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课人口南迁与科技文化上

合集下载

第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中职专用】《中国历史》

第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中职专用】《中国历史》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南方发展 不久,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的局面。由于生活安逸,一些原来还想 返回中原的南渡士族,包括东晋最高统 治者,再也无意北返,满足于偏安东南 一隅。
青瓷狗窝(晋)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经济重心南移
①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
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拓展阅读:九品中正制与士族
这样,一部分权贵把持了中央 或地方的重要官职,出现一些累世 公卿的家族,即士族门阀。士族以 外的地主,叫作庶族。东晋和南朝 前期,士族势力很大,皇帝都得依 靠士族支持。士族子弟不仅更容易 做官,而且职位清显,俸禄优厚, 升迁迅速。

政 权

开江

发南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刘备听说隐居隆中的诸葛亮是杰出人才, 带着关羽、张飞二将前往拜访,前两次均 被诸葛亮婉拒。
《三顾茅庐》
直到第三次,诸葛亮被刘 备的诚意打动,出来会谈。
《三顾茅庐》
直到第三次,诸葛亮被刘 备的诚意打动,出来会谈。
《三顾茅庐》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经济重心南移 ④表现:这一时期,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 农田水利得到兴修,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 高。 ⑤结果: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经 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拓 展 阅 读
拓展阅读:九品中正制与士族
三国时期,魏国将人才按才 能、品行划分为九个等级,称为 “九品”。朝廷以此作为选用官 吏的依据,形成“九品中正制” 。后来,评定品级只看门第,名 门大族的子弟总是被评为上品。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色雷斯希 小亚细亚磨叙利亚地乌王利比亚0孟斐斯非 埃 及
洲○埃克巴塔纳伊 朗 高 原 O苏撒
公元前世纪初波斯部落居住地区 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波斯帝国
o 底比 斯可
中, 亚
图3 - 7 波斯帝国
波 斯 波 利 斯

巴比伦



练习2: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 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大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 与发展。 “交流与发展”主要体现在( C )A.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B. 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C. 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D. 《荷马史诗》成为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600年 公元前2世纪 — — 公元2世纪
印欧人实际并非一个统一的族群,而是 西方语言学家研究的成果。1786年,英国 语言学家琼斯发现,从印度的梵语到西方 的希腊语、拉丁语,都有许多同源词语。他进而认为,他们最初可能都来自同一种 语言,这种语言被称为“原始印欧语”。 由此推断,从东方的印度人到西方的凯尔 特人,最初可能都有某一个共同的来源— 印欧人。
列颠西 西 吵 BC2000年 巴尔干半岛
拉雅 山脉BC1500-1000雅利安人入侵吠陀时代
公元前17世纪 小亚细亚赫梯帝国
公元前6世纪 伊朗高原 波斯帝国
BC600马和铁到来列国时代
欧洲北部日 耳 曼 人
印欧人
马 5州
朗高原
5州

2.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 1)小亚细亚的赫梯帝国·建立:公元前17世纪,入侵两河流域 ·鼎盛:公元前14世纪,与埃及争霸·衰落:公元前13世纪末,陷于内战
▲埃及雕刻中的赫梯战车和士兵 (1)印欧人摧毁了旧的文明。 (2)印欧人促进了新的发展。

高中历史第3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高中历史第3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印欧人的起源与生活方式 (1)起源: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 (2) 生 活 方 式 : 他 们 是 游 牧 民 族 , 驯 养 了 _马___匹___ , 制 造 了 马 拉 战 车。 2.印欧人的迁徙 (1)时间: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延续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2)方向: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3)优势:马和__马__拉__战__车___等武力上的优势。
②从文化的经济基础看,中国与罗马虽然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但经济结构不同: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文化有与生俱 来的聚合性;西欧手工业、商业发展,各种文化经过剧烈冲突与融合, 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
③文化传统的根基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根基雄厚,源远流长,具有 包容性、开放性;在西欧,日耳曼人强大的异质文化将昔日的古典文化 体系彻底打碎。其内容与“蛮族”文化、基督教文化混合,经过熔炼, 铸成了一种崭新的西欧文化。
思考1: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游牧的生活习性;食物匮乏且不稳定;对马的驯化和利 用;喜好劫掠,不耐耕作之苦;临近文明的富庶。
(4)影响: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 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__赫__梯__人___、波斯人、希腊人和 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由秦、雍地区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1/3;从并州迁到冀、 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2/3。……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 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 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会的久远进步,开 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乾坤众生》
及人,排除。

