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施工技术课程设计引言: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施工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实践的经验。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施工技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将设计一门施工技术课程,着重介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和课程目标。
一、课程内容1. 基本施工技术:介绍建筑施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包括施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施工工序的组织与安排、现场管理与协调等内容。
2. 施工图纸解读:培养学生对施工图纸的理解能力,包括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等的解读方法,以及图纸标注和符号的理解。
3. 施工设备与机械:介绍常见的施工设备和机械的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起重机械、混凝土搅拌机、塔吊等。
4. 施工质量控制:讲解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如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墙体砌筑等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5. 施工安全与环保: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意识,介绍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和施工环境保护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和讨论等方式,将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2.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通过模拟施工场景进行现场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项目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体的施工项目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团队中交流、合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准确度等。
2. 实践操作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完成实践任务的质量进行评估。
3. 项目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施工项目进行分析,并撰写相关的报告。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四、课程目标1. 掌握基本施工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常见施工任务。
2. 提升学生的施工图纸解读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解读施工图纸。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共28页
目录一、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3)(一)初步配合比的确定 (3)1、配制强度的确定 (3)2、确定水灰比 (3)3、确定单位用水量 (3)4、计算水泥用量 (3)5、确定砂率 (3)6、计算砂石用量 (3)(二)施工配合比的确定 (4)(三)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4)(四)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理论配合比及施工配合比 (5)二、钢筋计算表 (6)三、混凝土用量计算 (6)1、梁的砼用量: (6)2、板的砼用量: (7)四、混凝土施工方案 (8)(一)编制依据: (8)1、施工图纸 (8)2、规范 (8)3、工程概况: (8)(二)施工部署 (8)(三)施工方法 (9)1、准备工作 (9)2、主要措施 (9)3、工艺流程 (10)4、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10)5、楼板混凝土浇筑 (11)6、柱的混凝土浇筑 (12)7、梁、板混凝土浇筑 (12)8、柱混凝土浇筑 (13)9、楼梯混凝土浇筑 (13)10、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14)11、混凝土养护 (14)12、季节性施工 (15)13、混凝土拆模 (16)14、泵送砼要求: (16)(四)质量要求 (17)(五)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17)(六)安全措施 (18)(七)环保措施 (20)五、模板施工措施 (21)(一)材料规格及要求 (21)(二)、施工要求 (21)1、基础(承台、基础梁、基础梁)模板施工方法 (21)2、柱模板的施工方法: (21)3、梁模板 (22)4、板模板 (23)(三)支架的搭设 (23)1、搭设排架 (23)2、注意事项 (24)(四)模板拆除 (24)1、拆除时间 (24)2、注意事项 (24)(五)技术措施 (25)1、模板安装安全措施 (25)2、模板拆除的安全措施 (26)(六)模板配板图见附图。
(26)六、课设心得 (26)七、附图 (27)附图一:钢筋计算表 (27)附图二:柱配板图 (27)附图三:梁配板图 (27)一、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一)初步配合比的确定(,cu o f )1、配制强度的确定由于施工单位没有历史统计资料,查表可知混凝土强度为C20~C35时,取σ=5.0 ,同时 ,25cu k f MPa =,代入上式得2、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0.46a α=;0.07b α=实测 35.0ce f MPa =,带入上式得根据查表可知,耐久性能要求W/C 不大于0.65,取W/C=0.503、确定单位用水量(wo m )4、计算水泥用量(co m )根据查表可知,本工程要求最小水泥用量为2603/Kg m ,故选用水泥用量为380 3/Kg m5、确定砂率根据查表可知,砂率范围为32%~37%,采用砂率公式计算得:根据计算取砂率为35%。
建筑工程系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建筑工程系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建筑工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施工技术课程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1.介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2.培养学生理解并运用施工技术的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建筑工程施工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概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定义和基本要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分类和特点2. 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和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流程•施工组织设计案例分析3. 