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文化教案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二:宋元时期的科技创新与发明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二:宋元时期的科技创新与发明。
一、四大发明
宋元时期最为著名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这四项发明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发明。
造纸术: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竹简等材料来记录文字,但这种材料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直到东汉时期,中国才发明了制造纸张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纸张的品质越来越好,制造方法也变得更加完善。宋代时期,纸张的生产又获得了重大的进步,出现了手工造纸的技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纸张品质也大幅提高,这项发明被誉为中国的“第一大发明”。
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军事发明之一,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当时主要用于烟火。到了宋代时期,火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使用火药的武器已经越来越多。宋代的火药配方变得更为科学,且火药的使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出现了能够发射重型炮弹的炮台和火枪等武器,火药成为了宋代军队的中流砥柱。
印刷术:印刷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国的印刷术起源于汉代,但是印刷的复制效率很低,技术也不发达。到了唐代,印刷技术的速度和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是大量使用手工刻版,耗时费力。宋代时期,印刷技术得到了进
一步提高,出现了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这项发明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印刷术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大发明”。
指南针:指南针是一种基于地球磁场的方向指示工具。中国的指南针最早出现在汉朝时期,但是它应用范围不大,目的只是为了制作风水罗盘。到了宋元时期,指南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应用到海上,帮助船只在大海上迅速确定方向。这项发明使得中国的海洋贸易得以发展,海上贸易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中国的海军实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与反思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棋辰学校陈慧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翰皓学校陈阵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江南学校李友峰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感态度与价值观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
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点虽然比较散,但是都市生活、宋词、元曲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很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词作,让学生感受当时繁荣的景象。同时要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讲清楚。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两大方面的内容,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都市生活推动着宋词、元曲的发展演变,使之成为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而宋词、元曲又异曲同工地反映和提炼各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两方面之间相互关联,雅俗之间互动促进,共同勾勒出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生活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学习这两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和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繁华都市生活的表现、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家、司马光及其著作的基本史实。
目标2:举例说出宋元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结合材料,分析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重点)
目标3:欣赏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作品,分析归纳宋词的特点、不同词人的词风、成因。(重点)
目标4: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宋词、元曲在宋元繁荣发展的原因。(重点)目标5:对比《资治通鉴》与《史记》体例的不同,认识其历史地位。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2.12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大都市、市民日常生活就、传统节日、宋词和元曲。展现了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前后联系,繁荣的原因离不开前面所学习的政治经济内容,繁荣的影响至今仍可以找到。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本节课主要是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多利用一些图片来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知道北宋的都城开封、南宋的都城临安和元朝时的大都的都市文化。
史料实证
通过展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图片,讲述北宋开封的都市生活;通过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了解北宋都城开封瓦子的概况。
历史解释
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情况;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史学成就。
家国情怀
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学生可以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自身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这是反映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我们有哪些传统节日?
那么,宋朝时人们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和我们现在一样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体会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及宋元时期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宋元明清专题教案
宋元明清专题教案
教案标题:宋元明清专题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文化成就和社会变革。
2. 掌握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
1. 宋代: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生活。
2. 元代:统治者背景、政治制度、对外关系、文化交流。
3. 明代:政治制度、海外探险、文艺复兴、社会变革。
4. 清代:政治制度、社会秩序、经济发展、文化变迁。
教学重点:
1. 掌握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2. 理解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和科技发展。
3. 分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特点和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
1. 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理解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对于后世的影响。
3. 掌握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特点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宋元明清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文化成就。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
社会和文化特点。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变迁的关系。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起学生对宋元明清时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讲授法,介绍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或人物,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
了解该时期的特点。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变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二:宋元时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二:宋元时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
承。
一、宗教信仰的变迁
宋元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景教等多种文化和宗教信仰。其中佛教和道教在这个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伊斯兰教和景教却逐渐衰落。这种宗教信仰的变化不仅反映出了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变革,也反映了社会的文化变迁。
1、佛教的发展
在宋元时期,佛教的发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这个时期最为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宋代佛教的主要特点是理、律、禅,并且在元代,佛教更是呈现出了与汉族文化相融合的趋势。元代的佛教实践更多地强调了修禅、读经、持戒等行为,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常人化的禅宗,比如说可以在家庭中练习的家居禅宗和可以在市民社会中练习的圆寂禅宗等。佛教的这种发展反映出了中国社会在这个时期的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变化,而它在元代所占的地位也给后来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道教的兴盛
道教在宋元时期也获得了发展,但与佛教相比,其社会地位略低。然而,在元代,道教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开始变得非常受欢迎。
这是因为元代的统治者奉行道教信仰,他们出于政治需要,极力提倡道教信仰,也加强了宫廷道教的信徒信仰地位。此外,道教这个宗教信仰比佛教更本土化,因此更受民众认可。
3、伊斯兰教的衰落