人教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知识巩固训练: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人教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知识巩固训练: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一、选择题1.对于古代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掠夺土地和人口B.传播技术和文化C.寻找食物和生存D.经济交流与合作2.下图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某民族的扩张路线。

该民族是()A.苏美尔人B.雅利安人C.达罗毗荼人D.阿拉伯人3.由于人类身体上的局限,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印欧人是难以进行大规模集体性迁徙的。

印欧人在迁徙过程中,最有可能依赖的运输工具是()A.骆驼B.马车C.汽车D.手推车4.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毗湿摩说:“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性的人是鄙视的。

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

”毗湿摩所言()①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一种社会现象②反映了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重要特征③倡导各种姓要严格实行内部联姻④批评首陀罗女子没有节操A.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古代印度是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中亚入侵者是()A.苏美尔人B.日耳曼人C.蒙古人D.雅利安人6.古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以各种形式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演变为新的种族人群。

下列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赫梯人B.匈奴人C.希腊人D.凯尔特人7.古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上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

随着印欧人的迁徙与影响,形成了多个古代区域文化,其中包括()①古代印度文化②古代希腊、罗马文化③古代西亚文化④古代巴比伦文化⑤古代北欧文化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8.古印欧人的一支进入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后分别发展为赫梯人和波斯人 ,他们创造了古代西亚的区域文化,下列西亚文化的典型代表是()A.冶铁技术B.《荷马史诗》C.《摩诃婆罗多》D.甲骨文9.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匈奴等北方民族的几十万人逐渐向内地迁徙并且定居。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学案(含答案)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学案(含答案)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重难点】1.理解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2.移民与文化的冲突、融入和认同。

【知识梳理】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印欧人的起源:可能起源于幽平原上,他们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2.印欧人的早期迁徙: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雌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3.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⑴赫梯人:赫梯帝国①时空: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巴比伦城,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

公元前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②对区域文化的影响:推动了西亚与北非文明的交流融合。

⑵波斯人:波斯帝国①时空: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直属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二±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希波战争)。

②对区域文化的影响: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酉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⑶希腊人:城邦文明①时空: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