施工机械与设备•常见施工机械和设备的介绍和应用•施工机械与设备的选择和调度•施工机械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4.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结构工程施工工艺•装饰工程施工工艺5.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施工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措施•施工质量控制的实际案例分析6. 安全生产与施工现场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流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展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实践演练:通过实际案例和模拟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加深对施工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参与建筑工程施工的课程设计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表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课堂表现和讨论质量。
2.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完成的课程设计项目报告和展示。
3.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教程》•参考书目:1.《施工组织与技术》 2.《建筑工程施工机械与设备》 3.《施工工艺与工法》七、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提升对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作者:简单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完成施工技术课程学习之后,必须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课程。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施工技术问题,并编制普通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方案的能力。
这次课程设计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得到造价工程师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一般施工单位对施工管理岗位的要求,从而在参加工作时能独立的从事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独立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和工作量。
⒉应有实际的工程经济、技术观念,对有关规范及方针政策有所了解。
⒊通过课程设计要求进一步提高和训练学生识读施工图、技术理论计算、经济分析。
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一般建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⒌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
三、设计资料⒈图纸资料:全套建筑、结构施工图。
⒉建筑材料:按施工图设计所需材料考虑,供应时间按施工组织设计计划提供。
⒊气象资料:⑵冬、雨季起止日期:雨季施工起止日期:7月15日~8月15日一般小到中雨,少数时间有大雨。
冬期施工起止日期:11月15日~来年3月20日。
⑶降雨量:300—500㎜⑷最大雪深度:16㎝⑸最大冻土深度:140㎝⑹风向夏、秋季主导风向:东南风,3—4级冬、春季主导风向:西北风,5—7级⒌施工条件⑴旧建筑物拆迁已先期进行。
⑵地下无埋设物。
⑶施工场地条件:见总平面图。
⑷交通道路:见总平面图。
⑸水电供应:可直接引用城市水、电管网,引入点距拟建物东、南各7米。
⑹弃土:不考虑外运。
⑺建筑机械:建筑公司可提供一般施工用的碾压机、翻斗车、砼输送泵、砼搅拌机、砂浆搅拌机、灰浆机、卷扬机、门架、中小型塔吊、钢管脚手架及其它常用机具。
⑻模版:模版自定。
⑼材料供应:各种建筑材料按施工图要求,全部满足供应。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一、工程概况1.工程描述:张家口市某小区三栋同类型楼。
2.建筑地点:张家口高新区。
3.建筑设计概况:建筑面积10433.09m2,地上面积9442.12m2,地下面积990.97m2。
为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标准层高度为2.9m,建筑总高为35.55m;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4.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防水等级为二级,避雷设防二级。
5.建设地区自然条件状况最高地下水位在-3.5m(水质无侵蚀性),最冷平均气温为-29℃,最热月平均气温40℃。
相对湿度最冷月41%,最热月39%,夏季平均风速为2.5m/s,风向:东南,风力3~4级,冬季平均风速3.7m/s,风向:西北,风力5-6级。
冬季冻结深度1.5m,最大积雪厚度27cm。
冬期施工起止日期:11月20日——次年3月15日,雨季施工起止日期:6月30日——8月25日。
二、基础工程2.1.测量放线:1.待测绘部门给出红线桩和水准点并校核后,将红线桩、水准点引入建筑物周围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测量要求:1)采用仪器测量的每个测回都必须做闭合检查,钢尺测量距以中间作为主控点向两段量取距离,使其减少积累误差。
2)测量仪器都必须由法定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能正式使用,并定期进行校验,施工时仪器要由专人管理,经常清理保养,以保证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2土方开挖2.2.1.工艺流程:场地平整→定为放线→基坑支护→基坑降水→土方开挖。
2.2.2.土方开挖的技术要求:1.土方开挖应遵循:大基坑、小开挖的原则,挖土应分块、分层、对称进行。
2.挖土必须以满足围护设计受力工况为前提条件,根据基坑检测情况适时调整挖土进度、流向和方法。
3.土方开挖应在围护桩、支撑梁、压顶梁和围檩等支护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挖至坑底标高后进行局部深坑处理并尽快施工基础,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以有效控制围护结构变形。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完整版(2024)
施工管理等。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绿色施工的实践活动,如绿色建筑设
计、绿色施工方案编制等。
26
07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2024/1/30
27
学生作品展示及互评环节
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包括设计图纸、施工 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等。
学生互评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课程设计成果,从设计思路、方案可行性、创新性等 方面进行点评和讨论。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31
调试与验收
对电气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无安全隐患。并按照规范 要求进行验收,提交相关文档和资料。
