表3-2 感染性腹水与非感染性腹水的鉴别
项目 WBC计数
分类 pH GS 细菌涂片/培养
感染性腹水
0.0
5
二、常见体征
1、肝肿大 :主要通过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 断。肿大肝脏的硬度通常分为以下三度。Ⅰ度: 质软如口唇,此为正常肝脏的硬度;Ⅱ度:略硬, 有如按鼻尖的硬度,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 等;Ⅲ度:质硬,硬度如按两眉之间,可见于肝 硬化、肝癌、淤血肝及白血病等。肝肿大按其病
变范围可区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两种。前者见于
2、腹水检查:腹水化验的指标包括腹水的颜色、 量、透明度、比重及PH,蛋白质定量,细胞计数 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该检查有助于鉴别渗出性 与漏出性腹水(下表3-1),
0.0
12
以及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染性腹水(表3-2) 表3-1 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定标准
《消化系统器官》课件
舌头的作用
搅拌食物
舌头在咀嚼过程中起到搅拌食物 的作用,使食物在口腔中均匀分
布,便于进一步咀嚼和吞咽。
辅助发音
舌头与牙齿、声带等器官协同作用 ,共同完成发音过程。
感知味道
舌头表面布满了味蕾,能够感知各 种味道,如甜、酸、苦、咸等,帮 助我们辨别食物的味道。
03
食管器官
食管的结构
食管的长度与位置
胆囊的功能
储存胆汁
胆囊是储存胆汁的主要器官,能够储存肝脏产生的胆汁,并在需 要时释放到肠道中帮助消化食物。
浓缩胆汁
胆囊能够将胆汁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吸收回来,使胆汁浓缩,提高 其消化效率。
分泌黏液
胆囊还能分泌黏液,润滑胆管和肠道,减少消化过程中对胆管和 肠道的刺激和损伤。
胰腺的功能
分泌消化酶
胰腺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腺之一,能够分泌多种消化酶, 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等,帮助分解食物中的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 存率至关重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 除、放疗和化疗等。
07
肝器官
肝的结构
肝小叶
是肝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由多个肝细胞组成。
肝窦
是肝内的毛细血管,负 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 废物。
胆管
连接肝细胞和胆囊,负 责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门静脉
预防小肠疾病的关键是保持健 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 避免过度压力等。
06
大肠器官
大肠的结构
1 2
结肠
结肠是大肠的主要部分,呈袋状结构,主要负责 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直肠
直肠是大肠的末端部分,主要负责储存和排泄粪 便。
消化系统概述PPT课件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肠道感染 急性中毒
变态反应性肠炎
病 因
全身疾病
服用某些药物
不洁饮食史
2、身体状况
(1)急性腹泻:起病急骤,病程较 短,多为感染或食物中毒所致; (2)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
起病及病程
长,多见于慢性感染、非特异性炎
症、肠道肿瘤或神经功能紊乱等。 (3)急性便秘:肠梗阻、肠麻痹 (4)慢性便秘:功能性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 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 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尿量、血生化指标 在正常范围
五、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 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的病人应卧 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可用暖水袋 腹部热敷,以减弱肠道运动,减少排 便次数,缓解腹痛症状。慢性、轻症
者可适当活动。腹部按摩
•饮食护理 以少渣、低脂、易消化及低纤维 素食物为主,避免生冷、硬及辛 辣等刺激性食物。急性腹泻应遵 医嘱给予禁食、流质、半流质或 软食。嘱病人多饮水,以防频繁 腹泻引起脱水。
恶心与呕吐
nausea and vomiting
恶心 一种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呕的感觉,往往是呕 吐的前奏,有恶心感觉时,还可伴有皮肤苍白、 出汗、流涎、血压降低和心动过缓等迷走神经兴 奋的症状。 呕吐 胃的放射性强烈收缩,使胃和部分小肠 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急速排出体外的过程。
注意 恶心和呕吐可以互相不伴随
教会病人非药物性缓解疼痛的方法 指导式想象。 合理饮食。 局部热疗法:对疼痛局部可应用热水袋进行热敷, 但急腹症时不能热敷。 可选择针灸、气功、转移注意力及放松等方法缓 解疼痛。
用药护理 遵医嘱合理应用镇痛药。急性剧烈腹 痛诊断不明时,不可随意使用镇痛药物, 以免掩盖症状,延误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疸者称为隐形黄疸。另为大量摄取胡萝卜素、 番茄或某些药物如阿的平、马利兰等,可致皮肤 橘黄色。
6、门脉高压症:是指肝硬化、Budd-Chiari综合 征等疾病引起的门静脉压力超过正常值 (1.33~1.59kpa)的临床综合征。门静脉压力 增高可致脾脏充血性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门静脉 与体循环静脉系统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引起 食管、胃、直肠和脐区等部位静脉曲张,以及原 发病和其他因素参与导致的腹水、肝性脑病、肾 功能衰竭和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等。