②对区域文化的影响: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

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

⑷雅利安人:古印度文明①时空: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

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

②对区域文化的影响:独娃制度和俄数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亶亚产生重大影响。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移和区域文化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移和区域文化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前2C:(1)匈奴扩张;(2)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 印度北部;(3)日耳曼人南迁
3-6世纪:(1)中国匈奴等少数民族内迁建立政权,促进中国北方民族大交 融;(2)中国北方人民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3)5世纪后期, 日耳曼灭亡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
②《编年史》 流 的③影传《响的短,几歌故何①综原④合本符编》合写而题成意,,④两A项《者正荷都确马受;到史《了诗编古年》印史欧》文是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古 腊罗 数D马 学.的家②作欧品几④,里③得与的题一意部不不符朽,之《作几,何但原没本有》受是到古古希印
欧人的影响,④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7C开始:阿拉伯人扩张,8世纪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探究: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阿图尔夫这样说道: 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
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 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
商业、—技—术【的法】传杜播丹与《交古流代世界经济生活》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当堂检测
Hale Waihona Puke 1.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巴尔干半岛的印欧人与当地
居民融合,演变为后世的希腊人,随着希腊人一起出
1.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东欧平原现的的古,印有传欧世人的,希开腊始神话沿与黑荷海马西史海诗。岸《西掷迁铁并饼者》
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 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_2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_2
期、两宋时期及明末清初,历史现象主要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或入主 教相互结合的欧洲新文化,中国和印度受冲击较小,基本上保持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在吸收部分游牧民族因素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移民方式:两晋、唐、宋时期举家举族迁移,明清时期是个人、小家庭迁移。 (1)时间:3——6世纪。 在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中,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受到的冲击较大,各个区域的文化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如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
(1)时间:3——6世纪。 赫梯帝国瓦解后,冶铁工匠散布各地,冶铁技术随之传播开来。
第二次:匈奴人的西进。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在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中,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受到的冲击较大,各个区域的文化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如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 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日渐繁荣;西罗马帝国则在冲击中被日耳曼人灭亡,在其废墟上诞生了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 教相互结合的欧洲新文化,中国和印度受冲击较小,基本上保持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在吸收部分游牧民族因素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古印欧人……为追逐理想的放牧环境而迁徙。在迁徙时,一个部落内 的所有成员集体行动,参加迁徙或战争……雅利安人征服了古印度河 流域的本土文明,并建立了以梵语为载体的印度文明;亚该亚人和多 里安人入侵了希腊半岛,并建立了以古希腊语为载体的古希腊文明; 古意大利人入侵了亚平宁半岛,并在半岛上建立了以拉丁语为载体的 罗马文明。后来,罗马帝国几乎统一了整个欧洲,并将仍处于游牧状 态的诸民族,如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挡在帝国的边境之外。
与经济重心南移”的角度进行立论,结合所学从第一至第三寒冷期少数民 后来,罗马帝国几乎统一了整个欧洲,并将仍处于游牧状态的诸民族,如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挡在帝国的边境之外。

第6课 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解析版)

第6课  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解析版)

第6课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山戎,羯,羌,氐C.匈奴,山戎,氐,羌,犬戎 D.匈奴,犬戎,羯,氐,羌【答案】A【解析】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故选:A。

2.“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导致了西晋衰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

”该“内乱”是指()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楚汉之争D.国人暴动【答案】B【解析】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据“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

”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内乱”是指八王之乱。

故选:B。

3.“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这段材料直接说明()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江南地区环境较好 D.北人南迁促进发展【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直接说明北人南迁促进发展。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故选:D。

4.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6.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

6.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授课班级授课日期第1-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资料教材、PPT、板书课题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教学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知道魏晋时期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北魏政权的建立,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了解石窟艺术产生的原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过程与方法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淝水之战前秦败于东晋”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理解石窟艺术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教材分析重点了解具体史实产生的背景、发生的过程和造成的影响。

难点归纳史实的能力。

关键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板书设计人口南迁与民族交融课后小结正是由于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文化教育、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才让中华民族大家庭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华文明才能源远流长、多姿多彩。

本讲主要讲述了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影响。

孝文帝改革一方面是这时期民族交融的重要体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本目简要介绍了石窟艺术作为佛教的一部分与佛教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联系。

其中,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集石窟艺术之大成,为我们展现了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异域文明交融的重要载体。

孝文帝改革1.北魏的建立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鲜卑族最早生活于今天黑龙江嫩江流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他们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在婚姻习俗上依然存在近亲结婚的现象。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即今天的山西大同。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439年终于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150年分裂割据、战乱频繁的局面。

2.孝文帝改革(1)改革的原因统一后的北魏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

例如,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掳掠与赏赐战利品的办法,统一北方后,战争与掠夺的机会少了,于是,官员开始公开贪污受贿,搜刮百姓,霸占农民土地,农民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

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练习课件PPT)