17
室内外装修工程实施
室内装修工程
室外装修工程
根据室内设计方案和装修图纸,进行室内 墙面、地面、天花板的装修施工。包括瓷 砖贴面、木地板铺设、吊顶安装等。
按照建筑外立面设计方案和装修图纸,进 行外墙装饰、门窗安装、屋面防水等室外 装修施工。
20
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和执行
制定安全防护计划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环境,制定针对性的 安全防护计划,明确安全防护措施和责任
人。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施工 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增强安全防
范能力。
2024/1/30
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按照安全防护计划,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 设施和用品,如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 等,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和稳定性。
2024/1/30
排水管道安装
按照设计要求和坡度规范,进 行排水管道的安装,包括检查 口、清扫口和通气管道的设置 。
管道压力试验
课程设计建筑施工技术
课程设计建筑施工技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理解建筑施工中各环节的技术要求及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建筑施工中的安全规范和环保要求,提高对建筑行业法律法规的认识。
3. 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拓宽知识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建筑施工图的识读和简单施工方案的设计。
2.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建筑施工工具和设备的能力,熟练掌握常见建筑施工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管理及沟通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技术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习动力,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善于沟通,敢于承担责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目标,为今后从事建筑行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施工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建筑施工技术定义、分类及发展简史- 建筑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及法律法规2. 建筑施工流程及关键技术- 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 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装饰装修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防水、保温、防火技术3. 建筑施工安全与环保-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环境保护及污染预防-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4. 现代建筑施工工具与设备- 常用建筑施工机械设备- 建筑施工信息化技术- 建筑施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5.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与组织-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进度计划与控制- 建筑施工质量、成本、合同管理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建筑施工技术第五版课程设计
建筑施工技术第五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建筑施工技术能力,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建筑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二、课程设计目标1.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2.学会进行建筑施工质量检验和安全管理;3.学习建筑施工材料和构件的使用和安装;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三、课程设计内容1.建筑土方工程的施工技术;2.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混凝土质量检验;3.砌筑施工技术及砌体质量检验;4.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钢筋混凝土质量检验;5.钢结构施工技术及钢结构质量检验;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7.建筑机械设备安装技术;8.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及质量检验;9.建筑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检验;10.建筑管道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检验;11.建筑空调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检验;12.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检验。
四、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自由组合,每个小组5-6人,拟定一个具体施工项目;2.每个小组针对所选项目,进行实际的工程测量、设计和施工计划编制;3.学生应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需要,选定相关的建筑施工技术,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实践;4.小组成员应根据各自专业特长和能力,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5.每个小组应提交完整的建筑施工项目方案、施工图纸和报告,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和汇报。
五、评分标准1.项目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实际施工过程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4.项目完成情况和质量;5.学生汇报的内容和方式。
六、结语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学习到建筑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自己的施工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本次课程设计也将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更好的备战。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设计(3篇)
