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教案】

《消化和吸收2》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通过实验了解淀粉的消化历程。

能力目标:培养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新鲜馒头,试管若干支,温度计,碘液,暖水瓶。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有关吗?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制订计划: 1、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1、2、3号;
2、将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3、将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的清水,并充分搅拌
4、将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

5、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摄氏度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
6、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现象
实施计划:通过视频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
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表达与交流:1、怎样验证馒头中的淀粉被消化了?
可以利用淀粉的特性:遇碘变蓝。

如果滴加碘液变蓝了,则说明馒头中的淀粉未被分解;如果滴加碘液不变蓝,则证明馒头中的淀粉被分解了。

2、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人体的体温37摄氏度左右,那怎样模拟人体的温度?
可以用37摄氏度的温水进行温浴约5—10分钟。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_《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优质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_《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优质教案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课题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章8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初步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鸡)的小肠绒毛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2.能分工合作制作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

2.能根据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养成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原因重点 1.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难点 1.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2.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餐桌上的美味要经过怎样的变化才能被我们利用呢?视频: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观看与思考引入新课,总体了解消化与吸收讲授新课二、食物在消化管中逐渐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4.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切断、撕裂、磨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图文介绍食物在口腔中的消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而容易下咽。

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经过充分咀嚼后,入口的馒头和米饭变甜,就是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的结果。

在口腔内形成的食团经过咽进入食管。

食管呈管状,长约25cm,通过食管的蠕动,食团被输送到胃。

咽和食管仅是食物输送的通道,不具备消化功能5.胃贮存食物并消化一部分食物(1)胃的结构胃呈囊状,能容纳1~2L升食物。

胃的上口叫贲门,与食管相连;下口叫幽门,与小肠相连。

胃壁自内向外由4层结构组成,即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

肌肉是平滑肌,比较发达,伸展性较大,所以饭前和饭后胃的体积相差较大胃壁内有许多胃腺,胃腺是黏膜上皮向内凹陷形成的。

胃腺能分泌大量的胃液,胃液呈强酸性,胃液中含有的胃蛋白酶只能对蛋白质起初步的消化作用,可将蛋白质消化成多肽,但不能将其分解成氨基酸。

第九章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苏教版 )

第九章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苏教版 )


,能促进
的乳化.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3)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其最终被分解为

(4)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其最终被分解为

(5)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
其最终被分解为

参考答案:(1) 8 肝脏 胆汁 脂肪 (2)小肠 (3)1 口腔 葡萄糖 (4)3 胃 氨基酸 (5)4 小肠 甘油和脂肪酸
• 蛋白质 蛋白酶 初步消化形成多肽 肽酶 • ③脂肪的消化:
氨基酸
• 脂肪 胆汁 脂肪微粒 脂肪酶 甘油 + 脂肪酸
参考教材33页图片,小组合作,总结:
1、口腔中的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 胃中的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 小肠中的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 2、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是什么? • 3、消化的主要器官是?为什么?
• 2、食物中的哪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消化?不消化行吗?
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转 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 3、请按照消化方式进行分类。
消化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六大营养物质的消化
有机物 无机物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大分子物质
必须经过消化,由大分子物 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 被消化道吸收。
消化道各段的吸收情况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 的主要器官。 为什么?这与小肠的结 构有关。
小肠内除大部分的甘油、 脂肪酸被毛细淋巴管吸 收外,其余的各种营养 物质都被毛细血管直接 吸收进入血液。
观察小肠结构
• 目的:说明小肠结构特点。 • 器材:放大镜、培养皿、镊子、剪刀、鸭小肠等。 • 指导: 1、剪开一段鸭小肠,用水洗净。把小肠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内表面向上。 2、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小肠内表面绒毛彼此松散、伸展开来。用放大镜仔细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案练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案练习)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学设计物,形状、体积大小不同对消化速度是否有影响?推断: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越大,消化速度越快。

一、食物的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播放视频食物在消化道内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一)什么是消化?人体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物的过程,叫做消化。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有哪些?(三)消化的类型1.物理消化:在消化道内,食物逐渐被软化和细化的过程。

(即只改变食物的形状和大小但不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如牙齿的切割、研磨,胃肠的蠕动等。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呢?玉米粒磨成玉米面小麦粒磨成面粉2.化学消化:在消化道内,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经各种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成能被机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观看视频思考、回答。

举例说明物理消化思考、回答。

初步了解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明确食物中需要消化和不需要消化的成分。

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物理消化。

通过图片理解化学消化。

如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等。

读图:1.你认为在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消化作用?(口腔、胃、小肠)2.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3.它们被初步消化的场所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思考:1.口腔中的牙齿和舌在消化食物时有什么作用?(视频播放牙齿的作用)牙齿:咀嚼研磨食物舌:搅拌并品尝味道读图、思考、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属于物理消化)2.细嚼慢咽的好处?减轻胃肠负担3.如果米饭在口腔内慢慢地咀嚼,你会觉得有甜味吗?这些甜味来自哪里?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有甜的味道。