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练习课件PPT)
第10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10.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 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这说明( B )
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 B.各区域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 C.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不相容 D.亚欧游牧民族文化比阿拉伯文化优越
第6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6.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规模不一的人口迁徙始终没有停止过。造成人口流动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古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C )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解析:我国古代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由北方流向南方。故 C 项正确。
解析:材料介绍了北民南迁对南方风俗习惯的影响,表明北民南迁促进南北文化交融, 故 D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A、C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
第9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9.“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 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这时期造成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是( D )
第12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材料二 当他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麦加时,他本可以对古莱氏人进行一次正当的报 复,可以因他们……而予以惩罚。同他的助手们的意见相反,同当时的习俗相反,他宽容 了他们,只想到感化他们,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辅助者……他这个阿拉伯人坚定而又廉洁, 他从未丧失过他的诚信,他是一个极有礼貌的人。
二、非选择题 11.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处,阿拉伯学者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 的基础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凭借阿拉伯帝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成 为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幸运者——穆罕默德是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宗教的 三重创造者,他既不能读书,也不会写字,但他却带来了一部经典。既是诗篇,又是法典, 也是祈祷书,直到今天,还被四分之一的人类所崇拜,被视为妙文、智慧和真理的奇迹…… 这是永恒的奇迹。

中职历史 第6课 人口南移和民族融合

中职历史  第6课  人口南移和民族融合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教师总结:在带动南方的开发和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同时,更是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文化认同
1、学生举手回答江南的开发的原因
2、分析、观察图片史料
1、通过文字史料的对比分析江南发展的差异,进而分析、总结江南开发的原因,提升探究问题的能力
任务5
五、科学与艺术
1、《齐民要术》
2、齐读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1、通过文字史料的分析,理解北魏孝文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做出这一决策,提升探析问题的能力
2、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学习注意力
任务4
四、江南的开发
过渡:通过两则文字史料,引出江南的开发的历史背景
1、江南开发的原因
教师在学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宏观上概括
2、江南的开发的具体表现
课后作业
1、江南开发的原因?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3、p45自我测评第二题
教学反思
1、教材内容的取舍问题
2、容易陷入初中、普高的教学套路
板书设计
一、人口南迁
二、社会习俗的渗透
三、江南的开发
四、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五、科技与文化
2、思考人口南迁带来的影响
提高发现、归纳相关信息的能力
任务2
二、社会习俗的渗透
1、饮食习惯的融合
2、服饰变化的融合
3、家具习俗的改变
4、生产方式的融合
教师:通过图片史料,运用问答法、讲授法向学生传达相关的历史信息
观看相关图片史料
1、运用图片史料,了解这时期各民族杂居带来了社会习俗的渗透,理解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事物的两面性,冲突是破坏,但也是交流的一种方式;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团结;事物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相互联系的。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2.迁徙概况 (2)3—8世纪
③西亚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学思之窗: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 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 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 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 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 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 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印欧人
波斯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3.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
印欧人
(1)形成:公元前2000年左右
希腊人
(2)成就: 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等问题,在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取得成 就。
(3)地位: 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印 伊朗高原的波斯人 欧 人 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
印度河、恒河流域的 雅利安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小亚细亚的赫梯人
(1)建立: 公元前17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 (2)鼎盛: 公元前14世纪 (3)衰落: 公元前13世纪末
印欧人
赫梯人
赫梯人战车想象图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迁徙原因
在公元第二个千年中,无论是中东、印度还是遥远的中国,所有的古代文明纷纷崩 溃……铜和青铜既昂贵又稀少,因而不能广泛地用来制造武器……也使农民得不到金属 工具……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率。