第1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为了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开设了建筑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程设计目的1. 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熟悉各类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 建筑工程图纸识读:使学生能够熟练识读建筑施工图纸,掌握图纸中的各类符号、尺寸、标注等信息。
2. 施工组织设计:使学生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和步骤,能够根据工程特点、现场条件等因素,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
3. 施工进度计划:使学生掌握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能够运用横道图、网络图等工具,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4. 施工质量管理:使学生了解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等环节的操作要点。
5. 施工安全管理:使学生掌握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课程设计方法1. 教师讲解:教师对课程设计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2. 学生自学:学生根据课程设计要求,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学。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指导教师辅导: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指导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程设计成果1. 施工组织设计报告: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质量管理计划、施工安全管理计划等。
2. 施工图纸识读报告:包括对施工图纸的识读和分析,以及对图纸中问题的解答。
3. 施工进度计划图表:包括横道图、网络图等,展示施工进度安排。
建筑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概念、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3. 帮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中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动态。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施工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建筑施工中进行项目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建筑施工图纸的阅读和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遵守职业道德。
3.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施工中的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建筑施工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对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1. 结合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注重过程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施工基本概念:包括建筑施工的定义、分类、施工过程及施工组织与管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建筑施工概述2. 建筑施工工艺流程:讲解施工工艺的各个环节,如土方工程、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工程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建筑施工工艺流程3. 建筑施工方法:介绍常用的建筑施工方法,包括现浇、预制、装配式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建筑施工方法4.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涉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5.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质量验收与评定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6. 建筑施工环境保护:介绍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噪声、粉尘、废水处理等。
课程设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院系:专业:班级:设计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一、工程概况二、该工程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郊区, 占地面积145.45㎡, 层高3.3m, 共二层。
该别墅离公路90多米远, 地处松花江畔、背倚国家级森林公园龙潭山, 地处雾凇大桥和龙潭大桥之间, 与雾凇宾馆为邻, 这里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空气清新、人文厚重。
该别墅长12.18米, 宽12.00米, 高8.19米。
三、设计图纸底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正剖面图四、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①施工单位要参与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方案的讨论, 并据此组织编制施工组织机构。
这是施工准备的中心环节, 各项施工准备工作都必须按此进行。
②施工单位要和建设、设计单位签订协议和有关协议,在拟定建设工期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明确分工协作的责任和权限。
几个施工单位共同施工的建设项目, 由总包单位和建设单位签订总包协议, 总包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协议,分包对总包负责, 总包对建设单位负责,总包和分包之间的职责划分要明确详尽。
施工单位要积极协助建设、设计单位做好有关工作, 这也是为自身的施工准备发明条件。
③调整部署施工力量。
根据工程任务特点, 调整施工组织机构, 特大的工程项目要组建新的施工机构。
部署结集施工力量, 既要满足工程进度的规定, 又要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做到工种配套、人机配套、机具配套, 并根据工程布局相对固定施工和劳动组织。
(二)、条件准备1.做好施工物资准备, 编制好施工材料供应和设备需要计划(1)依据工程形象进度和施工物资需要量, 分别贯彻货源厂家进行协议评审, 安排运送储备, 以满足开工之后的施工生产需要。
(2)依据施工图和施工网络计划, 按施工进度规定, 按施工材料、规格、使用时间、供应厂家、材料储备定额和消耗定额进行汇总, 编制施工材料需要量计划。