咽和食道没有消化功能咽: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食道:食物通道。

【食物在胃中的消化】思考:胃壁很厚的肌肉层起什么作用?胃壁肌肉层有节律的收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有利于消化。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_PPT幻灯片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_PPT幻灯片

和毛细血管壁只 液、胰液、胆
有一层细胞
汁)
课堂检测
1、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_肝__脏__. 2、位于腹腔右上部的器官是肝__脏_。 3、消化道内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_胆__汁___。 4、淀粉在口腔中消化成_麦__芽__糖_。 5、蛋白质在_胃___进行初步消化。
1 号 A馒头 2毫升
37 2
爱心小提示: 一份合理的午餐,包括几类食物?
动动脑 分析自己小组收集的食品包装袋(盒)
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内容?
营养成分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 生产厂家地址等。
2.怎样判断包装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
生产日期,保质时间
3.购买蔬菜、鱼、肉等非包装食品时, 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说一说
食品的安全问题包括哪些方面?
1.它哪里遇到象轧钢机似的怪物?
口腔
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 胃 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 为什么许多物质在这里会神秘地消 失? 小肠 因为它们被吸收了 4.“死胡同”是什么部位?
阑尾
5.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 了一起? 大肠
下列不是与吸收机能相适应的特点的 是:
A、小肠长5~6米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常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 管 D、小肠壁内有肠腺
1.试管为什么要放入 37℃左右的温水中?
2.取唾液前为什么要 用凉开水漱口?
3.为什么馒头咀嚼时 会感觉有些甜味?
小明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 子咽了下去。这粒苹果种子在小明的消 化道内,经历了一天。它先遇到像轧钢 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 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酸 雨”;后来它钻进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 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 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 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 它与一些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它 们在小明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小明。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PPT课件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PPT课件
5. 本实验中,制成的淀粉糊为什么要先冷却, 不能立即使用?而加入唾液溶液后,为什么又 要在37℃的温水中并保持恒温?
答:制成的淀粉糊如果不经冷却就直接加入唾液, 唾液淀粉酶会因高温而变性,实验就不可能成功。 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适宜温度, 恒温可以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思考!
Q 1:一种酶能催化所有反应吗?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二课时)
2、消化系统的功能
①消化 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机体利用 的小分子物质。
糖类、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能吸收, 膳食纤维不能被消化和吸收
①消化 ②吸收
物理消化
化学消化 将小分子物质吸收到血液中
③排遗 将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因为淀粉遇 碘能变蓝色 .
3 设置对照组实验的目的:
4作比较为了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消化作用 .
4进行对照实验的关键是 要控制好变量 ,
本实验控制实验变量有:
1. 淀粉溶液的量 2. 注入的清水和唾液的量(2mL) 2. 所处的水温(37℃)时间(水浴法保温)
4. 本实验中,淀粉糊为什么不能太稠?
答:因为如果淀粉糊太稠,那么淀粉含量相对较多, 这在有限的唾液及有限的时间内,淀粉将很难被完全 分解。从而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食物的消化过程
食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唾液
麦 芽 糖
多 肽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口腔
咽 食道

胆汁

胰液
氨基酸 消化系统
肠液
小肠

萄 糖
脂肪酸 甘油
大肠
粪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课件(共17张PPT)
A、长度一般5~6米 B、肠壁上有肠腺 C、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 D、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7.食物的下列成分中不经消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一 组是( ) A.水、脂肪酸、淀粉 B.维生素、葡萄糖、无机盐 C.甘油、无机盐、蛋白质 D.氯化钠、氨基酸、纤维素
8.下列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认识合理的是( ) A.胃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脂肪 B.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食物消化不起作用 C.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D.小肠能吸收氨基酸、麦芽糖等物质
(3)实验现象为,1号试管内的物质_不_变__蓝。2号试管内的物质 __变__蓝_。(4)根据该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5)若要继续探究牙齿咀嚼和舌搅拌作用,需增加3号试管与 ___1_号试管形成对照。3号试管内的实验材料应为:等_量_唾__液_和__馒。头块 (6)馒头在口腔中长时间咀嚼会变甜的原因是_____。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 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以及唾液都有关吗? 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 么作用?
实验探பைடு நூலகம்二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 联系? 答:(1)区别: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的 搅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部 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1)你认为哪名同学的设计合理?为什么?该同学的实验设计 是否还需要改进?怎样改进?乙,该同学针对温度设计了对照试验
需要,还应增加一个高温水浴组。
(2)如果甲同学在原有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一组实验装置,
增加的装置是把现有的装置中的唾液改为清水,那么甲改进后的
实验可以用来探究什么问题。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第2课时)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第2课时)

