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标准
2011版ocebm证据等级标准分级
2011年版OCEBM(牛津中心证据医学)证据等级标准是一项用于评估医学证据可信度的指导性标准,通过对研究设计和结果的客观评价,为医学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标准将医学证据分为5个等级,即从
最可信到最不可信的依次是1a、1b、2a、2b、3级。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等级的定义和特点。
1a级证据: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1a级证据是指通过对大量临床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得出的结论,或者是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这类证据具有最高的可信度和
科学性,其结论一般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于1a级证据,医生可以在治疗和诊断上有很高的信心,并将其纳入临床指南和决策支持
系统中。
1b级证据:来自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直接证据
1b级证据是指来自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直接结果,这类证据虽然没有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处理,但是由于试验本身采用了科学严
谨的设计和方法,因此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于1b级证据,虽然其结论没有系统评价那么全面和准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指导临床实
践的作用。
2a级证据:来自一项高质量的异质性研究的证据
2a级证据是指来自一项高质量的异质性研究的结论,例如一篇随机对照试验或者观察性研究。虽然这类证据没有通过多个试验的复核和综
合分析,但是由于其设计和实施都具有较高的质量,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b级证据:来自一项低质量的异质性研究的证据
2b级证据是指来自一项低质量的异质性研究的结论,这类证据可能受到多种偏倚和干扰,因此具有较低的可信度。对于2b级证据,医生在进行临床决策时需要谨慎对待,需要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判断。
民事诉讼三个证明标准
民事诉讼三个证明标准
民事诉讼应当遵循原则,以求出良好的审判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应当提出证据,并由法院评估证据的真实性及其重要性,以确定案件事实。为
了便于法院判定案件事实,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定下了三种证明标准,即直接证据、间接证
据和引证证据标准。
一、直接证据
直接证据是当事人提起诉讼时,第一手自然因素(确凿无疑)或事件状况记录首先被
提到法庭。这些证据包括直接事实证明文件、真实照片、发票、合同、音频录音、身份证、收据、书信等。这些证据由于其简单性、明确性和相关性,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间接证据
间接证据是法庭评估证据的分支,它不是由当事人直接提出的,而是通过据此归纳出
来的。例如,一只很小的狗吃了大量肉,那么它可能会变胖。所以,当前例子中的狗变胖
就是一种间接证据。间接证据是法庭从各种事实及对案件有效大局后判定的,因而其可靠
性不高。
三、引证证据
引证证据是来自有关规范解释的证据,它可以包括法律法规、政府命令、司法认定、
学术文章等。引证证据除了有助于了解案件要素,还有助于当前事件的复杂性发挥明确的
解释和作用。引证证据可以加强对诉讼者权利要求和辩护方辩解的证明。
总而言之,直接、间接和引证证据是民事诉讼中共同用到的规范。尽管每种证据各有
特点,但它们共享着从实践中发现、证明和认可的目的。当事人应当仔细准备这三种证据,以达到更好的审判结果。
循证医学证据分级标准
循证医学证据分级标准
一、研究类型和证据级别
循证医学证据分级标准通常根据研究类型和证据质量进行分级。以下是常见的证据级别划分:
1. Ⅰ级证据: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为最高级别的证据。这种证据的质量高,但可能存在偏倚和误差。
2. Ⅱ级证据:指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这种证据的质量次之,但仍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
3. Ⅲ级证据:指没有对照的观察性研究,如单一病历报告或系列病历报告。这种证据的质量较低,存在较多偏倚和误差。
4. Ⅳ级证据:指专家意见、案例报道、机构指南等。这种证据的质量最低,仅作为参考。
二、质量评估标准
在循证医学中,除了证据级别外,还需要对研究本身的质量进行评估。以下是常见的质量评估标准:
1. 研究设计是否严谨?
2. 样本量是否足够?
3. 对照组和实验组是否匹配?
4. 结局指标是否客观、可量化?
5.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是否正确?
6. 结果是否有统计学差异?
7. 研究结果是否一致?
8. 是否考虑了潜在的偏倚和误差?