新版本《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PPT精品课件[统编版]1

新版本《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PPT精品课件[统编版]1

关,排除; B《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成就,排除;D《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古代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排除。
3.印欧人是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下列民族不属于印欧人的是 ( )
A.赫梯人
B.雅利安人 C.希腊人
D.苏美尔人
【解析】选D。苏美尔人是历史上两河流域早期的定居民族,约公元前2900年,两
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苏美尔人不属于印欧人迁徙形成的
2.纪月法
2.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词义、句意题”属于“鉴赏评价”中的一个考点,分为两种考法:理解词语含义、理解句子含意。这类题主要考查对意义的挖掘,答此类题,要由表及里,进行深层分析,应善
移。 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意,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东方游牧部落向西迁徙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 [总体阐释]
尤其是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最精彩的是五位青年妇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作者没有一言半语的交代,而人物的鲜明个性就通过对话表现出来了。
释) 3.纪日法
考向2 整体内容概括
参考答案
四、题【目解点说 拨】根据画线信息对比回答。
【情境在线】 到了公元前500年,欧亚范围内大规模的印欧人各部落的迁徙浪潮终于渐渐平息, 而此时的欧亚大平原已经被印欧人的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从印度河流域直到 不列颠,印欧人唤醒了横跨东西上万千米的土地,将那里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 时代。 印欧人的民族大迁徙过程形成了哪些区域文化? 提示:在印欧人的迁徙及印欧人与农耕民族交融的过程中,古代西亚、印度和希腊 罗马等几个主要的区域文化形成。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巩固练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3世纪开始,日耳曼人……人口急剧增加。为了拓展生存空间,许多日耳曼部落不断越过莱茵河、 多瑙河边界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由于劳动力匮乏,罗马贵族纷纷支持他们内迁,并分与土地让他们耕种。罗马 政府则因兵源不足而不断招募日耳曼人当兵,一些勇武善战的日耳曼人还被晋升为将领,致使罗马军队出现所 谓“蛮族化”的色彩。而此时的罗马帝国日薄西山,面临崩溃,已经没有力量固守疆土,遏止外族的进犯。因 此,当原住在中国北方的北匈奴被东汉王朝击败而举族西迁引起欧、亚民族的连锁性大移动时,日耳曼诸部落 (也有斯拉夫人、匈奴人等)大规模南下的“民族大迁徙”浪潮也就涌动起来。 材料二 在大迁徙过程中,由于战争的持续进行,日耳曼人的部落组织逐渐解体……军事民主制也相应转化为 王国的君主制。在征服过程中,日耳曼诸王夺取了大片土地……产生了新兴的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受封的亲兵 和下属廷臣贵族与国王缔结起封建君臣的依附关系,成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同时,劳动者阶级的 状况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奴隶与隶农的身份、地位差别逐渐消失。
A.苏美尔人 B.日耳曼人
C.蒙古人
D.雅利安人
【解析】本题考查雅利安人的迁徙。据题干“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中亚入侵 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征服古代印度的土著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故D正确;A、B、C不符合 史实,排除。
巩固练
3.欧洲日耳曼人氏族公社被历史淘汰后,日耳曼国家诞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巩固练
【答案】 (1)原因:日耳曼人拓展生存空间的需要;罗马贵族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罗马帝国的衰落;北方匈 奴西迁的冲击。 (2)影响:日耳曼人形成了君主制的国家;产生了大土地所有制和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劳动阶级 的状况发生了变化,奴隶和隶农的身份、地位差别逐渐消失。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件32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件32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与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CONTENTS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印欧人 古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 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 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他 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与牛、驴等动物相比,马 高大壮硕,奔跑速度快,受到印欧人的喜爱。印欧人 在作战时,把马套到车上,制造了马拉战车。依靠两 条大河,伏尔加河和顿河;适宜的气候,以及丰富的 水草和平坦的地势,是他们迁徙的主要条件。
日耳曼人中,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容许彼此毗 连。他们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
——[古罗马]塔西佗著,马雍等译《日耳曼尼亚志》
阅读教材第36页的“史料阅读”,你认为2世纪左右,日耳曼人社会生活状况的特点和 原因分别有哪些?
(1)特点:正处在跨入文明时代的前夜;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 牧生活。 (2)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也有所发展;游牧经济的特性;获取财产及提升声誉追求等。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有科学家推测, 现代人类起源于东 非。科学家根据 DNA分析和骨骼解 剖学绘制的早期人 类迁徙图。
第 6 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与区域文化的形成
梦圆历史工作室 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与民族交融
1、特点:
由北向南迁徙;规模大、人口众多;迁徙 活动范围广;涉及阶层广;民族成分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 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
一、人口的南迁
一、人口的南迁
1、少数民族内迁
(1)原因
从十六国时代开始,匈奴、羯、 氐、羌这些少数民族,趁着中原 内乱,先后入主中原,建立政权, 这些少数民族开始内迁,随着政 权的溃崩后,各族人民并没有迁 回到他们自己的原居住地,而是 自然和汉族融合在一起了。
(2)内迁的方向
1、背 景:
⑴鲜卑族崛起: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 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⑵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 分裂割据的局面。