(3)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 要依据所采用施工方案,安排施工进度, 拟定施工机械的类型, 数量和进场时间, 拟定施工机具的供应办法和进场后的存放地点, 编制施工机械设备需要计划, 为组织运送和拟定施工现场存放位置提供依据。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工程制图与CAD绘图技术》《建筑构造》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建筑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并进行施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90学时,5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检验及施工安全的知识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检验、施工安全等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施工员、造价员等岗位需求,围绕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质量管理等关键能力,反映建筑施工的具体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检验和施工安全”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建筑施工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施工标准、规范,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质量、安全意识。
1.了解建筑的整体施工流程,熟悉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掌握建筑各部位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
2.能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查找资料和完成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必要计算,编写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具备一定的建筑施工现场技术能力。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建筑施工技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建筑施工的基本流程,掌握建筑施工各阶段的关键技术。
2. 学生能够了解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知识,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掌握建筑质量检验的标准和方法,提高建筑质量意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建筑施工技术学习的兴趣,树立专业自信心。
2. 学生能够关注建筑行业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3. 学生能够遵循建筑行业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生所在年级为中职二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程目标将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施工基本流程:包括施工准备、主体施工、装饰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结合教材第1章内容,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的整个流程。
2. 建筑施工关键技术:针对各施工阶段,学习教材第2章和第3章内容,包括土方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等关键技术。
3. 建筑施工安全知识:以教材第4章为基础,教授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知识,如高处作业、电气安全、消防安全等。
4. 建筑质量检验:结合教材第5章,让学生了解建筑质量检验的标准和方法,提高建筑质量意识。
5. 建筑施工实际问题分析:根据教材第6章,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方案设计
建造施工技术课程方案设计建造施工技术课程方案设计1. 引言本为建造施工技术课程方案设计的详细说明。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建造施工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为未来从事建造施工工作做好准备。
本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详细说明,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建造施工技术。
2. 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对建造施工流程和工艺的理解。
2.2 培养学生的思量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建造施工流程的介绍和分析。
3.1.1 建造工程的规划和设计阶段。
3.1.2 建造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
3.1.3 建造工程的施工阶段。
3.1.4 建造工程的验收和交付阶段。
3.2 建造施工中常用的工艺和技术。
3.2.1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
3.2.2 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3.2.3 建造装饰工程施工技术。
3.2.4 暖通空调工程施工技术。
3.3 建造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3.3.1 施工质量管理。
3.3.2 施工安全管理。
3.4 建造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和成本控制。
3.4.1 施工项目合同管理。
3.4.2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4. 教学方法4.1 讲授结合实践。
通过理论课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2 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问题探讨和解决,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3 现场实习。
安排学生参观和参预实际建造施工项目,加强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
5. 评估方式5.1 课堂作业和报告。
通过布置课堂作业和要求学生提交报告,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思量能力。
5.2 实践操作和展示。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展示,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3 考试。
安排课程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建造施工技术的掌握程度。