三、推荐强度
基于以上证据级别和质量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医学推荐意见。推荐强度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 强推荐:指基于高质量证据的明确结论,可以作为临床实践的依据。
2. 中等强度推荐:指基于一定数量和质量证据的结论,可以作为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
3. 弱推荐:指基于有限证据或专家意见的结论,可以作为临床实践的参考但需要谨慎使用。
4. 建议不做推荐:指基于低质量或争议性证据的结论,不做推荐但需要关注后续研究进展。
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则
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则
一、引言
民事诉讼法作为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明确了当事人在民事诉
讼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其中涉及到的证据规则是保障当事
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本文将重点论述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则,分析其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基本原则
1. 合法性原则
民事诉讼法强调证据的合法性,即证据必须在法定程序下合法取得,否则将被排除。这一原则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非法证据
对诉讼结果的影响。
2. 举证责任原则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应当自行承担举证责任,即要求当事人
对其所主张的事实进行证明。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在法院的审理中,都应当根据举证责任原则提供相应证据来支持或反驳对方的主张。
3. 自由证据原则
自由证据原则是指自由选择证据的权利。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
要和利益选择合适的证据材料进行证明。这一原则体现了当事人的自
主性和公平性,确保了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平等地位。
三、具体规定
1. 证据的种类
民事诉讼法明确了证据的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视听资料等。当事人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证据种类进行举证。
2. 证据的采信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证据的采信标准,即证据应当以能够确证事实的规定为依据,排除不能确证的证据。法院在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时,应当综合考虑证据的来源、证人的证言和证据的内外一致性等因素。
3.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证据的收集和保全程序,包括诉讼参与人自行收集、法院提供协助收集和诉讼保全等方式。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来保全相关证据。
牛津证据分级标准
牛津证据分级标准
牛津证据分级标准是英国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制定的一套用于评估和分类临床证据可靠性和推荐强度的方法。该标准旨在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士提供关于最佳实践的可靠依据。牛津证据分级标准将证据分为四个推荐级别(A、B、C、D)和五个可靠性水平(I、II、III、IV、V)。
以下是牛津证据分级标准的具体划分:
1. 推荐级别:
- A级:基于最佳证据,推荐广泛应用。
- B级:基于良好证据,推荐在大多数情况下应用。
- C级:基于适度证据,推荐在某些情况下应用。
- D级:基于有限证据,不推荐常规应用。
2. 可靠性水平:
- I级:随机对照试验(RCTs)或严格设计的队列研究,证据可靠性高。
- II级:非随机对照试验或观察性研究,证据可靠性较高。
- III级:基于病例报告、专家意见或回顾性分析,证据可靠性较低。
- IV级:基于病例系列、单一病例报告或专家意见,证据可靠性很低。
- V级:基于假设、推测或争议观点,证据可靠性极低。
牛津证据分级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依据证据的可靠性和研究设计来评估其价值和适用性,从而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士提供关于最佳实践的可靠指导。在应用这些标准时,需注意研究方法的严谨性、数据分析的可靠性以及证据的实际应用场景。通过这种方式,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可以更好地评估和应用现有证据,以提高患者护理的质量和效率。
起诉的证据标准了解法院对证据的要求
起诉的证据标准了解法院对证据的要求
起诉的证据标准——了解法院对证据的要求
在诉讼过程中,证据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法院作出判决的依据之一。了解法院对证据的要求,对于起诉方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深入
探讨起诉的证据标准,以帮助各位了解法院对证据的要求。
一、证据的概念和分类
1. 证据的概念
证据是指由当事人提供并经法庭采纳后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
以真实、合法、有效来推定案件真相。