伊斯兰教在元代的发展相比于佛教和道教相对较差,其主要原因是当时政府对穆斯林的管理很严格。元代政府对穆斯林的管理政策常严格,一些穆斯林人口被移民到贞观之后,主要由回族人和东北满族组成,这也限制了到当时社会中穆斯林的人口规模。另外,元朝时期,政府注重汉地租税,对未入籍的回族、东北满族穆斯林实施了较为苛刻的征税政策,也对伊斯兰教的发展产生了限制。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二:宋元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与影响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二:宋元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与影
响。
一、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
宋元时期是中外交流活跃的时期,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和贸易发展
在宋、元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许多外国商人来到中国进行贸易,各国人民在商贸往来中也相互了解。
2.政治往来
在宋、元时期,中国通过建立外交系统,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如高丽、日本、大理、西夏、金国等。这些国家也派使臣来到中国朝廷进行国际交往,双方的交流和往来得以长期延续。
3.文化输出
中国自古就是文化灿烂的国家,宋元时期更是文化鼎盛之时,中国的文化输出也随之变得积极活跃。同时,各国也通过贸易、往来等途径将其文化传播到中国。这种文化输出和输入的交流也为中外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1.形成了跨文化交流的大环境
宋元时期的各种文化交流和影响,让中外文化交流的大环境逐渐形成。在这个环境下,中国文化得以融合和吸收,同时也影响了外国文化,推动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在宋元时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也开始出现。例如,元朝时期蒙古族统治者喜欢汉族文化,曾邀请大批汉族文化人才进入蒙古,进行文化交流。同时,西方也有不少传教士、游客等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些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化,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文化交流是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互相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例如,元代时期出现的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相互交流,形成了新的教义和文化表现形式。这些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不仅丰富了文化内涵,也推进了文化的发展。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docx
百度文库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
2.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3.知道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4.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5.比较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生活和当代市民文化生活的相同点和差别,从而理解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的出现、宋代杰出的词人、元曲的代表人物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望海潮》
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描写的杭州的词句。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宋词元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
位。当时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景象?在宋词元曲的创作上,又有哪些杰出的
代表人物呢?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繁华的都市生活
教师展示优教课件,讲述宋元时期的繁荣的都市。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都呈现出繁荣
的景象。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教师展示优教课件,组织学生学习探究。
材料
说书猴戏木偶戏学习与探究:上图反映的是什么场所?这种场所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探究答:瓦子。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随之市民文
化生活需求增强。
教师展示优教课件,讲述杂居。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居。杂居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
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学习目标】
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审美观,提高鉴赏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新课解析】
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宋元时期的大都市
1、著名的大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时的大都等。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大相国寺,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位于开封闹市中心的自由路西段,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古刹。千百年来,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戏剧、小说的喧染,使其驰名中外,更有相公相婆、千手千眼观音、鲁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使它更具有传奇色彩。
大相国寺为中国传统的轴称布局,主要建筑有大门、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由南至北沿轴线分布,大殿两旁东西阁楼和庑廊相对而立。藏经阁和大雄宝殿均为清朝建筑,形式上重檐歇山,层层斗拱相迭,覆盖着黄绿琉璃瓦。殿与月台周围有白石栏杆相围。八角琉璃殿于中央高高耸起,四周游廊附围,顶盖琉璃瓦件,翼角皆悬持铃铎。殿内置木雕密宗四面千手干眼观世音巨像,高约七米,全身贴金,相传为一整株银杏树雕成,异常精美。钟楼内存清朝高约四米的巨钟一口,重万余斤,有"相国霜钟"之称,为开封八景之一。
2、瓦子的出现
(1)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历史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教案
历史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宋元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了解宋代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和影响。
3.理解宋元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教学重点:
1.宋代文化的文艺繁荣和教育兴盛。
2.宋元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3.宋元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教学难点:
1.宋元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2.宋元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3.宋元文化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10分钟)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引入宋元文化的繁荣时期,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当时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成就。
Step 2:讲解宋元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15分钟)
1.向学生介绍宋代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如宋朝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繁荣等。
2.讲解元代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如蒙元政权对文化艺术的保护和支持等。
3.比较宋元文化的异同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变革和传承。
Step 3:探讨宋元文化的艺术繁荣(20分钟)
1.介绍宋代文学的繁荣,如宋词的发展和晋唐传统文学的继承。
2.介绍宋代绘画的繁荣,如北宋的文人画和南宋的花鸟画等。
3.介绍宋代建筑的繁荣,如城市建设和宫殿建筑的发展。
4.让学生分组讨论:对宋代文学、绘画和建筑的繁荣有何评价,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Step 4:分析宋元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25分钟)
1.通过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宋元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方面。
2.引导学生讨论宋元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文学思想、艺术创作和社会风尚等。
3.引导学生思考宋元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课本,能够说出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可以描述出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瓦子、勾栏、杂剧和节日);
2、通过自学课本,了解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人物;并通过读诵宋词来感受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
3、通过制作知识体系图来总结所学知识,最后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生活繁荣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
重点: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的流行;
难点:宋元时期都市文化丰富多彩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其中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是哪个节日?那么,宋元时期的节日都有哪些?又是怎样的节日习俗?那一时期的都市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授课过程
宋元时期,中国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并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先生,在元朝时由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在中华大地上游历生活了几十年,现在他要回了自己的
国家,他的朋友希望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和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马可波罗,待会请你们上来介绍一下在中国的见闻。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问题预习课文,并推举一人上台展示:
(1)马可波罗都可能到过哪些繁华的大都市?哪座城市可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在那里他最喜欢去哪里娱乐?