6. 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课程计划表- 教材参考书目- 实践操作指导手册7. 法律名词及注释7.1 建造工程规划许可证:指建造施工前必须取得的一种许可证,用于合法建设。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pdf 模板一:科学研究论文模板范本一、引言1.研究背景2.研究目的3.研究方法4.论文结构二、文献综述1.相关研究2.研究现状的分析3.研究存在的问题三、研究设计与方法1.研究设计2.数据收集与处理3.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4.数据分析方法四、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展示2.结果分析与讨论3.与之前研究的比较与讨论4.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五、结论与展望1.主要研究成果2.结论的重述3.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六、参考文献附件:调查问卷样本、实验数据记录表、统计分析结果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知识产权:指个人或组织依法享有对其所创造的作品、发明、商标、商号等的专有使用权和收益权的权益,包括著作权、发明专利权、商标权等。
2.合同法:合同法是民事法的基础法之一,是指由主体之互相约定具有共同行为效力,共负权利和义务的一种协议行为。
3.知识产权保护:指依法对知识产权实施保护和维权的行为,包括对侵权行为的防范、发现、制止和惩罚。
模板二:商务计划书模板范本一、项目简介1.项目背景2.项目概述3.目标与愿景4.参与方介绍二、市场分析1.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2.竞争对手分析3.目标市场及消费者画像4.市场机会三、产品/服务描述1.产品/服务特点2.产品/服务优势3.核心竞争力4.产品/服务开发计划四、销售与营销策略1.销售渠道2.市场推广策略3.品牌建设4.销售目标与预测五、组织与管理1.团队组成与职责2.组织架构3.人力资源管理4.风险管理计划六、财务规划1.资金需求预测2.预计收入与支出3.现金流量表4.财务指标分析七、执行计划1.项目实施计划2.各阶段的关键与时间表附件:市场调研报告、财务预测表格、组织架构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商标法:商标法规定了商标的注册、使用和保护制度,保护商标的独占性,防止相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产生混淆和误导。
2.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建筑施工技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工艺和施工方法。
2. 掌握建筑施工图的阅读和分析,了解各类建筑构配件的名称、功能及施工要求。
3. 了解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 能够正确阅读建筑施工图,并进行简单的施工图绘制。
3. 能够运用建筑施工技术,完成指定建筑项目的施工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技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施工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对建筑施工技术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施工技术基本概念:包括建筑施工的定义、分类及施工流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建筑施工图阅读与分析:包括施工图的种类、符号、比例及阅读技巧。
教材章节:第二章3. 常用建筑施工工艺及方法:如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4.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和环保措施: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实际操作要求。
教材章节:第四章5. 建筑施工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参观、实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6. 建筑施工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建筑施工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建筑施工技术基本概念第二周:建筑施工图阅读与分析第三周:常用建筑施工工艺及方法第四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和环保措施第五周:建筑施工实践操作(现场参观、实习)第六周:建筑施工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讲解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工工艺等理论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课程设计某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设计班级:土木1班******学号:********指导老师:***某基础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设计工程概况某工程基础C30钢筋混凝土底板及垫层剖面图如图1所示,混凝土底板长宽为60×42m,土层分布如图2所示,其中杂填土的渗透系数15m/d,细砂为10 m/d,沙砾石为60 m/d,均为2类土,最初可松性系数:杂填土1.3,细砂1.2;最后可松性系数:杂填土 1.02,细砂土 1.05。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重度为:杂填土16KN/m3,细砂21 KN/m3,沙砾石22 KN/m3,最大干重度为:杂填土18 KN/m3,细砂19 KN/m3,砂砾石21 KN/m3;由于现场施工场地较大,允许放坡开挖,边坡坡度为1:0.4,基坑底四周没边要留出施工工作面1m(从主体结构外侧算起),现场西侧设置土方临时堆放场地如图3所示,余土采用载重量15吨的自卸卡车运走。
(图1、2、3见设计任务书)一.降水高程布置图见附图1二.降水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三.井点系统涌水量和单井涌水量、井点管数量的计算本基础工程降水方案采用环形轻型井点降水。
井点管布置在距坑边0.7m,冒出地面0.2m,管长6m,内直径50mm;滤管长1.2m,内直径50mm,水平总管的最大流速应控制在1m/s内,总管上的接口间距0.8m。
计算过程如下所示:(1)轻型井点系统的布置假设直接在自然地面上埋设井点管,则:上口平面尺寸为65.36×47.36m井点管所需埋设深度H1=4.2+0.5+0.1×(22+1.68+0.7)=7.138(m)>6(m)所以,采用直接在自然地面埋设井点管不符合埋深要求。
应该降低总管平台标高,即采取在自然地面上沿上口边缘往下挖一定深度再布置井点,使总管的布置标高接近原地下水位线,下挖深度为 1.1m,下挖宽度为1.5m,此下挖段边坡坡度也为1:0.4。
下挖后井点管埋设深度为:H1=3.1+0.5+0.1×(22+1.24+0.7)=5.994(m)<6(m),符合埋深要求。
因为井点管加滤管总长为7.2m,井点管外露地面0.2m,则滤管底部埋深在﹣8.7m,没有达到不透水层,因此,采用无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计算。
(2)轻型井点的计算坑底平面尺寸为62×44m,上口平面尺寸为68.36m×50.36m基坑中心要求降水深度S=4.8-1.8+0.5=3.5(m)井点管处水位降低值=7.5-1.8=5.7(m)查表得:有效深度H0=1.84() =1.84×(5.7+1.2) =12.69(mm)因为含水层厚度H=12.8mm>H0,所以,取有效深度H0进行计算。
抽水影响半径 R=1.95S=1.95×3.5×=76.88m假想半径 X0===32.19m涌水量:Q=1.366K=1382.69m3/d单根井点管出水量:q=65d=26.40 m3/d井点管数量 n=1.1×=52.37(根)总管长度 L=227.52m井点管间距 D==4.34m 取2.4m则实际井点管数量为:95根总管直径d==0.1427m选择内径为150mm总管四.挖土机类型,定开挖方案的选择确定,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施工措施的制订(1)挖土机类型因为基坑开挖的土质为较好的细砂土,且基坑较大,所以挖土机类型选择反铲挖土机。