2. 证据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判断依据和性质,证据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是指能直接证明所要证明事实的证据,如现场视频、当事人
的口供等;间接证据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所要证明事实,但能够通过推论、合理推断等方式间接证明的证据,如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
二、起诉的证据标准
1. 真实性
法院要求提供的证据必须是真实的,不能编造、虚构或伪造证据。
一旦发现证据的伪造行为,将对提供伪证的当事人进行法律追究。
2. 合法性
起诉方提供的证据必须是合法获得的,违反法律规定或采用非法手
段取得的证据在法庭上是不被采纳的。比如非法获取的录音、窃取的
文件等。
3. 直接性和间接性
证据不一定都是直接证据,法院允许采用间接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但是,无论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说服力,能
够对案件事实进行推断或合理的推论。
4. 充分性
证据数量和质量要足够充分,能够完整地证明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仅凭一两件证据可能无法达到充分的证明要求。因此,起诉方需要尽
可能收集相关的证据,并提供给法院。
5. 权威性
证据的来源和质量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比如专家的鉴定结论、权
行政处罚的证据标准
行政处罚的证据标准
行政处罚的证据标准通常要求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 有效性:证据必须是合法、合规的,不能是非法获取的证据。证据可以是书面文件、口证证言、物证等形式。
2. 充分性:证据必须足够充分,能够充分证明被处罚行为的存在及其违法性质。证据应包括相关的事实、情况、证言、记录等。
3. 符合性:证据必须与被处罚行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能够证明行为是否真实存在或者是否涉及违法违规行为。
4. 公正性:证据来源应该公正可信,不能存在弄虚作假、伪造证据等行为,证据必须经过鉴定和认定程序。
5. 具体化:证据必须具体化,能够定性、定量地描述被处罚行为的事实和情况,不能是主观臆断或推测。
6. 规范性:证据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规定,行政处罚依据必须与证据相匹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行政处罚案件可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具体的证据标准可能会因案件性质、行政机关的规定等而有所不同。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参考具体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文件,来确定证据标准的具体要求。
简述三大诉讼的证明标准
简述三大诉讼的证明标准
三大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指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所需要达到的要求或标准。具体来说,三大诉讼的证明标准如下:
1. 刑事诉讼: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是最高的证明标准,要求证据必须达到充分、确实的程度,能够排除其他一切合理怀疑,且符合法律规定的定罪量刑标准。
2. 民事诉讼:优势证据标准或高度盖然性标准。这是相对较低的证明标准,要求法官根据证据的优势或盖然性高低,对事实作出判断,而不是完全排除合理怀疑。
3. 行政诉讼:涉及相对人权利和利益保护的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其他案件则适用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三大诉讼的证明标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会因为案件的具体情况而有所调整。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案件,例如医疗纠纷、知识产权侵权等,其证明标准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适用的证明标准。
证据采纳标准和规则
证据采纳标准和规则
第⼋⼗五条 ⼈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根据依法作出裁判。
审判⼈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逻辑推理和⽇常⽣活经验,对证据有⽆证明⼒和证明⼒⼤⼩独⽴进⾏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第⼋⼗六条当事⼈对于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事实的证明,以及对于⼝头遗嘱或赠与事实的证明,⼈民法院确信该待证事实存在的可能性能够排除合理怀疑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
与诉讼保全、回避等程序事项有关的事实,⼈民法院结合当事⼈的说明及相关证据,认为有关事实存在的可能性较⼤的,可以认定该事实存在。
第⼋⼗七条审判⼈员对单⼀证据可以从下列⽅⾯进⾏审核认定:
(⼀)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证据与本案事实是否相关;
(三)证据的形式、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四)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
(五)证⼈或者提供证据的⼈与当事⼈有⽆利害关系。