(2)马可波罗在中国会渡过哪些节日?他会体验到哪些节日习俗?
(3)马可波罗能感受到宋朝时期的哪种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都有哪些?他们的作品风格如何?
(4)除了上述文学形式外,马可波罗会欣赏到元朝的哪种文学形式?这种文学形式有什么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都有谁?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篇1
学情分析:
学生对宋词和元曲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和了解,前面已学习宋代的商业相关知识为本节都市繁华生活打下一定基础。部分学生对古代文学有较好的兴趣,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学习自信。
教学重点:
瓦子,宋代词人的作品风格,关汉卿和元曲
教学难点:
从“瓦子”中分析城市商业繁荣的特点;元曲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启发、观察体验法、自主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
课件与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提到宋朝文化,我们就会想到宋代文化的一张名片——宋词。有一位宋词爱好者研究出了“大数据时代的宋词高频词汇”,据说,只要掌握了这些词汇,你也能成为一位宋词高手。例如,用圆周率也可以作词(多媒体展示)。大致看来,还有点宋词的感觉;但是,仔细一看,同学们觉得有哪些问题吗?学生发言:缺乏情感、意境,不押韵等等。文学是源于生活的,所以我们来走进宋代都市生活,看看这些词人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环境里?
二、讲授新课
(一)宋元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大都市
课件出示:开封、临安和大都城的平面图。老师提出问题:你能说出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大都市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简介这三个城市的地位: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繁华的表现
出示材料: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
繁荣的宋元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2)掌握宋元时期的科技、艺术成就。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宋元文化的特点;(2)学会欣赏宋元时期的诗词、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宋元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宋元时期的文化背景
(1)宋代的政治、经济状况;
(2)元代的政治、经济状况。
2.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1)农业技术的发展;
(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医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突破。
3. 宋元时期的艺术成就
(1)诗词:宋代诗词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2)绘画:宋代绘画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雕塑:元代雕塑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艺术成就。
2. 教学难点:宋元时期科技、艺术成就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宋元时期的文化背景、科技成就、艺术成就;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宋元文化的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3. 欣赏法:欣赏宋元时期的诗词、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
五、教学课时:
本教案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宋元文化的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宋元时期的文化背景、科技成就、艺术成就。
3. 讨论:分组讨论宋元文化的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 欣赏:欣赏宋元时期的诗词、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宋元文化的繁荣与影响。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品教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商业发展,体会两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材料和图片,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培养论从史出的思维品质。
2.通过对比唐诗和宋词,知道宋词的特点;通过教师讲解,了解元曲的兴盛和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宋元文化的魅力,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词元曲的兴盛。
2.教学难点
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
随堂练习
1.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扩大营业面积,连通街大街也要侵占,以至到宋徽宗时官府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A )
A.城市商业日益繁盛 B.乡村出现了草市
C.各族政权交流频繁
D.经济重心已南移
2.孟元老的著作《东京梦华录》记录了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在被洗劫前的市井景象。文中写到:“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书中还提到界身巷的贵重品交易所“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由此可见( A )
A.宋朝商业繁荣
B.国际贸易凋零
C.交易金额偏小
D.雇佣关系盛行
3.以下历史事件可以从《资治通鉴》中查阅到的有( D )
①春秋五霸②郾城大捷③鉴真东渡④安史之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李清照的作品在北宋灭亡以后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设计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特点和表现;了解宋元时期的娱乐活动及宋节庆风俗习惯受到重视,一直流传至今。
2.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特点及典型代表人物。
3.知道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资治通鉴》及其作者史学家司马光。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宋元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认识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通过学习宋元朝代的文化艺术成就,感受中华千年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宋元都市生活的特点和表现;文学艺术的成就;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分析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出现的原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PPT展示柳永词《望海潮》及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1.展示《望海潮》词及图片,引导学生从词和图片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引导思考:词描写了的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3.教师明确:
《望海潮》不仅描绘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而且展现了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一首词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宋元时期城市生活景象。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用绘画描绘的是开封繁荣景象,再现了开封当年繁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设计类别:中学历史编号:
【教材分析】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杂剧是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取得突出进步的主要体现。《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也因在史学上的巨大成就,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二司马”。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坛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意境悠远的宋词”一目介绍了两宋词人及其词风和代表作品。“‘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主要讲述元杂剧的特点、地位和关汉卿的艺术成就。元朝是我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汉卿的《窦娥冤》集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
宋元文化高度发达,对中国以及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喜欢听讲故事,学习历史的兴趣较浓,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参与活动的热情较高。但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较差,有待提高。因而比较《史记》与《资治通鉴》时需引导进行。宋词作品学生较熟悉,教学中引导他们通过诵读来感受几位词人的不同风格。7年级学生对元曲较陌生,教学中应多提供图片和文字材料加深学生的感知元曲的特点。
【课程标准】
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目标】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包括历史史实、史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形成等内容。本课的目标如下:通过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能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的编撰特点,初步培养比较问题的能力,感受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
学习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及李清照和辛弃疾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
【教学重难点】
《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杂剧是本课的重点。具体而言是指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资治通鉴》在我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感受宋词的魅力及元曲的地位,达成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对元曲特点的感知是本课的难点。
【设计路线】
历史学习是一个对历史知识了解、再到理解、进而获得见解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一个由史实到史料,再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最后转化为学生行为的特殊的认知过程。本课在备课和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他们
的兴趣点,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使历史课堂丰富生动多彩,意趣盎然。
【过程设计】
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唐朝的文学艺术,知道诗歌和乐舞在唐朝成就最突出。在此基础上,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和史学领域也是成果辉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繁荣的宋元文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习过的同类知识(文学艺术)导入,为同类新知识的学习留下铺垫并容易形成前后联系的动态知识结构;同时点出本课主题“宋元文化”从而能更好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PPT呈现课程标准内容,学生齐读)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了解宋代的文学成就。
设计意图:齐读或请一位学生读,此时的读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读完以后点出本课学习目标中的关键词,便于学生知道目标,做到学习有的放矢。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史实
围绕史实学习目标设计了3问题(PPT呈现)
1.北宋史学家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两宋时期杰出词人
有、、等。
3.和合称元曲。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其代表作是悲剧《》。
围绕3个问题快速阅读教材第86-90页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几点提醒: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略读;画出关键的信息;记下有疑问的问题。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操作性不强,有必要将课标以填空或问答题的形式细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既能提高解决问题针对性,也能形成良好地阅读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自身努力,能够实现学习目标,从而激发持续学习的动机。
阅读完后学生展示填空中的内容,绝大部分的学生掌握很好。学生展示后,要求学生快速识记以上内容并构建本课知识结构(一生建于黑板)。
设计意图:遗忘规律和历史教学课时安排现状告诉我们,对核心史实的及时记忆既重要,也必要。史实是一切历史学习得以展开的基础,史实决定了教学史料的选取范围,史实还是史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源地。因此,史实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学生回答问题时,展示人物图片(PPT呈现):本课讲的是哪一方面的成就?涉及哪几个领域?(板书史学、文学艺术)史学成就是什么?(板书《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PPT展示司马光图片)两宋时期最杰出的三位词人是谁?(板书三人名)(PPT
展示他们的图片)最负盛名的元杂剧作家是谁?(板书关汉卿)(PPT 展示他的图片)代表作是什么?(《窦娥冤》)元杂剧有什么影响?(PPT展示元杂剧演出及角色图片,)奠定了我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纠正强化,帮助学生认识重点、难点、易混点史实,强化核心史实。
★环节间过渡:同学们,大家在认真学习本课核心史实的基础上,知道了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时期。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近历史,感受宋元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体验探究,史料研读中感受宋元文化的魅力
设计意图:历史课堂教学是基于史实的体验探究,在体验探究中揭示“主题”。本环节立足于核心史实,使学生感受宋元文化的魅力,解读宋元文化成就和原因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提高对我国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体验探究一:北宋的史学成就(PPT展示)
材料一: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问题提出与解决:这本“必不可无之书”是什么书?引出《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这让我们联想到我国史学时尚的另一本巨著是什么?提出问题:1 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