(2)开挖方案1)、机械挖土,随挖土随修整边坡。
在开挖至距离坑底500 mm以内时,测量人员抄出500 mm水平线,在基槽底钉上水平标高小木桩,在基坑内抄若干个基准点,拉通线找平,预留300 mm土层人工清理。
2)、机械开挖至最后一步时,测量人员随即放出基础承台线,由人工挖除300 mm预留土层,并清理整平,及时进行垫层的浇筑,防止基底土水份蒸发损失,导致土体积膨胀。
(3)质量和安全施工措施1)、土方开挖前应先做好降水、排水施工,待降水运转正常并符合要求后,方可开挖土方。
开挖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降水后的水位是否达到设计标高要求。
每日及雨天例行检查土壁稳定情况,防止雨水及地下水浸泡基土。
要保持开挖面基本干燥。
检查是否有对临近建筑物等产生不良影响。
坑壁如出现渗漏水,应及时进行处理。
2)、支护结构与挖土紧密配合。
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超挖”的原则。
如发现基底土超挖,应用素混凝土或砂石回填夯实,不能用素土回填。
3)、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应在坑边堆置弃土、材料和工具设备,尽量减轻地面荷载,严禁超载。
基坑开挖完成后,应立即进行验槽,并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封闭基坑,防止暴露时间过长。
4)、开挖过程中如遇滑坡迹象,应立即暂停施工,报告业主并主动采取应急措施,在转移工人的同时,将滑坡现场进行封锁;测量人员根据滑坡迹象设置观测点,以便观测坡体平面及竖向位移,为应急措施提供重要的原始资料。
5)、在距基坑边0.6米周围用φ48钢管设置两道护身栏杆,立杆间距4米,高出自然地坪1.8米,埋深0.8米,各施工人员严禁翻跃护身栏杆。
基坑施工期间设警示牌,夜间加设红色灯标志。
6)、基坑外施工人员不得向基坑内乱扔杂物,向基坑下传递工具时要接稳后再松手。
坑下人员休息要远离基坑边及放坡处,以防不慎。
施工机械一切服从指挥,人员尽量远离施工机械,如有必要,先通知操作人员,待回应后方可接近。
五.预留回填土数量、运土数量和运土汽车数量的计算基坑土方总开挖量为12422.72m3其中,杂填土的挖方量为:49.56×67.56×1.0+0.5×0.4×1.0×(50.36+68.36)×2=3395.76 m3细砂土的挖方量为:12422.72-3395.76=9026.96 m3挖方后松散的体积为:杂填土3395.76×1.3=4414.49 m3细砂土9026.96×1.2=10832.35 m3回填体积为:12422.72-42.4×60.4×0.2-42×60×4=1830.53 m3回填土采用细砂土,则预留回填土的体积为:所以需要运走的细砂土的体积为:10832.35-=8740.32 m3因此一共需要运走的土的体积为:4414.49+8740.32=13154.81 m3土方堆放平面图:见附图3作业天数(工期):T19.40天,取20天运土车采用15吨自卸卡车,则:一辆车一天可运=9.6次≈10次一辆车一次可装:杂填土V1==9.38 m3,细砂土V2==7.14 m3取可装8.5 m3所以需要的运土车数量n==7.7辆,(取8辆)六.回填土的干重度和压实后满足要求的实际重度的计算因为压实系数=≥0.97,则==19×0.97=18.43kN/m3实际干重度===20.99 kN/m3因为≥,因此填土压实合格,符合设计要求。
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及相关技术、组织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
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1、材料选择(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
(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
(3)细骨料:采用中砂,山砂 (45%)+人工砂 (55%),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
(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5)外加剂: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2、混凝土配合比(1)混凝土采用由本公司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
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
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3、现场准备工作(1)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应分段尽快施工完毕,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基础底板上的地坑、积水坑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不合模数部位采用木模板支模。
(3)将基础底板上表面标高抄测在柱、墙钢筋上,并作明显标记,供浇筑混凝土时找平用。
(4)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及保温随需的塑料薄膜、草席等应提前准备好。
(5)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昼夜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顺利进行。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本工程底板厚度为1800m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采取斜面分层浇筑。
浇筑过程中将会产生相当量的泌水。
消除该部分泌水,振捣密实、连续浇筑不形成施工缝,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将是浇筑过程中控制的三大关健因素。
所以将底板分成多个自然流水段。
浇注过程中将按后浇带划分流水段。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6h,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在4h仍不能连续浇筑时,需采取应急措施。
5、混凝土养护由于每次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浇筑时间较长,前后混凝土的凝固时间早晚不一,应按照先浇的先养护,后浇的后养护顺序进行,不得一次不管不同部位浇筑完的早晚而养护,以防早浇筑完的混凝土不能及时养护及晚浇筑完的混凝土养护过早。
(1)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二层草席,然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
(2)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
(3)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或受冻。
6、底板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措施(1)尽可能选在较低温度的天气浇筑混凝土,一减缓混凝土的水化高峰出现。
(2)在垫层的接触面上涂刷一道热沥青再加一层油毡,或铺50mm厚砂或石屑等形成滑动层。
(3)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膨胀剂,使其在钢筋等约束下产生一定的自应力。
(4)及时合理进行养护。
早期利用薄膜覆盖,一减少混凝土水分散失,并保持表面温度不与内部温度有较大差值。
(5)后期采用蓄水养护,一使混凝土养护充分,二利用水较大的比热容,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发生较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