第⼋⼗⼋条审判⼈员对案件的全部证据,应当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进⾏综合审查判断。
第⼋⼗九条 当事⼈在诉讼过程中认可的证据,⼈民法院应当予以确认。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对认可的证据反悔的,参照《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百⼆⼗九条的规定处理。
第九⼗条 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当事⼈的陈述;
(⼆)⽆民事⾏为能⼒⼈或者限制民事⾏为能⼒⼈所作的与其年龄、智⼒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不相当的证⾔;
证据充足的标准
证据充足的标准
证据充足的标准是指在法律和法庭程序中,法官或陪审团在做出判决或裁决时所要求的证据的质量和数量。证据充足的标准通常因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一些要点:
1. 法定标准(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在刑事案件中,通常要求证据达到“合理怀疑之上”的标准,也就是说,证据必须排除合理怀疑,以裁定被告有罪。这是一种非常高的标准。
2. 合理人标准(Preponderance of the Evidence):在民事案件中,通常要求证据达到“证据优势”的标准,也就是说,证据必须倾向于支持原告或辩护方的主张。
3. 清晰和确凿的证据:证据必须是清晰、确凿且可信的,不能存在重大疑点或争议。证人陈述、文件、物证等都必须有力支持主张。
4. 充足的数量:证据的数量也是一个考量因素。尽管不一定需要大量的证据,但应确保提供的证据足够支持主张。
5. 法律规定: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例如,排除非法取得的证据。
6. 公正和可信度:证人的可信度、证据的来源和证据链的完整性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7. 充足的质量:证据的质量非常关键,包括证人的证词是否一致、物证的来源可信度等。
8. 排除疑点:证据充足的标准通常要求排除合理的疑点,以确定主张的可信度。
这些标准在不同法律体系和司法程序中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旨在确保公平审判和正确的法律决策。法官和陪审团会根据提供的证据来判断是否满足证据充足的标准,从而决定判决或裁决的结果。
grade证据分级标准
grade证据分级标准
证据分级标准是将证据划分为不同等级,以确定应使用哪种处理方式,以及如
何使用证据。为了确定最佳证据处理方案,需要仔细评估证据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分类证据有助于审计师以最合理的方式理解并处理证据。
通常,证据分级标准的等级为四级:
一级:最可靠的证据:这些证据提供的直接证明,可充分借以支持审计结论。
例如,审计师可以信赖的原始记录,凭证和其他可用记录,以及来自专业和保留记录的其他数据都属于此类证据。
二级:表明对审计目标存在重要性质差异的证据:这类证据并不能直接支持审
计结论,但是,它明确表明存在特定财务报表原因的重要性质差异。例如,审计师可以将合同,政策,程序和政府法规等列为第二级证据。
三级:可协助定性审计过程的证据:因为这类证据并不能直接证明凭证是否正确,但是可以提供有助于审计意见讨论的背景信息。例如,审计师可以将调查,报告,过去审计发现和其他类似信息列为第三类证据。
四级:不可靠的证据:这些证据不能提供太多相关信息,它们只能作为补充。
例如,审计师可以将怀疑的或可疑的收据,账号的描述,建议和支付凭据等列为第四类证据。
此外,应注意证据等级可以按需更改,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审计师还应
该在确定最后审计结论时考虑证据和结果的整体印象。
总之,证据分级标准是审计师有意构建的一个评估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类别的
证据在科学的角度提出有用的结论。为了便于审计师客观地划分一个证据级别,一般有四级分类:最可靠的证据,表明对审计目标存在重要性质差异的证据,可协助定性审计过程的证据,和不可靠的证据。
证据证明标准
证据证明标准
证据证明标准是判断案件事实的依据,是司法裁判的重要工具之一。严格的证据证明标准是司法公正的基础,可以保证判决的公正性和正确性,在司法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证据证明标准首先要求证据必须是真实的、有效的、合法的。真实性指证据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可能影响案件事实确定的虚假证据是不允许的。有效性则是指证据必须能够客观地反映案件事实,有助于查证案件的真相。合法性指证据所产生的方式、程序、方法等都必须合法,否则证据将被排除。
其次,证据证明标准对不同种类的证据有不同的认定标准。例如,对于书证,必须满足其原件的真实、完备、合法等条件,并要求有公证或认证的证明;对于口证,必须满足其出自可信的证人,证人的证言必须连贯、不矛盾,等等。不同类型的证据不一定都具有同等的证明力,也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予以权衡、综合考虑。
此外,证据证明标准还包括证据责任的问题。证据责任是指当有争议的事实需要举证证明时,证明责任应当由哪方承担。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原则上应当由公诉机关承担,但被告人也有举证、辩证的权利。在民事诉讼中,则是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证明责任应当由主张方承担。
总之,证据证明标准是司法实践中重要的法律原则,其贯穿于从侦查、审判到判决的全过程中。合理的证据证明标准不仅可以保障案件的公正审理,更可以落实法治精神,保障人权,推进社会和谐。
证据规则_精品文档
证据规则
引言
在司法实践中,证据是审判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证据规则是指在法律体系中被用来确定、收集和使用证据的一系列规则。证据规则的目的是确保案件能够根据可靠、可信的证据进行审理,以维护正义和公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证据规则,包括证据的定义、证据的分类、证据的收集和使用等内容。