二、常见体征
1、肝肿大 :主要通过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 断。肿大肝脏的硬度通常分为以下三度。Ⅰ度: 质软如口唇,此为正常肝脏的硬度;Ⅱ度:略硬, 有如按鼻尖的硬度,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 等;Ⅲ度:质硬,硬度如按两眉之间,可见于肝 硬化、肝癌、淤血肝及白血病等。肝肿大按其病 变范围可区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两种。前者见于 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弥漫性肝脏病变,后者 可见于肝内占位性病变
以及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染性腹水(表3-2) 表3-1 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定标准
项目 颜色
透明度 凝固性 比重 Rivalta T 蛋白质量 有核细胞计数
渗出液
不定、可为血性、 脓性、乳糜烂性 多浑浊 能自凝 >1.018 + >30g/L >500x106/L
漏出液 淡黄,浆液性
透明或微混 不自凝
<1.018 -
1、吞咽困难:咽下水或食物时感到费力、有哽噎 感,可由咽、食管、胃贲门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梗 阻引起。
2、恶心与呕吐: 3、腹泻:急性腹泻(2周内),慢性腹泻(2月
5、腹痛:急性和慢性腹痛两大类,多由腹腔器质
性病变或功能紊乱所致。
6、呕血和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呕 血和黑便的出现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 出血速度的快慢相关;一日之内出血量在 50~75ml以上者才会出现黑便;出血部位在幽门 以上者,当出血量大而且快时,多出现呕血并伴 有黑便,出血量小时则可能只有黑便;出血部位 在幽门以下者,常表现为黑便。呕出鲜红色血液 或血块者表示出血量大,在胃内停留时间短;而 出血量少而慢,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呕出的血液 呈咖啡色或褐色。出血量不大时,大便呈柏油样, 若出血量大,速度快,大便也可出现暗红色或鲜 红色。
2、脾肿大:脾肿大可见于许多全身性和脾脏本身 的疾病。脾肿大本身可无明显的症状,通常在临 床查体时发现或通过影像检查而诊断。根据脾肿 大的程度可分为三度:①轻度,深呼吸时脾下缘 在肋下缘2~3cm,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早期血 吸虫病、心衰、门脉性肝硬化等; ②中度,脾下 缘可超出肋下缘3cm至平脐,可见于急性粒细胞 型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溶血性 黄疸等;③极度,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可见于 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疟疾等。
临床医学概论 第13章消化系统
赵丽萍
第一节 总论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 、胰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 ,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 胃癌和 肝癌的病死率在恶性肿瘤病死率中分别排 第二、第三位,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消 化系统疾病之一,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 硬化在我国一直相当普遍。
脾脏的硬度:不同病因引起的脾肿大其质地也有 所不同。一般急性感染的脾肿大质地较软,慢性 感染及白血病脾肿大的质地较硬,脾肿大的质地 还可与病程、治疗情况等有关,临床判断时应综 合考虑。
3、腹部包块:腹部包块一般为腹腔内可被触及的 异常包块,常提示为腹腔内或腹膜后各种组织、 器官的病变,根据其来源可分为:①炎性包块, 是由于脏器炎症引起的,在腹部包块中最常见, 包括腹腔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腹膜炎、阑尾脓肿、
盆腔脓肿、肾周围脓肿等; ②肿瘤性包块,腹腔 内脏器众多,可发生各种各样的肿瘤,即可来自 腹壁组织,又可来自腹腔各脏器、腹膜后间隙组 织及盆腔,包括胃癌、肝癌、胰腺癌、肾癌、卵 巢癌、子宫肌瘤、腹膜后肿瘤、淋巴瘤等; ③梗 阻性包块,主要是胃肠等空腔脏器的梗阻引起的 包块,如肠扭转、结肠癌、肠梗阻、尿潴留等; ④先天性异常,包括先天性肾囊肿、肾下垂、异 位肾、游走肾、肠系膜囊肿等。
呕血和黑便的常见原因有炎症和溃疡、血管病变、 肿瘤、机械性或化学性损伤、凝血机制障碍等。
7、便血:肛门排出物有血液即为便血,肛门或直 肠下段出血常为鲜血或附着在成形粪便的表面; 结肠上段出血时血液与粪便混合均匀,并呈果酱 色;小肠出血如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长,可呈柏 油样大便,若出血量较大,排出也较快,也可排 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病因可由局部或全身多 种疾病引起。
三、常用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肝胆功能检查:1)蛋白质代谢、胆红素代谢、
酶类测定等。2)脂肪代谢:当肝内外出现梗阻性 黄疸时,总胆固醇增加;严重肝硬化和肝细胞坏 死明显时,血中的胆固醇减少。 2、腹水检查:腹水化验的指标包括腹水的颜色、 量、透明度、比重及PH,蛋白质定量,细胞计数 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该检查有助于鉴别渗出性 与漏出性腹水(下表3-1),
4、腹水:正常腹腔内有少量液体,一般不超过 200ml,当腹腔内聚集过多的游离液体时则称为 腹水。当腹腔内积液达到1500ml以上时能经腹 部检查发现移动性浊音。腹水主要由结核性腹膜 炎、肝硬化引起,可表现为腹部膨胀,可通过查 体、影像学检查及腹部穿刺诊断。
5、黄疸:指血清胆红素高于正常值 (3.4~17µmol/L)所致的巩膜、皮肤、黏膜黄 染现象,可由病毒性肝炎、溶血及胆道梗阻引起。 血清胆红素浓度虽超过正常值而临床上并未见
<25g/L <100x106/L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常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