⑶治理困难:
阅读课本P41最后一段和 P42资料与思考
一是吏治败坏,经济凋放,社会矛盾激化 二是北方地区出现的民族交融趋势 三是仿行中原文明的必然性 冯太后与孝文帝都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 也仰慕中原文明的先进性,进一步促使了孝文帝的改革
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稳定了政局, 增加了财政收入,恢复与发展了北方的农业生 产;孝文帝改革以法律形式促进了以鲜卑族为 主的各少数民族对中原文明的认同,顺应并且 推进了民族交融的进程,汉文化中也因此而增 添了游牧文明的因子,从而使中原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 的人口南移和少数民族政权孝文帝的改革, 这些都促使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文化教 育、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上的相互影响、相 互交流,让中华民族大家庭充满生机和活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姿多彩。
传统的宗法家族观念; 向外迁徙中难免的乡 土亲情;迁移过程中 伴随动荡与战乱的遭 遇,需要团体的力量。
大家看P39的议一议
(2)南移的方向
南迁的中原人大体分 布在巴蜀、江浙、以 及两湖、江西地区、 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 带,长江中下游地区 尤其集中。
3、人口南移的意义
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 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成技术
课堂测试:
1.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中原地区 人口南迁的重要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民族交往 B.不利于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复兴 C.促进了民族交流 D.促进了民族交融
课堂测试:
2.西晋时期导致大批中原民众纷 纷南迁的原因不包括 A.西晋的皇族内乱 B.内迁各族起兵反晋 C.北方的割据混战 D.江南地区风景美丽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忆江南》
1、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
1)自然条件优越 2)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4)人民的辛勤劳动
2、开发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1)农业上:农业工具的改进和牛耕方式的演变
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2、开发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鮮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 鮮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 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简介
孝文帝: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为 元,所以又叫元宏。 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 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课堂测试:
3、三国和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开发, 其原因不包括 A.大批农民南迁 B.南近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C.实行体养生息 D.南迁农民和江南人民的共同开发
2、孝文帝迁都
平城
洛阳
为什么要迁出平城呢?为什么要迁往洛阳?
平城自然条件恶劣;
平城地理位置偏北
……
洛阳的自然条件优越;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能更 好地接受汉族文化; 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
影响:一方面加强同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学 习汉族文化;另一方面也加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魏的迁都具有重大文化转型意义。 迁都成功也是北魏孝文帝同保守势力斗争的一次胜利。
洛阳是我国古都之一,驰名中外 的历史文化名城,你还记得我们 学过的哪些朝代曾在这里建都?
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和北魏
3、推行的汉化措施:
①说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

措施
汉语 ,禁用 鲜卑语 : 姓

②穿汉服:以 汉 族 服代替鲜卑服;
③改汉姓:改鲜卑姓为 汉
④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 姻
4、改革的深远影响
2、中原人口南移
(2)内迁的方向
西北的氐族和羌族
陕西 山西
蒙古草原的匈奴族 和羯族 鲜卑族
辽宁 陕西及河套地区
(3)民族融合的表现
饮食 交融
汉族妇女蒸馍和烙饼砖画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服饰 交融
习俗 交融
东 汉 时 期 洛 阳 墓 室 壁 画
胡 床
2、中原人口南移
(1)原因:为了躲避战争,寻求稳定的社会环境
1)农业上: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并兴修很多水利。
2)手工业上:
3)商业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 进了商业的繁荣
看书本知识连接
3、开发的影响
江 南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趋 势 图
落后期
开发期
繁荣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南宋时期
3、开发的影响:
使我国南北经济的开发趋 向平衡,为经济重心逐渐 南移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