证据的定义
证据是指用来证明或证伪某事实的材料、文件、记录或其他可供法庭或裁决机构使用的信息。证据可以是口头陈述、书面文件、物证、电子证据等形式。
证据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1.客观性:证据必须是能够被观察、测量和重复的事实或信息,而不
是主观意见或猜测。
2.真实性:证据必须真实、可信,不能是虚假信息或伪造证据。
3.关联性:证据必须与案件的事实或争点直接相关,能够提供对案件
有力的支持或证明。
证据的分类
根据其形式和性质,证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指直接证明某个事实的证据,例如亲眼目击
事件的证人陈述或录像等。
2.间接证据:间接证据是通过推理、推断或相关证据来间接证明某个
事实的证据,例如通过证人的陈述和物证来推断某人的罪行。
3.物证:物证是指案件中用来证明事实的物品、文物等,例如枪支、
毒品、血迹等。
4.电子证据:电子证据是指通过电子设备或技术获得的证据,例如电
脑硬盘上的文件、手机通话记录等。
5.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指目击事件或了解案件相关事实的人作出的
陈述,其证词在法庭上具有重要意义。
6.鉴定意见:鉴定意见是指专家根据科学技术或专业知识对某些事实
进行鉴定、分析的意见,例如法医的尸检报告、技术专家的鉴定意见等。
总结法庭证据的评估标准
总结法庭证据的评估标准
在法庭上,证据的评估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判决结果。合理的评估标准能够确保公正、准确地认定证据的可信度和重要性。本文将总结法庭证据的评估标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标准。
一、直接证据的评估标准
直接证据是指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中某个事实的证据,其评估标准如下:
1.真实性:证据来源是否可靠?原始证据是否经过证人的亲自观察或经历?
2.完整性:证据是否完全?证据的缺失是否会影响对案件事实的正确判断?
3.一致性:证据是否与其他相关证据一致?存在矛盾的证据应如何解释?
4.时效性:证据的产生时间与案件发生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合理的时间关联性?
二、间接证据的评估标准
间接证据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但能够通过推理或推断与案件事实相关联的证据。其评估标准如下:
1.关联性: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是否存在合理的逻辑联系?证据是否能够推断出案件事实?
2.可信度:证据的可信度如何?证据来源是否可靠?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否能够得到证实?
3.排他性:证据能否排除其他合理的解释?证据是否支持一种合理的解释,使其他解释变得不合理?
三、专家意见的评估标准
在某些案件中,法庭可能会依赖专家的意见作为证据。对于专家意见,其评估标准如下:
1.专业资质:专家是否具备相关领域的资质和知识?
2.客观性:专家意见是否客观中立?是否受其他利益的干扰?
3.证据支持:专家意见的结论是否能够得到其他相应的证据支持?
四、证人证词的评估标准
证人证词在法庭上是一种重要的证据形式,对于证人证词的评估,应考虑以下标准:
证据的要求和标准
证据的要求和标准是法律体系中确保公正和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般性的证据要求和标准:
1. 相关性(Relevance):提交的证据必须与案件有直接的关联,即与案件的事实或争议有关。法庭通常排除与案件无关的证据,以确保审判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2. 可靠性(Reliability):证据必须是可信的、真实的,而不是虚构或不可靠的。法庭通常会排除那些不可靠或者可能误导的证据。
3. 充分性(Sufficiency):提交的证据必须足够充分,能够支持所提出的事实或主张。法庭通常需要足够的证据来建立案件的事实。
4. 合法性(Legality):证据的获取和提交必须符合法律规定。非法获取的证据通常会被排除,以保护个人权利和确保合法程序。
5. 权衡(Balancing):在一些情况下,法庭可能需要权衡证据的利弊,特别是在涉及隐私权、商业机密等方面。权衡的过程旨在找到公正的解决方案。
6. 真实性(Authenticity):证据必须是真实的,即确保它确实反映了所声称的事实。通过证人、文件、物证等方式可以证明证据的真实性。
7. 公正(Fairness):提交的证据必须符合公正原则,不能违背公平的基本原则。法庭应确保双方有平等的机会提供和质疑证据。
8. 无偏见(Non-bias):法庭要求证据不应带有明显的偏见,即证据的呈现和解释不应有意地倾向于某一方。
申请劳动仲裁的证据要求和标准
申请劳动仲裁的证据要求和标准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常见方式,旨在提供公正、公
平的解决办法。在申请劳动仲裁过程中,证据的提供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介绍申请劳动仲裁的证据要求和标准,以帮助申请人
更好地准备和提供证据材料。
一、证据要求
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供具体、清晰、可信的证据材料,以支持
自己的主张。以下是需要注意的证据要求:
1. 相关性:所提供的证据必须与劳动争议的事实和纠纷点有关。证据应当针对争议的具体问题,能够明确证明申请人的权益受到
了侵害。
2. 全面性:证据材料应全面地反映争议的真实情况,包括但不
限于合同、薪资和福利记录、工作时间记录、通信记录等。申请
人应提供尽可能详尽的证据,以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3. 可信性:证据必须是真实可信的,能够经受法庭审查和调查。申请人应提供原始文件、合法证明或其他能够证明证据真实性和