第8章人体的营养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淮南实验中学刘兵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3.认同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二)教学难点唾液在淀粉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教学演示文稿、图片,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相关材料、用具等。

用鸡的嗉囊来替代透析袋。

选材好处:1.材料容易获得。

2.处理方便,不易破损。

将鸡嗉囊反复搓洗,清除表面、内部组织,得到半透明膜状的结构即可。

(二)学生准备收集适量唾液。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忆消化系统的组成。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视频或展示多种多样的美食。

问题:食物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回顾。

观看。

思考、回答。

激发学习兴趣,复习巩固,引入新课学习。

消化的概念我们知道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入消化道后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那么为什么要发生这种变化呢?(板书: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一、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演示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前现象实验后现象实验一①嗉囊内注入淀粉溶液②烧杯的水中滴加碘液嗉囊内溶液白色嗉囊内溶液变蓝烧杯的水没有变蓝实验二①嗉囊内注入葡萄糖溶液②尿糖试纸插入烧杯的水中尿糖试纸淡绿色尿糖试纸棕褐色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1)你在这个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2)淀粉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透过鸡嗉囊存在什么差异?(3)怎样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理解实验本质?分析现象,结合人体提出下列问题:(1)你推测淀粉分子能否通过人体的消化管呢?观察演示实验。

思考、回答。

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材料的改进,将微观的物质变化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2章第二节第2课时 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2章第二节第2课时  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吸收一.教学目标: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法建议:关于吸收的概念可以从“细胞需要营养,而人体的营养是由消化系统摄取的,这些营养如何从消化系统到达肌体各部分的细胞呢?”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出。

关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可由学生讨论得出,并通过观察小肠实物或利用录像让学生对小肠表面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适于吸收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关于吸收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建议先看录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

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径是容易弄错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一下。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问题:1.食物经过消化最终形成哪些物质?2.真正需要这些营养的是什么?这些在消化道中的营养成分怎样才能到达需要它们的每个细胞呢?细胞又如何利用它们呢?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一节学习的内容--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只有进入循环系统,才能被运送到机体各部分需要它们的细胞处,这一过程就是"吸收"。

哪些物质能进入循环系统被吸收呢?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在消化道的哪些部分营养成分可以进入循环系统呢?那些部位得具备什么特点呢?先由学会讨论,再总结。

(学生应该能想到:面积大,结构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口腔和食道几乎无吸收养分的能力,胃粘膜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

这也就是喝酒伤胃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什么是消化?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 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管内的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食 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
8
活动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活动目标】 ⒈ 设计并实施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 方案。 ⒉ 理解食物消化的含义。 【活动准备】
馒头、碘液、蒸馏水、小烧杯、量筒、试管 等。
4
实验现象: 装淀粉的透析袋内液体滴加碘液后 呈现蓝色,烧杯内液体则不呈蓝色; 装葡萄糖的烧杯内液体能检测到葡 萄糖。 实验结论:
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而葡萄糖能 透过透析袋。
5
怎样运用类比方法理解实验本质?
模型部位
人体部位
透析袋
小肠内壁(细胞膜)
透析袋周围的水
血液(或细胞质)
透析袋周围的淀粉(葡萄糖) 消化道中的食物
9
练习册p7,非选择题6,研究实验过程,探讨 实验结果。
结论: 1、唾液中有一种淀粉酶可以促使淀粉分解为 麦芽糖; 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可以促使食物与 唾液充分混合,从而促进消化。
10
本课小结:
消化系统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 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 唾液腺、胰腺、肝脏、 胃腺、肠腺
1
6.从供选答案中选择序号填入下列功能表中。
消化道
消化腺
结 构
口 腔

食 道

小 肠
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肠
肛 门
唾 液
肝 脏
胰 腺
胃 腺
肠 腺

功能 A B D F F K J C E H G I
A.咀嚼和搅拌食物 B.食物经过的通道 C.分泌唾液
6
讨论:课本P10页
1、 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 答案:葡萄糖能透过而淀粉不能透过。 2、 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你推测 食物中的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 答案:不能。
结论: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淀粉分子较大; 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内水中。人体 的细胞膜与透析膜的功能相似,因此食物中的淀 粉、蛋白质、脂肪等复杂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 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上皮细胞所吸收。
D.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 E.分泌胆汁
F.消化和吸收食物
G.分泌酸性胃液
H.分泌胰液
I.分泌肠液
J.排出粪便
K.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2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
什么是消化?食物为什么要消化? 分析实验
碘溶液 透析袋 淀粉溶液 水(烧杯内)
透析袋 葡萄糖液 水(烧杯内)
碘溶液 透析袋 淀粉溶液 水(烧杯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