合法性的材料。
4. 合法性:在提供证据时,申请人需要确保其合法性。举例来说,个人通信记录应获得涉及方的同意或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证据标准
劳动仲裁对证据的要求和标准需要符合法律规定,以下是一些
常见的证据标准:
1. 书面证据:书面证据是申请劳动仲裁中常见的证据形式,包
括合同、支付凭证、通知书、通信记录等。这些书面文件中的内
容应当真实、准确,并反映劳动关系的事实。
2. 电子证据: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证据在劳动仲裁中也逐渐
被接受。例如,电子邮件、短信记录、视频和音频文件等可以作
为有效证据,但需要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3. 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验证事实真实性的一种方法。证人应当与劳动关系争议有直接关联,并能提供可信且真实的陈述。证人证言应当遵守法庭程序,并不得夸大或歪曲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证明标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 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在我国,刑事证明标准比较高,法 律要求认定被告人有罪必须达到事实清 楚,证据确实、充分,也就是百分百的 程度。这对于防止将无罪的人认定为有 罪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证据标准的层次 (一)、西方国家证明标准的层 次(主要是英美法系国家): 第一等,绝对确定。由于人的认 识能力的限制,在诉讼中不可能达到 这一标准。 第二等,排除合理怀疑,作出有 罪判决,刑事诉讼的最高标准。 第三等,清除和有说服力的证明, 提出公诉。 第四等,优势证据,民事判决, 刑事辩护。
3、侦查终结、提起公诉,有罪 判决的证明标准同一是否合理? 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侦 查终结和提起公诉的标准应当低于 有罪判决的标准。另一种观点认为, 虽然以上要求降低起诉标准的理由 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只适用于外 国。我国刑事诉讼的结构与其他国 家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我国,要求 侦查终结和提起公诉必须达到认定 有罪的程度是有理由根据的。
(二)、证明标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承 担举证责任的一方履行举证责任的难易。 西方国家,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证 明标准不一样,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要求 比较高,达90%——95%以上的程度。而 民事诉讼达51%以上就可以了。我国民事 诉讼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一样的,都 要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
第五等,合理根据,签发令状,如 逮捕、搜查、扣押、撤销缓刑或假释、 无证逮捕。 第六等,有理由的相信、拦截和搜 身。 第七等,有理由的怀疑,宣告无罪。 第八等,怀疑,启动侦查程序。 第九等,无线索,不足以采取任何 法律行动。
(二)我国证明标准的层次 1、立案的标准:有犯罪事实发生,需要 追究刑事责任。 2、拘留的标准:针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 疑分子,并且在紧急情况下才能实施。紧急条 件包括: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 后即使被发觉的;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 人指认他犯罪的;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 证据的;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不讲真实 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有流窜作案、多次 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3、充分:这是对定案证据的量上的要求, 要求与定罪量刑有关的所有事实都必须有相应的 证据证明。就定罪而言,犯罪构成的每一个方面 都必须有相应的证据证明。反之,犯罪构成只要 有一个方面没有证据证明,就不能作出有罪认定。 (二)标准: 1、单个证据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合法性 客观性是指证据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 相关性是指证据必须与案件的事实有关,能 够用来证明案件的待证事实。
合法性是指证据的形式、收集和运用的程 序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具体而言,这包括三 个方面的要求: 1)是证据的形式符合法律的规定。(证 据的形式只有7种) 2)是收集证据的程序符合法律的规定。 如不得刑讯逼供,不得威胁、引诱、欺骗,不 得未取得许可证就实施搜查、扣押,等等。 3)是必须经过当庭出示和质证。现代审 判有一项重要原则,只有经当庭质证并经查证 属实的证据才能被用作认定事实的根据。否则, 即使证据是真实的,也不得用作认定案件事实 的根据。
3、逮捕的标准:有证据证明有犯罪 事实,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 发生社会危险性。 4、侦查终结的标准:事实清楚、证 据确实、充分。所有案件必须达到这一标 准,否则,就不得终止侦查。 5、审查起诉的标准 提起公诉、法定不起诉和酌定不起诉:事 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疑罪不起诉:不需要任何标准。 6、判决的标准 有罪判决: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 分。无罪判决:不需要任何标准。
4、体系不完整,有些证明标准 未作规定。 搜查、扣押应达到何种证明程度, 我国刑事诉讼法却没有规定相应的 证明标准。这在实践中必然导致搜 查的适用完全按照侦查人员的主观 判断来进行,而没有任何客观标准。 这对于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合法 权利是非常不利的。
三、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和含义 (一)涵义: 1、事实清楚: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 都得到了证明。这里的事实清楚,只要求查 清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即可,而不是要求 查清所有事实,更不要求查清案件事实有关 的所有细节。 2、确实:这是对证据质的要求,要求 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都必须查证属实, 都必须是真实的,而不能是虚假伪造的。也 就是要求用作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的可靠性 都到了其他证据的证明,至少证据之间能够 相互印证。
主要几个证据存疑无法排除 1)尸体未作DNA检测 2)11天内审讯中供出四种作案方式,第四种 情况被警方认定“符合案件客观事实”(刑讯逼 供)。 3)有人说明案发后曾见过与死者相貌特征相 像的疯女子(与这份证明相关的四个人后来均以 涉嫌“包庇”等罪名被羁押和监视居住)。 4)佘强调自己并无作案时间,从凌晨2.30—6 点,一直在外面找妻子,其间曾Baidu Nhomakorabea搭乘过两次路 过汽车,而警方通过调查,证实了佘的说法。
(三)值得谈论的几个问题 1、拘留的适用范围过宽: 前面讲过,我国拘留的适用必须符合两项条件, 一是· · · · · · · ,二是· · · · · · · 。虽然在形式上,拘留只有在 紧急情况下才能实施,但从法律所规定的以上7种 适用情形来看,几乎对所有犯罪嫌疑人都可实施。 2、侦查终结要求所有案件都必须达到事实清 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不太合理。 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有在起诉和审 判阶段,检察机关和法院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案件有权作出无罪处理,而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 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无权作出无罪处理。
2、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均有相应的证 据证明就定罪而言,包括主体、主观方面、客 体、客观方面等四个方面。就这每一个方面而 言,又包括很多要素。 3、证据与证据、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 矛盾得到了合理排除。这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无罪证据和有罪证据之间矛盾得到合理的 排除。要认定有罪的话,所有无罪证据都必须 被推翻;二是有罪证据内部的矛盾得到了合理 排除或说明,不存在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情 形。如果证据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合理排除或 说明,那么就不应作出有罪认定。
证据标准
证明标准是侦查机关所有活 动的指挥棒,侦查机关的所有活 动都是围绕证明标准来运作的, 侦查活动中如果发生问题的话, 最终都会反映到证明标准上,对 证明标准把握不好必然导致发生 错案。那么,证明标准的重要性 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证据标准在诉讼中的地位 (一)对证据标准的把握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案件处理 的正误。 佘祥林案, 案发时间1994年4月11日,94年10月13日, 原荆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佘祥林死刑(上诉)。 95年5月,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回重审,荆门市中级人 民法院以“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退回荆州地区补充 侦查,经过约一年补充侦查,再次起诉。96年5月,荆门 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退查后均无解决实际问题,疑点无法排 除为由,再次退查。97年10月8日,荆门市政法委召开协 调会,结果决定对佘祥林杀人一案降格处理,由京山县检 察院向京山县法院提起公诉,判有期徒刑。98年6月15日, 佘被判有期徒刑15年,不服上诉。98年9月22日,荆门市 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05年4月13日,宣 告无罪。
4、得出的结论具有排他性 也就是说,证据与证据之间必须环环相扣,形 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锁链。并且这个锁链应当是封闭 的,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如果根据现有证据还不 能得出唯一的结论,还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能 性的话,那么就不应作出有罪认定。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